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把我国建设成太平洋地区海洋强国的战略思考
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的认识

一
、
能力 , 美国、 加拿大 、 日本 、 韩国、 越南等国组建 了海岸警备 队, 加拿 和 神圣责任 , 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 全面振兴海洋产 业, 使海 洋 大、 韩 国、 印尼 等 国成 立 了海 洋 与 渔业 部 。 经济领域和海防建设率先实现现代化 ,从而实现 由海洋大国 向海 ( 4 ) 世界各 国围绕海 洋权益 的斗争 目趋 尖锐 , 军事控制力度增 洋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建设海洋强国应遵循 以下战略原则: 可持续 强 。2 O世纪 9 O年代 以来, 国际间的海洋争端此起彼伏 , 国际冲突 发 展原 则 、 陆海 一体 化 原 则 、 质量效益原则、 健康协调发展原则 、 海 连接 不断。 洋 科技 先行 原则 、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 经 济 建 设 与 安 全 同 步 原 二、 我 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历史条件 则。 ( 1 ) 天时: 顺 应 历 史潮 流 和 国 际环 境 。2 1 世纪是海洋世 纪, 发 ( 2 ) 总 目标 。 到2 1 世 纪中叶, 我 国海 洋 经 济 增 加 值 达 到 国 内 生 展 海 洋 产 业 成 为 新 一轮 产 业 革 命 的 重 要 内 容 。 当今 一 股 空 前 的“ 海 产总值 的 1 / 4 , 海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 进入世 界海洋军事强 洋热 ” 席卷全球 , 世界沿海 国家都把开发利用海 洋作 为加快经济发 国之列 , 从而我们在拥有一个 9 6 0 万 平方公里 的“ 陆上中 国” 的同 展, 增 强 国 际竞 争 力 的战 略 选 择 。 时, 拥有一个在约 3 0 0 万平方公里“ 蓝色 国土 ” 上耸立起来的“ 海上 ( 2 ) 地利 : 优 越 的 区位 和 自然 条 件 。 我 国既 面 临太 平 洋 , 又 处在 中 国 ” 。 东北亚经济圈及太平洋经济 圈的重要位置上,具有 明显 的区位优 五、 建 议 实 施 的 战 略举 措 势。 我国沿海地 区是改革开发的前沿阵地和对外经济合作 的窗 口。 ( 1 ) 实施 五 大 海 洋 建 设工 程 , 加快 海 洋 开 发 。 国 家应 重 点 组织 我 国拥有 1 . 8万 多公里的海岸 线, 1 . 4 万 公里的岛岸 线, 拥有广 阔 实施海洋农牧化建设工程 、 海洋 能源基地建设工程、 港 口和海运 开 的海洋活动空间和丰富的海洋资源 ,丰富的海 洋资源优势转化为 发工程、 滨海旅游开发工程 、 海洋综合 开发工程 , 加快海岸带、 中国 强 大 的经 济 优 势 潜 能 巨大 。 海域及大洋资源 的开发利用 ,加快港 口经 济和 区域经济的发展步 ( 3 ) 人和: 国内海洋开发与管理形势乐观 。海洋开发与管理工 伐 。 作 引起党 中央、 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 0 0 3年 5月 9日, 国务院批准 ( 2 ) 积极应对海洋安全战略新挑战 。 我国的国防战略应调整为 并印发了《 全 国海洋经济 发展规划纲要》 , 首次明确提 出了“ 逐步把 重 点发 展 海 空 军 , 强 化 对 中 国海 的 制海 权 、 制 空 权 。要 加 强 对 南 中 我国建设成 为海洋经济强 国”的宏伟 目标 。海洋开发与管理的法 国海的主权控制及资源开发, 建立搁置争议 , 共同开发展新机制 。 律、 法规 体系的建立 , 以及 《 中国海洋 2 l 世 纪议程》 、 《 中国海洋事 ( 3 ) 2 1 世纪 , 最 珍贵 的是 人 才 。海 洋 领 域 的 竞 争 , 和 军 事 政 治 业 的发展》 的 白皮书的发表 , 标志着我 国海洋事业全面走 向依法治 海、 面 向世界和发展经济的轨道 。 三、 海洋强国战略的意义和历史定位 ( 1 ) 从国家政治上看 : 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使一个 民族成为 个伟 大的民族 。 在特 定历史条件下 ,海洋事务直接影响 国家主权和生存发展 空间。 海 洋开发情况是 一个 国家对外 开放程度 的重要标 志。《 国际 海 洋法公约》 中规定 , 可属我 国管辖 的海域 约 3 0 0万平方公里 , 意 味 着我 国未 来 的生 存 、 发 展空 间有 了很 大 空 间 。 我 国作 为一 个 海 洋
有关中国当前海洋形势分析论文

有关中国当前海洋形势分析论文当今国际海洋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突出表现为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纷纷加强和调整海洋政策。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中国海洋形势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海洋形势论文篇一:《国际海洋形势变革背景下的中国海洋安全战略》摘要:当今国际海洋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突出表现为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纷纷加强和调整海洋政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同时显现;以海权角逐为核心的海洋地缘战略争夺不断加剧;海洋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影响日益凸显。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海洋安全面临着日趋严峻的挑战。
因此,中国应该制定明确的海洋安全战略。
本文认为,在宏观战略层面,中国要把海洋安全战略纳入国家的大战略之中;在微观战略层面,中国应妥善处理中美关系中的海权问题,妥善解决中国与日本、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
关键词:国际海洋形势海洋安全海洋战略当今国际海洋形势的变革突出表现为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纷纷加强和调整海洋政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同时显现;以海权角逐为核心的海洋地缘战略争夺不断加剧;海洋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影响日益凸显。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面临着日趋严峻的挑战。
海洋安全战略研究的任务主要在于为维护国家海洋安全,捍卫国家海洋权益,保障国家的海洋生存空间提供战略思路。
由于中国在海洋安全方面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主要来源于中国海洋空间所处的亚洲太平洋地区,因此中国海洋安全战略应主要着眼于处理好中美、中日、中国与南海周边东盟国家的关系。
在总体的战略层面,首先需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冷战后中国海洋安全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其次需要把中国的海洋安全战略纳入国家的大战略之中,并与国家大战略相适应、相配合。
具体而言,妥善处理中美关系中的海权问题是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妥善处理与日本的领海纠纷,维护中国海洋权益是当前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当务之急;从战略全局出发,妥善处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是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重要课题。
地缘战略:太平洋的战略地位与影响

地缘战略:太平洋的战略地位与影响地球上最大的洋流太平洋,其东西跨度广阔,连接着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深的洋。
因其战略地理位置和海洋资源丰富,太平洋一直被视为全球地缘政治中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太平洋的战略地位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太平洋的战略地位太平洋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之间,连接着亚洲和北美洲,其东岸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亚洲大陆,西岸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经济体美国。
因此,太平洋沿岸国家在地缘政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此外,太平洋还连接着印度洋和大西洋,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地缘政治地区。
太平洋沿岸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这些国家在地缘政治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在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尤为突出。
日本和韩国作为亚洲地区的经济强国,在太平洋地区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作为英联邦国家,其在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也十分重要。
太平洋对世界的影响太平洋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海洋之一,其海域资源丰富,包括渔业资源、石油资源、矿产资源等。
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世界的经济繁荣和安全稳定。
在全球化的今天,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合作至关重要。
太平洋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对世界的贸易和投资举足轻重。
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拉动作用。
太平洋地区也是世界上海运和航空运输的重要通道,其地缘位置决定了其在全球贸易中的不可替代性。
总的来说,太平洋不仅在地缘政治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对世界经济、贸易和安全稳定产生着重要影响。
未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和影响力还将进一步提升。
浅谈中国海洋战略

浅谈中国海洋战略海洋曾经是人类的禁区,如今越来越成为人类的希望,也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目标。
当今世界强国无一例外都是海洋大国,海洋发展战略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
面对海洋强则国家强的当今世界,中国的海上安全环境越来越能引起国人的注意和担心。
中国是岛屿众多的陆海兼备的大国,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5 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500多个。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走向海洋的民族,是世界上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最早的国家。
从沿海地区居民大规模采拾贝类开始计算,中国海洋渔业至少已有7000年的历史,而利用海水制盐则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
明朝郑和率领庞大的远征船队七次下西洋远航,“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是中国航海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是组织最为严密、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技术最完善的一次空前绝后的壮举,充分表明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人完全可以成为海洋的征服者。
但是明代中期以后,实行禁海政策,闭关锁国,重陆轻海的传统思想不断得到强化,我国海洋事业走向衰落。
近代更是海权丧失殆尽,在造成国家衰落的同时,还铸就了人们头脑中重陆轻海的所谓“大陆观念”。
就在东方的中华巨龙开始搁浅之时,西方世界却借助海洋开始迅速崛起。
可以说,纵观近代以来西方崛起的进程,实际上就是借助海洋、发挥海权效应的进程。
从15世纪西方航海大发现开始,靠着一艘艘满载着金银、香料的帆船,葡萄牙、西班牙一度称雄世界。
继之而起的是“海上马车夫”——荷兰,凭借类似“东印度公司”这样的经济军事复合体,以海洋为舞台,以“商舰”(武装的商船)为载体,把17世纪变成了“荷兰世纪”。
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更是凭借其世界第一的海军实力,海外贸易到哪里,海军就到哪里,拥有了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成为所谓的“日不落帝国”,称霸世界长达两个世纪。
同样,我们的东邻日本,也是在近代摆脱“海禁”的枷锁后,依赖海洋快速崛起。
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即位,发布《御笔书》,宣称要以武力来“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制定了优先发展海军的战略。
我国海洋强国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海洋强国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者:张景全来源:《人民论坛》2023年第20期【关键词】海洋命运共同体海洋强国战略海洋机遇与挑战【中图分类号】D089 【文献标识码】A我国有着悠久的海洋历史。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我国海洋强国建设逐步驶入快车道。
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我们在新时代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
当前,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其面临的一系列机遇与挑战也逐渐凸显。
国际层面的机遇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泛海洋时代的到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进步,各个国家及其人民的生产与生活直接或间接地与海洋联系起来,世界各国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入海洋事务,泛海洋时代已经到来。
以往存在“海陆冲突论”的观点,认为海洋与陆地的关系是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但当前这种观点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从某种意义而言,海洋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高速公路”,不再像过去那样与陆地呈现二元分割的状态,而是愈发与陆地融为一体,成为连接世界各国的桥梁。
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大大提升了海运效率。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都在努力开展国际贸易。
事实上,无论沿海国家还是内陆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海运都是其运输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因此,即使是内陆国家,也因为物流、旅游、食品等因素置身于海洋事务当中。
可见,人类社会逐渐步入泛海洋时代。
二是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
当前世界格局加速演变,乌克兰危机、中东乱局等一系列地缘政治事件,使得国际社会充满不确定性。
尽管国际局势持续动荡,但一方面,热爱和平的力量仍占大多数,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共同的发展问题。
因此,这些和平力量与共同的发展诉求,能够对国际体系中的破坏力量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约。
关于新时期我国海洋战略构想的建议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 OURNA OF F UJ I AN I NS T I T UT E OF S OCI AL I S M
No . 3 2 01 3
s e ia r l N o . 9 6
关于新 时期我 国海 洋战略构想 的建议
由于世界经济 的快 速发展 ,需 要更大量的资 源, 世界各 国纷纷把 目光投 向海洋 , 海洋争夺十分 激烈。早在l 5 世纪初 ,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指出 : “ 国家 欲 富强 , 不 可 置海 洋 于 不顾 。财 富取 于 海 , 危 险也来 自海上 ,一旦他 国之首夺取 南洋 ,华夏危 矣。” 孙 中山先生也认为海洋问题关系到中华 民族 之生存 。党的十八大根据新形势作出了“ 建设海洋 强国” 的战略部署 。我们应牢记海洋使命 , 加强海洋 文化建设 , 力挺海陆统筹 战略, 加快海洋事业发展 。 理性捍卫国家权益 。 担当经略海洋使命 2 1 世 纪是 海 洋世 纪 , 人 类 将 进人 大 规 模 开发 海 洋 的新时代 , 海洋是 中国未来发展 、 中华 民族复兴 和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战略空间。海洋问题不仅 关乎 国计 民生 , 而且关 乎民族 复兴 , 中华 民族的复 兴将与海洋意识的觉醒紧紧相连。为了国家与民族
而有任何差别。坚持“ 理性思考 、 顾全大局” 才是真 正 意义 上 的爱 国。作为 一个有 着悠 久文 明历 史 的大
国公 民 , 在表达 自己的爱国主义热情 时 , 应该坚守 文明法治的底线 。只有 以大局为重 , 冷静理智 、 合法 有序地表达 自己的情感 , 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 让 世 界 看 到 中 国人 的 团结 、 理性 、 智 慧 与 勇气 , 让 世 人 看
关于21世纪我国东部大海洋战略的思考

关于21世纪我国东部大海洋战略的思考中国是一个陆海兼具的国家。
自古以来海洋就与华夏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国家的统一强大、社会的稳定繁荣、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休戚相关。
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
此一地理特征决定了海洋构成中华民族的半壁江山。
在世纪之交,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20余年,顺利收回香港和澳门主权之后,作为一个上升中的大国,如何实现江泽民总书记最近提出的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的号召,如何设计新世纪中国的整体发展战略,如何认识建设海洋强国与实现"伟大复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古今中外的史实说明,凡大力向海洋发展的国家,皆可国势走强;反之,则有可能沦为落后挨打的地步。
昔日的海上强国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当年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二战后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苏联,和现在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美国,无一走的不是海上兴兵强国之路。
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更是直接证明中国的统一、稳定、繁荣和昌盛与海洋休戚相关。
中华民族的兴衰和耻辱均与海洋密切相关。
秦朝的统一,西汉的强盛,唐朝的繁荣,明朝以后的“海禁”,清朝末期的挨打,以及近代海防危机和现代海洋权益之争,无一不折射出海洋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
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可以看出,重陆轻海是中华民族在过去四、五百年间由强到弱,大国地位不保,以及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100多年间沦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人类发展历史上,东西方均有过各自的海洋文明。
西方海洋文明的突出特点是对外探索,冒险,扩张和侵占,其根本的目的是发现和开辟海外市场和殖民地。
换言之,西方海洋文明从本质上来说,是外向型的。
我国古代海洋文明是黄土文化和农耕意识在海洋上的延续,其特点是闭关自守,主要目的是维护和宣扬以我为主的封建统治和文化。
总之,以我国为代表的东方海洋文明的本质是内向型的。
虽然在元末明初的鼎盛时期,中国的科技,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均居世界领先地位,并且也曾一度走出国门(郑和七下西洋),但最终并未形成向外发展的有利结局。
海洋强国的战略意义

海洋强国的战略意义《海洋强国的战略意义》咱中国是个大国,不仅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也不小。
海洋对咱们国家来说,那可太重要啦!海洋强国战略可不是一句空话,它有着实实在在的重大意义。
你看,海里有好多好吃的海鲜,像螃蟹、虾、鱼,这给咱们的餐桌增添了不少美味。
可海洋的作用不止这些,它还是个巨大的资源宝库。
石油、天然气,这些能源在海里都有,能为咱们国家的发展提供动力。
再说贸易,现在全球贸易这么发达,大部分货物都是通过海洋运输的。
咱们国家的商品能通过海洋运到世界各地,让外国人用上中国制造,同时咱们也能从外国买到需要的东西。
如果没有强大的海洋实力,这贸易能这么顺畅吗?肯定不行!还有啊,海洋能带动好多产业的发展,像造船业、海洋工程。
这不仅能让很多人有工作,还能提高咱们国家的技术水平。
就拿咱们熟悉的渔业来说,要是咱们能更好地保护海洋、合理开发,渔民就能捕到更多的鱼,收入也能提高。
这日子不就越过越好了吗?所以说,建设海洋强国对咱们国家的未来发展太重要啦,关系到咱们每个人的生活呢!《海洋强国的战略意义》朋友们,你们知道海洋对咱们国家有多重要吗?海洋强国战略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这里面的意义大了去了!咱们先来说说吃的。
每次去海鲜市场,那琳琅满目的海鲜,是不是让你流口水?这些可都是从大海里来的。
要是咱们能把海洋保护好、开发好,那以后咱们能吃到的海鲜种类会更多,品质也会更好。
再想想旅游。
夏天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去海边玩。
要是咱们的海洋环境优美,海滩干净,是不是能吸引更多的游客?这不仅能让大家玩得开心,还能给当地带来不少收入。
还有国防,这可不能忽视。
海洋那么大,如果咱们国家没有强大的海军,没有先进的装备,怎么能保卫咱们的海疆?要是被别人欺负了,那可不行!举个例子,以前咱们国家的海洋技术不发达,一些外国的船在咱们的海域乱采乱挖,咱们也没办法。
现在可不一样了,咱们有了自己的技术,有了强大的力量,就能把属于咱们的东西保护好。
所以啊,海洋强国战略就是要让咱们在海洋上有话语权,有实力,让咱们的国家更强大,让咱们的生活更美好!《海洋强国的战略意义》咱今天就来聊聊海洋强国这个事儿,你可别觉得这离咱老百姓远,其实关系大着呢!你想啊,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海洋里的秘密也被一点点揭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指出,海洋不仅是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活动都离不开海洋,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必然越来越多的依赖于海洋。
首先,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地理单元。
地球表面积约为5 l亿平方公里,其中海洋的面积3 6亿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1%。
其次,海洋也是最大的政治地理单元。
3 6亿平方公里的海洋,被划分为沿海国家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等五个法律地位不同的政治地理区域。
其中,国际社会共有的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面积约2 517亿平方公里。
第三,海洋是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宝库。
海洋学家由于发现了海洋蕴藏着巨量的资源和能源,而把海洋视为人类可以利用的“第六大洲”。
第四,海洋是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
最近几年,国际上的一些突发事件,往往都是在海上发生或从海上而来。
可以说,国际安全,地区安全和沿海国家的安全,大都与海洋息息相关。
可以预见,今后一段时间影响和威胁我国国家统一大业和国防安全的情况,很可能来自海上。
虽然我国疆域陆海兼备,但国人的海洋意识历来比较薄弱。
中国急需提高和增强全民族自上而下的海洋意识。
符合当代世界发展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海洋意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观念:(1)国家管辖海域以外资源开发的观念。
领海是领土的一部分,是海洋国土。
沿海国家在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具有勘探和开发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从资源专属权利的角度说,这些区域是准海洋国土。
公海是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公土”;国际海底是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因此世界各国都可以开发利用。
(2)资源宝库的观念。
海洋中有多种资源,必须把眼光转向海洋,越来越多地从海洋中获取物质财富。
(3)全球通道的观念。
虽然世界各大洲和岛屿被海洋隔开,但全球政治,尤其是经济联系都必须通过海洋进行,以世界大洋航线作为通道。
(4)海洋健康的观念。
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资源枯竭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一个巨大威胁。
树立海洋健康观念,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保护好海洋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也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
(5)海上安全的观念。
财富来自海洋,危险也来自海洋,太平洋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是不会太平的。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国,而一个世界大国同时必须是海洋强国。
具体地说,中国应该成为世界上的海洋大国,尤其是太平洋地区的海洋强国。
中国的经济发展前途光明。
21世纪20年代,我们有可能成为经济总量排名前三位的经济大国。
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继美国、俄国之后能够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强国。
但是我们的海洋事业还不很强大,海洋力量还比较弱小,与我们整体国力发展水平相当不适应。
历史证明,没有强大的海洋力量就不能保证出海权,没有强大的海洋力量就不能利用公海和国际海底属于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海洋资源,没有强大的海洋力量就不能有效防御来自海上的威胁。
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不能成为海洋强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也不能算真正伟大的复兴了。
因此,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赖于我们建设成为海洋强国,而建设海洋强国必须首先成为太平洋地区的海洋强国。
这是摆在我们这一、二代人面前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战略任务。
建设太平洋地区的海洋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1)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之后,台湾问题的解决,必须有强大的海上力量;(2)台湾问题解决之后,美国对我的威胁也将是长期的存在的;(3)由于处于太平洋西岸三个岛链包围之中,没有强大的海洋力量,我们就没有安全的出海通道;(4)从长期战略角度考虑,我们的海上近邻日本可能是最重要的潜在威胁;(5)韩国正在建设与其经济实力相当的"蓝色海军",保卫包括其船舶出入台湾海峡在内的出海安全;(6)中国成为世界上的大国,必须拥有安全可靠的海上能源和贸易通道;没有强大海洋力量是不行的;(7)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人均应该分享作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2.5亿平方公里国际海底区域的资源开发权利、科学研究权利、其他利用权利等;(8)我国在维护海洋权益方面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在有可能划归我国的近300万平方公里海域中,争议区150万平方公里。
我国与所有海上邻国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越南等国存在油气和渔业资源争端;同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越南存在着岛屿归属争议。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具备了建设海洋强国的能力:(1)经济实力越来越强;(2)科学技术和工业水平越来越高;(3)海洋科学研究和勘探开发已经进入太平洋;(4)海洋开发规模已经比较大;(5)已经有一支比较强大的海军。
二、大国政治家和战略家关注海洋美国战略家马汉提出“海权论”,并指出:“控制海洋,特别是在与国家利益和贸易有关的主要交通线上控制海洋,是国家强盛和繁荣的纯物质性因素中的首要因素”。
美国应该首先制定太平洋战略。
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强调:“控制海洋意味着安全。
控制海洋意味着和平。
控制海洋就意味着胜利。
如果说这在20世纪,特别是在最近几年有什么教训值得记取,那就是这个国家尽管在空间和天空有所进展,仍然必须能轻易而安全地驶往世界各海洋。
有关海洋的知识,不仅仅是一件好奇的事,我们的生存就可能决定于它”。
前苏联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说:"国家海上威力的实质就是为了整个国家的利益最有效地利用世界大洋(或如常说的地球水域)的能力;"并强调指出:海洋不仅是伟大的通道,而且是未来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宝库,海洋中的资源数量综合起来超过陆地上的数倍,海洋中的矿物资源和化学资源是取之不竭的。
俄罗斯正在制定其21世纪的新海洋战略。
1999年11月23日,俄罗斯国际安全会议已经审议了俄罗斯联邦海洋战略草案,其中主要内容是加强海军、商船队、科学考察船队等"国家海上综合力量"的建设。
三、我国领导人和战略家关注太平洋我国伟大的革命家和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很早就提出过“太平洋战略”。
孙中山先生指出:“昔日之地中海问题,大西洋问题,我可付诸不知不问也,惟今后之太平洋问题,则实关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中华国家之命运者也。
人云以我为主,我岂能付之不知不问乎?”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中华民族要“经略北洋、南洋”。
1953年2月,毛泽东首次视察海军舰艇部队,并为海军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他在视察海军部队的过程中,与海军广大官兵进行多次谈话,反复强调在中国百余年近代历史中,帝国主义入侵我国的历史教训。
他说:过去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大都是从海上来的。
现在太平洋还不太平。
我们应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
在谈到国际斗争形势时,他又说:帝国主义如此欺负我们,我们要争气,要认真对付。
我们的海岸线这么长,一定要建设强大的海军。
1953年12月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对海军建设总方针、总任务,作了非常完整和系统的阐述。
他说:“为了肃清海匪的骚扰,保障海道运输的安全;为了准备力量于适当时机收复台湾,最后统一全部国土;为了准备力量,反对帝国主义从海上来的侵略,我们必须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根据工业发展的情况和财政的情况,有计划逐步地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
1959年10月,毛泽东就号召“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79年4月3日,邓小平在听取海军工作汇报时说:我们海军应当是近海作战,是防御性的,不到远洋活动,我们不称霸,从政治上考虑也不能搞。
我们的战略是近海作战。
大家以为近海就是边缘,近海就是太平洋北部,再南也不去,不到印度洋,不到地中海,不到大西洋。
江泽民指出:“为建设具有强大综合作战能力的现代化海军而奋斗。
”四、建设太平洋地区海洋强国的目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海洋的民族之一。
2000年前,在我国就形成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的思想。
但是,旧中国疏远过海洋,实行过"海禁"和闭关锁国的政策,走过了500多年的曲折之路。
在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新世纪,克服重陆轻海的思想,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建设地区性海洋强国。
这是中华民族繁荣复兴的伟大战略任务。
海洋强国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海洋经济强国。
建设海洋经济强国,是中国海洋战略的最重要目标之一。
把海洋开发纳入跨世纪的国家发展战略,建设海洋经济强国,是十分必要的。
(1)人类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
社会生产和生活空间逐渐向海洋推进,海洋空间利用日益多样化;海水作为巨大的液体矿,逐步进入综合开发和大规模利用阶段;许多近海区域将成为蓝色田野和牧场,海洋农牧业将成为高技术产业;海洋矿产和能源开发规模越来越大。
另外,科学技术包括许多高新技术的发展,已经为人类更有效地开发利用海洋提供了科技支撑条件。
(2)中国多种陆地资源日渐短缺,有必要把眼光转向海洋。
中国人均耕地1亩多,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后备土地资源也只有2亿亩(约1300万hm2);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保证形势日益严重;中国的淡水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中国的管辖海域、公海和国际海底有丰富的资源,有可能成为物质财富的重要来源。
(3)中国有开发利用海洋的传统和经验,有100多家海洋科研机构,1万多名海洋科技人才;有渔业、盐业、运输业和海洋石油工业的产业基础和几百万海洋产业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