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治风湿性心脏病五个秘方

合集下载

中药治疗风湿 中药治疗风湿配方

中药治疗风湿 中药治疗风湿配方

中药治疗风湿中药治疗风湿配方中药治疗风湿
风湿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药具有治疗风湿的潜力。

中药治疗风湿可以通过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活血化瘀以及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风湿中药配方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中药治疗风湿的配方:
1. 艾叶煎汤
- 药材:
- 艾叶10克
- 桂枝10克
- 生姜10克
- 甘草6克
- 煎汤方法:
- 将以上药材加入适量的清水,煎煮30分钟,取汤饮用。

2. 三七煎汤
- 药材:
- 三七10克
- 川芎10克
- 桃仁10克
- 当归10克
- 煎汤方法:
- 将以上药材加入适量的清水,煎煮30分钟,取汤饮用。

3. 乌梅丸
- 药材:
- 乌梅15克
- 甘草10克
- 姜黄10克
- 红花10克
- 制作方法:
- 将以上药材加工成丸剂,每次服用10粒,每日3次。

使用注意事项
- 使用中药治疗风湿时,应遵循医嘱,按照剂量和用法正确使
用药材。

- 注意药材的质量和来源,选择正规的药店购买。

- 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或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
并就医。

中药治疗风湿配方的具体选择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请在使用中药前咨询专业医生。

『心衰集』治疗慢性心衰、风心病的秘方:通脉贸(朱锡祺)

『心衰集』治疗慢性心衰、风心病的秘方:通脉贸(朱锡祺)

『心衰集』治疗慢性心衰、风心病的秘方:通脉贸(朱锡祺)【组成】桂枝6~12g,赤芍9g,桃仁12g,川芎6g,益母草30g,红花6g,丹参15g,麦冬15g,黄芪15~30g,甘草6g 【功效】活血化瘀,益气通脉。

【主治】慢性心衰或风心病,属虚实相杂,血气瘀滞者。

症见胸闷气急,心悸咳嗽,额红唇绀,舌质黯或有瘀斑,脉细弦带涩。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解】方中桂枝通阳化气,是活血通络的要药,朱氏认为舌红若舌上有津,运用桂枝并无大碍;赤芍、桃仁、川芎、益母草、红花、丹参活血化療;麦冬养阴清心,可制其燥;黄芪益气,补胸中大气,大气壮旺,则气滞者行,血療者通,痰浊者化;甘草调和诸药,和中健牌。

【加减】肺部感染,加鱼腥草30g,开金锁15g,山海螺15g;心衰出现肺水肿征象,加附子9~15g,万年青根15-30g,葶苈子12g,泽泻15g,槟榔9~12g(心率慢于60次/分时不用万年青根);心源性肝肿大或肝硬化,加三棱9~12g,莪术9~12g。

【点评】慢性心衰或风心病其主要病机都系循环系统障碍,脏器郁血,朱氏用通脉饮治疗此病,获得良效。

【验案】程某某,女,38岁。

患者患风心病20年。

近又伴发房颤,住某院2月,于前日出院。

目前咳嗽频、喉头黏痰,咯之不利。

房虽暂控制,胸闷气急,口唇紫绀依然。

常服地高辛、异搏定、乙胺碘肤酮等西药。

脉数而时止,苔薄舌边有齿痕。

症属心气不足,痰療交阻,塞气道。

先当活血强心,清肺化痰,待咳嗽趋平,再商调治。

桂枝9g,赤芍12g,川芎6g,益母草30g,桃仁12g,杏仁12g,丹参12g,鱼腥草30g,开金锁30g,葶苈子15g,麦冬15g,万年青根15g。

复诊告知,药后症情稳定,地戈辛已停服,胸闷改善,咳痰亦少。

治宜益气活血通脉,寓补于通,以期巩固:桂枝6g,赤芍12g,丹参15g,仙鸽草30g,益母草30g,麦冬15g,桃仁12g,杏仁12g,黄芪15g,万年青根15g【简介】朱锡祺,生于1917年,毕业于国医专科学校,悬壶于上海、消东、莫千山等地。

名医李可我治风心病和肺心病的常用方

名医李可我治风心病和肺心病的常用方

名医李可我治风⼼病和肺⼼病的常⽤⽅前⾔风⼼病、两种病的症候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咳、喘、肿、全⾝痛,按六经来讲就是表⾥同病。

风⼼病,就是《⾦匮要略》乌头汤证的虚化,肺⼼病,就是⼩青龙汤证的虚化。

所以我治这两种病就是以这两张⽅⼦为基础,结合病⼈当时的体质⽅⾯主要的缺陷,先救本⽓,保胃⽓,固肾⽓,⽤张仲景留下的⽅⼦来探索治疗的⽅法。

⼀、我治风⼼病的⼀个常⽤⽅:⽣北芪120~250g,制附⽚45g,制川乌30g,⿊⼩⾖30g,防风30g,桂枝45g,⾚芍45g,炙⽢草60g,⿇黄10~45g,辽细⾟45g,红参30g,蜂蜜150g,⽣姜45g,⼤枣12枚,九节菖蒲10g。

(说明⼀下,《伤寒论》⿇黄汤的剂量是3两,折算下来抛掉尾数是45g,很吓⼈,这么燥烈的东西,会不会引起亡阳?不会。

我在最早的时候45g⿇黄另煮,按照《伤寒论》煮⿇黄的⽅法,先煎去沫,我们煎⿇黄很少见沫,因为剂量太⼩,⼀两以上,⽔开了⼀分到⼀分半钟左右上边就会有⼀层沫,10g左右不会有沫,另煎出来放到⼀边,⽤本⽅的时候每次兑⿇黄汁三分之⼀,得汗⽌后服,去掉不⽤了,有些⼈45g仍然出不了汗,有些特殊的病要120g⿇黄才出汗)。

案例2004年,在南宁,刘⼒红教授带着好多研究⽣,都是每天早上起来,单纯尝附⼦。

看看到底⼈体对附⼦的耐受有多⼤,究竟有什么反应,看看附⼦有没有那么⼤的毒性。

其中有很多同志在每天早上尝附⼦的过程中,就治了他好多病!不晓得⼒红是不是跟⼤家讲过。

我们这代⼈⽤附⼦都有亲⾝经历,我们的弟⼦都是⾸先⾃⼰去尝药。

在治疗中,⼀旦经过辨证,⽴出⽅⼦那是不会有问题的。

所以当时⽅⼦⾥⽤防风、蜂蜜、⿊⾖都是为了解毒的,但这样就有副作⽤,就是药的⼒量减弱了。

所以同志们要试我的⽅⼦,还是⽤原来的⽅法,等到你有把握的时候,就可以不要这些东西。

另外关于细⾟,《伤寒论》基础剂量是三两(45g),我⽤这个量⽤了40年,没有发⽣过任何问题,有些特殊的病,特别是接受了河北名医刘沛然⽼先⽣的经验之后,最⾼时⽤到120g,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唯⼀的缺陷是细⾟味道太⼤。

李可:风心病合并冠心病10年,4个月治愈,用到这3个方

李可:风心病合并冠心病10年,4个月治愈,用到这3个方

李可:风心病合并冠心病10年,4个月治愈,用到这3个方天医堂昨天导读:风心病全名风湿性心脏病,属于中医“怔忡””喘证”“水肿”、“心痹”等范畴。

其病机主要是风寒湿邪内侵,久而化热或风湿热邪直犯,内舍于心,乃致心脉痹阻,血脉不畅,血行失度,心失所养,心神为之不安。

本文作者辩证严谨,治病必求于本的理念,贯穿其中,值得我们广大中医生学习。

风心病合并冠心病孝义县吴西庄学校教师张XX,40岁。

1980年夏来诊。

病史:风心病,二尖瓣狭窄闭锁不全,心房纤颤、心衰III度;冠脉供血不足:肺瘀血已10年。

北京阜外医院拟行二尖瓣分离手术未果。

现症:心悸、气喘、咳血,动则更甚。

每进食必心中大动。

故每届饭时,忧心忡仲;端起饭碗,提心吊胆。

为免心跳,吃吃停停,一餐常延搁二三小时之久。

心率常在170-210次分左右。

脉促,四肢厥冷,胸闷刺痛,唇指、舌青紫。

自汗淋漓,腰困如折。

血压70/50毫米汞柱。

人夜不能左侧卧,否则呛咳喘悸不停。

纵观见证,为心之阴阳皆虚,阳虚偏重。

久病成损,脾胃中气大伤,子盗母气,故进餐心悸加重。

渐至五脏失养,先天肾气被耗,故见腰困如折(肾将惫)、喘(肾不纳气)、汗(真阳失固)、厥逆(命火不主温煦四末)、败脉(七急八败,散乱、雀啄)。

且虚必夹瘀,瘀阻心脉,故胸闷刺痛。

拟炙甘草汤、参附龙牡救逆汤、丹参饮合方化裁,加肾四味及桃仁、红花,温肾回阳,通脉化瘀,滋液救心为治:炙草30克,附子30克,生地、麦冬、红参(另炖)、灵脂、生龙牡粉各15克,丹参30克,檀、降、沉香各10克,砂仁(捣)5克,阿胶(烊化)20克,桂枝、桃仁、红花、五味子各0克,肾四味120克,生姜10片,枣10枚,胡桃4枚打,21剂,每旬7剂。

一月后,悸止喘定,肢厥、紫绀消失,纤颤未发,腰困亦愈。

进食已不心跳,胸闷刺痛在服至10剂时痊愈。

脉细弱,92次/分,唯月初曾出现反复。

穷追细问,始得知10年来每经期必感冒,每感冒1次,病情加重。

其症,月经前1日突然寒热如疟,呕吐耳聋,经净自愈。

老中医治疗心脏病秘方

老中医治疗心脏病秘方

老中医治疗心脏病秘方
老中医们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古老的中医学理念,积累了很
多治疗心脏病的秘方。

这些秘方不仅有一定的疗效,而且不会引起
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以下是一些简单而有效的老中医治疗心脏病的
秘方:
1. 七叶一枝花茶:将七叶一枝花浸泡在热水中,每日饮用一杯。

这种茶可以帮助调节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缓解心脏病症状。

2. 姜黄水:将适量的姜黄切片加入开水中,煮沸后饮用。

姜黄
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功效,对心脏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 枸杞粥:将适量的枸杞和糯米一起煮成粥,每日食用一碗。

枸杞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可以提高心脏的代谢功能,促进心脏健康。

4. 黄芪鸡汤:将黄芪和鸡肉一起炖汤,可以增强心脏的免疫力
和抗氧化能力,缓解心脏病症状。

5. 天门冬茶:将适量的天门冬浸泡在开水中,每日饮用一杯。

天门冬具有清热解毒和抗心脏病的作用。

请注意,以上秘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心脏病症状,务必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同时,如果您选择使用以上秘方,也请注意个人体质和适应情况,避免过量使用或引起其他不适。

辨证论治风湿性心脏病良方

辨证论治风湿性心脏病良方

辨证论治风湿性心脏病良方1.心脉瘀阻 两颧紫红,唇甲青灰,头晕乏力,心悸怔忡,咳嗽甚则咯血,或见心痛,舌质青紫或有瘀斑,脉细数或结代。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心脉瘀阻反映于面部两颧紫红。

心脉瘀阻致心阳不振而出现心悸怔忡或胸痛。

心脉瘀阻影响肺的功能而出现咳嗽、咯血。

治以活血化瘀。

方用桃红饮加减:桂枝、郁金、延胡索各10g,赤芍、丹参、桃仁备12g,红花、炙甘草各6g,龙骨15g,远志5g。

如咳喘甚而有粘痰者,可酌加苏子、白芥子、杏仁、半夏等以祛痰宣肺平喘。

如咳嗽咯血甚者,可加参三七以散瘀止血。

2.心肾阳虚 面色晦黯,心悸浮肿,咳嗽喘急,重者不得卧,手足不温,苔薄质淡,脉结代,或沉细而数。

心肾阳虚,下焦水寒无制,则水气上泛凌心射肺,而出现心悸,面色晦黯,手足不湿,咳嗽喘急等症。

治当温阳利水。

方用真武汤加减:桂枝10g,熟附子10~20g,防己、黄芪、茯苓各15g,白术12g,生姜皮5g。

如喘息不得卧,自汗出者,可加人参、五味子、煅牡蛎、龙骨等。

3.气血两亏 心悸动则尤甚,气短,汗出,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胖有齿印,脉细或濡弱。

气虚影响心血的运行,血虚致心神失养,导致心脉瘀阻,故有心悸,气短,汗出,动则尤甚等症出现,舌质淡胖及脉细或濡弱为气血两亏之象。

治宜益气养血。

方用归脾汤加减:党参、黄芪、当归、炙甘草、枣仁、桂圆肉各10g,丹参12g,淮小麦15~30g,桂枝5g,大枣5枚。

气血虚损的类型,也常有心脉瘀阻的见症,应适当加用活血药,如当归、桃仁、红花等。

因气为血帅,亦可加用延胡索、郁金、台乌药等理气药以推动血的行运。

上诸方药,均为水煎服,每日1剂,病重者2剂。

风湿性心脏病的中医治疗

风湿性心脏病的中医治疗

风湿性心脏病的中医治疗
1.治疗原则以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温肾行水为主,出现心阳暴脱等危候时应复脉固脱。

2.辨证论治
(1)气阴两虚证
证候:心悸气短,倦怠乏力,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动则汗出,自汗或盗汗,夜寐不宁,口干,舌质红或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无力或促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宁心复脉。

方药:炙甘草汤加减。

加减:心悸汗出,去桂枝,加柏子仁、煅龙骨、煅牡蛎;夜寐不宁,加夜交藤、酸枣仁;尿少水肿,加葶苈子、茯苓、泽泻。

中成药:生脉饮,口服,每次10mL,每日3次。

(2)气虚血瘀证
证候:心悸气短,面色晦暗,口唇青紫,颈脉怒张,胸胁满闷,胁下痞块,或痰中带血,舌有紫斑瘀点,脉细涩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心,活血通脉。

方药:独参汤合桃仁红花煎加减。

加减:胸部窒闷,去生地黄,加沉香、降香;胸满闷痛,苔浊腻,加瓜蒌子、薤白、法半夏;咯血,加三七。

中成药:通心络胶囊,口服,每次2~4粒,每日3次。

(3)心肾阳虚证
证候:心悸,喘息不能平卧,颜面及肢体浮肿,或伴胸腔积液,腹水,脘痞腹胀,形寒肢冷,大便溏泄,小便短少,舌质淡体胖大,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或结代。

治法:温补心肾,化气行水。

方药:参附汤合五苓散加减。

加减:喘息汗出不得卧,加麦冬、五味子、煅龙骨。

中成药:参附强心丸,口服,每次6g,每日2~3次。

风湿性心脏病中医治疗偏方5方

风湿性心脏病中医治疗偏方5方

风湿性心脏病中医治疗偏方5方治疗风心病偏方有哪些?治疗风心病偏方1、梅花粥主治。

材料:梅花5~10克,粳米50~100克。

做法:粳米淘洗干净,加水煮粥,待粥半熟时,加入梅花、少许砂糖同煮为粥。

早餐服用,每日一次,连服7天。

风湿性心脏病肝郁气滞,胸闷疼痛,心悸气短。

治疗风心病偏方2、玉竹猪心。

材料:玉竹50克,猪心100克。

做法:将玉竹洗净、切段,用水稍润,煎煮两次,收取煎液约1500毫升。

猪心剖开,洗净,与药液、生葱、花椒同置锅内,煮熟捞起,撇净浮沫,在锅内加卤汁适量,放入食盐、白糖、味精和香油,加热成浓汁,将其均匀涂在猪心内外。

每日两次,佐餐食用。

主治:风湿性心脏病阴血不足,心律不齐者。

治疗风心病偏方3、桑椹糖。

材料:干桑椹200克,白砂糖500克。

做法:将白砂糖放入沙锅内,加少许水用小火煎熬至较稠时,加入干桑椹碎末,搅匀,再继续熬至用铲挑起即成丝状而不粘手时停火,将糖倒在表面涂过食用油的大搪瓷盘中,待稍冷,把糖分割成小块。

随量服食。

主治:风湿性心脏病肝肾阴虚,心悸怔忡,头晕目眩,视物模糊,便秘。

治疗风心病偏方4、猪心。

材料:莪术25克,猪心1具。

做法:将莪术洗净切片,与猪心加水适量煮熟,放入少许调料调味。

食肉饮汤,每日一剂,连服数日。

主治:风湿性心脏病气血不足,淤血阻滞,胸闷胸痛,心悸不安,气短,睡眠不安。

治疗风心病偏方5、黄精粥。

材料:黄精50克,粳米100克。

做法:摇黄精用清水浸泡后捞出,切碎备用。

粳米淘洗干净,与黄精放入锅内,加清水,武火烧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粥成。

晨起作早餐食用。

主治:风湿性心脏病阴精亏损,心悸怔忡,气短乏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中医治风湿性心脏病五个秘方
治风湿性心脏病秘方(5首)
27.1银翘白虎汤
【来源】朱良春,《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连翘20克,金银花、防己、木瓜、知母、粳米各25克,生石膏100克,甘草
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祛风胜湿。

【方解】本方所治疗乃属风湿病邪侵犯心脏引起急性变态反应非瓣膜受损阶段。

方用
辛凉清热的金银花、连翘;祛风湿的防己;舒筋通络的木瓜和专清气分大热的白虎汤组合
成方,因而用之多收良效。

【主治】风湿性心脏病。

【加减】湿重加苍术25克,苡米40克,厚朴10克;热重加栀子,黄柏各15克,黄连5
克;心前区闷痛加全瓜蒌25克,远志15克,柏子仁25克。

【疗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12例,全部治愈。

治疗时必须坚持服药6~8周。

27.2通脉饮
【来源】朱锡祺,《辽宁中医杂志》(2)1984年
【组成】桂枝6~12克,赤芍9克,桃仁12克,川芎6克,益母草30克,红花6~9克,
丹参、麦冬各15克,黄芪15~3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活血通脉。

【方解】风心瓣膜病或慢性心衰,其主要病机都系循环障碍,脏器郁血。

故治疗原则
及组方配伍、都围绕活血化瘀、益气通脉两个方面,所以方中用大队活血化瘀药,其中桂
枝是活血通脉之要药。

历来都以舌红及血证为用桂枝之禁忌。

但朱氏则认为:舌红只要舌
上有津,而又具桂枝适应证者,照样可用。

至于血证禁用桂枝,亦非一概而论。

如风心肺
郁血而致咳血者,用桂枝非但无害而且有益。

因此症“心功能障碍”是本,肺郁血是“标”,
咳血及标中之标,故用桂枝改善循环障碍,能减轻郁血而起到止血作用。

当然,血热妄行
之血证则禁。

否则真有“桂枝下咽,阳盛立毙”之虑。

单用活血药不行,必须配合益气。


气用黄芪,因其作用过于党参,而且善补胸中大气。

大气壮旺,则气滞者行,血瘀者通,
痰浊者化,此即“大气一转,其结乃散”之谓。

今之黄芪、枝细力薄,用量常需至15~30克,
其功始显。

配甘草补气和中;桂枝配赤芍、桃仁、川芎、益母草、红花、丹参活血化瘀;
麦冬滋阴强心。

诸药配伍成方,共奏活血化瘀,益气通脉之功。

【主治】胸闷气急,心悸咳嗽,颧红唇绀,舌质暗或有瘀斑,脉细弦带涩。

证属虚实
相杂,血气瘀滞。

主要用于风心瓣膜病变及慢性心衰者。

【加减】①伴有肺部感染加鱼腥草30克,开金锁、山海螺各15克。

三药合用,有广谱
抗菌作用,药力较强;②并发心衰,出现肺水肿征象,选加附子9~15克,万年青根15~
30克,葶苈子12克,泽泻15克,槟榔9~12克等。

附子、万年青根有强心利尿作用。

附子
不论心率快慢都能用,而万年青根在心率慢于60次/分以下则不用。

葶苈子、泽泻、槟榔功
能泄肺下气,利水消肿,对心衰出现肺水肿征象常有改善作用。

尤其葶苈子一味,作用颇
佳,过去多认为药性峻烈,不可轻用,现证之临床,并非如此。

肺与大肠相表里,用槟榔
旨在破大肠气而助泻肺行水之功;③伴见心源性肝肿大或肝硬化,加三棱9~12克,莪术9~
12克。

张锡钝谓二药用治瘀血癥瘕,“性非猛烈而建功甚速”,确系经验之谈。

虽然此类病
人多病程历久,形体羸瘦,但只要配伍恰当,用之并无流弊。

“瘀血有所留藏,病久至羸,
似乎不足,不知病本未除,还当治本”。

张景岳此论,可资印证。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颇佳。

27.3双仁养心散
【来源】田宝忠,《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山药960克,黑芝麻、赤小豆各360克,鸡内金30克,炒枣仁480克,柏子仁
36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天早晚饭前各取30克,以开水调为糊状服之。

【功用】养心安神,健脾化湿。

【方解】脾为生化之源,统血之脏;心为主血之君,肾为藏精之脏,精血同源。

故方
用山药、赤小豆健脾利湿;黑芝麻养血滋肾;柏子仁、枣仁养心。

实则以养血生血为宗旨,
诸药配伍成方,共奏养心安神,健脾化湿之功。

【主治】风湿性心脏病。

【疗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男女患者各1例,分别服药3~5剂,症状皆消失。

27.4四合一方
【来源】秦家泰,《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党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桂枝10克,炙甘草5克,附子10克,北黄
芪15克,当归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分2次温服。

【功用】温通血脉,强心助阳。

【方解】本方以生脉散、桂枝甘草汤、当归补血汤、参附汤四方合方而成,故名四合
一方。

方中之生脉散,以其人参甘温补气,麦冬养阴补水之源,五味子敛肺生津,全方可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此即张景岳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之意;桂枝甘草汤之温通心阳,专治心阳虚之心悸证,《伤寒论》以本方治“其人叉手自冒
心,心下悸,欲得按者”;当归补血汤以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生化,当归养血通脉,
共奏补气生血之功;参附汤之附子可强心壮阳,温通血脉。

四方合一,温通血脉,强心补
阳。

盖心主血脉,心血不足则心失所养而见心悸气短,怔忡不安等症。

肾为元阴元阳所寄
之处,肾阳虚,阳失敷布,则气血运行受阻,故见面色白而肢冷,脉结代等。

凡心律失常,
传导阻滞,心房纤颤等病,中医辨证皆责之于心阳虚而心血不足,故治用本方可应手取效。

【主治】心阳虚损,心血不足所致的胸闷不舒,心悸怔忡,气短汗出,喘息乏力,动
则加甚,面白肢冷,脉象细涩或结代。

现代医学包括风心病,窦性心动过速、期前收缩(过
早搏动),心房颤动等各种心律失常病症。

【加减】若阳虚肢冷较甚者可加淫羊藿15克;若心阳虚,血脉瘀阻,舌质有瘀点,唇
紫者,加丹参12克;若痰热痹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善后调理
宜加生姜10克,大枣12克,以调和营卫。

【疗效】临床屡用,收效颇著。

27.5治风湿性心脏病方
【来源】邓铁涛,《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
【组成】太子参30克,白术、云苓各15克,甘草5克,桃仁10克,红花5克,五爪龙30
克,鸡血藤24克,桑寄生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3次。

【功用】益气活血。

【主治】风湿性心脏病。

【疗效】临床屡用,坚持治疗,效果甚佳。

【附记】又一风心救逆汤,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血瘀阻,寒凝湿滞型)。

药用川桂枝、
王不留行、三棱、莪术各15~30克,炙甘草、生香附、石菖蒲各9~15克,当归尾30~60
克,桃仁、丹参各30~45克,红花10~24克,广、川郁金各30克,失笑散15~24克,远志
10~15克。

水煎服,日服3次,每日1剂。

此方为老中医沈宝善所传。

方中破瘀温通之品用
量要足,对于咯血病人予以破瘀不必顾虑,因风心病之咯血为腔内瘀血而引起,破瘀反能
止血,然也可加三七以修补出血之创口。

沈锦波临床验证,观察治疗300例,达到近期病
状改善及病情好转者为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