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视觉艺术史考试答案

中国视觉艺术史考试答案
中国视觉艺术史考试答案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

1.原始社会的美术类型有那些?

石器、陶器、雕塑(陶雕、玉雕、石雕)、绘画(岩画、壁画、地画及器物装饰画等)以及建筑和编制工艺等。

2.仰韶文化彩陶的分期

b.中期:河南庙底沟类型。代表类型: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特点:盆的造型挺秀饱满,装饰风格由半坡的写实向变形发展动.物纹以花瓣纹,鸟纹、蛙蚊为主。代表性器物:《彩陶鹳鸟石斧瓮》是原始社会彩陶庙底沟文化的代表。作品分析:鹳鸟左边昂首,瞪眼长嘴鱼,鱼,情节性强。右边一把装饰考究的斧头,中间有+号,里面内容复杂,相当于文字,记录部落中重要的故事。

喻意:记录了一场两个氏族的战争鹳氏助打败了鱼部落,斧头是权利的象征,鸟部落打败了周边的鱼部落。在文字为出现之时,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知道时间,“图像证实”史前文明的文物,就相当于文字,是文明中的活化石。

C.晚期:马家窑类型。代表类型:主要有盆钵、瓶、瓮等。特点:造型完美,纹饰严谨,具有鲜明特色。纹饰以同心圆、涡状纹、垂幛纹、水波纹等。代表性器物:《舞蹈纹彩陶盆》。是原始社会彩陶马家窑的代表。代表彩陶的高峰。分析:造型大口、鼓腹,下腹收缩,小平底。陶盆内壁,下沿上绘岀三组舞蹈者,每组五人,头上扎

有小辨,下身有尾巴,手拉

手,张开手踏着结拍在跳

舞。单色,平涂、造型简洁。

寓意:人物形象活泼、明快、

热烈,舞蹈生机昂然的景

象,原始祭祀,舞蹈的场景。

a.《人面鱼纹盆》是原始社

会彩陶半坡文化的代表。寓

意:是丧葬品,巫师给死去

的孩子招魂,鱼产卵,繁殖

快,希望人丁兴旺。

第二章奴隶社会的美术

1.名词解释

饕餮纹:也称兽面纹,是一

些被夸张了的或者幻想中

的动物头部形象,是商周时

期青铜器最具代表性的纹

样。

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周时期

青铜器的代表作品,是举世

最打大的青铜器。河南安阳

墟出土,高133厘米,宽77、

重875公斤。立耳柱足,庄

严厚重,装饰花纹主要由饕

餮,和现实世界的牛“虎等

形”等组成。鼎腹四面的中

心皆留出光洁的素面。鼎耳

侧面装饰着非常恐怖的形

象:两只对象向的老虎,打

大张口中衔着斩下的人头。

腹壁内有铭文三子字“司母

戊”。这个大方鼎是文丁为

祭祀母亲

而铸,它是人与神祖交接的

工具、是礼器、是神器,是

奴隶主权势地位的象征。

2.青铜器大至分为几个时

期?不同时期艺术风格是

什么?有哪些带表性作

品?

A .初期,殷商前期。这一时

期青铜器还明显地具有陶

器的某些特征,器型幼稚而

古朴,简单而凝重,尚未脱

离原始的风味。器物上的饕

餮形象也处于松散状态,还

没有后期那威严恐怖的神

秘的气息。

代表性作品:《兽面乳钉纹

方鼎》《兽面纹鼎》造型朴

实严谨,纹样清晰,给人明

快大方的感觉。

B .盛期大至,商后期至西周

初期。

特点: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大

都明显的体现了“礼器”的

性质,造型特别庄严、典重、

古朴,绝无轻率之倾向。纹

饰层次分明,强烈夺目,给

人以狰狞神秘之感。殷人好

酒故重酒器。《司母戊大方

鼎》《人面盉》

C .转折期。大致为西周晚期

到春秋中期。

特点: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型

较前期简便,器纹刻镂渐浮

线,采用自由朴数的纹线,

装饰简洁。青铜艺术开始转

向现实世界,这时期的青铜

一时期的青铜艺术感受不

到神秘、恐怖的宁厉美,而

是一种典雅和谐的美。《颂

壶》《毛公鼎》

D 、衰落期,大致为春秋晚

期致战国始。特点:这一时

期的青铜器摆脱了浓重奇

诡的传统青铜造型,抛弃了

狰狞怪诞的美学风格,呈现

出世俗化的精巧的气象,显

露出一种走向清新俊逸、轻

松明朗的趋势。《立鹤方壶》

《龙纹扁型圆壶》

第三章战国秦汉的美术

1.简要说明秦兵马俑的艺术

特征是什么?

A.兵马俑的塑造是非常写

实的,将士战马与真人、真

马相当,服饰装束很逼真。

B.容貌神情各不相同,不仅真实刻画了人物的外貌,也成功表现了人物的精神气。

C.不同的容貌精神又统一在全军威武雄壮的气势之中,无数直立静止的重复,给人以整齐一律之感,构成了秦俑丰富统一中的变化、变化之中有统一的美学特点。

2.霍去病墓前石雕

主题思想:霍夬病墓是汉代陵墓雕刻中最杰岀的作品。纪念~的业绩,突显墓主人在世时英武与大无畏的英雄精神,侠雄俊的战与颂扬~对国豕的忠诚与奉献。

艺术特点:它的艺术风格呈现岀汉代艺术的古拙美a.雕刻手法采用“因材施雕”,选择自然石料,因石得形。

b.刀诀简洁洗炼

c.顺势雕凿

d.造型朴拙粗放,去整体的团块结构中,采用浮雕和线刻来表现细部,圆混中漏岀明显的转折。造成了艺术内在的惊心动魄的气势感和运动感。

3.简介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的内容和艺术表现?

此画体现了西汉时期塑造形象和肖像画水平,画分天、地、人、三部分又有密切的联系,显得和谐而有变化,此画在表现技法上用线均匀有力,飞游腾跃,设色以石色为主,厚重稳健,绚丽鲜明而又和谐。这幅帛画将神仙幻觉与现实世界,天堂地府相结合,表达了墓主人祈求人生、幸福能够永远延续的强烈愿望。这一时期的思想发生了变化,此时的

汉代艺术已经有了很大的

主动性,由之前恐怖吓人的

气氛转变为乐观积极的。

4.A《马踏匈奴》

《跃马》《马踏匈奴》指霍

去病墓前的《跃马》《卧马》

《立马》,刻画了战马一跃而

起的刹那间的动作,冲向阵

前。《卧马》卧伏的姿态平

静肃穆,传达出与人相通的

内在品性。《立马》马将匈

奴奴隶踏翻在地,神情威严

留漏出对主人的早逝的悲

愤。刻画了一动一静、一立

一倒、胜利与失败、善与恶,

都生成鲜明的对比以战马

象征西汉政权的威望和霍

去病的战功,整个作品风格

庄严雄健、深沉浑厚。“高

贵的单纯,静幕的伟大”。

B《长信宫灯》是汉代宫灯,

外形是宫女执灯,灯盘可以

转动,烟灰从宫女右臂落入

身体底座,保持室内清洁,

造型美观,形态安详,实用

性强。

C《马踏飞燕》是汉代的铜

车马仪仗队之一,马昂首长

嘶,三足腾空,一足超越飞

燕,可见奔驰速度之快,它

不是幻想中长有羽翼的“天

马”,而是人间骏马。雕塑

技术上,艺术家精确掌握力

学平衡原理,使动态大而平

稳可立,是雕塑史上的杰

作。

D《人物龙凤帛画》战国楚

帛画,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绘

画之一。

分析:它当时表现这一贵妇

祈祷飞腾的龙凤引导她的

灵魂登天升仙,这幅画的用

途应是“引魂升天”之物。

特点:一妇人、凤凰、龙、

整个外形统一于恭谨、庄重

的神情。神灵的凤凰呈现岀

轩昂非凡的气势。此画主要

采用黑线勾勒表现手法使

形象具有一定的重量感而

生意盎然。

E《人物御龙帛画》战国楚

帛画。画中一男子一纡拉绳

~手握剑,驾驭巨龙昂首向

前。龙尾部屹立一鶴。人物

头顶正中有华盖,作品主题

仍然是“升天”。

喻意:龙舟合一,是天道与

陆路的合一)鲤鱼与白鹭是

吉祥的象征,画中虚幻的灵

魂借助死者的血肉之躯,呈

现的是一个不死的楚国大

夫。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的美术

1.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兴起

的原因?

a.审美意识的发展,绘画题

材的扩大,使山水画成为画

家们表现的对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结束了自

汉以来惟儒独尊的局面,人

的思想和精神得到了解放,

艺术的创造开始转向表现

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内心

世界,绘画题材扩大,使山

水画的独立成为可能。

b.江南秀丽的山川激发了艺

术家山水创作的激情。

经济文化重心的转移促进

了江南的发展,南方秀丽的

山川景色给了大批画家及

社会上流人士深刻的精神

影响,在自然山水中找到精

神寄托和回响。

c.玄学的兴起,是山水画形

成的最根本的原因。

这一时期以崇尚老庄哲学

的清谈玄学风气的兴起,知

识分子开始消极避逝,归隐山林,沉醉于山水,在山水中领略玄趣,使山水画和山水诗勃然兴起。

2.谢赫《画品》“六法论”的内容是什么,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是对传统绘画实践总结基础上提出来了的。

简要分析:“六法”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有机整体,“气韵生动”是品画的最高准则,是六法之本,其它五法是是达到“气韵生动”的条件。

“气韵生动”实际上是对顾恺之“传神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在谢赫看来,作品不仅要表现出外在的形和色,更要注重表现内在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画面才有生动感人的艺术魄力。“骨法用笔”与“气韵生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二者有同一性。“风范韵度”集中表现在容貌或骨相的一定法责,谓之骨法,通过用笔来捉取人物的骨相法则(刻画容貌),进而揭示他的风神韵度。

“应物象形”谈的是画家的绘画过程中的观察认识方法。作者可以取舍、概括,可以想象夸张,但不能主观意造,形象要应物而象。“经营位置”,—认为构图的关键在于人物位置关系。“传移模写”传移是当时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

3.作品分析

《女史箴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根据西晋诗人张华所

写的文章“女史箴”而创作

的,是标榜封建“女德”,

巩固封建秩序和道德箴言

的插画图。画家根据主题的

要求,成功地表现了画面中

各种人物的身份、性格相互

关系,整个构图按题材分为

九段,每一段都有其相对独

立性,但又用提款及人物服

务相联系,就像古人形容的

那样“如春蚕吐丝”,富有

韵律之美,全画呈现“春云

浮空,流水行地”式的运动

感和飘逸气息,体现了中国

古代艺术的秀雅和高贵。

《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

依据东汉曹植的文学作品

《洛神赋》为脚本加以描绘

的,曹植借对幻敬中人神恋

爱的追求,表现了封建礼教

束缚下,男女爱情受到压制

的主题。顾恺之巧妙,地再

现了文学作品的精神,仙女

飘忽无定,在水上凌波微

步,非常娴雅,而曹植在洛

水之滨留恋徘徊渴望而不

可及,传达出无限惆怅和哀

伤的情调。

作者把不同情节在一幅卷

中展示出来,而且充满了浪

漫主义色彩和诗意气氛。如

果说《女史箴》反映了作者

表现严肃说教题材画面,体

现出自己的技巧和风格的

话,《洛神赋》则完全显示

了顾恺之的艺术思想、士大

夫的心境和艺术才华。

4.试论述我国早期(魏晋南

北朝时期)佛教、雕塑风格

的改变?

我国早期佛教雕塑大致可

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北魏时代的云

冈石窟造像为代表。其中昙

濯五大窟造像是北魏前期

的代表作品,其窟龛似印度

草庐,主像面相方圆,深目

高鼻,耳长颈粗,肩宽胸厚,

身着坦右肩或通肩大衣,神

态庄严而祥和、超然而静

穆,这些特征和朴拙粗犷,

高达雄伟,气魄想混的风貌

受到了中国印度样式和西

域样式以及鲜卑民族尚武

民风的影响,——五窟像标

志着佛教艺术北朝风尚的

形成。

第二阶段以洛龙门的宾阳

洞造像为代表

是对南方汉文,嘴角微翘,

仪态端庄,,雍容安详,瘦

身秀面,脖颈细长,服饰繁

杂华丽,面相清秀,眉目开

朗,褒衣博带,神采飘逸的

造像,标志着外来佛教艺术

与中国民族传统艺术,鲜卑

审美风尚与南方民族的崇

尚相融合。

第三阶段以北齐石刻造像

为代表

佛像的身体为膨胀,饱满的

身躯,佛像的衣着渐变成圆

筒式造型,注意佛像的立体

感,佛像表面非常光滑,头

部变得圆浑而有重量感,表

情也显得极为庄重,雕刻家

注重整体雄伟端庄的效果,

这个时期揭开了唐代佛教

造像风范的帷幕。

第五章隋唐美术

1.比较分析张萱与周昉仕女

画的艺术风貌?

张萱与周昉的“绮罗人物

“画就是“丰腴华贵”审美

思想的反映。

张萱擅画妇女婴儿,他画的

妇女形象丰颊硕体,服饰艳

丽,画贵族妇女“以朱色渲染耳巧”,描写环境“为花溪竹榭点缀皆极妍巧”说明他对赋色和补景东很注意。是盛唐以后仕女画的典型风格。作品大都是描绘盛唐时期贵族妇女的欢乐情绪。周昉,也是以女画为突出,他“初学张萱,后有小异”在仕女画继承和发展了张萱的艺术风格。他以当时的关中贵妇为形象依据,体现了中晚唐官僚贵族的审美情趣,所画仕女具有“衣纹精简,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的特点。并也描写了一些妇女不幸和苦闷的作品,他笔下的妇女形象由张萱作品中的欢愉转向挖掘她们在封建束缚下精神上的苦闷和空虚,在反映生活的深度上前进了一步。《簪花仕女图》是周昉的“绮罗人物’在张萱渲染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3.唐代佛教壁画从内容到形式有哪些新的变化,举例说明。

欢快明亮的气氛,代替了阴森沉郁的情调。.简练真实而有情趣,在艺术技巧上也表现了超跌剐代无与伦比的卓越。1.显示岀唐代壁画艺术的时代风格和高度水平。

3.人们感受不到神的威严,他们端庄文静,亲切温柔。

4、男子宽衣博带、气质雍容,女子体态丰肥。

4.作品分析

《虢国夫人游春图》人物构局前呼后应,骑步轻快,构图的聚散安排宾主有序,人物神态从容,表情微妙,设色艳丽,充分反映了杨氏姐

妹的浪漫气派和显赫的声

势。

《昭陵久骏》是唐陵雕刻,

唐太宗的~浮雕。这些曾、

唐太宗李世民政权建立驰

骋疆场的战马,雕塑家用写

实的手法使其劲健英俊,充

满生命的活力。动物以几乎

面化的的式塑造出来也非

常有气度。“、”所表现岀的

是一种现实的美,一种雄健

豪迈、深沉悲壮精神的美。

第六章五代两宋时期的美

1.黄筌,徐熙?

他们二位花鸟画艺术风格

迥异,相映生辉“黄家富贵,

徐熙野逸”。

2.结合作品分析南宋四大家

的风格?

a.李唐,实际上是北宋院体

风格向南宋院体风格转变

的过渡性画家。早期作品如

《万壑松风图》还没有脱却

北宋山水画的传统风貌,斧

劈皴,气势雄伟。南渡以后

绘画风格从丰满深厚,格局

严谨,变为开阔清新,豪纵

简括,如《清溪渔隐图卷》

构图不再是表现远景或全

貌,而是“顶天立地”,采

取近景的一角,截景式构

图,“树不见梢,石不见角”。

在笔墨上变北宋的多层积

累为一道辅写,水墨淋漓。

李唐改变了南宋的绘画风

格,起到了“开派”的作用。

b.刘松年,其山水人物画在

院画中称为绝品。他善用工

致的笔氓,描写山水,对士

大夫旳闲散、安逸的生加以

美化。如《四景山水图卷》

描绘了杭州西湖一年四季

的园林景观,给人以轻柔优

美的愉快感受,笔力细劲,

墨爽轻秀,在强劲简率中又

显岀清丽细润,工整不苟的

风格。

C.马远,山水画成就极大,

其山水继承李唐开创的画

风,又有新的发展,独树一

枝,与夏珪并称“马夏”,

其构圆全景不多,近景多偏

于一角,细质刻画,远景简

练概括,画山石用.大斧劈兼

水墨知皴。如《踏歌图》远

景高峰峭立,楼阁隐现,近

景田垅溪桥间,几个农民为

表达丰收的喜悦踏歌起舞,

神态生动,与四周山峦叠嶂

融合。另一幅《梅石溪凫图》

表现溪谷清幽,梅花芳香是

山墨上更为突岀美结合。

D.夏珪,也属于水墨苍劲一

派,在用笔上,马远多细笔

挺劲,墨线首尾,气势一贯

到底;夏好用秃笔,多用点

笔和夹笔,墨线气势起伏,

落笔速度大而轻。特别是在

用墨造诣上更为突岀。《溪

山清远图卷》景物集中在一

侧,画面留白多,有意境。

《松溪泛艇图》。夏绘画有

创造性,画面内容要比马还

简单,构图多偏半边,故名

“夏半边”。

南宋四大家抛弃了北宋以

木以主峰为中心的构图,画

面中心扁离正中,坐落在半

边一角,以边角式构图代替

了全景式构图,画面开阔,

空白多,以白当黑,以少胜

多,秀美取代了以往的壮

美,作品意境更为浓厚。.

3.《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顾宏中所画,是一幅描

写真人真事,能揭示统治阶

级内部矛盾,具有深刻主题思想和较高艺术性的作品。画面分五段,分别是听音、观舞、休息、轻吹、散宴。画面中乐曲悠扬,舞姿~,觥筹交错、笑诺喧哗,更突岀了韩熙载心事重重、抑郁无聊、内心苦闷空虚,和南唐覆亡命运即将麦临的这一诶刻主题。

在艺术处理上,作者打破时间关念,把不国时间的活动组织在一画面上,每一段用屏风隔开,使其独立,但全画又是一个整体。这一幅具有重要历史文物价值和杰岀艺术成就的古代人物画精品。

第七章元代美术

1.元代文人画形成的功史条件?

a.社会生活的变化。

b.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

汉之前的艺术移志粗犷豪放,从魏晋南北朝开始逐渐细腻、矛美、精致,到到代达到顶峰。宋代达到最高潮“院体画”出现了。艺术的发展需要新变化,否则会成为艺术发展的绊脚石。宋代时文人画开始兴起,到了元代文人画开始取代院体画成为主导。

首先,中国长期封建社会的文官都能诗文、工书法。其次,是由于中国的绘画和书法的主要工具相同,远古的画工早以创造了以线造型的技法。

再就是文人士大夫能著书立说,历代许多文人画家,或总结了优秀画工和他们自己的创作经驱,或评论了一些杰岀大师及其作品的艺术成就或纪录了系统的

史料,使文人画家的创作思

想能得以广泛传播和对后

世产生持续的影响。

2.简要论述“元四家”艺术

的共同之处,分析其代表作

品。

共同点

A.强调绘画的文学性,使作

品的文学趣味得到进一步

加强。

B.对笔墨的突岀强调和以

书人画。

C.画上题字作诗蔚然成风。

(一)黄公望,他的山水画

艺术大致有两种风格类型,

一种是“浅绛”,山头敂岩

石,点线兼并,笔势雄伟而

潇洒。如这类风格的作品

《富春山居图》。第二种风

种是作“水墨”,皴纹极少,

笔意简远,如《九峰雪霁

图》。黄公望的山水画创作

给明请画坛带來了巨大的

影响。

(二)王蒙,其山水画独特,

具有“纵横离奇,莫辨端倪”

的磅礴气势。构图繁复,在

表现技法上以笔见长,以墨

取胜,最有特色的是“皴擦

点染交互为用”。忚画山石

用“解索皴”。如其作品《青

卞隐居图》画法上先用淡墨

勾石骨,由淡而浓,层层加

深,用斛索皴和牛毛皴。整

个画面体现了作者归隐山

林避世的思想。

(三)倪瓒,他的山水画作

品个人风格十分鲜明,画面

一般为三段式部局:近处山

坡、茅屋、草亭等空荡无人、

中景空臼以示水面,远处山

包。表现技法上笔墨回略,

线条随意,表现了空寂、荒

冷、萧瑟的境界。如《渔庄

秋霁图》构图单纯、格式画、

三段式构图,远景淡淡的小

山,近景几棵枯树,中间空

白,画面无人,孤苦无依,

荒寒萧瑟,简单、空明。他

的作品平易近人,朴实无

华,内屯精深,笔笔见工。

(四)吴镇,兼融泼墨之法,

挥洒自如,墨色浑厚。世人

有黄、王、倪三家皆重笔,

吴特重墨之说。如《渔文图》

笔墨泼辣,一气呵成抒发了

豪放的强烈斤性,又不失幽

深宁静的气氛。

3.作品分析

《富春山居图》由元四家之

一黄公望所绘,是浅降法的

代表作,画卷描绘了富着江

两岸峰蛮王坡、丛树村舍、

渔舟小桥种种景色,直构图

上十分严馑,“数十峰,一

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

态门。表现技法上师法董源

的湿笔披麻皴,坡峰之间还

用了近似米点的笔法,用淡

墨画山石,点线相间,浓淡

交错,体现了中国画线条和

墨色的审美价值,此画后被

誉为山水画的典范。

第八章

1.徐渭似有一种“打倒一世

之豪杰,开拓万古之心胸”

的气概。

2.徐渭《墨葡萄图》水墨大

写意,高贵与卑贱,自尊与

自卑,中国的“凡高”。《牡

丹蕉石图》抨击社会,抨击

现实,借物抒情,开创了水

墨大写意。《墨葡萄》不注

重形似,注重、意境,将葡

萄变作点点泪珠

2.朱耷作品的艺术个性表现

在哪些方面?

朱耷号八大山人,原为明朝宁王后裔,明亡后,他非常怀念明朝,一生不与清合作。他的生活经历让他形成了苦闷、抑郁、癫狂的性格,绘画倾向于用高度强烈的笔墨效果和象征手法,抒发他高傲、冷漠、苦痛、仇恨、轻蔑等种种对现实不满的感情。他笔下的鱼鸟神情奇特,常显岀“白眼向人”或痛苦不堪、倔强绝犟的情态。如《游鱼图》,鱼白眼向人,灭视他人,表达了一种消蔑仇恨,倔强之情。《鱼册图》中作者不计自然情调的状态,用夸张拟八的手法表达了对世态人情的嘲笑。《孔雀图》孔雀立于悬崕,孔雀毛向征清的鼎戴花翎,来指清朝官员,讽刺从为请王朝遥遥可危。他画了不少孤鱼一尾,无水无草,空旷无边的画幅,塑造了很多孤独者形像,是作者自己人格精神的写照。荒寒孤寂是其作品的总的艺术格调。

3.简述郑板桥的绘画艺术风格?

郑在艺术思想上反对泥古,主张革新,师法自然。创作题材集中多为兰、竹、石。“四时不谢之兰,百年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秋不落之人”。他非常重视观察和写生,所画之竹都有其生命和性格。如《竹石图》描绘了竹石自然状态,不加任何色彩,有一种孤傲、清爽的感觉。《兰竹图》中,兰花清新俊毅,竹子坚韧不拔。

郑善于将诗、书、画三者结名成一个艺术整体,写兰竹用行草笔法,题款也特立独

行,成为作品布局的重要组

成部分。他不仅以书入画,

而且也善于将绘画用笔的

成就吸收到书法中去。使书

中也有画意,书与画达到一

种内在的统一。他形成了与

众不同的“板桥体”,《兰竹

图》中,笔墨简劲疏朗,构

图变化多端。

4.名词解释

南北宗论

由明未画家董其昌提岀,流

行三百多年,影响国内外。

董在其《画旨》里说“禅家

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

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始分

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

则李思玔父子著色山水,南

宗则王维始用渲淡。他借禅

宗南北二派“顿、渐”的修

行方式,以喻画法,把我国

自唐以来的山水画中的文

人画、水墨画和院体画两大

体系划出了一个轮廓。文人

画为南宗,院体画为北宗。

北宗注重功力,南宗注重情

绪。董等人重要是把以表现

“禅境”,“禅味“的高低深

浅来划分岀山水画的南北

宗,在董看来,山水画中必

须有禅意才是最高境界。

南北宗论的产生与当时绘

画界的情况有密切关系。南

~的创立者想通过对从唐至

明近千年的山水画的分析

总结,用艺术风格分流派,

并加以褒贬,以建立绘画的

新风格和绘画批评的新标

准。但南北宗论具有片面

性,它贬低南宋以上的院

画、青绿山水画等体系,提

抬高文人画。南~是文人画

思想的反映,奠定了文人画

在绘画历史上的主导地位。

同时也缩小了画家的眼见,

沉滞了画法的改进,在某种

程度上加重了理论的混乱,

给中国画坛带来了一定消

极的影响。

《屈子行呤图》

由明未画家陈洪绶所作,作

品为木刻板画。该画着重对

人物背景的刻画,图中大片

空白为背景,只在中心有一

人物,增强了屈原被放逐的

孤独形象,夸大了人物的特

征。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坚毅

沉着,宛如泰山不可动摇的

爱国形象,突出表现了其愤

郁孤寂的情绪和坚定不移

的气节。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中国艺术史》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20分) 以下哪些属于中国艺术? A. 山水画 B. 京剧 C. 书法、山水画、京剧都是 D. 书法 2 【单选题】(20分) 根据本节内容,哪一个研究方法是“艺术史的分期、断代的研究”? A. 文献研究法 B. 田野调查法 C. 图像学研究法 D. 观念史分析法

3 【单选题】(20分) 以下哪句说法是正确的? A. 中国艺术史它不是历史学,它只是来研究艺术为主。 B. “艺术”史研究疆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它实际上已经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与考古学研究、社会学研究、人类学研究、思想史研究等交叉。 C. 究其艺术的本质概念就是艺术是指人类创造的具有审美情感和形象特征的精神产品 D. 现在的艺术并不是涵盖了音乐、舞蹈、美术、戏剧、影视、设计等艺术综合体。 4 【单选题】(20分) 进化论历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进步的,始终是向前发展的。这种进步是以()为标志,以物质工具为尺度。 A. 物质资源 B. 艺术 C. 生产力 D. 社会制度

5 【单选题】(20分) 河姆渡文化属于哪个历史时期? A. 魏晋以后到晚清 B. 原始艺术 C. 夏商周三代艺术 D. 秦汉艺术 第二章测试 1 【单选题】(20分) 以下选项中,()比较典型地反映了新时期时代先民建筑的结构规整、功能齐全、礼制初现的样态。 A. 石寨山遗址 B. 丁村遗址 C. 白羊村遗址 D.

半坡遗址 2 【多选题】(20分) 黄河下游有()和()这两种文化。 A. 河姆渡文化 B. 半坡文化 C. 北辛文化 D. 大汶口文化 3 【多选题】(20分) 原始艺术主要分布在()这几个地区。 A. 长江中下游地区 B. 北方地区 C. 黄河下游地区 D. 黄河中上游地区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一(这套题整理的不错)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120分) 1.1936年10\ 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D ) A.陕北保安地区 B.陕北洛川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2. ( C) 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 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 3.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是在(D ) 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华北事变后 D.卢沟桥事变后 4.1935年12 是(B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晋绥干部会议 5. 胜利的战役是(A ) A.台儿庄战役 B.桂南战役 C.枣宜战役 D.中条山战役 6. 的阶段是( B)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7.1945年4 表是(C ) A.周恩来 B.刘少奇 C.董必武 D.王若飞 8. 表会谈纪要》的时间是( C) A.1945年8月 B.1945年9月 C.1945年10月 D.1945年11月 9.1947年10月10(C ) A.和平、民主、团结 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B.C. D.将革命进行到底 10.1949年6 著作是(D ) A.《新民主主义论》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1.1898 (C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刘坤一 12.

(A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湘报》 D.《万国公报》 1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B)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14. 是(D ) A.湖南 B.湖北 C.广东 D.四川 1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D ) A.《中华民国宪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6.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 A)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战争 D.北伐战争 17.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 主要领导人是(D ) A.梁漱溟 B.黄炎培 D.张君劢 D.邓演达

中国近代史试题以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把正确答案代码填在括号内) 1、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C ) A、魏源 B、龚自珍 C、林则徐 D、李鸿章 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 A )。 A.封建统治者的腐败 B.农民小资产阶级的落后 C.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3、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 C ) A、义和团运动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太平天国起义 D、反教会斗争 4、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C )。 A.维护封建经济B.发展资本主义 C.维护封建统治 D ..抵抗外国侵略 5、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 C ) A、辛亥革命中 B、新文化运动中 C、五四运动中 D、国民革命运动中 6、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必须坚持( A ) A、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B、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C、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D、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7、全国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C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政策是( B ) A.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B.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并重D.速战速决,武力征服 9、“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D )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C、“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D、“大跃进”时的浮夸风 10、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 ) A.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 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 ABCDE )

答案--中国美术史试题4套汇总

中国美术史试题库(4套)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2分,20分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B )。 A、天地神话 B、引魂升天 C、墓主生活 D、仙人出行 2、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D ) A、虢国夫人游春图 B、捣练图 C、挥扇仕女图 D、簪花仕女图 3、《潇湘图》的作者是五代画家( C )。 A、荆浩 B、关仝 C、董源 D、巨然 4、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著是( B )。 A、图画见闻志 B、林泉高致 C、画继 D、山水纯全集 5、“元四家”中山水画章法稠密的画家是( C )。 A、黄公望 B、吴镇 C、王蒙 D、倪瓒 6、清代从摹习古法掌握前人经验与程式入手的绘画教科书是(D )。 A、顾氏画谱 B、程氏墨苑 C、十竹斋画谱 D、芥子园画传 7、阿房宫是( A )最重要的宫殿建筑群。 A.秦代 B.汉代 C.东周 D.战国 8、霍去病墓的主题雕塑是( B )。 A.《避邪》 B.《马踏匈奴》 C.《羽人骑天马》 D.《牵牛像》 9、《读碑窠石图》作者是( A )。 A.李成 B.范宽 C.许道 宁 D.燕文贵 10、《韩熙载夜宴图》作者是( D )。 A.周昉 B.黄荃 C.周文矩 D.顾闳中 11、徐悲鸿国画代表作品是( A )。 A.《愚公移山》 B.《松影瀑声图》 C.《水声山色图》 D.《百寿图》 12、六朝时期谢赫所著的( A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美术史论专著,在画史上享有不朽的声誉。 A《古画品录》B《叙画》C《历代名画记》D《画山水序》 13、王蒙的山水常用(A )皴。 A牛毛 B披麻 C豆板 D解锁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整理

第二章先秦美术一、商周青铜艺术1、青铜器分期 二里头文化期夏代青铜器的基本特点:(前19C----16C) 1)少数青铜礼器已经做得比较精巧,器壁匀薄; 2)夏代青铜礼器的装饰基本是圆点,园块和几何纹饰; 3青铜器形体受陶器影响,为商代提供了参考。代表器物:乳钉纹爵。 商早期(盘庚迁殷)青铜器特点:(前16C----15C中叶) 1)商代青铜器一般比较匀薄,纹饰边线清晰深峻,镂刻技术高超,含铅量高; 2)出现了圆锥形款足(中空),扁足(实心)。 3)纹饰大多为复杂的兽面纹器物:饕餮乳钉纹方鼎 商中期青铜器特点:(前15C中叶----前13C) 1)器物比早期厚重,尤其口部; 2)品类增多; 3)出现了斝(jia)(圆筒底体的)圆底爵开始; 4)宽体觚(gu)喇叭状的觚; 5)纹饰纹样装饰特点加强,浮雕出现 6)仍保持着不铸铭文的习惯,个别器物上发现做器者本人的族氏徽记。 商晚期前段青铜器的特点:(前13C----前11C) 1)方形器大为发展; 2)纹饰方面,动物形象比较具体,有主次之分; 3)铭文多为一二字,为器物所有者的族徽(出现铭文); 4)器物方面代表器物:司母戊(后母戊)鼎,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商晚期后段青铜器特点: 1)器物方面,无肩尊和扁体卣是新出的典型器,出现车马器; 2)纹饰最为发达,艺术装饰水平达到高峰(动物,神怪为主的兽面纹空前发展); 3)有较长的铭文,铸工精细,内容增多(族徽,祭祀祖先,赏赐,征伐); 4)出现蹄形足圆鼎较多,双耳簋,平底爵消失代表器物:人面钺,四羊方尊,大禾人面方.. 鼎,虎食人卣. 西周青铜器特点:周人有计划有目的的改变(殷)商人礼器重酒的习俗体制,而建立起重食的礼器。 1)新出现了方形簋,西周早期,利簋;大盂鼎,三足圆鼎 2)长篇铭文盛行(祖先功业和自身业绩)记载了史事;3)出现了新纹饰(鸟兽)。 西周中后期: 1)鼎,簋,鬲规范化,大克鼎 2)波曲纹的出现。最大的簋,害夫簋;铭文最长的鼎,毛公鼎;水器,虢季子白盘;颂壶东周春秋早期:(前770----前7C上半叶)子仲姜盘 春秋中期:(前7C上半-----6C上半)立鹤方壶(复杂美感、立鹤莲花) 春秋后期:(前6C下半-----前476年)越王勾践剑 战国时期:(前476----前221)镶嵌图像纹壶犀牛尊错金银工艺 2、青铜器文饰: 饕餮纹: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kui)龙或夔凤图案。它形象狰狞可怕,用来“辩神奸”的图腾符号。春秋时代基本消失。 3、青铜器铸造工艺: ①陶范:内外范两层拼合成中空铸模,铸造铜器,完成后打碎内外陶范 ②失蜡法:春秋以后采用的铸造青铜器的方法。它用石蜡做成器物模型,陶土包在外面做成外模,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所宣传的重要思想是(D)。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戊戌政变后,新政中被保留下来的只有(B)。A.农工商总局B.京师大学堂C.译书局D.铁路矿务局 3.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B)。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4.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AA.江南制造总局B.马尾船政局C.天津机器局D.湖北枪炮厂 5.下列关于洋务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B)。A.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产生洋务派B.师夷长技,洋务派选择资本主义强国C.自强求富,办军工兴民用采用机器生产D.只师长技,破产结局不可避免6.洋务派认为清王朝的“心腹之害”是(D)。A.英国B.俄国C.日本D.太平天国和捻军。) 7.在我国近代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C)。A.洋务派创办的企业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外商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8.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D)A、兴中会B、科学补习所C、华兴会D、中国同盟会

9.新文化运动中对封建礼教进行揭露控拆的《狂人日记》的作者是(B) A.胡适 B.鲁迅C.李大钊 D.陈独秀 10.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B)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A.香港B.台湾C.澳门D.崇明 11.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D)。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12.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是(C)。A.龚自珍B.林则徐C.魏源D.郑观应 13.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A)。A.林则徐B.魏源C.马建忠 D.郑观应 14.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后,运动的新特点是(C) A.商人罢市B.学生大规模罢课 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15.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由于它(B)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在军事上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在生死关头妥协地处理了党内当时最主要的问题D.保证了长征转移的胜利

中国艺术史考试备选题目

2016中国艺术史考试备选题目 1、上林苑瓦当 1)作品名称及年代:西汉上林瓦当 2)作品内容:该面瓦当在陕西西安上林苑遗址出土,属西汉时期产品。 上林瓦当显然为苑名的题书。汉代瓦当上的篆书是以小篆为基础加 以规矩方正,与当时的汉印文字(缪篆)风格一致。 3)书写时文宇笔划依照当面的弧形而弯曲有致。汉代瓦当当面边际凸 起的弦纹一般只有一道,真品中有双重弦纹的极为罕见。该块上林 文字瓦为单弦纹,文字竖读,疏落有致。瓦边平整较为宽阔。 2、徐州北洞山彩陶俑 1)作品名称及年代:徐州北洞山彩陶俑(西汉) 2)作品内容:神态逼真,宛若真人,惟尺寸稍小,其颜色丰富 多样,有红、白、黑、绿、蓝、紫、绛诸色,色调配置和谐, 衣纹线条流畅飘逸。虽然陶俑采用模制成型,但彩绘均不相 同,面部表情生动细致,眉目、胡须纤细如毫,形式多样。 男子保持佩刀剑的习俗,但有一部分失去了实际使用价值, 主要是显示仪容。汉代礼服的服色有具体规定,一年四季按 五时着服,即春季用青色;夏季用红色;季夏(即立秋前) 用黄色;秋季用白色;冬季用黑色。 3)作品赏析:这些彩绘俑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汉代及以前色彩 保存最好的彩绘俑群,堪称我国西汉时期陶俑艺术的精品,对研究西汉诸侯王的仪卫制度 和服饰剑式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3、汉张迁碑 1)作品名称及年代:汉张迁碑 2)作品内容:碑文内容为故吏韦萌等追念县 令张迁的生平事迹及为人。 3)作品赏析:《张迁碑》的用笔以方笔为主, 但也参以圆笔,笔画严谨丰腴,雄强拙厚, 线条挺直中有俯仰变化;结构方正严整、 端正朴茂,寓平于险,外敛内张;字形大 小不拘一格,方扁一任自然;整体布局上下呼应,左右连贯。全碑气息宽博宏 大,堪称汉碑中的上品,为研究汉篆的上佳范例。

中国近代史试题以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题(?卷) (适用系:全校?级文科各系 完卷时间:120分钟 考试时间:???) 系 年级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把正确答案代码 填在括号内) 1、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C ) A 、魏源 B 、龚自珍 C 、林则徐 D 、李鸿章 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 A )。 A.封建统治者的腐败 B.农民小资产阶级的落后 C.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3、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 C ) A 、义和团运动 B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 、太平天国起义 D 、反教会斗争 4、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C )。 A . 维护封建经济 B .发展资本主义 C . 维护封建统治 D ..抵抗外国侵略 5、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 C ) A 、辛亥革命中 B 、新文化运动中 C 、五四运动中 D 、国民革命运动中 6、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必须坚持( A ) A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B 、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C、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D、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7、全国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C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政策是( B ) A.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B.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并重D.速战速决,武力征服 9、“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D )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C、“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D、“大跃进”时的浮夸风 10、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 ) A.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这是因为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 ( ABCDE ) A.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中国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E. 中国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民主义革命。

中国近代史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下列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收复新疆的是( ) 3.列强对近代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其中19世纪九十年代与19世纪四十年代的战争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列强获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B.侵犯到中国渤海地区 C.允许列强在华设立使馆界 D.割占中国的领土面积扩大 4.在近代中国,有这样一批机器工业:企业实行雇佣制,经费由政府拨给,产品分配给军队。下列企业中属于这批工业的有( )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滦州煤矿公司 D.沈阳飞机制造厂 5.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加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掀起了

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关这场变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绪帝颁布诏书标志着变革的开始 B.在变革中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C.此次变革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 D.这是一场以光绪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6.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你认为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应是(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 D.“民主”和“科学” 7.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不同阶层、不同派别的力量进行了不同尝试。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蔡元培倡导学术上“兼容并包”②公车上书③兴中会成立④北洋海军的建立 A.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8.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成为近代中国新思潮的主流始于( ) A.新文化运动前期 B.十月革命爆发后 C.五四运动后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9.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

中国美术史考研复习资料

中国美术史部分 名词解释 (一)史前及先秦美术 1、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陶胚上用天然的氧化铁和氧化锰作颜料进行描绘,经入窑烧制后,橙红色的胎底上形成黑、红、白等色图案的一种陶器。 2、黑陶: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而成的,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密致。 3、原始瓷器:是在制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以粉碎后的瓷石制坯,烧成温度约1200℃,已经基本烧结,器表多施釉。商周的青釉器皿已具备了瓷器的基本条件,但与后来的瓷器相比,质量较差,还处于原始阶段,故称原始瓷器。 4、舞蹈纹彩陶盆:马家窑出土,高14cm,口径29cm,底径10cm。盆卷唇平底,内壁绘有四道平行带纹,最上一道较粗,口沿处也有一圈带纹,上下两组纹饰间有舞蹈三组,每组两边用弧线分割,两组弧线间还有一条斜向柳叶形宽线,舞蹈纹每组五人,手拉着手,面向一致,头上有辨发,外侧的两人的一臂均为两道线,似为表示舞蹈动作之意。 5、金有六齐:金指合金青铜,是红铜与锡、铅的合金。齐是调剂的意思,也就是比例。锡使青铜质硬,铅使青铜质软,其中主要是铜与锡二者的配比。 6、失蜡法:是一种先进的青铜铸造方法,以蜡做模,用细腻的稀泥将做好的蜡模糊上,再将范内的蜡模熔化,外范与内范之间的就是模,再往模内灌注铜液,待冷却后去除器物。 7、莲鹤方壶:春秋时期青铜器、出土河南新郑,高126cm,宽54cm,重64.28kg。全器从造型到装饰充满了灵动的生意,通体满饰纠结的龙螭纹,器耳、器足和扉棱皆设计为生动灵异的怪兽。镂空的莲瓣围绕的壶顶,中立一昂首展翅欲飞的鹤。 8、岩画:岩画是用矿物质颜料涂绘(一般以动物血或皮胶作调和剂)或用石器磨刻、敲凿乃至用金属工具刻画在岩壁或岩石上的图画。 9、饕餮纹: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龙或夔凤图案。其形象狞厉可怖,是用来“辨神奸”的图腾符号。 10、徐黄异体:指徐熙、黄筌二人都画花鸟画,因二人社会地位不同,环境与生活习惯不同,志向不同,审美情趣也不同。各自形成独特的绘画风格。后人称之为“徐黄异体”。

中国艺术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862 ]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艺术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绘画、书法部分约30分 雕塑部分约20分 音乐部分约30分 舞蹈部分约20分 戏曲部分约20分 文学部分约20分 建筑园林部分约10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中国艺术史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1、系统掌握中国历史上主要的传统艺术部类之发展源流与脉络。 2、掌握中国历史各阶段主要的艺术家及其艺术成就。 (二)考试内容: 内容主要限定在中国古代艺术史方面,涉及少量的20世纪以来的艺术。考查的主要艺术部类是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曲、文学六大传统艺术。对于中国的建筑、园林与书法,亦应有一定的了解,应在宏观上把握其发展的脉络和每阶段的独特成就。 1、原始社会的艺术 ①结合原始社会的实际情况,理解原始艺术之实用性先于审美性的特点。 ②原始艺术“三位一体”的内涵。 ③巫术与原始艺术的关系。 ④原始社会中绘画和雕塑的类型及特点。 ⑤原始岩画、舞蹈形彩陶盆等原始艺术的文化史地位及意义。 ⑥原始社会在乐器制作方面的成就。 ⑦“构木为巢”与建筑艺术之间的关系。 ⑧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及其文化象征意义的了解。 2、商周时期的艺术 ①商周时期的社会文化特点以及它们在艺术上的主要成就。 ②商代青铜雕塑的类型、成就及饕餮形等纹饰之审美涵义。 ③商周时期玉雕的发展情况。 ④“律吕”、“八音”、“丝竹”、“五声音阶”等概念及其对中国歌舞的贡献。 ⑤商周在钟、鼓、磬等乐器的制作方面的情况。 ⑥商周时期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周易》、《尚书》。 ⑦对皇家园林——周代灵台的了解。 3、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 ①绘画方面的主要类型及收获。 ②理解墨子的“非乐说”。 ③《乐记》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以及对《乐记》文本的解读。

艺术史考试备选题目

艺术史考试备选题目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2016中国艺术史考试备选题目 1、上林苑瓦当 1)作品名称及年代:西汉上林瓦当 2)作品内容:该面瓦当在陕西西安上林苑遗址出土,属西汉时期产品。上林瓦 当显然为苑名的题书。汉代瓦当上的篆书是以小篆为基础加以规矩方正,与 当时的汉印文字(缪篆)风格一致。 3)书写时文宇笔划依照当面的弧形而弯曲有致。汉代瓦当当面边际凸起的弦纹 一般只有一道,真品中有双重弦纹的极为罕见。该块上林文字瓦为单弦纹, 文字竖读,疏落有致。瓦边平整较为宽阔。 2、徐州北洞山彩陶俑 1)作品名称及年代:徐州北洞山彩陶俑(西汉) 2)作品内容:神态逼真,宛若真人,惟尺寸稍小,其颜色丰 富多样,有红、白、黑、绿、蓝、紫、绛诸色,色调配置 和谐,衣纹线条流畅飘逸。虽然陶俑采用模制成型,但彩 绘均不相同,面部表情生动细致,眉目、胡须纤细如毫, 形式多样。男子保持佩刀剑的习俗,但有一部分失去了实 际使用价值,主要是显示仪容。汉代礼服的服色有具体规 定,一年四季按五时着服,即春季用青色;夏季用红色; 季夏(即立秋前)用黄色;秋季用白色;冬季用黑色。 3)作品赏析:这些彩绘俑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汉代及以前色 彩保存最好的彩绘俑群,堪称我国西汉时期陶俑艺术的精品,对研究西汉诸侯王的仪卫制度 和服饰剑式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3、汉张迁碑 1)作品名称及年代:汉张迁碑 2)作品内容:碑文内容为故吏韦萌等追念县令张 迁的生平事迹及为人。 3)作品赏析:《张迁碑》的用笔以方笔为主,但 也参以圆笔,笔画严谨丰腴,雄强拙厚,线条 挺直中有俯仰变化;结构方正严整、端正朴 茂,寓平于险,外敛内张;字形大小不拘一 格,方扁一任自然;整体布局上下呼应,左右连贯。全碑气息宽博宏大,堪称汉碑中的上 品,为研究汉篆的上佳范例。

中国艺术史

中国艺术史 中国艺术的整体风貌1、气韵生动:中国艺术的内在精神 2、阳刚与阴柔:中国艺术的基本类型 3、和: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 中国史前艺术(玄想与务实) 旧石器时代艺术石器 新石器时期艺术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艺术磨制石器与玉器(玉兽面纹锛) 彩陶和黑陶虚灵飞动(彩陶鱼纹盆黑陶高足杯) 岩画与建筑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时代) 青铜器司母戊鼎 青铜器的用途主要在于祭祖和维护统治秩序两个方面。 青铜器是如何反应奴隶制的:A、青铜器是国家、政权、统治的象征。 B、青铜器可以用来区分统治者的身份和权利。 C、当时的酷刑被雕铸在青铜器上,史称刑鼎。 D、铸造青铜礼器前的一整套礼节仪式也体现了政治统治的内容。 战国时期艺术 以儒家和老庄美学思想为主体的先秦美学显示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早熟性和其他一系列不同于西方美学思想的特征。艺术视角逐渐从天上转向人间,从鬼神转向现实人生。 写实手法占据上风。 战国时期艺术概貌 1.绘画和雕塑走向独立 战国帛画(我国绘画的开端)《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湖南长沙楚墓出土) 2.青铜工艺技法多样,有模印、线刻、金银错、鎏金、镶嵌、失蜡法 3.建筑、书法、纺织等也有较大的发展。 瓦当,音乐《嵌错赏功宴乐铜壶》,甲骨文、金文 秦汉艺术 秦代艺术概貌 (一)秦代建筑艺术具有帝家风度 1.宫殿建筑:咸阳宫、阿房宫 2.陵墓:秦始皇陵 3.秦长城 ★秦代雕塑艺术具有写实风格秦陵兵马俑武士群俑将军俑骑兵鞍马俑 艺术特色:巨大广博细微精深 与青铜器神秘怪异的风格相反,兵马俑充满崇高阳刚之美。 这数以万计的兵马俑,显示出对人的力量的肯定。 人物、战马都与真实的一样大小,毫无夸张之处。 体量的巨大、数量的众多、形象的真实,产生着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二)秦代书法:秦篆李斯小篆 汉代艺术概貌(气势古拙)

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库试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 说明:为使学生复习方便,期末考试规范,本题库基本以章为单位设定一个代码,其中将上编综述与第一章合并,代码为A,计22题;第二章代码为B,计12题;第三章代码为C,计13题;中编综述与第四章合并,代码为D,计15题;第五章代码为E,计14题;第六章代码为F,计15题;第七章代码为G,计15题;下编综述与第八章合并,代码为H,计18题。第九章、第十章因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内容重叠,故略。总计124 题。 A.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 2、中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A.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两个根本性变化 1、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2、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A.3、在近代,中国没有完全变成殖民地的原因是什么 1.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2、中国人民的反抗3、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 A.4、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来源有哪些 1、城市贫民 2、手工业者 3、破产农民 A.5、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点有哪些 1、革命性最强 2、组织纪律性强 3、集中、团结 4、与广大农民有天然联系 A.6、中国资产阶级包括哪几部分 1、官僚资产阶级 2、民族资产阶级 A.7、简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两面性 1、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矛盾、斗争的一面 2、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

义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A.8、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A.9、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A.10、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入半殖民地的地位 2、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社会 3、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 A.1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1、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2、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A.1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1、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的社会性质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半殖民地,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3、半封建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成有一定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A.1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2、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A.14、近代中国,列强对华军事侵略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3、勒索赔款,抢夺财富 A.15、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政治控制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扶植、收买代理人 A.16、近代中国,列强对华经济掠夺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A.17、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文化渗透主要表现是什么

中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中外美术史10套)

美术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 中国美术史一 一、填空题(40分) 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萌生时期,是以为基础的新石器时代。 2、依陶器的用途可分为器,器和器。 3、春秋时代的青铜器,具有社会大变革时代的艺术特色。 4、画像石是用于构筑、、或的建筑石材。 5、秦汉时代表示威仪等第的建筑物是。 6、“为冢象祁连山”,指的是汉代的墓址。 7、《魏晋胜流画赞》的作者是,《画山水序》的作者是,《叙画》的作者是。 8、唐代画家的,忠实地表现了千余年前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往来。 9、“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提出的。 10、五代时期的画家创造了北方重峦峻岭和江南的秀丽风光,北方以、为代表,南方以、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 11、宋代画家王希孟的,代表了画院青绿一体精密不苟,严格遵依格法的画风。 12、“元四家”指的是、、、。 13、“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出于明代画家的《》中。 14、清初专攻花卉创为没骨画法的画家是。 15、清初“四僧”中的,提出“一画论”。 16、“金陵八家”龚贤的画风有与之分。 17、清代木板年画中,年画,年画,年画被称为三大年画产地。 18、“海上三任”是活跃在上海画坛的、、。 19、近代画家即“弘一法师”,从日本回国后,致力于艺术教学。 20、民国时期“岭南三杰”指的是、、。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根据现有资料,可知画像石萌发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西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2、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 A、洛阳永宁寺 B、登封嵩岳寺塔 C、慈恩寺塔 D、五台山佛光寺 3、唐代与吴道子齐名的雕塑家是() A、韩伯通 B、宋法智 C、吴智敏 D、杨惠之 4、开创金碧山水一派的画家是() A、李思训 B、王维 C、王洽 D、吴道子 5、突破“黄家富贵”成规的画家是() A、赵昌 B、易元吉 C、韩若拙 D、崔白 6、被称为古代山水画中巨作的是() A、鹊华秋色图 B、浮玉山居图 C、富春山居图 D、春山欲雨图 7、明清都城所建坛庙气势最大艺术性最高的是() A、天坛 B、地坛 C、日坛 D、月坛 8、被称为“万园之园”的苑囿建筑是() A、颐和园 B、圆明园 C、承德避暑山庄 D、拙政园 9、清代以画《鬼趣图》讽刺现实而著名的画家是() A、黄慎 B、华€€ C、金农 D、罗聘 10、被视为“海派”名家,但未定居上海的画家是() A、张熊 B、胡远 C、虚谷 D、吴昌硕 三、名词解释(15分) 1、青铜器 2、瓦当 3、米氏云山 四、简答题(20分) 1、战国帛画反映的内容及艺术特点是什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全套).

1.简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第一,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新的社会力量。 第二,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轻一代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第三,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四,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巴黎和平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和会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2.试比较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 第一,从领导力量来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五四爱国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他们强烈地反对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反对军阀政府卖国。 第二,从运动规模和群众发动的广泛性上看,辛亥革命虽有许多群众参加,但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五四爱国运动的规模是空前的,遍及了中国城乡。从卷入阶层看,工学商等都行动起来了。其规模之大,在反帝反封建斗争方面的彻底性,是前所未有的。 第三,从结果和影响看,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被军阀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没爱莫能助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五四运动则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特别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从此开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 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5.试论中国共产党对于1924至1927年大革命的重要作用。 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 第二,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第三,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为国民革命的发展、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第四,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积极提高国民革命军的素质,增强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共产党员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此外,共产党人还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配合正规军作战,而上海工人的起义武装更是充当了解放上海的主力。 中国共产党对于大革命所作出的独特的、重大的贡献,是当时人们所公认的。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第一,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第二,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第三,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资料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 画像石(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石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砖石上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2. 黑陶①黑陶工业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②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常有发现。③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④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世。 3. 彩陶①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美术中。② 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做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使橙红色胎地呈现各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③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是彩陶的杰出代表。 4. 人面鱼纹彩陶盆①西安半坡②仰韶文化③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造型和生动组合④图案被认为与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⑤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 5. C 形玉雕龙①1971 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

出土②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③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勾,龙首做猪嘴形,长吻修目④是目前发现的体形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逼真,年代也最久远的碧玉龙形象 6. 泥塑女神像① 出土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②头像与真人等大,似为全身像的头部。塑像面呈方圆形,颧骨突出,平鼻阔嘴,眼角高挑,眼窝内嵌圆形玉片,目光深邃,具有神秘感③塑造技术成熟,水平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其内涵当与原始巫术或信仰有关,是生殖女神和丰收女神的象征7. 舞蹈纹彩陶盆①中国原始美术中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 的杰作,出土于青海大通上孙家寨。②内壁画着原始人舞蹈的图像,有学者认为这是表现了氏族成员分组围猎野兽的场景,也有人认为是载歌载舞庆祝丰收或祭祀神灵。③在技法上,这件作品紧紧抓住人物的动态和整齐的队形,以极其精练的笔墨进行描绘富有抒情的意念。8. 饕餮纹①也叫兽面纹②是流行于商周时期一种青铜器纹饰。③基本特征为双目圆睁,阔口隆鼻,头上多有一对变化多端的犄角,或更有獠牙利爪,多数兽面纹的两旁还有对称展开的兽体身躯。④这种纹样实际上把各种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以夸张和象征的手法综合起来,往往难以判定为何种动物,故称兽面纹。⑤常饰于器物的腹部、颈下等重要部位作为主题纹样,西周中期后逐渐衰落。

中国近代史纲要终结性考试三

国家开放大学2018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C(开卷) 论述题:一般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都是以城市为中心开展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却将重心放到农村。历史证明这条道路是成功的,其依据何在? 1.依据一 这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人遵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依靠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最后才得以正确回答。 在大革命失败后相当一个时期里,党内普遍认为:中国革命应以城市为中心。中共中央要留在上海,党的工作重心仍然放在中心城市。因为,从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来看,俄国十月革命是以城市为中心革命成功的典型。从中国实践来看,辛亥革命是从大城市开始的。大革命也是以大城市为中心而波及全国的。 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勾结);中国国情况与俄国也不同;辛亥革命失败了,大革命也功亏一篑。而在大革命失败后敌我态势发生了更大变化。反革命武装到牙齿,革命缺少武装。因此,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所有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很快就失败了。这些起义失败后保留下来的部队,大都转移到了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农村区域,在那里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和创建工农政权的斗争。除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及时转移到井冈山地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外,南昌起义余部—部分由董郎率领转移到海丰、陆丰地区与当地农民会合,主要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移到湘南打游击、开展农村革命,最后也上了井冈山。广州起义余部一部分也转移到海丰、陆丰地区与农民会合;一部分后来随朱德上了井冈山;另一部分则转入粤西北农村,后来参加了广西左、右江起义。这一时期的经验教训证明:以城市为中心不可能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既然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道路行不通,重走北伐道路又再无条件,那就只剩下一种选择:在反革命势力薄弱的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坚持革命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是中国革命的规律所使然。 依据八七会议“找着新的道路”的要求,中共中央在领导武装起义的过程中,也初步提出了占领一个或几个县、建立革命政权、实行武装割据的思想。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继续把城市工作的复兴视为革命高潮到来的决定条件的同时,也肯定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是决定革命新高潮的更大的发展基础和重要力量。1929年6月的六届二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在中国,找不到一个经济力量能够统治全国的大城市,所以中国革命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