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联系和区别

合集下载

论文——小康社会的两个标准

论文——小康社会的两个标准

小康社会的两个标准内容提要:总体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共同发的,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差距的小康;从时间上看,总体小康是2000年达到的小康,全面小康是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关键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水平上的小康社会总体上达到的小康水平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邓小平用我国历史上“小康”的概念并赋予其新的内容,在1979年会见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的用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一个概念。

他称:“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

”对于什么是小康社会,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

不仅要从生活水平的角度来理解,还应把小康社会作为一个更加具有理论内涵的新概念,是一个体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概念。

其发展目标包括人民生活目标、经济发展目标、政治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内容。

所以,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社会发展阶段。

小康社会有两个标准——总体水平上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下面分别了解一下小康社会的这两种标准:一、总体水平上的小康社会总体水平上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

所谓低水平,就是指刚刚进入小康的门槛:一是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还不高;二是指还有相当比重的人口还没有进入小康。

比如我国2002年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接近1000美元,排名世界第140位。

所谓不全面,是讲我们总体达到的小康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看,侧重于物质文明方面,在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

而且经济方面也主要是侧重在解决生存需要,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全面小康,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之间的关系

全面小康,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之间的关系

全面小康,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之间的关系全面小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其意义不仅在于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

因此,在实现全面小康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之间,必须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统一的战略布局。

首先,实现全面小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第一个目标。

全面小康的实现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因此,在全面小康的实现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国家、社会、公民各个层面的利益,因此,更加需要建立和完善国家和社会的各种制度。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是全面小康的发展基础。

因为只有建设现代化的社会,才能为实现全面小康提供必要的保障和资源。

社会主义现代化既包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立现代化的科技体系、提高文化素质等各个方面,也是保障全面小康完成的重要前提条件。

然后,在实现全面小康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之间,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战略布局。

这个战略布局必须是统筹全局、协调发展的,既要准确理解两个目标之间的关系,更要注重实践,注重推动各个领域的协同发展,以此实现两个目标之间的无缝对接和整合性发展。

最后,实现全面小康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之间,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系统性思考和战略性规划,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路径。

这个路径不仅要考虑到全面小康的实现,还要考虑到国家自身的情况和发展需求,注重利用开放的视野和国际化的理念,这样才能把全面小康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综上所述,实现全面小康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关系密不可分,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

只有深刻理解两者的关系,强化统筹协调,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和完整性的发展,进而让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更多的体面生活,从而实现建设一个全面小康的幸福社会的重要目标。

概论练习二答案

概论练习二答案

概论试题二答案:一、填空题(12)1、生产力、生产关系,根本任务、根本目标2、发展、科学技术、人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最高纲领、最低纲领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5、改革、自我完善、发展、三个有利于6、控制力,先富、共富,平均主义、防止收入悬殊7、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发展二、单项选择题(8分)1D 2C 3C 4A 5D 6A 7A 8A三、多项选择题(12分)1、AB2、ABC3、ABCD4、ABD5、ABC6、ABE7、ABC 8AC、四、辨析题(16分)1、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就是社会主义。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是正确的。

因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最大有约性是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富裕就是社会主义的命题不正确。

因为在当今世界上,由于历史的原因,最富裕的是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众多国家和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并不富裕,甚至处于不同程度的贫穷状态。

目前,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处于不发达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历史原因是重要的一个。

但这是暂时的现状,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历史发展必然。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本命题错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

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此观点正确。

(1)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新”是相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一次革命而言的,之所以说是一场新的革命,是因为:首先,改革同革命一样,其性质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其次,改革同革命一样,都是特定社会历史阶段发展的直接动力;再次,改革同革命一样,其特点都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 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国家 的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
1.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 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 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 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 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N1410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二、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一)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微观表现: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
1.
质量明显提高
宏观表现: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现在的小康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 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 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zth39awb
广式点心具有广博的包容性。品种异常繁多,丰富性居全国之首。除了采用各种烹饪手段外,馅料的选择也非常广泛,甜咸、荤素、各种食 材均有。同时也糅和了西点的一些技巧和特色,在原料上也会选择某些西点原料,如巧克力、奶油等。口感总体较为清爽。 边小间里,帘子垂着,遮隔了她们,宝音眼里看着帐簿、手里算着数目、耳里刮到一句两句,也未往心里去,嘉颜却把帘子掀起来,看着宝 音道:“我来与你一起算罢!”手则对对燕儿摇摇,宝音心知嘉颜是怕在她面前落下徇私舞弊的话柄,暗忖:这倒成了我碍在当中作梗,耽 误人家小丫头片子,何苦来?便笑道:“什么事?”嘉颜看着她,柔声道:“不如我来算这讨厌的簿子,你去瞧瞧什么事?”这是嘉颜要撇 清自己。宝音心下明白,不与她作难,就搁了簿子,招呼燕儿道:“我去瞅瞅。”便去了厨下,问了前后,也非什么天大的事,那糕点再炊 炊还能食用,无非形状坏了,不如充作发放乞者食用的恩典,作了苏府的功德。莺儿多罚值几夜的勤守,也便是了。宝音顺路再查了些管事 大娘的值守,都还妥当,窗上门上插贴所需诸般物色也都顺妥,一路回来,却听说表 病又重了.是丫头们在嘀咕,十句话里只有两句是叹息 表 病情的,八句,却是在赞刘大夫。宝音记得常年给表 看病的是位于大夫,怎么又换成姓刘呢?心里诧异,便叫过丫头们来问,却原来那 于大夫偌大年纪,前几天不知怎么了,说悟道就悟道、说云游就云游去,走得那个爽快,把锦城真抛下不管了,幸好还留下一个弟子,名叫 刘晨寂,说是关门弟子,旁人难免嘀咕:“这还真够关起门来的——怎么从前都未听说过?”又兼年轻,且貌美,再难服众,当不得于大夫 走前极力保举他,有些小病小灾的人家,想着再差的医生来也不会治成什么大病,让他试试,倒是稳当,又太守家有个老姨娘,沉疴多年, 一直没冶好,横竖横了,且转给刘晨寂试试,三剂药下去便见起色,这才算露了一手。谢府外院有两个家人媳妇,肠胃不爽利,又闻刘大夫 年少美貌,借故叫进来诊诊,真个药到病除。正巧表 的药渣也拿出来丢,刘大夫见了,奇道:“莫非是个老太太痰迷么?若非此症,再不 对的。然而若此症,药的份量又不该如此用,这却怪了。”旁人见他说得有纹有路,回道,不是老太太,倒是你家师父一直看的韩 ,常年 体弱卧床,倒是有个多咳多痰的症状。刘晨寂又将药渣验验,叹道:师父确是该云游去了。家人媳妇见他说得作怪,又因他貌美,本就爱跟 他说话,凑趣问道:这是怎么说的?刘晨寂本不欲多说,实在家人媳妇问得诚,他才道:“论理弟子不该多嘴,但师父上了年纪,太慈悲, 药方就与从前不同些了。”人家诧道:“医者父母心,慈悲不是好吗?”刘晨寂答道:“固然说父母心,然而病灶在人身上,如魔如怪,是 要全力杀伐才可除去的,若太慈了,临机手软,病灶除不净,反而坏事,故说不施霹雳手段、怎是菩萨心肠,又有道是医者不自医、易子才 得教,这便是关心则乱,爱之反害之的道理。”人家

毛概必考简答题【范本模板】

毛概必考简答题【范本模板】

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用它来解决中国的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其主要表现为:(1)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⑴思想内涵: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后,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

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利,走共同富裕道路,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我们所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不计代价的发展,而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

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和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⑵指导意义:①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②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③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3、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共党人的正确选择和伟大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根据其科学命题,它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和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2010年辽宁大学最新省钱标准版毛概课后考试题

2010年辽宁大学最新省钱标准版毛概课后考试题

2010年辽宁大学最新省钱标准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后考试题第一章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方针的新境界。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之一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邓小平理论的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的时代背景: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⑴毛泽东: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方面,而是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构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

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

2013工勤人员高级工技师等级考试公共课程资料题目练习答案

2013工勤人员高级工技师等级考试公共课程资料题目练习答案

《政治概述》复习题(高级)一、判断题:1、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 ) 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 ) 3、阶级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 ) 4、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质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 ) 5、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说明当今世界已经是完全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了。

二、单项选择题:1,根据()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A、柏拉图B、西塞罗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2、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A、国家政权B、政党C、政治家D、意识形态3、社会革命的根源在于()。

A、科学技术B、社会基本矛盾C、阶级斗争D、生产方式4、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要把()。

A、实行真正的不结盟放在首位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放在首位C、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D、对国际问题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放在首位5、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具有()①专政的职能②维护国家统一的职能③保障人民民主权利④国家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④6、国家本质上是()A、社会秩序的维持者B、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机构C、社会生活的领导者D、阶级压迫的工具7、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根本动力B、直接动力C、主要动力D、惟一动力三、多项选择题: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主要表现在它们的。

A、领导力量一样B、阶级基础一样C、本质内容一样D、承担的历史任务一样2、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在于()A、社会革命是社会形态的根本性质变;社会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的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B、社会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目的在于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社会改革则是由统治阶级或统治阶级内部的某种社会势力、社会集团发动的,目的在于维护、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C、社会革命往往采用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等形式;社会改革一般地说不需要采用这种形式。

五对范畴间的关系

五对范畴间的关系

1、“总体上达到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的关系:区别:(1)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总体小康只有800多美元,而全面小康将超过3000美元;(2)从生活质量来看: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康是一个追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共同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小康;(3)从发展均衡性来看:总体小康是发展不均衡的小康,而全面小康发展比较均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将逐步缩小。

联系:总体小康是全面小康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全面小康是总体小康的高级阶段。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区别:前者是过程,后者是结果;前者是途径,后者是目的。

联系: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

3、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区别:(1)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规定着该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基本原则;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它反映社会经济在组织生产、交换、分配过程中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2)经济制度反映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而经济体制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反映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和具体形态。

由于经济体制不反映该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因此,经济制度不同的国家可以实行类似的经济体制,经济制度相同的国家也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

联系:一方面,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决定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它的发展方向,无论选择何种经济体制,都不能背离经济制度的要求;另一方面,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有反作用,经济体制的正确运作和改革能使经济制度得到巩固、发展和完善。

4、社会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具体制度)的关系区别:社会基本制度(又叫社会根本制度)是指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它规定该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社会基本制度具有根本性、稳定性和原则性的特点,是不能根本改变的,但需不断完善。

具体体制是体现一定社会基本制度并为实现社会基本制度而建立起来的各种具体运行体制(如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科技体制等等),它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具体体制具有具体性和可变性的特点,因生产力而适时改变,通过变革体制完善基本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1)、“总体小康”是指我们现在已达到的小康现状,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将要达到的目标。

(2)、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也就是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是将目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发展成为更高水平、内容比较全面、发展较为均衡的小康社会。

这个目标的实现,将使我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将更加殷实。

(3)、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

单就消费而言,人们可以衣食无忧,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到精神消费和享受消费上来。

(4)、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

(二)、两者的联系表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以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基点的,是总体小康的进一步发展,是高水平、发展均衡的小康,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之中。

总体上的小康水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有的成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进一步的目标,是需要我们努力去实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