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西城区2024届初三一模语文试题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九年级统一测试试卷语文答案及评分参考2024.4一、基础·运用(共14分)1.答案:D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2.答案:A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3. 答案:D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4. 示例:这些含有建筑细节的成语,有的保留了与建筑相关的原义,有的发生了语义演变。
评分标准:共2分。
将“保护”改为“保留”,1分;将成语意义的发展分出两种情况,1分。
5. 答案:C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6. 答案:B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7. 示例:与汉字、成语、诗文交汇,共同构筑了熠熠生辉的中华文化。
评分标准:共2分。
与汉字、成语、诗文(语文)1分,交相辉映/熠熠生辉 1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6分)(一)(共4分)8.①答案:八百里分麾下炙②示例:千骑卷平冈/会挽雕弓如满月/九万里风鹏正举等评分标准:共2分。
每空1分,有错不得分。
9.答案:一鼓作气评分标准:1分。
有错不得分。
10.答案:富贵不能淫评分标准:1分。
有错不得分。
北京市西城区九年级统一测试试卷语文答案及评分参考第1页(共4页)(二)(共5分)11. ①示例:期望失望②答案:兔③示例:荒凉破败评分标准:共3分。
每空1分。
①③空意思对即可。
12. 示例:①悲伤痛苦的老兵②思乡忧国评分标准:共2分。
每空1分。
意思对即可。
(三)(共7分)13.答案:B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14.答案:甲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15.示例:①兴复汉室/北定中原/还于旧都/讨贼兴复②竭尽全力,以死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③亲理细事评分标准:共3分。
每空1分。
三、名著阅读(5分)16. 示例:在《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红军在长征途中面临着极其艰苦的条件和敌人的围追堵截,但红军并没有被打败;他们越雪山、过草地,克服了饥饿、寒冷和疾病等困难,最终胜利完成了长征。
红军展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评分标准:共5分。
2024北京通州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和答案

2024北京通州初三一模语文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6道小题。
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请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基础·运用(共13分)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元素之一,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
恰逢2024年甲辰龙年,校报策划“寻龙记”专栏。
请你参与进来,完成下面主题的编写工作。
追溯汉字中的“龙”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龙部》载:“龙,鳞虫之长。
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意思是说,龙是有鳞动物的头领,变幻无穷,上天入海,无所不能。
中国最早的“龙”字,见于商代殷墟甲骨文。
此时的“龙”字还是象形文字,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龙的轮廓.,为兽首蛇身之状。
甲骨文的“龙”字,但有三个相似特征:躯体细长蜿蜒,尾部弯曲向上翘起,似蛇形;头部大都有钩,似利齿;头部有冠.角,象征王权。
1.对文段加点字读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长”应读为“zhǎng”B.“潜”应读为“qiǎn”C.“廓”应读为“guō”D.“冠”应读为“guān”2.对“龙”字的甲骨文字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B. C. D.3.你认为文段横线处所填四字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大同小异B.截然不同C.不尽相同D.同出一辙探查文物中的“龙”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1958年出土于河南省荥阳贾峪镇楚村。
侈口..,细颈,溜肩,圈足,造型俊秀优美。
器物通体施满釉,釉下用苏麻离青料绘云龙纹图案,龙首高昂,凶猛威武。
红山玉龙,墨绿色,高26厘米,完整无缺。
体蜷曲,呈“C”字形。
吻部前伸,略向上弯曲。
嘴紧闭,有对称的双鼻孔。
双眼突起,呈棱形。
雕琢精美。
4.根据“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图片与解说词,推断加点词“侈口..”在这里的意思是。
2024北京顺义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和答案

2024北京顺义初三一模语文学校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27道小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3分)在我国,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春天结伴去郊野踏青。
小明同学要制作一期板报,向大家介绍中国的“踏青”文化,邀请你协助完成。
1.请用正楷字书写“带上文化去踏青”这七个字,作为板报标题。
专栏一踏青溯源踏青,也称“踏春”“探春”“拜青”,一般指人们春天到郊野游玩,欣赏春色,寄情..山水。
踏青是中华传统民俗,起源于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
在西周,立春之时,天子携职官、黎庶,于东郊野外行礼迎春,表达对风调雨顺的期盼和对司春之神的敬畏,这种农耕祭祀习俗对后世影响源远流长。
此后踏青的主题熔合..于多种节日仪礼中。
如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纪念黄帝诞辰的日子。
这天除祭祀之外,还有河中沐浴、水边宴饮、郊外游春等习俗。
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二天,是古代怕春雷引发山火而设定禁火的日子,后来又增加了纪念先秦名士介子推的活动,表达对他的崇敬之情。
寒食节的习俗除了禁火、冷食,还有扫墓祭祖、踏青插柳、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
后来上巳节与寒食节的习俗合并到清明节,人们在慎终追远之外,又格外珍惜清明节的天朗气清,春光明媚..,纷纷到野外踏青,感受生机盎然的景象。
唐宋时期,国家设定了清明假日,假日里赏花踏青在全社会各阶层形成风尚,尤其在宋代盛况空前。
清明节时“游子寻春半出城”,踏青出游的多样需求又助力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形成滚雪球效应.....。
2.你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字形作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表达的是“将情怀寄托到山水中”的意思,所以“寄情”字形有错误。
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初三一模语文试卷一、古诗文(35 分)(一)默写与运用(13 分)1. 默写(1)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3)____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运用比喻,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二)(22 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①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淡青色。
②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向高处伸展。
邈,向远处伸展。
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2024年上海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和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13分)1.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3.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4.小明同学旅游时遥望山野,看到夕阳余晖下漫山红色的枫叶,情不自禁地用王绩《野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心情。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一10题。
(22分)【甲】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醉翁亭记(节选)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丙】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为鲁山令,有盗系①狱,会虎为暴,盗请格②虎自赎,许之。
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
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
”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岁饥,日或不爨③。
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瓤而已。
(《新唐书》,有删改)【注释]①系:拘囚,关进牢狱。
②格:打斗,击杀。
③爨(cuàn):烧火煮饭。
5.【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人名),我们还学过他另一篇作品《___________》。
(2分)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1)下列与文中加点词“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如释负重B.忘恩负义C.负荆请罪D.久负盛名(2)许.之矣___________7.用现代汉语解释【乙】文中划线句。
上海市区2024年中考一模考语文试题

2024届上海杨浦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蓬山此去无多路,。
(李商隐《无题》)2、,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4.小语读到“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时,想起《关雎》中“,”两句诗也表达相似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5-11题。
(22分)【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三国志·吕蒙传》)5、【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该书由北宋(人名)主持编纂。
(1分)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1)不可以故.意待也故:(2)遂往诣.蒙诣: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文:8、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乙】文“造次”的注释的一项是()(2分)A.随意B.仓猝C.善辩D.片刻9、下列对【甲】文中孙权劝勉艺术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晓之以理,针对吕蒙的位高职重,用双重否定指出学习的必要性。
B.动之以情,委婉而诚恳地介绍读书方法,帮助吕蒙消除畏难情绪。
C.对比说理,以诘问语气斥责吕蒙口中的“多务”不过是借口而已。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闵行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2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可怜身上衣正单, 。
(《卖炭翁》)2.浮光跃金,(《岳阳楼记》)3. 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4.小闵同学看到水池里原本呆呆停在那里的鱼儿,突然游向远处,不觉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两句“,。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9题(22分)[甲]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醉翁亭记(节选)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丙]伯父君谟,号“美髯须”。
仁宗一日属清闲之燕,偶顾问曰:“卿髯甚美,长夜覆之于衾下乎,将置之于外乎?”君谟无以对。
归舍,暮就寝,思圣语,以髯置之内外,悉不安。
递一夕不能寝。
盖无心与有意,相去适有间,凡事如此。
【注]①燕: 同“宴”。
5.【乙]文作者是(朝代)文学家学(人名)。
(2分)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临溪而渔(2)偶顾问曰7.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感觉都不安全,于是一夜不能睡着。
B.(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感觉都不安心,于是一夜不能睡觉。
C.(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都感觉不安全,于是一夜不能睡觉。
朝阳区2024届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综合练习(一)语文试卷2024.4学校姓名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一、基础·运用(共15分)学校开展“我拍到了‘语文课本封面’”文化活动。
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相关任务。
1.下面是策划方案中的一段文字。
请你完成(1)(2)题。
(共4分)当万里河山被框.入小小封面,一帧帧美景仿佛多了一份书卷.气。
楷体“语文”两个大字,加上拼音“YU WEN”,配上家乡的美景,让人不禁.感叹:“最极致的中式美学就藏在语文课本上!”请发挥你的创意,进行二次创作【甲】你可以将自己拍的家乡美景,配上教科书封面的“语文”二字;也可以把山川河流的图片放进教科书的封面模板里;还可以甄选语文课本里的插图,把静态照片做成动态封面【乙】浪漫的春天已经上线,接下来的华夏大地万物复苏,春和.景明。
让我们一起来制作属于自己的语文课本封面吧!(1..的一项是(2分)A.“框”指“在文字、图片周围加上线条”,应读为“kuàng”。
B.“书卷气”指“读书人的风格气质”,“卷”应读为“juàn”。
C.“不禁”的意思是“抑制不住”,“禁”应读为“jìn”。
D.“春和景明”的“和”意思是“和煦”,应读为“hé”。
(2)在文段【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甲】,【乙】。
2.同学们纷纷参与,积极投稿。
活动编辑准备从下面三幅图片中选用一幅作为课本封面。
请你完成(1)(2)题。
(共3分)(1)下面三幅图片,你选择哪一幅?并简述理由。
(要求:使用关联词“既……又……或“不但……而且……”)(2分)【甲】八达岭长城 【乙】北京商务中心区 【丙】国家体育场(2)请用正楷字为课本封面书写“语文”二字。
(1分)3.活动最后,某同学总结发言。
阅读发言稿,完成(1)-(4)题。
(共8分)①北京的首钢奥园、武汉的东湖樱园、温州的泗溪廊桥、云南的梅里雪山,这些地标图片在网络平台并不罕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综合练习题(一)本试卷共6页,分三部分,共23小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同时用2B 铅笔把准考证号码的标号涂黑。
2.答题卡上所有的作答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要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35分)一、语文知识 (6小题,20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哮喘. 湍.急 揣.测B . 修葺. 舟楫. 缉.拿 C .剥.削 剥.皮 剥.夺 D . 竣.工 疏浚. 严峻.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①在家庭浓厚的美术氛围的 下,小李也深深地爱上了绘画。
②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频频发生重大事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有关部门必须对此进行 ,深刻认识问题的严重性。
③人口多,资源少,环境污染严重,已成为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A .熏陶 反思 限制B .熏陶 反省 制约C .熏染 反省 制约D .熏染 反思 限制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 .一位农民拿着今年9月刚刚换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说:“农民有了定心丸...”。
B .备受关注的重庆市梁平县“交警别墅”今天公开拍卖,不料却因无人问津....而草草收场。
C .虽然交通事故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的大意。
D .这样大的事情,我一个人怎么能作主,万一有个闪失,那就会吃不了...,兜着走...。
4.下面一段话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均有语病,请选择其中的一句.......加以..改正..。
(3分) 据《现代快报》报道,①一项根据大学生眼睛健康状况的调查日前结束,其结果让专家担忧不已:近八成的大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近视,②绝大部分调查者对眼睛保护方面的相关知识一无所知。
病句 (填写序号)的正确改法是:5.在下列语段的横线处填写最恰当的语句,请排列出它们的正确语序。
(3分)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可防、可控的。
,如发现可疑情况,要早报告,早处理,确保病情不扩散。
①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要做好外堵工作 ②如对饲养的禽类进行免疫,对养殖场进行消毒等 ③坚决防止外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入 ④同时还要做好内防工作 正确的语序是(只填序号):6.“吉祥图案”是我国古老装饰艺术中的一个门类。
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善美的理想,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象征。
请根据下面所给的吉祥图案,在以下这段说明文字的空格或横线处填写相关内容(每个空格处限填一字)。
(5分)左图是我国的一幅传统的“吉祥图案”图。
它由一磬(q ìn g ,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一“吉”字,两条鱼组成。
由于图案中的“罄”、“鱼”运用了谐音和象征手法,故命名为“吉 有 ”。
整幅图案寓意着 ,表达了人们 的美好祈盼。
二、古诗文 (2小题,15分)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初中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2分) A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B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C .前者呼,后者应,妪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D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E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F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根据初中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出上句或下句。
(六题只选四题作答,共4分)① ,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②商女不知亡国恨, 。
(杜牧《泊秦淮》)③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 。
(范仲淹《岳阳楼记》)⑤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⑥天街小雨润如酥,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根据语境,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三题只选两题作答,共4分)①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②“ , ”,人们通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来赞美周总理身上所具有的无私奉献的春蚕精神、红烛品格。
③几年前,陈忠和在中国女排陷入低谷之际,出任国家女排主教练,真可谓“ , ”,这是需要怎样的勇气与胆略啊!(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语句填空)8.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
(5分)(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鱼我所欲也》)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 (5)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伤仲永》)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55分)三、古诗文(3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9~12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9.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②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D.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②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译文:(2)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11.读了这则短文,请你归纳出长勺之战鲁国获胜的两个主要原因。
(3分)12.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有关问题。
(6分)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古人写诗十分注重炼字。
“城春草木深”一句中的“深”便运用得很好,请试作分析。
(2)此诗的尾联描写诗人在春望中做出了一个细节动作,这一细节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四、现代文(10小题,39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4题。
(6分)相对安全的南极也危险了吗北极冰层的融化速度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警觉,南极则一度被认为相对“安全”。
然而英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又再次将南极洲拉向了危险的边缘。
研究结果称,南极洲冰雪的年消融量比10年前增加了约800多亿吨。
尽管科学家还不确定,但全球变暖已经被列为可能的主因之一。
此前,科学界对南极洲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就一直争论不休。
一派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正在加速南极冰川的融化。
另外一些科学家则称,冰川融化的只是南极洲的一小部分地区,大部分地区还是比较稳定的。
下个世纪,南极洲的降雪量甚至将增加。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简称“IPCC ”,)也认为,至少在短时期内,南极冰雪不会出现大面积融化。
而这次英国的最新研究成果又将人们的视线引到了南极正在遭受危险的说法上。
通过分析覆盖南极洲85%海岸线的卫星资料,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教授乔纳森·班巴和同事发现,在过去的10年里,南极洲西部和南极半岛的冰层消融速度正在加快。
这两大区域共有1900多亿吨冰雪消融,乔纳森说,这相当于英国年饮用水需求量的近50倍。
相比之下,南极洲东部的冰雪则比较稳定。
“我们发现,南极冰层已经显现出非常明显和巨大的变化,表明气候系统产生的变化会迅速影响南极冰层的健康。
”乔纳森说,“南极冰雪消融是世界趋势的又一个证明。
我们在各地的冰川看到了相同的景象,格陵兰、巴塔哥尼亚和阿拉斯加的冰雪都在融化。
”他们还不能确定这是否也是因为全球变暖,不过南极洲的冰雪消融被认为是由水温上升引起的,而水温上升又和气候变化、洋流变化脱不了干系。
一些科学家认为,乔纳森等人的新发现非常重要,因为南极洲拥有全球90%的冰层。
研究这些资料有助于预测下个世纪将有多少冰雪消融。
南极洲冰雪消融对海平面的威胁可能比格陵兰岛更大。
如果格陵兰的冰雪全部融化,海平面将上升7米;而如果整个南极洲的冰雪消融,海平面将上升62-65米。
13.下列对“英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的有关说法或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这项研究是由英国的大学教授乔纳森·班巴和他的同事共同开展的,其成果的取得又再次将南极洲拉向了危险的边缘。
B .研究显示,从1996年至十年间,南极洲西部和南极半岛两大区域共有1900 多亿吨冰雪消融,可见其消融速度之快。
C .研究发现,南极冰层已经显现出非常明显和巨大的变化,表明气候系统产生的变化会迅速影响南极冰层的健康。
D .这项研究成果被一些科学家们认为非常重要,因为它为预测下个世纪全球有多少冰雪消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14.根据原文信息,下列说法或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北极冰层的融化速度之快在科学界已是共识,但在英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出来之前,科学家们对南极洲冰雪消融是否也在加速这一问题却一直存在着分歧。
B .南极一度被认为相对“安全”,这可能是由于科学界过去还缺乏有关南极洲冰雪消融速度具体有力的资料和数据,因而对其融化加速所造成的危险还认识不足。
C .南极洲的冰雪消融是由水温上升引起的,而水温上升又和气候变化、洋流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全球变暖可能是造成南极冰雪消融的一个主要原因。
D .由于整个南极洲拥有全球绝大部分的冰层,因此一旦其冰雪全部融化,会使海平面上升62-65米,从而造成全球气候的进一步变暖。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17题。
(10分)我的母亲 (节选)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
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