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观后感

合集下载

工业设计史观后感

工业设计史观后感

工业设计史观后感最近看了工业设计史,那感觉就像是穿越了一场人类智慧与创意的超级大冒险。

以前我就觉得那些好看又好用的东西是突然冒出来的,看了这历史才知道,那可都是一步一个脚印,从老祖先的奇思妙想慢慢进化来的。

从古代那些简单的陶器开始,虽然它们看起来没那么精致,但是你能想象那时候的人就已经有了造型和功能的概念吗?就像原始人做个罐子,那也是为了能装东西,还得考虑怎么方便拿,这可不就是最早的工业设计思维嘛。

然后到了工业革命时期,哇塞,那简直就是一场设计的大爆炸。

机器轰隆隆地响,各种产品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

不过这时候也有不少问题,早期的工业产品就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虽然产量大了,但都长得太单调,缺乏美感。

就像那些老火车,虽然能跑,但看起来就像个大铁盒子,没什么个性。

再往后看,那些设计大师们就登场了。

像雷蒙德·罗维,这家伙简直就是个设计界的明星。

他设计的东西那叫一个酷炫,从流线型的火车到可口可乐的瓶子,经他手一改造,就像是给那些产品穿上了时尚的新衣服。

他让大家知道,原来产品不仅要好用,还得好看,得符合大众的审美。

这就好比我们现在看一个人,不仅要有内在,外表也得打扮得帅气或者漂亮,产品也是这个道理呀。

还有包豪斯学院,这简直就是设计的“魔法学校”。

那里的人就像一群魔法师,把艺术和技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他们的设计理念影响了后来好多好多的设计师。

在包豪斯的世界里,简洁就是美,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装饰,但每个细节都恰到好处。

就像他们设计的家具,简单又实用,放在现代的家里也一点都不过时。

看到现代的工业设计,那更是五花八门。

从我们手上拿着的智能手机,到家里各种各样的智能家居产品。

这些设计不仅要考虑功能、外观,还得考虑环保、人机交互等一大堆复杂的东西。

比如说手机,又要屏幕大、像素高,还得拿着舒服,操作方便,最好还能对环境友好。

这可真不容易,设计师们就像是超级英雄,得满足所有人的要求。

看完工业设计史,我对身边的东西都有了新的看法。

工业设计史观后感

工业设计史观后感

工业设计史观后感看了工业设计史之后,那感觉就像是坐着时光机在各种奇思妙想里穿梭了一趟。

最开始了解到工业革命之前的那些设计,就觉得人类可真是不容易啊。

东西做出来那都是纯手工的,又精美又耐用,但是产量少得可怜。

就好比那些古代精美的手工艺品,一把雕花的椅子,那可是工匠一点一点雕出来的,上面的花纹细致得像要活过来一样,可这样的椅子只能是少数贵族才能享受的奢侈品。

然后工业革命一来,好家伙,整个画风突变。

机器轰隆隆地响起来,东西开始批量生产了。

这时候的设计就像是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有点莽撞。

好多产品只追求产量,设计上就很粗糙。

我就想啊,那时候的人是不是看到东西能大量生产就高兴得顾不上美不美了。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是个巨大的进步。

再往后看,就到了那些设计大师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像包豪斯学院,简直就是设计界的魔法学校。

它打破了好多传统的束缚,强调功能和形式的统一。

那些简洁又实用的设计,一下子就让产品变得又好看又好用。

我看那些包豪斯风格的建筑和家具,就觉得像是看到了一群穿着得体、简约而不简单的绅士和淑女,它们站在那里就有一种低调的优雅。

比如说那钢管椅子,把钢管这么一弯一搭,再加上块简单的坐垫,就成了一个既符合人体工程学又时尚的椅子。

这让我明白了原来设计不是把东西搞得花里胡哨,而是用最简单的方式满足人们最实际的需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设计越来越注重人性化了。

这一点真的特别棒,感觉设计师们就像钻进了人们的心里一样。

比如说现在那些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鼠标,握在手里就像为自己的手量身定做的一样,长时间使用也不会觉得累。

还有那些有特殊功能的杯子,像可以显示水温的,对于我这种总是不小心烫到嘴的人来说,简直就是救星。

而且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也在工业设计里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日本的设计就是那种精致又充满禅意的感觉。

小小的一个东西,比如一个文具,都能设计得让人爱不释手。

他们善于利用有限的空间,把东西做得既紧凑又美观。

工业设计心得体会

工业设计心得体会

工业设计心得体会首先,工业设计不仅仅是外观设计。

在我刚开始学习工业设计的时候,我也是将其误认为只是产品的外观设计。

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渐渐明白了工业设计的本质和广度。

工业设计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了外观设计之外,还包括产品功能、用户体验、人机交互、材料选择、制造工艺等诸多方面。

只有将这些因素综合考虑,才能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产品。

其次,工业设计需要深入了解用户需求。

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

因此,在设计工作开始之前,充分了解用户需求非常重要。

这意味着要与用户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他们的使用场景、需求和痛点。

只有真正了解用户,才能设计出能够解决问题、提升用户体验的产品。

另外,团队合作是工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与多个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进行合作,包括工程师、制造商、市场人员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视角,只有协同合作,才能最终完成一个成功的设计。

因此,设计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并且理解和尊重其他专业人员的意见。

此外,不断学习和创新是工业设计师的职责。

工业设计领域发展迅速,新的技术、材料和制造工艺层出不穷。

作为一名工业设计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持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设计知识和技能。

同时,还要保持创新精神,勇于尝试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最后,工业设计需要注重细节和实践。

细节决定成败,在工业设计中尤为重要。

一个好的设计应该是经过细致考虑和打磨的,每一个细节都应该经过精心设计和验证,以确保产品在实际使用中具备良好的性能和体验。

同时,实践是检验设计的关键。

只有将设计付诸实践,并不断反馈和改进,才能真正实现设计的价值。

综上所述,工业设计是一门广泛而有挑战性的学科。

通过近三年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工业设计不仅仅是外观设计,而是包括多个方面的综合设计。

了解用户需求、团队合作、不断学习和创新、注重细节和实践,都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工业设计师所必备的素质。

2024年工业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2024年工业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2024年工业设计心得体会范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名工业设计师,我有幸参与了很多有意义的项目,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体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2024年的工业设计工作中所收获的心得体会。

首先,跨界合作是工业设计的新趋势。

在2024年,我发现工业设计越来越多地与其他领域进行跨界合作。

例如,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专家进行合作,能够将工业设计与科技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更有创意和前瞻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这种跨界合作的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工业设计的内涵,也开拓了工业设计师的思维和视野。

其次,可持续发展是工业设计的重要目标。

在2024年,全球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作为工业设计师,我们需要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更加注重使用可再生材料和节能技术。

同时,我也鼓励公司和客户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环保的方法和设备。

可持续发展不仅符合社会的需求,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第三,人性化设计是工业设计的核心。

在2024年,我深刻体会到,一个好的设计必须紧密关注用户的需求和体验。

只有将用户的喜好和习惯融入到设计中,才能够打动用户的心。

例如,在设计智能家居产品时,我把用户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充分考虑进去,使得产品更加方便易用和个性化。

人性化设计不仅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也使得产品更具有竞争力。

第四,创新和原创性是工业设计的灵魂。

在2024年,市场上的产品种类繁多,竞争激烈。

作为工业设计师,我们需要不断创新,不断追求新的想法和设计理念。

当然,创新不仅仅是指技术上的创新,还包括功能、外观和用户体验的创新。

我在工作中不断地思考如何突破传统的设计思路,如何塑造独特而有吸引力的产品形象。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最后,团队合作是工业设计的基石。

在2024年,我和我的团队合作了很多项目,我们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推动项目的进展。

山东省工业设计研究院观后感

山东省工业设计研究院观后感

山东省工业设计研究院观后感《山东省工业设计研究院观后感》去参观山东省工业设计研究院,真的是一次充满惊喜与收获的体验。

刚走进研究院,看到那些琳琅满目的工业设计产品展示,我就感觉眼前一亮。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一个造型独特的智能灯具,它的外观像一片悬浮着的云朵,轻盈又灵动。

看到这里我感觉设计师特别有创意,把灯具这样日常的东西做出了如此艺术化的造型。

在它旁边有详细的设计理念介绍,原来是考虑到灯光在家居环境中不仅要起到照明作用,更要营造一种梦幻、温馨的氛围,这个灯具诞生的原因让我明白设计不只是外观的美化,更是对使用功能和使用者心理需求的深度满足。

再往里走,有一个工业设计成果的互动体验区。

有几款新型的交通工具设计模型,其中一款概念型电动汽车特别吸引人的眼球。

它的线条超级流畅,仿佛一气呵成,而且车内的空间设计非常巧妙,不仅增加了乘坐的舒适度,还在有限的空间里布局了合理的储物设施。

当时我就想到如果未来的汽车都朝着这个方向设计,那我们的出行将会变得多么惬意啊。

摸到这些模型的时候,真切地感受到工业设计从图纸到实物的魅力转化。

还有一个区域展示着工业设计如何助力传统企业转型的案例。

那些曾经传统、古板的产品在经过工业设计的改造后,焕发出了全新的活力。

比如一个传统的机械工具的手柄,原本就是简单的、缺乏人性化考量的设计。

经过设计师的改造,手柄根据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做了曲线的设计,还增加了防滑的材料和独特的握持感。

对了还记得那段关于这个手柄诞生过程的介绍视频,看到工人反馈使用新设计的手柄后手腕疲劳感大大减轻,工作效率都提高了,这让我深刻领会到工业设计在提升生产效率和使用者舒适度方面的巨大价值。

然而在这里我也有一些不是特别理解的地方,有些概念性的设计方案我不太能看懂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可能是我的知识储备还不够吧。

但总的来说,这次参观山东省工业设计研究院让我对工业设计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前觉得它只是做做表面功夫,现在知道它是深入到产品的每个环节,从外观到功能的全方位优化,这种多维度的设计思考方式对我在以后看待各类产品时都会产生不小的启发。

完美工业设计读后感

完美工业设计读后感

完美工业设计读后感读了关于完美工业设计的一些书籍和资料后,那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超级酷炫的创意世界,而且这个世界里到处都是让人忍不住“哇哦”的宝藏。

以前我看那些工业产品,就只是觉得,嗯,这个东西能用就成。

但是深入了解完美工业设计之后,才发现这里面的门道可太多了。

比如说一个小小的手机,从它的外形线条到按键布局,从屏幕的大小和比例到颜色的搭配,每一个细节那都是经过精心考量的。

就像设计师们都是一群超级细心的魔术师,他们得把用户的需求、使用习惯还有美学观念都一股脑儿地放进这个小小的手机里,还得让它看起来简洁又时尚。

在这个完美工业设计的领域里,创新就像是一把闪闪发光的魔法钥匙。

那些厉害的设计师总能想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点子。

就像有些椅子,它不再仅仅是给人坐的,它可能会有一些隐藏的收纳功能,或者是它的造型独特得像一件艺术品,放在客厅里,那简直就是提升格调的神器。

这创新不仅仅是为了博眼球,更是为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乐趣。

而且,完美的工业设计还特别讲究人机工程学。

这就好比设计师要变成我们身体的好朋友,了解我们的手怎么抓东西最舒服,我们的眼睛看什么角度最不累,我们坐多久才不会腰酸背痛。

像那种特别符合人体曲线的办公椅,坐上去就感觉像是椅子在温柔地拥抱你,一整天工作下来也不会觉得像被人揍了一顿那么难受。

不过呢,要达到完美的工业设计可不容易啊。

设计师们就像是在走钢丝,一边要平衡各种功能需求,另一边还得让产品在众多同类中脱颖而出。

他们得和工程师们打配合,工程师说这个技术上实现不了,设计师就得想办法调整设计,同时还不能丢了设计的灵魂。

这就像是一场拔河比赛,双方都在朝着“完美”这个目标使劲儿。

从这些完美工业设计的故事和案例里,我也感受到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

因为每一个精心设计的产品,都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这就好像设计师们在悄悄地跟我们说:“生活可以更美的哦。

”我现在再看身边的那些工业产品,都感觉它们像是一个个有故事的小物件,背后都藏着设计师们的心血和智慧呢。

完美工业设计读后感

完美工业设计读后感

完美工业设计读后感读了关于完美工业设计的相关内容后,那感觉就像是被拉进了一个充满魔法与智慧的世界。

咱先说说那些让人惊艳的产品吧。

看到那些设计得超级精妙的工业产品,就像看到一群穿着时尚礼服的超级模特在T台上走秀,每一个线条、每一个弧度都是精心雕琢的,就好比模特身上恰到好处的曲线和精致的妆容。

比如说苹果的产品,那简洁流畅的外形,不就像一个优雅的绅士吗?简约却不简单,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一种高级感。

你拿在手里,就感觉自己像是掌握了未来科技的时尚达人。

再讲讲工业设计背后的那些故事和理念。

这就像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设计师们得在实用性、美观性、成本控制这些“敌人”之间周旋。

要做到完美工业设计,就好比要在钢丝上跳舞,还得跳出天鹅湖那种优雅的感觉。

设计师们得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让产品既好看又好用,还能让老板赚钱。

这可不像咱们平常搭个积木那么轻松,那得是多少个日夜的苦思冥想,多少张设计草图被揉成一团扔进废纸篓后的成果啊。

而且我发现,完美的工业设计还特别注重用户体验。

这就像是一个贴心的小管家,在你还没想到自己需要什么的时候,它就已经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比如说那种特别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椅子,坐上去就像被温柔地拥抱一样,让你再也不想离开。

这时候的产品就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东西,而是像一个懂你的好朋友,时刻照顾着你的感受。

从这里面我还体会到了创新的力量。

那些打破常规、别出心裁的设计就像是夜空中最闪亮的星星,一下子就能抓住你的眼球。

就像那些造型奇特的概念汽车,看着它们就像在看科幻电影里的道具一样,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创新就像是给工业设计注入了一股强大的生命力,让这个领域永远都充满着新鲜感和惊喜。

不过呢,要达到完美工业设计可不容易,这就像爬山,越接近山顶就越难。

成本、技术、市场需求这些因素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小鬼,时不时地给设计师们捣乱。

但正是这些挑战,才让那些成功的工业设计显得更加珍贵,就像经过千锤百炼的宝剑一样,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工业设计概论》读书心得

《工业设计概论》读书心得

《工业设计概论》读书心得在学习《工业设计概论》这门课程期间,我深刻感受到了工业设计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对产品创新和用户体验的影响。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的读书心得。

首先,在课程中我学习到了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工业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产品美化,更是通过科学的设计方法和技巧,满足用户需求、提高产品的易用性和功能性。

通过对设计过程、流程和原则的深入学习,我逐渐理解了设计师如何运用创造力和技术,将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产品形态。

其次,我对用户体验设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课程中,老师讲解了用户研究、用户需求分析和用户测试等重要内容,让我意识到了产品设计中用户体验的重要性。

一款成功的产品不仅要外观设计好看,更要考虑到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感受和需求,从而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此外,在课程实践中,我有幸参与了几个小组项目,通过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我深刻体会到了工业设计的乐趣和挑战。

在与同学们的讨论和反复修改中,我逐渐领悟到了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团队合作在设计过程中的价值。

总的来说,《工业设计概论》这门课程让我对工业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我对设计领域的兴趣。

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感谢这门课程给
予我的启发和帮助,让我受益匪浅。

希望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创造更多美好的产品和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设计观后感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篇一:《工业设计》观后感抱着猎奇的心态下载了这部纪录片,看后却带给我一份意外的震撼感,“工业设计”这不仅仅是一种行业,也是一种历史,一种文化,更是对生命的一种诠释。

工业设计源自于工业化生产的需求,是为了解决产品大批量生产的普遍适用性问题,因此,工业设计最初与产品的实用性密不可分。

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竞争的加剧,工业设计不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实用性本身,通过设计让产品更具人性化,更有美感,让产品唤醒潜意识,让产品开创潮流,这样才能使产品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而工业设计领域的不断拓宽又反过来让设计甚至超越了工业本身,工业设计最终不再局限于产品,甚至脱离了产品,成为了一种自在的表达方式,如今的工业设计完全可以如艺术品般举行展览,与参观者互动交流,产生共鸣,达成共识。

极致的工业设计就是一种观念表达,一种文化交流,甚至影响时代,诠释生命。

工业化本身的要求是尽可能快速的更新换代,而工业设计越来越与之背道而驰,终极、永恒仿佛越来越成为工业设计的内心诉求。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工业设计所背负的使命也在超越工业本身,工业设计逐渐脱离匠气,工业成了它布道的工具,甚至会比政治更有效的沟通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群,获得一种全球共识。

我们总在追寻遥不可及的东西,而往往忽略身边的点点滴滴,其实,如果你能定下心来,感受周围,会发现身边所用的物品都藏有生命的秘密。

工业设计是人类一种简易的,共通的语言。

篇二:观工业设计纪录片《Objectified》客观化有感今天看了纪录片《Objectified》,这个纪录片中采访了许多着名的设计师,他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观点,下面我来谈谈我对设计的性质特征的理解。

首先,设计具有标准化和极端化。

就我个人而言,标准化特别体现在公共场合的一些设施的设计上,他们总是以最强和最弱(最高和最低)两个极端的中间值来取舍。

而极端化设计是针对应用性较强的的产品而谈的,它要考虑到很多的人为因素,需要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来严格的控制产品的规格,俗话说“你有多大的脚就得穿多大的鞋”使它符合大众的需求,而且这些设计通常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例如楼房的栏杆,农场的栅栏,刀柄的长短,以及汽车的上窄下宽等等对于产品规格的要求完全取决于人或动物的自身体质和能力。

其次,好的设计还不能有误导性,尤其是仿生设计中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仿生设计并不是完全照抄,而是提炼概括,产品的设计也不能直接从某一个元素提取过来然后嫁接到产品的造型上面,而是要能引起功能变化。

另外这种功能的变化不是功能的累加,而是功能的适度便宜性,使人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灵活自如,例如现在转动门,虽然能解决客流量大的时候减少拥挤现象,但却无法避免小孩转动门夹住的危险,我认为充分以人为本必须是以安全为前提,我们完全可以把门的转动的地方的间隙加大,把门的可容纳人口数加大,或者在转动门哪里安装一个自动切断电源装置,只要门被卡住,就立即停止转动,减少人的伤情。

再次,我认为不环保的都不是好的设计,必须要环保,尽管外表美观,()但无法掩饰它潜在的危险,现在的家具都要用喷漆给它增加一件衣服,使他魅力十足,但是油漆中含有很多有害的物质,它会挥发,人一旦长期吸入这些有害物质,可能喷上一层油漆比较光滑或者能防止腐朽,但是性能越强的东西往往就越是危害环境,有时我们考虑了人的因素却忽视了环境的因素,结果环境会反噬于人,塑料的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塑料的白色污染为题已经越来越严重,我们所有对产品的设计略知一二的从业人员一旦考虑到要用塑料或者别的合成材料进行产品的设计时,首先考虑它是否影响环境,一旦进行大批量的生产,造成环境的恶劣污染,罪魁祸首就是我们这些设计人员。

再其次,好的设计不仅仅是注重创新、实用、美观、易用、诚实、耐用、细节、环保,还要富有情感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功能也在不断的增加,尤其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最令我困扰的是手机的闹铃,每天造成闹铃一响就感觉猛然受到惊吓,即使是很柔和的音乐也会在长期的重复中伤害着人的大脑神经,我认为手机的闹铃功能要有一个很细微的渐强功能,就像乐谱一样,让人的听觉神经有个缓冲的时间。

另外,具有高度安全性的东西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变得脆弱,所以一切设计产品都是有保质期的,这种保质期的限定是不确定因素,是随着人的使用次数和时间而改变,往往由于保质期的忽略酿成的人间悲剧不在少数,我想到的是一个需要高度安全性能保障的设计能否有保质期自动报时或提醒的功能,例如电线及开关或者一些机械设备,电线漏电时电源自动切断,机械出故障了,自动停止运行高压电线塔旁边设置36V以下的电装置,防止有人受到强电击等等。

最后,设计不能完全地依赖技术,现在各式各样的电子垃圾正填充着垃圾堆的空间,我们的科技每进步一下,垃圾堆的高度就会更上一层,但是设计又要依赖技术,因为大量的电子垃圾又需要一些不同的分离技术才能进行回收再利用,这是一种“可逆反应”,但中间的“催化剂”却比“底质”要多得多,我们能否在材料应用上多加考虑呢,这是设计的可持续性的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

篇三:《工业设计面面观》观后感王袁笑笑生工业设计在昨天的产品设计原理课堂上,我们观看了电影《工业设计面面观》,让我对工业设计又有了新的认识。

例如工业设计的目标一直都是大批量生产,秦始皇是标准化的始祖,简简单单的牙签原来有如此的细节,等等。

而令我印象最深的,苹果设计师Jonathan Ive和日本设计师深泽直人的那两段采访。

苹果公司无疑是现今世界中工业设计潮流的引导者之一。

在苹果公司,优秀的设计是企业的一项战略,而不仅仅是美学的抉择。

影片中,苹果的设计师说:在这样的产品上所做的大部分事情,就是让设计走开。

当造型是基于类似这样的理由而开发出来时,它们就不会仅仅是一种随意的形态,它似乎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它似乎没有被设计过。

它似乎天生就是这个样子,它怎么能再是任何别的样子。

这颇有一种“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感觉。

设计师还向我们展示了MacBook Air外壳的制造过程,从一块铝板做成一个一体化的外壳,这一过程花费了大量时间、金钱研发,但就是这个部件,成就了这个产品。

这是一家以设计为主导的公司,而不是先把大体的外形由结构工程师做出来,再让工业设计师进行“装饰”。

我认为这也是苹果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然后,设计师还展示了MacBook Air的指示灯。

一个指示灯在提示信息的时候是有用的,但在他不需要指示信息的时候,就应该消失。

这是一个很不起眼的细节,而且看起来本该如此。

其他公司只是做出普通的指示灯,而苹果却想让光直接透过金属外壳,从而在指示灯关闭的时候,看到的只是一块完整的金属。

苹果花费了很多时间金钱,只是为了让它更低调、更不明显。

碰巧昨天才在上看到了关于研发这个指示灯的新闻:大约在五年前,苹果设计小组的Jonathan Ive决定,他想要在下一代的MacBook上加入一个新功能──在屏幕上方加上一个小绿灯,在启动相机时,可以穿过电脑的铝制外壳发光。

根据一位熟悉开发过程,要求匿名的前苹果员工表示,Ive找来了一组制造与材料的专家,试着找出如何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研究团队发现,可以使用特制的激光在铝材上打穿一系列的小洞,小到几乎无法被人眼看见,但是又大到可以使光线穿过铝材。

不过,将此方案应用到大规模生产完全是另一回事,苹果需要非常非常多的激光发射器。

团队找到了一家生产晶片制造用激光设备的美国公司,他们的机器在经过一些调整后,就可以使用在生产上。

每部机器通常价格大约为$250,000。

苹果说服了该公司,并签下了独占契约。

至今为了MacBook Air、Trackpad与无线键盘等产品上出现的小绿灯,苹果已经购买了数以百计的机器。

大部分苹果的顾客,也许从未对这个小绿灯有多少想法。

不过这个小绿灯的诞生,同时也道出了苹果最巨大的竞争优势──控制。

苹果公司对产业链的控制程度是非常高的,这也为苹果实现优秀的工业设计、对各种细节的苛求打下了物质基础。

在信息时代,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明,形式和功能可以完全无关。

对于电子产品来说,形式不一定追随功能。

因此,设计已经从实体的、物质的文化,迁移到越来越不可触摸的非实体文化。

深泽直人是日本着名产品设计师,创立了“±0”品牌,同时也是无印良品的顾问委员。

最开始展示了他设计的CD播放器。

这是一个酷似排气扇的CD 播放器,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开关——是一个拉绳。

这种设计的目的更多考虑的是人们的怀旧心理,过去的电灯多为拉绳开关,许多人在小时候都有过反复拉动开关让电灯不断地开闭的经历。

而此时在拽动这款播放器的拉绳时,不再是灯光的明暗,代之以美妙音乐的响起。

这种伴随着音乐的怀旧体验是非常美妙的。

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他的“无意识设计”理论,即为通过有意识的设计,实现无意识的行为,给人有意味的享受;在设计中“关注细节、关注情感”。

他在采访中说:“如果诗人的意象过于视觉化,那读者就可能会不舒服。

而日本的习惯正相反,简单几句描写就能把读者带入诗境里去。

”这让我想到中国元代文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呢!深泽直人认为这种“想象力收到激发,与意境形成了无声的联系”的感觉,正是日式美学关键之所在。

“人们在使用自己的工具时是不会想着工具的。

设计师的工作是激发人的灵魂和思维。

”“这个世界其实是由人们下意识的动作组成的,不经思考。

设计应该融入人类自然的行为中。

”这也是他“无意识设计”理念的源泉,即“设计融于行为”。

在工业设计高度发达的今天,很多设计师力图否定约定俗成的设计,用自己的思想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样就无形中加重了人们的“适应负担”。

“无意识设计”并不是一种全新的设计,而是关注一些别人没有意识到的细节,把这些细节放大,注入到原有的产品中,这种改变有时比创造一种新的产品更伟大。

影片后面关于绿色设计的阐述,也让我对“绿色设计”的趋势有了新的认识。

“大部分你设计的东西最后都会出现在某个垃圾填埋场中。

人们之所以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或许是因为它并没有出现在我们大家面前。

现在,要成为设计师,我们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

”现在设计的每个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可能都是可持续性。

绿色设计将会越来越重要。

产品的可再利用性、产品材料的可回收性将会是决定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总之,我在这部影片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对今后的设计实践也会有很大帮助。

以上就是我对这部影片的观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