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飘飘读后感
《红旗飘飘》读后感精选4篇

《红旗飘飘》读后感精选4篇第二课让我难忘的是英雄母亲邓玉芬。
她先后把自己的5个儿子送上了战场,不仅如此,她还上丈夫为八路军运军粮,跑交通,她自己还为伤病员疗伤,每当伤病员离开时,都会拉着手送出老远,就这样,为革命一直贡献着。
不幸的是从1942年到1943年,邓玉芬的丈夫个4个儿子先后都牺牲了。
1944年春,7岁的小儿子连病带饿死在了邓玉芬的怀里,失去了6位亲人,对邓玉芬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可她却告诉自己要坚强的话下去,她要亲眼看到胜利的那一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邓玉芬眼含泪花,告慰九泉以下的亲人们,咱们胜利了!这是一个多么伟大、无私的母亲啊!我很敬佩她,正是因为有他们这样为祖国无私奉献的人,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所以啊,做为学生的我们,应该好好学习,长大成人后,要像他们一样,做一个对祖国有奉献的人,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五星红旗永远飘扬!04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我们唱着神圣庄严的国歌,仰望着蓝天上四处飘扬的国旗。
啊!它是多么漂亮啊! 那像鲜血一般的红色,就像是英勇的战士为祖国而流淌出的鲜血。
瞧,那上面还镶嵌着五颗五角星,那是金黄色的,象征着前辈中国人的团结,也启示着我们后辈的中华儿女也要团结、友爱。
我们不仅要学习前辈人的团结,还要学了他们的爱国精神。
1935年1月29日,敌人抓住了方志敏。
在狱中,面对敌人的百般诱降和严刑逼供,方志敏正气凛然,坚贞不屈,断然表示:为革命而死,虽死犹荣!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
爱国、清贫、奉献,就是方志敏的精神。
1940年6月的一天,英雄母亲邓玉芬毫不犹豫地将她的大儿子、二儿子、三儿子、四儿子、五儿子纷纷送到战场上。
儿子们在外抗战,邓玉芬在家承担起全部的家务活,让丈夫为八路军运军粮,背子弹,跑交通。
她的家成为了八路军和游击队的落脚处,也是伤病员的疗伤康复所。
八路军战士都知道,猪头岭有个温暖的家,那里有位慈祥妈妈。
看电影《红旗飘飘》有感

看电影《红旗飘飘》有感
几周前,学校给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名叫《红旗飘飘》。
那天,我们很兴奋,因为我们要去看电影了!
故事是这样的:在铜鼓秋收起义还没开始之前,当地国民政府被其他地区的红军势力所吓倒,于是他们就开始了查红禁红,不让当地的农民起义,成为工农革命军。
这一天,石亮和桂枝来到了铜鼓桂花坪,开展号召农民起义的工作。
次日,毛委员就来到了铜鼓,这时敌人已经发现了在纸棚里的农会的人,要去围剿。
可这个消息让在敌人那里做内应的同敌方政府官员帅仁奎结拜的石亮知道了,他借酒性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桂大妈,桂枝赶紧来到了纸棚,让开会的同志们快点走,而自己却英勇就义。
最后,桂大妈为了保护红旗也被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才让秋收起义成功的故事。
我看了以后,我深受感动,他们的那种‘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已经深深刻在了我的心里。
特别是桂大妈,她那句话对查红禁红的人真管用,“火是红的,难道你们不食人间烟火了吗?血是红的,难道你血管里的血是黑的吗?”他们这种临危不乱的精神,很让我感动,我要向他们学习大无畏的精神。
红旗飘飘引我成长读后心得感悟

红旗飘飘引我成长读后心得感悟《红旗飘飘》是一本非常激励人心的书籍,通过讲述一个普通人的奋斗故事,启发了我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有了以下几点感悟和收获。
首先,这本书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和挫折,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奋斗的决心,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主人公在面对无数困难和挫折时,始终没有放弃,坚持不懈地为了理想而努力。
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也给了我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其次,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点,那就是学习和进步是取得成就的关键。
主人公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成长为了一名杰出的科学家,这其中充满了不断学习和不断进步的过程。
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他逐渐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创造更多的机会。
最后,这本书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追求理想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主人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困难,但他从来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
这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示,即在追求自己的理想时,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坎坷和挫折,但只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总之,通过阅读《红旗飘飘》,我深深地被主人公的精神所感动和激励。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奋斗的重要性,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坚持的重要性。
它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也使我更加坚定了追求梦想的决心。
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学习、积极进取,我也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红旗飘飘》读后感

《红旗飘飘》读后感《红旗飘飘》是一本让人思考的书,它描绘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如何坚定地走过困难,以及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融入到中国特定的历史和现实之中。
在这过程中,党领袖们不惜付出代价,抛弃私利,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奋斗。
这是一本具备历史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书籍。
通过这本书,我们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在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所做出的极大贡献,更加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仰和信心。
同时,也激励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作出更多的积极贡献。
读完《红旗飘飘》,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团结、勇敢、朝气蓬勃、富有创造力、为民服务的政党的价值。
它的领袖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邓小平,都是伟大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他们不仅能够站在革命的前沿,也能够深入到人民的实际生活中去,解决人民的实际问题。
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无限的爱心,感动了人民,也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的形象。
在今天的中国,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曲折历程,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精神风貌也更加凝炼和成熟。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中国仍然面临着发展的困境和挑战。
我们对这些困境和挑战必须有清晰的认识,找出解决的方法。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和经验,增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添砖加瓦。
总之,读《红旗飘飘》,不仅能够感受到伟大的历史风华,也能够对今天和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深入的思考。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籍,让我们有更深刻的认识和启发。
《红旗飘飘》是一本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书籍,它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战争年代到现在的奋斗历程,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更让我们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时代,发展的前景。
这本书中的内容丰富、深刻,充满了思考和启迪。
书中描写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历史性胜利,不仅呈现的是历史的事实,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独特魅力和领导力。
电影红旗飘飘观后感

电影红旗飘飘观后感《红旗飘飘》是一部经典的中国电影,该片以描绘中国革命时期为背景,通过讲述一个红军团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人民抵抗敌人和实现民族独立的斗争历程。
这部电影以其剧情紧凑、演员精湛的表演和感人至深的情感,深深地震撼了观众的心灵。
首先,电影《红旗飘飘》以其真实而感人的情感,触动了观众的内心。
影片中的角色形象鲜明,有纯朴善良的军民群众、有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有顽固不化的敌人。
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遭遇,观众可以通过角色的命运,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压力和困难。
尤其是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无论是坚毅的战士、坚守家园的妻子还是无私奉献的护士,都展示了当时中国妇女的勇敢和智慧。
这些形象深深打动了观众,让人们在电影的世界中感受到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真实与艰辛。
其次,电影《红旗飘飘》通过一系列动人的情节,展示了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而进行的斗争。
电影中的红军团队面临着各种艰难险阻,但他们始终坚持信念,勇往直前。
红军的艰苦训练、血战短兵相接、英勇抗击敌人的场景无一不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和坚韧不拔。
电影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真实的情感,让观众深刻认识到了那个时代的艰辛和奋斗。
同时,《红旗飘飘》还通过对敌人的描绘,展示了中国人民抵抗外敌和反抗压迫的决心和智慧。
电影中的日本军官和顽固的地主代表都充满了极端残忍和野蛮的行为,观众可以看到他们对中国人民进行的种种暴虐和压迫。
然而,中国人民的勇敢抵抗和智慧的反击使观众感到由衷的钦佩和敬意。
这些形象的塑造在电影中起到了很好的反差作用,更加凸显了中国人民的勇敢和智慧。
除了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展现,《红旗飘飘》还以其精湛的拍摄技巧和优秀的美术设计获得了观众的赞赏。
影片中的场景布置、服装设计、灯光处理等方面都体现了极高的制作水准。
电影的美术设计融入了大量的真实历史元素,使观众仿佛置身于红军长征的现场。
此外,该片还采用了一些战争场面的特技镜头,使得电影更加生动和震撼人心。
总的来说,《红旗飘飘》是一部具有强烈民族情感和人文关怀的电影作品。
【读后感】红旗飘飘引我成长读后感

【读后感】红旗飘飘引我成长读后感读了《红旗飘飘》我才意识到中国——一个由及弱的国家,发展到现在的世界强国之一多么的不容易啊!我们可爱的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
她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的传奇人物,如:铁血将军陈树湘,他体现出人民军队钢铁般的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英雄母亲邓玉芬,她把丈夫和孩子送上前线的壮丽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中国人民,她被誉为“当代佘太君”;抗日民族英雄靖宇,他不畏困难,威武不屈、战斗到最后一息的英雄气概,使敌人也为之震惊……我们调皮的中国,就是生育我们的母亲。
她培育出来红军战士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坚信大家都晓得吧!红军战士爬到雪上、过草地,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十分的艰辛,但战士们毫不惧怕,坚持不懈,消除层层困难,存有生命和鲜血取回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中国为什么会有长城、世界第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有京杭大运河?因为有我们伟大的祖先。
“大国工匠,筑梦中国”。
提及优质生产,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瑞士、德国等这些国家的制造业和他们的工匠。
那么中国呢?中国做为世界头号制造业大国,难道就没这种工匠吗?存有,他就是湖双钱先生。
胡先生曾感叹地说道:“刻苦勤奋为我获得自尊,技艺高超使我斩获荣誉,我为自己就是一名航空技术人员而深感自豪”。
在他心目中,自己制作的产品没最出色,只有更好。
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在2021年到2049年的30年中,谁将为实现中华民族强国战略而奋斗?是你!正是你!你的今天,就是祖国的明天;你怎样,祖国便怎样;你有光明,祖国就有光明;你有创新,祖国就创新:你强大,祖国就强大!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吧!。
《红旗飘飘》读后感作文范文十篇

《红旗飘飘》读后感作文范文十篇红旗飘飘,这是一面引领希望的光辉旗帜;红旗飘飘,这是一面民心所向的光辉旗帜;红旗飘飘,这是一面开创未来的光辉旗帜!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红旗飘飘》读后感作文范文十篇,欢迎大家阅读和采纳,希望大家喜欢!《红旗飘飘》读后感作文范文一当我小心翼翼地翻开书,便开始了阅读之旅。
读了《红旗飘飘》这本书,我的心中油然生出一种神圣的感觉。
从书中我认识了坚贞不屈的方志min,被敌人在狱中的严刑逼供下,写下了《可爱的中国》;还有铁血将军陈树湘,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下,为掩护红军战友们被敌人抓获,最后,陈树湘乘敌不备,用手从伤口处伸入腹部,抠出肠子,壮烈牺牲,年仅29岁。
他用自己的生命与热血,演绎了“誓为苏维埃共和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在《红军战士过雪山》这篇*里,我认识了过雪山时年仅13岁的红军女战士小董。
13岁!与我们相仿的年纪,令我敬佩。
爬雪山让她见识了雪山的真面目——寒风刺骨,又陡又峭,还随时可能夺走任何一个战士的生命......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一篇篇发人深省的*,让我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宁可牺牲自己的顽强精神和坚定信念。
读到这里我心想当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聆听老师的谆谆教导时;当我们坐在柔软的沙发上享受父母的疼爱时;当我们坐在餐桌上品尝美味可口的佳肴时......我们不能忘记是谁让人民过上了好日子;是谁解放了全中国;是谁哺育了我们祖国千千万万的花朵。
我又想起了视死如归的刘胡兰,大义凛然的刘文学等小英雄时,我感到惭愧,同样的年龄,我们在父母的怀里撒娇,他们却用年轻的生命留住了春天,留住了光明,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红旗飘飘,引我成长。
先驱者们用热血染红了国旗,为我们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上,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做不出惊天动地的事情,但是我们只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付出真诚,付出真爱,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读了这本书,我认为中国共产党实在太伟大了!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他们不惜在前线。
红旗飘飘读后感悟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

红旗飘飘读后感悟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在阅读《红旗飘飘》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所蕴含的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
这部作品以红岩老校长杨靖宇为原型,生动地描绘了一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通过书中的情节,我对革命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这部作品以红岩村为背景,以杨靖宇这位革命英雄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展示了他在革命事业中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英勇奋斗的精神。
他忠于党、忠于人民,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而不断努力奋斗,最终不幸牺牲。
通过他的故事,我看到了革命精神所蕴含的伟大,也深深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
在整个故事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话和描写相结合的方式,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他们都是那个时代无数革命者的缩影,他们燃烧着革命的火炬,为了革命事业,他们无私奉献,甘于牺牲。
他们不顾个人的安危,勇往直前,为了民族的解放和整个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这种坚定的信仰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使我深受震撼。
在阅读中,我对杨靖宇这位革命英雄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他出生在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
相反,他抱定了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的信仰,努力学习,发奋图强。
他在青年时期就加入了共产党,积极参与革命事业,最终成为一位杰出的革命领导者。
他的一生都在为了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他的一生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应该拥有的崇高品质和信念。
《红旗飘飘》这本书深深打动了我,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和处事态度。
通过杨靖宇的事迹,我明白了一个人应该有坚定的信念,并为之奋斗到底。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不能退缩或放弃,而应该坚定不移地追求我们的理想。
只要有信念,就会有无坚不摧的力量,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够咬紧牙关,坚持到底。
读完这本书后,我感悟到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
革命精神是一种顽强的意志,是一种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勇气,是坚守信念、不屈不挠的毅力。
杨靖宇和其他革命先烈们所展现出的革命精神,不仅是那个特殊时期的产物,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假里,我读了《红旗飘飘,引我成长》这本书,我被《砸出来的世界品牌》这个故事吸引了。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1984年,张瑞敏来到了即将倒闭的青岛电冰箱厂。
有一次,张瑞敏检查生产的冰箱是否合格,却发现400多台冰箱里,竟然有76台是不合格的,员工们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以混在一起卖出去。
而张瑞敏却说:“如果我允许你们卖了这76台,将来你们还会生产760台、7600台不合格冰箱。
”说完,就和员工把这些冰箱全部砸了。
正是因为张瑞敏这一丝不苟的精神,才使冰箱厂起死回生,成为日后赫赫有名的海尔公司,他自己也因此而获得“传奇领袖奖”,使海尔公司走上了世界舞台。
我不由联想起自己学习数学的一些往事。
有一次进行数学小测验,我觉得题目很简单,所以就做得很快。
但最终实际情况却不理想,有两道很简单的题目我竟然做错了。
虽然这样,我也没有重视,还不以为然,没有花精力去纠正错误。
很快就到了期中考试,我也像往常一样,很快就答完题交卷了。
这次我仅考了96分,又是几道很简单的题目答错了。
事后,我很懊悔,静下心来,细细思考哪里做得不到位。
哦,我才发现,自己考试时太马虎了,没有仔细检查,才会这样子的。
于是,我下定决心,要改掉自己马虎的毛病,对待每次测验和家作都要一丝不苟。
终于,我的数学期末考试得到了100分。
通过张瑞敏和我自己的故事,我明白了,对待任何事情都要一丝不苟、严谨认真地去完成,这样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