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分析《立春》
画框中的画框——解读《立春》电影视觉语言的细节设计

作者: 张君
作者机构: 中国美术学院高职学院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36-36页
主题词: 《立春》;画框中的画框;视觉语言;细节设计
摘要: 从电影符号学的角度分析《立春》电影视觉语言的细节设计。
片中如透过门、窗、镜框去拍摄的人物或景象,有意无意地运用了'画框中的画框'这一视觉细节,这一细节诠释了本片的思想甚至表达情感,使得影片的影像世界充满着哲思和隐喻色彩,犹如给影片增添了神来之笔。
这种镜头语言的展示和运用成为这部影片的重要艺术表现。
立春影评

立春之殇——浅析影片《立春》《立春》是编剧李樯与导演顾长卫合作的三部曲的第二部,它通过对主角王彩铃(蒋雯丽饰)命运的讲述,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命运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追梦者的逐梦、梦碎、梦醒的故事。
应该说在《立春》是一部思想性很强的影片,在近乎于对于生活白描式的叙述中,用淡然的心态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夹在这二者之间的无奈与心酸表现表现的淋漓酣畅。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哈姆雷特”,每一位《立春》的观众心中也有一个不同的王彩玲,一个不同的现实与梦想交织错落的人生。
敢问谁的人生没有奢望的梦想?谁的人生又没有尴尬的遗憾?谁的人生又没有一次次无奈的妥协?——命运之前,现实当中,我们的人生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结合影片的主题,我将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这部影片的片名是难得的点睛之笔,它是对于全片主题的一种诗性的解析。
立春,春天虽然来临,但依然很冷,没有任何春的气息。
这就如同导演在影片中对于的梦想的表达,梦想虽然尽在咫尺,虽然你的指尖曾经轻轻地将它的触摸,但现实依旧是冰冷的,依旧是冬天的气息。
这就是一种对于春的无奈,是一种温暖的梦想被冰冷现实划破的无奈。
——“立春”,当一只脚踏入春天的时候,我们的全身还要忍受冬的寒冷。
其次,在画面的色彩使用上,大多使用偏清冷的色调,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寒意。
这是与影片整体的主题相吻合的,是在色彩上对主题的一种强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胡金全向王彩铃要求假结婚被拒绝之后推车走在雪地里的那个场景,整个画面的色彩都是映在蓝色当中,外加积雪反射出的煞人的寒光,把冷色用到极致。
这种冷,是与胡金全内心的悲凉相对应的,是他脸上伤痛的泪水外化的写照。
再次,在画面的构图上,曾经被称为“中国第一摄像师”的顾长卫更是可圈可点,在严守着长镜头美学理念的同时,《立春》的用冷静的动态构图,打破常规,塑造了一个个寓意丰富的电影镜头。
例如,王彩铃酒吧醉酒吹牛后在车站的那场戏,连用了连个不符合构图常规的镜头,分别为一个远景和中景,王彩铃处于画面的右边,而视线也朝向右边。
谈电影《立春》中艺术歌曲、咏叹调对电影主题的烘托作用

谈电影《立春》中艺术歌曲、咏叹调对电影主题的烘托作用一、电影《立春》故事内容、人物、主题“立春一过,其实城市里还没啥春天的迹象。
但风就真的不一样了。
风一夜之间变的潮湿温润起来,这样的风一吹过来,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感动了”。
当王彩玲在片头将这句话慢慢读出的时候,镜头随着她的眼光俯瞰衍射到整个小城。
即将迎来春天的北方小城。
在那里我们总是设想立春后会发生点什么,但终究是什么都没有发生,唯一发生的就是麻木的生存和梦幻的破碎。
《立春》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一个小县城的故事。
王彩玲是一名音乐老师,对外国艺术歌曲和意大利歌剧很着迷。
可是,小县城的百姓压根就不懂,对外国的古典艺术不接受。
她的歌艺没有人欣赏。
她的性格清高,歌唱技术及音乐修养很好,她心比天高才华出众,但出身卑微、相貌丑陋。
为了离开小城镇,她四处求人买北京户口,还对外宣称很快就要调到北京歌剧团了,哪怕被一次次地拒绝:面对周瑜的追求,她毫不动心,坚持“宁吃鲜桃一口,不要烂杏一筐”的人生信条:碰到同样热爱艺术的黄四宝时,相逢一场的最终结局也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拿出为自己买户口的钱为身患“癌症”的女孩赴北京参加比赛,却发现这不过是一次“善意的谎言”:身心疲惫的她穿上一生最爱的演出服爬上高楼想做个了断,结果只是摔断了胳膊和腿……。
希望与失望、灾难与梦想、世俗与卑微在她身上不断地轮回,影片揭示了社会底层人物的深层苦衷,在结尾又把一个光明的梦想还给了她。
影片让我们看到的是王彩玲身上的倔强。
她就像是为了艺术而生的人,正如她所说的“我一贫如洗。
又不好看。
老天爷就给了我一副好嗓子,除了这,我是个废物”,她清楚自己的艺术价值,所以,她想尽办法要把自己弄到北京去,要唱到巴黎,第一步就是要唱到北京。
她一次次来到歌剧团,来到音乐学院,她祈求可以进艺术团体,甚至只要是留在学院干杂工也可以。
这里毕竟是离艺术的殿堂比较近的士也方。
可是,又一次次的失败,可怜的王彩玲。
电影立春剧本

电影立春剧本【篇一:视听语言分析《立春》】一、分镜头剧本二、机位图*m为镜子三、段落分析无关悲剧“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里还没啥春天的迹象,但是风真的就不一样了,风好像在一夜间就变得温润潮湿起来了。
这样的风一吹过来,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给感动了。
”这是影片开始王彩玲的一段独白,她用方言满含理想与希望的说着,这不仅是她内心的独白,更隐含着导演对“立春”的联想——立春,总是让所有人都不自觉的对未来充满了微微的希望,期待着发生些什么。
《立春》发生在1988年至1998年这十年,这个年代正是东西方思想交汇、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生长在包头这个西北小城中的王彩玲就像是那个年代所有追求理想的青年们的缩影。
她有着才华,所以自视清高不甘平庸,梦想离开这个小城去北京去巴黎,可现实却是她在北京连立足之地也没有,只能不断地在拥挤的火车上颠簸着回到漫天尘土的西北小城。
她沉醉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一遍遍唱着《为艺术为人生》,然而又总是昂着头重复着一个谎言——“中央歌剧院要调我”——她的虚伪不比周围的人少。
后来王彩玲遇到了黄四宝——一个有着与她相似的灵魂,梦想着考入中央美院的青年,于是她相信孤独困苦的生活要有什么改变,她期待着。
黄四宝屡考美院而不中,而且可悲的是他有一个视艺术为垃圾的母亲,几乎没有得到过那种艺术上的认同感,更不要说是来源于异性的赞赏和理解,所以王彩玲对他而言是在这个闭塞的小城中唯一能理解他的人。
但正如在第一次见面时他对王彩玲的评价:“那么美的声音,会是从这么丑的人嘴里唱出来的?”这是他作为一个男性对一个女性的评价,即使在精神上再有共鸣,上升到爱情时他也会回避,所以王彩玲才会做出“因为我丑就把我当哥们?男女之间最深的感情只可能是爱情!”的回击。
两个人不同的微妙感情在王彩玲为黄四宝做人体模特的这场戏中,通过镜头构图等有所表现。
王彩玲为黄四宝做人体模特,这一段让我想到了《泰坦尼克号》中杰克为萝丝画人体肖像的那段镜头。
视听语言分析《立春》

一、分镜头剧本镜号画面景别摄法内容音响音乐时间1a 1b 中近景平摇王彩玲做人体模特,黄四宝在画她王彩玲:……黄四宝:……画画声32’2 特写固定黄四宝画画手的特写镜头画画声3’3 中景固定王彩玲扭头看向黄四宝王彩玲:……画画声,隔壁呻吟声7’4 近景固定黄四宝抬头看呻吟声渐大4’5 中景固定王彩玲抬眼看呻吟声渐大5’6 近景固定黄四宝扭身打开录音机黄四宝:……呻吟声清晰音乐起12’7 中景固定王彩玲与黄四宝对话王彩玲:……黄四宝:…………音乐21’8 近景固定黄四宝抬头黄四宝:……音乐6’9 中景固定王彩玲看着黄四宝王彩玲:……黄四宝:……音乐7’10 中景固定黄四宝看着画布黄四宝:……音乐9’11 中景固定王彩玲看着黄四宝王彩玲:……音乐6’12 近景固定黄四宝看着王彩玲黄四宝:……音乐2’13 中景固定王彩玲看着黄四宝王彩玲:……音乐3’二、机位图*M 为镜子14近景 固定 黄四宝看着王彩玲音乐2’ 15中景固定 王彩玲看着黄四宝王彩玲:……音乐5’ 16近景 固定 黄四宝看着王彩玲音乐3’三、段落分析无关悲剧“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里还没啥春天的迹象,但是风真的就不一样了,风好像在一夜间就变得温润潮湿起来了。
这样的风一吹过来,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给感动了。
”这是影片开始王彩玲的一段独白,她用方言满含理想与希望的说着,这不仅是她内心的独白,更隐含着导演对“立春”的联想——立春,总是让所有人都不自觉的对未来充满了微微的希望,期待着发生些什么。
《立春》发生在1988年至1998年这十年,这个年代正是东西方思想交汇、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生长在包头这个西北小城中的王彩玲就像是那个年代所有追求理想的青年们的缩影。
她有着才华,所以自视清高不甘平庸,梦想离开这个小城去北京去巴黎,可现实却是她在北京连立足之地也没有,只能不断地在拥挤的火车上颠簸着回到漫天尘土的西北小城。
她沉醉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一遍遍唱着《为艺术为人生》,然而又总是昂着头重复着一个谎言——“中央歌剧院要调我”——她的虚伪不比周围的人少。
《立春》镜头画面分析

击拘 禁 的情 况。角度 愈高愈 暗 示致命 的毁灭。 影片 中 (图
三 ),枯 黄的大地上 ,人物渺小且拘 束,导演使 用高角度 镜头
将几位主 人公压制在 镜头 之下,又不 得 出离镜 头之外,暗 示
他们想要 “逃离 ”,想要追 求艺术梦想但 又屡屡失败 ,“无法
逃 离 ”的 坎 坷 命 运 。
图一
法。高 角 度 的 俯 拍 镜 头 以其 独 有 的 构 图 形 式 ,在 电影 叙 事 中
有助 于进 入 故事 ,讲述 故事发生 的地方,揭示故事 主人公所
处的环 境。电影 《立春 》的开篇则 使用俯 拍镜头 再现 了故事
的发 生 地 一 一 包 头 的 一 个 破 败 封 闭 的小 县 城 。(图一 )
(三 )表现性的长镜头
意义。影片中,梦想成 为艺术家的周瑜 带着 梦想成 为画 家的
在 电影表 现手法中,长镜 头因其高度 的时空 完整性与纪
黄四宝,前 来寻求梦想成 为歌唱 家的王彩玲 的帮助 ,希望王 实性,深 受现实主 义题材创 作者 的青 睐。同时,长镜 头的意
彩玲能动用自己在北京的 ‘1人脉”帮助 黄四宝考上中央美院。 义 不 仅 在 于其 作 为 一种 电影 摄 影 技 巧 ,更 主 要 的 在 于 其 对 电
真 实 空 间 在 屏 幕 上 的 反 映 ,而 是 把 所 有记 录 着 真 实 空 间 的片 终也无法逃离的一种困境。
断镜 头,通过 剪辑构成 新的空间形态 。再现 空间则是指通 过
摄 像机 的记 录特 性和运动 特性 ,将有形 的形 态造 型、有 形的
环境 背景 以及有形 的主体运动 呈现在屏幕空 间内,从而使人
关 键 词 :镜 头语 言 景 深镜 头 符 号 性 道 具
电影《立春》意识形态分析

电影《立春》意识形态分析电影《立春》是一部以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为舞台背景的历史剧情片。
该电影从多个角度展现了欧洲文化在重要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化,也呈现出了对于立春这个时节的独特理解和意识形态的诠释。
本文将从电影中呈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来分析《立春》的意识形态特点。
首先,政治方面是电影中重要的意识形态表现。
电影从忠诚、背叛与权利等主题入手,通过展示主人公瓦伦蒂诺与罗德里戈的多次对决,展现了长达几十年的意大利内战,呈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教皇和其他世俗势力之间竞争、交锋,描绘了当时欧洲宗教舆论和政治动荡的真实情况。
瓦伦蒂诺与罗德里戈之间的纷争反映了教皇权力对于世俗势力的影响力,两者的不断对抗彰显了权利、博弈的关键性,也暗示了人类本质中欲望、野心的贯穿力量。
在电影《立春》中,政治力量的斗争表现出明显的末世论色彩,情绪尤其暗涌于欧洲的命运与前途。
这种意识形态还体现为政治势力之间多次较量的结果,如教皇马丁五世的掉落。
其次,经济方面同样是电影中被强调的重要意识形态表达。
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状况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与此同时人们对权利、金钱、财富的渴望也开始渐渐明显。
电影中瓦伦蒂诺充分证明了人类追逐财富的渐进性和破坏性。
瓦伦蒂诺是一个魅力十足的商人,他懂得经营和赚钱的精髓,但又在追求利润时不择手段,甚至远离家人和同情心。
电影呈现出一幅欲望膨胀的画面,隐喻了贪欲削弱人性的典型例证。
而在与此相反的反面,电影也传递着提供慈善、为他人付出的信息。
例如,在瓦伦蒂诺策划自己落魄时,他的外甥尼克罗却选择了将自己的资产慷慨地献给了教皇,这种对金钱厌倦的类型更深刻地影响了瓦伦蒂诺。
最后,电影《立春》中的文化意识形态表达也相当鲜明。
文化多元的背景下,电影呈现了宗教美和人文美之间的深层次冲突。
意大利文艺复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启迪,为人类艺术、科学和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在电影中,可以看到人文复兴运动的开端和强烈的个人主义倡导,通过对那些艺术家和文艺复兴穷学子的刻画和描绘,电影呈现出了人文主义的情调和灵魂寄托。
电影立春影评 立春影评

电影立春影评立春影评立春影评(一)故事的女主角,王彩玲,一个如此普通土气的名字。
故事中的她长的奇丑无比,却梦想着自己能一直唱到巴黎。
这本身便是一个巨大的戏剧反差对比。
在影片的前半段,导演很巧妙的用窗子这个意象去视觉化了她的梦想。
在她对周瑜讲述自己的远大抱负后,两人不约而同把脸转向了窗外,镜头里是暮春时熹微的阳光,整个画面都沉浸在一种美好的色调里。
而她对黄四宝的爱也酝酿在她对未来的梦想中,我觉得有时候,她把黄四宝想象成另外一个自己,同样追求梦想献出灵魂的人。
她对黄四宝一见钟情的那场戏也被导演意象化在窗外,窗外的黄四宝半蹲着,手中玩着看似儿童才会玩的东西。
同样光线,同样美好的色调。
如果说窗外对于王彩玲象征着最纯真的梦想,那屋子里面便是现实。
从那一场戏中便可以预想到王彩玲拒绝周瑜的必然结果,周瑜是彻彻底底踩在现实的一端,而这正是王彩玲所鄙夷的。
在经历了与黄四宝的种种爱恨纠葛后,他们退出了王彩玲的生命舞台。
影片推向第二个小分章。
这一段的故事是触动我的,舞蹈老师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同性恋而强奸了自己的女学生。
我惊讶舞蹈老师做出这样极端的选择的同时也深深为之所感动。
这是一个坚持理想的艺术家与现实最激烈的碰撞,我们看到他的选择中只有深深的悲哀和无奈。
喜欢那场在雪地里的戏,一个特写镜头是舞蹈老师推着自行车向前走,舞蹈家特有的身段和步法,每一步都无比沉重肯定,而镜头一摇观众才看到老师早已泣不成声,大雪中他没落的身影却如此坚定,他是下了多少的决心啊~当胡老师强奸完自己的女学生后,他只是拍拍身上的衣服,无比从容淡定,缓缓走向灯光下专心跳完最后一支舞,灯光下最后那个远景镜头,小小人物最后一个定格造型,导演让我们真真切切看到了这个孤独艺术家最后的坚持。
在看到身边的这些事情,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和挫折,王彩玲也不得不对现实而屈服,她走进了婚介所,开始寻求平凡人的正常生活,这里她再一次碰到了黄四宝,在走出婚介所过马路的时候,仅仅几秒钟的对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分镜头剧本
镜号画面景
别
摄
法
内容音
响
音
乐
时
间
1a 1b 中
近
景
平
摇
王彩玲做人体模
特,黄四宝在画她
王彩玲:……
黄四宝:……
画画
声
32’
2 特
写固
定
黄四宝画画手的
特写镜头
画画
声
3’
3 中
景固
定
王彩玲扭头看向
黄四宝
王彩玲:……
画画
声,
隔壁
呻吟
声
7’
4 近
景固
定
黄四宝抬头看呻吟
声渐
大
4’
5 中
景固
定
王彩玲抬眼看呻吟
声渐
大
5’
6 近
景固
定
黄四宝扭身打开
录音机
黄四宝:……
呻吟
声清
晰
音
乐
起
12’
7 中
景固
定
王彩玲与黄四宝
对话
王彩玲:……
黄四宝:……
……
音
乐
21’
8 近
景固
定
黄四宝抬头
黄四宝:……
音
乐
6’
9 中
景固
定
王彩玲看着黄四
宝
王彩玲:……
黄四宝:……
音
乐
7’
10 中
景固
定
黄四宝看着画布
黄四宝:……
音
乐
9’
11 中
景固
定
王彩玲看着黄四
宝
王彩玲:……
音
乐
6’
12 近
景固
定
黄四宝看着王彩
玲
黄四宝:……
音
乐
2’
13 中
景固
定
王彩玲看着黄四
宝
王彩玲:……
音
乐
3’
二、机位图
*M 为镜子
14
近景 固定 黄四宝看着王彩玲
音乐
2’ 15
中景
固定 王彩玲看着黄四宝
王彩玲:……
音乐
5’ 16
近景 固定 黄四宝看着王彩玲
音乐
3’
三、段落分析
无关悲剧
“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里还没啥春天的迹象,但是风真的就不一样了,风好像在一夜间就变得温润潮湿起来了。
这样的风一吹过来,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给感动了。
”
这是影片开始王彩玲的一段独白,她用方言满含理想与希望的说着,这不仅是她内心的独白,更隐含着导演对“立春”的联想——立春,总是让所有人都不自觉的对未来充满了微微的希望,期待着发生些什么。
《立春》发生在1988年至1998年这十年,这个年代正是东西方思想交汇、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生长在包头这个西北小城中的王彩玲就像是那个年代所有追求理想的青年们的缩影。
她有着才华,所以自视清高不甘平庸,梦想离开这个小城去北京去巴黎,可现实却是她在北京连立足之地也没有,只能不断地在拥挤的火车上颠簸着回到漫天尘土的西北小城。
她沉醉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一遍遍唱着《为艺术为人生》,然而又总是昂着头重复着一个谎言——“中央歌剧院要调我”——她的虚伪不比周围的人少。
后来王彩玲遇到了黄四宝——一个有着与她相似的灵魂,梦想着考入中央美院的青年,于是她相信孤独困苦的生活要有什么改变,她期待着。
黄四宝屡考美院而不中,而且可悲的是他有一个视艺术为垃圾的母亲,几乎没有得到过那种艺术上的认同感,更不要说是来源于异性的赞赏和理解,所以王彩玲对他而言是在这个闭塞的小城中唯一能理解他的人。
但正如在第一次见面时他对王彩玲的评价:“那么美的声音,会是从这么丑的人嘴里唱出来的?”这是他作为一个男性对一个女性的评价,即使在精神上再有共鸣,上升到爱情时他也会回避,所以王彩玲才会做出“因为我丑就把我当哥们?男女之间最深的感情只可能是爱情!”的回击。
两个人不同的微妙感情在王彩玲为黄四宝做人体模特的这场戏中,通过镜头构图等有所表现。
王彩玲为黄四宝做人体模特,这一段让我想到了《泰坦尼克号》中杰克为萝丝画人体肖像的那段镜头。
不同的是在《泰坦尼克号》中,杰克是在一个明亮豪华的大房间里为萝丝作画,萝丝的正面面向他,他被她的美所倾倒。
而在《立春》中,王彩玲背对着黄四宝做模特,这个镜头隐晦的反映了他的心理——他更多的是需要的一个女人体模特,而不需要看到她的脸。
而王彩玲总是回过头说话,她希望与黄四宝做更深入更直接的交流。
镜头1是一个平摇,首先出现了一盏昏黄的台灯,这使房间显出一种昏暗的暖色调,同时强调了时间是在夜晚,给观众一个暧昧的直感。
随着镜头的摇动,王彩玲由头到脚逐渐出现在观众面前,她呈现了一种典型西方人体画的姿势,有很强的摆出来的感觉,这却恰好符合黄四宝的心理追求,他厌恶生活着的小城市,向往的正是这种西方模式。
实际上屋顶应该还有一盏灯,这使她的背部显出一种侧逆光的效果,光滑的裸体在这个小屋中的感觉就好像她在这个社会中的感觉,有一种违和的美感。
一个阴暗狭小的屋子这个场景在这个镜头中被交代出来,一方面是符合人物身份,另一方面也有与这两个角色的宏远理想的对比。
镜头2是一个特写镜头,虽然这一场一直是在写生,但画像作品只有在这里出现了一个短小的镜头。
《泰坦尼克号》中画像是作为一个关于回忆的重要道具,是两个主角的爱情见证,而这里的画像只是黄四宝与王彩玲精神交流的一个契机,最终是被黄四宝的朋友作为罪证拿给他的母亲。
从镜头3到镜头6是两个人之间对话的正反打,但从镜头3开始渐渐的隔壁
传来的呻吟声越来越大,直到镜头6黄四宝打来录音机放音乐才消失。
在这段音效之前两个人自然的对话,但在听到呻吟声的时候两个人的眼神碰触而又错开,出现一种尴尬的气氛。
显然这时两人的心理都有微妙的变化,只是王彩玲选择了放任,而黄四宝打开音乐打断了这种暧昧的气氛。
如果没有前面对这个女人体的美的拍摄,这时黄四宝的尴尬就会显得突兀,因为他一直把王彩玲当做精神上的理解者。
而有了前面的铺垫,这一瞬间的反应就变得顺理成章。
同时对他们周围的人甚至观众来说,这也是别人对这个时间这个环境下两人相处的猜想,所以即使他们只是在单纯的画画,也给别人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这才有了后面黄四宝的不堪忍受,而与彩铃出走北京。
后面的镜头主要是在两人对话间正反打,但第10个镜头是做了一个中景,但包括了一面镜子。
镜子在场景中有扩展空间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反映角色的心理。
在这里可以看到虽然画面的构图是纵深性的,但镜子空间中的王彩玲是注视着黄四宝的,而黄四宝在谈到理想时,与两个空间中的王彩玲都没有视线接触,他在看着自己的画。
在他心中,理想的共性是他和王彩玲的共同语言。
在这个画面中,镜中的王彩玲与黄四宝在姿势上是背对背的,两人一实一虚,有着对两人间关系的不确定。
这一场中的台词虽然让人感觉做作与滑稽,但随着情节的发展,生活在底层却又抱持着理想的的人的内心逐渐显现,这时做作与滑稽不再存在,它们是出于一种真实的情感。
这段电影没有过多的机位变化和人物调度,镜头和剧情比较直接,没有过多的感情渲染,但在细节上的雕琢中能够反映出复杂真实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