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十大思维障碍
管理十大无能表现

管理十大无能表现以下就是无能领导的10大特征,如果你领导占据了其中5个以上,尽早远离,否则,你跟随越久,越没出息。
一、自己不懂,还到处瞎指挥领导迫切想要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作用,寻找存在感,但自己知之甚少,连基本的工作流程和情况也没搞清楚,就开始乱指挥。
不仅无法起到效果,还很容易乱了军心,让士气受挫,打乱员工们的工作节奏,从而影响整体效率和产能。
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领导,不值得追随。
二、做事不公,搞拉班结派,远近亲疏这一套做事极度不公平,欺软怕硬,老实人使劲压榨还不及时奖励,态度强硬的就不敢布置工作。
对待和自己关系亲近的员工,给予特权,有什么好处都先紧着他们;对待和自己关系疏远的员工,则是想办法打压或者直接漠视。
无论做出什么成绩,领导都根据自己的好恶来评判,容易引人不满,导致人才流失。
在这样的团队中,很难出人头地。
三、不尊重员工,更不尊重员工的劳动领导丝毫不把员工放在眼里,从不愿意采纳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出成绩了,当你没出成绩;对你辛苦一晚上做出来的策划方案,视若无睹;重用会拍马屁的废物,无视你一直为其付出的“黄牛”;恶意克扣你的薪水和奖金提成等等。
在这种领导手下工作,无异于一种折磨和煎熬。
四、有功必抢,有过必甩在职场难免会出现一些类似的情况,比如员工辛辛苦苦做出来的计划书,到领导汇报时,成为自己熬夜整理出来的。
每次奖金分配,都是领导的最多,丝毫不顾及员工的功劳。
可如果是工作出了问题,或者团队战略目标没有达成,领导总会将员工推出去承担一切,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好事情,拼命往自己身上揽,给自己贴金,捞取足够的资本;坏事情,拼命往下属身上推,不断地让下属给他背黑锅,跟着他,人生的道路,只会越走越窄,全是负能量,肯定没有任何前途。
五、只讲任务,不讲方法领导只给员工安排工作,下达目标和任务,却从不会告诉大家该如何去做。
最容易做的领导就自己来,而最难的问题却抛给了下属,丝毫没有与团队共进退的心。
员工遇到困难,领导从不出手相助,在这种人下面做事,压力非常大,会遭到各种压榨。
管理者思维僵化例子

管理者思维僵化例子管理者思维僵化例子1. 拒绝新的工作方式和技术•某企业一直使用传统的办公方式,不愿意尝试新的协作工具和技术,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管理者坚持使用已有的管理方法,而不愿意学习和应用新的管理理念和技巧,限制了团队的成长和发展。
2. 忽视员工的建议和反馈•当员工提出改进工作流程或者问题解决的建议时,管理者不予理会或者拒绝采纳,导致员工士气低落,降低工作积极性。
•管理者对员工的反馈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不愿意接受批评和建设性意见,导致员工不敢提出问题和改进的建议。
3. 粘着过去的成功经验•某企业在过去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管理者过于依赖这些成功经验,不愿意尝试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战略,导致企业在快速变革的市场中失去竞争力。
•管理者过分自信,认为过去的成功模式可以永远保持,不重视市场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崛起,错失了市场机遇。
4. 过分重视规章制度•管理者过分注重执行规章制度,忽视了对员工创新能力和主动性的培养。
导致员工变得僵化,缺乏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管理者对规章制度的执行过于死板,不愿意灵活调整和应对变化,导致错失机会和管理效率下降。
5. 缺乏反馈和学习的机制•管理者没有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和学习机制,无法了解团队的真实需求和问题,影响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管理者自认为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管理知识和技能,不愿意接受培训和学习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导致个人能力和团队的发展受限。
以上仅为管理者思维僵化的一些例子,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的情况。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管理者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新的思维和观点,并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6. 不重视员工发展和培训•管理者只关注员工的工作成果,忽视员工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
导致员工缺乏成长的动力,离职率高,对公司的长远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管理者未提供充足的培训机会和资源,导致员工技能不足,无法适应新的工作需求和市场变化。
7. 无法适应多元化的团队•管理者缺乏对多元化团队的理解和管理能力,无法有效地协调不同背景和文化的员工,导致团队内部产生冲突和分裂。
管理者常犯的十一个毛病

1、我们来看看管理者所犯的第一个毛病,就是拒绝承担个人的责任。
问题到此为止。
2、管理者第二个常常犯的毛病是没有能启发工作人员。
主管不要觉得处处少不了他。
美国人在他职责范围之内,必定会主动去做的。
那么我有个启示,教育我们的部下,四句话,那就是:随时、随地、随人、随事的教育。
一个主管,调职、退休、死亡,都不应该使公司瘫痪。
最终的事情是培养你的接班人。
真正做一个领袖,和做一个领导,是一切都按照制度,谁立即上来接班都不重要,谁能够替代谁也是按照规定。
3、管理者常犯的第三个毛病是注重结果忽视思想。
成功与不成功,真正的差别,在成功的人很早就养成成功的方法,所以他一直是成功的。
思想实际是人通常是先有一个想法,有了想法以后就产生一个触动。
这个触动就变成一个行为,最后变成一个习惯,所以其实是这样子出来的。
在启发,不是在教条。
成功者与非成功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成功者有良好的职业习惯。
思想的建立在于启发而不是教条。
思想教育有助于习惯的形成。
请小心你的思想,它会影响你的行为;请小心你的行为,它会影响你的习惯;请小心你的习惯,它会影响你的性格;请小心你的性格,它会改变你的命运。
4、管理者常犯的第四个毛病是在公司内部形成对立先研究自己,说自己是错的,再把人家的问题解决,回来检讨。
接电话时请注意你的回答方式,避免这样的回答:(1)“不在”;(2)“不知道”;(3)“这不归我管”。
5、第五个常犯的毛病就是一视同仁的管理方式。
6、管理者常犯的第六个毛病:忘了公司的命脉:利润!一个老板如果太忙于自己的事情,而没有注意到其他的事情,就会犯了这个看病,这叫只看问题,不见目标。
7、第7个毛病,只看问题,不见目标。
一个人应该说把他的脑筋和他的时间用在有创造力的事情上面。
真正的主管要做到这个样子,拿创造力出来,赢服底下的人。
只注意小处,会丧失创造力,一个人如果天天看小处,他的创造力就会消失。
8、第八个常犯的毛病就是不当老板只做哥们。
最怕大家以人性管理为出发,结果弄成个人情管理,最后弄得个败坏纲纪。
管理者的十种思维

管理者的十种思维
1.策略思维:做出明智的商业决策和制定明确的长期规划。
2.创新思维:鼓励团队创新,并为创意提供支持和资源。
3.协作思维:促进团队合作和沟通,以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4.数据驱动思维: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来做出决策和评估业务绩效。
5.风险管理思维:识别和管理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制定合适的应对
措施。
6.持续改进思维:定期评估业务流程和运营,并制定改进计划。
7.客户导向思维:将顾客需求和体验放在业务运营和产品设计的中心
位置。
8.迭代思维: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不断改进和完善业务流程和产品。
9.战略思维:理解市场趋势和竞争状况,制定相应战略。
10.导师思维:支持和培养下属的能力和领导力,以达到更大的成功。
管理者常犯的11种错误

管理者常犯的11种错误在组织中,管理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负责领导团队、制定战略和管理资源。
然而,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也可能犯错。
本文将介绍管理者常犯的11种错误,以便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
1. 不理解员工需求管理者常常陷入忙碌的日常工作中,忽视了员工的需求。
他们习惯性地将员工视为执行者,而不是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的个体。
这种做法会导致员工的不满和低效率。
为了避免这个错误,管理者应该主动与员工交流,了解他们的意见和需求。
定期进行团队会议、个人面谈或调查问卷等方式,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员工的期望和问题。
2. 缺乏目标设定和跟踪管理者应该为团队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定期跟踪进展情况。
然而,一些管理者在目标设定方面存在缺失,或是没有建立有效的跟踪机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管理者应该学会设定SMART目标(具体、可衡量、可达成、实际意义和时间限制)。
同时,他们还应该建立有效的跟踪和评估机制,确保目标的达成。
3. 缺乏有效的沟通沟通是管理者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许多管理者在沟通方面犯了错误,导致信息流失、误解和团队合作的问题。
为了改善沟通问题,管理者应该清晰明确地传达信息,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反馈,积极回应问题和解决冲突。
此外,管理者还应该注重多种沟通渠道的使用,例如面对面会议、电子邮件和团队通讯工具等。
4. 不懂得赏识和激励员工管理者常常忽视赏识员工的重要性。
他们往往只注重错误的指出,而忽略了员工的辛勤努力和成绩。
为了改正这个错误,管理者应该学会及时表达赞赏和鼓励,确保员工的付出得到认可。
此外,激励措施如奖金、晋升和培训等也是提升员工积极性和士气的有效方式。
5. 不善于处理冲突冲突在团队中时常发生,而一些管理者没有处理冲突的技巧,导致问题的升级和团队的分裂。
为了更好地处理冲突,管理者应该学会倾听各方的意见和观点,尊重不同的观点,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妥协办法。
此外,培养团队成员的沟通和解决冲突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管理的缺陷6种分类

管理的缺陷6种分类在管理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六大类管理缺陷,分别是:沟通不畅、决策不当、目标不明确、资源分配不合理、团队建设不力以及监督不到位。
1. 沟通不畅沟通不畅是管理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当沟通不畅时,信息无法准确传递,造成误解和误导。
沟通不畅的原因可以是语言障碍、信息过载、沟通方式不当等。
为了解决沟通不畅的问题,管理者应该注重提高沟通技巧,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理解。
2. 决策不当决策不当是管理中另一个常见的问题。
当决策不当时,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决策或者无法做出决策,进而影响组织的运转和发展。
决策不当的原因可以是缺乏信息、缺乏决策能力、缺乏决策依据等。
为了解决决策不当的问题,管理者应该注重提高决策能力,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制定明确的决策流程和标准。
3. 目标不明确目标不明确是管理中的另一个常见问题。
当目标不明确时,员工无法明确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和工作结果不理想。
目标不明确的原因可以是目标设定不明确、沟通不畅、目标冲突等。
为了解决目标不明确的问题,管理者应该注重设定明确的目标,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确保目标的传达和理解。
4. 资源分配不合理资源分配不合理是管理中的另一个常见问题。
当资源分配不合理时,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或者资源的不足,进而影响组织的运作和发展。
资源分配不合理的原因可以是缺乏资源评估、资源分配偏差、资源利用效率低等。
为了解决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管理者应该注重进行资源评估和规划,合理分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 团队建设不力团队建设不力是管理中的另一个常见问题。
当团队建设不力时,可能会导致团队内部的合作和协作问题,进而影响团队的工作效率和成果。
团队建设不力的原因可以是团队成员之间缺乏信任、沟通不畅、目标不明确等。
为了解决团队建设不力的问题,管理者应该注重加强团队建设,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和文化,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信任。
6. 监督不到位监督不到位是管理中的另一个常见问题。
管理者常犯的几大毛病

管理者常犯的几大毛病作为管理者,常常会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
在管理过程中,有些管理者可能会犯下一些常见的毛病。
以下是管理者常犯的几大毛病:1. 缺乏沟通能力:管理者应该是一个卓越的沟通者,能够清晰地传达信息并有效地与员工进行沟通。
然而,许多管理者缺乏沟通技巧,导致信息传达不畅、意见不合、决策错误等问题。
2. 不善于倾听:倾听是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很多管理者不懂得倾听员工的观点和建议,只关注自己的意见和决策。
这样会导致员工不愿与管理者沟通,疏远员工的关系,从而影响团队的表现和产出。
3. 缺乏团队建设能力:一个团队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团队建设能力。
然而,很多管理者缺乏团队建设的技能,不懂得如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协调员工关系和解决冲突。
这会导致团队内部的紧张和不和谐,影响工作氛围和团队的凝聚力。
4. 缺乏决策能力:管理者需要能够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做出明智的决策。
然而,有些管理者在面临困难和压力的情况下,常常犹豫不决、拖延决策,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这种缺乏决策能力的毛病会导致问题的恶化和团队的不满。
5. 缺乏赏识和激励员工的能力:管理者应该能够赏识和激励员工,使他们感到被重视和认可。
然而,很多管理者常常忽视员工的贡献和努力,缺乏给予赞扬和奖励的能力。
这会导致员工的士气低下、工作动力不足,从而影响整个团队的绩效。
以上是管理者常犯的几大毛病。
管理者应该意识到并纠正这些毛病,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团队的绩效。
通过加强沟通能力、倾听员工的意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决策能力以及赏识和激励员工,管理者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和问题,实现个人和团队的成功。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常见的管理者毛病,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问题值得关注和解决。
下面将继续探讨几个与管理者常犯毛病相关的问题。
6. 缺乏计划和目标: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应该能够制定明确的计划和目标,并将其传达给团队成员。
然而,有些管理者忽视了这一点,缺乏计划的方向和目标的明确性。
余世维-管理者常犯的十个毛病

余世维-管理者常犯的十个毛病领导是一个组织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的管理方式和决策能力直接影响着组织的运作和发展。
然而,即便是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也会犯一些常见的毛病。
今天,我们来看看余世维所总结的管理者常犯的十个毛病。
第一个毛病是缺乏清晰的愿景和目标。
一个好的管理者应该有明确的愿景和目标,能够引领团队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然而,有些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导致团队失去了前进的方向,最终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
第二个毛病是缺乏沟通和倾听的能力。
一个好的管理者应该能够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并且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
然而,有些管理者往往喜欢独断专行,不关心员工的想法,这样容易导致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下降。
第三个毛病是不善于团队建设。
一个好的管理者应该能够建设一个高效的团队,将团队成员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实现团队的协同工作。
然而,有些管理者在团队建设方面做得不够好,往往只顾自己的利益,忽视了团队的整体利益,导致团队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力。
第四个毛病是缺乏决策能力。
一个好的管理者应该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解决问题并推动团队的发展。
然而,有些管理者在面对复杂的问题和压力时常常犹豫不决,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进而影响了团队的正常运作。
第五个毛病是过于重视个人利益。
一个好的管理者应该能够以整体利益为重,将组织和团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然而,有些管理者过于重视个人利益,往往利用职位权力谋取私人利益,从而破坏了组织的公平公正,损害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团队的和谐氛围。
第六个毛病是缺乏自我反思和学习的意识。
一个好的管理者应该能够不断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和决策,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学习和进步。
然而,有些管理者缺乏自我反思和学习的意识,往往无法改正自己的错误,导致一再犯错,阻碍了个人和团队的发展。
第七个毛病是过于依赖下属。
一个好的管理者应该能够给予下属足够的支持和指导,激发他们的潜力和创造力。
然而,有些管理者过于依赖下属,不愿意承担责任,导致团队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者的十大思维障碍
从管理的发展历史看,人们一直都很重视管理行为、管理态度和管理理论,却往往忽略了隐藏其后的管理思维。
有什么样的管理思维,就会有什么样的管理行为和管理态度,可以说,管理思维是管理系统中的根本性因素。
管理者存在诸多痛苦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思维出了问题,发现管理思维的障碍可以为从根本上解除管理者的痛苦做一些前期工作。
一、性奴思维
人们常说“官升脾气大”。
医学报告显示:相对而言,现代管理者们患血压高、心脏病的概率很高,情绪压抑现象很普遍。
很多管理者在现实中常常会被周围发生的人和事所左右,即不喜欢的人出现会影响他们的情绪,不喜欢的事情发生会恶化他们的情绪。
于是乎,他们常常怨天尤人。
此时的管理者,不是以一种主体的行为去观察这些事情,而是像一面镜子,外界来什么,自己直接就在上面反射出什么。
这种人没有自己的思维。
此时此地,他们已经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做了外界事物的奴隶,也做了自己不良心性的奴隶!
如果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主体性处于一种休眠状态,在纷繁复杂的管理系统中不会使用他的独立思维,任何事情都会影响他的思维,就会产生情绪,就会影响智力,那么这种状态就很容易被人利用;就会做傻事,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做主动成为别人的奴隶的事情。
如果在一个管理者的心中有奴性思维障碍,做的事越多,错误就越多;思考的问题越多,错误也越多。
于是,悲剧,痛苦,接踵而至。
二、直观思维
中国人自古就靠着少数几个圣人的话来生活,而圣人的思维往往是“致虚极守静笃”之后的灵感思维,是完全放下个人意志(涤除玄鉴)之后同于大道的思维。
很显然,这种灵感或直觉思维并不是人人都能掌握的,在现实里直觉思维就被人们搞成了直观思维。
所谓“拍脑袋”就是这种直观思维的典型做派。
“拍脑袋”曾经在30年前就被人们批判,但今天还是普遍地存在着。
如果拍的是圣人的脑袋,出来的是圣人的思想和决策;如果拍的是俗人的脑袋,出来的就是俗知俗见。
企业高层对业务不仅异常熟悉,而且十分有感情,在环境变化之后还固守原来的经验,还从表面现象来分析问题做出决策,此时直观思维就容易冒出来替代当初的那点儿灵感思维,做出错误决策。
很多时候,人们总是孤立地、片面地看待走进视野中、走进感知范围的事件,并没有把发生的事情和事物的真相或本质规律连接在一起。
此时思维者自觉于辩证法!
从根本上来看,对于事物本质、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决于人的心性质量。
心性质量不高,就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也只能固守过去的经验。
看不到这种映射关系,看不到发生的一切都是人心的外在表现。
三、老大思维
我们在报刊上看到介绍某某企业的成功经验时,往往主要归因于该企业有一个多么英明、充满智慧、富于创造的经理。
人们已经习惯了对精英人物的信任、顺从,在他们面前甚至放弃了自己的人格和思考能力。
在这种社会氛围和文化熏陶之下,领导们也更加容易产生唯我独尊的“老大”思维。
尽管大家都知道拍脑袋决策的巨大风险,但在这种思维惯性之下,大家还是自觉不自觉地听任拍脑袋决策的盛行。
四、惯性思维
总结众多企业家和管理者的胜败经验,可以发现,他们的某种思维方式在最初做企业的时候是有效的,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这些旧的思维方式带来的负效应越来越多,可是此时企业已经做大,企业家的“教主”地
位已经形成,“老大”思维自然主导全局,于是很少有人站出来提出优化修改的意见,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
这种习惯于沿袭传统的机械性、线性的思维定势,一旦进入僵化的或者锁定的状态,想要摆脱它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在经营管理中的很多习惯与规则,当初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提出来的,如果后人不假思索地延续使用,就可能会背离了这些管理原则的目的。
可惜的是,很多公司总是抱着一些过时的理念不放。
例如,当年的科层制是为了提高效率,但是现在过于复杂的层级带来的官僚问题给管理制造了很多麻烦。
可见如果不打破这种惯性思维,管理效率就难以得到提升。
五、功利思维
基于功利思维,生产商会为了赚取高额利润而不惜在食品中添加有害的化学物质,广告商会绞尽脑汁激发人们的欲望,经销商会巧言令色劝说人们购买也许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东西,聪明的商家不会在客户购买的土地被淹没的时候退款,反而会劝说他们再买一条船。
于是,总会有一些人在挖坑而另一些人在填坑,一些人在致病而另一些人在治病,一些人把大家逼疯而另外一些人负责治疗?他们都会收到钱,因为这些工作都有用。
当功利思维充斥人心的时候,人被异化了。
异化的原因不在外部环境,而完全在于人自己。
是人自己结束了那颗本来完好的人心,同时换上了功利的魔心!于是,人的管理死了,魔的管理大行其道。
六、本位思维
现实中,“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种本位思维在企业管理者中十分常见,有的还拿“岗位职责”做借口,甚至拿圣贤的话做理由。
具有本位思维的管理者一切以本位利益、部门利益、地区利益为准则,并以这种局部的眼光和尺度去理解上级指示,去剪裁政策法规,结果不仅给全局工作造成混乱与麻烦,而且最终也损害了本部门、本单位的长远利益。
如果管理者不关心全局,不吃透上情,即使终年在“责任
田”里辛苦忙碌却难以有好的“收成”。
有些时候,越努力与上级、全局的要求相距越远,甚至相冲突,陷入忙忙碌碌的事务主义之中。
彼得·德鲁克说过:“一个组织只能在其价值观内成长,一个企业的成长被所达到的价值观所限制。
”
七、对立思维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很多时候人们习惯于非此即彼的选择,界定出黑白、对错、好坏等二元矛盾。
这就像思维大师德波诺在《我对你错》一书中提到过的“岩石逻辑”:
“岩石是生硬的、固定的、永恒不变的,象征着传统思维的绝对性。
?岩石棱角分明,有固定的形状,传统思维总的定义分类就是这样,我们判断事物时,都是看它是否符合哪种类别。
”
传统管理思维习惯于制造出对立面,非此即彼、非黑即白,是非对错就像是白天和黑夜不能同时存在。
依据这种对立性的岩石思维就易于产生矛盾与争端,如从人与自然的矛盾到劳资冲突,从企业的市场竞争到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分割,从种族之战、意识形态之争到家庭矛盾?这种对立思维带来的这一系列的问题把管理者彻底整晕了,有限的资源和宝贵的时间就这样在对立冲突中被浪费了。
八、控制性思维
一位区域销售经理到职时,从公司人事部门拿到的第一本公司资料是公司职员手册,其中主要内容是:职员道德行为训条22项;出差须知18项;业绩考核规范5大项40余小项;岗位职责28项。
这位经理第二天就没有来上班,问其原因,他说,感觉像进了监狱一样。
监狱管理的特点就是控制和约束。
所以,正常人谁都不愿意去监狱。
那么,哪个正常人愿意在企业被控制呢?可是我们看到太多的管理者就是在用控制思维实行管理!
总之,传统管理思维在工业时代曾经促进生产力的提升和企业发展,但是在如今的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情境下显然不再适用。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大声地呼唤着管理思维的革命!而管理哲学思维势必会给日渐衰
病的传统管理思维带来灿烂的曙光!
九、心魔思维
长期以来,人们都说有些虫子是树或庄稼的害虫,有那么几年,国人还把麻雀定为“四害”之一而格杀勿论。
可是科学家却说,麻雀吃的更多的是虫子而不是庄稼;而很多所谓的“害虫”与植物本来就是共生的,完全没有“害虫”的植物,其生命力会下降?
当人们给树捉害虫的时候,其实听不到树在叹息:“可怜的人们啊,还是去捉你们自己心里的害虫吧!”
是的,害虫,不在外面,而是在人自己的心里。
或者说,当我们看别人或外在事物不顺眼的时候,就表明我们自己有了心魔。
心魔是一种严重的思维障碍。
当人们内心缺乏对信仰的皈依意志的时候,他们就会咒骂世俗,怨恨外界条件差,抱怨员工素质低,此时他们自己往往有了心魔。
西方文化传统认为,人的心中有一个天使和一个恶魔,即善恶两面。
“心魔”就是人心里的恶魔。
也可以理解为精神上的缺陷。
心魔可能一直存在,可能突然产生,可能隐匿,也可能成长;心魔可能吞噬人,也可能历练人。
人们常说的“战胜自己”“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其实都是在指心魔。
不战胜自己的心魔,就不会取得实质性进步!
修行者认为,心魔是进步的瓶颈,同时也是进步的阶梯。
人最可悲的是发现不了自己的心魔。
觉察心魔、突破心魔才可使人的修炼突飞猛进。
对于管理者而言,当他抱怨外界事物的时候,当他困于所感到的痛苦的时候,也就是说,当他不高兴的时候,就需要进行深刻的自我觉察:是不是被心魔控制了?
有了心魔,管理思维就有了大障碍。
十、智慧性思维
世上的聪明人总是爱犯同一类错误:聪明反被聪明误。
老子早就告诫我们:绝圣弃智。
想用智慧去调动管理诸方面的资源与力量,这往往是枉费心机。
因为用心越多,离道越远。
宇宙人生的大道和终极的能量也不是轻易地就能被所谓的智慧所调动的。
太多的管理者拿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地寻找最充分的理由,理直气壮地给自己制造痛苦,也给别人带去痛苦。
不能不说,这是智慧造的孽!被自己的智慧迷住了,是难以拯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