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族唱法的科学性

合集下载

浅析民族唱法的科学性

浅析民族唱法的科学性
关键 词 : 演 唱 ; 民歌 呼吸 ; 字 ; 鸣 咬 共

中图分类号.6 31 文献标识码: J 1. A
文章编号 :0 5 5 1 ( 0 0 1 — 1 5 0 1 0 — 3 2 2 1 )5 0 0 — 2
这也是歌 唱呼吸的重要环节 , 关系到吸气与呼气能否得以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广义地讲 ,主要包括传统 的戏 曲演 气 , 唱、 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演 唱三大类 民族 演唱艺术 , 也包括 循环往复 , 系到 已经获得的呼吸支持能否继续保持。 关 决不能
经 过 咽 喉 、 管 、 气 管 到 肺 的 底 部 , 把 气 息 推 向 后腰 部 。 气 支 并 动
唱。 而作为民族声乐来讲它用 的混合声 比较广泛 , 这主要有歌 唱着 的先天条件来定 。 真混 的声音有些真声的色彩效果 , 但是
也 有 假 声 的位 置 和 感 觉 , 音 听 起 来 比较 结 识 、 亮 , 声 区 声 明 低 Nhomakorabea心应手。
根据真假声 的多少分为真混 、 假混 、 和真假各半 的混合声 。美 声本身是用全身 的共 鸣 ,要全身 唱 ,多用假声或 者假混来演
笔者认为 , 的呼吸可分三个 阶段 : 歌唱 吸气 、 呼气 、 换气 。 吸气时 , 自然 , 状态 吸得深 , 恰当 , 吸得 气息从 1、 同时吸人 , :鼻 3
作轻松 , 自然 , 不牵强 , 不僵硬 。 两肩 自然下垂 , 脖子放松 , 否则 各部肌肉紧张 ,其他发声器官就不能灵活地有规律地 活动。 呼气应当平稳 , 均匀 , 有控制 , 呼气的关键是要找到支持点 , 找 到呼吸器 官和发声器官有机配合的力量 。 呼气 时 , 横隔膜平稳
厚实, 适合演唱《 白毛女》 《 、小二黑结婚》 。 等 假混 , 这种声音色 彩 比较 圆润 、 和 , 柔 低音 区较弱 , 上下音区容易统一 , 适合演 唱 幅堵较大 的声乐作品 。真假各半 的混合声 ,运用起来 比较灵

浅谈民族唱法

浅谈民族唱法

浅谈民族唱法在声乐学术界我常常听到这样一种议论:是中国民族、民间的唱法科学,还是西洋的唱法科学?我认为我国民族民间的唱法和西洋的唱法都科学。

因为不论哪一种唱法,都有它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凡是唱的好听的,唱的耐久并且受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人民喜闻乐见的演唱方法,我认为这都是科学的。

因为不论哪一种演唱方法,都是该区域当地艺术家们多年多代艺术实践经验结晶。

凡是科学的它就存在下去,发展起来。

凡是不科学的必然淘汰。

即使有一些不科学的唱法存在,那也是暂时的现象,决不可能持续长久。

我说中国的和西洋的唱法都科学,就是基于这个认识。

你看中西两种唱法不是都存在来了几百年了吗?经过几百年的证明这个事实本身就是成立的说明民族唱法是科学的。

我国的民族歌曲,虽然各有自己不同的特色和唱法,也都有自己的科学性。

至于说民族唱法不够科学,那只能说是他(她)对于科学唱法的掌握问题,而不能说成是民族唱法本身不科学。

正如对于西洋的唱法一样,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掌握的很好,唱的很好的。

那也只能说他(她)本人对于西洋唱法掌握的不好,而不能说成是西洋唱法不科学。

既然这两种唱法都科学,我们是不是可以照搬西洋的唱法唱民族歌曲,或照搬民族的唱法唱外国歌曲,我认为不可以。

理由是:无论哪种唱法。

都是某一地域,某一民族的特定环境和条件下产生的,各有各的特殊性,如果把某一种唱法生搬硬套拿来作用,那不是一种好办法。

语言是一切声腔艺术作为基础。

中西语言不同,字音不同,唱法必然不同。

因为吐字和唱法是紧密相连的。

可以说是所有的歌唱都是从本国本民族自己的语言开始的。

我国戏曲的唱法讲究“字正腔圆”就是这个道理。

别说是外国语言和中国语言,它们间差别都很大,唱法不能生搬,就是中国的语言因地域语音的不同(方言),唱法也不一样。

比如我国的苏州评弹,就是根据苏州地区方言味基础发展起来的,唱起来很好听。

但是要用评弹的吐字,唱法唱京戏、唱梆子戏那就不行了。

同时中国的字音本身在念法上就带着“评上去入”四种音调。

当今民族声乐发展中存在的争议浅析

当今民族声乐发展中存在的争议浅析

受, 那么它就具有 了科学的价值 。这~点必 须在理论 上予 以肯定。如 果仅仅从 传统 民族声乐演唱中出现一些超常规的发声就 认为传统民族 则是对艺术创作规律的否定’ ' 。 在我国声乐 界, 土洋之争 ” 早发生在 15 年 , 时有一批 音乐 唱法是 不科学 的, “ 最 98 当 人士从国外留学 归来 , 他们以洋唱法为基础进 行演唱 , 另一批人则 以中 3 民族 声乐风格的单一化与 多元化之争 、 国民族传统唱法进行演 唱。这 两种观点 进行 了近 半个多世 纪的争论 。 近些年来 , 以金铁霖教授的一 些杰出学 生为代 表的 民族 唱法盛 行
歌曲的严谨性也有明确的规 范。据 《 史记 ・ 师乙篇 》 所载 : 故歌者 , “ 上 如抗、 下如坠 、 曲如折、 止如槁木 , 倨中矩 , 旬中鲴 , 累累乎端如贯 珠。 由 ” 人感到枯燥乏味 , 而失去大量 的听众。这就 是一切艺 术风格 单一化 从 的必然结果 。
此 可以看出当日的歌口艺术达 到一定的 高度。要求 气息运用流 畅 , 寸 昌 声 为什么很多专业 民歌演员上 台演唱 , 几乎都是 同~个腔调、 同一种 音优美、 婉转。 处理、 同一种风 格呢 这一 问题的出现有多种因素。
J 民族 声 乐 内部 “ 洋之 争 ” 、 土
声乐风格单一化等 问题。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 的深思。
因此 , 这也成 了我 国民族声乐发展一个难 以突破的 “ 瓶颈” 。我们 认为 , 于民族声乐乐坛 , 并很快成为民族唱法的主流 , 这种唱法被一些学 者称 中华民族数千年历 史而形 成的深厚 的音乐文化积淀 , 无论是 从声乐 演 为“ 氏唱法 ” 金 。这种唱法在很长时间里 , 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 要 , 得到 唱技巧还是 理论研究都是 相当卓越 的。远 在西周 时期 , 国就已经 出 大众的欢迎和认可。但是 , 我 艺术在精致化之后 , 尤其是成为“ 学” 显 之后 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音乐学校 —— “ 司乐 ” 大 。随着当时歌唱的盛行和发 容易变得模式化 , 单一化 , 就失 去个性 了。艺 术需要风 格 , 有风 格迥 只 展, 对选择歌唱的学生有严格 的要 求 , 于此 同时 , 对歌 唱的气息 和演唱 异的艺术品种 , 才会色彩缤纷 引人注 目, 而风格 单一不懈的努力 , 涌现出吴雁泽、 王昆、 郭兰英 、 胡松华等 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形象 , 只要它作到 了这一点 , 它就符合了艺术创 大批风格独特的歌唱家。这种良好的发展模式 , 很值得我们学习、 继承 作 的规律 , 符合艺术创作规律 的艺术形式就是科 学的。所以 , 无论传统 和发扬。改革开放 以来 , 我国民族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巨大 , 中击 民族声 民族声乐采用何种特殊 的发声方法 , 发出了何种超常规 的声音 , 只要它 乐内部产生了矛盾, 主要表现为 : 土洋之争 ” 民族声乐的科学性 , “ , 民族 是抒发真实感情的需 要 , 能反 映典 型 的现实 生活 , 带给 人们美 的享 并

声乐作品《怀念战友》民族唱法演绎的探析

声乐作品《怀念战友》民族唱法演绎的探析

一、《怀念战友》的创作情况《怀念战友》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插曲,1963年电影上映后,这首声乐作品也随之成为家喻户晓的歌曲,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作品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至今仍影响广泛,成为经典。

(一)《怀念战友》的创作背景《怀念战友》这首歌曲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

雷振邦是中国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家,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音乐协会副会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从1955年到1980年,他谱写的电影歌曲代表作多达一百余首,包括《刘三姐》《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董存瑞》《马兰花开》等40余部影片经典音乐作品。

2019年6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雷振邦改词编曲)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1962年,当雷振邦接到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创作歌曲的任务以后,他立刻赶赴新疆,为创作歌曲收集素材寻找灵感。

按照导演赵心水的设想,在剧本中班长牺牲以后就要有一首歌颂战友情的歌曲出现,来表达战士们失去战友的悲伤和缅怀之情。

为了自己创作的歌曲拥有真实的情感,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雷振邦来到了喀喇昆仑山上高处的哨所进行采风,可刚到山上,雷振邦就听见了身后发出一声巨响,那是刚刚走过的山路发生了雪崩,如果雷振邦稍晚两分钟出发,就必然会葬身于雪崩之中。

可见,当时边防哨所的自然环境是多么的险恶,戍边战士的生活条件是多么的艰苦。

在同边防战士们生活的那些日子里,雷振邦收集到了非常多的创作素材,了解到了非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和悲壮的英雄事迹,深刻地感受着戍边战士们质朴热烈的爱国情怀和向往美好生活的真实情感,这使雷振邦的内心世界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就这样,在一个狂风大作的夜里,就在喀喇昆仑山上的这个哨所里,脑海中伴随着剧本里班长巍峨高大的冰雪雕像,雷振邦的创作灵感犹如泉涌,《怀念战友》的旋律和歌词在他的笔下奔泻而出。

当雷振邦谱写完最后一个音符时,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泪水夺眶而出打湿了那一行行五线谱。

浅谈马秋华教授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中的科学性与多样性——以我的硕

浅谈马秋华教授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中的科学性与多样性——以我的硕

学体 系中关于演唱的科学性和演唱 多样化的理论与 实践 。我认 为马秋 族 唱 法 、流 行唱 法或 音乐 剧 唱法 都需 要 以科 学 的发 卢 方法作 为 歌 华的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 系中的精髓就是歌唱的科学性与 多样性 ,即 唱表 演 的前提 。正如 美 国茱 莉亚 音乐 学 院 的校训 一 样 “ 技 ,技 继承 了传统 ,又在 传统的基础上 紧跟时代潮流 ,贴近生活 ,将 西方优 巧 ,还是 技 巧 。 ”当一个 歌 唱者 拥有 科 学 的发 声方法 之 后 ,刈 j 秀的演唱技 巧和音乐元素融会贯通 在教 学形式和方法上都 实践 了科 任 何 种 演 唱领 域都 可 以进 行学 习和 运用 ,这就 是 音乐 无 陶界 的 学性 与 多样性的教学 ,不走机械 的 、固定的、教条的声 乐教 学老路 , 因材 施教 、丰富教 学 ,勇于在声 乐教学体 系创新的道路上乘风破浪 .
学理 论 体 系 中” 四 性 ” 原 则 的认 识 和 理 解 ,并 结 合 我 自己的 硕 士 独 唱
存 屿秋 华 教 授 多元 化 声 乐 教 学 体 系 中 , 利. 性 足 首 要的 。
音 乐会 中 ,以 不 同风 格 不 同唱 法 的 作 品 来 突 出讲 述 马 秋 华 教 授 声 乐教 所谓 科学 ,是任 何事 物发 展 的基 础和 规律 。无 论足 美声 唱法 、 民
魅 力 所在 。 秋 华教 授认 为 :科 学 的发 声就 像 方程 一 样 ,方 法

这样 的 声 乐 教 学 理 论 体 系具 有 极 大 的 社 会 价 值 和 存 在 价 值 ,赋 予 了 中 态 F,艺 术表现 也 会 差很远 。 科 学 的演 唱方 法 ,
定 要掌 握 ,掌 握 了方法 ,即使 存嗓 子状 态 不好 或 没休 息 盘 , 的状 是 一 成

对民族歌曲演唱风格的把握

对民族歌曲演唱风格的把握

对民族歌曲演唱风格的把握作者:张晓娇来源:《艺术评鉴》2022年第02期摘要:中国民族声乐要求声音线条优美、干净、吐字咬字清晰、情感表达自然又生动,而民族声乐是中国之经典,无论在语言还是音乐风格和旋律上都具有各个民族的魅力。

科学的发声方法就是我们在歌唱时的科学用嗓,即歌唱或说台词的同时避免伤害到嗓子,或者说把伤害降到最低,本文主要概述了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来演唱不同风格民族的原生态歌曲的方法。

学习声乐要知道歌唱的方法是由作品的风格而决定的,本文为把中国的民族音乐风采展现出来,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科学发声演唱技巧民族风格中国唱法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2-0091-04中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特色,对演员表演有着不同的要求,只有在掌握科学发声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各个民族歌曲的发声技巧,才能传承我国民族音乐,实现我国民族音乐的国际化发展。

一、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现状我国民族声乐有着浓厚的民族特点,要求运用相应民族的演唱风格,在咬字吐字方面有着与众不同的标准,遇有特殊要求的歌曲还要增加一定内容的肢体动作。

再有,演唱不同民族歌曲时,还需与本民族地方特色与音色相一致,上述要求明显区别于国外的美声,国外美声演唱不同作品时应用的音色相同,在咬字吐字方面也与中国民族声乐不同,没有过高的标准。

二、科学的发声方法科学发声方法就是要求演员在演唱作品时做到用嗓科学,用嗓科学包括演员的唱歌与说台词过程中不会伤害到自己的嗓子,或者也可以认为伤害程度最小。

我们的民族唱法也是具有科学性的,科学发声音色优美而又明亮,如:发声方式具有科学性,能够很好的保护嗓子,且音量的可塑性较为舒适;在演唱上,致力于真假声混合来促进演唱的和谐,使得演唱者充分的利用共鸣腔体进行表演,充分突出歌曲的张力与表现力;同时,存在于较多的多声部的合唱曲目之中,一首合唱歌曲的完美诠释离不开各声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美声唱法下民族声乐演唱的科学性

美声唱法下民族声乐演唱的科学性
声 乐 教 学 、演 唱 。

95 ・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 0 年 第 5期 09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 0 年 第 5期 0 9
很 少 提 及 它 们 是 如 何 互 相 协 调 工 作 ,唱 出 美 妙 的 歌 声 的 。 在 美 声 唱 法 中不 仅 介 绍 了 参 与 歌 唱 的各 个 器 官 的 名 称 及 位 置 , 同 时 还 详 细 的 介 绍 了它 们 是 如 何 协 调 的 工 作 进 行 歌 唱 的 。 歌 唱 的 呼 吸 器 官 有 哪 些 ,它 们 都 在 人 体 的 什 么 部 位 ,歌 唱 的 共 鸣 器 官 又 有 哪 些 ,歌 唱 呼 吸 时 ,哪 些 肌 肉应 该 收 缩 , 哪 些肌 肉应 该 膨 胀 。在 唱 高 音 时 是 什 么 状 态 ,唱 中 、低 音 时 它 又 是 什 么 状 态 ,气 息 是 怎样 振 动 声 门 ,使 其 发 出 美 妙 的 歌 声 的 等 等 ,这 一 切 在 美 声 唱 法 中 都 有 很 详 细 的 说 明 。它 不 仅 通 过 对 我 们 歌 唱 器 官 的 生 理
五 个 不 同 的 发 展 时 期 , 即 世 纪 初 至 二 十 年
( ) 美声 唱 法 中歌 唱 器 官 的 生 理 一
构 造
代 的 新 音 乐 萌 芽 时 期 、三 四 十 年 代 的 新 音
歌 唱 器 官 生 理 构 造 的 理 论 ,在 民 族 声 乐 中 常 常被 忽 视 。我 国 古 代 的声 乐 论 著 中 , 关 于 歌 唱 中 如 何 咬 字 的 理 论 ,歌 唱 中 如 何 运 用 气 息 的 理 论 ,歌 唱 中 如 何 “ 腔 ” 的 运
第 二十 四 卷 第 五 期

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及科学的演唱方法

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及科学的演唱方法

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及科学的演唱方法作者:许琳来源:《大观》2014年第06期摘要: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孕育了民族声乐的丰富多彩。

当今的民族声乐继承和吸收了传统戏曲、曲艺、民间的演唱精华,民间的民歌演唱,不断取舍和融入姐妹艺术的基础上而形成、提高和发展。

本文阐述了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并且对民族声乐的科学演唱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民族声乐;发展历程;民族唱法一、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不断衍生了广大人民喜爱的千姿百态的艺术形式,表演艺术中带有演唱形式的就有三百余种,而每一种形式都有其各具特色的唱法及表现手段。

“民族声乐”,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百花齐放。

当今的民族声乐继承和吸收了传统戏曲、曲艺、民间的演唱精华,民间的民歌演唱,不断取舍和融入姐妹艺术的基础上而形成提高发展。

从20世纪30年代的延安开始,当时广大的新革命文艺工作者为响应党的号召,为鼓舞军民的士气、反映阶级仇恨和表现广大军民热火朝天地学文化和大生产运功,编演了《夫妻识字》、《兄妹开荒》等深受边区人民喜爱的秧歌剧。

那剧中鲜活的人物,浓厚的民族情感,熟悉而崭新的音调,朴实而火爆的语言,都要求当时的演唱者去追寻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演唱方法,而他们当时的这种演唱方法,可以说就是民族声乐艺术的雏形。

歌剧《白毛女》的出现对当时的演唱者在表现民族情感上,民族风格上,民族语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白毛女》的巨大成功,标志着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一个新纪元。

到50年代又创编了大家较为熟悉的一大批民歌《南泥湾》、《翻身道情》、《绣金匾》。

到了60年代又创演了歌剧《江姐》、《红珊瑚》、《洪湖赤卫队》、《刘胡兰》等一批优秀的歌剧。

这些心得歌剧充分表达了人民新的生活,新的思想感情,新的精神风貌。

而这些新的音乐风格,新的演唱方法和形式使中国的舞台上,增添了新的异彩,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事实上,这时的民族声乐已经是一个与西洋音乐相比较而独立存在的、受到音乐界认真关注的强大的歌唱流派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民族唱法的科学性
要想有不同类型的多种风格的好声音,就必须使用标准的呼吸方法进行声音的联系,了解吐字与共鸣的平衡点,使声音有流畅、洪亮、细腻、灵动、轻柔等特点,用嗓子将声音的高低变化集中体现出来。

这样的声音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好声音,适应于多种音乐风格。

标签:民歌演唱;呼吸;咬字;共鸣
1 民族唱法中的呼吸
呼吸不管在美声唱法,还是在民族唱法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可以说只有具备良好的呼吸,才能使我们的歌唱更出色,表现人物情感时才能得心应手。

在这里可以将演唱时的呼吸由吸气、呼气、换气三个方面组成,在进行吸气时,保持放松的状态,口鼻同时深吸适当量的空气,空气从口中吸入腹内,逐渐气沉丹田。

始终要保持一个不勉强、放松随意的状态吸气。

吸气时全身放松,假如以紧张,肌肉紧缩会影响喉部的发音效果。

呼气时心要静,平缓有节奏的呼吸,做好呼气要注意感觉喉部的一个支撑点,使呼吸与发声完美的结合,达到更好的效果。

进行呼气动作时,向上提横膈膜,同时两肋逐渐往回收,让气息更好的通过肺部达到喉部。

要注意的问题是,呼气时两种力量互相配合完成的。

一种是呼气肌群向上拉的力,另一种是吸气肌群向下拉的作用力一同完成的。

演唱时必须有呼吸抗衡的控制,在吸气的同时有呼气的状态,呼气的时候有吸气的状态,这样就能达到一个呼吸对抗的效果。

在找到了这种状态后,在吸气呼气上就相当于有了一个气息的支点。

在演唱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换气的方法,有较好的换气方法能否使呼吸顺畅的进行循环,也能让呼气平稳的延长下去,这里就要注意在换气的时候禁止将呼吸的部位向上移动。

气息训练的时候,将歌曲放慢适应自己呼吸的速度,慢慢的提高速度,使在进行演唱时的换气达到一个最好的效果。

要想将歌曲带入自己的感情铭记人心并且保持优美持续的唱法就必须在气息方面多注意,让声音找到支撑点,高低的交换轻松,在气息方面就应该下苦功夫。

2 民族唱法中的共鸣
在声音的共鸣方面,笔者想引用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一段话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你用嗓子用得好不好,真假声混合比例程度好不好,这个好不好决定于你是不是充分地用了共鸣。

”将演唱时的真假声完美结合,两种声音与人体乐器的声音混合后能达到高效果的共鸣,始终保持着高亢、磁性的声音,这样听众听起来就会有优美、饱满、圆润的共鸣效果。

这里引用一句金铁霖教授的话:“声音是歌唱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其中要先讲共性,才讲个性。

”其中的共性就是指在发声时要保持呼吸顺畅的一个通道,能清晰的把每个字表达出来。

这就是真假声混合产生的共鸣。

这里面的真假混合声也分为真混、假混、真假掺半几
种形式。

一般来说,唱美声必须带动全身以假混、假声来演绎这首歌曲。

不过这主要是靠着先天的嗓音条件来决定的,多种的民族声乐混合声。

真混带来的感觉就是饱满、敞亮,将混声与真声结合,既有混声的共鸣又有假声的感觉。

演唱《小二黑结婚》、《白毛女》灯可以选择低声区比较厚实的。

假声,假声的声音特点是圆润、柔和,在低音范围会比较弱,容易统一上下音区,在演唱幅度较大的声乐歌曲时比较适合。

混合真假声音的,唱起来具有灵活性,音色特点是既明亮又圆润,演唱的歌曲曲调跨度大,像陕北民歌《兰花花》等。

歌曲不管选择哪一种混合声音进行演唱,都是科学的使用腔体发生共鸣,属于科学的选择唱法模式,不同的地方仅仅是在声音的变化幅度上、音色以及音域上。

综上所述,必须要合理正确的使用共鸣腔体,运用真声和假声的混合声音,完成上下声区的统一,演唱者才能够具有很强的歌唱实力、宽广的音域以及很强的表达音乐的能力。

3 民族唱法中的咬字
声乐就是将人作为一个乐器来发出优美的声音,将所表现的声音用语言传递的形式与人进行感情上的交流,假如演唱一首声乐作品,连最基本的吐字都听不清楚的话,听众是体会不到这种共鸣的感觉。

由我国文化语言的特点就决定了民歌的演唱方法必须吐字清晰,字正腔圆。

要想把歌唱艺术语言表现得清晰悦耳,还需要我们抓住字头、字腹、字尾的规律,咬吐字头、发好字腹、收好字尾.我国的民族唱法是很讲究“吐字收声的”。

这也是我国民族唱法吐字清晰的密诀之一。

(1)字头指读好字音当中的字头而言的。

吐字时字头喷发有力,不仅利于字音清晰,而且对声波的往前运动也是大有裨益的。

能够准确的将听众带入状态。

(2)字腹是整个字音当中的中心部分。

它是字音当中口腔开度最大,最响,音值最长的部分。

字元音是字腹的主要组成部分,辅音是字音的开头和结尾部分,将声音的整栋与口腔张合程度结合产生的共鸣,字腹在音乐旋律中应保持住它的准确度,无论旋律如何变化,字腹怎样延长,它的发音状态始终要保持不变化,唯有这样才能做到字音准确。

(3)我们发开尾的汉字字音时,就是用发字腹的口形状态来发字尾的音。

在歌唱语言运用当中,字尾能否收好对于字音的清楚程度如何影响也是很大的。

在收音时确保准确无误的利索回收,为之后的演唱做铺垫。

我们要对艺术语言精益求精就应吐好字头,发好宇腹,收好字尾。

唯有这样精细的要求方能将艺术语言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听众。

这对气息的大小、真假、虚实、强弱的变化要随着感情走。

4 咬字与共鸣的关系
4.1 我国的民族声乐是要在共鸣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咬字清晰的特点。

我们知道声音是经过声带的振动发出声音,再由口咽腔发出。

口咽腔主要是由口腔两边的柱肌、咽肌、软口盖、舌后部等这些肌肉组合而成的。

因为这一块的肌肉主要是软组织,再加上上下颌开闭配合,使得口咽腔的可塑性很高。

当我们想要发出某个声音的时候,口咽腔接到指令就会迅速的调节肌肉配合发出想要发出的声音的特点。

也可以说,每个字的元音,都是在口咽腔实现最早的发音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软口盖和舌后部都是发音最关键的部位。

4.2 我国的民族声乐是要在共鸣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咬字清晰的特点。

因为字头、字尾的原因,导致歌唱中咬字不清晰。

这里面字头特别的重要。

虽然在发出字头的声音时,只是一个瞬间很快的事情,但是也一定要清晰、短促的说出来这关系到咬字是不是清晰的重要部分。

当然,在发出一个字的音的时候还有字中和字尾。

所以从字正腔圆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咬字可以分为字头、字中字尾两个部分。

一、字头,也就是要发出声音的初级阶段。

二、字中字尾,也就是共鸣部分。

出声阶段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把字的字头清晰的发出声来。

共鸣部分就是把字中字尾好好的发出音,就能发出圆润清晰有共鸣的声音。

在清晰的发出字头音之后,声音穿过已经开启的口咽腔以及抬起的软口盖这个范围,在共振充足后,把共振传到口腔前面的比较硬的腭上。

这样可以使硬腭弓以上的各个窦腔引起共振,从而获得靠前、明亮而又圆润的声音。

5 结束语
现今,各国之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深入,音乐种类也越来越多。

中国音乐百花园在引入外来音乐的同时,也要将中国民族音乐推向世界。

所以民族唱法的科学性是及其重要的。

同时,在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中,人们要学会宽容、学会反思、学会比较、学会借鉴,将多种音乐文化互相结合,用科学的方法展现各民族中不同的音乐特色。

所以,我们才能以开阔的胸襟拓宽民族声乐发展的途径,丰富民族声乐的内涵,与世界多元文化教育接轨,发展多元民族声乐,让民族声乐艺术迎接一个又一个五彩缤纷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金明春.民族声乐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马腊费迪.卡鲁索的发声方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孙德俊.浅论金铁霖教授的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思想[J].中国音乐,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