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疼痛评估护理论文

合集下载

四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护理干预与效果评价论文

四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护理干预与效果评价论文

四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护理干预与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30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65例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 65例。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干预护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对2组患者的夜间疼痛程度进行评定。

并对2组患者术后72小时内镇痛药的应用情况进行记录。

结果在疼痛程度上,对照组无痛和轻度疼痛的总有效率为742%;观察组无痛和轻度疼痛的总有效率为867%。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观察组使用方法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医护人员还对患者制定了疼痛护理干预方案:了解患者骨折病型及预后信息;教会患者主诉疼痛部位及评分方法;维护良好的病房环境;疼痛知识宣教,强化疼痛的控制技巧;有效心理护理;鼓励早期主动功能锻炼;改善患者的消极情绪;合理的药物镇痛及使用方法。

具体的干预方案如下:①首先对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出全方面的熟悉,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出适合患者的干预方案。

②与观察组的所有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用心去关爱他们,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关系,更好的配合手术。

对患者要做好手术后的健康教育指导。

耐心的解答患者的疑问,让患者对手术后产生的一些疼痛有正确的了解。

以便消除恐惧感和一些不必要的焦虑。

如成功病例、宣教手册等。

③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尊重患者的各种需求,并尽量满足。

为患者建立多种社会支持系统,共同鼓励患者。

④指导患者在手术后保持舒适体位。

卧床时平卧或卧健侧,患肢用松软的支垫抬高,高于心脏水平,利于静脉回流,并保持功能位;有效的固定制动也是缓解疼痛的有效措施。

⑤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例如病房的空气、温度、光线、设施等问题。

也可以做一些事情去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⑥让患者及早进行主动、适当的功能锻炼,如活动足趾/指指各关节、伸拳、抓握,逐渐增加活动次数和运动部位。

妇产科患者手术后疼痛护理论文

妇产科患者手术后疼痛护理论文

妇产科患者手术后疼痛的护理摘要:目的:通过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达到有效的缓解妇产科患者手术后疼痛感。

方法:对进行妇产科手术后的64例患者进行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并对患者进行即时观察。

结果:积极的术后疼痛护理干预措施能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日和预防术后并发症,并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

结论:采取综合护理方法有效地缓解妇产科患者术后的疼痛,并把疼痛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更加有利于使患者平静地渡过术后康复期。

关键词:妇产科;术后疼痛;综合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47-021引言众所周知,妇产科手术是成功治疗妇科疾病和孕妇分娩出现异常的重要手段。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妇产科手术方式也在不断改进,由此带来妇产科手术的成功率也大大上升。

但是有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围绕手术期的康复护理,特别是对妇产科患者手术后疼痛的护理,更是直接影响着妇产科手术的质量,影响着手术后患者的康复状况。

因此理所当然的,如何有效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减轻妇产科患者的疼痛也就成为每一个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我院妇产科从2010年8月~20011年8月对在我院进行过妇产科手术的64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以减轻术后疼痛,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在将护理的结果报告如下:2临床资料随机抽取64例从2010年8月至2010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过妇产科手术的患者病历,其中子宫全切除手术7例、附件切除手术8例,剖腹产手术42例、子宫次全切除手术7例,所有手术均实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后拔管时不注入镇痛药物,应采用综合护理的方法。

3综合护理3.1心理护理。

在患者住院后,医院护理人员要及时和患者展开沟通,让患者能够尽快的熟悉医院的环境,从而消除陌生感。

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必须详细向病人讲明手术过程以及前后的工作,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胆,缓解其紧张情绪。

与此同时还要努力争取患者家属的配合,以充分调动患者配合手术及康复治疗的主动性,使患者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情。

术后疼痛护理评分与患者静息及活动性疼痛自评结果的比较

术后疼痛护理评分与患者静息及活动性疼痛自评结果的比较

术后疼痛护理评分与患者静息及活动性疼痛自评结果的比较摘要:目的:探讨术后疼痛护理得分与病人自我评价、静息和活动性疼痛的关系。

方法:选择某一医院某一时间123位进行过外科手术的患者,并按照他们的静息阶段和活动性的疼痛状况,为他们实施了术后的疼痛护理评价。

结果:对患者进行自我评价时,病人的自我评价得分为1.69±1.84,活动性疼痛自我评估得分为5.38±1.62,疼痛监护得分为2.13±0.89。

而术后疼痛护理评价和静息疼痛自我评价的结果并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术后疼痛护理得分和活动疼痛自我评估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若护士没有对病人进行术后疼痛的护理,会导致疼痛的评定比病人的疼痛程度低,因此,建议在临床上实行活动性疼痛评分。

关键词:疼痛护理评分;静息疼痛;活动性疼痛;疼痛评分国外的治疗标准中有具体的针对术后止痛的方法,分为静息性疼痛、活动性止痛,静息性疼痛是指静止休息保持不动所产生的痛苦,包括虚而往的静卧;活动性痛苦指术后活动疼痛的部分,如深呼吸运动、下床走动等。

目前国内尚不能对病人在静息与活动情况下的疼痛做出评估,重点是静息疼痛的评估,但在病人的术后痛苦护理评估时,患者的术后护理评价要比患者自我评价低。

因此,选择123例术后患者为试验样本,将其与静息、活动性患者的自我评价对照比,并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比较。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从某一医院某一时间,随机选取123名接受外科手术的病人,其中男性63名,女性60名,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9.5±26.5岁。

患者学历:58名学生,初中毕业学生48名,专科毕业学生17名。

纳入条件:所有病人在术后24小时之内被送回病房,麻醉状态良好,能够进行适当的沟通;在接受了健康教育后,病人可以自我评价,如NRS和VDS;病人的症状没有恶化。

排除条件:病人数据采集时,无与疼痛强度有关的记录。

术后疼痛护理现状分析论文

术后疼痛护理现状分析论文

术后疼痛护理现状分析论文【关键词】术后疼痛术后切口疼痛可引起机体明显的应激反应,加剧组织分解代谢,可影响伤口愈合及康复;术后镇痛能有效地控制术后应激反应,使致痛物质ACTH、儿茶酚胺、皮质醇等下降,既减轻病人的痛苦,又利于伤口愈合。

但据报道[1,2],术后病人的疼痛没有及时治疗普遍存在。

我们以我院术后第1天病人的疼痛控制情况作了咨询调查,发现50%以上的病人术后有重度的疼痛,导致活动、咳嗽、深呼吸障碍。

针对这些情况,分析原因,找出术后疼痛护理障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使术后病人疼痛的情况得到缓解。

1术后疼痛中存在的障碍分析1.1害怕成瘾[3]麻醉药是术后止痛药的主要药物,害怕对麻醉药的成瘾是直接影响有效疼痛控制的主要障碍,医生不愿开麻醉处方,护士不愿给病人用止痛药,病人尽可能地不用或少用。

临床研究证明,以镇痛治疗为目的,阿片类药物常规剂量下产生成瘾的现象是非常罕见的。

全美的一项调查显示[4]:1万余例用阿片类药物治疗数周至数月的病人中,仅22例产生成瘾,而这些产生成瘾的病人都曾经有药物滥用史。

另外11882例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的住院病人中,仅有4例产生成隐。

但在临床实践中,护士仍然担心麻醉药用的次数多了会引起病人成瘾,并且认为临床实际发生率超过1%。

当进一步分析临床护士如何判断病人成瘾时,发现护士混淆了麻醉药的成瘾性、耐药性和依赖性的概念。

把临床上因病人疼痛加剧需要增加药物用量或者因疼痛需继续用止痛药的病人当作成瘾了。

从而使护士害怕继续给病人用药,尽量拖延或不给药,阻碍了有效的疼痛控制。

1.2疼痛评估不准确、不及时1.2.1疼痛评估缺乏常规性护士会常规地监测术后病人的生命体征,但对术后疼痛评估缺乏常规性,未引起护理工作者的重视。

据对手术后疼痛问题调查表明,30%的病人没有记录术后疼痛情况,从记录上统计有20%病人有“主诉疼痛”,而没有疼痛程度,但据咨询调查统计40%病人的疼痛是剧烈的。

可见术后疼痛评估还没有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科研课题论文: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

科研课题论文: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

65869 临床医学论文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上影响骨科病患手术后疼痛的因素,以及探讨对其护理的对策。

方法:随机选取20xx 年3月~20xx年3月的320例骨科病患,并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平行对照组,每组各160例病患,对试验组的病患进行术前和术后的诊断,针对病患采取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同时对平行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的护理措施,然后观测并对比平行对照组和试验组病患在整个试验结束后其疼痛的缓解情况。

结果:对平行对照组和试验组病患在术后的疼痛情况进行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存在(P>0.05),对两组采取了不同的护理措施后,试验组的缓解率达到了70.5%,平行对照组病患疼痛的缓解率则仅为52.5%,两组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骨科疼痛严重影响病患的身心健康,其原因有很多种,为病患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痛苦。

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类病人的处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很多时候会导致病患出现本不该出现的疼痛,给病患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1]。

本研究随机选取20xx年3月~20xx年3月的320例骨科病患,分析研究其手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并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措施,结果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现将具体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随机选取20xx年3月~20xx年3月的320例骨科病患,其中男病患180例,女病患140例,年纪均在21.5~62.5岁之间,平均年纪为(38.5±10.5)岁。

320例骨科疼痛的病患中,有210例是由高能量损伤导致的,剩余110例是由较低暴力的损伤导致的。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平行对照组,每组各160例,两组病患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的存在(P>0.05),可以将其进行对比分析。

两组病患的一般资料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平行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一般资料对比1.2 方法本研究中,对所有的病患最先都给予外部不定或者牵引术,经过手术前的准备及检查工作,对其进行开放式的复位内固定手术,或者采取人工关节的成形手术,手术以后,均采取康复训练。

术后患者疼痛护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

术后患者疼痛护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

术后患者疼痛护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疼痛既是患者就医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主诉症状。

疼痛已被作为“第五生命体征”来评估与处理,疼痛护理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和关注。

本文在正确认识疼痛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疼痛临床护理中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疼痛; 护理; 问题与对策;【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88-02临床上疼痛普遍存在,且未得到适当治疗,疼痛控制不力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1 疼痛的医学定义现代医学认为[1],疼痛是生理感觉和心理反应的结合,即:疼痛是从刺激中逃避的一种反射,尽可能保持身体安静,并企图从身体内部恢复的防御机制之一。

然而,如果疼痛非常剧烈,持续时间很长,则起相反的作用,对机体起有害的作用。

临床上遇见的癌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常引起一些有害的作用,使患者感到不安、绝望、食欲不振、营养障碍,全身状态更加恶化,从而深刻影响患者心理,严重者甚至企图自杀。

因此,解除这种苦恼就成为医学界的重要义务,近年来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即疼痛学。

2 疼痛护理问题疼痛是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外科术后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

但研究表明,超过50%的术后患者在常规度冷丁肌注、prn的情况下仍会主诉疼痛不能缓解[2],显然,单纯使用药物止痛对缓解患者疼痛效果不满意。

因此,疼痛护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而疼痛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对患者疼痛的治疗效果,并通过改善患者主观感受促进临床医疗工作开展。

当前,临床疼痛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2.1 护理人员自身不足2.1.1 理论知识欠缺由于护理人员对疼痛治疗知识缺乏,对有效止痛的重要性不很了解,仅凭以往的知识积累就简单认定,只有在疼痛难以忍耐时才可以实施镇痛,并且只能使用1次,连续使用即可成瘾或影响呼吸和伤口愈合。

因而在临床工作中,往往要求患者忍受疼痛,认为这样较安全。

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干预

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干预

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干预研究问题及背景术后疼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问题,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交功能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干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然而,在目前的研究中,对于术后疼痛的评估工具和护理干预措施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研究问题: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干预方法是否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疼痛控制和康复效果?研究方案方法1.回顾性研究设计:从过去的患者病历中收集临床数据,包括手术类型、患者年龄、性别、疼痛评估数据等,以评估目前广泛使用的术后疼痛评估工具的有效性。

2.前瞻性研究设计:选择一定数量的术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干预组采用新的术后疼痛评估工具和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则继续使用传统的评估工具和常规护理措施。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康复情况等指标,评估新的评估工具和护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3.数据收集:收集术后患者的疼痛评估数据、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效果等指标。

采用标准化的数据收集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比较分析。

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疼痛控制效果、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康复效果等指标的差异。

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呈现将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展示数据分析结果。

比如,可以展示不同评估工具对疼痛评估结果的差异,干预组和对照组疼痛控制效果的对比等。

结论与讨论基于所收集的数据和结果分析,对于研究问题进行结论与讨论。

比如,新的术后疼痛评估工具和护理干预措施在疼痛控制和康复效果方面是否优于传统方法,是否能够显示出统计学意义等。

同时,对于研究结果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如何改进术后疼痛的评估和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术后疼痛控制等。

论文的逻辑清晰,从问题和背景到方法、结果和结论,保证内容完整且具有创新性。

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了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充分考虑了可比性和实用性。

妇产科手术后病人疼痛评估与护理论文

妇产科手术后病人疼痛评估与护理论文

妇产科手术后病人疼痛评估与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121-02剖宫产是对高危妊娠进行处理的方法之一。

妇科手术与剖宫产将带给产妇与患者很多不利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这里面重要的影响就是术后疼痛。

疼痛的评估就是以对疼痛本质的相信为基础,通过可靠有效的工具并对许多有关疼痛的问题进行了解,定量或者定性的评估患者的疼痛。

现对其进行综述:1 妇产科手术后病人疼痛的原理手术造成组织创伤与使机体遭受伤害性的刺激,导致组织细胞释放许多炎链致疼物,例如组胺、缓激肽、前列腺素、白三烯等,一方面能激活感受器形成痛觉,另一方面能使中枢敏感化,增加其对疼痛的反应强度。

术后强疼痛能造成机体的应激反应,加速组织分解代谢,阻碍刀口愈合,造成血压骤增,即产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子痫、心脏病者出现急性心功能不全。

鉴于此,正确评估与处理术后疼痛至关重要。

2 术后疼痛评估评估术后疼痛有许多方法,对疼痛本质的相信是最关键的,以此为出发点,才能正确的评估疼痛。

2.1正确评估的影响因素2.1.1病人方面通常情况下,与年轻者比较,上年纪的更耐受疼痛,性格内向的较少主动诉说疼痛;而性格外向的对疼痛反应较为强烈、主诉较多;受教育程度高的病人会对疼痛的程度进行清晰地表达。

手术种类、民族、患者情绪、家庭以及经历等都会影响疼痛的评估。

例如全子宫切除的患者,由于术后失去子宫易于造成焦虑、不安,更易于感受到疼痛。

而剖宫产妇,由于生了健康宝贝,心情愉快,不容易感到疼痛,能耐受住平常的疼痛。

2.1.2护士原因由于条件所限,在一些医院,疼痛的评估不属于常规护理工作,仅仅当病人提出不能耐受痛疼或者主动要求止疼时医院才会进行处理。

在许多医院也经常由于准确测量疼痛的工具的缺乏或者不能将评估方法正确的掌握,从而造成护士评估不同于患者主诉。

2.2评估方法2.2.1 口述评定按照病人临床表现以及who评价标准划分为4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
关键词外科术后疼痛评估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75
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中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是每一位术后患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术后疼痛主要集中在术后24~48小时,属于急性疼痛[1]。

目前疼痛已成为继t、p、r、bp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被日益受到重视[2]。

而护士在疼痛护理中所具有独特和关键的作用也日益显现。

可是人们普遍存在对疼痛认识的误区,临床上对疼痛的控制还不是很理想,特别是一些基层医院,观念陈旧,认为术后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很多医院根本就没有测量疼痛的工具,也不能对疼痛进行正确的评估。

鉴于此,查阅了大量关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的文献,进行综述。

以供参考。

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疼痛可引起机体各系统发生相应的改变,术后疼痛引起内脏反应对生理功能影响最大。

其主要是由于疼痛导致自主神经活动异常,血中苯酚胺升高。

表现为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呼吸增快、恶心、呕吐、出汗等。

同时由于致痛和炎性介质的异常释放,既可加重原发病灶的缺血、缺氧和水肿,又可引起机体内激素和酶系统的代谢异常,蛋白质合成缓慢,分解加速,不利于伤口愈合[3]。

疼痛的评估
对疼痛进行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疼痛的程度及是否达到止痛的目的。

人类对疼痛有明显的个体差异,而个体又因环境、情绪、时间的不同而对疼痛有不同的反应。

因此,不能比较两个人的疼痛轻重,而只能评估个体的疼痛变化。

线性视觉模拟标尺评分法(vas):该方法由日本学者发明,是应用最广泛的单维测量工具。

线性视觉模拟尺为1条10cm长的水平线或垂直线标尺,在标尺的两端,标有0~10的当数字,当数字越大表示疼痛程度越强。

使用时先向患者解释,0代表无痛,1代表轻微疼痛,10代表最严重的疼痛,最后了解患者对疼痛的感受位于标尺的哪个位置[5]。

虽然vas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测量方法,但需要抽象思维,用笔标记线时需要必要的感觉、运动及知觉能力,应用于老年人时不成功应答率较高。

因此vas不适合于文化程度较低或认知损害者。

当用于抽象思维能力轻度受损时,垂直型较水平型更好。

数字疼痛分级法(nrs):由患者在10分制的标尺上根据疼痛自评。

0级为无痛,1~3级为轻度疼痛,4~6级为中度疼痛,7~10级为重度疼痛。

口述分级评分法:由一系列描绘疼痛的形容词组成。

最轻度疼痛的描述常被评为0分,以后每级增加1分,使每个级别都有相应的评分标准,便于定量分析疼痛。

“长海痛尺”评估法:“长海痛尺”是将nrs和vas有机结合的一种疼痛评估方法,在vas的基础上,对疼痛标尺作现具体解释。

使患者更易接受,结果相对准确,减少疼痛评估误差。

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评估疼痛:该方法用六种面部表情丛微笑到悲伤甚至哭泣来表达疼痛程度。

此法适合于任何年龄,没有特定的文化背景或性别要求,易于掌握,不需任何附加设备,急性疼痛者、老人、小儿、表达能力丧失者特别适用。

疼痛的护理
改变对疼痛的观念,加强疼痛护理的教育:①护理教育:教育是提高疼痛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疼痛教育应列入护理继续教育的内容,护士有责任及时评估疼痛、控制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护士必须注意自己的态度和信念,防止不良的态度和想法造成对疼痛处理的障碍;在任何情况下,对忍受疼痛的患者给予充分治疗是必须的而不是随意的,决不能忽视其中的道德责任。

②患者教育:疼痛是患者的主观感觉,护士应指导患者正确表达所感受的疼痛,而不应该鼓励患者忍耐,改变过去“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患者应忍耐疼痛不该抱怨”的陈旧观念。

患者愿不愿意向医护人员报告疼痛以及是否按时服药是疼痛能否得到有效缓解的关键。

患者对用药的顾虑来自对疼痛的错误认识,如担心麻醉性止痛药会成瘾,担心药物不良反应及担心药物逐渐耐受等。

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正确认识疼痛、如何应对止痛药物不良反应、止痛的重要性及方法,了解止痛药物成瘾、躯体依赖性和耐受性的区别,同时教会患者如何与医护人员保持开放性沟通。

让患者对术后疼痛有控制感,以消除对疼痛的恐惧、焦虑、无助感,从而有效的控制疼痛以利于机体康复。

疼痛控制技术:①药物止痛:患者术后疼痛常持续24~48小时,药物止痛仍然是目前解除疼痛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按照who推荐的三阶梯的原则给药。

轻度疼痛,首选第一阶梯非甾体抗炎药,如阿斯匹林、消炎痛等;中度疼痛,首选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达宁等,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重度疼痛,可使用强阿片类镇痛剂,如吗啡、美施康啶等。

护理人员要全面掌握止痛药物的药理、药性并正确使用,术后疼痛的患者应采取预防性用药、定时用药,而不是使疼痛难以忍受时再给药。

②止痛泵或静脉自控镇痛(pca):向接受pca治疗的患者讲述给药方式和时机,pca可明显减少术后疼痛,也不影响胃肠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无成瘾[6]。

护理干预:⑴非药物止痛:①放松疗法,指导患者听音乐、看电视分散注意力;②呼吸法,指导患者有节律的深呼吸;③意念法,指导患者集中注意力想象一个美好的意境;④松弛法,按摩患者的躯体肌肉;⑤催眠法,在清醒状态下进行诱导,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

⑵心理护理:手术均有一定的创伤,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切口疼痛,术后疼痛不仅使患者遭受痛苦,更重要的是会对机体各个系统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增加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几率;患者术后很容易焦虑、恐惧、愤怒和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影响机体的康复,从而降低了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增加了其疼痛程度[7]。

因此,术后及时的心理护理是降低疼痛程度的一种重要方法,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心理状态进行耐心的疏导,鼓励
患者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及疼痛情况,消除患者焦虑情绪,减轻疼痛,帮助患者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康复。

总之,术后疼痛已成为外科患者术后的一个主要护理问题,不利于术后恢复,只有将疼痛护理工作质量作为一项持续质量改进工作来抓,把术后患者止痛当作一项常规基础护理工作来抓,使每名护士都认识到疼痛管理的重要性,对患者术后疼痛进行正确的评估,给予个体化的止痛措施,才能使患者安全、轻松的度过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刘莉莉,李晓玲.术后疼痛控制的护理现状[j].现代护
理,2005,11(6):441-443.
2朱丽霞,高凤莉.癌痛控制的现状及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226-228.
3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8:435-437.
4张中军,刘占立,夏利刚,等.术后疼痛应激及术后镇痛对血小
板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07,14(6):882.
5文梅,李晓玲.术前疼痛知识教育对腹部术后疼痛控制效果的
影响[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1):13-16.
6万月枝.98例子宫切除术后疼痛护理体会[j].医学研究杂志,2008,25(5):954-955.
7彭涛.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
[zk)][ht][fl)][h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