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学第二章 国际投资理论
国际投资学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课本精炼知识点(含课后习题答案)(共5篇)

国际投资学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课本精炼知识点(含课后习题答案)(共5篇)第一篇:国际投资学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课本精炼知识点(含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西方主流投资理论(一)垄断优势论:市场不完全性是企业获得垄断优势的根源,垄断优势是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市场不完全: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偏离完全竞争的一种市场结构。
市场的不完全包括:1.产品市场不完全2..要素市场不完全3.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市场不完全4.政策引致的市场不完全。
跨国公司具有的垄断优势:1.信誉与商标优势2.资金优势3.技术优势4.规模经济优势(内部和外部)5.信息与管理优势。
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主要来源于其对知识资产的控制。
垄断优势认为不完全市场竞争是导致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
(二)产品生命周期论:产品在市场销售中的兴与衰。
(三)内部化理论:把外部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的过程。
(纵向一体化,目的在于以内部市场取代原来的外部市场,从而降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并取得市场内部化的额外收益。
)(1)内部化理论的基本假设:1.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2.企业可能以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3.内部化跨越了国界就产生了国际直接投资。
(2)市场内部化的影响因素:1.产业因素(最重要)2.国家因素3.地区因素4.企业因素(最重要)(3)市场内部化的收益:来源于消除外部市场不完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包括1.统一协调相互依赖的企业各项业务,消除“时滞”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2.制定有效的差别价格和转移价格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3.消除国际市场不完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4.防止技术优势扩散和丧失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市场内部化的成本:1.资源成本(企业可能在低于最优化经济规模的水平上从事生产,造成资源浪费)2.通信联络成本3.国家风险成本4.管理成本当市场内部化的收益大于大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和为实现内部化而付出的成本时,跨国企业才会进行市场内部化,当企业的内部化行为超越国界时,就产生对外直接投资。
国际投资第二章

收、汇率和利率等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 垄断优势根源于市场的不完全性,并借助于不
完全的市场结构得以维持,这是美国企业FDI 的决定性因素。
(三)垄断优势理论的形于劣势,还要承担更 多的不确定风险。而垄断优势(特定优势)可补偿其 在东道国经营所增加的成本
(四)垄断优势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 围绕的中心问题:企业各种优势中最为重要的优势是 什么?
• 1.核心资产论:the core-asset theories 认为企业资产中最核心的部分是知识和技术如创
造差异产品的能力和技术的专有性。 • 2.寡占反应论:oligopolistiic reaction theory
三、20世纪90年代国际投资理论
• 采用更接近现实的不完全竞争假定,即 市场的不完全性、寡占者相互依赖关系 及厂商垄断优势,并以此为基础,发展 出了对直接投资的各种不同的解释 。
主要理论
第一节 西方主流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 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理论: 小规模技术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
认为在寡占市场结构下,若一家企业率先进行国 际投资,而其他竞争对手也会相继效仿,其动机是为 了保持相互之间竞争关系的平衡,巩固自己的竞争地 位。
(五)对垄断优势理论的评价
• 贡献 1.使之开始作为国际经济学研究领域中一
支独立的理论分支发展起来。 2.为后来众多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产生
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 局限
• 不完全竞争是指由于规模经济、技术垄断、商 标以及产品差异等引起的偏离完全竞争的市场 结构。
• 垄断是不完全竞争的主要形式。
国际投资 -国际投资理论22页PPT

(二)模型
东道国生产成本线 z’
日本生产成本线
I
II
aLeabharlann mz 对于m左边的产品,投资国相对于东
道国而言处于劣势地位,因而应该安
排在东道国进行生产而投资国进口,
a’
对于m右边的产品,投资国具有生产
成本的比较优势,而应该保留在国内
生产并通过出口方式满足国外需求
(三)国际投资的产生
一国应对比较优势的产业实行专业化,出口该 产品,同时收缩比较劣势产业(企业或部门),并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其转移到国外,然后再由东道 国将产品出口到母国,这样做不仅可以扩大贸易量, 获得贸易利益,同时还可以使东道国避免比较劣势 和发挥比较优势。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改变比较成本, 具有动态性。
(二)由市场不完全带来的垄断优势
(1)核心资产优势,尤其是先进技术,包括工艺、设 计专利、专有技术、商标和品牌及市场营销技巧等。
(2)先进的管理经验。 (3)规模经济。来自于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 (4)资本和货币优势。
(三)企业进行国际投资的原因
企业在国外进行生产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因为: (1)它具有比东道国同类企业有利的垄断优势 (2)这种垄断优势可用于补偿企业由于跨国经营所带
(二)国际投资的产生
国际投资企业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首先必须 具有所有权特定优势,然后要将拥有的所有权特定 优势通过自身活动的延伸加以内部化,因为将所有 权特定优势内部化比向外出让更为有利。仅仅具备 这两个条件仍然不能解释国际投资企业为什么要进 行对外直接投资,只有引入区位特定优势后,才能 解释其为什么要在海外投资设厂。
七、产业内双向投资理论
各国寡占垄断组织为防止少数竞争对手占领潜在市场而削 弱自己的竞争地位,会通过产业内交叉直接投资在竞争对 手的领土上扩占地盘。
第二章 国际投资理论

二、新古典理论
评价:
1、新古典理论引入了资本边际生产力的概念,
认为资本边际生产力的差异才是决定资本国
际流动的因素,较好地解释了资本流动多发生
在发达国家之间的现象。
2、古典理论只从流通领域考察资本的国际
流动,而新古典理论则从资本的流通对生 产领域的影响来考察资本的国际流动,这 是新古典理论的一个进步。
相同收益的资产或有价证券的价格就会发生变化。 利率高的国家,资产和有价证券的价格低,而利 率低的国家资产和有价证券的价格高。这样就会 发生从利率高的国家向利率低的国家进行投资。
一、古典国际证券投资理论
理论公式:C=I/R
C是资产和有价证券的价格; I是该项资产和有价证券的常年收益,即年均收益;
第一节 早期国际投资理论
一、古典国际证券投资理论 二、新古典理论
一、古典国际证券投资理论
时间:产生在国际直接投资大发展前
理论的核心: 各国存在的利率差别是国际资本流 动的主要原因。
理论的主要内容: 假定存在A,B二国,资本在两国间可以自由流动。
如果两国间利率存在差别,那么两国的能够带来
3、虽然假设条件,较之现实生活要简单得
多,但是,这个模型的理念是值得称道的, 即国际投资能够同时增加资本输入国和输 出国的收益,从而增加全世界的经济收益。
第二节、西方主流国际投资理论
(一) 垄断优势论
(二)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三) 内部化理论
(四)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第2章-国际投资理论

E(r)
I3
I2 I1
代表偏好增加 的方向
o(r)
0 图2-7 无差异曲线
39
I3 I2 I1 E(r)
O2 O
O1 0
图2-8 最优证券组合
A 阴影-可行集 O2OO1-有 效边界 I1、I2、I3-无 差异曲线 O点-最优证券 组合点 O(r)
40
三、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威廉.夏普, CAPM模型) (一)理论假设前提条件: (二)主要内容: 1.资本市场线 (CML) 2.证券市场线(SML)
36
E(r)
rA
r
B
(rc)r
E
AG B
纵轴-证券组合预 期收益
横轴-证券组合标 准差
E
阴影-可行集
FEAG-有效边界
C
F 0
图2-6 可行集与有效边界
O(r)
37
(二)投资组合:同时把资金投放于多个投资项目 证券组合:当多个投资组合项目为有价证券
时的投资组合。 在由两种资产组成的投资组合中:
组合的期望收益为各项投资期望收益的加权平均值 rP = PA rA + PB rB 组合的风险 P =(PA2 A2 +PB2B2 +2PAPB A,B A B〕1/2 A,B:A投资与B投资的相关系数
➢ 理论基础: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即新产品从产生到退出 市场经历四个阶段,导入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11
销售额 (Q)
成熟期 增长期
导入期
0
衰退期
时间(t)
图2-1 产品生命周期
12
➢ 理论核心观点: ➢ 国际直接投资的产生是产品生命周期四阶段更迭的必然
结果。 ➢ 假设世界上存在三种类型的国家,第一类是新产品的创
国际投资学国际投资理论

营。主要贡献:区位因素在直接投资中的重要性。 局限性:(1)很多产品不一定走“三段模式”; (2)该理论强调母国垄断优势削弱以至丧失的 情况。(3)很难确定时间段。
国际投资学国际投资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四)
边际产业理论(Marginal Industry Theory)
促进中小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关键因素是信 息技术的进步。-中小企业具有灵活性和活力。
国家支持理论 很多国家促进中小企业颁布相关的促进法案国际投间接投资理论
国际间接投资是以国际债券、股票等国际证 券为投资标的而进行的一种国际投资行为。
证券组合理论 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投资行为金融理论
1977年,日本的小岛清(Kyoshi Kojima)在“对外直接投资论”中提出的。 他在发展了贸易互补型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并根据 对日本和美国的跨国公司的实证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如何实现与贸易互补的对外 直接投资。--“边际产业扩张论”。
“边际产业”—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也就是已经或即将丧失比较 优势的产业。
• 一国应对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实行专业化,出口该产品;对具有劣势的产 业(企业或部门)则应适当收缩,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其转移到国外,再从东 道国进口所需产品以满足本国需求。这样做可以为本国和东道国双方产生比较优 势,可以创造更高的利润。
垄断优势理论过分强调了对外经济因素,而完全忽略了宏观经济因素的分析, 更没有注意到国际分工的原则。
b*
c*
M
I
XY Z
推论1:可以将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从统一到比较成本论上来。 推论2: 日本式的对外直接投资不是取代对外贸易,而是补足、创造和扩大对外贸易。 (详见图) 推论3:应当立足于“比较成本原理”进行判断。 推论4:对外直接投资中,应该从技术差距最小的产业依次进行移植,从而使双方产生更 大的比较优势,创造更高的利润。 * 评价 从各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分工的角度论述了如何提高国际直接投资效益的问题。 不需要拥有垄断市场,因而并非拥有垄断优势的企业才能进行国际投资,具有比较优势或 寻求比较优势的企业都可以进行国际投资活动。 这理论仅符合日本早期大量向发展中国家投资的情况,无法解释:(1)80年代后日本向 欧美大量投资的实践。(2)发展中国家只能在发达国家后面调整产业结构。(3)第三产 业向外投资和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国投际投资资的学现国际象投。资理论
国际投资学(笔记版)

国际投资学第一章国际投资概述第一节:国际投资的内涵国际投资:是指以资本增值和生产力提高为目标的国际资本流动,是投资者将其资本投入国外进行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活动。
第三节:国际投资的经济影响国际投资对投资母国的就业和收入水平产生了双重影响——“替代效应”和“刺激效应”刺激效应:是指国际投资所导致的国内就业机会的增加。
示范和竞争效应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第一节:西方主流直接投资理论1,垄断优势论(1960,斯蒂芬·海默):该理论以结构性市场不完全性和企业的特定优势两个基本理论概念为前提,提出市场不完全性是企业获得垄断优势的根源,垄断优势是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从而标志着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开端。
市场不完全:是指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偏离完全竞争的一种市场结构,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产品市场不完全,产的的差异性、商标、特殊的市场技能等。
②要素市场不完全,专利、技术诀窍、资本获得能力等差异。
③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市场不完全,④政府干预程度、税收、利率和汇率等政策引致的市场不完全。
垄断优势:①资金优势②技术优势③信息与管理优势④信誉与商标优势⑤规模经济优势垄断优势论简评:①优点:垄断优势论开创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先河,突破了传统理论的分析框架,首次提出不完全市场竞争是导致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
同时,其对不完全市场结构以及企业垄断优势的分析,为以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②缺点:垄断优势论也存在许多局限性。
该理论是以战后美国制造业等少数部门的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的,其理论缺乏普遍的指导意义。
2,产品生命周期论(1966,弗农):是指产品在市场销售中的兴与衰,即从推出新产品再到广泛流行,再到退出市场的全过程。
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了三个阶段:①新产品阶段②成熟阶段③标准化阶段评价:尽管产品生命周期存在诸如研究范围狭窄、研究对象单一等局限,但其再跨国经营理论的动态性、产品创新等方面的开创性研究,使得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再主流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

跨国公司实行市场内部化也需要支付成本, 具体包括:
资源成本 通信联络成本 国家风险成本 管理成本
只有当市场内部化的收益大于外部市场交易 成本和为实现内部化而付出的成本时,跨国 企业才会进行市场内部化。
评价
标志着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重要转折; 探讨的是中间产品市场,而非最终产品市场; 探讨的市场上扩大FDI的动机,而非如何利用外
阅读材料——约翰·邓宁简介
邓宁教授是瑞典的阿普萨拉大学、马德里自主大学和安特卫 普大学的荣誉博士,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荣誉教授。 曾任国际贸易与金融协会主席和国际经营学会主席。由彼 德.巴克利和马克·卡森编辑的纪念邓宁教授的文集于1992 年出版。由彼德.格雷编辑的收录了邓宁教授在罗杰斯大学 成果的第二本纪念文集于2003年出版,同年还出版了由约 翰·坎特威尔和拉吉尼什·纳鲁拉编辑的《国际经营与折衷理 论》,以纪念他对国际经营研究的理论贡献。2002年,邓
(2)决定市场内部化的因素主要有四个: 1)产业因素(Industry-Specific Factor)主要是指产品性质、外部市场 结构以及规模经济; 2)国家因素(Country-Specific Factor)包括东道国政府政治、法律、 经济等方面政策对跨国公司的影响; 3)地区因素(Region-Specific Factor)包括地理位置、文化差别以及社 会心理等引起的交易成本; 4)企业因素(Firm-Specific Factor)主要是指企业组织结构、协调功能 、管理能力等因素对市场交易的影响。 2)+ 3)= 投资的地理分布 1)+ 4)= 投资的前提条件——是影响内部化行为的关键因素
本章主要内容
国际证券投资理论
古典国际证券投资理论 资产选择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背景:
美国经济学家马科维兹Markowtz(1959)提
出,并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
6
任何证券都是一种所有权的书面凭证,投资者可以借此获取收益。 →但是由于证券发行者不能确保投资者获得稳定收益,这就需要投 资者承担风险。 →在一般情况下,证券的收益与风险成正比,即证券的收益越高风 险也越大。 →当今资本市场上,投资风险与日俱增。 →投资者不能将收益作为资产选择的唯一准则,而应对投资收益与 投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 →他指出,投资者应同时操纵若干种有价证券,并形成若干种有效 的投资组合,投资者可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一组。 →选择的标准是:在投资组合的平均收益率一定时,取风险性最小 的一组;在投资组合的风险性一定时,取其平均收益率最高的。
I:该项资产或有价证券的常年收益
r:资本的市场利率
4
案例
一张面值为1000美元、附有4%息票的债券,B国的 市场利率为5%,A国的市场利率为10%,则该债券在两国的
售价分别为:
CB = 40 / 5% = 800$ CA = 40 / 10% = 400$ 因此,B国居民到A国投资。
评价: 实际运用起来存在很多困难,如外汇管制等。
The Theory Of “FDI”:Five“W'S” and an “H”
Who —
Who is the investor?
What — What type of investment? Why — Why go to abraod?
Where — Where is the investment made?
36
人均GDP0-400$的国家(最贫穷的国家) 对外投资净值:人均GDP400-2500$的国家 对外投资净值:人均GDP2500-4000$的国家 对外投资净值:人均GDP4000$以上的国家 对外投资净值:+
37
所有权优势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无 无 增强 有
区位优势 无 增强 有 有
古典国际证券投资理论 资产选择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垄断优势论 内部化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比较优势论
投资周期论
2
背景:跨国投资大发展之前 核心:各国存在的利率差别是国际资本流动 的主要原因。
3
内容:
假定存在A、B两国,资本在两国间自由流动。如果两 国间存在利率差别,那么两国的能够带来相同收益的资产 或有价证券的价格会发生差别,利率高的国家资产或有价 证券的价格低,利率低的国家资产或有价证券的价格高, 这样就会发生利率低的国家向利率高的国家投资。其中, 资产或有价证券的收益、价格和市场利率的关系为: C = I / r C:资产或有价证券的价格
所有权优势 =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 = EXPORT 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 = FDI
28
优点:“集大成者”,吸收了过去20多年中
出现的新理论,为国际经济活动提供了一种综
合分析的方法。
局限性:创新不足。
29
“世界经济将变得越来越像美国经济,即大公司遍布整
个大陆,渗透几乎每个角落”
16
背景:
美国学者Vernon 维农(1966)提出。
17
(1)产品的创新阶段(新产品阶段)
(2)成熟阶段
(Product Differentation)
(开始对外投资)
(3)标准化阶段
(Price Competition) (大规模对外投资)
When — When does the firm choose to go abroad?
How — How does the firm go abroad? What mode of entry into the foreign market does it choose?
1
国际证券投资理论
该理论认为,决定跨国公司进行FDI的要素有三个:
(1)所有权优势(Ownership)
内容;承袭何人思想? (2)区位优势 (Location) 内容;承袭何人思想? (3)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 内容;承袭何人思想
OLI模式
27
邓宁进一步指出,
(1)、(3)是对外投资的必要条件 (2)决定地理方向,是对外投资的充分条件
内部化优 势 无 无 无 有
资 本 净 输 入
资本净 输出38源自优点:发现了国际投资的规律
局限性:用人均GDP来表示经济发达程度不 科学 现实例证
39
掌握资产选择理论、垄断优势论、产品生命周
期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比较优势论的主
要内容,并作简要评价。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最新发展。
40
18
美国
发达国家 生产线 消费线
发展中国家
新产品
成熟产品 标准化产品
19
优点:
从产品技术的角度回答了企业为什么要到国
外去投资和为什么能到国外去直接投资,也回答了
到什么地方投资的问题。
局限性:
◦ 不能量化地描述事件之间的时间差,对实际决策帮助不大。
◦ 不能很好地解释美国以外其他国家的FDI。
20
背景: 日本一桥大学小岛清教授(K.Kojima)于 70年代中期提出。
30
内容
(1)一国经济状况各有特点,根据美国FDI推断出来
的理论无法解释日本的FDI
◦
◦
美国: 制造业→出口减少→ 贸易逆差
日本:资源开发业→国内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促
进对外贸易发展
31
32
33
突出了三点:
◦ 摈弃了“市场不完全”的论点,提出从本国国情出发, 据以制定FDI的策略;
7
Rp表示证券投资组合的平均收益率
C
B
A
Sp表示证券组合的风险
应选择哪种组合,为什么?
8
评价
理论的核心是“分散投资以分散风险”或“不要
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已成为一条公
认的理财原则,为投资者提供了福音。
9
理论的应用
(1)英国皇室
(2)美国大公司的规定
10
1.如果有两家公司一家生产雨伞,一家生产冰激淋, 该如何选择? 2.按照马科维兹 的观点,是不是应该购买所有的 股票,如果不是应该购买多少种股票呢?
风险
100%
60%
45% 35%
1
10
20
30
股票的种类
背景:
◦ 美国学者海默 S.Hymer(1960) 提出。
◦ 《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的开始》 ◦ 导师:金德尔伯格(Hymer-Kindleberger Thoery) ◦ “零公里界碑”
13
(1)对外投资的必要性——市场的不完全性
背景:
英国学者卡森(Casson)、巴克雷
(Buckley)于1960年在《跨国公司的未
来》一书中提出。
21
(1)市场内部化的原因——市场的不完全性 垄断优势论的出发点:最终产品 内部化理论的出发点:中间产品 →中间产品的概念 →外部市场交易 →时间长、费用高
→谁拥有=垄断优势 →争夺的焦点 (唯一:定价高;保密:效用在使用后获知)
◦ 摈弃了“垄断优势”的论点,提出维护比较优势论;
◦ 摈弃了“贸易替代型”的论点,主张“贸易创造型”的
做法。
34
背景:英国经济学家邓宁80年代初提出,又被称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动态分析。
35
研究了67个国家1967-1978年间直接投资和经济 发展阶段之间的联系,认为一国的国际投资规模与 其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
A. 什么叫市场完全?
B.市场不完全的表现:
政府政策的不完全性
关税、进口限额、NTB等 政府其他管制,如价格管制、利润管制、Antitrust等
自然的不完全性
14
技术优势 规模经济优势 对原材料来源的垄断优势 对销售渠道的控制 产品开发和更新能力
15
贡献:能够揭示发达国家在国外的横向投资和纵向投资。 局限性:从社会福利和人类公平交易、平均分配收入的 原则来讲,垄断是不合理的。因为垄断只对社会某一部 分人带来好处,不一定对整个社会有益。
→难以定价 →跨国公司内部交易
22
(2)决定市场内部化的因素主要有四个:
1)产业因素。
2)国家因素。
3)地区因素。
4)企业因素。
2)+ 3)= 投资的地理分布
1)+ 4)= 投资的前提条件
23
探讨的是中间产品市场,而非最终产品市场;
探讨的市场上扩大FDI的动机,而非如何利用外部
市场;
属于一般化理论,能够揭示大部分FDI的动因。
24
The Eclectic Theory of FDI 背景:
◦ 1977年由英国经济学家John Dunning 邓宁提出。 ◦ 邓宁其人。
25
约翰· 哈里· 邓宁简介
约翰·哈里·邓宁(John Harry Dunning, 1927–2009),国际投资领域经济学家,英国 人。1927年出生于英国贝德福德郡的三迪的一 个信仰浸礼会的家庭 。他毕业于伦敦大学学 院,1964年任雷丁大学经济学教授,从而在国 际投资理论上以他为中心出现了雷丁学派,邓 宁在FDI领域有着广泛、深入的研究,在1977 年提出了著名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70年代以后他的足迹遍布各大洲,广泛出席各种商务研讨会并发表演讲, 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积极地为发展中国家出谋划策,从而获得了崇 高的国际声誉,他曾是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工作组的成员,从1987到1989 年间担任国际商务学会主席。晚年致力于国际资本的“道德生态”理论 的探索。为了表彰他在学术上的突出贡献,2008年被国家授予OBE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