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政策解读
大气污染防治管控方案

大气污染防治管控方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了全球公认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
我国也不例外,大气污染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治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了我国政府的重要任务。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大气污染防治管控方案。
一、政策措施1. 加强源头控制对我国主要的大气污染源进行分类管理,建立严格的排污许可制度,限制高污染企业的排放量。
加大对企业、车辆和城市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并建立严格的排污罚款制度。
2. 建设绿色城市加大对城市绿化、环保设施建设和公共交通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环境承载能力。
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个人车辆的使用量,降低排放量。
3. 推广清洁能源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大力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度。
同时,鼓励对导致大气污染的高污染燃料加税,提高使用成本,引导市民采用低污染的能源。
4. 强化政策执行强化对企业和居民的大气污染防治宣传和教育,加强社会监督,提高大众环保意识。
设立奖惩制度,奖励优秀企业,惩罚污染行为严重的企业和个人,加大治理力度。
二、技术手段1. 绿色交通技术推广绿色交通技术,减少机动车辆的污染排放,重点是推进公共交通的电动化和清洁化,并鼓励人们自行车、步行出行。
2. 建设大气监测系统建立全国性大气污染监测体系,通过现代化监测技术,实时掌握污染源和污染扩散情况,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3. 绿色能源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研究与开发,促进新能源汽车、太阳能集热器、风力发电等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广清洁能源。
三、应急措施1. 实施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一旦出现重污染天气,需要紧急采取措施。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并重点保护人群健康,在特殊时期实施特殊防护措施。
2. 建立污染物排放监管机制建立完善的污染物排放监管机制,保证政策执行和企业随时掌握自己的排放情况。
总的来说,大气污染防治管控方案是一个多方面、多策略的综合措施。
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关于印发《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的通知

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关于印发《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能源局•【公布日期】2021.10.28•【文号】环大气〔2021〕104号•【施行日期】2021.10.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大气污染防治正文关于印发《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的通知环大气〔2021〕104号石家庄、唐山、秦皇岛、邯郸、邢台、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廊坊、衡水、太原、阳泉、长治、晋城、大同、朔州、晋中、运城、忻州、临汾、吕梁、济南、淄博、枣庄、东营、潍坊、济宁、泰安、日照、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区、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定州、辛集、济源、韩城市人民政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现将《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能源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山西省人民政府山东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陕西省人民政府2021年10月28日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近年来,通过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秋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细颗粒物(PM2.5)浓度比2016年同期分别下降37.5%、35.1%,重污染天数分别下降70%、65%,人民群众蓝天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高。
市20242024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市20242024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一想到秋冬季的大气污染问题,脑袋里就像炸开了锅,各种数据和方案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好吧,那就开始吧,这个方案可得好好打磨,毕竟关系到大家的呼吸健康。
1.目标设定我们得明确目标。
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的核心目标是:空气质量改善,PM2.5浓度下降,重污染天数减少。
具体来说,全市范围内PM2.5平均浓度要比去年同比下降15%,重污染天数减少20%。
2.工作原则我们得确定工作原则。
这次攻坚行动要遵循“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原则,实行“最严措施、最强力度、最硬作风”,确保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3.工作措施(1)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限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发展。
对重点污染企业实行限产、停产措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调整能源结构加大清洁能源替代力度,提高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严格落实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削减煤炭消费量。
(3)加强交通污染治理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对重型柴油车实行限行、禁行措施,加大对超标排放车辆的处罚力度。
(4)强化扬尘污染治理加强建筑工地、道路、堆场等扬尘污染源的管控,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要求。
对违反规定的单位依法予以处罚。
(5)严格环境监管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完善监测网络。
对大气污染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4.组织实施这次攻坚行动由市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成立攻坚行动指挥部,负责协调、调度、监督各项工作。
(1)明确责任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将任务分解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员。
对工作不力、未完成任务的单位,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2)加强宣传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攻坚行动的目的、意义和措施,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3)严格考核对攻坚行动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调度、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我们一定能取得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胜利。
大气污染防治法规与政策解读

大气污染防治法规与政策解读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气污染问题愈发严峻,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规与政策。
本文将对这些法规与政策进行解读,以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并参与到大气污染治理的过程中来。
一、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法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是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总章程,包含了大气污染的防治原则、控制标准、监测评估、处罚与补偿等方面内容。
该法规的出台,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1. 防治原则《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了防治大气污染的原则,主要包括源头防治、综合治理、科学管理、公众参与等。
源头防治是该法规的核心原则,意味着从污染源头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的排放。
综合治理则要求协调各个行业、部门和地区的力量,形成合力推动大气污染的综合治理。
2. 排放标准《大气污染防治法》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进行了详细规定。
各行业、企事业单位必须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排放,超标排放将受到处罚。
通过强制性的排放标准,可以有效地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降低对环境的危害。
3. 监测评估该法规要求建立完善的大气污染监测评估体系,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
只有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才能准确了解大气污染的状况,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4. 处罚与补偿《大气污染防治法》对于违法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行为给予了相应的处罚,并规定了环境损害赔偿的责任。
这一条款的出现,有助于约束大气污染源的行为,同时也为受损环境进行补偿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地方性大气污染防治政策除了国家层面的法规,各地方性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
这些政策通常基于地方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1. 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各地方政府制定了区域性的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明确了大气污染治理的总体目标、任务和措施。
这些规划有助于统筹协调区域间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发挥整体效益。
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XX街道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街道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一、前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城市空气质量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决策部署,结合我街道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2.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内;三、主要任务(一)加强产业结构调整1.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的企业;2.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3.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二)强化污染源治理1.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确保企业达标排放;2.加强扬尘污染治理,严格落实建筑工地、道路清扫、绿化等扬尘防治措施;3.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推广新能源汽车,优化公共交通体系;4.加强生活污染治理,提高生活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能力。
(三)提升环境监管能力1.加强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提高监测能力;2.严格环境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3.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环保意识。
四、重点工程(一)产业结构调整工程1.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加大绿色产业扶持力度,引导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
(二)污染源治理工程1.实施工业污染源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确保企业达标排放;2.推进扬尘污染治理,提高扬尘防治水平;3.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优化公共交通体系;4.提高生活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能力。
(三)环境监管能力提升工程1.加强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提高监测能力;2.优化环境执法监管体系,提高执法效能;3.深入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环保意识。
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推动工作落实。
(二)明确责任分工各级各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强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XX区20242024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区20242024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嘿,各位,我要分享的是一份针对区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攻坚行动方案。
这可是我积累了10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心血之作,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开始吧!一、总体目标我们的总体目标是确保区秋冬季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改善,PM2.5、PM10等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稳步提升。
一句话,就是让咱们的天空更蓝、空气更清新!二、重点任务1.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工业污染可是大气污染的大头,咱们得从源头抓起。
对重点污染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实施限产、停产措施。
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设施,减少污染物排放。
2.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城市管理方面,我们要加大道路清扫、洒水频次,减少扬尘污染。
同时,加强对建筑工地的监管,确保施工场地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还要加大绿化力度,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
3.优化能源结构能源结构调整是改善空气质量的关键。
咱们要加大对燃煤锅炉的淘汰力度,推广清洁能源,鼓励使用电动汽车、新能源公交车等。
同时,还要加强对餐饮业、烧烤摊等油烟污染的治理。
4.强化交通管理交通污染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我们要优化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引导市民绿色出行。
还要加大对违规排放车辆的处罚力度,确保车辆排放达标。
三、具体措施1.建立健全大气污染监测预警体系通过布设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实时掌握空气质量变化情况,为治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预警机制,对可能出现污染天气的时段进行预警,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2.加强执法监管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工地等进行严肃处理。
同时,加强对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良好氛围。
3.强化科技支撑运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大气污染源进行精准识别和治理。
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先进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提高治理效果。
中国空气污染治理的政策与法规解读

中国空气污染治理的政策与法规解读近年来,中国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人民的健康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严峻的环境挑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策与法规。
本文将对中国空气污染治理的政策与法规进行解读,以期全面了解这些措施对保护环境和改善空气质量所起到的作用。
第一,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是中国政府出台的第一部以大气污染为主题的法律。
该法律于2016年颁布实施,旨在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质量。
该法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要求制定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根据空气质量状况对不同区域进行划分。
这为科学监测和评估空气质量提供了基础。
2. 污染源及排放控制:该法律规定了不同类型的大气污染源应当进行监测,并实施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控制。
同时,对超标排放的处罚予以严格执行。
3.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了降低污染物排放,该法律推动了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包括燃煤电厂的脱硫、脱硝和除尘等技术。
4. 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大气污染防治法要求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并将环境污染信息公开,倒逼企业加强污染治理。
第二,大气十条为了进一步加强空气污染治理,2013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大气十条》,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和目标,旨在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污染排放。
1. 排放总量控制:《大气十条》要求各地制定具体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并实施相应的减排措施。
2. 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该政策要求对企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进行严格控制,通过限制高污染企业的产能和倒逼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等方式来实现减排。
3. 机动车污染治理:《大气十条》提出了一系列减少机动车污染的措施,包括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强尾气监测和控制等。
4. 区域联防联控行动计划:该政策要求建立区域联防联控行动计划,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共同应对大气污染问题。
第三,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中国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空气污染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工作方案

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工作方案为了全面解决我国大气污染问题,保护民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国家出台了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工作方案。
本文就这一方案进行介绍。
一、总体目标通过2020年的努力,全面完成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主要目标包括:1.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下降18%以上,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0%以上;2.化解超过居民使用标准的高污染燃煤小锅炉、油烟机等污染源达到90%以上;3.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综合治理,完成国Ⅲ及以下机械淘汰更新工作,全面推进重型柴油车国Ⅳ、国Ⅴ排放标准的落实,完成机动车排放颗粒物污染和氮氧化物污染应对工作;4.实施治理重点行业空气污染,实现“十三五”期间炼铁、钢铁、电力、水泥等行业颗粒物排放总量占比分别下降50%、15%、12%和10%;5.实施区域联防联控,细化实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目标及行动方案,构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协调机制,加强跨省份、跨城市的联防联控;6.提高环境执法和监察水平,全面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定期公布环境执法情况和大气环境质量。
二、具体措施为了实现总体目标,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将分为以下具体措施:1.加大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力度。
中央财政将推进污染治理设施的修复、改建和新建工作,重点推动重污染行业铁矿、焦化、有色等实现绿色改造,实行点源减排与污染治理同步推进,推进工业锅炉薪煤改转气、改为清洁能源等。
2.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治理。
加强浮动移动机械检查和清理,推动新的停用、限用标准,在非机动车、机动车排放管理方面,政府不断加大对污染企业或人的责任和制裁力度,让各方都能降低污染程度。
3.重点城市治理。
加强细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的控制,优化汽车排放体系,推动公益广告,加强城市路面、建筑物等的防尘治理等。
4.农村厕所革命。
加强农村水污染治理,推进马桶革命,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推动化肥农药可控减量,实现乡村绿色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政策解读
为切实加强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落实《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要求,丰台区认真研究,草拟了《丰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此《方案》公开属性拟定为主动公开,拟定在区政府官方网站上公开。
主要目标:
坚持稳中求进,在巩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完成2018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PM2.5年均浓度低于60微克/立方米。
秋冬季期间(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全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累计浓度控制在58微克/立方米以下,重污染天数少于10天。
逐月细化目标,10月PM2.5月均浓度控制在54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2天;11月PM2.5月均浓度控制在58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2天;12月PM2.5月均浓度控制在65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2天;1月PM2.5月均浓度控制在58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1天;2月PM2.5月均浓度控制在53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1天;3月PM2.5月均浓度控制在55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1天
重点任务:
1.积极调整运输结构。
自2018年10月1日起,全区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环卫、邮政车辆基本采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在6家批发市场落实进出场车辆差异化收费模式,鼓励物流行业使用新能源车辆。
2.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加大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调整退出力度,年底前共调整退出30家以上;2018年底前,完成陶瓷等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将错峰生产要求载入排污许可证。
已完成排污许可证核发的行业,2018年10月底前,将相关错峰生产方案要求补充到排污许可证中。
3.加快调整能源结构。
以街乡镇、社区村为单位加强监督检查,严禁散煤流入,设置巡查岗,开展日常巡查检查工作。
在2017年基本完成燃气锅炉低氮改造任务基础上,加强对燃气锅炉氮氧化物执法检查,对排放超标单位依法处罚并责令整改;原则上改造后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不高于50微克/立方米。
4.优化调整用地结构。
全区平均降尘量不得高于9吨/平方公里·月。
建筑工地要做到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百分之百”。
2020年底前完成所有矿山整治点位治理修复;自2018年10月起,开展秋收阶段秸秆禁烧等专项巡查,全面禁止秸秆、枯枝落叶、垃圾等露天焚烧。
5.实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专项行动。
全年人工检查重型柴油车排放6万辆次以上。
落实《北京市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记分制管理办法(试行)》,通过驻场检查和网络监控等方式,加强对全区7家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管,检查排放检验机构312家次,百分百覆盖。
2018年底前,在已有台账清单基础上,再完成一轮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排查,并建立每月更新机制。
6.实施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治理专项行动。
禁止新改扩建涉高VOCs含量溶剂型涂料、油墨、胶粘剂等生产和使用的项目。
2018年12月底前,完成2家工业涂装企业VOCs综合整治;未完成治理改造的企业,依法实施停产整治,纳入秋冬季错峰生产方案。
2018年底前,完成33家年销售汽油量超过2000吨(含)的加油站完成油气回收在线监控改造。
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重点地区范围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含学校、幼儿园)食堂和餐饮企业的升级改造,减少污染排放,2019年起全面达到新标准要求。
7.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在不利气象条件下,按照市环保局的统筹调度,实施区域空气重污染应急各项措施,迅速响应、有效应对。
8.深入推进工业企业错峰生产与运输。
实行差别化错峰生产,严禁“一刀切”方式。
重点对建材、化工等行业,实施采暖期错峰生产。
对各类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未达到排污许可管理要求,或未按期完成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改造任务的,全面采取错峰生产措施。
9.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2018年10月底前,完成粗颗粒物监测站点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市级部门验收。
10月底前,完成精细化管理支撑项目监测点位布设工作,自2018年11月起,对乡镇(街道)进行空气质量实时监测,监测结果及时反馈至各乡镇(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