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敏试验ppt课件(1)
合集下载
药敏试验说课教案PPT课件

药敏试验说课教案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药敏试验概述 • 药敏试验的步骤 • 药敏试验的临床应用 • 药敏试验的注意事项 • 药敏试验的发展趋势
01
药敏试验概述
药敏试验的定义
药敏试验
是一种检测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的试 验,用于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抗 生素进行治疗。
定义补充
药敏试验通过测量细菌在接触不同浓 度的抗生素时生长情况的变化,来判 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从而帮 助医生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
接种方法
将制备好的菌液均匀涂布在培养基上, 或使用定量接种环接种。
培养
培养条件
根据不同病原体设定适宜的培养 温度和时间。
培养观察
定期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细菌生长, 以及生长情况是否符合预期。
防止污染
确保培养过程的无菌操作,避免杂 菌污染。
结果解读
结果判定
根据培养结果,判断细菌是否对 某种药物敏感或耐药。
耐药性的监测
总结词
药敏试验有助于监测病原微生物的耐 药性变化,为抗生素的更新换代和临 床用药提供依据。
详细描述
随着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的不断增加, 药敏试验能够监测耐药性的发展趋势, 及时发现新的耐药菌株,为临床用药 提供更新换代的选择。
治疗效果的评估
总结词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THANKS
结果记录
及时、准确地记录实验结果, 为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依
据。
实验后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 统计,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对实验 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报告
目录 Contents
• 药敏试验概述 • 药敏试验的步骤 • 药敏试验的临床应用 • 药敏试验的注意事项 • 药敏试验的发展趋势
01
药敏试验概述
药敏试验的定义
药敏试验
是一种检测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的试 验,用于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抗 生素进行治疗。
定义补充
药敏试验通过测量细菌在接触不同浓 度的抗生素时生长情况的变化,来判 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从而帮 助医生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
接种方法
将制备好的菌液均匀涂布在培养基上, 或使用定量接种环接种。
培养
培养条件
根据不同病原体设定适宜的培养 温度和时间。
培养观察
定期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细菌生长, 以及生长情况是否符合预期。
防止污染
确保培养过程的无菌操作,避免杂 菌污染。
结果解读
结果判定
根据培养结果,判断细菌是否对 某种药物敏感或耐药。
耐药性的监测
总结词
药敏试验有助于监测病原微生物的耐 药性变化,为抗生素的更新换代和临 床用药提供依据。
详细描述
随着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的不断增加, 药敏试验能够监测耐药性的发展趋势, 及时发现新的耐药菌株,为临床用药 提供更新换代的选择。
治疗效果的评估
总结词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THANKS
结果记录
及时、准确地记录实验结果, 为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依
据。
实验后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 统计,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对实验 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报告
《解读药敏报告》课件

药敏报告的重要性
指导临床用药
药敏报告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致病微生物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信息,有助于医生选择 合适的药物。
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药敏报告,医生可以选择对致病微生物敏感的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
控制耐药性的产生
药敏报告有助于医生及时发现和防止耐药性的产生,保护抗菌药物的有效性。
患者情况
一位65岁男性,因尿路感染住院 治疗。
病原体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药敏报告
显示该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治疗过程
采用替加环素治疗,同时根据药 敏报告调整剂量和疗程。
THANKS
告并合理选用敏感药物。
加强与实验室的沟通合作
03
临床医生和实验室之间应加强沟通合作,及时反馈和解决药敏
试验中出现的问题。
05
实际案例分享
案例一:耐药菌感染治疗失败
01
患者情况
一位70岁女性,因
肺部感染住院治疗
02
。
耐药菌株
肺炎克雷伯菌,对 多种抗生素耐药。
04
结果
患者死亡,诊断为
03
多重耐药菌株感染
02
药敏报告解读步骤
确定病菌种类
01
确定病菌种类是解读药敏报告的第一步,因为 不同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02
通过查看报告中的细菌名称或编号,可以确定 感染的病菌类型。
03
了解病菌种类有助于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 治疗。
判断是否耐药
耐药性是指病菌对某些药物产 生抵抗力,导致药物无法有效 杀死或抑制病菌的生长。
04
药敏报告的局限性及未来展 望
药敏报告的局限性
01
培养基的局限性
药敏试验_PPT幻灯片

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细菌对 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实验室监测,为临床上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提供试验依据。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 试验,就是对抗菌药物进行实验室监测的主要手段 之一。
二、 几个概念
1.敏感(sensitive,S):某菌株能被某抗菌药物常用剂 量或途径可达到的治疗浓度杀死或抑制称为敏感。 (敏感度的分级:三个程度,敏感、中敏、耐药)
马,兔等)
*嗜血杆菌属,100ml MHA+fildes增菌液5ml(含脱纤维羊血, 胃蛋白酶等)
培养基厚度:4mm(9cm平板倾25 ml;15cm平 板倾70 ml)
7. “抑菌商数”(Inhibitory Quotient,简称 IQ),是指某抗菌药物在局部组织或体液 中的浓度除以该药物对感染菌的最小抑菌 浓度所得的商数。即:
局部组织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
IQ =
MIC
抑菌商数越大,抑菌效果越明显;反之, 抑菌商数越小,抑菌效果越差。
三、血药浓度与MIC之间的关系
从本质上讲: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是 敏感还是耐药,常以该抗菌药物的治疗浓 度(抗菌药物通过常用途径和常用剂量所 能达到的血药浓度)与该抗菌药物对细菌 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关系而定
血药浓度与MIC之间的关系
中毒浓度
致死量 最小中毒量
极量
R
治疗安
全范围
治疗浓度
(常用剂量)
I
S 最小有效量 无效浓度
但是药物在局部组织和组织液中的浓度, 往往只有血清浓度的1/2~1/10,故在治疗 局部组织感染时,仅仅以MIC小于血清治 疗浓度定为敏感往往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应该以MIC小于血清治疗浓度的2~10倍, 才是敏感。因此,在治疗局部组织或组织
二、 几个概念
1.敏感(sensitive,S):某菌株能被某抗菌药物常用剂 量或途径可达到的治疗浓度杀死或抑制称为敏感。 (敏感度的分级:三个程度,敏感、中敏、耐药)
马,兔等)
*嗜血杆菌属,100ml MHA+fildes增菌液5ml(含脱纤维羊血, 胃蛋白酶等)
培养基厚度:4mm(9cm平板倾25 ml;15cm平 板倾70 ml)
7. “抑菌商数”(Inhibitory Quotient,简称 IQ),是指某抗菌药物在局部组织或体液 中的浓度除以该药物对感染菌的最小抑菌 浓度所得的商数。即:
局部组织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
IQ =
MIC
抑菌商数越大,抑菌效果越明显;反之, 抑菌商数越小,抑菌效果越差。
三、血药浓度与MIC之间的关系
从本质上讲: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是 敏感还是耐药,常以该抗菌药物的治疗浓 度(抗菌药物通过常用途径和常用剂量所 能达到的血药浓度)与该抗菌药物对细菌 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关系而定
血药浓度与MIC之间的关系
中毒浓度
致死量 最小中毒量
极量
R
治疗安
全范围
治疗浓度
(常用剂量)
I
S 最小有效量 无效浓度
但是药物在局部组织和组织液中的浓度, 往往只有血清浓度的1/2~1/10,故在治疗 局部组织感染时,仅仅以MIC小于血清治 疗浓度定为敏感往往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应该以MIC小于血清治疗浓度的2~10倍, 才是敏感。因此,在治疗局部组织或组织
药敏试验简介ppt课件

– 使用CLSI 方法记录 – 采用其他方法时使用CLSI做参照方
法进行比对
ppt课件
33
CLSI M100 “表格” 内容
更新信息
M100
词汇表 I & II & III
M2 表格 扩散法
M7 表格
附录
•抗生素的测试与报告
MIC法
•S I R 折点 •质控
•抗生素的测试与报告 •S I R 折点
– 见后面的幻灯:
ppt课件
19
常量稀释法
•药敏试验的参考方法: 将标准接种物加入含対倍稀释抗生素的MH肉汤 管中. 过夜培养. MIC 即是能抑制细菌生长的含最低抗生素的浓度的那一 管所标示的浓度值(琼脂稀释法是将対倍稀释后的抗生素加入融化后平衡 到50℃的MHA中再倾制平皿,接种物为一定大小的斑点,浓度也为 104CFU/ml). 解释标准(S or R) 是建立在体内可达到的抗生素浓度水平上
梅里埃产品习惯采用的CLSI以外的标准
• 英国BSAC标准;
欧洲应用比较广泛的标准
• 德国DIN标准 …pp…t课件..
30
CLSI药敏解释标准
• CLSI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 institution)药敏指南
ppt课件
31
CLSI 药敏文件
• M100-S22 常见菌 (2012)** • M11-A7 厌氧菌 (2007) • M39-A3 积累抗菌谱(2009) • M24-A 分枝杆菌, 奴卡菌, 以及其他需氧放
• 培养时间:18小时
ppt课件
9
测量方法
• 透射光
− 葡萄球菌
利奈唑胺 苯唑西林 万古霉素
法进行比对
ppt课件
33
CLSI M100 “表格” 内容
更新信息
M100
词汇表 I & II & III
M2 表格 扩散法
M7 表格
附录
•抗生素的测试与报告
MIC法
•S I R 折点 •质控
•抗生素的测试与报告 •S I R 折点
– 见后面的幻灯:
ppt课件
19
常量稀释法
•药敏试验的参考方法: 将标准接种物加入含対倍稀释抗生素的MH肉汤 管中. 过夜培养. MIC 即是能抑制细菌生长的含最低抗生素的浓度的那一 管所标示的浓度值(琼脂稀释法是将対倍稀释后的抗生素加入融化后平衡 到50℃的MHA中再倾制平皿,接种物为一定大小的斑点,浓度也为 104CFU/ml). 解释标准(S or R) 是建立在体内可达到的抗生素浓度水平上
梅里埃产品习惯采用的CLSI以外的标准
• 英国BSAC标准;
欧洲应用比较广泛的标准
• 德国DIN标准 …pp…t课件..
30
CLSI药敏解释标准
• CLSI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 institution)药敏指南
ppt课件
31
CLSI 药敏文件
• M100-S22 常见菌 (2012)** • M11-A7 厌氧菌 (2007) • M39-A3 积累抗菌谱(2009) • M24-A 分枝杆菌, 奴卡菌, 以及其他需氧放
• 培养时间:18小时
ppt课件
9
测量方法
• 透射光
− 葡萄球菌
利奈唑胺 苯唑西林 万古霉素
药敏试验(扩散法)操作方法PPT课件

(2)为方便临床给药,根据MIC提供一个定性的结果是 必要的。临床医师根据敏感、中介、耐药的提示结合 MIC可以方便地制定用药方案。
敏感(S):表示该药物对细菌的MIC值低于常规剂量下的抗菌 药物血液浓 度或组织浓度4-8倍,可以用常规剂量治愈。
中介(I):表示该药物对细菌的MIC值接近于常规剂量给药后的血药浓度 或组织药物浓度,细菌对该药的敏感性降低,但仍可用于生理性浓集部位的 感染或使用高剂量药物进行治疗(注:必须考虑高剂量的安全性)。
二、常用的药敏测定方法
1、扩散法:纸片法、牛津杯法、打孔法等。
纸片法 手工测试的方法,通过测试药物纸片在固体培养基 上的抑菌圈的大小,判断细菌对该种药物是否敏感。目前临床上 广泛使用此法。定性
2、稀释法:琼脂稀释法、液体稀释法(试管、微量)
通过测试细菌在含不同浓度药物培养基内的生长情况,判断 其最低抑菌浓度(MIC)。自动化仪器均采用液体稀释法为药敏 试验的方法。 定量
2、药片吸水量的测定 在上述药片用微量移液器进行滴 加蒸馏水,最可使药片完全浸透又不滴水为宜,最终计 算出每片药片的吸水量。一般常用直经6mm的定性滤纸 药片吸水量为0.01ml。
药液的制备(用于商品药的试验):
按兽药说明书(或标签)上标明的治疗量的10-20倍比例配制药液。 如某药品:100g兑水100kg,表明该药治疗量为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兑水1L,配制 药液时就是1g加50-100ml水或1L水加10-20g药品,即为配制药敏 片所用的药液浓度。
2、成药(复方成分) 多种联合 的抗菌药物制剂应以其成分中某种 含量最高的抗菌药物为标准稀释成 有效浓度。但多数厂家由于产品配 方机密,多按产品用量进行配制。 药敏片可由厂家提供,也可自制。
敏感(S):表示该药物对细菌的MIC值低于常规剂量下的抗菌 药物血液浓 度或组织浓度4-8倍,可以用常规剂量治愈。
中介(I):表示该药物对细菌的MIC值接近于常规剂量给药后的血药浓度 或组织药物浓度,细菌对该药的敏感性降低,但仍可用于生理性浓集部位的 感染或使用高剂量药物进行治疗(注:必须考虑高剂量的安全性)。
二、常用的药敏测定方法
1、扩散法:纸片法、牛津杯法、打孔法等。
纸片法 手工测试的方法,通过测试药物纸片在固体培养基 上的抑菌圈的大小,判断细菌对该种药物是否敏感。目前临床上 广泛使用此法。定性
2、稀释法:琼脂稀释法、液体稀释法(试管、微量)
通过测试细菌在含不同浓度药物培养基内的生长情况,判断 其最低抑菌浓度(MIC)。自动化仪器均采用液体稀释法为药敏 试验的方法。 定量
2、药片吸水量的测定 在上述药片用微量移液器进行滴 加蒸馏水,最可使药片完全浸透又不滴水为宜,最终计 算出每片药片的吸水量。一般常用直经6mm的定性滤纸 药片吸水量为0.01ml。
药液的制备(用于商品药的试验):
按兽药说明书(或标签)上标明的治疗量的10-20倍比例配制药液。 如某药品:100g兑水100kg,表明该药治疗量为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兑水1L,配制 药液时就是1g加50-100ml水或1L水加10-20g药品,即为配制药敏 片所用的药液浓度。
2、成药(复方成分) 多种联合 的抗菌药物制剂应以其成分中某种 含量最高的抗菌药物为标准稀释成 有效浓度。但多数厂家由于产品配 方机密,多按产品用量进行配制。 药敏片可由厂家提供,也可自制。
药敏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介绍ppt课件

– MIC接近血、体液中药物的浓度,治疗 反应率低于敏感株
• 药物生理浓集部位有效 (尿-FQ) • 加大用药剂量可能有效
– 缓冲区:防止操作的系统误差造成重 大结果的判定错误
药敏试验的方法学
• 半定量…纸片扩散法 (抑菌圈直径) • MIC法:
– 稀释法(肉汤、琼脂) – 自动化仪法 – 抗生素连续梯度法 (Etest ) – 流式细胞仪
• 药敏可能无法检出新出现的耐药,VISA
药敏试验方法2-肉汤稀释法
4
8
混
16
32 64 128 256 ug/m
混清
抗生素倍比稀释,种菌105CFU/ml , 孵育35℃, 16-20h,判读
药敏试验方法2-肉汤稀释法
• 调节离子浓度的MH肉汤 • 宏量肉汤法(2ml, 13x100mm )
微量肉汤法 ( 0.1ml, 微量板) 自动化仪 • 优点:准确,可靠,可用于研究 • 缺点:
菌,
分枝杆菌
评价药物体外抗菌活性的指标
• MIC50, MIC90, MIC 均值, MIC 范围,R,I,S • MIC50/ MIC90:MIC从小到排列,位于第50 / 90百
分位菌株的MIC值 • 单纯比较MIC50,MIC90是片面的,还要同时看平
均MIC及MIC范围 • 同时结合R,I,S,(不同药物血浓度不同,安
8
Antibiotic concentration (ug/ml)
6
Drug A
4
Drug B
2
B
0
A
Time above MIC
Time
Drug A present at concentration of 2 ug/ml for 50% of dosing interval Drug B present at concentrationSloidef n2o ug/ml for 30% of dosing interval 40
• 药物生理浓集部位有效 (尿-FQ) • 加大用药剂量可能有效
– 缓冲区:防止操作的系统误差造成重 大结果的判定错误
药敏试验的方法学
• 半定量…纸片扩散法 (抑菌圈直径) • MIC法:
– 稀释法(肉汤、琼脂) – 自动化仪法 – 抗生素连续梯度法 (Etest ) – 流式细胞仪
• 药敏可能无法检出新出现的耐药,VISA
药敏试验方法2-肉汤稀释法
4
8
混
16
32 64 128 256 ug/m
混清
抗生素倍比稀释,种菌105CFU/ml , 孵育35℃, 16-20h,判读
药敏试验方法2-肉汤稀释法
• 调节离子浓度的MH肉汤 • 宏量肉汤法(2ml, 13x100mm )
微量肉汤法 ( 0.1ml, 微量板) 自动化仪 • 优点:准确,可靠,可用于研究 • 缺点:
菌,
分枝杆菌
评价药物体外抗菌活性的指标
• MIC50, MIC90, MIC 均值, MIC 范围,R,I,S • MIC50/ MIC90:MIC从小到排列,位于第50 / 90百
分位菌株的MIC值 • 单纯比较MIC50,MIC90是片面的,还要同时看平
均MIC及MIC范围 • 同时结合R,I,S,(不同药物血浓度不同,安
8
Antibiotic concentration (ug/ml)
6
Drug A
4
Drug B
2
B
0
A
Time above MIC
Time
Drug A present at concentration of 2 ug/ml for 50% of dosing interval Drug B present at concentrationSloidef n2o ug/ml for 30% of dosing interval 40
药敏试验报告的解读PPT课件

48
(二)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处理
1、血液及骨髓标本
最常用的方法为血液增菌培养法。成人每瓶需8-10ML,儿 童每瓶需1-3ML。另外,脑脊液和胸腹水也可用儿童血液 培养瓶增菌,采集量同血液。 (1)为了提高阳性率,应在抗生素治疗前,病人寒战或高 热时严格无菌静脉采血后注入血培养瓶。 (2)于已用抗生素不能停用时,可于48小时内分别于下次 用抗生素之前,采取3份血液标本(要求双管双侧)立即送 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应放置室温保存,但不能超过8-9 小时。 (3)必要时可取骨髓1-2ML,无菌注入血培养瓶中送检。 注意: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一般病人在发病初期1-2 天或发热高峰时采集血液保本。
– 细菌对A组抗生素耐药 – 病人对A组抗生素过敏 – 严重感染或多部位、多种细菌混合感染 – 控制传染病流行
--C组:备选抗生素,在下列情况下使用
– 对一个或多个首选药耐药的地区流行株感染 – 对不常见菌感染的治疗 – 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U组:包含某些仅用于或首选治疗泌尿道感染的抗 菌药物
26
与临床沟通中常见问题
)、美罗培南天然耐药。
28
细菌的天然耐药
• ⑶肺炎链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天然耐药 • ⑷产气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对头孢西丁天然
耐药。
• ⑸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天然耐药。 • ⑹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天然耐药。 • 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
莫西林棒酸、复方新诺明、头孢1代、头孢2代 天然耐药。
下面就以上几种情况分别解读
9
10
11
12
铜绿假单胞菌
13
产ESBL大 肠埃希菌
14
15
16
17
18
(二)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处理
1、血液及骨髓标本
最常用的方法为血液增菌培养法。成人每瓶需8-10ML,儿 童每瓶需1-3ML。另外,脑脊液和胸腹水也可用儿童血液 培养瓶增菌,采集量同血液。 (1)为了提高阳性率,应在抗生素治疗前,病人寒战或高 热时严格无菌静脉采血后注入血培养瓶。 (2)于已用抗生素不能停用时,可于48小时内分别于下次 用抗生素之前,采取3份血液标本(要求双管双侧)立即送 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应放置室温保存,但不能超过8-9 小时。 (3)必要时可取骨髓1-2ML,无菌注入血培养瓶中送检。 注意: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一般病人在发病初期1-2 天或发热高峰时采集血液保本。
– 细菌对A组抗生素耐药 – 病人对A组抗生素过敏 – 严重感染或多部位、多种细菌混合感染 – 控制传染病流行
--C组:备选抗生素,在下列情况下使用
– 对一个或多个首选药耐药的地区流行株感染 – 对不常见菌感染的治疗 – 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U组:包含某些仅用于或首选治疗泌尿道感染的抗 菌药物
26
与临床沟通中常见问题
)、美罗培南天然耐药。
28
细菌的天然耐药
• ⑶肺炎链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天然耐药 • ⑷产气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对头孢西丁天然
耐药。
• ⑸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天然耐药。 • ⑹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天然耐药。 • 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
莫西林棒酸、复方新诺明、头孢1代、头孢2代 天然耐药。
下面就以上几种情况分别解读
9
10
11
12
铜绿假单胞菌
13
产ESBL大 肠埃希菌
14
15
16
17
18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试验)PPT课件

治疗对基本药物过敏的患者
治疗少见菌的感染
流行病学调查为目的向感染控制部门报告
试验方法—纸片扩散法
改良Kirby-Bauer法(K-B法)
试验材料
培养基 非苛氧菌用Mueller- Hinton(M-H)琼脂 药物纸片 直径6mm纸片,每片吸水量约20μl 菌液比浊管 0.5号麦氏(McFarland)标准比浊管,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 试验)
目的
指导临床医生针对各类临床感染患者选择 最佳抗菌药物
一定区域内积累对公共卫生有关的重要耐 药的微生物流行病学资料
根据细菌对药物敏感谱进行菌种鉴定
药敏试验原理
纸片扩散法
把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 试细菌的琼脂平板上
纸片中药物吸收琼脂水分溶解后通过弥散 作用形成递减的浓度梯度
纸片周围一定距离范围内试验菌生长受抑 制,从而形成无菌生长的透明圈即抑菌环。
抑菌环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 程度
抑菌环大小除与细菌的敏感性有关外还与 其它诸因素相关。
稀释法
定量测定抗菌药物活性 抗菌药物与肉汤或琼脂培养基混合稀释后
种入试验细菌,孵育过夜。 以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为最低抑菌
变形杆菌属的菌株可扩散到某些抗菌药物 的抑菌环内,故在明显抑菌环内有薄膜状 爬行生长可以忽略。
加贴纸片
将接种好的平板敞开盖子倒置在室温下干 燥3-5min 使平板上的水分被琼脂完全吸 收。
用镊子取纸片一张贴在琼脂平板表面,轻 压使其与琼脂完全接触。纸片中心间距 ≥24mm,纸片中心距平皿边缘≥15mm。 直径90mm的平板最好贴6张。
15min内将平板倒置放温箱孵育。
注意
纸片一旦贴下就不可再挪动位置,因纸 片中的药物已扩散到琼脂中。 需要时应在适当的地方贴新纸片
治疗少见菌的感染
流行病学调查为目的向感染控制部门报告
试验方法—纸片扩散法
改良Kirby-Bauer法(K-B法)
试验材料
培养基 非苛氧菌用Mueller- Hinton(M-H)琼脂 药物纸片 直径6mm纸片,每片吸水量约20μl 菌液比浊管 0.5号麦氏(McFarland)标准比浊管,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 试验)
目的
指导临床医生针对各类临床感染患者选择 最佳抗菌药物
一定区域内积累对公共卫生有关的重要耐 药的微生物流行病学资料
根据细菌对药物敏感谱进行菌种鉴定
药敏试验原理
纸片扩散法
把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 试细菌的琼脂平板上
纸片中药物吸收琼脂水分溶解后通过弥散 作用形成递减的浓度梯度
纸片周围一定距离范围内试验菌生长受抑 制,从而形成无菌生长的透明圈即抑菌环。
抑菌环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 程度
抑菌环大小除与细菌的敏感性有关外还与 其它诸因素相关。
稀释法
定量测定抗菌药物活性 抗菌药物与肉汤或琼脂培养基混合稀释后
种入试验细菌,孵育过夜。 以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为最低抑菌
变形杆菌属的菌株可扩散到某些抗菌药物 的抑菌环内,故在明显抑菌环内有薄膜状 爬行生长可以忽略。
加贴纸片
将接种好的平板敞开盖子倒置在室温下干 燥3-5min 使平板上的水分被琼脂完全吸 收。
用镊子取纸片一张贴在琼脂平板表面,轻 压使其与琼脂完全接触。纸片中心间距 ≥24mm,纸片中心距平皿边缘≥15mm。 直径90mm的平板最好贴6张。
15min内将平板倒置放温箱孵育。
注意
纸片一旦贴下就不可再挪动位置,因纸 片中的药物已扩散到琼脂中。 需要时应在适当的地方贴新纸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一 细菌的药敏实 验及耐药表型检测
实验目的
▪ 一种抗生素如果以很小的剂量便可抑制、杀 灭致病菌,则称该种致病菌对该抗生素“敏 感”。反之,则称为“不敏感”或“耐药”。 为了解致病菌对哪种抗菌素敏感,以合理用药, 减少盲目性,往往应进行药敏试验。
实验方法
药物敏感试验
目前常用的药敏试验方法有:纸片琼脂扩 散法(K-B法)、稀释法、E试验、检测细 菌耐药性的方法。稀释法分液体稀释法和 琼脂稀释法。检测细菌耐药性的方法包括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 测、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ER)的检测、耐 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P)的检测、超广谱 β-内酰胺酶(ESBL)的检测和β-内酰胺 酶的检测。
琼脂稀释法
▪ 介绍 ▪ 琼脂稀释法是将不同剂量的抗菌药物,加
入融化并冷至50℃左右的定量MH琼脂中, 制成含不同递减浓度抗菌药物的平板,接 种受试菌,孵育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以 抑制细菌生长的琼脂平板所含最低药物浓 度为MIC。本法优点是可在一个平板上同时 作多株菌MIC测定,结果可靠,易发现污染 菌;缺点是制备含药琼脂平板费时费力。
▪ 3. 培养基 NCCLS推荐使用Mueller-Hinton (MH)肉汤,pH7.2~7.4。需氧菌及兼性厌 氧菌在此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在测试葡萄球 菌对苯唑西林的敏感性时,应在肉汤中加入 2%(W/V)氯化钠,按制造厂家的要求配制 需要量的MH肉汤。
常量肉汤稀释法
4.接种物的制备 直接菌落悬液配制法,直接 取培养18~24h的菌落调配成0.5麦氏比浊标 准的菌悬液。用MH肉汤将上述菌悬液进行 1∶100稀释后备用。注意应在15分钟内接种 完配制好的接种物。
药物敏感试验
药敏试验方法
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稀释法 稀释法分液体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
检测细菌耐药性的方法
超广谱 β-内酰胺酶(ESBL)的检测 β-内酰胺酶的检测
实验方法
--药敏实验
平板扩散法
1 可挑取待试细菌于少量生理盐水中制成细菌 混悬液,用灭菌棉拭子将待检细菌混悬液涂布于 平皿培养基表面。要求涂布均匀致密 2 将镊子于酒精灯火焰灭菌后略停,取药敏片 贴到平皿培养基表面。为了使药敏片与培养基紧 密相贴,可用镊子轻按几下药敏片。为了使能准 确的观察结果,要求药敏片能有规律的分布于平 皿培养基上;一般每个平皿贴4片,每种药敏片 的名称要记住。
常量肉汤稀释法
1.抗菌药物贮存液制备 抗菌药物贮存液浓度 不应低于1000μg/ml(如1280μg/ml)或10倍 于最高测定浓度。溶解度低的抗菌药物可稍 低于上述浓度。抗菌药物直接购自厂商或相 关机构。
常量肉汤稀释法
2.药敏试验用抗菌药物浓度范围 根据NCCLS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操作标准,药物浓度范 围应包含耐药、中介和敏感分界点值,特殊 情况例外。
3将平皿培养基置于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后, 观察效果。
平板扩散法
4 抑菌环直径测量:以肉眼观察没有明显 菌苔生长的边缘为界,用的卡尺量取抑菌环 直径。变形杆菌在抑菌环内生长的薄菌苔可 忽略不计。复方新诺明抑菌环内会有轻微细 菌生长,小于20%左右可忽略不计。 5 结果报告:,抑菌环直径的大小可以反 应MIC值的高低。因此根据抑菌环直径的大 小可以参照稀释法MIC值的判断标准报告敏 感、耐药和中介。
琼脂稀释法
培养基制备 ▪ 2.1.培养基制备 使用MH琼脂,按商品说明
书进行配制,pH7.2~7.4。淋病奈瑟菌使用 GC琼脂基础加1%添加剂;其它链球菌使用 含5%(V/V)绵羊血的MH琼脂(当试验磺胺 药时,使用溶解的马血)。
琼脂稀释法
▪ 2.2.含药琼脂平板制备 根据实验设计,将 已倍比稀释的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分别加 入已加热溶解,并在45~50℃水浴中平衡的 MH琼脂中,充分混匀倾倒灭菌平皿,琼脂 厚度3~4mm。通常按1∶9比例配制药物琼脂 平板,根据需要来选择药物浓度范围。配 制好的含药琼脂平板应装入密封塑料袋中 ,置2~8℃冰箱可贮存5天。
常量肉汤稀释法
5. 稀释抗菌药物的制备及菌液接种 取无菌试管(
13×100mm)13支,排成一排,除第1管加入1.6mlMH肉 汤外,其余每管加入MH肉汤1ml,在第 0.4ml混匀,然后吸取1ml至第2 管,混匀后再吸取1ml至第3管,如此连续倍比稀释至第 11管,并从第11管中吸取1ml弃去,第12管为不含药物 的生长对照。此时各管药物浓度依次为256、128、64、 32、16、8、4、2、1、0.5、0.25μg/ml。然后在每管 内加入上述制备好的接种物各1ml,使每管最终菌液浓 度约为5×105CFU/ml。第1管至第11管药物浓度分别为 128、64、32、16、8、4、2、1、05、0.25、 0.125μg/ml。
常量肉汤稀释法
▪ 6.孵育 将接种好的稀释管塞好塞子,置 35℃普通空气孵箱中孵育16~20h;嗜血杆菌 和链球菌在普通空气孵箱中孵育20~24h;对 可能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 球菌应持续孵育满24h。
常量肉汤稀释法
▪ 7.结果判断与解释 在读取和报告所测试菌 株的MIC前,应检查生长对照管的细菌生长 情况是否良好,同时还应检查接种物的传代 培养情况以确定其是否污染,质控菌株的 MIC值是否处于质控范围。以肉眼观察,药 物最低浓度管无细菌生长者,即为受试菌的 MIC。甲氧苄胺嘧啶或磺胺药物的肉汤稀释 法终点判断,与阳性生长对照管比较抑制 80%细菌生长管药物浓度为受试菌MIC。
▪ E、附:0.5麦氏比浊管配制方法 ▪ 0.048M BaCL2 (1.17% W/V BaCL2 . 2H2O)
0.5ml ▪ 0.36N H2SO4 (1%, V/V) 99.5ml ▪ 将二液混合,置螺口试管中,放室温暗处保
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中,麦氏比浊法常用于 细菌鉴定、药敏实验前配置菌液时大致判 断菌液浓度的一种方法,通常认为,如将 配菌液浓度配成0.5麦氏比浊管时,相当于 1.5×108细菌数/ml,由于方法本身就是一 种估计的方法,所以尽管不同细菌大小差 异很大,除了真菌孢子,细菌的差别不大 ,结果不会有影响。但是,标准比浊管的 浓度,是药敏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之一。
实验目的
▪ 一种抗生素如果以很小的剂量便可抑制、杀 灭致病菌,则称该种致病菌对该抗生素“敏 感”。反之,则称为“不敏感”或“耐药”。 为了解致病菌对哪种抗菌素敏感,以合理用药, 减少盲目性,往往应进行药敏试验。
实验方法
药物敏感试验
目前常用的药敏试验方法有:纸片琼脂扩 散法(K-B法)、稀释法、E试验、检测细 菌耐药性的方法。稀释法分液体稀释法和 琼脂稀释法。检测细菌耐药性的方法包括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 测、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ER)的检测、耐 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P)的检测、超广谱 β-内酰胺酶(ESBL)的检测和β-内酰胺 酶的检测。
琼脂稀释法
▪ 介绍 ▪ 琼脂稀释法是将不同剂量的抗菌药物,加
入融化并冷至50℃左右的定量MH琼脂中, 制成含不同递减浓度抗菌药物的平板,接 种受试菌,孵育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以 抑制细菌生长的琼脂平板所含最低药物浓 度为MIC。本法优点是可在一个平板上同时 作多株菌MIC测定,结果可靠,易发现污染 菌;缺点是制备含药琼脂平板费时费力。
▪ 3. 培养基 NCCLS推荐使用Mueller-Hinton (MH)肉汤,pH7.2~7.4。需氧菌及兼性厌 氧菌在此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在测试葡萄球 菌对苯唑西林的敏感性时,应在肉汤中加入 2%(W/V)氯化钠,按制造厂家的要求配制 需要量的MH肉汤。
常量肉汤稀释法
4.接种物的制备 直接菌落悬液配制法,直接 取培养18~24h的菌落调配成0.5麦氏比浊标 准的菌悬液。用MH肉汤将上述菌悬液进行 1∶100稀释后备用。注意应在15分钟内接种 完配制好的接种物。
药物敏感试验
药敏试验方法
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稀释法 稀释法分液体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
检测细菌耐药性的方法
超广谱 β-内酰胺酶(ESBL)的检测 β-内酰胺酶的检测
实验方法
--药敏实验
平板扩散法
1 可挑取待试细菌于少量生理盐水中制成细菌 混悬液,用灭菌棉拭子将待检细菌混悬液涂布于 平皿培养基表面。要求涂布均匀致密 2 将镊子于酒精灯火焰灭菌后略停,取药敏片 贴到平皿培养基表面。为了使药敏片与培养基紧 密相贴,可用镊子轻按几下药敏片。为了使能准 确的观察结果,要求药敏片能有规律的分布于平 皿培养基上;一般每个平皿贴4片,每种药敏片 的名称要记住。
常量肉汤稀释法
1.抗菌药物贮存液制备 抗菌药物贮存液浓度 不应低于1000μg/ml(如1280μg/ml)或10倍 于最高测定浓度。溶解度低的抗菌药物可稍 低于上述浓度。抗菌药物直接购自厂商或相 关机构。
常量肉汤稀释法
2.药敏试验用抗菌药物浓度范围 根据NCCLS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操作标准,药物浓度范 围应包含耐药、中介和敏感分界点值,特殊 情况例外。
3将平皿培养基置于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后, 观察效果。
平板扩散法
4 抑菌环直径测量:以肉眼观察没有明显 菌苔生长的边缘为界,用的卡尺量取抑菌环 直径。变形杆菌在抑菌环内生长的薄菌苔可 忽略不计。复方新诺明抑菌环内会有轻微细 菌生长,小于20%左右可忽略不计。 5 结果报告:,抑菌环直径的大小可以反 应MIC值的高低。因此根据抑菌环直径的大 小可以参照稀释法MIC值的判断标准报告敏 感、耐药和中介。
琼脂稀释法
培养基制备 ▪ 2.1.培养基制备 使用MH琼脂,按商品说明
书进行配制,pH7.2~7.4。淋病奈瑟菌使用 GC琼脂基础加1%添加剂;其它链球菌使用 含5%(V/V)绵羊血的MH琼脂(当试验磺胺 药时,使用溶解的马血)。
琼脂稀释法
▪ 2.2.含药琼脂平板制备 根据实验设计,将 已倍比稀释的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分别加 入已加热溶解,并在45~50℃水浴中平衡的 MH琼脂中,充分混匀倾倒灭菌平皿,琼脂 厚度3~4mm。通常按1∶9比例配制药物琼脂 平板,根据需要来选择药物浓度范围。配 制好的含药琼脂平板应装入密封塑料袋中 ,置2~8℃冰箱可贮存5天。
常量肉汤稀释法
5. 稀释抗菌药物的制备及菌液接种 取无菌试管(
13×100mm)13支,排成一排,除第1管加入1.6mlMH肉 汤外,其余每管加入MH肉汤1ml,在第 0.4ml混匀,然后吸取1ml至第2 管,混匀后再吸取1ml至第3管,如此连续倍比稀释至第 11管,并从第11管中吸取1ml弃去,第12管为不含药物 的生长对照。此时各管药物浓度依次为256、128、64、 32、16、8、4、2、1、0.5、0.25μg/ml。然后在每管 内加入上述制备好的接种物各1ml,使每管最终菌液浓 度约为5×105CFU/ml。第1管至第11管药物浓度分别为 128、64、32、16、8、4、2、1、05、0.25、 0.125μg/ml。
常量肉汤稀释法
▪ 6.孵育 将接种好的稀释管塞好塞子,置 35℃普通空气孵箱中孵育16~20h;嗜血杆菌 和链球菌在普通空气孵箱中孵育20~24h;对 可能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 球菌应持续孵育满24h。
常量肉汤稀释法
▪ 7.结果判断与解释 在读取和报告所测试菌 株的MIC前,应检查生长对照管的细菌生长 情况是否良好,同时还应检查接种物的传代 培养情况以确定其是否污染,质控菌株的 MIC值是否处于质控范围。以肉眼观察,药 物最低浓度管无细菌生长者,即为受试菌的 MIC。甲氧苄胺嘧啶或磺胺药物的肉汤稀释 法终点判断,与阳性生长对照管比较抑制 80%细菌生长管药物浓度为受试菌MIC。
▪ E、附:0.5麦氏比浊管配制方法 ▪ 0.048M BaCL2 (1.17% W/V BaCL2 . 2H2O)
0.5ml ▪ 0.36N H2SO4 (1%, V/V) 99.5ml ▪ 将二液混合,置螺口试管中,放室温暗处保
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中,麦氏比浊法常用于 细菌鉴定、药敏实验前配置菌液时大致判 断菌液浓度的一种方法,通常认为,如将 配菌液浓度配成0.5麦氏比浊管时,相当于 1.5×108细菌数/ml,由于方法本身就是一 种估计的方法,所以尽管不同细菌大小差 异很大,除了真菌孢子,细菌的差别不大 ,结果不会有影响。但是,标准比浊管的 浓度,是药敏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