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唱法在戏曲唱腔上的借鉴
民族声乐演唱借鉴戏曲唱腔的探析

民族声乐演唱借鉴戏曲唱腔的探析摘要:现当代,中国的声乐发展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
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传统的民族艺术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方戏曲与民歌一直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是戏曲文化,作为现代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先驱,在民族声乐的发展中有了多元化的元素。
很多保留下来的戏曲艺术作品,在与多元化元素进行融合的同时,将民族声乐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
地方戏曲中的唱腔和咬字等方面,使得民族声乐艺术具有更大的艺术价值。
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也逐渐发展为多元化、传统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艺术体系。
本文就民族声乐演唱借鉴戏曲唱腔展开探讨。
关键词:现代民族声乐;演唱;戏曲唱腔引言现代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不仅借鉴西方的美声唱法技巧,更是依托于我国传统的民间音乐,从戏曲中获得大量的启发,使民族声乐在新时期下不断前行。
借鉴的过程中,现代民族声乐未能看清未来发展的趋势,在表现力方面缺少独有的特点,不能展现极强的民族性,映射出民族声乐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将其与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结合,通过对戏曲的借鉴与应用来将其中的民族情怀做到继承,丰富其表现力,彰显浓厚的民族性也释放出独有的艺术潜能,在众多艺术形式中绽放饱含时代与民族气息的光彩。
1民族声乐与戏曲之间的联系对于民族声乐来说,从出现到发展、成熟,一直受到传统戏曲的影响,也可以说,传统戏曲是民族声乐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在发展中两者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共同繁荣。
民族声乐教学中学习和借鉴戏曲元素,能够增强民族声乐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技巧训练热情。
要深入学习民族声乐,除了演唱水平和技巧,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会涉及很多专业性的戏曲知识,通过创造性的融入戏曲元素,能够提升学习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音乐素养。
就当前情况来看,民族声乐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
浅析民族声乐借鉴戏曲唱法的训练方法

浅析民族声乐借鉴戏曲唱法的训练方法民族声乐是中国音乐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承载着民族的情感和精神,更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种珍贵艺术形式。
在民族声乐的表演中,戏曲唱法的借鉴是非常常见的,这种借鉴不仅可以丰富民族声乐的表现方式,还可以为声乐的训练提供有益的指导。
本文将浅析民族声乐借鉴戏曲唱法的训练方法,希望能够对相关领域的学习者有所帮助。
一、民族声乐和戏曲唱法的关系民族声乐是指各民族的传统音乐中使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
它包括了广泛的内容,如山歌、童谣、民歌、工、农、兵等等。
而戏曲唱法则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唱中的一种特殊的喉腔发声技巧,包括了很多的转音、发声、吐字等要领。
戏曲唱法的特点是咬字清晰、音色圆润、发声连绵、表现力丰富。
民族声乐借鉴戏曲唱法的方式是非常自然的,这种借鉴不仅可以提高民族声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还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声音的发出和操控技巧。
1. 学习戏曲唱法的基本技巧要想借鉴戏曲唱法,首先需要了解戏曲唱法的基本技巧。
学习者可以通过观摩戏曲表演、听取戏曲大师的指导或者参加戏曲唱法的专业培训课程来掌握这些技巧。
戏曲唱法的基本技巧包括了发音、呼吸、咬字、吐字、音色的调节等等,这些技巧都是借鉴到民族声乐中的宝贵资源。
2. 融合戏曲唱法的要领到民族声乐的表演中学习者可以将学习到的戏曲唱法的要领融入到民族声乐的表演中。
在山歌演唱中,可以借鉴戏曲唱法的吐字技巧,让歌曲的演唱更加清晰、准确;在童谣演唱中,可以借鉴戏曲唱法的发声连绵技巧,让歌曲的表现更加连绵悠扬;在民歌演唱中,可以借鉴戏曲唱法的音色调节技巧,让歌曲的表现更加丰富多彩。
这样一来,民族声乐的表演就可以更好地融合戏曲唱法的要领,从而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3. 重视声乐的技术训练声乐的技术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发声的技巧,为声乐的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民族声乐借鉴戏曲唱法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重视声乐的技术训练,包括了音阶练习、呼吸训练、发声练习、声音操控练习等等。
民族唱法借鉴京剧戏曲唱法的技巧浅析

民族唱法借鉴京剧戏曲唱法的技巧浅析京剧在发展过程中借鉴了多种戏曲艺术的曲调和表现手法,其唱腔具有独特的韵味,是一种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门类。
民族唱法是一种符合我国自己的生活、文化习惯,结合各个地方優秀的民间音乐素材发展起来的一种歌唱艺术形式。
民族唱法若能巧妙地结合京剧戏曲唱法,将会在民族唱法领域发生极大变革。
现如今戏曲唱法元素的融合已经是中国乐曲创作的主流,京剧在民族唱法中的应用也给予我们很多启示,本研究旨在探索两种唱法相互借鉴的长处所在。
标签:民族唱法;京剧戏曲;唱法针对产生于人民之中的民族唱法来讲,不仅继承了民族声乐的优点、长处,也有着声情并茂、民族特色。
而民族唱法要想取得更理想的发展前景,除此之外,还应注重对其他唱法优点的多元化融合。
作为中国近代戏曲的代表,民族唱法若能够对京剧唱法做出恰当借鉴,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发展成果,也会获得更多启示。
一、京剧唱腔与民族唱法的艺术特征(一)民族唱法目前我国的民族唱法在舞台上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主要的形式有民歌、戏曲以及现代歌剧等。
我国的戏曲剧种种类繁多,但主要都是将歌、舞、乐、技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唱、念、做、打”这四个基本功以及“身、手、眼、法、步”这五法来塑造不同的人物角色。
民歌则起源于劳动,反应劳动人民的生活,体现劳动人民的情感,因此民歌起源于民间,可以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民族歌舞曲等很多形式。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风俗习惯决定了各个民族、各个地区拥有各具特色的民歌,这些民歌为民族唱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曲艺是民族民间音乐中一种以说唱为主、演奏为辅的综合艺术表演形式,民族演唱和戏剧表演一样也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表演形式,因此对演唱者基本的演唱技巧要求很高。
(二)京剧戏曲唱法京剧又名皮黄,它的音乐素材有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素材有时也包括吹腔或柳子腔等一些地方性的小曲调。
京剧是我国的国剧,影响力较大,它的表演成熟、气势宏大和行当全面等特点使其成为中国近代戏曲的代表。
浅谈现代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对戏曲演唱与表演的借鉴

浅谈现代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对戏曲演唱与表演的借鉴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现代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则代表了现代艺术的发展方向。
戏曲演唱与表演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但二者有着相互借鉴的关系,互为艺术的补充和
丰富。
现代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在戏曲演唱和表演方面有着诸多借鉴之处。
现代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对戏曲演唱的借鉴主要体现在技巧方面。
现代民族声乐表演艺
术注重运用声音的技巧和表现力,通过唱法等手段,使声音更具穿透力和感染力。
而戏曲
演唱也是需要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和塑造角色形象的,因此现代民族声乐表演艺术的声音
技巧对戏曲演唱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现代声乐的呼吸控制和共鸣发声等技巧,戏
曲演唱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情感和角色的内心世界。
现代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对戏曲演唱的借鉴还在于创新和更新观念上。
现代民族声乐表
演艺术对于声乐表演的观念有着独特的创新,注重情感的真实和表达的自由。
这对于戏曲
演唱来说也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因为戏曲演唱传统固定的唱腔和表演形式较容易使演唱
者产生僵化的表演状态。
现代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可以给予戏曲演唱新的观念和表现方式,
使演唱者更加自由地发挥个人特色和情感表达能力。
民族唱法在戏曲唱法中的借鉴

民族唱法在戏曲唱法中的借鉴1前言民族唱法是在我国传统唱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演唱方法,现在很多唱法当中都融合了民族唱法这一元素。
戏曲唱法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和人类情感、特有的思维方式、传统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
声乐发声具有声情并茂,以情带声,情声结合的特点,戏曲唱法讲究字正腔圆,在戏曲唱法中融入民族唱法,能有效扩展戏曲唱法的宽度和深度,能够对传统戏曲唱法的传承、总结和戏曲唱法的发展有所贡献。
鉴于此,本文在分析了民族唱法的相关研究之后,论述了民族唱法的概念释义,民族唱法的基本要素等问题,并就民族唱法在戏曲唱法中的借鉴进行了深入挖掘,旨在更好地将民族唱法传承下去,同时也推进戏曲唱法多元化发展。
2民族唱法和戏曲唱法概述2.1民族唱法概述2.1.1民族唱法的定义黄学军在论文《民族唱法男高音歌唱技术的继承与借鉴》中对其定义做了阐述。
所谓民族唱法,顾名思义,就是指具有某民族特色或风格的演唱方法。
这里的民族指的是中华民族,这里所说的民族唱法就是指具有“中国风格”的一种演唱法。
民族唱法是在传统的声乐艺术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人民自身的审美习惯、语言的发音吐字,在广泛吸取戏曲唱腔、民歌自然唱法及西洋美声唱法的优点的基础上,创建的一种具有民族风格特色的唱法。
我国有 56个民族,民族不同,其民族习惯、民族语言就不相同,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歌。
民间歌曲源于人民之中,是我们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
2.2.2民族唱法的基本要素李阳在其论文《论民族唱法中的基本要素》中阐述了民族唱法的基本要素包括呼吸、发声、共鸣、吐字和咬字。
民族唱法的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演唱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语言生动,感情质朴。
(1)呼吸我国的民族唱法非常注重气息的运用,把握好气息可以说是理解民族唱法的基础。
在用气上有三条原则,即深、通、活。
“深”,就是指气要吸的深,民族唱法的深呼吸一般指腹式呼吸。
深要到适当处,一般是指腰腹、腰带处。
“通”是指用气时保持腔体的通道疏通,保证音波的流通。
戏曲演唱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借鉴及其运用

戏曲演唱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借鉴及其运用戏曲演唱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源远流长且具有独特的特点。
戏曲演唱具有高度形式化的表现方式,结合了声乐、舞蹈和表演等多种艺术元素,且以中国民族声乐为基础。
本文将就戏曲演唱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借鉴及其运用进行探讨。
一、戏曲演唱对于声乐表演的影响1. 声音技巧的借鉴戏曲演唱在声音技巧上具有独特的要求,例如喉音、颤音和浑厚的民族嗓音等。
这些声音技巧可以用于民族声乐的教学中,丰富学生的表演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和内涵。
2. 情感表达的借鉴戏曲演唱在情感表达上注重细腻和丰富,通过口技、表演以及多种声音技巧的运用,将角色的情感状态传达给观众。
对于民族声乐演唱教学,同样需要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学习戏曲演唱的技巧,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并能够将其真实地传递给观众。
3. 舞台表演的借鉴戏曲演唱在舞台表演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其舞台意识、表演技巧以及形体训练等都对民族声乐演唱教学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例如,学习戏曲演唱的表演技巧,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展现歌唱时的姿态和气质,从而达到更好的演唱效果。
二、运用戏曲演唱于声乐教学中的方法与实践1. 引入戏曲演唱元素在声乐教学中,可以引入戏曲演唱元素,如学习戏曲演唱的基本技巧、戏曲曲调等。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对声音的掌控和表演技巧有更深入的理解,且能够开拓视野,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2. 独立开设戏曲演唱课程对于已经具备一定声乐基础的学生,可以独立开设戏曲演唱课程。
这样能够更加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戏曲演唱的技巧,且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技巧。
3. 融合戏曲演唱和民族声乐在演唱中融合戏曲演唱和民族声乐,通过改编现代歌曲为戏曲曲调并加入戏曲演唱技巧、动作和表演等元素,既能保留原曲的韵味,又能够丰富和提升演唱效果。
这种方法能够增加学生学习民族声乐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戏曲演唱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借鉴及其运用

戏曲演唱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借鉴及其运用戏曲演唱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借鉴及其运用引言:戏曲演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对于民族声乐演唱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从戏曲演唱的特点、唱腔技巧、表演形式等方面进行探讨,阐述戏曲演唱对民族声乐演唱教学的借鉴,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运用。
一、戏曲演唱的特点1.音调与泰格:戏曲演唱以音调的优美和泰格的独特而著称。
音调指的是戏曲演唱中音高、音色和音质等方面的特点,而泰格则是指演唱中的节奏和韵律感。
这两者的结合使得戏曲演唱具有独特的音乐魅力和表演技巧。
2.音色变化与情感表达:戏曲演唱中,演唱者常常通过声音的变化来表达角色的情感。
戏曲演唱中使用的不同音色和音质,能够准确地表现出角色的性格和内心情感,丰富了角色形象的描绘。
3.咬字与合音:戏曲演唱注重咬字与合音的技巧。
咬字是指在演唱中清楚地发音,使得观众能够听到每个字的发音,而不是听到模糊不清的音节。
合音则是指多人同时演唱,通过合理的分工和配合,形成和谐的声音效果。
二、戏曲演唱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借鉴1.培养学生的音感和节奏感:戏曲演唱的音调和泰格非常独特,对于学生的音感和节奏感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学习戏曲演唱,学生可以更加敏锐地听到音乐中的音高和节奏变化,提高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2.拓宽学生的音色变化和情感表达能力:戏曲演唱中,演唱者通过音色的变化来表达角色的情感。
这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拓宽他们的音色变化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戏曲演唱,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音乐中的情感,从而增强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3.加强学生的咬字和合音技巧:戏曲演唱非常注重咬字和合音的技巧。
学生通过学习戏曲演唱,可以提高他们的咀嚼字句和合音的能力。
这对于民族声乐演唱来说,也是非常关键的技巧。
通过合理地咬字和合音,可以使演唱更加清晰和和谐。
三、戏曲演唱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的运用1.强化基本功训练: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戏曲演唱中的训练方法,例如对音高、音色和音质等方面进行专门的训练。
民族声乐演唱对戏曲唱腔技法的借鉴

音乐与舞蹈Music and dance119唱腔技法的借鉴,不仅有利于民族声乐的进步与发展,也为戏曲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开辟了新的路径,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不断创新和传承。
一、对润腔技法的借鉴对唱腔的美化、润色等称为润腔技法,它能给予听众更为独特的感官享受。
人们根据地域的不同进行了不同音调的划分,让戏曲整体呈现了多样文化面貌,因此,戏曲的地域特色较为鲜明。
戏曲的发展历史漫长,现今已经形成多种唱腔、曲调,润腔是一类唱腔技法,它能给戏曲整体增色,让戏曲演唱趋于完美。
在民族声乐中,借鉴润腔技法,能让民族声乐更富美感,彰显出独特魅力。
首先,借鉴戏曲润腔,民族声乐可实现对修饰音的添加,从而能充分表达作品情感,提升作品感染力。
其次,借鉴戏曲润腔,民族声乐能营造良好的情感抒发氛围,让作品更具生命力,让歌曲的整体美感得到提升,使其更受听众欢迎。
我国戏曲种类往往有南北方戏曲之分,两者存在较大的风格差异。
在北方戏曲中,典型的有豫剧及京剧,在创新民族声乐的过程中,我们对上述两者的唱腔也进行了借鉴。
以《新贵妃醉酒》为例,民族声乐便以其为素材进行了作品创造,以京腔为演唱方式,借鉴戏曲唱腔,以甩腔等唱法表现贵妃醉酒的妩媚迷离。
由此可见,借鉴戏曲唱腔,民族声乐不仅增加了曲调形式,还更具文化特色。
二、对戏曲唱腔的借鉴戏曲及民族声乐均立足于国内传统文化,因此两类文化艺术呈现互相渗透的关系。
民族声乐在对戏曲的借鉴方面,表现出自然而然的无意识状态。
民族声乐不仅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也对西方音乐元素有所表现。
在民族声乐发展初期,很多民族声乐演唱者有一定的戏曲文化功底,因此,部分优秀艺术家会对戏曲唱腔进行灵活运用,使其在民族声乐中大放光彩,达成对戏曲唱腔的借鉴。
这表现了唱腔技法借鉴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其有利于民族声乐构成独特的演唱风格,能拓展其发展道路。
以《我的祖国》演唱为例,艺术家对戏曲唱腔进行了借鉴,利用拖腔技法,处理了“一条大河”内的“河”字唱法,结合山西梆子戏的特色,结合真假音,并重视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相结合进行演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号:学校代码:学号:本科生毕业论文浅谈民族唱法在戏曲唱腔上的借鉴Talking about the national singing inoperasinging Reference所在院(系):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研究起止日期:二○一二年十月至二○一三年五月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1.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3.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2013年5月20日[摘要]中国民族唱法与戏曲唱腔在我国艺术领域中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
戏曲唱法是我国传统唱法中最具代表性的唱法,许多训练方法是值得声乐界学习的。
民族唱法作为一种唱法,直到今天还处在一个复杂的整合过程中,这给本人提供了一定的思考探讨空间。
文章浅谈民族唱法如何借鉴戏曲唱腔,希望新一代的声乐学习者,能够多去了解戏曲、学唱戏曲,继承和传播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这是专业学习的需要,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戏曲唱腔民族唱法借鉴[Abstract] there is a long history of Chinese national vocal singing and drama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a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opera is China's traditional singing style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in the singing, many training method is worthy of music learning. National singing as a singing, until today is still in a complex integration process, this gives me provide some thinking of space. This article on how to use national singing opera singing, hope that the new generation of vocal learners, can to understand, learn to sing opera drama, inherit and spread the excellent national culture of music, which is in need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it is obligatory responsibility.[Key words] opera singing folk singing lessons目录引言 (1)一、戏曲艺术 (1)1、戏曲的历史 (1)2、戏曲唱腔的含义 (1)3、戏曲唱腔的特点 (1)二、民族唱法 (2)1、民族唱法的定义 (2)2、民族唱法的特点 (2)三、民族唱法在戏曲唱腔上的借鉴 (3)1、民族声乐的曲目在戏曲唱腔上的借鉴 (3)2、民族唱法中的润腔就是从戏曲唱法中衍生而来的 (3)3、民族声乐歌唱家有许多人与戏曲艺术有着不解之缘 (4)4、民族声乐演唱风格在戏曲唱腔上的借鉴——以孙丽英演唱的《昭君出塞》为例 (4)四、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应注重向戏曲学习 (5)结论 (5)参考文献 (6)文献综述 (7)致谢 (9)引言20世纪初,西洋美声唱法悄悄传入中国,无论从曲目到演唱技巧都曾让人耳目一新。
目前,中国部分音乐院校开设了声乐课程,设立了声乐研究机构,声乐界人士就有吸收了美声唱法中强调共鸣、注重头腔等特点,这种唱法恰好弥补了我国传统民族唱法发声上喊唱、曲目狭窄等方面的不足。
但是,鉴于东、西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至今,西洋唱法的审美情趣和影响力仍只限于专业范围的圈子,它与广大群众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而深受我国人民群众喜爱的民族唱法,是由传统民族唱法发展而来的,符合广大群众的审美情趣。
因此,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离不开他们自己传统文化土壤,声乐也不例外。
戏曲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作为一名民族声乐学习者,有必要对我国传统戏曲的唱腔特点进行总结和探究,从中得出有助于民族唱法学习的建议,将其鲜明优点和独特之处巧妙的融于民族唱法,不仅会极大的促进民族声乐的百花齐放,更是延续和丰富了两者诉说不尽的艺术因缘。
一、戏曲艺术1、戏曲的历史我国戏曲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地位,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典戏剧。
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远,其形成过程也很漫长。
学者们通常认为,中国戏曲起源于先秦古优,萌芽于汉代角抵戏,形成于唐代歌舞戏与参军戏,成熟于南宋的南曲戏文和金代的北曲杂剧。
在明清时代,中国戏曲发展到了鼎盛。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创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体系。
2、戏曲唱腔的含义戏曲唱腔是指戏曲音乐中的声乐部分,即唱出来的曲调。
它不仅是剧种风格的主要标志,而且也是戏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每出戏里,除了极少数的武戏外,唱腔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在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情感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戏曲戏曲,以曲为主”,道出了个中奥妙。
3、戏曲唱腔的特点在演唱方法上,从总体上讲,戏曲的演唱方法大都比较简便自然,嗓音运用较为自由,说唱性较强。
从发声生理角度考察,大都运用纯真声的所谓“自然大本嗓”,适当运用假声,而且声音与语言结合紧密,讲究“字正腔圆”,发声部位较靠前。
与此同时,讲究高低、徐缓、顿挫、轻重、强弱等等变化,且讲究四声、四呼、收声、归韵等方法,以达到字真、意切之目的。
在演唱表演上,戏曲演唱者为了更好地演绎作品,进入角色,他们会通过适当的形体动作来抒发情感,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流露,就好像说话说到激动处打手势一样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脸部表情特别是眼神来传神达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是戏曲表演中很重要的部分。
在唱韵上,韵味是戏曲演唱的最高要求。
我国的戏曲唱腔十分看重其中的“韵味”,也是我国传统艺术特点的重要反映形式之一。
所谓的“韵味”,指的是演员在演出时如何去美化声音、语言,如何去润色表达语调、语气的自身的一种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即兴性,因此,它并没有被统一成某种固定的格式出现在戏曲音乐作品的谱面上。
这样就产生一个奇怪的现象,按乐谱唱出来的不象戏,因为太多的装饰音是五线谱和简谱所无法标出的,这也更加体现出了戏曲艺术的无穷魅力。
戏曲,汇集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之大成,既是我国音乐文化的一束独特花朵,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二、民族唱法1、民族唱法的定义中国的民族唱法的定义,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有学者进行过讨论,直到今天,它仍是学者们较为热衷探讨的问题之一。
经过学者们多年努力,目前,能够被普遍接受、较权威的民族声乐的定义是:广义的我国民族唱法,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和带有这类风格的创作歌曲,如新民歌新歌剧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其形式繁多、内容丰富、风格迥异;狭义的民族唱法主要是指民族风格较强的声乐作品,它由两方面融会贯通而成,一方面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民歌、戏曲和曲艺演唱,与这些传统声乐形式互有联系又各有特点,另一方面又借鉴和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精髓。
现在我们说的民族唱法,也就是上文所说的狭义的民族唱法,它是在继承我国民族传统唱法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了西欧美声唱法的优点,经过不断实践,总结出来的唱法。
它是根据我们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民族的语言特点,吸收美声唱法中的呼吸、共鸣、发声等科学原理发展而成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科学的歌唱方法,即民族新唱法2、民族唱法的特点中国的民族唱法从产生和发展到趋于成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演唱曲目的丰富性、演唱方法的科学性、演唱风格的多样性诸方面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民族唱法听起来声音明亮、音色甜美,气息讲究,音调多高亢,演唱风格轻松自然。
这与中国人传统的审美习惯是相符的,特别是在电视艺术普及的今天,人们都希望在电视上听到那种甜美的具有喜庆色彩的歌唱。
同时,民族唱法要求吐字清晰准确,这是对中国汉字的尊重。
“字”指的是歌唱中的言语,也就是指咬字和吐字。
以情唱字,以字带声,以字行腔,字正腔圆是民族声乐的主要特点。
当今通用的民族唱法,是一种“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有益尝试,也是较为成功的尝试。
它是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的创新成果,而任何成功的民族声乐尝试都必须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这也就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弘扬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
三、民族唱法在戏曲唱腔上的借鉴1、民族声乐的曲目在戏曲唱腔上的借鉴新中国成立后, 许多民族声乐曲目大量吸收戏曲唱腔的精髓。
歌剧作为民族艺术歌曲,如《白毛女》借鉴了山西梆子的作曲手法;《洪湖赤卫队》音乐大多取材于湖北天沔花鼓戏;《江姐》歌剧的音乐主要是以四川民歌和川剧为基础,还吸取了越剧、婺剧、京剧等戏曲剧种唱腔的音乐素材。
2、民族唱法中的润腔就是从戏曲唱法中衍生而来的。
所谓的“润腔”,是指在吟唱的歌唱体系中,对基本曲调做装饰性的加工,也就是戏曲中所说的“韵味”。
歌唱者依据旋律的音高、音色、力度,进行润饰,以表达情感。
“乐之筐格在曲,而色泽在唱”,说的就是润腔的作用。
润腔的技巧有很多,常用到的有倚音、波音、滑音、哭腔等。
以民族声乐作曲家王志信作品《昭君出塞》和《木兰从军》为例进行分析。
《昭君出塞》以历史为题材,大量采用戏曲,曲艺音乐曲调,具有典型的戏剧特征。
其中就运用了大量的润腔技巧。
如开头“别家园”的“园”,“出雄关”的“关”就用了前倚音下一句“昭君琵琶马上弹”中的“上”处运用了波音,“弹”三拍之后有一个换气口,紧接着运用哭腔,这里虽然没有注明,但王志信老师在分析这首作品的时候特别强调过,所以演唱者唱到此处需要注意,运用哭腔,能让歌者更好地表达出作品中主人公王昭君的离别之情。
《木兰从军》是以民间故事为题材而创作的一首民族声乐作品,其中的唱段“难坏了姑娘花木兰”中“兰”处运用了下滑音,歌者唱到此处要处理好下滑音,唱出木兰的焦虑无奈。
这些润腔技巧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歌曲唱的自然、动听、灵巧和顺畅。
它也给歌者留下了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
3、民族声乐歌唱家有许多人与戏曲艺术有着不解之缘著名民族声乐歌唱家郭兰英,从小在晋剧戏班子里练就了唱、念、做、打的功底; 中国著名歌唱艺术家李谷一,在进入中央乐团唱歌之前,是湖南花鼓戏演员;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孙丽英,出生在京剧世家,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原系京剧演员;深受军内外观众喜爱的著名军旅歌唱家彭丽媛, 受其戏曲演员的母亲的影响,她在四、五岁的时候就能演唱大段的豫剧选段;吴碧霞唱过河北梆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