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研究
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研究探讨

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研究探讨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多种类型。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治疗效果的追求,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和研究。
中医药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治疗方法,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认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气血、脏腑、经络等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例如,心气不足、心血瘀阻、肝郁气滞等都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的病变。
因此,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中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中药具有改善心血管功能、调节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等作用。
比如丹参,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丹参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对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再如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的作用。
研究发现,黄芪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对心力衰竭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除了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如经典方剂“血府逐瘀汤”,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等药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炙甘草汤”由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桂枝等组成,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等病症。
这些中药复方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验证,疗效确切,且副作用相对较小。
中医的非药物疗法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通过针刺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经络,从而改善心血管功能。
例如,针刺内关穴可以缓解心绞痛症状,调节心律失常。
推拿按摩则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心脏负担。
此外,中医的食疗、气功、太极拳等方法也有助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
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研究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认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等密切相关。
例如,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中医药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首先,中药方剂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来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比如,经典方剂丹参饮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现代研究发现,丹参饮中的丹参、檀香、砂仁等成分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症状。
再如,炙甘草汤常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其具有益气滋阴、补血复脉的功效。
方中炙甘草、人参、大枣等可以益气健脾,生地、麦冬、阿胶等滋阴养血,桂枝、生姜温通心阳,诸药合用,共奏养心复脉之功。
除了中药方剂,中医的针灸疗法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也有一定的效果。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例如,针刺内关穴可以调节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降低心率,改善心肌缺血。
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减轻西药的副作用。
长期服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西药,如降压药、降脂药等,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损害等。
而配合使用中药,可以减轻这些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中医药还注重对患者的整体调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存在心理压力大、睡眠质量差等问题。
中医通过情志疗法、中药调理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改善睡眠,从而促进病情的恢复。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案例不胜枚举。
有一位患有冠心病多年的患者,经常感到胸闷、胸痛,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经过中医的辨证论治,给予活血化瘀、通阳散结的中药方剂,并配合针灸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心电图检查也有了明显改善。
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疗效与机制研究

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疗效与机制研究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心脏及大脑供血不足或缺血导致的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较为综合的治疗方法,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疗效与机制研究。
一、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疗效1. 心肌梗死的治疗心肌梗死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中医药在其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例如,临床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冠心病心绞痛颗粒在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可改善心脏功能,减轻疼痛,降低血液黏稠度,保护心肌细胞。
2. 高血压的治疗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中医药在其治疗中的疗效被广泛研究。
一些中药制剂具有降压作用,如天麻降压片、茶多黄降压胶囊等,可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心脏负荷,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3. 中风的治疗中风是心脑血管疾病中的急性事件,中医药在中风的治疗中有一定的效果。
例如,针灸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中风康复中,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运动和语言能力。
二、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机制研究1. 抗氧化应激作用现代研究发现,中医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
例如,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人参中的皂苷类化合物等,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对心脑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2. 抗炎作用慢性炎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病理过程,而中医药中的一些成分能够发挥明显的抗炎作用。
例如,当归等药材中的挥发油类成分、金银花中的黄酮类成分等,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保护心脑血管系统。
3. 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机制之一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加血液供氧能力。
临床研究发现,一些中药制剂可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微循环,保护心脑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
结论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其疗效机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一、引言心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非常严重的疾病之一,其影响着全球超过2亿人口。
尽管现代医学,如药物和手术等已经显著减少了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无法被修复,进而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比如心肌梗死和脑卒中。
因此,研究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成为了当下的热点研究之一。
下面本文就从中药的方面来探究临床研究进展。
二、中药研究的现状目前,很多研究都表明中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这主要通过药用中草药的方式。
不少人认为,中药疗法的理论基础是从中药中提取出的有效成分,而在临床应用中则是以膏、丸或汤剂的形式来进行治疗。
许多临床试验的结果已经证实了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普及的程度已经越来越高。
在目前的临床应用中,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主要是通过对病因和症状的综合考虑来制定特定的治疗方案,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并最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中药在治疗高血压上的应用据研究发现,中药费用比西药便宜,且几乎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将中药作为高血压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方案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其中最常用的中药方剂有茯苓丸、金银花颗粒、降压宁片等。
2.中药在治疗动脉硬化上的应用动脉硬化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多年来中医药已经积累了不同种类的草药和方剂,对动脉硬化具有一定的舒张血管、降低血脂、抗氧化等作用,比如三七、枸杞、瞿麦等。
3.中药在治疗心肌梗塞上的应用心肌梗塞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重要并发症,中医药在防治心肌梗塞、减少心肌损伤等方面也有着非常突出的成绩。
中医药可适当使用枸杞、人参、黄芪等以提高心功能及强化心肌活力。
四、结论中药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和学者们的认可,作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角色之一,中药探索和研究在临床诊疗中也将发挥着更大和更重要的作用。
因此,今后我们亟需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完善中药临床治疗方案,为更多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随着心血管疾病的不断增加,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了当今医学界的重要课题之一。
传统中药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分析。
一、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历史发展中药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历史悠久。
早在古代,中医药就积累了丰富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例如,根据中医理论,中草药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循环,以达到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效果。
二、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 单味草药的应用传统中医药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常常采用单味草药的方法。
例如,红花、丹参、桑葚等单味草药都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脂和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这些草药可以直接应用或配伍使用,通过服用、煎煮、泡制等方法进行药物的提取和制备。
2. 中药复方的应用中药复方是指将多种中草药进行合理组合,以增强疗效和减少副作用的方法。
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中药复方常常被使用。
例如,丹参滴丸、川芎茶、血府逐瘀胶囊等复方药物都有良好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效果。
三、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实践应用1. 改善血脂和抗血栓形成中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常常通过调节血脂代谢和抗血栓形成来发挥作用。
例如,丹参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参数,降低血小板凝聚能力,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此外,山楂、金莲花等中药也具有降低血脂和抗血栓形成的效果。
2. 调节心血管功能中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还可以通过调节心血管功能来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桑叶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的血供,从而缓解心绞痛。
川芎茶可以改善心功能,增加心排血量,减轻心力负荷。
四、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药理研究1.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发挥作用的机制是多方面的。
药理研究表明,中草药可以通过调节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改善心脏的收缩力和扩张功能。
传统中药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研究

传统中药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研究心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其中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这些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烦恼,也让人们开始关注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传统中药治疗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传统中药作为我国自古以来传承下来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于治疗许多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一些中药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确实有一定的疗效。
首先,中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液更加畅通。
在心血管疾病时,由于一些原因(如动脉硬化、血栓等),血液循环不好,导致局部血流量不足,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一些中药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液供应,缓解这些症状。
例如柴胡、丹参等。
其次,中药可以调节血脂,改善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
中药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调节血脂,如调节胆固醇合成和代谢、促进胆汁酸的合成等。
例如红曲、山楂等。
还有一些中药可以保护心脏,增强心脏的代偿能力。
例如益心茶、麦冬等。
它们可以通过调节心率、降低心脏负荷等途径,起到保护心脏、增强心脏代偿能力的作用。
此外,一些中药还可以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等。
例如山楂、龙胆草等,这些中药的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其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也在不断的研究中,这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药的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传统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和毒性。
传统中药的疗效需要经过严谨的研究才能得出结论,只有在确保安全性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
此外,中药治疗针对的是症状,而非疾病本身,患者在治疗中需要注意和医生密切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中药的现代化发展。
传统中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还需要继续加强,如研究有效成分、作用机制等,更好地将传统中药与现代医学结合起来,发挥其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传统中药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和潜力。
然而,疗效需要经过严谨的研究才能得出结论,只有在确保安全性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
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理学研究

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理学研究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功能的一类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等。
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特殊优势。
本文将探讨关于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理学研究。
一、中药活性成分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1. 心脏保护作用一些中药活性成分如黄芪、当归等,通过抗氧化、抗炎、抗纤溶等多种途径,能够保护心脏细胞免受损伤,减轻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
2. 血管扩张作用中药中的某些活性成分,如丹参、藿香等,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够降低血管阻力和血液流速,改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心血管疾病引起的症状。
3. 抗血栓形成作用一些中药活性成分,如桃仁、薏苡仁等,能够阻断血小板的聚集和凝血过程,起到抑制血栓形成的效果,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4. 降低血脂作用中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如枸杞、山楂等,能够调节脂代谢,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二、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1. 中药对冠心病的治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药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例如,丹参注射液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制剂,可以舒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流量,缓解心绞痛症状。
2. 中药对高血压的治疗高血压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中药在高血压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作用。
例如,天麻、夏枯草等中药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等方式,有效降低血压,控制疾病的发展。
3. 中药对心力衰竭的治疗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病变引起的疾病,中药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例如,五味子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改善心肌代谢功能的功效,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4. 中药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活动异常引起的心率和心律的改变,中药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具有一定效果。
例如,人参具有调节心脏电生理、提高心脏稳定性的作用,可以用于心律失常的辅助治疗。
三、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前景中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
中草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中草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传统中草药一直以来都被不少人视为治疗各种病症的有效方法,其中就包括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指发生于心脏及血管系统的各种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等,这些疾病可能会最终导致心脏衰竭,甚至死亡。
传统的西医药物治疗均具有负面副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转向寻求中草药来对付这些疾病。
多种中草药拥有逆转心血管病变的功能。
比如说,常用的中药“丹参”、降血脂活血化瘀的效果多年来以来就被广泛认可。
丹参是温中行气,活血化瘀的中药,主要成分包括丹酚酸和丹参素等。
其功效在临床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可以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微循环血流等。
另外,丹参也能降低心肌梗塞损伤和心肌缺血灶区间慢性纤维化,对各种心肌病变都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除了丹参之外,传统中草药中的黄芪也被广泛利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
黄芪主要的功效在于,可以调理人体内环境,增强免疫力以及抗衰老。
此外,黄芪还可以促进各种细胞的生长,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从而减轻体内的疲劳感,防止因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疲惫感加重。
还有一种中草药,就是人们很熟悉的当归。
这种草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也很有效,因为当归富含钾、钙、硒等矿物质,具有养血活血的功效,可以减少血小板的聚集,使血液畅通无阻,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不过,由于许多人并不相信中药的治疗效果,一些中草药的治疗效果往往会被一些人怀疑。
此外,很多人使用中草药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过敏症状,或者中毒等不同的问题。
因此,使用中药需要遵循一些具体的指导原则。
首先,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其次,在使用草药的时候,要确保所用药物的来源和质量,不要随便购买未知品牌的药品。
最后,中草药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不能期望过快地看到结果。
总的来说,中草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是有效果的。
但人们必须充分意识到,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差异很大,治疗效果也可能不尽相同。
因此,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且在药物的选择和应用过程中,采用严谨的科学方法,才能够更好地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
月~2014年9月我院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研究组予以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
照组8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14,P<0.05)。
结论:
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中医治疗,可以产生现显著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中医治疗;研究
心血管疾病实际上就是循环系统疾病,主要包含有:冠心病、心肌梗死以及
高血压和心绞痛等。
随着人们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人们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也
得到了明显的增加,据统计,每年全世界大概有一千多万人由于患有心血管疾病
而死亡[1]。
中医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依据,
因为中药和相应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多组分性,所以给心血管疾病病人进行中医
治疗,具有改善病人微循环、使冠脉得到扩张、使血流量增多以及抗氧化等作用,产生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本文随机选取我院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中医治疗
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做出了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我院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中医治疗资
料进行分析和比较,其中有49例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25~82岁,平均44.6±5.4岁,患者病程2个月~18年,平均病程是4.76±1.38年,依据中医辨证对患者进行分型:肝气郁结的患者有27例,气滞痰郁的患者有21例,心脾肾
虚的患者有18例,阴虚火旺的患者有14例。
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研
究组和对照,两组心血管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具有均衡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进行治疗。
进行治疗之前,给患者使用1.2×106U的尿
激酶,之后注射低分子肝素0.5×104U,每天2次。
同时给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前
三天每次服用0.3克,之后每次服用75~150毫克,每天1次。
对于心肌梗死或心脏功能有问题的患者,可以给其输入硝酸甘油,同时每次输入250~500毫升的右
旋糖酐,每天1次,晚上给患者服用辛伐他汀,每晚1次,每次10~40毫克。
所选取的患者全部进行的是中医治疗。
分别给患者使用丹参、银杏、川芎以
及葛根和红花等药物进行治疗,先将重要在1000毫升的中药中浸泡半小时,然
后采用武火把清水煮开,然后用文火煎半个小时,每天1剂,分两次进行煎服,
每次350毫升,每次在吃饭1个小时之后服用,10天是一个疗程,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总共给患者服用3个疗程。
1.3.评价指标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患者产生的所有临床症状都消失,其心电图指标显示
为正常值,患者的生活处于正常状态;显效:患者产生的临床症状显著得到了缓解,其心电图指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不会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影响;有效:患
者产生的临床症状有效缓解,其心电图指标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日常生活中,
患者不可以进行剧烈的运动;无效:患者产生的临床症状没有发生改变,其心电
图指标也保持不变,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
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
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的所有数据均录入EXCEL,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百
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研究组(n=40) 17(42.5)18(45.0)4(10.0)1(2.5) 39(97.5)*
对照组(n=40) 12(30.0)16(40.0)6(15.0)6(15.0)34(85.0)
注:与对照组相比,x2=3.914,*P<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更容
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对于中医学来说,引发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主要是人们受到
情绪的伤害而使得肝失疏泄、气血失调以及心神失常和脾失健运而产生的疾病,
所以现在的人们更加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也循环系统有关的
疾病,主要包括有心脏、动脉血管、静脉血管以及微血管[2]。
中医治疗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的现状如下:①在规模较大的医院应用的比较少,而应用较多的是一些基层门诊。
如冠心,在二级医院以及基层门
诊中,一般都是给患者使用不少于1种的中药注射剂或口服剂,特殊情况下还可
以给患者配合使用中草药进行治疗[3]。
可是在三级医院或是大规模的中西结合医院,很少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中医治疗方法;②中药制剂较多,而草药比较少。
中药治疗最基本的给药形式是汤剂,其特点是:中医辨证进行治疗、根据病症加
减汤剂等。
传统用药方法是饮片入药,将药剂临时煎汤[4]。
因为煎煮中药一般要
花费很长的时间,所以在救治急症的过程中不能应用,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
③口服药物比较少,注射剂比较多。
现阶段,已经被国家药品监管局批准的所有中药注射剂总共有100多种,在心血管疾病中得到有效应用的有28中,在临床
上得到广泛应用的有:复方丹参、血塞通、红花、丹红以及银杏叶和川芎嗪等,
可是中药注射剂的实际销售额所占比例非常大,口服制剂虽然种类很多,可是销
售额却远远小于注射剂。
中药治疗对于心血管疾病来说,具有很多功效,其中一种是抗心肌缺血功效。
冠心病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心率不正常、心肌梗塞和心绞痛等。
对心肌
缺血进行治疗的药物种类有:活血化瘀种类、化痰理气种类和补气安神的种类等;依据药物所含有效成分进行分类可以分成:皂苷种类、黄酮种类和生物碱种类等,其中黄酮种类的中药治疗心肌缺血,可以产生很好的疗效。
人参中具有生理活性
的实际上是人参皂苷,其可以使冠脉中的血流量得到有效增加,可以阻碍脂质的
过氧化,将自由基消除掉,这样就可以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症状[5]。
另一种就是抗
心律失常功效。
对心律失常具有显著疗效的中药是生物碱类。
苦参中所含有的苦
参总碱能够影响到心肌细胞膜中的钾离子和钠离子的正常传递,达到降低心肌产
生的应激反应的目的,同时可以对异位节律点进行有效的抑制,产生较好的心理
失常治疗效果。
本组研究中,以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
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研究组予以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
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说明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中医治疗,可以产生现显著的治
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干初.88例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临床分析[J].时珍国医国
药,2012,23(7):1826-1827.
[2]李小平.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3):216-217.
[3]王朋福.关于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
刊),2013,23(6):3361-3362.
[4]乐春荣.关于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探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
刊),2014,(6):485-486.
[5]潘成轩.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临床分析76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4):189.
作者简介:
张成灿,男(1964年8月-)本科,副主任医师,现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临
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