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化学化工流程试题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2020高考化学化工流程试题知识点总结

2020高考化学化工流程试题知识点总结

2020高考化学化工流程试题知识点总结知识归纳无机化工流程题的特点:规律:主线主产品、分支副产品、回头为循环。

核心考点:物质的分离操作、除杂试剂的选择、生产条件的控制。

1. 流程的呈现主要有以物质转化为主线,以操作过程为主线,甚至有时候会以设备为主线。

2. 这类题常围绕以下几个知识点进行设问:⑴反应速率与平衡理论的运用反应物颗粒大小:反应速率、原料的利用率等温度:反应速率、物质的稳定性、物质的结晶等⑵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⑶利用控制pH分离除杂;⑷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⑸实验基本操作:除杂、分离、检验、洗涤、干燥等;⑹流程中的物质转化和循环,资源的回收和利用;⑺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评价.一、原料处理的方法和作用对原料进行预处理的常用方法及其作用:1。

粉碎、研磨:减小固体的颗粒度,增大固体与液体或气体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

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

3. 酸浸:通常用酸溶,如用硫酸、盐酸、浓硫酸等,与酸接触反应或溶解,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近年来,在高考题出现了“浸出”操作。

在化工生产题中,矿物原料“浸出"的任务是选择适当的溶剂,使矿物原料中的有用组分或有害杂质选择性地溶解,使其转入溶液中,达到有用组分与有害杂质或与脉石组分相分离的目的。

4。

浸出率: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含量的多少(更多转化)。

5。

灼烧:除去可燃性杂质或使原料初步转化,如从海带中提取碘时的灼烧就是为了除去可燃性杂质,将有机碘转化为碘盐。

6. 灼烧、焙烧、煅烧:改变结构和组成,使一些物质能溶解;并使一些杂质在高温下氧化、分解,如煅烧高岭土和石灰石。

二、掌握核心化学反应1。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化工生产将原料转变成产品的过程,也是物质经历相互转化的过程。

理解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就要用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一般围绕铁、铜、铝、镁、氯、硫、磷、硅等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的工业制备来进行命题,需要掌握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2. 还要掌握有关化工生产的知识,熟悉的有纯碱工业、氨工业、硅单质的制备、氯碱工业、海水中提取镁、海水中提取溴等;3。

2025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工艺流程题的解题的知识总结归纳

2025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工艺流程题的解题的知识总结归纳

2025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工艺流程题的解题的知识总结归纳工业流程图解题框架•原料预处理'除杂、净化产&的分离提纯原料无机矿物核心化学反所需产品反应条件的控制排放物的无吝化姓理原料的循环利用解题步骤首尾呼应找出主线解题策略1.对照原料和产品,确定核心反应和核心辅料2.依核心反应,明确流程主线、支线和除杂任务3.以核心辅助原料为准,把流程划分为原料预处理、核心反应和产品分离提纯三个阶段分段剖析 4.依箭头指向,分析每一环节中物质流入和流出的意义、控制反应条件的作明析细节用,融通对流程的整体分析一一研究各步骤对应的物质成份和化学反应5.某些暂时琢磨不透的环节,可先“淡化处理”,如有必要,可“顺藤摸瓜”或带着问题回头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6.先易后难:先回答与工艺流程非密切相关的问题,确保易拿的分数先拿,规范答题7.变换角度:从基本原理、绿色化学、经济角度、安全生产等多角度思考答8.充分利用题给信息合理答题二.常考的化工术语关键词释义将块状或颗粒状的物质磨成粉末或将液体雾化,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以加快反研磨、雾化应速率或使反应更充分使固体在高温下分解或改变结构、使杂质高温氧化、分解等。

如锻烧石灰石、高灼烧(燃烧)岭土、硫铁矿向固体中加入适当溶剂或溶液,使其中可溶性的物质溶解,包括水浸取、酸溶、浸取碱溶、醇溶等浸出率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的多少酸浸在酸性溶液中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的过程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过滤固体与液体的分离滴定定量测定,可用于某种未知浓度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测定蒸发结晶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蒸发浓缩蒸发除去部分溶剂,提高溶液的浓度水洗用水洗去可溶性杂质,类似的还有酸洗、醇洗等酸作用溶解、去氧化物(膜)、抑制某些金属离子的水解、除去杂质离子等碱作用去油污,去铝片氧化膜,溶解铝、二氧化硅,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三.常见的操作与答题常见的操作加过量试剂加氧化剂判断能否加其他物质答题要考虑的角度使反应完全进行(或增大转化率、产率)等氧化某物质,生成目标产物或除去某些离子要考虑是否引入杂质(或影响产物的纯度)等分离、提纯过滤、蒸发、萃取、分液、蒸馅等常规操作从溶液中得到晶体的方法:蒸发浓缩一冷却结晶一过滤一(洗涤、干燥)提高原子利用率绿色化学(物质的循环利用、废物处理、原子利用率、能量的充分利用)552X2^要考虑。

【高中化学】高考化学化工流程题答题技巧精讲

【高中化学】高考化学化工流程题答题技巧精讲

【高中化学】高考化学化工流程题答题技巧精讲首先,要对化工流程图试题的结构有全面充分的认识,通过对试题结构的分析可知,该类试题一般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化工流程图试题主要分三部分:(1)题干部分:介绍原材料及所要得到的目标产品,以图表、化学反应方程式、文字表达等提供解决问题的信息。

(2)流程图部分:呈现整个化工生产过程。

一般流程图也可分为三部分:即原料的预处理,物质的分离提纯(题目的关键部分)和产品获得。

有的流程图在这三部分中还包括三条线索,主线主产品、侧线副产品、回头线为可循环利用的反应物。

(3)问题部分:提出了所要解决的问题。

2. 解题思路明确整个流程及每一部分的目的仔细分析每步发生的反应及得到的产物结合基础理论与实际问题思考注意答题的模式与要点,并注意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在答题时应注意:前一问回答不了,并不一定会影响回答后面的问题。

分析流程图需要掌握的技巧是:① 浏览全题,确定该流程的目的由何原料获得何产物(副产物),对比原料和产物;② 了解流程图以外的文字描述、表格信息、后续设问中的提示性信息,并在下一步分析和解题中随时进行联系和调用;③ 解析流程图并思考:从原料到产品依次进行了什么反应?利用了什么原理(氧化还原、溶解度、溶液中的平衡)?每一步操作进行到什么程度最佳?每一步除目标物质外还产生了什么杂质或副产物?杂质或副产物是怎样除去的?对于比较陌生且复杂的流程图,宏观把握整个流程,不必要把每个环节的原理都搞清楚,针对问题分析细节。

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正确解读试题信息,理解问题的实质。

这是准确回答试题的前提。

(2)善于运用化学学科思想、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正确沟通现实问题与学科知识的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思路。

(3)能熟练调动和运用已学知识并与问题提供的信息整合起来。

这是正确解答试题的关键。

(4)能正确运用规范的化学用语,清晰、严密地组织和表述答案。

这是成功解答试题的保证。

总之,在紧张的高考总复习的冲刺阶段,我们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对所学过的化学知识都能形成知识体系,以规律指导学习,这样才能更好顺应高考这种选拔人材的考试。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八无机化工流程(含解析)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八无机化工流程(含解析)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如果你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另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专题八 无机化工流程1、工业上采用氯化铵焙烧菱锰矿制备高纯度碳酸锰,其工艺流程如下:已知:①菱锰矿的主要成分是3MnCO ,还含有少量的Fe 、Al 、Ca 、Mg 等元素。

②氢氧化物沉淀的条件:3Al +、3+Fe 完全沉淀的pH 分别为4.7、3.2;2+Mn 、2Mg +开始沉淀的pH 分别为8.1、9.1。

③“焙烧”过程的主要反应:34MnCO +2NH Cl 2322MnCl +2NH +CO +H O ↑↑。

④常温下,几种难溶物的sp K 如下表所示: 难溶物2Mn(OH) 3MnCO 2CaF 2MgFsp K132.010-⨯ 112.010-⨯ 102.010-⨯ 117.010-⨯1.分析图1、图2、图3,推测最佳的焙烧温度、焙烧时间、4(NH Cl)()m m 菱锰矿粉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杂”过程如下:①已知几种氧化剂氧化能力的强弱顺序为3+42282222(NH )S O >H O >Cl >MnO >Fe ,则氧化剂X 宜选择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4228(NH )S O B.2MnO C.22H O D.2Cl②调pH 时,pH 可取的最低值为 _____________。

③当2CaF 、2MgF 两种沉淀共存时,若溶液中2+5(Ca ) 1.010mol/L c -=⨯,则2+(Mg )c =___________mol/L 。

3.“沉锰”过程中,不能用碳酸钠溶液代替43NH HCO 溶液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

4.测定碳酸锰粗产品的纯度。

实验步骤如下:①称取0.5000g 碳酸锰粗产品于300mL 锥形瓶中,加少量水润湿。

再加入25mL 磷酸,移到通风橱内加热至240℃。

②将上述锥形瓶中的溶液加水稀释至100mL,滴加2~3滴指示剂,然后用浓度为0.2000mol/L 的硫酸亚铁铵4242[(NH )Fe(SO )]标准溶液滴定,发生的反应为3-2+2+3+3-424[Mn(PO )]+Fe =Mn +Fe +2PO 。

2020年高考化学专题11化工流程一金属含解析42

2020年高考化学专题11化工流程一金属含解析42

专题11 化工流程(一)(金属)1.有关“未来金属”钛的信息有:①硬度大②熔点高③常温下耐酸碱、耐腐蚀④铁矿炼钛的一种工业流程为:(1)钛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TiO3(钛酸亚铁),其中钛的化合价为_______价,反应①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TiCl4在高温下与足量Mg反应生成金属Ti,反应③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属于______(填反应类型),该反应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Mg的金属活动性强于Ti.(3)上述冶炼方法得到的金属钛中会混有少量金属单质是______(填名称),由前面提供的信息 ______(填序号)知,除去它的试剂可以是以下试剂中的_________(填序号)A:HCl B:NaOH C:NaCl D:H2SO4(4)氯化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反应为2FeTiO3+6C+7Cl2 ====2TiCl4+2X+6C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答案】+4 2FeTiO3+C CO2↑+2Fe+2TiO2 2Mg+TiCl42MgCl2+Ti 置换反应或者氧化还原反应能镁③ AD FeCl3【解析】(1)钛酸亚铁FeTiO3,Fe元素为+2价,O元素为-2价,设Ti元素为x价,可知(+2)+x+(-2)×3=0,解得x=+4,钛的化合价为+4价,根据流程图可知反应①中,反应物是C和FeTiO3,生成物为CO2、Fe和TiO2,因而①化学方程式为2FeTiO3+C CO2↑+2Fe+2TiO2;(2)TiCl4在高温下与足量Mg反应置换出金属Ti,反应③化学方程式为2Mg+TiCl42MgCl2+Ti,单质和化合物反应得到另一个单质和化合物,可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同时该反应镁元素和钛元素化合价变化,也为氧化还原反应,Mg能从钛盐置换出Ti,说明Mg的金属活泼性强于Ti;(3)上述冶炼方法得到的金属钛时,可能有部分Mg未反应完,因而混有少量的金属镁,要证实上述猜测,可根据镁属于活泼金属,易于酸反应,因而可用HCl和H2SO4,即选AD;(4)根据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守恒可知,X中含有Fe元素和Cl元素,同时Cl有3个,可推知X为FeCl3。

最新高考化学工艺流程大题技巧总结

最新高考化学工艺流程大题技巧总结

最新高考化学工艺流程大题技巧总结高考化学大题专题(四)工艺流程一、【考点分析】无机化工题实际上是考查考生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及相关知识来解决工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此类型题目的基本步骤是:①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②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几个方面了解流程:a.反应物是什么b.发生了什么反应c.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

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

③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帮助解题。

介绍流程后著手答题。

对反应条件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著手: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对平衡转化率有何影响?对综合生产效益有何影响?如原料成本,原料来源是否广泛、是否可再生,能源成本,对设备的要求,环境保护(从绿色化学方面作答)。

二、【工业流程题中常用的关键词】原材料:矿样(明矾石、孔雀石、蛇纹石、大理石、锂辉石、黄铜矿、锰矿、高岭土,烧渣),合金(含铁废铜),药片(补血剂),海水(污水)灼热(焙烧):原料的预处理,难于转变的物质转变为难抽取的物质:例如海带中抽取碘酸:溶解、去氧化物(膜)、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碱:回去油污,回去铝片水解膜,熔化铝、二氧化硅,调节ph推动水解(结晶)氧化剂:氧化某物质,转化为易于被除去(沉淀)的离子氧化物:调节ph推动水解(结晶)控制ph值:促进某离子水解,使其沉淀,利于过滤分离煮熟:推动水解,聚沉后有利于过滤器拆分;除去熔化在溶液中的气体,例如氧气趁热过滤:减少结晶损失;提高纯度三、【工业流程常用的操作方式】(一)原料的预处理①熔化:通常用酸溶。

例如用硫酸、盐酸、浓硫酸等②灼烧:如从海带中提取碘③焙烧:例如焙烧高岭土发生改变结构,并使一些物质能够熔化。

并使一些杂质高温下水解、水解④研磨:适用于有机物的提取如苹果中维生素c的测定等。

(二)掌控反应条件的方法①控制溶液的酸碱性使其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ph值的控制。

+++调节ph所需的物质通常应当满足用户两点:能够与h反应,并使溶液ph值减小不导入崭新杂质。

江苏省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二化工工艺流程题教案(含解析)

江苏省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二化工工艺流程题教案(含解析)

题型二化工工艺流程题1.近几年化工工艺流程题的考查特点近几年江苏卷工艺流程题主要是以物质的制备、物质的分离提纯为考查素材,以工艺流程图为信息背景,以物质的性质、转化、分离等为考查点,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原理、实验等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的综合型试题。

通常会涉及陌生的化学工业工艺和化学反应,往往给考生较大的冲击力,考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整个流程的原理,但一般不会影响答题。

从试题给出的目的出发,主要可分为以物质制备为主要目的的工艺流程和以分离提纯为主要目的的工艺流程。

涉及物质的转化、物质的分离提纯、尾气等废弃物的处理等化学问题,体现了变化观念、证据推理以及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

2.解答化工工艺流程题的一般思路(1)读题干,找信息和目的。

找出题干中的“制备”或“提纯”等关键词,明确化工生产的原料、产品和杂质。

(2)看问题,根据具体的问题,找出流程中需重点分析的步骤或环节,重点抓住物质流向(进入与流出)、操作方法等。

(3)局部隔离分析,分析加入什么物质,得到什么物质,发生什么反应(或起到什么作用)。

(4)特别提醒:每个题中基本上都有与流程无关的问题,可直接作答。

工艺流程图:3.常考化工术语常考化工术语关键词释义研磨、雾化将块状或颗粒状的物质磨成粉末或将液体雾化,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以加快反应(溶解)速率或使反应更充分,增大原料的转化率(或浸取率)灼烧(煅烧)使固体在高温下分解或改变结构、使杂质高温氧化、分解等。

如煅烧石灰石、高岭土、硫铁矿浸取向固体中加入适当溶剂或溶液,使其中可溶性的物质溶解,包括水4.常考条件控制(1)控制溶液的pH①调节溶液的酸碱性,使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析出(或抑制水解)。

②加入酸或调节溶液至酸性还可除去氧化物(膜)。

③加入碱或调节溶液至碱性还可除去油污,除去铝片氧化膜,溶解铝、二氧化硅等。

④特定的氧化还原反应需要的酸性条件(或碱性条件)。

(2)控制温度:主要从物质性质(热稳定性、水解、氧化性或还原性、溶解度、熔沸点、挥发性、胶体聚沉等)和反应原理(反应速率、平衡移动、催化剂活性、副反应)两个角度思考。

江苏省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二化工工艺流程题教案(含解析)

江苏省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二化工工艺流程题教案(含解析)

题型二化工工艺流程题1.近几年化工工艺流程题的考查特点近几年江苏卷工艺流程题主要是以物质的制备、物质的分离提纯为考查素材,以工艺流程图为信息背景,以物质的性质、转化、分离等为考查点,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原理、实验等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的综合型试题。

通常会涉及陌生的化学工业工艺和化学反应,往往给考生较大的冲击力,考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整个流程的原理,但一般不会影响答题。

从试题给出的目的出发,主要可分为以物质制备为主要目的的工艺流程和以分离提纯为主要目的的工艺流程。

涉及物质的转化、物质的分离提纯、尾气等废弃物的处理等化学问题,体现了变化观念、证据推理以及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

2.解答化工工艺流程题的一般思路(1)读题干,找信息和目的。

找出题干中的“制备”或“提纯”等关键词,明确化工生产的原料、产品和杂质。

(2)看问题,根据具体的问题,找出流程中需重点分析的步骤或环节,重点抓住物质流向(进入与流出)、操作方法等。

(3)局部隔离分析,分析加入什么物质,得到什么物质,发生什么反应(或起到什么作用)。

(4)特别提醒:每个题中基本上都有与流程无关的问题,可直接作答。

工艺流程图:3.常考化工术语常考化工术语关键词释义研磨、雾化将块状或颗粒状的物质磨成粉末或将液体雾化,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以加快反应(溶解)速率或使反应更充分,增大原料的转化率(或浸取率)灼烧(煅烧)使固体在高温下分解或改变结构、使杂质高温氧化、分解等。

如煅烧石灰石、高岭土、硫铁矿浸取向固体中加入适当溶剂或溶液,使其中可溶性的物质溶解,包括水4.常考条件控制(1)控制溶液的pH①调节溶液的酸碱性,使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析出(或抑制水解)。

②加入酸或调节溶液至酸性还可除去氧化物(膜)。

③加入碱或调节溶液至碱性还可除去油污,除去铝片氧化膜,溶解铝、二氧化硅等。

④特定的氧化还原反应需要的酸性条件(或碱性条件)。

(2)控制温度:主要从物质性质(热稳定性、水解、氧化性或还原性、溶解度、熔沸点、挥发性、胶体聚沉等)和反应原理(反应速率、平衡移动、催化剂活性、副反应)两个角度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化学化工流程试题知识点总结知识归纳无机化工流程题的特点:环利用规律:主线主产品、分支副产品、回头为循环。

核心考点:物质的分离操作、除杂试剂的选择、生产条件的控制。

1. 流程的呈现主要有以物质转化为主线,以操作过程为主线,甚至有时候会以设备为主线。

2. 这类题常围绕以下几个知识点进行设问:⑴反应速率与平衡理论的运用MM 预处理无机矿物A 核心 化学妣 控制产品分离提纯反应物颗粒大小:反应速率、原料的利用率等温度:反应速率、物质的稳定性、物质的结晶等⑵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⑶利用控制pH分蔑除杂;⑷化学反应的能星变化;⑸实验基本操作:除杂、分离、检验、洗涤、干燥等;⑹流程中的物质转化和循环,资源的回收和利用;⑺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评价。

一、原料处理的方法和作用对原料进行预处理的常用方法及其作用:1. 粉碎、研磨:减小固体的颗粒度,增大固体与液体或气体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 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

3. 酸浸:通常用酸溶,如用硫酸、盐酸、浓硫酸等,与酸接触反应或溶解,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

近年来,在高考题出现了“浸出”操作。

在化工生产题中,矿物原料“浸出”的任务是选择适当的溶剂,使矿物原料中的有用组分或有害杂质选择性地溶解,使其转入溶液中,达到有用组分与有害杂质或与脉石组分相分蔑的目的。

4. 浸出率: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含呈的多少(更多转化)。

5. 灼烧:除去可燃性杂质或使原料初步转化,如从海带中提取碘时的灼烧就是为了除去可燃性杂质,将有机碘转化为碘盐。

6. 灼烧、焙烧、燃烧:改变结构和组成,使一些物质能溶解;并使一些杂质在高温下氧化、分解,如暇烧高岭土和石灰石。

二、掌握核心化学反应1.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化工生产将原料转变成产品的过程,也是物质经历相互转化的过程。

理解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就要用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一般围绕铁、铜、铝、镁、氯、硫、磷、硅等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的工业制备来进行命题,需要掌握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2. 还要掌握有关化工生产的知识,熟悉的有纯碱工业、氨工业、硅单质的制备、氯碱工业、海水中提取镁、海水中提取漠等;3. 化学反应原理:化工生产中把原料转变成产品的过程就是化学反应的过程,从化学反应原理的角度选择原料、控制条件和选择设备等,是化工生产的基本思路。

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包括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化学、化学热力学等,做到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化工生产中化学反应的情况。

①调节溶液的pH值:使某些篱子转变为沉淀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抑制某些蔑子的水解,防止某些离子的氧化等。

在题目中常以表格形式给出信息。

例如:已知下列物质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如下表所示若要除去Mn2+溶液中含有的Fe2+ ,应该怎样做?提示:先用氧化剂把Fe2+氧化为Fe3+ ,再调溶液的pH到3.7。

调节pH所需的物质一般应满足两点:能与H+反应,使溶液pH值增大;不引入新杂质。

例如:若要除去Cu2+溶液中混有的Fe3 + ,可加入CuO、Cu(OH)2、Cu2(OH)2CO3等物质来调节溶液的pH值。

调节溶液的pH : •,酸作用还可以除去氧化物(膜);“碱作用”还可以除去油污、除去铝片氧化物、溶解铝、二级化硅。

②控制体系的温度a・控制低温:防止物质的分解,如NaHCO3、NH4HCO3、H2O2、HNO3(浓)等;防止物质的挥发,如盐酸、酬酸等;抑制物质的水解,如冰水洗涤,以防止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增大气体反应物的溶解度,使其被充分吸收;b.采取加热:加速某固体的溶解,加快反应速率;减少气体生成物的溶解并使其逸出;使平衡向需要的方向移动;趁热过滤,防止某物质降温时因析出而损耗或带入新的杂质;C •控制范围:确保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兼顾速率和转化率,追求更好的经济效益,防止副反应发生等。

三、明确反应原理注意每一步在什么条件下,发生了什么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这些物质分别到那里去了。

如转化成了沉淀还是气体或生成了其他物质。

四、物质分离或提纯的方法化工生产过程中分离提纯、除杂等环节,与高中化学基本实验的原理紧密朕系,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或蒸馋、萃取、分液等基本实验操作及原理,并要熟悉所用到的相关仪器。

1. 蒸发、反应时的气体氛围抑制水解:如从溶液中析出FeCI3、AICI3、MgCI2等溶质时,应在HCI的气流中加热,以防其水解C⑴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如除去KN03中的少呈NaCL⑵ 蒸发结晶、趁热过滤:如除去NaCI中的少量KNO302. 溶解法:利用特殊溶剂把杂质溶解而除去,如Fe(AI)可用过量的NaOH溶液而除去Al,CO2(HCK H2O)先通过饱和食盐水,再通过浓H2SO4C3. 沉淀法:a.加合适的沉淀剂(要使杂质离子充分沉淀,加入的沉淀剂必须过呈,且在后续步糠中容易除去);b.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4. 洗涤法:a.水洗;b.冰水洗;c.有机溶剂洗。

其目的是:洗去目标物表面的杂质离子;减少目标物的溶解损耗或增大有机杂质的溶解星,•防止目标物形成结晶水合物;使晶体快速干燥。

五、可循环物质的判断和流程评价(-)可循环物质的判断1. 流程图中回头箭头的物质。

2. 生产流程中后面新生成或新分篱的物质(不要忽视结晶后的母液),可能是前面某一步反应的相关物质。

(-)对整个工艺流程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 体现绿色化学思想(使用无毒无害原料,采用原子利用率高的制备路线,原料的循环利用,副产物综合利用,节能,等)。

2. 高效节能方面(原料廉价,工艺简单,产品的纯度高,能耗低等)。

3. 生成物或副产物的污染。

【规范答题】实验操作类规范语言表述1. 测定溶液pH的操作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藤取少呈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待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答题关键词:pH试纸、表面皿、玻璃棒、蘸待测液、比色卡、对照。

四步:取放试纸T②知待测液-③点滴试纸T®与比色卡对照。

概括为•取、藤、点、比"。

抓住关键词和四步操作环节,此类问题一定不失分。

2. 沉淀洗潦(1) 沉淀洗涤的目的:除去沉淀表面附着或沉淀中包夹的可溶性篱子。

(2) 洗涤方法:向漏斗内加蒸馋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出后,重复操作2-3次。

(3) 误差分析:若沉淀不洗涤或洗涤不干净,则使沉淀的质量偏高。

若沉淀洗涤次数过多,则会使部分沉淀溶解而使其质量偏低。

(4) 沉淀剂是否过星的判断方法模板加沉淀剂: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

加入与沉淀剂反应的试剂:静置,取适星上层消液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用产生沉淀的试剂,若产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

注意:若需称量沉淀的质呈而进行有关定星计算时则只能选用方法(1)。

(5) 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答题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洗净3. 容呈瓶捡漏操作模板加入一定呈的水,塞好瓶塞。

用食指拇住瓶塞,倒立观察。

然后再将容星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再倒立。

若均无水渗出,则容量瓶不漏水。

4. 滴定管检查是否漏水的操作模板酸式滴定管:关闭活塞,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滴定管夹将其固定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

若2分钟内不诲水,将活塞塞旋转180°后,重复上述操作。

城式滴定管: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滴定管夹将其固定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

若2 分钟内不漏水,轻轻挤压玻璃球,放出少星液体,再次观察滴定管是否漏水。

5. 滴定管赶气泡的操作模板酸式滴定管:右手将滴定管倾斜30°左右,左手迅速打开活塞使溶液冲出,从而使溶液充满尖嘴。

碱式滴定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向上倾斜,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球,是溶液从尖嘴流出,即可赶出气泡。

6. 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模板形成封闭体系一一操作(微热、手捂、热毛巾招、加水等)一-描述现象一一得出结论。

微热法一一关键词是:封闭(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微热、气泡、水柱;液差(封)法一一关键词是:封闭(用止水夹关闭右侧导气管,向XX漏斗中加水)、液差(xx 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停止注水后,水柱不变化)。

整套装置气密性检查:为使其产生明显的现象,用酒精灯对装置中某个可加热容器微热,观察插入水中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也可对整套装苦适当分割,分段检查气密性。

7. 萃取分液操作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8. 焰色反应的操作先将铠丝沾盐酸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反复几次,直到与酒精灯火焰颜色接近为止。

然后用船丝沽取少量待测液,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如为黄色,则说明溶液中含Na+ ;若透过蓝色钻玻璃呈紫色,则说明溶液中含K+。

9.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往煮沸的蒸馋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I3溶液,当溶液变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

10. 从溶液中结晶实验操作模板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蒸发一结晶一过滤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或带结晶水的:加热浓缩T冷却结晶一过浦机化工流程匙的特点:核心考点:物质的分离操作、除杂试剂的选择、生产条件的控制。

1.规律:主线主产品、分支副产品、回头为循环。

流程的呈现主要有以物质转化为主线,以操作过程为主线,甚至有时候会以设备为主线。

反应速率与平衡理论的运用反应物颗粒大小:反应速率、原料的利用率等温度:反应速率、物质的稳定性、物质的结晶等2. 这类题常围绕以下几个知识点进行设问:⑵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⑶利用控制pH分离除杂;⑷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⑸实验基本操作:除杂、分篱、检验、洗涤、干燥等;⑹流程中的物质转化和循环,资源的回收和利用;⑺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评价。

一、原料处理的方法和作用对原料进行预处理的常用方法及其作用:1. 粉碎、研磨:减小固体的颗粒度,增大固体与液体或气体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 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

3. 酸浸:通常用酸溶,如用硫酸、盐酸、浓硫酸等,与酸接触反应或溶解,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

近年来,在高考题出现了“浸出”操作。

在化工生产题中,矿物原料“浸出”的任务是选择适当的溶剂,使矿物原料中的有用组分或有害杂质选择性地溶解,使其转入溶液中,达到有用组分与有害杂质或与脉石组分相分离的目的。

4. 浸出率: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含星的多少(更多转化)。

5. 灼烧:除去可燃性杂质或使原料初步转化,如从海带中提取碘时的灼烧就是为了除去可燃性杂质,将有机碘转化为碘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