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区旅游交通网络空间分析及其对策
杭州城市道路拥堵成因分析与对策

杭州城市道路拥堵成因分析与对策杭州城市道路拥堵成因分析与对策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市民物质文化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家庭私家车出行已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特别是近几年, 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道路交通管理没有相应匹配发展,使得道路交通拥堵成为在城市综合功能中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杭州也不例外,堵车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道路拥挤、交通阻塞、乘车难、行车难、行路难等问题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影响了日常工作和生活,并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本文围绕杭州城市交通拥堵现状,从特征、产生交通拥堵主要原因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城市道路拥堵;成因分析;对策一、特征现状行路难、行车难。
如今,比西方国家更为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城市病”,正由我国的“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快速向二、三线城市蔓延,让人们体验到了城市道路拥堵带来的苦涩。
人们不禁要问,近几年来,杭州市区热火朝天的市政建设,扩路架桥,为什么交通拥堵问题非但不能缓解,反而越来越堵?通过观察与亲身体验,交通拥堵大致有以下这些因素形成。
1、面积与人口根据杭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杭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杭州市常住人口870.04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间增加182.17万人,增长26.48%,年平均增长率为2.38%。
全市常住人口中市外流入人口为235.44万人,占27.06%。
占常住人口比重为27.1%,其中来自省外人口为174.27万人,占全部外来人口的74.0%。
也就是说每4个常住人口就有1人来自外来人口。
另据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的数据,杭州市土地总面积16,596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068平方公里,201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73.8万人。
2、机动车、非机动车数量2010年平均每个工作日,杭州市区(不含萧山,余杭)新增汽车400辆,(11月5日杭州《每日商报》第四版版面消息)。
杭州交通问题调研报告(共五则范文)

杭州交通问题调研报告(共五则范文)第一篇:杭州交通问题调研报告认识实习杭州交通问题调研报告【关键词】杭州交通【摘要】杭州是一座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适合人们居住的旅游城市,然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杭州正变得越来越拥挤,让住在杭州的和来杭的人们都为之不满意。
此报告深入了解杭州交通状况,并试着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正文】地理位置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副省级城市。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
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20°12'。
区划概况全市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3068平方千米;总人口660.4万人,其中市辖区409.5万人。
辖8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和桐庐县、淳安县和建德市、富阳市、临安市。
)共57个街道、110个镇、39个乡(包括1个民族乡),678个社区、65个居民区、3666个行政村;其中市辖区共有44个街道、49个镇、3个乡,597个社区、4个居民区、807个行政村。
如今杭州跨江发展,建立了城东新城,所以功能分区如右图。
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状况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5098.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
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63471元,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74924元。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和环境不断改善,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
社会保障、福利和救助事业蓬勃发展。
同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不断提高。
旅游资源、能源、环境状况杭州有着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环境。
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水库占8%,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和以大涌潮闻名的钱塘江穿城而过。
杭州交通组织方案

杭州交通组织方案背景杭州市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城市交通压力不断增加。
为了改善交通拥堵状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城市交管部门制定了杭州交通组织方案。
交通组织改善措施1. 道路规划与建设为了缓解道路交通拥堵,杭州市将继续扩建道路网络,并设计合理的道路规划。
根据交通状况和需求,重点将在繁忙路段增设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和人行道,提高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能力。
同时,还将修建新的高架桥和立交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2.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杭州市将进一步推动公共交通优先发展,通过增加公交线路的频率和容量,改善公交车辆的运行状况,提高公交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此外,还将建设多个地铁线路,拓宽轨道交通网络,提高市民乘坐地铁的便利性。
3. 智能交通系统应用为了提高交通运输的智能化水平,杭州市将进一步推广智能交通系统应用。
该系统通过车载设备和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连接,可以实时提供路况信息,为驾驶员提供最佳路线选择。
此外,还将安装交通摄像头和电子警察设备,加强交通违法行为的监控和处罚力度。
4. 共享单车管理共享单车是解决短途出行的一种重要交通方式,但过度投放和乱停放问题也带来了交通管理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杭州市将加强对共享单车企业的管理,实行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的限制投放,确保共享单车的合理使用。
5. 减少私家车使用为了减少私家车使用,杭州市将进一步发展非机动车交通,建设更多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
同时,还将提供便利的停车设施,鼓励市民减少机动车使用,积极选择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
预期效果及影响1. 缓解交通拥堵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杭州市预计可大幅度缓解交通拥堵状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
2. 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智能交通系统应用将提高杭州市交通运输的效率,减少交通时间和成本。
3. 提高市民出行便利性道路建设、公共交通优化和非机动车交通发展将提高市民的出行便利性,减少出行时间和出行难度。
关于杭州主城区京杭大运河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

关于杭州主城区京杭大运河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对于如何唤醒并充分利用主城区的旅游资源,杭州市旅游业仍然有许多尚未充分挖掘的潜力。
在杭州市主城区的旅游资源中,具有很大潜力的一个地方就是京杭大运河,因为它是历史文化文物的代表之一,是我国著名的大运河。
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的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加强运河文化的宣传京杭大运河是享誉中外的“天下第一运河”,它是中国的运河之母,被誉为世界运河史上的奇迹。
自古以来,运河贯穿着长达1794公里,连接了北京、天津、郑州、徐州、扬州、无锡、苏州、杭州等历史名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
通过加强运河文化的宣传,可以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到运河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增加游客对杭州旅游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也有利于加强运河旅游品牌的营销宣传,提高旅游影响力和知名度。
为此,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有效途径来宣传运河文化,例如:组织文化活动、制作相关主题的宣传片、打造主题公园、在运河沿岸进行文化展览等等。
二、打造运河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为吸引更多的游客,我们需要根据运河的特点和文化底蕴来打造相应的旅游产品,进一步挖掘和创新运河的旅游资源,使运河成为一条融合历史、文化、休闲、娱乐、美食等多样化旅游元素的运河。
比如,可以将运河上的船只改装成为特色餐厅或船屋住宿,打造具有浓郁运河特色的饮食和居住体验。
此外,还可以开展一些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旅游项目,如赏花、观鸟、品茶、参观古镇等,让游客在深度游览中感受到江南水乡的风情和文化内涵。
三、优化运河旅游环境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体验和享受运河旅游,我们需要优化运河旅游环境,提高配套设施的质量和水平。
这包括从景区、旅游服务、餐饮住宿、交通、卫生安全、旅游指南等各个方面做好服务管理工作。
杭州城市交通三要素(人车路)综合协调的策略及建议(百度)

杭州城市交通三要素(人车路)综合协调的策略及建议(百度)论杭州城市交通三要素(人车路)的管控及协调策略一、前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各城市(包括杭州)的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快速上升。
截至2012年5月,杭州全市机动车保有量214.4万,其中市本级辖区机动车保有量从2008年的46.5万辆激增至87万,2013年2月份更是达到了98.5万辆。
面对日益严峻的交通问题,杭州的城市管理者也一直努力地推进城市交通管理的改进策略。
比如:开辟单行线、公交专用车道、快速公交车辆线路;加快4纵5横快速路网建设;实行高架匝道、景区定时限行、增设换乘停车场,提高停车费、加大违法停车的处置力度;以及提升通行能力设计,试行潮汐车道、加强交叉路口的信号的智能化交通管理的水平和力度等。
但面对每月过万辆递增的机动车辆和每月近300万国内外游观光客,市区干道仍面临巨大压力,平均车速持续降低,主要路口严重堵塞的现象没有缓解。
杭州的城市交通状况与举世闻名的旅游城市、世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并不相称,城市交通管理改革的推进效果并不明显。
城市的交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靠某一单项政策的实施就能解决、就能取得明显成效的,城市交通的三要素----人、车、路的关系是互相牵制的。
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时间段、出于什么目的、选取什么样的交通工具、走什么样的路径出行都是三要素关系的博弈结果。
解决交通问题牵涉到职住关系、出行目的、费用、时间、路径、交通工具和路线选择等诸多因素。
仅仅靠扩建主要干道、推行智能交通等都只能解决或缓解某一层面的局部性问题,不可能根本性解决好城市的交通问题。
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各类新旧交通问题,迫切需要有系统的、综合的解决对策。
系统的、综合的交通解决对策是什么?简而言之:设定城市交通未来交通发展的目标,推行顶层设计和重点问题联动解决,系统协调人、车、路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交通问题解决效果的最大化。
二、人的出行引导策略人的出行是城市交通问题的源头。
杭州交通拥堵及现状解决方案

杭州交通拥堵及现状解决方案大家可以看到,现在堵车问题日益严重,杭州的交通状况也不容乐观,下面我们小组为大家带来杭州堵车状况分析报告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杭州的堵车问题。
交通现状目前,杭州早晚高峰期的车流情况非常严重,几乎覆盖了所有的主干道,商业街区等等,特别是节假日,拥堵现象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已经严重的影响了杭州的每一个人。
对于杭州目前有多少公交车,公共自行车,政府给的数据也很模糊。
但是在这个阶段,杭州目前车辆仍是处于增长阶段,并且每年还有30万人在考驾校,随时准备加入这座没有交通平峰的城市。
但是交通的基础设施却远远更不上车辆增长的节奏。
此外,杭州很多公交政策也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已有的基础设施也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及维护,从而导致交通问题愈演愈烈。
人口现状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在杭人口已经突破800万人,尽管目前杭州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由于人口机械迁移增长及生育小高峰的影响,全市人口规模仍在不断扩大。
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加,而用地规模却在不断减少,另一方面,交通设施有没有巨大的飞跃及进步,从而导致的交通问题,特别是公交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道路格局杭州的道路堵在东西向,因为有西湖的原因,导致很多断头路,而杭州历史以来就是围绕西湖展开的,大量的人流车流在这个方向流动,加上市内南北向的火车线阻碍了很多东西向的道路,所以,真正东西向无障碍通行的除了艮gen山-环北-天目山路一线外,只有文三-文晖-天城路一线,还有德胜-文一路一线目前来讲几乎只有这三条线横贯东西,目前重要的是东西向缺少快速路,虽然有一个德胜快速路但是它并未向西延伸国内数字地图内容提供商高德发布《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市民躲避拥堵出行建议》。
报告显示:二季度全国重点城市拥堵排名杭州位于第二位。
部分特大型、大型城市拥堵延时指数均在2以上,即因为交通拥堵,公众出行需花费非拥堵状态下2倍以上的时间到达目的地。
杭州赶超北京成第2拥堵城市,季度平均拥堵延时指数2.10。
杭州市游客流量的时空分析及旅游交通对策

平均水平 。近些年来 ,这一淡旺季分布趋
势一直没有大的变化 ,基本反映了杭州游
客流量的季节分布情况 。产生淡旺季的主 图 1 1993 —1998 年杭州市区分月游客流量分布 要原因是气候因素 ,但与旅游宣传 、旅游政策等因素也有很大关系 。这种明显的淡旺季差异导
致了旅游交通设施利用强度的“淡旺季”。为了合理的利用旅游交通设施 ,有必要加强旅游宣
摘要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 GIS) 技术对杭州游客流量进行了线路分配 ,分析各景点的通达度及杭州 市区旅游交通发展和游客出行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 ,提出优化旅游交通网络的对策 。 关键词 :游客流量 ;旅游交通网 ;杭州市区 中图分类号 : F59217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8107 (2000) 02 - 0061 - 04
一个点的通达度越小 ,表示这一点与其它各点的连接程度越高 。笔者选取 35 个景点 (公 园) 作为评价的节点 (表 3) ,同时考虑市区内星级饭店 ,根据各类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对旅游客 流的分担情况 (由各条道路上通行的公交车状况决定) ,将道路分为 4 类 ,并对不同类型道路的 距离乘以不同的权数 ,得出加权距离 ,此处更多考虑通行时间 。以上工作是在 ARC/ IN FO 的 Network Analysis 模块进行的 ,最终得出 35 个景点的通达度 。由表 3 可知 ,沿湖的湖滨路 、南 山路和白堤边的景点通达度最佳 ,其中以柳浪闻莺和六公园最好 ;西南的各景点以及灵隐和玉 皇山的通达度较差 ,小和山最差 ;其它景点的通达度居中 。
而且对旅游交通线路造成了很大压力 。西湖风景名胜区有 3 条旅游线路 (南线 、湖中 、北线) 。
总体上看 ,南线旅游资源比北线丰富 ,但北线历年游客维持在总游客的 40 %以上 ,而南线只有
杭州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与方案研究

杭州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与方案研究一、背景分析与提出问题杭州自秦代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具备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也是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
杭州城依风景秀美的西湖而建,拥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素有“人间天堂”的美名。
杭州曾是吴越和南宋都城,是辐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政治中心。
得益于京杭大运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自身发达的丝绸与粮食产业,杭州也是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近代以来,在沪杭铁路的通车和江浙沪地区工商业腾飞的带动下,轻工业发展迅速。
如今,杭州依然是中国文化与旅游的代表性城市,同时也面临着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自本世纪初以来,在以阿里巴巴为首的互联网行业和以蚂蚁金融为首的金融行业带动下,杭州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大量互联网创业公司的进驻,年轻劳动力的涌入,越来越多人口的流动,都给这座千年老城的城市规划和交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2016年5月18日召开的浙江省城市工作会议明确了杭州成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力争跻身全国一线城市的发展目标。
《杭州市城市总本规划(2001-2020)》指出,杭州应力争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文化昌盛、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生活富足的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
如何在保留旧城风貌、西湖风景的同时,对城市交通进行调整和建设,满足日渐旺盛的通勤和出游需求,成为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在高德地图《2016Q1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杭州位列拥堵榜第三名。
在2016年第二季度的交通分析报告中,杭州市在拥堵榜中排名前五,延时指数2.09,意味着杭州用户高峰驾车需花费畅通情况下2倍的出行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
通勤高峰杭州车速全国最慢,平均20.59公里/小时,甚至低于拥堵排名第一的北京,拥堵已经成了杭州的一个关键词。
一般来说,杭州交通拥堵一年主要分几个时段,其中春节(二月)、暑假(七八月)的时候整体交通状况良好,四、五、九、十月则是最忙的时候,拥堵压力较大。
主要是由于开学、节假日等因素引起的人流量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第4期2000年7月浙 江 大 学 学 报(理学版)Journal of Zhej i ang Un iversity (Sciences Edition )V o l .27№.4Jul .2000收稿日期:1999211203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H 29205041)作者简介:张兴平(1969-),男,硕士,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讲师,主要从事区域发展规划方面的研究工作Λ文章编号:1008-9497(2000)04-0438-06杭州市区旅游交通网络空间分析及其对策张兴平1,杨建军2,毛必林1(1.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浙江杭州310028;2.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科学系,浙江杭州310028)摘 要:本文针对杭州市区旅游交通落后的现状,首先分析了杭州旅游交通网络和各景点客流量分布的空间特征,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 IS )技术对旅游交通网络的游客流量、线路分配和各主要景点的通达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杭州市区旅游交通发展和游客出行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提出了优化旅游交通网络的对策,为解决旅游交通问题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Λ关 键 词:旅游交通网络;空间分析;对策;杭州市区中图分类号:K 902 文献标识码:AZHAN G X ing 2p ing 1,YAN G J ian 2jun 2,M AO B i 2lin 1(1.D ep a rt m en t of E a rth S cience ,Z hej iangU n iversity ,H ang z hou 310028,Ch ina ;2.D ep a rt m en t of R eg iona l and U rban S cience ,Z hej iangU n iversity ,H ang z hou 310028,Ch ina )Spa ti a l ana lysis and coun ter m ea sures of tour is m tran sporta tion network of Hangzhou urban area .Jou rnal of Zhejiang U n iversity (Sciences Editi on ),2000,27(4):438~443Abstract :In acco rdance w ith the poo r statu s quo of tou ris m tran spo rtati on in H angzhou U rban A rea (HUA ),spatial distribu ti on featu res of tou ris m tran spo rtati on netw o rk (T TN )and tou rist flow w ere discu ssed 1T hen ,T TN of HUA ,w ith the help of Geograph ic Info rm ati on System (G IS )techn iques ,w as analyzed tho rough ly .T he structu ral conflicts betw een tou ris m tran spo rtati on and visito r’s tou r ,therefo re ,op ti m izati on coun term easu res of T TN w ere pu t fo rew o rds.Key words :tou rist tran spo rtati on netw o rk (T TN );spatial analysis ;coun term easu res ;H angzhou u rban area (HUA )杭州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Λ然而,近十几年来,杭州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徘徊的局面,在全国主要旅游城市中的名次也在下降Λ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旅游交通结构落后、空间网络不够完善、出行不便等因素也是制约杭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Λ因此,分析杭州旅游交通网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搞好旅游交通网络的布局与规划,不仅是杭州旅游业现状的需要,而且是杭州旅游业长远发展的要求Λ1 旅游交通网的空间布局特征杭州市区旅游交通网在空间布局上具有以下特征:1.1 是市区路网系统的一部分,集中在市区西南部为旅游服务的交通线主要集中在曙光路-体育场路以南,中河路以西地区Λ这种空间格局是由西湖风景区的特殊位置而决定的Λ1.2 路网中许多路线功能杂乱许多道路(尤其是北山路以北、湖滨路以东部分)既为旅游服务,而更为重要的是为城市交通服务的Λ而过境公路(包括虎跑路、之江路、西山路)的通过使路网功能更为混杂,不利于游客的疏散Λ1.3 受地形和名胜古迹分布的影响,有许多人行山路西湖风景区得兼湖山之胜,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大部分名胜古迹镶嵌在湖畔山间Λ这一特色使人行山道成为旅游交通网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Λ1.4 有许多断头路,回路不够如果去掉公交车不可通行的人行山道,杭州旅游交通网极不完善,有许多断头路Λ这使游客不得不走“回头路”,而这正是旅游交通的最大“忌讳”Λ2 各景点游客流量的空间分布表1为1998~1999年杭州市区十大景点游客流量及构成情况Λ由表1可以看出,杭州游客50%以上集中在五大公园(景点),75%以上集中在十大公园(景点)Λ造成热点过热,长期超负荷,不但给维护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难以保持和提高这些景点的景观水平和环境质量,而且对旅游交通线路造成了很大的压力Λ表1 1998~1999年杭州市区十大景点游客流量及构成景点名称1998年1999年名次万人次%名次万人次%灵隐1369.9918.271387.5818.87三潭印月2204.3810.093207.9810.12岳庙3198.599.802217.5610.59花港观鱼4135.236.686109.465.33未来世界5115.775.727107.665.24六和塔6110.915.474112.075.46宋城7104.075.148104.775.10虎跑8103.225.105109.705.34动物园999.914.93999.314.83植物园1082.204.061092.684.51五大景点小计-1023.9750.55-1034.8850.38十大景点小计-1524.2775.25-1548.7675.39合计-2025.69100.00-2054.26100.00 资料来源:据1998、1999年《杭州市园林文物统计年鉴》整理从景点线路看,西湖风景名胜区历来形成了南线、湖中和北线三条旅游线路的格局Λ总体上看,南线旅游资源比北线丰富,但前些年南线破坏严重,造成了杭州旅游的南冷北热格局Λ随着南线旅游资源的开发,近年有一定上升趋势Λ未来世界和宋城开业后,这一格局已基本得到扭转,南线和北934第4期张兴平,等:杭州市区旅游交通网络空间分析及其对策线游客流量大致相当(见表2)Λ表2 历年杭州旅游线路游客分布情况线路1993199419981999万人次%万人次%万人次%万人次%北线937.2444.04821.1542.08832.8741.12819.7239.90南线702.1833.00668.5234.26796.6639.33834.8740.64湖中333.7015.68314.6216.12336.9416.63329.2016.03其它154.927.28147.127.5459.212.9270.473.43 资料来源:据1993、1994、1998、1999年《杭州市园林文物统计年鉴》整理造成前几年南冷北热的重要原因就是南线一些景点由于种种原因遭到破坏,如雷峰塔于1924年倒塌等Λ同时也缺乏像灵隐和岳庙那样起着支柱作用的热门景点Λ这一格局无法合理利用风景区的道路Λ一方面北线距市区较近,许多线路并不是单纯的旅游线路,而更重要的是作为市区道路而存在的,如曙光路、玉古路、保路等;另一方面,北线的游客量又较多,这必然造成游客与一般人流的混杂,对道路的压力很大Λ可见,积极开发和建设南线旅游景点,对促进南线旅游的发展,以及对西湖游客的分流和扩大西湖景区环境容量等方面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应成为今后杭州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点方向Λ近期开发的未来世界、宋城、美国城以及江南的杭州乐园等景点便是成功的例子Λ3 杭州旅游交通网络的GIS分析3.1 游客流量及其线路分配游客的流动必然要反映在各条道路上Λ而通过一个景点的道路可能不止一条,而每条还可能存在两个方向,这时必然涉及到游客在各线路上的分配问题Λ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涉及到两个因素:通过景点的道路及其等级Λ在具体分配时就需要考虑一条道路可能通过许多景点,这又必然要将各景点分配到该线的流量按路段叠加起来Λ为了完成这一工作,我们利用了美国ESR I公司开发的通用地理信息系统(G IS)软件A RC I N FO中的网络分析模块(N etw o rk A nalysis)进行了分配Λ分配结果表明,在主要路线中,以湖滨路、南山路和北山路最为繁忙,其次为灵隐路、虎跑路、曙光路、玉古路等线路Λ3.2 主要景点的通达度和相对联通性一个交通网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网络中点和线的数目、组合及其空间连接状况Λ对于交通网络分析,通达度(A ccessib ility)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1,2],网络中各个节点(N ode)在网络中的地位可以用通达度和相对联通性(R elative Connectivity)来衡量Λ各旅游景点的通达度和相对联通性直接影响着游客对旅游景点的选择Λ通达度是指网络中一点到其它各点最短路径的总和,其表达式为A i=∑D ij,(1)式中,A i表示i点的通达度,值越小,表示通达度越好;j代表网络中除了i点以外其它点的数目,值为1,2,3,4,...,n;D ij表示i点到j点最短路径Ζ一个点的通达度越小,则表示这一点与其它各点的连接程度越高Ζ我们选取了35个主要景点(公园)作为评价的节点(表3),同时考虑了市区内的主要星级饭店Ζ首先根据各类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对旅游客流的分担情况(由各条道路上通行的公交车状况决定),将道路分为4类,并对不同类型044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第27卷 道路的距离乘以不同的权数,得出加权距离,此处更多地考虑通行时间Ζ以上工作都是在A RC I N FO 的N etw o rk A nalysis 模块进行的,最终得出了35个景点的通达度Ζ由表3可以看出,沿湖的湖滨路、南山路和白堤边的景点的通达度最好,其中以柳浪闻莺和六公园最好;而西南的云栖竹径、梅家坞、九溪、小和山、之江渡假区等景点以及灵隐和玉皇山的通达度较差,以云栖竹径最差;其它景点的通达度居中Ζ在旅游交通网络中,每个景点都有不同的地位Ζ一个景点与网络中其它景点的联系Ζ不仅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即通过第三个甚至更多的景点才能实现Ζ一景点与其它景点间联系的难易程度,就是联通性,它对旅游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的评价极为有用Ζ从总体上衡量一个景点的联通性的表述与通达度有类似之处,因此不再重复评价,而引入了相对联通性的概念Ζ相对联通性可以用来衡量各景点的通达和联系的相对难易程度,可用下式来表示R C i =A i -A ′A 3-A ′,(2)式中,R C i ——表示第i 点的相对联通性(0≤R C i ≤1),R C i 值越小,该景点与其它景点越容易联系;A i ——表示第i 点的通达度;A3——表示网络中通达度最大值;A ′——表示网络中通达度最小值Ζ相对联通性可以根据通达度计算而来,具体情况与通达度类似,此处不再赘述Λ表3 杭州市区主要景点通达度与相对联通性景点名通达度相对联通性景点名通达度相对联通性断桥残雪3430.149虎跑梦泉3520.161孤山3490.157满陇桂雨5850.476曲院风荷2920.213玉皇飞云6010.497苏堤春晓3470.154吴山天风4530.297花港观鱼2780.061灵隐6210.524雷峰夕照3140.109六和塔4800.334南屏晚钟2740.055植物园5460.469儿童公园2360.000胡庆余堂4920.350宝石流霞3510.159茶叶博物馆4770.330黄龙吐翠4480.294柳浪闻莺2360.000岳庙2900.212丝绸博物馆5580.439花圃3940.218南宋官窑5820.472太子湾2940.082之江渡假区7490.697龙井问茶5020.364小和山6731.000九溪烟树6130.784少年宫2570.039云栖竹径9290.928一公园2620.046梅家坞8280.804六公园2500.035动物园3660.180144第4期张兴平,等:杭州市区旅游交通网络空间分析及其对策244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第27卷 4 旅游交通网络存在的结构性矛盾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杭州旅游交通网络与游客出行之间存在着一些结构性矛盾,将成为制约杭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Λ这些矛盾主要表现为:(1)西山路在网络中的作用较低,没有起到南北通道的作用应积极开发西山路沿线的旅游景点,以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Λ近期已有所改观Λ(2)景区西南部交通线路过少,环线太少,不利于旅游向外拓展回归自然,休闲性旅游将是未来旅游的主要热点Λ而西南部景点比较符合这一旅游选择趋向,只是西南部交通线路过少,大多为人行山道,而且有许多断头路,环线更是少得可怜Λ(3)景点大多集中在西湖周围,造成旅游交通拥挤,而外线交通又尚未跟上,致使旅游交通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区旅游发展的需要(4)客流过多地集中在湖滨路和南山路一线,致使旅游交通与市内交通混杂,不利于旅游的发展今后应逐步缓解这一线游客流量,使旅游客流逐步向外线流动Λ(5)个别景点的通达度与实际客流矛盾较大,其中灵隐最为突出灵隐作为杭州游客最多的景点,而其通达度仅列35个景点的第30位Λ今后应积极改善灵隐方向的交通线,同时开拓灵隐附近的景点,以延长游客在灵隐及附近的逗留时间Λ5 优化旅游交通网络的对策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从旅游交通网络的实际出发,应采取以下对策,解决杭州市旅游交通网络与游客出行之间的结构性矛盾Λ5.1 兴建、整理风景区道路,完善旅游交通网络的连接程度,形成一个便捷畅通的旅游交通网络这主要有4方面的内容:(1)建设梅家坞与灵隐之间的道路或隧道,沟通南北线交通,减少断头路,避免回头路Λ(2)整理西湖各山间的步行道路(尤其是九溪十八涧和云栖竹径),方便游人Λ(3)改善吴山、凤凰山与动物园、虎跑之间的道路,同时打通凤凰山南北景区的交通Λ(4)增加梅家坞至龙坞的交通线(公路或隧道),拓展杭州市区旅游向外发展Λ5.2 充分发挥西湖游船的作用,解决湖中与环湖景点旅游交通,缓解环湖公路交通的压力5.3 设计合理的旅游交通线路,优化旅游交通工具,缓解旅游交通压力在旅游线路设计上,尽量构成环线旅游,减少回头交通Λ在交通工具上,可以开设大容量、污染小的新型交通工具Λ5.4 对一般交通与旅游交通进行分流,同时引导外地旅游车辆和小汽车的游客换乘公共汽车,减轻风景区主要道路上的交通压力5.5 积极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尤其要开发诸如西山路等主要干道沿线的新景点,提高现有线路的利用率其中G IS分析由浙江省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完成,得到刘南教授的大力支持,特致谢忱!参考文献:[1] Kw an M P .Space 2ti m e and in tegral m easu res of individual accessib ilit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u sing apo in t 2based fram ew o rk [J ],Geograph ical A nalysis ,1998,30(3):191-216.[2] M iller HJ .M easu ring space 2ti m e accessib ility benefits w ith in tran spo rtati on netw o rk s :basic theo ry andcompu tati onal p rocedu res [J ].Geograph ical A nalysis ,1999,31(1):1-26.[3] 杨建军,张兴平,毛必林.跨世纪的杭州市旅游景区与旅游交通布局构想[J ].城市规划汇刊,1998,5:50-53.[4] 牛亚菲.旅游供给与需求的空间关系研究[J ].地理学报,1996,51(1):80-87.[5] 韦章尧.杭州旅游业未来研究[M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6] 杭州市人民政府.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R ].杭州:杭州市人民政府,1998.[7] 杭州市规划设计院,加拿大斯坦利联合工程公司.杭州市战略交通规划研究项目(中期评估报告)[R ].杭州:杭州市规划设计院,1991.(责任编辑 寿彩丽)344第4期张兴平,等:杭州市区旅游交通网络空间分析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