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学科地位刍论
教育学专业学科定位

教育学专业学科定位教育学是一门涉及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和教育实践的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始终关注着教育的内涵、目标和方法,探讨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
本文将从教育学专业的学科背景、学术思想和实践应用三个方面,对教育学专业的学科定位进行探讨。
一、学科背景教育学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和发展新一代的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教育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教育的学科,旨在通过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教育实践,探索和推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学术思想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拥有丰富的学术思想和理论体系。
其中,以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为代表的学派,对教育学的发展和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行为主义认为,教育是一种通过给予刺激和强化,从而改变学生行为的过程。
行为主义理论注重教育效果的评估和学习者行为的调动,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的思维和认知过程,认为学习是一种自主、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
认知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探索,注重培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性的建构过程,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共同创造知识和理解。
建构主义倡导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会情感。
三、实践应用教育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旨在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教育指导和教学方法。
教育学的实践应用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评估和教育管理等方面。
在教学设计方面,教育学提供了一系列教学理论和方法,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教育学的教学设计理论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资源设计等。
在教学评估方面,教育学倡导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
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doc

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一、教育学的地位教育学在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基础学科和必修学科之一。
对于师范生来说,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和培养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将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奠定基础。
因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但要学好专业,成为合格的“经师”,而且要学会育人,加强师德修养,成为合格的“人师”。
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在这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任务。
在师范学校中,教育学科的开设,虽然就其内容来说,往往见仁见智,但就其地位来说,却是没有任何疑义的。
从开始设师范学校一直到教育学始终是师范学校的一门主要学科。
在我国近代,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是与师范学校的设立同时进行的。
1904年(光绪二十九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
其中的《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就明确规定了有关教育学科开设的要求:“先讲教育史。
当讲明中国外国教育之源流,及中国教育家之绪论,外国著名纯正教育家之传记,使识其取义立法之要略。
但外国历代教育家立说亦颇不同,如有持论偏谬易滋流弊者,万万不可涉及。
次讲教育原理。
当讲明心理学之大要,及中国现在教育之宗旨,及德育智育之要义,并讲辨学(日本名论理学)及教授法之大要。
次讲教育法令及学校管理法,当据现定之教育法令规则,讲学校建置、编制、管理、卫生、筹集经费等事,宜兼讲关系地方治理之大要。
次则实事授业。
当使该师范生于附属小学堂练习教育幼童之法则。
盖初级师范学堂,在解说小学教育之理法不可过驰高远,以实能应用为主。
其在附属小学堂实事授业,则以次使师范学生教授幼童;而师范各科教员及附属小学堂之堂长与教员,务须会同督率师范生,监视其授业,品评其当否,且时自教授之,以示模范。
”在其所附的课表中,对教育学科的开设,在五年中作了具体规定:第一年,教育史;第二年,教育原理;第三年,教授法;第四年,教育法令,学校管理,实事授业;第五年,同第四学年。
综上所述,本章程有以下内容值得肯定。
1.对教育学科的开设,在五年中作了具体的规定,其中包括教育原理、教育史、教授法、教育管理以及实事授业(即教育实习)等。
探讨教育原理在教育学科体系中的现状及地位的教育理论论文

探讨教育原理在教育学科体系中的现状及地位的教育理论论文探讨教育原理在教育学科体系中的现状及地位的教育理论论文探讨教育原理在教育学科体系中的现状及地位的教育理论论文“教育原理”是从“教育学”总体的理论中分化出来的,是教育科学体系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
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教育原理的定位在20世纪初期,我国就较早的用“原理”一词来表述教育理论,如教科书译辑社翻译出版过日本人写的《教育原理》一书。
此后,用“教育原理”作书名的专著就非常普遍。
如余家菊的《教育原理》(中华书局,1925)等。
但那时,教育原理与教育学、教育理论、教育原则等都是一个意思,彼此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1933年出版的《教育大辞书》曾对“教育原理”条目作了如下注解:“凡实施教育、评判教育之基本的准则,统称教育原理”。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受原苏联的影响,我国教育理论界似乎不太使用“教育原理”一词,更多地是用诸如“教育原则”、“教育规律”等。
近20年来,“教育原理”逐渐受到学者的青睐,但在实际使用时内涵各有不同。
大致有以下三种理解:1.“教育原理”等同于“教育哲学”。
如黄济在《教育哲学》一书中认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的对象,应当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对,教育学中的一些根本问题,从哲学的高度进行研究和探讨,从中找出一般的规律,作为教育理论和实际的指导”,因此,教育哲学“从教育的基本问题出发,提高到哲学高度,从方法论上去作一些根本的探讨。
”2.“教育原理”等同于“教育基本理论”或“教育理论”。
这一观点比较常见。
如厉以贤主编的《现代教育原理》一书在“序言”中开宗明义:“《现代教育原理》所论述的是关于现代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教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并且,该书在“后记”中也提到该书“亦可作为‘教育基本理论’这门课程的教材。
”但从该书论述的问。
题来看,似乎侧重于讨论现代教育与社会及人的发展中的若干重要关系,如教育与经济、文化、科技、人口、立法、个体的身心发展等。
论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定位

论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定位一、概述高等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学科定位一直是学术界和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的提高,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范畴和实践应用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化。
对于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定位,至今仍存在不同的理解和争议。
本文旨在探讨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定位,明确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期为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探讨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定位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高等教育学。
一般来说,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现象、揭示高等教育规律、指导高等教育实践的一门科学。
它涉及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高等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高等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功能,高等教育的结构、管理和评价等。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高等教育机构和教育者,也包括高等教育的学生和社会环境。
在明确了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后,我们还需要分析高等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学的母学科,为其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同时,高等教育学又与其他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些相关学科为高等教育学提供了多元的研究视角和丰富的研究内容。
我们还需要探讨高等教育学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学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它不仅为高等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还为高等教育政策制定和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明确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定位,对于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简述高等教育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在探讨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定位时,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高等教育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仅关乎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更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力。
高等教育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深远影响。
教育学学科地位再反思

教育学学科地位再反思作者:闫世贤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50期【摘要】教育学学科地位不容乐观,何以至此?本文从大学学科设置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分析其历史成因,得出如下结论:实践的需要是学科设置的动力,需要决定价值。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差别,以及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就业难,等都导致教育学学科地位尴尬。
【关键词】中世纪大学学科学科地位教育学【基金项目】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级科研项目:人类学视角下的农村职业教育困境研究(KYQD14034);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项目:职业教育促进农村人口社会流动问题的研究(14ZXYB00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0-0233-02教育学学科地位不容乐观,这给教育学研究带来障碍,也引发了教育学学科危机。
对学科地位的清醒认识,有利于学科的发展。
本文从中世纪大学形成及演变的过程中分析一下大学学科设置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而从此角度来观察一下教育学的历史发展,从历史发展进程中来分析教育学学科地位现状的成因。
一、中世纪大学学科设置及演变(一)中世纪大学的形成及其学科设置中世纪大学产生于早期比较发达的城市。
初期大学多是单科大学,后来由于知识的普及和增进,逐渐形成了由文、法、医、神四科组成的综合性大学。
文科带有预科的性质,课程以“七艺”和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为主;法科课程包括民法和罗马法;医科课程有古希腊医师著作、阿拉伯医学名著和临床实习;神学课程主要是《圣经》和《名言集四编》。
大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它是以传授某门专门技能为主的,是专业性的教育机构,虽然也开设神学和“七艺”的课程,但只是作为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
(二)17~18世纪欧美的高等教育这一时期,在经济上,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在继续,农民、城市手工业者与生产资料分离的现象已经发生。
残酷的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生产资料;大批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迅速发展成长起来。
对教育学学科地位的争论与反思

对教育学学科地位的争论与反思教育学学科的地位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有人认为,教育学是毫无疑问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培训和指导,更可以为整个社会带来积极的变革。
然而,也有人认为教育学并非是一个真正的学科,因为它缺乏科学性和实验室研究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教育学学科地位的争论与反思,以及如何在未来推动教育学的发展和进步。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确实存在一些局限性。
与物理学或化学等自然科学相比,教育学缺少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和预测能力。
因为教育学研究的是人类行为和思想,这些行为和思想是高度复杂和不确定的。
此外,教育学的探究往往是围绕着社会价值观进行的,而社会价值观受到具体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教育学研究的结果也可能存在主观性和局限性。
然而,这种局限性并不意味着教育学不重要,相反,它可能是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正因为教育学研究的是人类行为和思想,它才更加贴近现实,更有可能为人类带来实际的改变。
与自然科学相比,教育学研究的成果不仅可以用于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思想的规律,还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培训,以提高他们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和效果。
此外,教育学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问题的本质,推动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学学科的地位是非常复杂的。
除了存在一些局限性之外,它还必须面对一些挑战。
随着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理论家对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教育学需要不断适应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方法,以更好地反映现实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教育学必须不断思考如何使其成果更加有力,如何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研究,以及如何挑战社会价值观的局限性。
因此,在未来,教育学需要更多地关注实际问题和实践中的应用,同时也需要在科学性和方法上不断改进和提升。
我们需要努力推动教育学研究的深入,挖掘其中的潜力和价值。
我们也需要更多地倾听教育工作者的声音,并与其他学科进行多元化的交流和合作,以推动教育学的发展和进步。
对教育学学科地位的另一种思考

百年来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教育研究方法一直在思辨 与实验、定性与定量、质化与量化之间来回摇摆, 非常郁闷,稍占上风的是客观性和科学性的方法。 从19世纪末开始,教育研究首先力图摆脱哲学的控 制,效仿实验心理学,追求科学化。杜威在芝加哥 大学的继承人查尔斯· 贾德在任纽约大学教育学系主 任的30年里,硬是拒绝提升系里唯一一位对哲学过 感兴趣的教师为正教授。贾德坚持说,不管哲学方 法如何,它和统计性的和实验性的“教育科学”方 法不同,因此必须“从科学的角度探讨教育问题。”
位,次生地位。“sub-”:“在…底下”之 意;表示“(地位、级别等)低, 副”“(性质)次,亚,逊”;表示 “分”、“再”之意。不要将 “subdiscipline”一定要理解为一个贬义词, 尽管霍斯金是用这个词来贬损教育学的。 如果全世界的教育研究者、教育学者都死 光了,有当如何?!
2.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本身就比较远
性;人性与社会性。 不确定性:可能性、场景性、主观性、个别 性、选择性、偶然性、难以重复性。
一、教育学的遭遇
拉格曼:“为什么教育研究这一学术领域的
工作总是被看作一个后娘养的孩子,通常被 学术界鄙视并很少被政策决策者、实际工作 者或普通公众东部精英大
对于杜威在芝加哥大学的教育实验,贾德后
来说起杜威的工作总是用“嘲笑或轻蔑的口 吻。”贾德的一位同事也称,直到1909年, 杜威实验学校的主要教学活动都是无效的, 因为这些活动“建立在零星训练的基础上”。 “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大 学老师的孩子。”
林肯学校在它31年的历史中取得了不少成绩。
在美国教育研究史上,各种借用其他学科的
定性研究的方法也持续不断,这甚至引起了 其他领域学者的不满。教育领域的定性研究 最初是从人类学中来的,这类方法如民族志 研究(强调对观察现象进行深入详细的描 述),参与者观察,案例研究,象征性互动 研究,现象学研究,建构式研究,解释研究 等等。而有些人类学家对教育研究滥用人类 学方法深为不满,将其称为“生拉硬扯式的 民族志方法。”
教育学地位问题评析

教育学地位问题评析摘要:对于教育地位问题,我国教育界对此对其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有教学专家认为教育学目前正处于发展低谷,部分教育学者认为教育学处于贫乏发展的丰富时期,但这两种争论一致认为教育学的地位相对较低,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
本文基于教育学地位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想要从事教育行业的高中生提供借鉴。
关键词:教育学;地位;高中生前言:上世纪20年代,我国大多数教育学者并不承认教育学在学术界中的地位,认为教育学并不具备实际研究价值,甚至否认教育学是一门独立学科,认为不应设立专门的教育学专业。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人们愈来愈重视教育,部分教育专家已经承认教育学的独立性,提高教育学地位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一、与教育学地位有关的问题(一)否认教育学的独立学科地位尽管学术界的部分专家学者并不承认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教育学在学术建制仍具有独立学科地位,这是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
上世纪,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大多数教育专家认为教育学是一门次等学科,并不具备学术研究价值,教育学地位问题陷入争论中。
西方某位教育学者认为“教育学不是一门科学,它是一种次等学,将其他真正的学科融合起来,不具备严谨性,在真正的学术著作中,根本找不到教育学有关项目”;美国知名教育学家拉格曼也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教育学没有独特的研究方法,专业知识内容不明确,缺乏科目分析工具,所以教育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1]。
(二)教育学地位不被承认的原因在教育成为国家重中之重的当今社会,人们对教育学的地位看法得到改变。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对教育学地位危机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要求各级学校重视教育学的重要性,高中生作为社会新一代接班人,尤其是想要从事与教育相关行业的高中生,必须要正确认识教育学的地位。
经过调查研究,可以分析得出教育学地位不被承认的原因:第一,有人认为在行政思维为主导意识的教育方针下,教育学并不具备研究价值;第二,教育学在教育发展改革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不具备功能优势;第三,教育学科不具备个性,包含多种其他学科知识,属于自己的专业内容不明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学科地位刍论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教育学学科地位刍论
有学者认为,教育学的发展正在趋于繁荣的低谷和贫乏的丰富。
2一方面,有关教育学的话题和研究不绝于耳,教育中出现的某个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最终通常把责任都归结于教育学的不作为,教育学成了冤大头;另一方面,教育学丰富的理论基础均来自于其他学科,出现教育学成为了别的学科领地、殖民地的问题,自身缺乏独特的学科理论。
除此之外,交叉边缘学科干扰、教育学学科地位低下,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仍然比比皆是。
自从王国维1901年从日本引进教育学以来,该不该有教育学的问题就一直成为学者们争论的焦点。
1926年,教育学在学术中之位置,亦不为流俗所推崇,在知识界中了解教育学术之价值者,亦属寥寥不多见,甚至身为师范大学校长者,竟发师范大学不应设教育系之言。
320世纪30年代,一些学者把新教育的失败归因于教育学,不但不承认教育学为一门科学,而且不承认教育学为一种学科,认为教
育学无研究的价值4,大学中也不应设教育学院或教育系,因为教育学自身不成一种严整的独立的训练。
5直到40年代,人们虽然相信教育学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但仍然存在对教育学术轻视、怀疑及误会的现象。
6更有学者陷入苦闷:教育行政当局也不重视教育研究,各种学术基金集中在自然科学与工程,甚至不愿意派遣研究教育的留学生。
7这些现象引发了对教育学学科独立性的思考。
对教育学独立性的单纯理解与教育科学化的追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教育科学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教育学建设成为一门真正在科学体系中具有地位、完全独立的科学。
很显然,这种理解实际上是唯科学主义在教育学独立性问题上所产生影响的反映。
它旨在强调要把教育学视为科学体系中的一员,把教育学实际上当作了纯粹的客观性学科或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事实性学科,而忽视了教育学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取向,这是对教育学独立性的一种外在的探求方法。
8
综上所述,人类教育这一伟大事业是否需要一门教育学来对其进行专门研究,很大程度上是由它独特的功能和特性决定的。
教育学的功能是否得到人们的承认并得以有效实现,才是教育学是否有必要存在的
关键。
对此,陈友松曾指出,我们养猪养牛、种树、对付犯罪的人都要积极求专门人才,讲究专门学术的研究,难道我们教养人类之花儿童就可以让不学无术的人去干吗?9满足教育实践需要、有效发挥学科功能,乃是教育学学科地位的独立原点。
教育学也正是承担了传承文化认识世界和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两大基本职能,才被赋予其必需存在的生命根基,彰显出其独立学科地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10 那么,教育学要不要划清学科界限?
关于这一问题有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如黄炎培等人士认为各种学术彼此均有关系,尤其是教育,以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为基础;它可以作为一个专门的问题,专设机关来研究,但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1霍斯金也认为:教育学不是一门学科。
今天,即使是把教育视为一门学科的想法,也会使人感到不安和难堪。
教育学是一种次等学科(Subdiscipline),把其他真正的学科共冶一炉,所以在其他严谨的学科同侪眼中,根本不屑一顾。
在讨论学科问题的真正学术著作当中,你不会找到教育学这一项目。
12另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如李泽厚在八十年代就从主体性哲学的角度预言,教育学
研究人的全面生长和发展、形成和塑造的科学,可能成为未来社会的最主要的中心学科。
13更有学者认为教育是人及其社会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域,教育学知识是事关人及其社会命运的核心知识,教育学是学科之林的中心学科。
14此外,姜琦、林本、赵廷为、常道直、艾伟、陈友松等大多数学者认为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主张教育学是一门独立学科的学者实际上在强调教育学独立性的前提下,形成了两方面的认识:其一,教育学不能因为强调自身的独立性就拒绝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其二,教育学借助于其他学科的力量不会影响其学科的独立性。
14
那么,如何看待教育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
教育学知识对哲学等其他社会人文学科知识的依附性很强,依赖性很高,教育研究甚至往往只能到其他学科那里去寻找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而难以从自身理论中去寻找和确定。
教育学研究者时常感叹教育学被其他学科殖民化了,教育学成了跑马场。
因此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形成适合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形成适合教育学自身理论领域的界限。
一方面,不得不依赖其他学科:
20世纪30年代末,廖泰初就发出这样的感叹:教育的园地里,都满种上了别人的花果,是佃农而不是自耕农,收获多多少少全是各地主的问题,教育学者似乎是各个雇佣的园丁罢了。
无疑的,要解决教育问题,常得求助于其他的科学,不和这些科学携手,是绝对没有办法的。
15
另一方面,又急着和这些学科划分界限:
叶澜指出,教育研究对象的恢宏性,使教育研究事业具有极大的集聚力和包容性,但集聚和包容各路来客,不是为了让他们代表其他学科来割据教育领地,而是为了共同创建任何单一学科都不能完成的教育学科的全部丰富性,是为了实现各门相关学科在教育领域内的共同耕耘,这里进行的是关于教育和为了教育的研究,而不是其他学科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16
那么,我们需不需要划清学科界限?
多学科的加入是教育学的再生的起点,而不是教育学的终结。
可以说,真正教育学的诞生与这些学科加入有直接关系。
此时教育学没有必要把自己封闭起来,追求一种孤独的方法,或依赖于某一门学科的概念和方法,它可以自由地驰骋,架设起多学科交流的平台;它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自己的言说对象和言说方
法,从而表现出一种智慧学问的本性来。
17
侯怀银认为,现实中的人是一个活生生的整体,对人的理解必须以生活世界为背景,考察人在生活世界之中的交往、劳动、意义、价值、情感、理想、历史、语言等。
14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又是世界上最为复杂、最不可捉摸的12下一页欢迎浏览更多论文联盟首页→ 教育论文→ 教育学文章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