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流力学论文

合集下载

水库大坝渗流分析论文

水库大坝渗流分析论文

水库大坝渗流分析论文水库大坝渗流分析论文摘要:某水电站为砼面板砂砾—堆石坝,最大坝高157m,下闸蓄水以后坝后渗流量随库水位上升而增大。

现对可能导致坝后渗流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对大坝安全作出综合评价。

关键词:大坝;渗流;渗透压力;流量;孔隙水压力计;绕渗1、水库渗漏原因分析坝后出现较大的渗流水量基于以下几个主要原因:挡水结构发生破坏;沿构造产生集中渗漏;库水绕过两坝肩的防渗体系产生绕坝渗漏;外水补给。

现对坝后渗流原因进行分析,对大坝安全作出综合评价。

1.1挡水结构破坏坝体主要受力结构由砂砾石构成,目前坝体应力和变形观测成果表明,大坝整体的变形和位移均不大,面板应力水平不高,各接缝位移也远小于止水结构的变形适应能力;而趾板是锚固于坚硬、完整的弱风化基岩上,面板、趾板及其接缝止水结构不会受到结构应力破坏。

沿面板周边布设的11支孔隙水压力计,仅有5支测得了明显的渗透水头,位于河床部位及附近的3支(P-1-05~P-1-07)测得的坝下最高水位为1292.6~1293.1m,较为一致;两岸趾板转角处的P-1-04和P-1-09这2支孔隙水压力计埋设高程分别为1300.040m和1319.250m,最高渗透压力分别为:3.1m和3.677m(相应水位1303.140m和1322.927m)。

估计是由于该两处均位于趾板转角处,存在趾板结构缝和面板周边缝的连接,接缝结构复杂,现场搭接粘结和焊接的质量控制难度较大,因而存在渗漏现象。

但从P-1-04渗透压力随库水位升高而增大后又减小,这应与周边缝止水结构和上游铺盖料的自愈作用有关。

随着库水位的进一步升高P-1-04渗透压力又有所增大,但未超过最高压力值,增大趋势明显小于库水位的变化。

P-1-09的渗透压力变化与P-1-04基本相同。

鉴于此两处的水头压力并不大,因此可以认为这两处的渗漏量亦应该不会很大,且接缝止水结构的自愈作用正在得到发挥。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肯定坝体的主挡水结构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不会产生较大的渗漏。

渗流力学论文

渗流力学论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1 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渗流机理研究综述褚志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摘要:页岩气是赋存于页岩裂隙、微细孔隙及层面内的天然气。

赋存方式主要包括吸附气和游离气,其储层的渗透率极低,渗流机理与常规气藏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页岩气的开发方式与常规气藏有着很大的区别。

目前,作为页岩气最为有效的开发方式,水平井技术和大规模分段压裂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进行水平井分段压裂后,产生的多级复杂人工裂缝对研究水平井分段压裂情况下页岩气的渗流机理的认识与研究带来看较大的挑战。

因此,本文总结了关于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渗流机理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相关文献采用的研究方法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以期对相关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渗流机理.Review of seepag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stagefracturing in horizontal shale gas wellChu ZhiweiNature Resources Faculty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Hubei 430074Abstract: Occurrence of Shale gas is in the shale fracture, pore and micro level. Occurrence mode mainly includes the adsorbed gas and free gas, the reservoir permeability is extremely low, the percolation mechanism and conventional gas reservoir has the very big difference, so the shale gas development way and the conventional gas reservoir has the very big difference. At present, as the development of shale gas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horizontal well technology and large-scale staged fracturing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However in the horizontal well staged fracturing, the multistage complex fractures of the horizontal well staged fracturing cases, shale gas percolation mechanism of knowledge and research challenges look larger.herefor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on mechanism of shale gas horizontal well staged fracturing seepage status quo, analysis of the related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s the advantages and the deficiencies, in order to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related research.Key words:shale gas; horizontal well; staged fracturing; percolation mechanism.1引言页岩气是以吸附、游离或溶解状态赋存于泥页岩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与常规天然气藏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它是一个“自生、自储”系统。

岩土工程中的渗流力学分析

岩土工程中的渗流力学分析

岩土工程中的渗流力学分析岩土工程作为建筑工程和土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土壤和岩石的工程性质与行为研究。

在岩土工程中,渗流力学分析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和工具,用于研究水流在土体或岩石中的渗透和传递规律。

本文将深入探讨岩土工程中的渗流力学分析。

一、渗流力学分析的基本原理渗流力学分析是基于渗流力学原理进行的。

渗流力学原理可以用达西定律来描述,即水分在渗流时受到的单位面积上水流速度与单位深度上压力梯度成正比。

达西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q = -K(dh/dl)其中,q表示单位面积上的水流速度,K表示渗透系数,dh/dl表示单位深度上的压力梯度。

这个方程可以用于描述土壤或岩石中的水流规律。

二、渗流力学分析的应用领域渗流力学分析广泛运用于岩土工程的各个领域。

在基础工程中,通过渗流力学分析可以评估地下水位对地下室和地下管道的影响;在边坡工程中,可以分析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排水措施;在水利工程中,可以研究渠道和堤坝的渗流问题,优化设计方案。

渗流力学分析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渗流力学分析的方法和工具在实际工程中,渗流力学分析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方法和工具。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数值模拟法和解析解法。

数值模拟方法基于有限元法或有限差分法,通过将分析区域划分为许多小单元,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模型方程来获得渗流场的分布规律。

解析解法则是通过求解渗流相关的微分方程来得出解析公式,然后利用这些公式可以直接计算出渗流场的参数。

在实际运用中,根据具体的问题和数据,选择适合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分析。

四、渗流力学分析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渗流力学分析在实际工程中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现场土壤或岩石的渗透性质往往难以准确测定,这对渗流力学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要求。

其次,渗流过程是非线性的,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这增加了分析的复杂性。

最后,岩土工程中的渗流问题常常涉及到多尺度的问题,需要采用多尺度分析方法来获得准确的结果。

渗流力学的理论应用及其前沿研究

渗流力学的理论应用及其前沿研究

P WD ( u) =
u{
f ( u) u K 1 (
K 0 ( f ( u) u) + S f ( u) u K 1 ( f ( u) u) f ( u) u) + C Du [ K 0 ( f ( u) u) + S f ( u) u K 1 (
f ( u) u) ] }
.
( 1)
1264
中国科 学技术大学学报
第 10 期
渗流力学的理论 应用及其前沿研究
1263
视. 与此相关的还有农田水利、 土壤改良、 沿海及盐 湖周围的防盐碱化、 水库蓄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 水库诱发地震、 地面沉降控制等. 工程渗流 工程渗流是指各种人造多孔介质和 工程装备中的渗流. 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有着 广泛的应用 , 涉及化工、 冶金、 机械、 建筑、 环保、 水工 建筑、 轻工食品以及原子能等各个工程领域. 其中比 较大型的工程有水坝的建设、 防渗和其他水工建筑 , 地下储气库工程 , 铀矿等资源的地下沥取以及核废 料的深地质处理 , 广泛应用于多种空间飞行器和某 些地面工程的温控热管的研究设计 , 以及微机械, 特 别是纳米机械中的渗流等 . 生物渗流 生物渗流是指动植物体内流体的流 动. 人和动物的主要器官 , 如肾、 肺、 肝和胆的某些系 统, 以及心血管和脑血管系统都是多孔介质, 血液和 淋巴液循环 , 呼吸以及关节润滑等渗流问题是生物 渗流的主要内容 , 其中包含非牛顿流体在多重介质 中的流动的复杂问题 . 研究表明: 植物的根、 茎、 叶也 是多孔介质 , 植物体内水分、 糖分和气体的输运过程 都属于生物渗流的范畴. 生物渗流的深入研究对生 命科学、 生物医学工程、 疾病防治以及农林牧业的发 展将具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 为适应各方面应用的需要 , 近年来国内外在渗 流的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提出了各 种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 包括逾渗理论、 Bo lt zmann 格子气法、 分形理论、 热流固耦合以及混合物理论和 微极理论等等. 对不同的实际问题, 应用不同的理论 和方法进行处理 .

细观渗流的研究与进展

细观渗流的研究与进展

Figure 6. An achievement of CT scanning technique 图 6. CT 扫描成果图
d2 p 2 =0 dx x 0= ) pe p (= x L = ) pw p (=
容易得到压力分布,界面流量 Q 和渗流速 V 分别为:
30
细观渗流的研究与进展
Figure 1. The 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 图 1. 特征体元
Advances in Porous Flow 渗流力学进展, 2014, 4, 29-41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4 in Hans. /journal/apf /10.12677/apf.2014.42004
4. 逾渗理论
逾渗[14]就是指在一元或多元体系中,体系以外的一种介质通过一定的路径进入体系内的过程。
Figure 4. Reconstruction by computed tomography 图 4. 断层扫描重建成像
33
细观渗流的研究与进展
Figure 5. The flow chart of CT scanning technique 图 5. CT 扫描技术流程图
th th st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eepage mechanics in various fields, many problems demand the flow process of micro seepage such as the movement of gas-liquid interface in porous medium.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the single phase and multi phase micro seepage based on the classical seepage mechanics, CT scanning technique, percolation theory, micro seepage simulation technique and topology network model in porous medium are expounded. Als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method were analyzed,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was prospected.

渗流力学的理论应用及其前沿研究

渗流力学的理论应用及其前沿研究

专题09 中国自然资源(2017·某某某某卷)12.读下图,由甲到丙该地区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请问解决该问题的正确措施是A.退耕还林、还草B.限制放牧牲畜数量C.增加单位面积粮食产量D.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答案】D考点:耕地的分布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2017·某某某某卷)经市政府批准,某某市城区居民生活用水于2016年1月1日起实行阶梯水价。

表1为我国东部地区三城市2016年的阶梯水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7-18题.17.我国许多城市实行阶梯水价的主要目的是( )①促进节约用水②增加水厂经济收入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④与国际水价接轨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价普遍高于南方地区,主要原因是( )A.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小,水资源短缺B.北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需水量大【解析】试题分析:17. 公众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和管理者;应积极接受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利用价格调整主要目的是提倡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故本题选C。

18. 我国南方地区水价低于北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北方地区降水量小,水资源短缺,而南方地区降水量达,水资源丰富,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资源利用的现状。

(2017·某某某某卷)为了确保耕地面积的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结合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43.我国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是基于本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具有A.利用类型不全分布不均比重小耕地充足44.针对该漫画,某同学创作了几条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A.坚持农田农用城市规模建设现代农业田农用,保护耕地,减少农业用地被城市化。

考点:我国土地资源。

(2017·某某某某卷)1.如图漫画“手下留情”,给我们的启示是()A.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B.禁止采伐森林,杜绝使用木材C.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保护森林资源D.退耕还草,加快国土绿化【答案】考点:森林资源。

渗流力学在地下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渗流力学在地下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渗流力学在地下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地下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

为了合理管理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渗流力学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渗流力学在地下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首先,渗流力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下水的运动规律。

地下水的运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下水位、土壤渗透性、地下水压力等。

通过建立渗流力学模型,可以模拟地下水的流动过程,预测地下水的流速和流向。

这对于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地下水补给不足的地区,可以通过渗流力学模拟找到更合适的地下水开采方案,以满足当地的用水需求。

其次,渗流力学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性。

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地下水的开采量不超过地下水补给量的能力。

通过渗流力学模型,可以模拟地下水系统的动态变化,评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性。

这对于制定合理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政策具有指导意义。

例如,在一个地下水补给不足的地区,渗流力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合理的地下水开采量,以避免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衰竭。

此外,渗流力学还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地下水的水质变化。

地下水的水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互作用、地下水中的溶解物质和污染物等。

通过建立渗流力学模型,可以模拟地下水中溶解物质和污染物的传输过程,预测地下水的水质变化。

这对于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一个地下水受到污染的地区,渗流力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污染源的位置和扩散范围,以制定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

最后,渗流力学还可以帮助我们优化地下水资源的利用方式。

地下水的利用方式多种多样,如地下水供水、地下水灌溉等。

通过建立渗流力学模型,可以模拟不同利用方式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评估不同利用方式的效果和可行性。

这对于制定合理的地下水资源利用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孙聚龙土力学论文-渗流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孙聚龙土力学论文-渗流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渗流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孙聚龙(长沙理工大学市政工程专业103104020449)摘要边坡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工程地质、岩土工程等领域中一项最基本而又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较多,渗流既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也是一个难点课题。

近年来,随着有限元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行渗流对边坡稳定影响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渗流场和应力场作为边坡稳定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所以要对边坡稳定情况进行研究必须正确分析渗流对其作用。

一方面,渗流产生渗流场形成孔隙水压力,孔隙水压力作用到边坡上将改变边坡的应力状态,边坡的应力状态改变会造成土体的孔隙率和渗透系数的改变;另一方面,渗流系数和孔隙率的改变会使渗流场发生变化。

这样的渗流场相互作用,将对边坡稳定性产生影响。

边坡稳定性分析始于二十世纪初,发展至今形成了多种方法,虽然各种方法并存,具有各自的计算准则,但总体来说,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发展遵循了以下这条主线,即从定性分析发展到定量分析。

其中,定量分析又经历了从确定性分析到非确定性分析的过程。

本文对国内外渗流及边坡稳定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

概述了现在边坡稳定研究的方法,渗流的计算及边坡渗流的趋势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渗流,边坡,稳定性,确定性目录摘要 (1)目录 (2)第一章边坡稳定性研究的现状 (3)1.1 定性分析方法 (3)1.2 定量分析方法 (3)1.2.1 确定性分析方法 (3)1.2.2 非确定性分析方法 (5)第二章渗流研究的现状 (5)2.1以实验研究为主的初级阶段 (6)2.2 以解析法为主要研究手段的发展阶段 (6)2.3 以数值模拟为主的高级阶段 (6)第三章渗流作用下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7)第四章渗流的计算 (7)4.1 渗流模型 (7)4.1.1 物理模型 (8)4.1.2 数学模型 (8)4.2 渗流计算 (9)4.2.1 解析法 (9)4.2.2 数值法 (9)4.2.3 实验模拟法 (9)4.3 应力场和渗流场的耦合作用 (9)4.4 渗流自由面 (11)4.5 渗透系数 (12)4.5.1 确定型模型结合实验方法 (12)4.5.2 随机模型方法 (12)4.5.3 克里格法 (13)4.5.4 数学模型反演求解法 (14)4.5.5 分形理论 (14)第五章边坡渗流研究的趋势 (14)参考文献 (16)第一章边坡稳定性研究的现状1.1定性分析方法该方法从边坡演化破坏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失稳力学机制以及变形破坏方式等进行考虑,以此分析评价边坡稳定的状态及预测边坡发展的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1 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渗流机理研究综述褚志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摘要:页岩气是赋存于页岩裂隙、微细孔隙及层面内的天然气。

赋存方式主要包括吸附气和游离气,其储层的渗透率极低,渗流机理与常规气藏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页岩气的开发方式与常规气藏有着很大的区别。

目前,作为页岩气最为有效的开发方式,水平井技术和大规模分段压裂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进行水平井分段压裂后,产生的多级复杂人工裂缝对研究水平井分段压裂情况下页岩气的渗流机理的认识与研究带来看较大的挑战。

因此,本文总结了关于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渗流机理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相关文献采用的研究方法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以期对相关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渗流机理.Review of seepag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stagefracturing in horizontal shale gas wellChu ZhiweiNature Resources Faculty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Hubei 430074Abstract: Occurrence of Shale gas is in the shale fracture, pore and micro level. Occurrence mode mainly includes the adsorbed gas and free gas, the reservoir permeability is extremely low, the percolation mechanism and conventional gas reservoir has the very big difference, so the shale gas development way and the conventional gas reservoir has the very big difference. At present, as the development of shale gas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horizontal well technology and large-scale staged fracturing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However in the horizontal well staged fracturing, the multistage complex fractures of the horizontal well staged fracturing cases, shale gas percolation mechanism of knowledge and research challenges look larger.herefor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on mechanism of shale gas horizontal well staged fracturing seepage status quo, analysis of the related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s the advantages and the deficiencies, in order to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related research.Key words:shale gas; horizontal well; staged fracturing; percolation mechanism.1引言页岩气是以吸附、游离或溶解状态赋存于泥页岩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与常规天然气藏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它是一个“自生、自储”系统。

其开发寿命长、清洁环保, 但又面临成藏隐蔽、采收率不稳定、开开发技术要求高、成本高的不利因素。

研究表明, 我国主要盆地和地区的页岩气资源量十分丰富,约为15×1012m3-30×1012m3。

页岩气藏一般天然裂缝发育,但大部分天然裂缝必须经压裂才能张开。

因此商业化开发页岩气藏必须要进行水力压裂,裂缝是页岩气的主要运输通道,水平井完井技术和压裂增产工艺措施是实现页岩气藏成功经济开发的关键技术。

目前,针对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渗流机理的相关研究开展的较少,国内的一些学者开展了该方面的理论研究。

因此,本文总结了相关研究的成果,并分析了所采取的研究方法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

褚志伟 22页岩气渗流基本过程页岩气在页岩中有其特殊的赋存运移机理, 与常规气藏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页岩气以吸附状态赋存于页岩的基质孔隙中, 其流入生产井筒需要经历三个过程:1)在钻井、完井降压的作用下,吸附在页岩表面气体在其内表面脱离,页岩气由基质系统向裂缝内表面进行解析,解析出来的气体进入裂缝孔隙中成为游离气;2)在浓度差的作用下,游离相页岩气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运动,即页岩气由基质系统向裂缝系统进行扩散,当浓度趋于平衡时,扩散现象停止;3)在流动势的作用下,页岩气通过裂缝孔隙系统向生产井筒进行渗流。

3分段压裂裂缝形态通常水平井分段压裂裂缝存在两种极限情况:纵向和横向(图1)当水平井井筒方位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垂直时,可产生横向裂缝;当两者方位一致时,可产生轴向裂缝;当两者夹角处于其他情况时,裂缝形太会非常的复杂。

由于水平井轴向裂缝有效泄流面积相对横向裂缝来说小很多,一般希望水平井压裂产生横向裂缝作为裂缝网络的主裂缝。

页岩气井最佳的压裂效果是产生垂直于水平井段的横向主裂缝的同时,产生垂直于横向裂缝的二级裂缝,以提高裂缝与地层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页岩气的解吸附和气体在储层中的流动,据统计水平井分段压裂的裂缝以横向裂缝为主。

4分段压裂渗流特征模拟分析张小涛等(2013)开展了水平井分段压裂渗流特征的模拟分析研究。

在研究方案中,研究人员采用了“双重介质模型”,即:假设页岩由基岩和裂缝两种孔隙介质构成。

模型一般假设页岩气在裂缝中流动是达西流动和高速非达西流,在基岩孔隙中的运移机制是菲克扩散或考虑克林伯格效应的非达西流动。

基于以上的假设和理论基础,运用Eclipse2010建立了如下分析模型:运用该分析模型,主要得出了一下研究结论:1)页岩气井在生产初期的产量递减异常显著,根据国外的页岩气藏数据资料统计,页岩气井在投产的第1年内产量递减最高在80%以上,以后递减逐渐减缓;2)在分段压裂水平井投产初期,首先采出的是压裂形成的主裂缝中的游离气,进而采出整个储层改造区域(SRV)内的游离气。

当生产1a左右时间后,压力波及了SRV 区域的边缘。

在此之前一直是体积压裂改造形成的裂缝网络系统向气井供气。

因此气井的产量递减迅速,这与产量递减现象是相吻合的;3)当气井生产足够长时间后,压力波及范围已基本不变。

单井控制范围较小,只能靠增加水平井的数量来提高整个气藏的采出程度;4)只有压裂缝具有一定的导流能力时,才可能成为对气藏开发有效的裂缝。

而且压裂缝的导流能力越强,裂缝周围储层中的流体就越容易往裂缝中流动,进而流入井筒中,因此裂缝导流能力的强弱对于分段压裂的级数具有重要影响。

刘晓旭等(2013)通过对国内第一口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3行分段压裂的页岩气水平井W201-H1井型压力恢复测试,得到了第一次关井压力恢复双对数曲线图,如图3所示。

根据对压裂恢复曲线的分析,得出了水平井分段压裂流态特征:1)井储效应井储效应出现在气井开井或关井的短时间内,其影响持续时间较短;2)早期线性流分段压裂水平井早期第一个明显的流态是垂直于裂缝的线性流动,即早期线性流。

3)早期径向流如果裂缝间距够大,早期线性流之后就会出现早期径向流。

分段压裂水平井的早期径向流发生在单个裂缝内部,类似于未压裂水平井的系统径向流,而垂直缝就类似于未压裂的水平段;4)裂缝边界流随着气井生产的进行,压力波进一步向储层内部传递,在某一时间点,相邻裂缝间的压力扰动前缘汇合。

这样就会裂缝干扰效应,此时对应的流动为裂缝边界流;5)复合线性流裂缝边界流之后,压力扰动将逐渐覆盖储层有效压裂体积的整个范围,并进入复合线性流,其特征如同气体流入一条大的裂缝;6)系统径向流如果页岩气井生产时间够长,随着泄流面积的增大,整个水平井段和裂缝系统就如同1口影响范围扩大了的直井。

在距离水平井段和裂缝系统较远的储层内就会出现系统径向流。

5结论通过对相关学者关于“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渗流机理研究”的综述,可以得到一下结论:1)页岩气水平井生产早期产量递减较快,后期产量趋于稳定,主要原因是前期主要以游离气为主,后期以吸附气为主;2)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形成的裂缝应以平行于最大水平主应力的垂直裂缝为主,因此应使水平井水平段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最大主应力的方向;3)页岩气分段压裂水平井以横向缝为主,渗流形态依次表现为:(井筒与裂缝)井储效应→早期线性流(或双线性流)→裂缝边界流→复合线性流→系统径向流→外边界效应。

在页岩气井的生命期内通常只出现前4种流态。

6不足上述学者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的不足:1)没有考虑天然裂缝对水平井分段压裂裂缝的形成以及渗流特征的影响;2)采用的渗流方程为达西渗流方程,该方程适用于常规油气藏流体渗流特征的研究,但应用于页岩气渗流特征的研究应考虑实际的流体特征;3)采用的分析模型为均质模型,与实际有较大的差别,会对模拟结果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刘晓旭,杨学锋,陈远林等,2013.页岩气分段压裂水平井渗流机理及试井分析.天然气工业,33(12):77-81.李建秋,曹建红,段永刚等,2011.页岩气井渗流机理及产能递减分析.天然气勘探与开发,34(2):34-39.周德华,焦方正,贾长贵等,2014.JY1HF 页岩气水平井大型分段压裂技术.石油钻探技术,42(1):75-80.张小涛,吴建发,冯曦等,2013.页岩气藏水平井分段压裂渗流特征数值模拟.开发工程,33(3):47-52.李亚洲,李勇明,罗攀等,2013.页岩气渗流机理与产能研究.断块油气藏,20(2):186-1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