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合集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随着小学音乐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们不仅要重视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音乐鉴赏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更能够使他们在日后的音乐学习和欣赏中更加得心应手。

下面我将从音乐鉴赏能力的性质、培养方法,以及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三个方面来进行浅谈。

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性质音乐鉴赏能力是指学生能够通过听、看、思考三个方面的综合能力,来辨识音乐的艺术特征和音乐表现形式,进而形成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能力。

音乐鉴赏能力既是一种感性认识的过程,也是一种理性分析的途径。

它通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形式、内容、艺术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促进其对音乐的理解和领悟。

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方法要想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们应该充分发挥自身教学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培养:一、注重音乐素材的选择。

选定一些优秀的、富有表现力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在音乐材料的选择上应该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特点,让学生在欣赏和演奏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和体验到音乐的魅力。

二、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教学。

教学中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欣赏和演奏中能够全面地了解音乐的内容和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听音乐并进行分析、观看音乐表演视频、了解音乐史和文化背景等多种形式,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欣赏中体验到音乐的内涵和外延。

三、加强学生音乐鉴赏技能的培养。

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音乐鉴赏技能进行培养。

在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各种技能,包括音乐听辨、乐谱阅读、音乐鉴赏表达、音乐分析和比较等,通过这些技能的训练,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悟音乐作品的艺术特征和韵律特点。

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除了以上的教学方法外,教师们应该具备以下的基本素质:1、熟练掌握音乐知识。

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音乐专业知识,如音乐理论、乐曲欣赏和演奏技巧等,能够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音乐教学。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养的不 足, 能对美 术 作 品积 极 主动 地欣 赏 忍和接受学生 的各种 见解 和感想 。在 教学 力 , 而不是掌握多少美术史论和多少美术技 是比较 困难 的。教 育学家 第斯 多惠在 教师 中, 教师要对学 生 的看 法 、 观点持 有正 确的 法理论 , 其根本 目的是学会用 一种美好 的心 规则 中讲 过 : 我 以为教 学 的艺术 , “ 不在 于 态度 , 面对未来。教育的任务不仅是 让学生体 验到成 功 的喜悦 , 才能激 起 态面对 社会 、
使学生认识人 的情感 、 态度 、 价值 观 的差 异
首先 , 了帮 助学 生 更 好地 理 解 作 品 性思维 , 而使学 生发挥特长 , 为 从 表现个性 , 提 性, 人类社会 的丰富性 , 并在 一种 广泛 的文 的内涵 , 需要 了解作 品产 生 的时代 背 景 和 高美术欣赏 能力 。美术 教师在 平常 的教 学 化情境 中, 认识美 的特 征 、 术表 现的 多样 相关 的历史故事 。例如 凡高 的《 美 播种者 》 就 中让学生真正有 自己的活动 , 学生的个性就 性 以及美术对社会生 活的独特 贡献 。 长期 有必要介 绍有 关 凡 高生 平 的一 些故 事 , ” 有 会 明显地表现 出来 。学 生在上美 术欣赏 课
以来 , 学校 美 术 的评价 只 是单 纯 的技 巧技 利 于学生 更好 的理解 画面 的意 思 , 赏苏 时都有一个对艺术的认识 和理解 的过程 , 最 欣
能 的考查评 价 , 视美术 欣赏 能力 的培养。 联雅布 隆斯 卡娅 的 《 忽 他们觉得 画 粮食 》 , 时 学生 就应 该 初是从他们个人 的角度开始 的, 那么如何培 养 学生 的美 术欣 赏 能力 呢 , 本 知道 当时苏联 经 过 战后洗 礼 , 们 高涨 的 得“ ” 像 的就是好 , 有些 画得 不 “ ” 而 像 的作 人 文 进 行 了如 下 阐述 。 品却被老师 当成 世界 名画加 以介绍 。正是 劳动热情和崭新的生活风貌。 学生如何在 欣赏中与画面 交流 他们渐渐会发现艺术 品并不是 以 我们知道 艺 术来 源 于 生活 , 多少 名 家 这些反差 , 新美术课程标准 首次提 出了 “ 情感 、 态 作品也是 如此 , 活 中美 术 现象 也 随处 可 画得像 不像做 唯一标 准。有 了这些 思考 以 生 度、 价值观 ” 的概念 , 目的是 强调 通过 学 见 。在进行 美术欣 赏教学 时 , 其 还可以把课内 后 , 学生 才会关心 艺术到底 是什么 , 教师不

浅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浅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浅谈如何上好⾳乐欣赏课浅谈如何上好⾳乐欣赏课 ⾳乐欣赏是进⾏审美教育、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段。

前苏联著名⾳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乐⽂化是培养道德⽂明和智慧的重要条件之⼀”。

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乐欣赏课呢?作为新世纪⾳乐教师,任重⽽道远。

要想取得较好的欣赏教学效果,我们必须转换旧教育观念、旧模式。

尽⾃⼰所能为学⽣创设⼀切条件,尽可能让学⽣全⽅位置⾝于课堂教学,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体验⾳乐、感受⾳乐、理解⾳乐和表现⾳乐。

下⾯我就结合本⼈的实际⼯作谈⼀谈如何上好⾳乐欣赏课。

⼀、提⾼学⽣的⾳乐鉴赏能⼒1.多听、多欣赏各种类型、风格的⾳乐作品⾳乐欣赏能⼒的形成,⾸先是要多听、多欣赏⾳乐。

听的多了,⾃然慢慢地就能听得懂,这是⼀个相对的过程。

开始觉得好听,就要经常去听。

当然,开始时可能只是⼀种朦胧、初步的感受。

如果继续听下去,就能逐渐感受到⾳乐的变化和特点,不如能够辨别出不同特点的旋律、节奏和⾳⾊,同时对⾳乐所表达的感情、意境也会有所领会,那么在⼀定程度上就可以说是听得懂⾳乐了。

多听⾳乐,还应该多听各种各样的⾳乐,不断扩⼤⾃⼰的⾳乐欣赏⾯,正如科普兰所说的那样:全部投⼊⾳乐意味着要扩⼤⾃⼰的趣味,只喜欢传统类型的⾳乐是不够的。

趣味象灵敏度⼀样,在某种程度上是天⽣的,但这两者都可以通过明智的练习得到发展。

这就是说对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新的和旧的、保守的和现代的⾳乐都要听。

这意味着尽可能不带偏见地聆听。

⼴泛地倾听各种类型和不同风格的⾳乐。

⼀⽅⾯可以增进学⽣对⾳乐的爱好和兴趣,同时还可以使学⽣从对⾳乐作品的⽐较和鉴别中提⾼⾳乐鉴赏能⼒。

总之,⾳乐是声⾳的艺术,只有通过欣赏者⾃⼰的聆听、欣赏,才能逐步获得⾳乐欣赏能⼒,除此之外是没有其它捷径的。

2.学习有关⾳乐知识为了培养学⽣的⾳乐鉴赏能⼒,学习⼀些⾳乐知识,不仅是有益的,⽽且是必需的。

特别是欣赏⼀些⽐较⼤型的、结构复杂的⾳乐作品,例如交响曲、协奏曲、歌剧等,更要尽可能多学习⼀些⾳乐知识。

浅谈如何培养儿童的欣赏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儿童的欣赏能力
和 创造 , 容 易 与这 些 作 品 达 到 默契 和 相 通 。 更 合 起 来 , 鉴 画家 的作 画 方 式 和 表 现 手 法 , 自 己 的 绘 画语 言 描 绘 作 品 所 借 用
2 具象性的作 品。对具象性作 品的欣赏大 多是需要联 系一定 的社 会 表现、 . 传达 的情感 , 有助于孩子对艺术语言与形式美的原理的理解。 历史背景的 , 对这类作 品的欣赏不必苛 求儿童 完全按 照创 作者的原意来理 5 作 品评议。这是另外一种欣 赏活动 。评 议应 以幼儿 的 自我介 绍及 . 解, 因为儿童对作品的解释必 然受到他们 已有知识经验 的限制 。比如, 对 幼儿问的互相评说和欣赏为主。如可 以 自由地把 自 己的作 品放在实物投 米勒的《 拾穗者》、 莱顿的《 缠线》、 密莱 的《 女》 盲 等一 些作品 , 儿童很 有兴 影仪上 , 或放在展览角中进行展示 ; 欣赏别人 的作 品。 出自己最喜欢 的一 挑 趣。这些作品都描绘了有一定背景和情节 的动态人物 , 通过对这些 美的艺 件介 绍给大家 ; 也可以轮流向大家介绍 自己的作 品 , 这样便 于儿童把对名 术的欣赏 , 儿童对美 的事物更敏感 了, 对人物命运 的体察更 加细致 和富有 作的欣 赏经验迁移到对同伴们 和自己作 品的欣 赏中来, 也使 儿童有一种自 同情心 了, 情感体验也更丰富 了。 同时, 对有关社会 历史背景 和作 品意 义 豪的体验和成就感。 的讨论和介绍 , 也使儿童扩充了知识面。
注相当多的精力 , 急于想让学 生画出精彩 的画面 , 忽略了~个 非常重 要 的欣赏活动都可以与相应 的操作 活动相结 合, 却 使整个 活动有静 有动 , 有视
的环节—— 艺术欣 赏。一个人具有一定 的欣赏能 力很重 要, 这是能否在 生 觉体验也有操作 经验 , 欣 赏带动 创作 , 作又 反过 来可 以加 深欣 赏的 使 创 活中发现美 , 享受美的一种能力。 体验 。 以欣赏梵高的《 日葵》为例 , 向 我们可以分 以下步骤 : 1 整体 感觉。对艺术 品的初步 印象, . 是儿童进 入美术欣 赏的第一步 ,

浅谈音乐教学培养学生欣赏能力

浅谈音乐教学培养学生欣赏能力

我 们 知 道 ,音乐 欣 赏 需 要 有一 定 的 音 乐知 识 和 文 化 的步深 化到 具 素养 。一般 来讲 ,文化 素质 高低和 音乐 知识 的多少 与音 乐 体 形象 。音乐 离不开 听 ,但 又不 能仅仅 停 留在听觉 阶段 。 欣赏 的深 浅度是 成正 比的 。文化 素质高 韵人 更容易 理解音

教学 过程 当中去 。教 师应根 据教 学需要 ,引 导不 同层次 的 非 常有效 的教 学方法 。如果 “ 听 ”是 引导学 生对音 乐形象

要考 虑不同学生在音乐感受能力上 的差异,在选择 学 生通过 听、视 等多 种途径 积极 参与教 学过 程 ,这 是一种
教 学内容 时做到 因人而异
目,学会听 门道
不屈 的性格 。 听一 曲钢 琴独 奏 曲 《 牧童 短笛 》,能 使人联 青 草地 ,牧 童 横坐 牛 背 ,手 拿 短 笛 ,信 口吹 奏 ,怡 然 自
江 南春 色 、 小桥 流水 、 青 二 、要学 生在 了解 曲目背景 的前提下 ,去 反复听一首 曲 想 到一 幅 美伦 美 奂 的生 活美 景 :
戈淡音 乐教学培养学生欣赏能 力
◇ 刘传 富
马 克思说 过 : “ 对于 不懂音 乐 的耳朵 ,最美 的音 乐也 没 有意义 。 ”由此 使我们 想到 :如果 学生缺 乏必 要 的音乐 苦闷彷 徨 的背景 。只有 这样 ,才能 理解作 品 中对 命运 的抗 争 、搏 斗 、胜 利 , 进而 领 悟 出 只有 通 过 斗争 才 能 取得 胜
音 乐 是 一 种 善于 抒 情 的 艺术 ,音 乐 中有 着 丰 富 而深 得 。这种 人们所 熟悉 的 图景,其 实正 是作 品所 要塑 造 的形 刻的感 情 内涵 。音 乐欣 赏 的过程就 是欣 赏者 的感情 活动 与 象 。想 象 得 出这 些 图像 ,就 是 联 想和 想 象 发 挥作 用 的 结 音乐 作品蕴 含 的客观感 情相 吻合 的过程 。要想 正确欣 赏音 果 。所 以,教 师一定 要给 学生插 上联想 和想 象的翅 膀 ,使 乐 ,必须对 音乐 作品有 一个 熟悉 的过程 。我们 必须 让学 生 他们 在音 乐 的王国里 自由翱 翔 。 对某 一首 曲子反 复地 听 ,一 方面使 学生 凭着直 觉去 准确细

浅谈初中学生欣赏诗词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学生欣赏诗词能力的培养

展 了 自身 的想 象 能 力和 创 造 意识 。 二 、探 究诗 词 的 主 题 ,培 养 学生 健 康 的 审 美情 感 特 级语 文 教 师 于 漪 曾 说 : “ 学 生 学 习 诗 词 , 诵 读 古 教 诗 词 , 既 不 能 放 任 自流 ,又 不 能 降格 为 技 能 技 巧 的 分 析 。
备亥
浅 谈 初 中 学 生 欣 赏诗 词 能 力 的 培 养
◎张粤红
古 诗 词 的 学 习 目标 是 “ 高 自 己 的 欣 赏 品 味 和 审 美 研 讨 , 解 决 问题 。 提 情 趣 ” , 但 由于 中考 对 古 诗 词 只 是 要 求 学 生 会 背 会 默 , 了 首 先 , 从 学 生 熟 悉 的 诗 词 和 意 象 入 手 ,让 学 生 理解 什
海 词 大 意 的 了解 , 于 是 ,许 多老 师 的 教 学 方 法 非 常 简 单 ,只 西 ” 、张 九 龄 的 “ 上 生 明 月 ,天 涯 共 此 时 ” …… 通 过 举
是读读 、背背 ,对 内容点 点了事,未能 引领 学生真正走进 例 、 引证 , 至 此 ,学 生对 这 种 在 古 诗 词 中 反 复 出现 、表 达
所 解 内容大意即可 ,因而初中古诗词 的教 学显得苍 白。本文 么 是 诗 词 意 象 。 “ 谓 意 象 , 不 是 模 仿 的 客 观 生活 形 象 ,
提倡 重视初 中古诗 词的教学 ,探讨 了如何指导学 生探 究诗 而 是 根 据 生 活 形 象 为 素 材 所 创 造 的 意 中之 象 — — 理 想 的 审

探 究诗 词 的意 象 ,培 养学 生 丰 富 的想 象 力
明朝 诗 评 家 胡 应 麟 曾说 : “ 诗 之 妙 , 专 求 意 象 。 ” 古 只 要 把 握 了 诗 词 中 的意 象 , 就 不 愁 对 整 首 诗 境 的 领 会 了 。

培养学生欣赏能力调动学生创作潜能论文

培养学生欣赏能力调动学生创作潜能论文

浅谈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调动学生的创作潜能摘要: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

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也应不同,教师不仅要有能力找出每件作品所有美点,而且能准确抓住作品诸多美点之中一两个最为突出的美点,以此设计教学。

关键词:欣赏创作潜能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级阶段,必须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思考。

一、美术欣赏教学常见的有四种类型1、解说型:教师对美术欣赏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讲解、说明。

2、问答型:教师就作品或欣赏知识、原理提问,学生回答。

3、讨论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教师作为援助者。

4、自由型:学生在学校内外自发地、自由地欣赏美术作品。

解说型的美术欣赏教学的类型最常见。

象上面所讲的那样,一味由教师讲解,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容易陷入知识灌输型的模式之中。

但是,如果能在欣赏话题方面下功夫,对作品作出好的选择,并具有高超的解说技巧,那么,这可以克服上述缺点。

问答型和讨论型的方法有相互关联之处,但相比之下,讨论型的欣赏教学方法更理想。

自由型的欣赏方法的优点在于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时间、喜欢的作品,按自己的方式来欣赏。

这种方法是最理想的,但是很可能导致这样的结果,那就是只有一部分的学生掌握了欣赏的能力,而另一部分的学生由于缺乏引导,欣赏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应根据不同的课业欣赏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教材要有充分的认识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

培养孩子的艺术欣赏能力

培养孩子的艺术欣赏能力

培养孩子的艺术欣赏能力在当今社会,孩子的教育备受重视,不仅要注重学业成绩,还要培养其综合素养。

艺术欣赏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素养,对孩子的综合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培养孩子的艺术欣赏能力,成为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艺术欣赏能力。

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艺术欣赏能力,家长和老师要从孩子的日常生活入手。

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可以给孩子创造艺术氛围,如在家中放置一些艺术品或摆放一些美术作品,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艺术。

此外,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让他们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其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

其次,学校教育也是培养孩子艺术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艺术课程、举办艺术展览等方式,引导学生接触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激发其对艺术的热爱和兴趣。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艺术家或文化名人来校进行讲座或交流活动,让学生与艺术大师零距离接触,深入了解艺术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此外,培养孩子的艺术欣赏能力还需要注重实践和体验。

孩子可以通过参加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类兴趣班或社团活动,锻炼其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实践中,孩子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艺术技能,还可以感受到艺术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更加热爱艺术,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

另外,家长和老师还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欣赏艺术作品的方式,培养其艺术欣赏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孩子年龄和兴趣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音乐、舞蹈等,与孩子一起观赏、聆听、欣赏,引导孩子发现作品中的美感和情感,培养其对艺术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通过与孩子的互动交流,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同时也促进孩子的艺术欣赏能力的提升。

总的来说,培养孩子的艺术欣赏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家长要从日常生活入手,营造艺术氛围;学校要通过教育课程和活动引导学生接触艺术;孩子要通过实践和体验提升自己的艺术能力;家长和老师要与孩子一起欣赏艺术作品,促进其艺术欣赏能力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 : 4 H1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l 18 (O 2 0 —o9 —O 17一 5 O 2 1 ) 6 o 4 2
欣赏是人 学 习与生 活 的挚友 。什 么是欣 赏 ?笔
能顺 利找 到 明确途 径 , 定 正 确 的 目标 。欣 赏才 能 确
者理解欣 赏不 过是 一个具 体 的人 的 内心世 界充 满愉 悦 时刻 , 对事对 物进行 “ 品味” 的过程 。如 品茗 、 品酒 、 品美食 , 字 、 品 品辞 、 品诗 文 , 品人 、 品理 、 品社 会 , 品
识 的神情 电视纪录片般一幕幕在 眼前荡漾 。“ 未能 忘” “ 、 叶正黄 ”尽 情 倾 出主 席 对 与 自己事 业 的支 持 和倾 力 声 援 的 诗 友 的 深 深 感 激 和 心 照 。“ 十 一 三 年” “ 花 时 节 ” “ 茶 粤 海 ” “ 句 渝 州 ” 、落 与 饮 、索 的时 间转换 天然有 机 , 已天翻 地覆 , 今 大业 将成 !一 座里 程 巨碑 在 我 们 “ 上 ” 起— — 年 轻 的 中华 人 民共 手 矗 和 国将诞 生 。 “ 旧 国 ” “ 华 章 ”与 “ 能 忘 ” 还 、读 未 、 “ 叶正黄 ” 两相 对照 , 理 反差 。美丽 的诗 章蒸 腾 的 心 是“ 骚 ” 计 较 得 失 无 益 家 国。 “ 盛 ” “ 断 ” 牢 , 太 、肠 , 宜“ 眼量 ” 放 。字 里行 间 吐 出 主席 对 柳 亚 子 诗 赋 才 华的叹服及对人格 的理解 、 身心 的关注。使我们感 悟 到柳亚 子一定 是 一 位杰 出 的诗 人 , 作 得 一 定很 诗 好, 甚至想一睹大作 。主席最后 以 “ 莫道昆 明池水 浅, 观鱼 胜过 富春 江 ”收 笔 。— — 书写 历 史 功 过 的 不 是利 益得失 、 职位 尊卑 , “ 为” 开解 诗友 。 是 作 来 如果 了解 一段 原 始 社会 的历 史 , 赏不 仅 使 人 欣 获 得那段 历史 的信息 , 更使 人感 悟 人类 的进化 , 器 石 对 木棍 的取代 就直 接 激 励人 类 的灵 感 , 推动 人 类 生 产 活动 的发展 和创新 。 如果 欣赏一 首 “ ” 除 了催 人 奋进 , 使 人 得 好 歌 还 到陶冶 和精神 上 的愉 悦 , 悟性 的激 活 , 识 到音乐 上 认 的许多美 妙之 处 。 欣赏一处美景 , 会使人热血沸腾、 精神焕发 , 完 成一次灵魂与躯体的“ 大联欢” 消除往 日 , 劳作的疲 惫, 刷洗生命的尘埃。 欣赏 一项技 艺 的过程 便是 接受 和琢磨 学 习 的过 程 。欣 赏是 向深 层迈进 的向导 。 欣赏还是培养品格 、 修身做人的一剂 良方补药。 品味使接触到的新鲜健康的“ 营养” 迅速融人血液。 会欣赏,神 ” “ 则凝则 注 , 注意则“ ” 欣赏过程 中 钻 。 往往“ 注意” “ 、 情趣” 都达到了极致 , 于是其本身便 表现为一种品质 , 并且还充 当许多 良好学习品质形 成 的“ 化 剂 ” 催 。如 细 致 、 心 、 持 ( 达 目的 不 耐 坚 不 止)甚至“ 良” “ , 善 、 仁爱”…… 所 以 , 养学 生 的欣 赏 能力 十分 必 要 。然 而 如 培 何培养 呢 ? 其一 , 抓住症结。在农村学校 , 学生学习活动基 本都比较被动。尤其表现在语文学 习上。学过的文 章根本 没有欣 赏过程 ,拄着 老师 ” “ 学语 文 。学 生 对 于语文 的理解 和答案 大多 是 老师 给 出的 。甚 至有 的 语文老师就是照搬参考资料 、 教学参考书 中的“ 大 师” 的“ 们 标准答案” 安排学生机械背诵 。因此他们
层面才能体会其妙处 , 感受其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品尝其精华。使 其融人 自己的血 液 并 得 到 升华 。毛 泽东 有 一首 《 七
律・ 和柳亚子先生》 的诗 。初读毛主席 以诗人的身 份通过 叙 旧言情劝 慰 柳 亚 子 莫发 牢 骚 , 开 眼光 和 放
胸怀 , 只要有作为不在职位高低 。而仔细品味你会 发现 , 主席用寥寥十 四个字将与柳亚子两次旧交的 浓浓真情开渠引泉 , 且涓涓喷涌……二十年前广州 偶遇品茶畅谈 , 至今都不能忘怀 , 可见记忆之深。使 人 自然领 悟两位 诗人谈 得 一定 十分融 洽 , 相互欣 赏 , 共 助诗兴 。仿佛 茶几 前两 位诗人 的浪 漫激情在冉 冉 升腾。几案上正 隆起两位革命家关注社会 , 欲振家 国、 民族 之远大志 向和博大胸 襟。“ 索句” 的地点 “ 渝州” 即山城重庆。时间 “ ‘ ’ 。当时草 , 叶 正 黄” 树的叶子都枯萎了 , 正值深秋 。诗人记忆是那样真 切 。记 忆真切 乃情 真 , 颗 诗人 的 心 已“ ” 了一 两 粘 在 起 。彼 此 的“ 赏 ” 一 次 幸 得撞 击 … …且 正 在共 欣 再 鸣。仿佛整个空间都荡漾着两位诗人相互叹服及其 血液共融般的深情 。眼前似乎呈现柳亚子请主席作 诗填词及主席欣然挥毫《 沁园春 ・ 的情景。一 雪》 阙《 沁园春 ・ 震撼 山城 , 雪》 气凌“ 党棍” 毛主席成 , 国共合作国家统一大举之行等大背景赫然耀 目。革
21 02年第 o 6期 第2 8卷 ( 24期 ) 总 9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EDUCATI ONAL NS TUTE I N I TI OF J LI PROVI NCE
No 0 2 2 . 6, 01 V0| 8 I2
To a . 9 r lNo 2 4
收稿 日 :O2 4 6 期 2 l—o —1 作者简介 : 钟伟华(94 女 , 16一) 吉林长春人 , 吉林省长春市双 阳区双胜小学, 小学高级 , 研究方 向: 阅读与欣赏能力的培养 。
9 4
命 诗人柳 亚子 对 主席 的革 命 胆 识 和 文采 的敬 佩 、 赏
阅资料 , 进而 萌生 出 自己独 到 的认识 。他 们 的思维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 力
钟伟 华
( 长春 市双 阳 区双胜 小 学 , 吉林 长春 10 0 ) 3 6 0
摘要 : 赏是人 学 习与生活的挚友 。欣 赏首先是 引导愉快生活、 欣 享受生活的 良师, 次是 学者的得 力助手 , 其 最后还是培养 品格修 身做人 的一剂 良方。现在农村 学生缺失欣 赏能力, 表现 为不会 朗读 、 朗诵 。培养欣 赏能力一是要 查 出疾 患对症 下药 , 二是帮助学生建构欣 赏意识 , 三是设计 问题 , 范引导 , 示 四是要选择时间和 空间抓住恰 当的对 象和 契机 , 五是要 多视角关注。 关键词 : 赏; ; 欣 人 农村 学校 学生 ; 示范; 功利主 义
达 到扬长 避短 、 完善 自己的 目的 , 才会有 实现个人 追 求 的可 能。 如读 古今 诗词 文章 。开始读 也 只是停 留在粗 浅 的 了解 、 理解 , 或基本 认识 。只有进一 步跨人欣 赏 的
景、 品史、 品人文……任何一个人的生命过程都离不 开“ , 品”于是“ 品味” 便成为人生旅途中离不开的“ 伴 侣” 。 欣 赏是 引导愉 快生活 、 享受 生活 的 良师 , 是享 受 生活的需要。因为欣赏 , 使生活的滋味更加美好 、 幸 福、 醉心 , 使人感悟生命 的尊贵。所以有欣赏, 生活 才有滋味 , 才甜美 , 才快乐 , 才惹人留恋。善于欣赏 者便乐观向上。可以不因天气 阴晴而“ 颠簸” 情绪 , 也 不 因 自然 环境优 劣 而“ 荡 ” 度 , 不 因社会 气 震 态 更 氛 扬抑而 “ 覆 ” 感 , 世轻 生 。艳 阳高 照则 心 旷 倾 情 厌 神怡, 浮云蔽 日 旧勃勃兴致 ; 依 环境美好尽享美景 , 环境恶险而“ 考验” 自我 ; 受荣则接纳春风 , 遇挫乃 收 获教训 , 然无 时而不 乐耶 。 而每一次欣赏品味都是一段幸福和快乐 。不管 品味什 么 。一 杯美 酒 、 顿美 餐 、 朵 鲜花 、 处 美 一 一 一 景 、 首 歌 、 次 成 功 …… 品 味 的感 觉 是 悠 闲 自得 一 一 的, 是享受 人生 的美 好过程 , 一段美 好 的时光 。 自 是 然, 品味— — 欣赏就 是生 活 中最 要好 的朋 友 。 欣 赏是学 者 的得 力 助 手 , 学 习 的需 要 。人 不 是 管想要在哪一领域获得其更高领悟 , 触及其深处 , 揽 其精华 , 抓其规律 , 握准其 “ 寸关” 都必经过欣赏才 能实现。文学艺术也好 , 工程建设也好 , 经过欣赏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