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妇产科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对策

合集下载

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对策

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对策

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对策目的探讨依据疼痛评估制定的相应护理方法在妇产科应用于患者术后疼痛中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资料来自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妇产科治疗的700例患者,依据患者住院时间分为评估组和对照组,每组350例,评估组依据患者主诉的疼痛程度分级法和数字分级法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照组运用一般的护理干预法减少疼痛。

结果评估组的患者在住院时间和满意程度方面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

结论依据疼痛评估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可较好的应用于临床,值得推广。

标签:妇产科;疼痛;手术后;评估;护理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把疼痛定义为: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实际的、潜在的组织损伤,所引起的情感经历;或是对这一损伤所作的描述。

疼痛在手术科室一般很常见,但在妇产科疼痛也是妇产科医护人员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的、不容易解决的问题,疼痛尤其是在手术之后经常需要解决的症状。

临床报道显示,大约有50%以上的手术后患者在术后出现疼痛症状时,大多临床大夫会在医嘱下使用盐酸哌替啶肌内注射对其治疗,其疼痛不能缓解[1]。

疼痛广泛存在与妇产科患者手术术后,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研究显示,妇产科术后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感,而且对患者的精神、心理、身体等多方面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好的影响,此外,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所以,在对妇产科患者术后减少疼痛非常的重要,而对术后疼痛的评估能够指导运用相应的方法来减轻患者疼痛,因此,加强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评估和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论文回顾性分析来自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妇产科治疗的700例患者,依据患者住院时间分为评估组和对照组,每组350例,评估组依据患者主诉的疼痛程度分级法和数字分级法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照组运用一般的护理干预法减少疼痛。

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准差 ( ±s ) 表示 ,比较采用 t 检验 ,计 数资料 比较采用 检验 ,
P < O .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 果
参 考 文 献
【 1匡玲 l I . 妇科 腹腔镜手术前后 的护理与思考 【 J 】 . 现代护理,2 0 0 9 ,6 ( 1 O ) :
1 2 8 —1 2 9 .
1 O O一
《 中 外 医 学 研 究》 第1 1 卷 第3 2 期( 总 第2 2 0 期) 2 0 1 3 年1 1 月 现代护理 X i a n d a i h u l i
以缓解或解 除疼痛尤为关键 。笔者 分析剖宫产术后疼痛 的原 因 , 总结 了有效缓解疼痛 的护理措施 ,现报道如下 。
术后 ,产 妇常规 静脉滴注 缩宫素 ,缩 宫素能 够间接刺激 子宫平 滑肌 收缩 ,模拟 正常分娩 的子宫 收缩作用 ,从 而达到强 化子宫 收缩促进子宫 复旧 ,减 少产后 出血 以促进机体早期 愈合 等 目的。 但是 ,强 烈而规律 的子宫 收缩 ,几乎所 有 的产 妇都会产 生不 同 程度 的疼痛 ,尤 以对缩宫素敏感 的产妇最为敏感 。( 3 ) 情绪影 响。 国内外 多数学 者研究认 为 ,产妇焦 虑和恐惧 情绪能够加 重产后
娩 ,年 龄 2 3 ~ 3 2岁 ,平 均 ( 2 6 . 6 ±3 . 5 ) 岁 ;孕周 3 8 — 4 2周 ,平 均
( 3 g . 5 ±0 . 5 ) 周 ;初产妇 3 2 例 ,经产妇 2 5例 ;行剖宫产原 因为产 妇 主动要 求 2 1 例 ,头盆 不对称 1 8例 ,羊 水过少 9例 ,胎 位不
2 . 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干 预组术后腹 胀 、上消 化症 状 、呼 吸道 感染 、出血 等并发 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0 . 0 5 ) , 见表 1 。

全身麻醉剖宫产术的护理对策分析

全身麻醉剖宫产术的护理对策分析

全身麻醉剖宫产术的护理对策分析【摘要】全身麻醉剖宫产术是一种常见的产科手术,对于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全身麻醉剖宫产术的护理对策进行分析,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并发症和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

在术前,护理人员应充分评估产妇的健康状况,准备好必要的设备和药物。

术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效果,及时处理并发症。

术后,要加强产妇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护理人员应掌握有效的处理方法,保障患者的安全。

在围手术期,护理人员应注重产妇的康复和术后护理,确保产妇能够顺利康复。

通过对全身麻醉剖宫产术的护理对策分析,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

【关键词】全身麻醉、剖宫产术、护理对策、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并发症护理、围手术期护理、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全身麻醉剖宫产术是一种常见的产科手术,适用于需要紧急剖宫产的孕妇或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孕妇。

全身麻醉剖宫产术相较于局部麻醉剖宫产术在某些情况下具有更好的效果,但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对全身麻醉剖宫产术的护理工作显得格外重要。

在进行全身麻醉剖宫产术时,护理人员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确保手术过程顺利、安全。

术前护理对策可以帮助准备患者的身体状况,减少手术风险;术中护理对策则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突发情况;术后护理对策是为了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发症护理对策则是在出现并发症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有效地处理;围手术期护理对策则是为了全面关注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帮助患者度过手术期的困难时刻。

通过对全身麻醉剖宫产术的护理对策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可以为护理人员提供指导,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2. 正文2.1 术前护理对策术前护理对策是全身麻醉剖宫产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目的在于减少手术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术后患者疼痛护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

术后患者疼痛护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

术后患者疼痛护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疼痛既是患者就医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主诉症状。

疼痛已被作为“第五生命体征”来评估与处理,疼痛护理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和关注。

本文在正确认识疼痛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疼痛临床护理中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疼痛; 护理; 问题与对策;【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88-02临床上疼痛普遍存在,且未得到适当治疗,疼痛控制不力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1 疼痛的医学定义现代医学认为[1],疼痛是生理感觉和心理反应的结合,即:疼痛是从刺激中逃避的一种反射,尽可能保持身体安静,并企图从身体内部恢复的防御机制之一。

然而,如果疼痛非常剧烈,持续时间很长,则起相反的作用,对机体起有害的作用。

临床上遇见的癌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常引起一些有害的作用,使患者感到不安、绝望、食欲不振、营养障碍,全身状态更加恶化,从而深刻影响患者心理,严重者甚至企图自杀。

因此,解除这种苦恼就成为医学界的重要义务,近年来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即疼痛学。

2 疼痛护理问题疼痛是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外科术后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

但研究表明,超过50%的术后患者在常规度冷丁肌注、prn的情况下仍会主诉疼痛不能缓解[2],显然,单纯使用药物止痛对缓解患者疼痛效果不满意。

因此,疼痛护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而疼痛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对患者疼痛的治疗效果,并通过改善患者主观感受促进临床医疗工作开展。

当前,临床疼痛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2.1 护理人员自身不足2.1.1 理论知识欠缺由于护理人员对疼痛治疗知识缺乏,对有效止痛的重要性不很了解,仅凭以往的知识积累就简单认定,只有在疼痛难以忍耐时才可以实施镇痛,并且只能使用1次,连续使用即可成瘾或影响呼吸和伤口愈合。

因而在临床工作中,往往要求患者忍受疼痛,认为这样较安全。

关于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关于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关于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妇产科手术后疼痛是患者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它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身体恢复、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质量。

因此,在术后疼痛管理及护理方面,医护人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篇文章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进行探讨。

一、术前护理患者在手术前需要充分知晓术中及术后疼痛的存在,以便作出良好的心理准备。

医护人员需要向患者详细介绍计划中的手术方式,并向患者详细介绍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及其管理方案,以便患者在手术后知道如何应对疼痛。

此外,术前评估患者疼痛的情况及其原因,评估患者过往的疼痛处理经验、药物过敏史及支持系统。

二、术中护理在手术中,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以便于调节麻醉药物的剂量及质量。

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及血压的情况。

如发现患者呼吸困难、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应及时予以处理。

三、术后护理1. 疼痛评估:术后疼痛的评估是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

医护人员需要向患者询问疼痛的程度、疼痛持续的时间、疼痛的位置、疼痛类型及对疼痛的影响等方面的情况,并记录下来。

疼痛评估可以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或数字化疼痛量表(NRS)等工具进行。

2.非药物疗法:对于轻度疼痛的患者,医护人员可以采用非药物疗法进行。

如体位调整、热敷、冰敷、按摩等,同时还需要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缓解患者的紧张与焦虑情绪。

3.药物疗法:对于疼痛程度较重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常见的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阿片类药物等。

对于哺乳期妇女,需要避免给予对母乳有害的药物。

同时,还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及给药途径等方面的问题。

4. 观察病情:术后疼痛阶段为感染及并发症的高发时期,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如发现病情异常,应及时联系医生,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5. 减轻副作用:药物治疗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便秘等。

医护人员需要告知患者如何预防并处理这些副作用,以缓解患者在术后的不适感。

妇产科病人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

妇产科病人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

妇产科病人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发表时间:2013-03-07T13:46:55.3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1期供稿作者:王建红[导读] 总结妇产科病人在手术以后疼痛的临床经验评估以及护理方法。

王建红(江苏淮安经济开发区徐杨卫生院 223005)【摘要】目的总结妇产科病人在手术以后疼痛的临床经验评估以及护理方法。

方法对本科室的61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对经验进行总结。

结果不同的手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疼痛现象。

结论年长者较年幼者耐疼痛;性格内向者对疼痛的主诉较少,性格外向者对同等程度的疼痛反应更强烈,主诉更多;文化程度高的病人通常能更清楚地表达疼痛的程度。

【关键词】疼痛评估护理近些年来,临床上使用的镇痛泵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需要进行疼痛程度进行一个正确的评估,所以有时会将止痛药物泵入的时间加长。

本人对临床上妇产科病人在接受手术以后疼痛的评估以及护理的体会做以下一些总结: 1 临床资料我科室对2003年2月-2010年2月总共收治的6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

其中患者年龄在43-58岁的有220例,年龄在21-43岁的患者有392例,其中患者文化水平在高中以上的占374例,初小文化的患者占178例,文盲患者有60例,患者在足月进行剖宫产手术后的有424例,患者子宫肌瘤并子宫部分被全部切除的手术有164例,患者子宫癌并子宫切除的手术有24例。

2 疼痛的评估2.1 影响正确评估的因素一般来说,年龄大的患者要比年龄小的患者要耐疼痛些;性格比较内向的患者主诉的比较少,而性格外向的患者在一样的疼痛情况下,其主诉的欲望较大;在这些患者中,对于那些文化程度高的患者,他们对疼痛的表达显得就非常的清楚。

对疼痛的评估造成一些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手术种类、情绪、家庭以及过去的一些经历等。

我的调查方式主要是问卷调查。

主要是涉及到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性格情绪、家庭、经济、过去的经历、医护人员行为对病人的影响以及患者疾病本身的一些问题等[1]。

妇产科手术后病人疼痛评估与护理论文

妇产科手术后病人疼痛评估与护理论文

妇产科手术后病人疼痛评估与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121-02剖宫产是对高危妊娠进行处理的方法之一。

妇科手术与剖宫产将带给产妇与患者很多不利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这里面重要的影响就是术后疼痛。

疼痛的评估就是以对疼痛本质的相信为基础,通过可靠有效的工具并对许多有关疼痛的问题进行了解,定量或者定性的评估患者的疼痛。

现对其进行综述:1 妇产科手术后病人疼痛的原理手术造成组织创伤与使机体遭受伤害性的刺激,导致组织细胞释放许多炎链致疼物,例如组胺、缓激肽、前列腺素、白三烯等,一方面能激活感受器形成痛觉,另一方面能使中枢敏感化,增加其对疼痛的反应强度。

术后强疼痛能造成机体的应激反应,加速组织分解代谢,阻碍刀口愈合,造成血压骤增,即产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子痫、心脏病者出现急性心功能不全。

鉴于此,正确评估与处理术后疼痛至关重要。

2 术后疼痛评估评估术后疼痛有许多方法,对疼痛本质的相信是最关键的,以此为出发点,才能正确的评估疼痛。

2.1正确评估的影响因素2.1.1病人方面通常情况下,与年轻者比较,上年纪的更耐受疼痛,性格内向的较少主动诉说疼痛;而性格外向的对疼痛反应较为强烈、主诉较多;受教育程度高的病人会对疼痛的程度进行清晰地表达。

手术种类、民族、患者情绪、家庭以及经历等都会影响疼痛的评估。

例如全子宫切除的患者,由于术后失去子宫易于造成焦虑、不安,更易于感受到疼痛。

而剖宫产妇,由于生了健康宝贝,心情愉快,不容易感到疼痛,能耐受住平常的疼痛。

2.1.2护士原因由于条件所限,在一些医院,疼痛的评估不属于常规护理工作,仅仅当病人提出不能耐受痛疼或者主动要求止疼时医院才会进行处理。

在许多医院也经常由于准确测量疼痛的工具的缺乏或者不能将评估方法正确的掌握,从而造成护士评估不同于患者主诉。

2.2评估方法2.2.1 口述评定按照病人临床表现以及who评价标准划分为4级。

术后疼痛处理的标准方法和流程

术后疼痛处理的标准方法和流程

术后疼痛处理的标准方法和流程引言术后疼痛是手术患者常见的不适症状之一,有效的疼痛管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术后疼痛处理的标准方法和流程,以帮助医护人员提供有效的疼痛管理服务。

评估疼痛程度在术后疼痛处理中,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和数字疼痛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

通过这些评估工具,医护人员可以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为后续的处理提供依据。

多模式镇痛策略术后疼痛处理中,多模式镇痛策略被广泛采用。

这种策略结合了不同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方法,以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

常用的药物包括镇痛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局部麻醉药物等。

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物理疗法、神经阻滞等。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在术后疼痛处理中,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应定期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疼痛感觉和治疗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不断的评估和调整,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疼痛管理服务。

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在术后疼痛处理中,预防和处理并发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

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可以有效避免术后疼痛处理过程中的风险。

结论术后疼痛处理的标准方法和流程需要医护人员充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多模式镇痛策略,并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预防和处理并发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遵循这些方法和流程,可以提供更加有效的术后疼痛管理服务,促进患者的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妇产科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有效处理术后患者的疼痛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方法:对妇产科术后234例患者进行有效的疼痛干预,并随观。

结果:积极有效的术后镇痛能减轻患者的痛苦、预防围手术期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日,提高护理质量。

结论:采用综合方法处理妇产科术后疼痛,使疼痛控制在最小范围,更有利于使患者平静渡过术后恢复期。

【关键词】妇产科;术后疼痛;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701.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064-02
笔者对妇产科术后疼痛的患者进行观察及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2009年1月~2011年4月妇产科手术患者234例,其中附件切除术51例,子宫次全切除术41例,子宫全切除42例,剖宫产术100例,均采用持续性硬膜外麻醉,无镇痛药过敏史或成瘾史,肝功能正常。

2结果
67.9%的患者术后仍有疼痛现象。

3影响疼痛控制的因素
3.1害怕对药物成瘾:麻醉药是术后止痛的主要药物,害怕对麻醉药的成瘾是直接影响有效控制疼痛的主要障碍。

在临床实践中,一些护理人员混淆了麻醉药的成瘾性、耐药性和依赖性的概念,把临床上因患者疼痛加剧需要增加药物用量或因疼痛需继续使用止痛药的患者当作成瘾,从而害怕继续给患者用药,尽量拖延或不给药,阻碍了有效的疼痛控制。

3.2对疼痛评估的不重视、不准确和不及时:首先是由于对疼痛评估缺乏常规性,使护理人员在按常规监测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次为采用疼痛评估方法的不正确,以致错误地给患者进行疼痛打分和分级。

3.3害怕药物不良反应:如延缓伤口愈合及术后恢复减慢也是患者拒绝用药的一个原因。

医务人员害怕使用麻醉药,尤其是吗啡引起的呼吸抑制,是影响有效止痛的另一个障碍。

3.5护患之间缺乏沟通: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是护士获取信息、收集资料的重要手段,与患者缺乏思想交流,往往使一部分患者不能得到及时处理。

4护理对策
4.1加强护理人员对疼痛控制的认识:据报道,有50%以上的患者术后72 h仍疼痛不止,不少医生担心止痛药物带来的并发症,术后只用一次止痛药物。

由于疼痛的主观属性,许多医务人员认为患者疼痛就会报告,因此疼痛主动评估在大多数医院还没有成为护理工作常规。

只有患者提出疼痛或要求镇痛时才被动处理;据报道护士经常低估患者的疼痛,对疼痛强度的评估护士和患者主诉不一致的概率占77%,有54%的护士低估了疼痛的强度[2]。

随着对疼痛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日益受到重视,解除术后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4.2对疼痛的正确评估:在疼痛的护理中,疼痛的评估一直是一个重要环节,疼痛是未分化的感觉。

不同强度的疼痛在患者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方面
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由于不了解疼痛治疗知识、害怕药物成瘾或者毒副作用、不愿麻烦医务人员等原因致使患者在报告疼痛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往往在无
法忍受的情况下才会报告。

我院用WHO推荐的0~10 11个数字疼痛强度表做成
一个10 cm×3 cm的线形疼痛评估标尺,其中“0”表示无痛,“10”表示能够想象到
的最痛,教会患者使用标尺的方法,直到能够掌握如何正确表达疼痛。

据陆守晗[3]报道89%的患者能够主动报告疼痛,而不被动忍耐。

应用疼痛评估标尺以
患者主诉的数字作为原始资料,使疼痛记录标准化。

确切掌握患者的疼痛程度,
也可以评估控制疼痛的效果。

同时对护士交接班及护理文书记录也提供了较确切
的信息,避免医护主观因素或词不达意的误差。

4.3手术前后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将各种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制作成卡片,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录像、个体化等)帮助患者了解手术
的目的、意义及手术过程、手术所需时间、术后一般情况等。

通过沟通交流了解
手术前后的相关知识,打消种种顾虑和紧张情绪,增强安全感,顺利渡过围手术期。

尊重患者对疼痛的反应,护理人员鼓励患者表达其疼痛的感受及对适应疼痛
所作的努力,安慰患者,尽量减轻其心理压力。

4.4镇痛药物的应用:目前,大多主张预防性用药,而不是等到疼痛难忍
时再给药。

预防性给药所需剂量较疼痛剧烈时用药剂量少,患者痛苦小、镇痛效
果好。

近几年研究表明,术前应用阿片类镇痛药可减轻术后疼痛,减少用药总量,增加术后第一种止痛剂作用时间[4]。

对于小手术引起的疼痛用散利痛类就可达到较好的止痛效果,对中、大手术
引起的疼痛则用中枢作用止痛药和患者自控止痛法(PCA),该法为适合患者个体需
要而设计的可塑性止痛法,患者按动按钮就可启动系统,有一种主动参与感,有
利于身体康复。

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术后镇痛方法。

据报道[5]采用PCEA镇痛治疗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指
标均稳定,仅心率有所减慢,并能加速胃肠道的蠕动,恢复快,使产妇催乳素分
泌增加,减轻产妇的抑郁焦虑情绪。

术后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以降低术后并发症
的发生。

4.5其他方法的应用: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整体观念已逐步渗透到术后
疼痛的护理工作中,大部分患者主动接受以往陌生的非传统疼痛护理措施:替代
疗法、补充疗法及冷疗法,这些方法对机体无损伤,更倾向机体、思维、精神三
者的统一,适应患者的身心需要,因而在术后疼痛护理领域有广泛的前景。

4.5.1替代疗法又称非常疗法,即使用针刺等方法替代以往常规药物止痛方法。

经过对照实验针刺的术后止痛效果同药物止痛方法效果相似。

4.5.2补充疗法是指将景象、音乐、分散注意力、体位护理与常规的止痛方法
联合使用,增强常规方法的止痛效果。

同时减少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强度,可用视
觉分散法、触觉分散法及听觉分散法。

每个人性格、年龄及个人经历不同都会选
择一些方式来适应疼痛反应,帮助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适宜的温湿度、舒适的
环境对患者耐受疼痛有好处,尽量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以顺利渡过手术期。

5讨论
在术后疼痛的护理中,通过心理护理、细心观察正确评估患者的疼痛,通过
药物辅以其他方法可将患者的疼痛控制在最小范围。

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安全
平静地渡过术后恢复期。

护理人员还应进一步研究控制疼痛的更多、更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崔东长,耿军.择期性手术患者的心理应激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12):692-693.
[2]佟术艳.疼痛的护理评估[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2):123.
[3]陆守晗.临床应用疼痛评比标尺的效果观察[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1):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