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敏试验方法简介ppt
合集下载
药敏试验说课教案PPT课件

药敏试验说课教案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药敏试验概述 • 药敏试验的步骤 • 药敏试验的临床应用 • 药敏试验的注意事项 • 药敏试验的发展趋势
01
药敏试验概述
药敏试验的定义
药敏试验
是一种检测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的试 验,用于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抗 生素进行治疗。
定义补充
药敏试验通过测量细菌在接触不同浓 度的抗生素时生长情况的变化,来判 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从而帮 助医生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
接种方法
将制备好的菌液均匀涂布在培养基上, 或使用定量接种环接种。
培养
培养条件
根据不同病原体设定适宜的培养 温度和时间。
培养观察
定期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细菌生长, 以及生长情况是否符合预期。
防止污染
确保培养过程的无菌操作,避免杂 菌污染。
结果解读
结果判定
根据培养结果,判断细菌是否对 某种药物敏感或耐药。
耐药性的监测
总结词
药敏试验有助于监测病原微生物的耐 药性变化,为抗生素的更新换代和临 床用药提供依据。
详细描述
随着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的不断增加, 药敏试验能够监测耐药性的发展趋势, 及时发现新的耐药菌株,为临床用药 提供更新换代的选择。
治疗效果的评估
总结词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THANKS
结果记录
及时、准确地记录实验结果, 为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依
据。
实验后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 统计,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对实验 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报告
目录 Contents
• 药敏试验概述 • 药敏试验的步骤 • 药敏试验的临床应用 • 药敏试验的注意事项 • 药敏试验的发展趋势
01
药敏试验概述
药敏试验的定义
药敏试验
是一种检测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的试 验,用于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抗 生素进行治疗。
定义补充
药敏试验通过测量细菌在接触不同浓 度的抗生素时生长情况的变化,来判 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从而帮 助医生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
接种方法
将制备好的菌液均匀涂布在培养基上, 或使用定量接种环接种。
培养
培养条件
根据不同病原体设定适宜的培养 温度和时间。
培养观察
定期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细菌生长, 以及生长情况是否符合预期。
防止污染
确保培养过程的无菌操作,避免杂 菌污染。
结果解读
结果判定
根据培养结果,判断细菌是否对 某种药物敏感或耐药。
耐药性的监测
总结词
药敏试验有助于监测病原微生物的耐 药性变化,为抗生素的更新换代和临 床用药提供依据。
详细描述
随着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的不断增加, 药敏试验能够监测耐药性的发展趋势, 及时发现新的耐药菌株,为临床用药 提供更新换代的选择。
治疗效果的评估
总结词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THANKS
结果记录
及时、准确地记录实验结果, 为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依
据。
实验后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 统计,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对实验 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报告
药敏试验方法简介

药敏试验误差来源及控制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合理设置对照组
在药敏试验中,应设置对照组以排除干扰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药敏试验对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要求较高,需要严格控制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药敏试验的局限性
试验条件限制
对于一些低浓度药物或间歇性发作的病原体,药敏试验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
检测灵敏度不高
药敏试验只能检测药物对病原体是否敏感,无法预测患者使用药物后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
应用范围
操作步骤
分子生物学药敏试验需要对细菌基因进行提取、扩增和测序等操作,然后根据测序结果分析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定义
分子生物学药敏试验是一种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药敏试验方法,通过检测细菌基因序列的变化,判断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应用范围
分子生物学药敏试验适用于一些特殊类型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如耐药菌感染等。
微生物耐药性的传播方式
微生物耐药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播,如基因突变、质粒传递、细胞重组等。
要点三
抗生素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
抗生素的抗菌谱是指其能够抗菌的微生物种类范围,而抗菌活性则是指抗生素对特定微生物的抑菌或杀菌能力。
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微生物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包括抗生素泵出机制、药物靶点改变机制、药物修饰机制等。
药敏试验的实验方法
药敏试验的种类及方法
03
常规药敏试验
定义
常规药敏试验是一种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经典方法,通过在体外培养基上测定细菌生长情况,从而判断细菌对物稀释、细菌培养和结果观察等步骤。
应用范围
常规药敏试验适用于各种需要进行抗菌治疗的感染性疾病。
药敏试验_PPT幻灯片

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细菌对 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实验室监测,为临床上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提供试验依据。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 试验,就是对抗菌药物进行实验室监测的主要手段 之一。
二、 几个概念
1.敏感(sensitive,S):某菌株能被某抗菌药物常用剂 量或途径可达到的治疗浓度杀死或抑制称为敏感。 (敏感度的分级:三个程度,敏感、中敏、耐药)
马,兔等)
*嗜血杆菌属,100ml MHA+fildes增菌液5ml(含脱纤维羊血, 胃蛋白酶等)
培养基厚度:4mm(9cm平板倾25 ml;15cm平 板倾70 ml)
7. “抑菌商数”(Inhibitory Quotient,简称 IQ),是指某抗菌药物在局部组织或体液 中的浓度除以该药物对感染菌的最小抑菌 浓度所得的商数。即:
局部组织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
IQ =
MIC
抑菌商数越大,抑菌效果越明显;反之, 抑菌商数越小,抑菌效果越差。
三、血药浓度与MIC之间的关系
从本质上讲: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是 敏感还是耐药,常以该抗菌药物的治疗浓 度(抗菌药物通过常用途径和常用剂量所 能达到的血药浓度)与该抗菌药物对细菌 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关系而定
血药浓度与MIC之间的关系
中毒浓度
致死量 最小中毒量
极量
R
治疗安
全范围
治疗浓度
(常用剂量)
I
S 最小有效量 无效浓度
但是药物在局部组织和组织液中的浓度, 往往只有血清浓度的1/2~1/10,故在治疗 局部组织感染时,仅仅以MIC小于血清治 疗浓度定为敏感往往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应该以MIC小于血清治疗浓度的2~10倍, 才是敏感。因此,在治疗局部组织或组织
二、 几个概念
1.敏感(sensitive,S):某菌株能被某抗菌药物常用剂 量或途径可达到的治疗浓度杀死或抑制称为敏感。 (敏感度的分级:三个程度,敏感、中敏、耐药)
马,兔等)
*嗜血杆菌属,100ml MHA+fildes增菌液5ml(含脱纤维羊血, 胃蛋白酶等)
培养基厚度:4mm(9cm平板倾25 ml;15cm平 板倾70 ml)
7. “抑菌商数”(Inhibitory Quotient,简称 IQ),是指某抗菌药物在局部组织或体液 中的浓度除以该药物对感染菌的最小抑菌 浓度所得的商数。即:
局部组织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
IQ =
MIC
抑菌商数越大,抑菌效果越明显;反之, 抑菌商数越小,抑菌效果越差。
三、血药浓度与MIC之间的关系
从本质上讲: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是 敏感还是耐药,常以该抗菌药物的治疗浓 度(抗菌药物通过常用途径和常用剂量所 能达到的血药浓度)与该抗菌药物对细菌 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关系而定
血药浓度与MIC之间的关系
中毒浓度
致死量 最小中毒量
极量
R
治疗安
全范围
治疗浓度
(常用剂量)
I
S 最小有效量 无效浓度
但是药物在局部组织和组织液中的浓度, 往往只有血清浓度的1/2~1/10,故在治疗 局部组织感染时,仅仅以MIC小于血清治 疗浓度定为敏感往往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应该以MIC小于血清治疗浓度的2~10倍, 才是敏感。因此,在治疗局部组织或组织
药敏试验简介ppt课件

– 使用CLSI 方法记录 – 采用其他方法时使用CLSI做参照方
法进行比对
ppt课件
33
CLSI M100 “表格” 内容
更新信息
M100
词汇表 I & II & III
M2 表格 扩散法
M7 表格
附录
•抗生素的测试与报告
MIC法
•S I R 折点 •质控
•抗生素的测试与报告 •S I R 折点
– 见后面的幻灯:
ppt课件
19
常量稀释法
•药敏试验的参考方法: 将标准接种物加入含対倍稀释抗生素的MH肉汤 管中. 过夜培养. MIC 即是能抑制细菌生长的含最低抗生素的浓度的那一 管所标示的浓度值(琼脂稀释法是将対倍稀释后的抗生素加入融化后平衡 到50℃的MHA中再倾制平皿,接种物为一定大小的斑点,浓度也为 104CFU/ml). 解释标准(S or R) 是建立在体内可达到的抗生素浓度水平上
梅里埃产品习惯采用的CLSI以外的标准
• 英国BSAC标准;
欧洲应用比较广泛的标准
• 德国DIN标准 …pp…t课件..
30
CLSI药敏解释标准
• CLSI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 institution)药敏指南
ppt课件
31
CLSI 药敏文件
• M100-S22 常见菌 (2012)** • M11-A7 厌氧菌 (2007) • M39-A3 积累抗菌谱(2009) • M24-A 分枝杆菌, 奴卡菌, 以及其他需氧放
• 培养时间:18小时
ppt课件
9
测量方法
• 透射光
− 葡萄球菌
利奈唑胺 苯唑西林 万古霉素
法进行比对
ppt课件
33
CLSI M100 “表格” 内容
更新信息
M100
词汇表 I & II & III
M2 表格 扩散法
M7 表格
附录
•抗生素的测试与报告
MIC法
•S I R 折点 •质控
•抗生素的测试与报告 •S I R 折点
– 见后面的幻灯:
ppt课件
19
常量稀释法
•药敏试验的参考方法: 将标准接种物加入含対倍稀释抗生素的MH肉汤 管中. 过夜培养. MIC 即是能抑制细菌生长的含最低抗生素的浓度的那一 管所标示的浓度值(琼脂稀释法是将対倍稀释后的抗生素加入融化后平衡 到50℃的MHA中再倾制平皿,接种物为一定大小的斑点,浓度也为 104CFU/ml). 解释标准(S or R) 是建立在体内可达到的抗生素浓度水平上
梅里埃产品习惯采用的CLSI以外的标准
• 英国BSAC标准;
欧洲应用比较广泛的标准
• 德国DIN标准 …pp…t课件..
30
CLSI药敏解释标准
• CLSI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 institution)药敏指南
ppt课件
31
CLSI 药敏文件
• M100-S22 常见菌 (2012)** • M11-A7 厌氧菌 (2007) • M39-A3 积累抗菌谱(2009) • M24-A 分枝杆菌, 奴卡菌, 以及其他需氧放
• 培养时间:18小时
ppt课件
9
测量方法
• 透射光
− 葡萄球菌
利奈唑胺 苯唑西林 万古霉素
药敏试验(扩散法)操作方法PPT课件

(2)为方便临床给药,根据MIC提供一个定性的结果是 必要的。临床医师根据敏感、中介、耐药的提示结合 MIC可以方便地制定用药方案。
敏感(S):表示该药物对细菌的MIC值低于常规剂量下的抗菌 药物血液浓 度或组织浓度4-8倍,可以用常规剂量治愈。
中介(I):表示该药物对细菌的MIC值接近于常规剂量给药后的血药浓度 或组织药物浓度,细菌对该药的敏感性降低,但仍可用于生理性浓集部位的 感染或使用高剂量药物进行治疗(注:必须考虑高剂量的安全性)。
二、常用的药敏测定方法
1、扩散法:纸片法、牛津杯法、打孔法等。
纸片法 手工测试的方法,通过测试药物纸片在固体培养基 上的抑菌圈的大小,判断细菌对该种药物是否敏感。目前临床上 广泛使用此法。定性
2、稀释法:琼脂稀释法、液体稀释法(试管、微量)
通过测试细菌在含不同浓度药物培养基内的生长情况,判断 其最低抑菌浓度(MIC)。自动化仪器均采用液体稀释法为药敏 试验的方法。 定量
2、药片吸水量的测定 在上述药片用微量移液器进行滴 加蒸馏水,最可使药片完全浸透又不滴水为宜,最终计 算出每片药片的吸水量。一般常用直经6mm的定性滤纸 药片吸水量为0.01ml。
药液的制备(用于商品药的试验):
按兽药说明书(或标签)上标明的治疗量的10-20倍比例配制药液。 如某药品:100g兑水100kg,表明该药治疗量为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兑水1L,配制 药液时就是1g加50-100ml水或1L水加10-20g药品,即为配制药敏 片所用的药液浓度。
2、成药(复方成分) 多种联合 的抗菌药物制剂应以其成分中某种 含量最高的抗菌药物为标准稀释成 有效浓度。但多数厂家由于产品配 方机密,多按产品用量进行配制。 药敏片可由厂家提供,也可自制。
敏感(S):表示该药物对细菌的MIC值低于常规剂量下的抗菌 药物血液浓 度或组织浓度4-8倍,可以用常规剂量治愈。
中介(I):表示该药物对细菌的MIC值接近于常规剂量给药后的血药浓度 或组织药物浓度,细菌对该药的敏感性降低,但仍可用于生理性浓集部位的 感染或使用高剂量药物进行治疗(注:必须考虑高剂量的安全性)。
二、常用的药敏测定方法
1、扩散法:纸片法、牛津杯法、打孔法等。
纸片法 手工测试的方法,通过测试药物纸片在固体培养基 上的抑菌圈的大小,判断细菌对该种药物是否敏感。目前临床上 广泛使用此法。定性
2、稀释法:琼脂稀释法、液体稀释法(试管、微量)
通过测试细菌在含不同浓度药物培养基内的生长情况,判断 其最低抑菌浓度(MIC)。自动化仪器均采用液体稀释法为药敏 试验的方法。 定量
2、药片吸水量的测定 在上述药片用微量移液器进行滴 加蒸馏水,最可使药片完全浸透又不滴水为宜,最终计 算出每片药片的吸水量。一般常用直经6mm的定性滤纸 药片吸水量为0.01ml。
药液的制备(用于商品药的试验):
按兽药说明书(或标签)上标明的治疗量的10-20倍比例配制药液。 如某药品:100g兑水100kg,表明该药治疗量为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兑水1L,配制 药液时就是1g加50-100ml水或1L水加10-20g药品,即为配制药敏 片所用的药液浓度。
2、成药(复方成分) 多种联合 的抗菌药物制剂应以其成分中某种 含量最高的抗菌药物为标准稀释成 有效浓度。但多数厂家由于产品配 方机密,多按产品用量进行配制。 药敏片可由厂家提供,也可自制。
药敏试验报告的解读PPT课件

48
(二)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处理
1、血液及骨髓标本
最常用的方法为血液增菌培养法。成人每瓶需8-10ML,儿 童每瓶需1-3ML。另外,脑脊液和胸腹水也可用儿童血液 培养瓶增菌,采集量同血液。 (1)为了提高阳性率,应在抗生素治疗前,病人寒战或高 热时严格无菌静脉采血后注入血培养瓶。 (2)于已用抗生素不能停用时,可于48小时内分别于下次 用抗生素之前,采取3份血液标本(要求双管双侧)立即送 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应放置室温保存,但不能超过8-9 小时。 (3)必要时可取骨髓1-2ML,无菌注入血培养瓶中送检。 注意: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一般病人在发病初期1-2 天或发热高峰时采集血液保本。
– 细菌对A组抗生素耐药 – 病人对A组抗生素过敏 – 严重感染或多部位、多种细菌混合感染 – 控制传染病流行
--C组:备选抗生素,在下列情况下使用
– 对一个或多个首选药耐药的地区流行株感染 – 对不常见菌感染的治疗 – 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U组:包含某些仅用于或首选治疗泌尿道感染的抗 菌药物
26
与临床沟通中常见问题
)、美罗培南天然耐药。
28
细菌的天然耐药
• ⑶肺炎链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天然耐药 • ⑷产气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对头孢西丁天然
耐药。
• ⑸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天然耐药。 • ⑹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天然耐药。 • 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
莫西林棒酸、复方新诺明、头孢1代、头孢2代 天然耐药。
下面就以上几种情况分别解读
9
10
11
12
铜绿假单胞菌
13
产ESBL大 肠埃希菌
14
15
16
17
18
(二)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处理
1、血液及骨髓标本
最常用的方法为血液增菌培养法。成人每瓶需8-10ML,儿 童每瓶需1-3ML。另外,脑脊液和胸腹水也可用儿童血液 培养瓶增菌,采集量同血液。 (1)为了提高阳性率,应在抗生素治疗前,病人寒战或高 热时严格无菌静脉采血后注入血培养瓶。 (2)于已用抗生素不能停用时,可于48小时内分别于下次 用抗生素之前,采取3份血液标本(要求双管双侧)立即送 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应放置室温保存,但不能超过8-9 小时。 (3)必要时可取骨髓1-2ML,无菌注入血培养瓶中送检。 注意: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一般病人在发病初期1-2 天或发热高峰时采集血液保本。
– 细菌对A组抗生素耐药 – 病人对A组抗生素过敏 – 严重感染或多部位、多种细菌混合感染 – 控制传染病流行
--C组:备选抗生素,在下列情况下使用
– 对一个或多个首选药耐药的地区流行株感染 – 对不常见菌感染的治疗 – 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U组:包含某些仅用于或首选治疗泌尿道感染的抗 菌药物
26
与临床沟通中常见问题
)、美罗培南天然耐药。
28
细菌的天然耐药
• ⑶肺炎链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天然耐药 • ⑷产气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对头孢西丁天然
耐药。
• ⑸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天然耐药。 • ⑹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天然耐药。 • 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
莫西林棒酸、复方新诺明、头孢1代、头孢2代 天然耐药。
下面就以上几种情况分别解读
9
10
11
12
铜绿假单胞菌
13
产ESBL大 肠埃希菌
14
15
16
17
18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试验)PPT课件

治疗对基本药物过敏的患者
治疗少见菌的感染
流行病学调查为目的向感染控制部门报告
试验方法—纸片扩散法
改良Kirby-Bauer法(K-B法)
试验材料
培养基 非苛氧菌用Mueller- Hinton(M-H)琼脂 药物纸片 直径6mm纸片,每片吸水量约20μl 菌液比浊管 0.5号麦氏(McFarland)标准比浊管,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 试验)
目的
指导临床医生针对各类临床感染患者选择 最佳抗菌药物
一定区域内积累对公共卫生有关的重要耐 药的微生物流行病学资料
根据细菌对药物敏感谱进行菌种鉴定
药敏试验原理
纸片扩散法
把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 试细菌的琼脂平板上
纸片中药物吸收琼脂水分溶解后通过弥散 作用形成递减的浓度梯度
纸片周围一定距离范围内试验菌生长受抑 制,从而形成无菌生长的透明圈即抑菌环。
抑菌环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 程度
抑菌环大小除与细菌的敏感性有关外还与 其它诸因素相关。
稀释法
定量测定抗菌药物活性 抗菌药物与肉汤或琼脂培养基混合稀释后
种入试验细菌,孵育过夜。 以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为最低抑菌
变形杆菌属的菌株可扩散到某些抗菌药物 的抑菌环内,故在明显抑菌环内有薄膜状 爬行生长可以忽略。
加贴纸片
将接种好的平板敞开盖子倒置在室温下干 燥3-5min 使平板上的水分被琼脂完全吸 收。
用镊子取纸片一张贴在琼脂平板表面,轻 压使其与琼脂完全接触。纸片中心间距 ≥24mm,纸片中心距平皿边缘≥15mm。 直径90mm的平板最好贴6张。
15min内将平板倒置放温箱孵育。
注意
纸片一旦贴下就不可再挪动位置,因纸 片中的药物已扩散到琼脂中。 需要时应在适当的地方贴新纸片
治疗少见菌的感染
流行病学调查为目的向感染控制部门报告
试验方法—纸片扩散法
改良Kirby-Bauer法(K-B法)
试验材料
培养基 非苛氧菌用Mueller- Hinton(M-H)琼脂 药物纸片 直径6mm纸片,每片吸水量约20μl 菌液比浊管 0.5号麦氏(McFarland)标准比浊管,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 试验)
目的
指导临床医生针对各类临床感染患者选择 最佳抗菌药物
一定区域内积累对公共卫生有关的重要耐 药的微生物流行病学资料
根据细菌对药物敏感谱进行菌种鉴定
药敏试验原理
纸片扩散法
把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 试细菌的琼脂平板上
纸片中药物吸收琼脂水分溶解后通过弥散 作用形成递减的浓度梯度
纸片周围一定距离范围内试验菌生长受抑 制,从而形成无菌生长的透明圈即抑菌环。
抑菌环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 程度
抑菌环大小除与细菌的敏感性有关外还与 其它诸因素相关。
稀释法
定量测定抗菌药物活性 抗菌药物与肉汤或琼脂培养基混合稀释后
种入试验细菌,孵育过夜。 以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为最低抑菌
变形杆菌属的菌株可扩散到某些抗菌药物 的抑菌环内,故在明显抑菌环内有薄膜状 爬行生长可以忽略。
加贴纸片
将接种好的平板敞开盖子倒置在室温下干 燥3-5min 使平板上的水分被琼脂完全吸 收。
用镊子取纸片一张贴在琼脂平板表面,轻 压使其与琼脂完全接触。纸片中心间距 ≥24mm,纸片中心距平皿边缘≥15mm。 直径90mm的平板最好贴6张。
15min内将平板倒置放温箱孵育。
注意
纸片一旦贴下就不可再挪动位置,因纸 片中的药物已扩散到琼脂中。 需要时应在适当的地方贴新纸片
药敏试验方法简介ppt

2
3
包括试剂、器材的准备,样品的收集、处理等。
确保试验前准备工作充分
试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避免误差和偏差。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试验中的细节问题不容忽视,如试剂的保存和配制、样品的处理等。
注重细节
03
数据处理问题
数据处理需谨慎,避免误差和异常数据的干扰,同时要注意数据的可重复性和可再现性。
目的
定义与目的
1906年,美国医学家首次提出药敏试验方法,以解决抗菌药物治疗中的问题。
1940年代,药敏试验逐渐普及并成为抗菌药物治疗中的重要辅助手段。
1950年代,美国FDA开始对药敏试验标准进行规范和推广。
1980年代,自动化药敏试验设备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
目前,药敏试验已经成为临床抗菌药物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归档要求
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应当及时归档保存,以便后续分析和应用。
结果报告与归档
通过对药敏试验结果的分析,可以了解细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分析目的
药敏试验结果可以应用于临床治疗、流行病学调查、药物疗效评估等多个领域。
应用范围
结果分析与应用
05
药敏试验注意事项及改进建议
1
注意事项
新药研发
综合治疗策略的研究是另一研究热点,通过研究不同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可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综合治疗策略研究
03
加强基础研究
加强基础研究,深入研究药敏试验方法的原理和机制,推动药敏试验方法的创新和进步。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01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耐药性的挑战。
02
03
稀释注意事项:选择合适溶剂、准确计算浓度、保证无菌操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的药判定标准不同;不同的菌判定标 准也不同。
2019/8/11
23
2019/8/11
扩散法药敏影响因素
培养基
• 细菌纯度
pH值7.2-7.4• Nhomakorabea体环境 营养程度(肠球菌能生长)
– 普通细菌放CO2时由于
厚度
碳酸的影响,药物活性
抗生素拮抗剂含量(用29212 监控)
受到影响,形成假敏感 或假耐药
氯霉素、利奈唑胺
药敏试验的折点亦遵照每年最新公布的 CLSI标准进行,分为敏感(S)、耐药(R) 和中介(I)。
敏感:分离菌株能被测试药物使用推荐剂 量时在感染部位通常可达到的抗菌药物浓 度所抑制
耐药:分离菌株不能被测试药物常规剂量 可达到的药物浓度所抑制;分离菌株可能 存在某些特定的耐药机制;治疗研究显示 药物对分离菌株的临床疗效不可靠
MIC与抑菌圈直径的线性关系
Log2. MIC
R
I
S
耐药
中介 敏感
d1 d2 抑菌圈直径(mm)
1. 准备抗菌药物纸片和水解酪蛋白(M-H)培养基;
2. 挑取孵育16 ~ 24小时已分纯菌落,置于生理盐 水管中,振荡混匀后校正浓度至0.5麦氏标准;
3. 用无菌棉拭子蘸取菌液,在试管内壁旋转挤去多余 菌液,然后在MH琼脂表面均匀涂布接种3次,每次 旋转平板60度,最后沿平板内缘涂抹1周;
耐药=治疗无效;敏感≠治疗有效
二、抗菌药物的种类及作用机制
三、药敏试验方法学
1.手工试验
• 纸片扩散法(K-B法) • 稀释法(MIC法)
– 肉汤稀释法
• 常量稀释法 • 微量稀释法
– 琼脂稀释法 • E-test法
2.自动仪器药敏系统
纸片扩散法(K-B法)
原理:抑菌圈的大小反映受试菌对测定药 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MIC呈 负相关。
抗菌药物 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庆大霉素
B组
阿米卡星、奥格门丁、哌拉西林+他唑巴
坦、头孢呋新、头孢吡肟、头孢西丁、
环丙沙星、亚安培南、哌拉西林、复方
新诺明
C组
头孢他啶、氯霉素、氨曲南、四环素
U组
羧苄西林、氧氟沙星、呋喃妥因
假单胞菌属的抗菌药物药物敏感推荐分组
假单胞菌 A组 B组
抗菌药物
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哌拉西林
药敏试验方法简介
耐药菌问题日益严重
“目前药物失去作用的速度与科学家发 现新药物的速度差不多。”
摘自WHO报告
抗微生物治疗面临的困境
•抗药性问题始终存在 •细菌不断获得新的耐药机制 •以往对付耐药性的策略收效不显
一、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AST)
预测抗菌治疗的效果; 指导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发现或提示细菌耐药机制的存在,指导合
Increasing Antibiotic Conc.
MIC = 8
.25
0.5
1
2
4
8
16
32
MIC (最小抑菌浓度) = 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生长 的最小浓度。
常量稀释法
药敏试验的参考方法: 将标准接种物加入含対倍稀释抗生素的MH肉汤 管中. 过夜培养. MIC 即是能抑制细菌生长的含最低抗生素的浓度的那一 管所标示的浓度值(琼脂稀释法是将対倍稀释后的抗生素加入融化后平衡 到50℃的MHA中再倾制平皿,接种物为一定大小的斑点,浓度也为 104CFU/ml). 解释标准(S or R) 是建立在体内可达到的抗生素浓度水平上
葡萄球菌属抗菌药物药敏试验推荐分组
葡萄球菌属 A组
B组
抗菌药物
苯唑西林(头孢西丁纸片)、克林 霉素、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 明、
四环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
C组
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氯霉素、奎
奴普汀/达福普汀
U组
氧氟沙星、呋喃妥因、磺胺异恶唑、
甲氧苄啶
肠杆菌科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推荐分组
肠杆菌属 A组
阿米卡星、氨曲南、头孢吡肟、环丙 沙星、亚安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 坦
C组
U组
氧氟沙星
不动杆菌属的抗菌药物药敏试验推荐分组
不动杆菌属 A组
B组
抗菌药物
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 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庆大霉 素
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 坦、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复 方新诺明、哌拉西林、四环素
肠球菌属抗菌药物药敏试验推荐分组
钙镁离子含量、锌离子含量 (用27853氨基糖苷类和亚胺
– 苛养菌放普通环境生长 不良,导致假敏感
配能结果监控)
• 培养时间
菌悬液
– 粘液性铜绿需48小时
浓度高抑菌环缩小(假耐药)• 测量方法
浓度低则扩大(假敏感)
稀释法
以一定浓度的抗菌药物与含有受试菌的培 养基进行一系列不同倍数稀释(通常为双 倍稀释),培养16~24h后,通过观察细 菌生长现象来测得药物对受试菌的最低抑 菌浓度(MIC)。
肠球菌属
A组 B组 C组
抗菌药物
氨苄西林、青霉素 万古霉素、利奈唑胺 庆大霉素(120μg)、 链霉素 (300μg)
U组
环丙沙星、四环素、呋喃妥因
肺炎链球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推荐分组
肺炎链球菌 A组
B组
C组
抗菌药物 青霉素、苯唑西林(1μg)、 红霉素、复方新诺明 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四环 素、氧氟沙星
理用药,避免产生或加重细菌的耐药; 监测细菌耐药性,分析耐药菌的变迁,掌
握耐药菌感染的流行病学,以控制和预防 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和流行。
(1)抗菌药物的选择 在我国主要遵循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制定的抗菌药物选择原则 A组:对特定菌群常规测试并报告的药物 B组:可常规测试、选择性报告的药物 C组:替代性或补充性药物 U组:仅用于泌尿道感染的抗菌药物
2019/8/11
稀释法(MIC法)
MIC法:分为常量法和微量法
常量法:肉汤稀释法、琼脂稀释法
微量法:微量肉汤稀释法
简化双浓度折点法 ATB药敏
简化常规浓度分布MIC法 BD、德 灵药敏
动力学计算MIC法 VITEK2药敏
VITEK32、
肉汤稀释法
不生长 = 抗生素抑制细菌生长 生长 = 抗生素无法抑制细菌生长
4. 平板在室温下干燥3~5min,用无菌镊子或商品化 的纸片分配器将含药纸片紧贴于琼脂表面;
5. 35℃孵育16~24小时,量 取抑菌圈直径;
6. 根据抑菌环的直径,按照 CLSI标准判读,报告敏感、 中介、耐药。
CLSI对K-B法的标准化规定 纸片药物含量、细菌接种浓度、培养基、
平皿厚度、孵育时间、环境、判定标准、 质控方法等;常规测试、报告的抗生素。
2019/8/11
23
2019/8/11
扩散法药敏影响因素
培养基
• 细菌纯度
pH值7.2-7.4• Nhomakorabea体环境 营养程度(肠球菌能生长)
– 普通细菌放CO2时由于
厚度
碳酸的影响,药物活性
抗生素拮抗剂含量(用29212 监控)
受到影响,形成假敏感 或假耐药
氯霉素、利奈唑胺
药敏试验的折点亦遵照每年最新公布的 CLSI标准进行,分为敏感(S)、耐药(R) 和中介(I)。
敏感:分离菌株能被测试药物使用推荐剂 量时在感染部位通常可达到的抗菌药物浓 度所抑制
耐药:分离菌株不能被测试药物常规剂量 可达到的药物浓度所抑制;分离菌株可能 存在某些特定的耐药机制;治疗研究显示 药物对分离菌株的临床疗效不可靠
MIC与抑菌圈直径的线性关系
Log2. MIC
R
I
S
耐药
中介 敏感
d1 d2 抑菌圈直径(mm)
1. 准备抗菌药物纸片和水解酪蛋白(M-H)培养基;
2. 挑取孵育16 ~ 24小时已分纯菌落,置于生理盐 水管中,振荡混匀后校正浓度至0.5麦氏标准;
3. 用无菌棉拭子蘸取菌液,在试管内壁旋转挤去多余 菌液,然后在MH琼脂表面均匀涂布接种3次,每次 旋转平板60度,最后沿平板内缘涂抹1周;
耐药=治疗无效;敏感≠治疗有效
二、抗菌药物的种类及作用机制
三、药敏试验方法学
1.手工试验
• 纸片扩散法(K-B法) • 稀释法(MIC法)
– 肉汤稀释法
• 常量稀释法 • 微量稀释法
– 琼脂稀释法 • E-test法
2.自动仪器药敏系统
纸片扩散法(K-B法)
原理:抑菌圈的大小反映受试菌对测定药 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MIC呈 负相关。
抗菌药物 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庆大霉素
B组
阿米卡星、奥格门丁、哌拉西林+他唑巴
坦、头孢呋新、头孢吡肟、头孢西丁、
环丙沙星、亚安培南、哌拉西林、复方
新诺明
C组
头孢他啶、氯霉素、氨曲南、四环素
U组
羧苄西林、氧氟沙星、呋喃妥因
假单胞菌属的抗菌药物药物敏感推荐分组
假单胞菌 A组 B组
抗菌药物
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哌拉西林
药敏试验方法简介
耐药菌问题日益严重
“目前药物失去作用的速度与科学家发 现新药物的速度差不多。”
摘自WHO报告
抗微生物治疗面临的困境
•抗药性问题始终存在 •细菌不断获得新的耐药机制 •以往对付耐药性的策略收效不显
一、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AST)
预测抗菌治疗的效果; 指导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发现或提示细菌耐药机制的存在,指导合
Increasing Antibiotic Conc.
MIC = 8
.25
0.5
1
2
4
8
16
32
MIC (最小抑菌浓度) = 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生长 的最小浓度。
常量稀释法
药敏试验的参考方法: 将标准接种物加入含対倍稀释抗生素的MH肉汤 管中. 过夜培养. MIC 即是能抑制细菌生长的含最低抗生素的浓度的那一 管所标示的浓度值(琼脂稀释法是将対倍稀释后的抗生素加入融化后平衡 到50℃的MHA中再倾制平皿,接种物为一定大小的斑点,浓度也为 104CFU/ml). 解释标准(S or R) 是建立在体内可达到的抗生素浓度水平上
葡萄球菌属抗菌药物药敏试验推荐分组
葡萄球菌属 A组
B组
抗菌药物
苯唑西林(头孢西丁纸片)、克林 霉素、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 明、
四环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
C组
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氯霉素、奎
奴普汀/达福普汀
U组
氧氟沙星、呋喃妥因、磺胺异恶唑、
甲氧苄啶
肠杆菌科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推荐分组
肠杆菌属 A组
阿米卡星、氨曲南、头孢吡肟、环丙 沙星、亚安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 坦
C组
U组
氧氟沙星
不动杆菌属的抗菌药物药敏试验推荐分组
不动杆菌属 A组
B组
抗菌药物
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 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庆大霉 素
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 坦、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复 方新诺明、哌拉西林、四环素
肠球菌属抗菌药物药敏试验推荐分组
钙镁离子含量、锌离子含量 (用27853氨基糖苷类和亚胺
– 苛养菌放普通环境生长 不良,导致假敏感
配能结果监控)
• 培养时间
菌悬液
– 粘液性铜绿需48小时
浓度高抑菌环缩小(假耐药)• 测量方法
浓度低则扩大(假敏感)
稀释法
以一定浓度的抗菌药物与含有受试菌的培 养基进行一系列不同倍数稀释(通常为双 倍稀释),培养16~24h后,通过观察细 菌生长现象来测得药物对受试菌的最低抑 菌浓度(MIC)。
肠球菌属
A组 B组 C组
抗菌药物
氨苄西林、青霉素 万古霉素、利奈唑胺 庆大霉素(120μg)、 链霉素 (300μg)
U组
环丙沙星、四环素、呋喃妥因
肺炎链球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推荐分组
肺炎链球菌 A组
B组
C组
抗菌药物 青霉素、苯唑西林(1μg)、 红霉素、复方新诺明 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四环 素、氧氟沙星
理用药,避免产生或加重细菌的耐药; 监测细菌耐药性,分析耐药菌的变迁,掌
握耐药菌感染的流行病学,以控制和预防 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和流行。
(1)抗菌药物的选择 在我国主要遵循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制定的抗菌药物选择原则 A组:对特定菌群常规测试并报告的药物 B组:可常规测试、选择性报告的药物 C组:替代性或补充性药物 U组:仅用于泌尿道感染的抗菌药物
2019/8/11
稀释法(MIC法)
MIC法:分为常量法和微量法
常量法:肉汤稀释法、琼脂稀释法
微量法:微量肉汤稀释法
简化双浓度折点法 ATB药敏
简化常规浓度分布MIC法 BD、德 灵药敏
动力学计算MIC法 VITEK2药敏
VITEK32、
肉汤稀释法
不生长 = 抗生素抑制细菌生长 生长 = 抗生素无法抑制细菌生长
4. 平板在室温下干燥3~5min,用无菌镊子或商品化 的纸片分配器将含药纸片紧贴于琼脂表面;
5. 35℃孵育16~24小时,量 取抑菌圈直径;
6. 根据抑菌环的直径,按照 CLSI标准判读,报告敏感、 中介、耐药。
CLSI对K-B法的标准化规定 纸片药物含量、细菌接种浓度、培养基、
平皿厚度、孵育时间、环境、判定标准、 质控方法等;常规测试、报告的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