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含解析

合集下载

【优选整合】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测试)

【优选整合】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测试)

【优选整合】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

其特点是A.面粉、棉纺、化工等行业发展迅速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2.一战期间,中国出现了兴办实业和“实业救国”的热潮,倡导“实业救国”的主要是( )A.民族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及人民群众C.地主阶级洋务派D.官僚资产阶级3.观察下图信息结合所学,判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结构变化比率图表A.重工业比重有所增加B.轻工业比重较大C.轻工业萎缩过半D.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4.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亿3千多万元,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

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外部条件是A.民国政府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B.民国的建立激发了资产阶级投资热情C.中国人民掀起了抵制日货运动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5.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迎来发展的春天。

这一时期A.民族工业体系逐渐独立完整B.纺织业成为最大的新式工业C.近代工业形成对传统经济的绝对优势D.主要工业部门民族资本超过外国资本6.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1913年和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织布机数量统计图”,该组图反映了这一时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A.停滞不前B.发展迅速C.分布在沿海地区D.轻重比例失调7.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对粮食、矿产、税收、金融、交通、物价等实行全方位的管制。

其影响是①促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②使民族资本主义陷于绝境③加速了官僚资本的膨胀④为坚持抗战提供了物质条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8.日伪政权在沦陷区的哪一手段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生存的空间A.经济统制政策B.“军事管理”“委托经营”C.物资管制制度D.掠夺劳动力9.据国民政府经济部1942年的统计,国统区共有工厂3758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1654家,占全部工厂总数的44%.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企业增长迅速B.四川人办实业风气盛行C.欧洲加大对四川的投资D.抗战爆发,大量工厂内迁10.1945年抗战胜利后,出现“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人们是“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资本侵入B.民族资本经营不善C.官僚资本的重压D.资本家不支持政府11.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

2019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册: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019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册: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从下面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B.民族工业在地区上的分布不平衡C.民族资本和外国资本相比处于劣势D.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优势地位2.“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使中国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政府政策支持B.世界经济萧条带来的市场机遇C.国内政治局势稳定D.实业救国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3.民国九年,《民国日报》一篇社论说:“我们自家办的工厂、工场,如确有振兴国货挽留利益的功效,非但不应罢工,并且还要加工……因为能多出产许多国货,即所以抵制许多日货。

”该社论()A.主张实业救国B.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利益C.反对对外贸易D.为官僚资本压榨工人辩护4.1937年8—11月,上海共迁出民营工厂148家,机器物资12 400吨。

内迁的工厂第一步先迁到武汉,第二步再迁往四川。

据统计,到1940年6月沙市、宜昌失守时,沿海沿江迁入四川的民营工厂共计245家,物资共9万余吨。

迁移地址90%以上均在川东重庆、巴县一带,少数在成都和川西各县。

自抗战爆发,沿海沿江的民营厂矿40余家率先迁往重庆。

以下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企业内迁与战局发展直接相关B.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因此发生改变C.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D.民族工业在炮火洗礼中迅速发展壮大5.下图为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统计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快速发展B.官僚资本发展受阻趋向破产C.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威胁挤压D.三种资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6.1920年,中国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生产总值中,新式产业只占7.84%。

这表明中国()A.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形成B.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加剧C.民族工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空前D.传统经济仍占绝对优势7.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天津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棐卿用“抵羊牌”作为公司毛线的商标(见下图),实业部长孔祥熙给予“抵羊牌”毛线以免税的特惠政策,仅仅三年,其销量就占据了国内销售市场的87%,并出口东南亚十几个国家。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2课后作业: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含解析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2课后作业: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含解析

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拉开了中国葡萄酒工业化序幕,1915年该公司在旧金山世博会获得的金奖奖牌,堪称一个世纪前“中国制造”走出国门的象征.这枚奖牌可以印证我国历史上( )A。

洋务运动取得了辉煌成就B。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民族工业获得一个“短暂的春天”D。

民族企业日益萎缩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1915年该公司在旧金山世博会获得的金奖奖牌”,1914~1918年正值一战期间,由于辛亥革命的推动、外国列强忙于一战、群众反帝爱国斗争、“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一个“短暂的春天”。

故选C项。

答案:C2。

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出现表中所反映情况的主要内因是( )A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D。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从内因上看,主要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采取了鼓励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

故选D项。

答案:D3。

据史载,民国初年“内则军阀干政,干戈迭寻,外则列强环伺,压迫有加.实业供其朘削……民间资金若无出路,壅塞于外国银行。

在外商银行全盛时期,国人存款,多数无息,且有收取保管费者”。

由此可见,“民间资金”寻求“出路”的主要原因是( )A。

“实业救国”政策的引导促进B。

中外反动势力的双重压迫盘剥C。

民族资本家获取利润的驱使D。

外国银行对中国资本收取保管费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民国初年”“内则军阀干政,干戈迭寻,外则列强环伺,压迫有加”“实业供其朘削”“多数无息,且有收取保管费者”,可知这一时期民族工业遭受中外反动势力的双重盘剥,故选B项.答案:B4.1943年6月7日,《申报》刊登的《商业利润与大众生活》:“限制利润,为统制经济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安定比生,为战时经济政策所要求的一个条件。

因此,上述两种条件的配合,乃是其绝对的必要性。

岳麓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练习题(含解析)

岳麓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练习题(含解析)

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如图为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和近代交通运输业等产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的比率。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近代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例协调 B.官僚资本因甲午战败而破产C.民族资本企业在曲折中顽强发展D.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不断扩大【答案】C【解析】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不同阶段均有所增长,表明民族资本企业在曲折中顽强发展,故C正确。

A项,材料未体现近代产业的协调发展,排除。

B项,官僚资本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依然存在,排除。

D项,1911年至1920年期间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有所放松,排除。

2.据民国初年农商部总务厅统计科所编《第一次全国农商统计表》1913年11月9日的统计,全国在1912年开设的公司有988家,工厂2001家,这是我国有史以来举办工商实业最多的年份。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A.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辛亥革命改变民族工业发展环境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欧美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答案】B【解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提出,1936年正式实行,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1912年国民政府成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故B正确;1912年清朝灭亡,与材料中1913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无关,排除C;1914年一战爆发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

3.下图是民国年间“瑞中洋行”销售的瑞典产“凤凰牌”火柴的广告,这种火柴经过特殊处理,燃尽后即使落在衣服上也不会烧损衣服,因此在上海风靡一时。

由此可知,“瑞中洋行”A.产品物美价廉深受民众喜爱B.对民族火柴业构成威胁C.积极参与瑞典对华资本输出D.完全占领了中国火柴市场【答案】B【解析】瑞典火柴在中国的畅销必然会对民族火柴业构成威胁,B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未涉及瑞典火柴的价格,A选项排除。

资本输出主要体现在列强在华投资设厂,C选项排除。

D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复习巩固一百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复习巩固一百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复习巩固一百第1题【单选题】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B、抗日战争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中国形成行业齐全的工业发展格局D、“实业救国“的热情高涨【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937年、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1937年占工厂总数比例为18%,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为4.4%,占工人比例为7.3%;1942年占工厂总数比例为58%,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为78%,占工人比例为49%。

上述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家实施“实业救国”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民族企业内迁和实行战时体制D、美英等国全力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图反映了1913~1921年中国棉纺织工业的情况。

下列对图所示情况产生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中国织布机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台)①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②民国倡导使用国货③欧洲列强减少对华商品输出④抵制日货运动的推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图为民族资本、官僚资本、外国资本在不同年份的产业资本总额比重情况。

对此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发展得益于中国社会性质改变B、为支援中国抗战列强减轻经济侵略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官僚资本迅速萎缩D、民族资本发展仍然受外国资本挤压【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右图为晚清漫画《实业家之比较》,造成这一局面最主要原因是( )A、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B、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不高C、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D、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壮飞(谭嗣同号)不复飞矣,(康)有为安有为哉?”“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上述说法反映出的历史事实表明A、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B、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完成历史任务C、革命比改良更能有效改造中国政治D、改良和革命都能推动社会进步【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有同学收集了一些研究性学习素材,其中涉及“张謇”“短暂的春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军管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内容。

历史: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试题(岳麓版必修二)解析版

历史: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试题(岳麓版必修二)解析版

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测试题命题人:陶国华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之所以不可避免,其最主要原因是( )A .中国在经济上和军事上极端落后B .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矛盾C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D .中国实行闭关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从战争性质入手分析其发生的根本原因。

鸦片战争的性质是英国发动的对中国的殖民侵略战争,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即打开中国市场,掠夺更多的原料,销售更多的产品,经分析可知,AD 两项不能作为战争的原因,B 项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均可排除,C 项符合题意,答案为C 。

2.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 ② 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③ 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④ 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D .①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洋务的性质,结果和历史作用,以检验学生完整、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能力。

学生容易出现失误是在④项,洋务运动是近代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因而不可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它只是在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主我的发展,排除④项,正确答案为B 。

3.识读右图.对他们所起的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提供资本主义发展的劳动力B .有利于城市的商品经济的发展C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破产D .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答案:D解析: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没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民族工业发展很快,但很快走下坡路,从根本上是由于( )A .近代中国矛盾错综复杂B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C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D .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答案:C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特点及其原因的考查。

高中历史第2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时训练含解析岳麓版必

高中历史第2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时训练含解析岳麓版必

第二单元第11课一、选择题1.某某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实业部电令各省从速设立实业司,作为各省实业管理机关,并指出,实业将是民国生存命脉,“已成者当竭力保护,未成者当事先筹划”。

这反映出( ) A.“实业救国”思潮深入人心B.实业有利于近代经济转型C.民族工业将成为主流经济D.当时政府积极发展实业【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某某临时政府成立后,不仅电令各省建立负责实业的政府部门,还将实业作为“民国生存命脉”,表明政府积极促进实业建设,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对实业的态度,而不是社会对实业的认识,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实业与近代经济转型的关系,排除B项;民族工业在近代虽然有一定发展,但自始至终受到压迫和剥削,未能成为主流经济,排除C项。

2.民国初年,中国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是( )A.采煤业和运输业B.纺织业和面粉业C.化工业和橡胶业D.皮革业和卷烟业【答案】B3.(2019·某某揭阳二模)清末新政时期、北洋政府时期、某某政府成立初期,中国政府出现了三次经济立法高潮,这些经济立法( )A.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B.都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C.目的都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都强化了国有资本的主导地位【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清末新政时期、北洋政府时期、某某政府成立初期的经济立法措施,有利于规X经济秩序,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4.据统计,中国销往外国的面粉数量,从1914年的不足7万担上升到1915年的近20万担,到1918年已超过200万担,1920年更接近400万担。

中国面粉外销数量剧增主要得益于( )A.政府奖励实业的措施B.民众抵制洋货的运动C.国内面粉工业的发展D.国际环境的暂时放松【答案】D【解析】A项是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也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颠倒因果,排除;材料时间正处于“一战”时期,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

高中历史第2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业达标含解析岳麓版必

高中历史第2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业达标含解析岳麓版必

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1913年和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织布机数量统计图”,该组图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 )A.停滞不前B.发展迅速C.分布在沿海地区D.轻重比例失调解析:选B。

从图中数据呈上升趋势看,民族工业发展迅速,A项错误,B项正确。

从图中体现不出民族工业的分布地区,只有纺织业体现不出轻重比例,故C.D项错误。

2.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以某某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

出现上述状况的政治前提是( )A.华侨竞相回国投资办厂B.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C.各类实业团体广泛建立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解析:选D。

据材料“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故选D项。

华侨竞相回国投资办厂属于主观因素,不属于政治前提,A项错误;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外部原因,不属于政治前提,B项错误;各类实业团体广泛建立属于阶级因素,不属于政治前提,C项错误。

3.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下列表述,与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状况不相符的是( )A.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B.民族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C.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D.民族工业与传统经济形式相比处于明显弱势解析:选C。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据所学知识A.B.D三项均正确,C项与史实不符。

4.1932年某某一家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

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 )A.某某地处沿海,水陆交通便利B.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D.某某国民政府推行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解析:选D。

题干时间是1932年,正值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某某国民政府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所以民族企业迅速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中华民国)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

该材料说明( )
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C.中华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D.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由材料可知,通告是由民国政府的国家行政机关专门发出的,体现的是国家对民族工业发展所制定的政策。

故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与题意不符。

2.(2017·河南洛阳期末)下表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
辑》绘制。

表中数据表明( )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
B.国家实现统一且社会稳定
C.国防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D.欧洲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解析:A 材料反映1935~1937年钢、生铁、煤、锰矿石产量整体呈增加趋势,这是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成效,故A项正确;1935~1937年,国共内战,社会并不稳定,故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1935~1937年钢、生铁、锰矿石等的产量变化,不能说明国防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故C项错误;欧洲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故D项错误。

3.1938年国民政府拟定了《西南和西北工业建设计划》,提出以四川、云南、贵州和湘西为主要地域,开发新的工业基地。

1936年,大后方有大小工厂427家,新设68家,1938年新设218家,1940年新设575家,1941年新设862家。

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科技人员的内迁
B.军工企业的激增
C.民营工业的发展
D.战时需求的刺激
解析:C 科技人员的内迁与工厂数量的增加并未有直接联系,故A项
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新设的企业是否为军工企业,故B项错误;题干中提到新设的企业增加迅速,结合题干的时间可推断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西南地区成为民族工业内迁的主要地域,大批民族工业诞生和发展,故C项正确;民族工业内迁是为了躲避战争的破坏,并不是战时需求促进了企业的增加,故D项错误。

4.(2017·山西太原期中)下表是1936年到1938年上海部分工业生产的统计指数,对其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轻重工业发展比例失调
B.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
C.日本侵华战争破坏经济
D.官僚资本压迫民族工业
解析:C 根据对材料中数据的分析,1936年到1938年上海部分工业生产的统计指数呈现下降趋势,其原因结合时间分析可知是日本侵华战争破坏经济造成的。

其他选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

5.
如图《公告》反映了( )
A.国民政府苛捐杂税的增多
B.日本“委托经营”的加强
C.官僚资本加强了经济垄断
D.美国扩大了在华经济特权
解析:C 据图片中时间可知是1948年,由中国蚕丝公司的公告内容可知,它实行蚕茧专营,故C项符合题意。

6.(2017·山东威海期中)抗战胜利后,美国等国的商品大量涌入中国,而中国面粉业、制药业、火柴业等民族企业基本使用美国原料。

这一状况的直接影响是( )
A.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民族轻工业得以迅速发展
C.美国几乎垄断了中国资本市场
D.中国外贸大量入超
解析:D A项出现在鸦片战争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美国等国的商品与中国民族轻工业抢夺市场,不利于中国民族轻工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美国几乎垄断了中国商品市场,故C项错误;材料“民族企业基本使用美国原料”,使得中国外贸大量入超,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7.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的发展过程历经沧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6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1865年由英商佛南于创办耶松船厂于上海虹口……其第一年度纯利与资本的百分比为13.5%,
第二年即升至21%。

同治五年(1866年)上海发昌机器厂创建。

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人,专为美商的“老船坞”加工、制造船舶零配件。

三年以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炼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

——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材料二1913、1919年轻工业、重工业生产发展情况表
材料三(永利铔厂)厂址选在南京长江北岸的卸甲甸。

当时,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芦苇滩。

永利铔厂在1934年7月破土动工。

1937年2月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批硫酸铵,日产硫酸铵150吨、硝酸40吨,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

永利铔厂建立后,卸甲甸一带被称为大厂镇。

……日军进攻南京,永利铔厂沦陷。

范旭东摆脱了敌人的威逼和利诱,毅然率领全部技术人员西迁入川。

永利铔厂的一些主要设备被日军拆运到日本。

——陈安吉主编《名人与南京》请回答:
(1)上海发昌机器厂的性质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分析其产生的历史条
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永利铔厂创办时期的有利条件。

据材料三指出该厂的历史贡献。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发昌机器厂的性质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近闻已无纱可纺”可以看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从“1865年由英商佛南于创办耶松船厂于上海虹口……其第一年度纯利与资本的百分比为13.5%,第二年即升至21%”可以看出受到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第(2)问,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进一步发展,但工业发展不协调,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创办企业的有利条件有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及当时的提倡国货运动和实业救国思潮等;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中“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永利铔厂建立后,卸甲甸一带被称为大厂镇”“率领全部技术人员西迁入川”总结。

答案:(1)性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条件: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2)状况: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3)条件:国民政府鼓励经济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提倡国货运动、实业救国思潮。

贡献: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促进了工业化、城镇化;为国
家保存了技术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