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防治知识讲座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3篇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3篇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供大家参考选择。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篇1一、高血压的概念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超过正常值的异常情况。
平时说的血压包含收缩压和舒张压。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使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到达最高值,这时的动脉血压值称为收缩压,也称为高压。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血管壁上的侧压力,使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也称为低压。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二、高血压标准值分期收缩压60岁的病人,收缩压和危险呈正相关,舒张压和危险呈负相关。
在某一特定收缩压值,舒张压越低,心血管病危险越大。
舒张压与心血管病危险之所以呈负相关,是由于在年龄增长过程中,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学发生相应改变。
从中年开始,大动脉逐渐变僵硬,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下降。
而收缩压和舒张压平行增高,可反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预防是处理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总的说来,血压大于正常高限一旦患了高血压病那么要积极、有效地加以治疗,要知道治疗高血压本身就是对心脑肾等并发症的最有力的预防走出不愿服药的误区调查发现:有的高血压病人因为无病症,仅在查体时发现血压增高,长期不服药,使血压一直处于高水平。
其主要原因是对高血压病的危害性认识缺乏,加之无明显病症而不服药。
事实上,患有高血压病的病人一般可以没有特殊病症,即使有病症,大约1/3是心理压力所致,1/3是与服用降压药物的副反响有关,只有1/3与血压升高真正有关,且病症与血压水平未必一致。
有的人那么认为自己血压只是偏高,血压处于边缘状态,不值得治疗,也未引起重视。
事实说明,这种轻度高血压同样对人体会发生危害。
还有的病人因长期适应了较高水平的血压,一旦服用降压药后,血压下降至一定水平反而不适应,那么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等病症,随后那么不再用药。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缓解情绪、调整心态,调节 生理机能。
手术治疗
微创介入技术等可以通过手术治疗高血压。
中医治疗
中医药学治疗高血压已有几千年历史了,部分 高血压患者也可以采用中医调理方式。
饮食控制与高血压防治
建议食品 水果蔬菜 低脂肉类 高纤维食品
不建议食品 盐巴、腌菜、烧烤、油炸食品 动物内脏、肥肉等 高糖饮料、甜品、巧克力等
暴饮暴食会刺激胃肠道,导致血管硬化。
3
戒烟戒酒
烟草、酒精等会对心血管造成极大危害,与高血压瘤关系密切。
4
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发现高血压并发症。
高血压的预防方法
1
运动锻炼
2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压,建议每
天至少30分钟。
3
饮食控制
饮食中应注意低盐,多吃蔬菜水果、瘦 肉等,少吃动物内脏、肥肉及高糖食品。
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饮酒也 要适量,减轻压力对于高血压的预防非 常重要。
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合理使用降压药、降脂药等药物。
可以通过适当的饮食和运动生活 方式来预防高血压。
高血压的病因和分类
1 病因
高血压的发病与遗传、饮食、生活、精神因 素等有关。
2 分类
高血压根据其病因、症状和治疗情况分为原 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3 症状
高血压的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眼花、心 悸、气短等,但有时也可能无显著症状。
4 治疗
根据高血压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治 疗。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给身体带来极大危害。我 们来认识一下高血压的防治知识。
高血压的定义和危害
高血压的预防知识讲座

高血压的预防知识讲座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又称为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它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在动脉持续高压的作用下,使心脏负担加重,血管承受压力增大,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不全的一种状况。
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如果不加以控制和预防,可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疾病等。
高血压的预防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1.积极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
2.遵循健康饮食原则,减少钠的摄入,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
3.适量运动,坚持每天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骑自行车等。
4.摄取适量的酒精和咖啡因。
5.戒烟,尽量避免二手烟。
控制血压1.定期测量血压,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群,定期监测血压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2.如血压超过正常范围,应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3.遵循医生的药物治疗方案,按时服药。
管理压力和心理健康1.学会应对压力,如适当减轻工作压力、保持良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等。
2.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学会放松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
预防并控制其他相关疾病1.控制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2.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
如何应对高血压?生活方式改变1.饮食调整,低盐饮食,减少高盐食品的摄入。
2.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3.适量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游泳等。
4.控制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
5.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
药物治疗1.按照医生的指导,坚持定时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物剂量。
2.定期检查血压,并与医生及时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调适1.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以缓解压力和稳定情绪。
2.参加一些有助于心理健康的活动,如瑜伽、太极等。
合理调整工作和生活方式1.避免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和紧张的生活节奏,注意调整工作和休息时间。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高血压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课件可修改全文

帮助降压的食物
鱼类能防心脑血管病;牡蛎含锌;虾皮含钙;大蒜含 硒,硒能防血凝;洋葱含前列腺素,激活血溶纤维蛋 白,有舒张血管的功能。荠菜又称血压草,护心草, 含胆碱黄酮,可降压。芹菜可降压,尤其叶和根。茄 子含维生素和钙,称心血管之友。蕃茄含胡萝卜素、 维生素、防血管脆化。茼蒿含挥发油和胆碱,有降压 补脑之功。冬瓜、豌豆、香蕉、苹果、柿子、绿豆、 山楂、银耳、香菇、海带、紫菜、木耳、银耳等均对 降压有积极作用。
第三,高血压病人在夏季户外锻炼应该选择在清晨或者黄昏,夏季太阳紫外线很强容易晒伤肌肤,也会容易 造成中暑等现象,所以高血压病人更要注意避暑降温。
高血压健康教育
首先,对于静脉采血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为了避免瘀血和浓缩,压脉带压迫的时间不要过长,最好不要超过半分钟。 二,采血时注意采血的顺序,可以是红管,黄管,蓝管,黑管,绿管,紫管和灰管,以免影响检测的结果。 三,用针筒抽血时,针只能外出不能内推,以免静脉内注入空气,形成气栓,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四,当肢体正在进行静脉输液,不宜由同一静脉采集标准。 五,尽量避免在同一个部位,多次穿刺,它会造成组织的一个损伤,组织液混入血液中,可以造成血液凝固。 六,标本不能及时的检测,或者需要保留以复查的时候,一般应该存放于四到六摄氏度的冰箱。 七,颠倒混匀时要避免剧烈振荡,防止溶血的发生。
高血压健康教育
高血压的注意事项包括遵医嘱使用药物、合理饮食。
1、遵医嘱使用药物:
高血压是指动脉内血液压力过高,是比较常见的全身血管性疾病,高血压与遗传因素、精神和环境因素、年 龄因素、其他疾病因素等有一定关系,高血压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高血压患者可在医生指 导下使用呋塞米片、托拉塞米片、阿替洛尔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在用药时一定要严遵医嘱,按时、按量使用 药物,不能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范文(8篇)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范文(8篇)第1篇: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一、高血压的概念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超过正常值的异常情况。
平时说的血压包含收缩压和舒张压。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使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值,这时的动脉血压值称为收缩压,也称为“高压”。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血管壁上的侧压力,使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也称为“低压”。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
二、高血压标准值分期收缩压(高压)mmHg舒张压(低压)mmHg理想血压第2篇: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什么是人的血压人类要维持生命并进行日常工作就必须得到能量的供应,就象汽车行进时需要汽油,电灯亮需要电能一样。
而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则是人体能量的来源。
血液则负责把这些营养物质和氧运输到各组织器官中。
同时,将各组织器官在氧化代谢中所产生的废物运走。
那么血液靠什么力量在整个人体系统中循环的呢?那就是血压,即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血液加于血管壁的侧压力,而血管弹性回缩所产生的压力则推动血液继续向前流动。
所以血压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收缩压,舒张压分别指什么?什么是脉压?心脏收缩时,大动脉内产生的较大的压力,我们将此时的压力叫做收缩压,当心脏舒张时,动脉借助于大动脉的弹性回缩产生的压力推动血液继续向前流动,这时的血压称之为舒张压。
收缩压与舒张压二者之差叫做脉压。
高血压的定义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高血压联盟,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协会的标准,明确提出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是:在未服降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为高血压。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继发性高血压是能找到引起高血压明确病因的高血压。
占到全部高血压人群的5%左右,可通过对原发病的治疗可使部分患者得到根治。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1. 引言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通过提高对高血压的认识和了解,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有效控制高血压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高血压概述2.1 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又称为动脉性高血压或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在心脏收缩和舒张过程中动脉内的血液对动脉壁产生的压力超过正常范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成年人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被视为高血压。
2.2 高血压的危害长期不受控制的高血压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中风等)的风险,同时还会损害肾脏、眼睛和周围血管等器官。
高血压还与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等慢性病密切相关。
3. 高血压的预防3.1 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习惯有助于控制血压。
推荐摄入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类食品和低脂或非脂肪奶制品。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助于降低血压。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应尽量戒烟限酒。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减轻心脏负担,降低血压。
3.2 减少心理压力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心理压力下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增加血压。
适当的放松、休息和娱乐活动有助于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3.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压检测是早期发现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血压检测,及时发现高血压,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 高血压的治疗4.1 药物治疗对于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相应的药物。
常用的降压药包括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
患者应按照医生指导规范用药,并定期复查血压。
4.2 饮食控制患者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 控制盐摄入:每天摄入盐量不超过6g。
-限制脂肪摄入:减少摄入含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食物。
- 多摄入富含钙、镁和钾的食物:如低脂奶制品、豆类、坚果等。
高血压防治健康知识讲座内容

高血压防治健康知识讲座内容《高血压防治健康知识讲座内容》嘿,大家好呀!今天来给咱讲讲高血压防治的那些事儿。
就说我认识的一个大叔吧。
这大叔特别有意思,平常就爱吃一些口味重的东西,什么咸菜呀、卤肉呀,顿顿都少不了。
有一天,我去他家玩,正看见他在那大口吃着咸菜配饭呢。
我就跟他说:“大叔呀,你可别吃这么多咸菜啦,对身体不好。
”大叔还不以为然,说:“哎呀,我就好这口,吃了一辈子了,也没啥事儿呀。
”结果呢,没过多长时间,大叔常常觉得头晕不舒服,去医院一检查,嘿,高血压找上门了。
这下大叔可傻眼了,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高血压这玩意儿,真的得重视起来呀。
首先咱得知道,饮食上可得悠着点。
那些高盐、高脂肪、高胆固醇的东西,别贪嘴,少吃点。
就像那个大叔吃那么多咸菜,盐分摄入太多,血管能不抗议嘛。
多吃点蔬菜水果,清淡一点,身体才会舒服。
然后呢,运动也不能少呀。
别老是坐着不动,出去散散步、跑跑步、打打太极,让身体活动起来,这样血管也能更健康。
再就是要注意情绪,别老是生气发火,保持个好心情,高血压也不会轻易找上门。
还有哦,要定期量血压。
现在不是有很多那种电子血压计嘛,操作简单又方便,自己在家就能量。
这样就能随时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啦。
如果发现血压不太对劲,可一定要赶紧去医院看看,别拖着。
咱都得记住这些知识点,为了自己的健康,可别不当回事儿。
就像那个大叔,要是早点知道这些,也不至于被高血压缠上呀。
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的,别让高血压这些毛病来打扰咱的生活。
好了,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啦,大家都要好好照顾自己哦!。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范文三篇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范文三篇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篇1一、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
1、原发性高血压就是高血压病,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但病因不明确的独立性疾病,占总共高血压的90%,由于动脉血管硬化,血管调节中枢异常所造成的动脉压持续升高。
2、继发性高血压,这类疾病病因明确,高血压只是这种疾病的一种表现,血压可暂时升高或者持续升高。
如肾病引起的肾性高血压。
3、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什么样的血压才为高血压?根据2005年修订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化分以下几级:正常血压:收缩压(高压)小于120mmhg,舒张压(低压)小于80mmhg,。
正常高值:收缩压在120-139,舒张压80-89高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舒张压大于等于90轻度:收缩压140-159,舒张压90-99中度:收缩压160-179,舒张压100-109重度;收缩压大于等于180,舒张压大于等于110。
二、高血压的临床表现高血压表现多样化,有的毫无症状,甚至有的人一生都无症状,有的表现头晕头痛烦燥等。
早期:病人有头晕头痛,口渴、乏力、心悸、心慌。
逐渐发展有的病人有视力障碍、眼底充血,恶心、呕吐、多尿、夜尿、甚至血尿,蛋白尿,未经治疗后期可发展为心衰、肾衰、急性心肌梗死,动脉血栓形成等。
三、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一般地说,高血压的治疗应包括药物和非药物两种。
非药物治疗有:一般治疗(合理休息、适当镇静)、饮食治疗、运动等。
早期、轻度高血压病人,应在用降压药物前可先试用非药物治疗。
3-6个月后复查血压,如多次测量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可继续非药物治疗,并定期测血压;如症状明显,则应同时应用降压药物。
对于中、重度高血压病病人在采取降压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配合非药物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
四、中医治疗高血压方法老年高血压的发生以五脏不足为主,其中以肾、肝、心、脾四脏为基本,其中肾虚者为多,且气虚阳虚为最多,阴阳两虚及气阴两虚次之,而单纯阴虚最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病防治知识讲座(总8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高血压病防治知识讲座庐江县庐城镇卫生服务中心大家都知道现在高血压病人很多,而且得了高血压它的并发症也很多,甚至很难治愈,有的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给个人、家庭及社会都带来很大的影响。
那么什么是高血压呢它有哪些症状或者表现,我们该如何去预防或者治疗高血压下面我就上述问题一一来讲解。
一、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
1.原发性高血压就是高血压病,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但病因不明确的独立性疾病,占总共高血压的90%,由于动脉血管硬化,血管调节中枢异常所造成的动脉压持续升高。
2、继发性高血压,这类疾病病因明确,高血压只是这种疾病的一种表现,血压可暂时升高或者持续升高。
如肾病引起的肾性高血压。
3、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什么样的血压才为高血压?根据2005年修订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化分以下几级:正常血压:收缩压(高压)小于120mmhg,舒张压(低压)小于80mmhg,。
正常高值:收缩压在120-139,舒张压80-89高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舒张压大于等于90轻度:收缩压140-159,舒张压90-99中度:收缩压160-179,舒张压100-109重度;收缩压大于等于180,舒张压大于等于110。
二、高血压的现状及特点1.患病人口众多:目前高血压患者是发病率最高,对人民健康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
全国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每年新增患者约600多万,其中有150多万人死于由于高血压引起的中风。
现患人数约为1.6亿, 涉及几千万个家庭,平均每4个家庭就有1个高血压病人。
2、居民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却很高。
全国高血压的知晓率仅仅不到高血压病人的二分之一,有一半的人不知道;治疗率低,不按规范服药;控制率低,不能规范治疗导致高血压病患病人数持续增加,居高不下。
全国患病人数约1.6亿,死亡率居心血管疾病的首位,致残率每年约有150万脑卒中患者有100多万都丧失了劳动能力。
3、人群分布特点:男性普遍多于女性,而且年龄越小患病比老年人更加明显,35-49岁人群高血压年增长率比其他年龄组都高。
4.地域特点: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但是近年来农村高血压患者也普遍增多。
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引起高血压的因素很多1、年龄:随着年龄的升高患病率随着升高。
且发生冠心病的机率也增高,每增加10岁,患脑卒中增加1-4倍。
2、性别:男性多于女性3、吸烟:吸烟是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4、饮酒:饮酒过量饮酒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
5、饮食:高盐饮食易引起高血压。
6、血脂高: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高血压。
7、超重肥胖:是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因素8、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比血糖正常人的10倍以上。
9、缺少体力活动:脑力劳动都患病高于体力劳动者。
10、遗传性:家族史中有心血管疾病病史可增加高血压的发病危险。
四、高血压的临床表现高血压表现多样化,有的毫无症状,甚至有的人一生都无症状,有的表现头晕头痛烦燥等。
早期:病人有头晕头痛,口渴、乏力、心悸、心慌。
逐渐发展有的病人有视力障碍、眼底充血,恶心、呕吐、多尿、夜尿、甚至血尿,蛋白尿,未经治疗后期可发展为心衰、肾衰、急性心肌梗死,动脉血栓形成等。
五、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预防是处理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1、对因治疗即治本,从源头上防止高血压,针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明确病因,改变生活方式是降低血压相关心血管事件危险的适当方法。
经常运动(至少每周3次,每次30分钟),通过减轻体重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进食低脂肪低盐饮食、多食高纤维膳食,特别是多吃水果和蔬菜;戒烟限酒,控制血糖等等。
2、二级预防:即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该如何治疗,我们要早发现早诊断,正常人每年至少要量两次血压,发现后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服药,而且每周要测量血压一次,血压稳定后每1-3个月测一次,规范服药不能乱停药,多服或者少服停服。
适应地休息,3、三级预防:即并发症后的康复治疗,减轻精神压力,合理膳食,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4、降压注意事项:①降压要平稳,药物开始用小剂量,逐渐递增,直至血压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②忌突然换药或忽服忽停,否则因血压大幅度波动易导致意外。
故有人建议,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初始降压目标可将收缩压高于180毫米汞柱者降至160毫米汞柱以下,收缩压在160~179毫米汞柱之间者使之降低20毫米汞柱。
③高血压患者要坚持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
六、高血压防治的误区中国的高血压患者约有1.6亿。
在接诊高血压患者时,经常遇到患者问:“我能不能换个药啊?”不论刚得高血压的患者,还是老病友都会提这个问题。
除了上述问题,在高血压治疗方面也有不少误区的存在,下面是常见高血压认识及治疗的几个误区。
1、高血压是一种可治可不治的疾病。
由于高血压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可以毫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甚至有的病人一生无临床症状。
所以许多病人认为,高血压病是一种可治可不治的病。
血压高了就服点降压药,稳定了就不再服药,这是错误的。
其实血压的正常就是服了降压药治疗的结果。
停药后血压必定又会增高,甚至更高。
这种血压的明显波动,正是导致脑中风、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
患有高血压病的病人应积极地治疗,以免重要靶器官受损,致残后而后悔莫及。
高血压病是一种需要持续不断治疗的慢性病,绝大多数病人需要坚持长期或长时间服药,甚至有的的病人需要终身服药。
所谓终身服药,就是指确认为高血压后,医生给病人以终身治疗。
以药物治疗而言,病人就要吃一辈子的药。
即使血压正常后,仍应使用合理有效的维持降压药物剂量,保持血压稳定,切不可吃吃停停。
正确的治疗原则应该是“长期服药,可以少吃,不可不吃”。
因此有高血压病的病人一定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长期坚持服药,不仅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还可以保障重要器官不受损害。
而间歇性服药,或频繁换药,会使血压波动更加明显,结果导致动脉硬化,使重要脏器缺血、缺氧,最终形成急慢性心脑血管疾病。
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特别是血压正常就停药,血压升高又服药。
此点务必引起所有高血压病病人的高度重视。
因此,不论是药物治疗,还是非药物治疗贵在持之以恒。
调查发现:有的高血压病人因为无症状,仅在查体时发现血压增高,长期不服药,使血压一直处于高水平。
其主要原因是对高血压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加之无明显症状而不服药。
有的人则认为自己血压只是偏高,血压处于边缘状态,不值得治疗,也未引起重视。
事实说明,这种轻度高血压同样对人体会发生危害。
还有的病人因长期适应了较高水平的血压,一旦服用降压药后,血压下降至一定水平反而不适应,则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随后则不再用药。
岂不知,持续高血压会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
正确的做法是,不但要用药治疗,而且要坚持长期用药治疗。
因此,对于高血压病病人应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和恒心,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或推迟重要脏器受到损害。
2、服不服药无多大差别的误区。
要知道,高血压病人中除5%左右(症状性高血压)可通过手术等方法得到根治外,其余90%以上的病人都是高血压病,这些病人是一种慢性病,往往需要长期或终身服药。
有些人虽然已经发现高血压,但不在乎,甚至认为治疗不治疗均无所谓。
甚至还有的朋友说:血压高点有什么了不起,不误吃,不误睡,什么也不影响,甚至会对苦口婆心劝他的医生产生一种“虚张声势”的感觉,仍然我行我素。
持这种态度的人,是自己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是极端错误的,一定要予以避免。
医学家认为,其服药与不服药的结局是截然不同的,坚持长期用药者由于使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可以减少和推迟器官的损害,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而长期不服药者则由于血压长期处于高水平,其本身可促进或加速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甚至引起致残或死亡。
因此,要认清降压治疗的重要意义,积极、有效、长期地控制血压至正常或理想水平。
3、单纯依赖药物,不做综合治疗的误区。
有人认为,得了高血压后只要坚持长期、规则地服药就准好,其实不然。
因为高血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造成的,其中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等。
高血压病病人发生并发症的原因除了血压升高外,尚有其他许多因素,这些因素医学上称为“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摄入食盐过多、体重超重、血糖升高、血脂异常、缺乏运动和体育锻炼、性格暴躁等。
所以,药物治疗的同时也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故治疗高血压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特别还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一般地说,高血压的治疗应包括药物和非药物两种。
非药物治疗有:一般治疗(合理休息、适当镇静)、饮食治疗、运动等。
早期、轻度高血压病人,应在用降压药物前可先试用非药物治疗。
3-6个月后复查血压,如多次测量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可继续非药物治疗,并定期测血压;如症状明显,则应同时应用降压药物。
对于中、重度高血压病病人在采取降压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配合非药物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
4、以感觉估计高血压的误区。
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多少、轻重并无平行关系。
有的病人,特别是长期高血压病人,由于对高血压产生了“适应”,即使血压明显升高,仍可不出现任何感觉不适。
误认为只要没有不适感觉,血压就一定不高。
还有相当一部分高血压病病人没有任何症状,甚至血压很高也如此,但当血压下降后反感不适,此时只要使降压速度减慢些,坚持一段时间其不适感会逐渐消失。
所以,有时血压降低也会出现头昏等不适,若不测量血压而盲目地加量,反而不利,为此可能延误治疗,而此种现象对病人的健康却潜在着严重的威胁,甚至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为此,高血压病人应主动定期测量血压,如1周至2周,至少测量血压1次。
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不能“凭着感觉走”。
当然,最好是自己有个血压计,并学会自测血压,这样既方便又能及时了解血压变化情况。
5、不按病情科学治疗的误区。
有少数病人,把别人降压效果好的药物照搬过来为己所用,这是既不客观又不现实的。
因为,同样是高血压的病人对降压药物的敏感性、耐受性却是大不相同的。
如某人用某药降压效果非常明显,则另外一人却效果不显,甚至无效。
再如服用短效硝苯地平时,有一小部分人会即刻发生心悸、脸红等不适症状,而多数人则感觉良好。
因此应当根据病情,因人而异,合理选用药物,最好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还有极少部分人则相信那些毫无根据的道听途说:什么“保治保好”什么“可以根除”等等骗局,或者轻信某些虚假广告和偏方。
因为高血压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这些都对坚持治疗有弊无利,以致失去合理的治疗机会,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