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5狼牙山五壮士新闻速写老骥伏枥一片丹心北京版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5《狼牙山五壮士》新闻速写 老骥伏枥一片丹心 北京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5《狼牙山五壮士》新闻速写 老骥伏枥一片丹心 北京版

老骥伏枥一片丹心——记《狼牙山壮士》葛振林葛振林是“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之一。

54年前,为掩护部队主力和数万群众安全转移,葛振林与4名战友,引着日本兵,走上狼牙山棋盘坨绝路。

当弹尽了,敌人逼上时,葛振林他们便从容地跳下悬崖……狼牙山上“五壮士”戴着黄军帽、身穿黄军装,已近80高龄的葛老精神尤佳,坐在笔者面前,谈兴正浓,几番寒暄后,我们切入了话题。

1941年8月,华北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调集10万余兵力,对晋察冀军区北岳、平西根据地实行“大扫荡”。

狼牙山是晋察冀边区东线的大门,因其峰峦状似狼牙而得名,有5坨36峰,远远望去,群峰突兀连绵、壁若刀劈斧凿,宛如一群雄狮猛兽,俯卧在易县西南部。

它不仅在军事上占重要地位,而且是抗日根据地的武器装备库。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军主力部队调到边区领导机关周围担任警卫任务。

狼牙山地区只留下七连六班坚持斗争,掩护部队和群众突围。

9月24日拂晓,敌人开始行动了。

日军两架飞机奔袭而来,盘旋几圈后,便对村庄山地狂轰滥炸。

山坡下,鬼子摇晃着太阳旗,爬上山来。

班长马宝玉喊了一声“打!”随手扬起驳壳枪,撂倒了前面一个敌人。

接着,各种火器一齐开火,手榴弹接二连三地在敌群中爆炸,敌人死的死,伤的伤,活着的连滚带爬垮了下去。

次日凌晨三四点钟,敌人调集2500多人,进行疯狂反扑。

六班战士来到棋盘坨最险要的地方“阎王鼻子”和“小鬼脸”。

激烈的战斗,使棋盘坨满目疮痍,灰秃秃的山包上弹痕累累。

尽管如此,敌人仍不甘心失败,在火力掩护下,再次组织进攻。

葛振林一扣扳机,吸了一口凉气,子弹打光了!其他战士的枪膛里也是空空的。

敌人上来了,怎么办?大家不知哪有那么大的力气,搬起一块块大石头,举过头顶,狠狠地向最前面的鬼子砸去。

鬼子立刻像被击中的乌鸦,飘飘摇摇掉进了深谷。

敌人慢慢逼进了,而山头能摔的石头都扔完了。

五壮士没有丝毫畏惧,共同吐出一个声音:“宁死不投降!”葛振林和班长马宝玉交谈几句,马宝玉便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放在膝盖上匆匆写着,然后对大家说:“我和葛振林是共产党员,以前我们俩对你们帮助不够,没有培养你们入党,这次战斗证明你们3个人都具备了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的条件,以后同志们能找到我的尸体,就会在我的衣袋里发现我和葛振林介绍你们入党的信。

2024-2025学年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课件)

2024-2025学年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课件)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6 狼牙山五壮士
新课导入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 时刻闪耀着不屈与牺牲的光芒,它们如同夜 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今 天,我们要踏上的,就是一段发生在抗日战 争时期的壮丽篇章——《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正值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日寇的铁蹄 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无数英雄儿女挺身而出,用
分析课文
学习4、5自然段,你还从哪些文句中感受到 了壮士们的英勇无畏? 动作、语言描写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 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 大声道:“同 志们!用石头砸!”
从班长马宝玉的动作中感受到他杀敌的决心, “砸”字表现出他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
分析课文
动作描写
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 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
yì běng
冰雹 屹立 绷得紧紧的
抡一个圈 悬崖 全神贯注
guā
热血沸腾 叽里呱啦 不屈
词语理解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气壮山河: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居高临下: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说说狼牙山五壮士分别是谁?为 什么把他们成为“壮士”?
生字学习
kòu fù liú dàn lūn guàn qí
(倭寇)(一副()石榴)(子弹)(抡起)(贯彻)(下棋)
xuán fèi jiàn
báo yì yuè qū
(悬崖)(沸腾)(山涧()冰雹)(屹立()愉悦)(不屈)
多音字
dàn(子弹)

tán (弹性)
重点词汇 kòu qí qū

六年级上语文课件-狼牙山五壮士_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语文课件-狼牙山五壮士_北师大版
同学们,在抗日战争中,为了抗击日本帝 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 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 可泣的英雄故事,涌现出了千千万万个民族英 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狼牙山五壮士》 就是发生在晋察冀根据地狼牙山区的一个真实 的故事。
LANGYASHANWUZHUANGSHI
狼牙山简介
狼牙山东西、东南各长15公里,面积为225平方公
里。环山共有五坨36峰,主峰莲花瓣海拔1105米, 西、北两面均为峭壁悬崖,山势险峻。东、南两面稍
缓,各有一条羊肠小路通向主峰,“阎王鼻子”、 “小鬼 脸”等险要之处非贴壁不可逾越。
巍巍燕山高,潇潇易水寒,
英雄五壮士,威震狼牙山。
历史背景
巍巍燕山高, 潇潇易水寒,
英雄五壮士, 威震狼牙山。
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到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 岁!”
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 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 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 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 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 概。
学习课文第三部分:引上绝路
• 这段话中的“绝路”是什么意思?
死路
无路可走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 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 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1.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 来的? 2.“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 3.战士们和班长的想法一致吗?从哪可以看出来? 在生与死面前,五位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 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五位壮士不怕死的英 雄气概。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5《狼牙山五壮士》名师教案北京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5《狼牙山五壮士》名师教案北京版
学生汇报:从这句话看出五位战士已经完成任务,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仍然选择走绝路把敌人引开。
⑴出示图片,体会“走”的英勇。
师:这就是三面悬崖的莲花瓣、棋盘陀顶峰。文中讲到这是怎样的一条路?
生:绝路。
师:选择走这条路也就意味着选择了
生:牺牲。
师:想到这里,我们不由得感动。
⑵勾连上文,体会“走”的壮烈。
生:“砸”。
师:你还能把它换成其他的动词吗?
生:抛。
生:投。
生:扔。
生:掷。
师:这些词与砸有什么不同?
生:砸既有准头,力量也大。
生:砸是近距离,从上而下,力度大。
生:“抛”不带感情,而“砸”带着强烈的仇恨。
学生练习朗读。
⑶引入资料,激发情感。
出示图片,师配乐深情叙述:中国人民怎能忘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地犯下的滔天罪行,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杀光、烧光、抢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我们脑海深处,深深烙印着“卢沟桥事变”、“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南京大屠杀”这些刻骨铭心的仇恨,这惨无人道的暴虐,这痛彻心肺的感受我们怎能忘记?
【在阅读“英勇跳崖”部分内容时,首先请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哪些语句让你体会到他们不愧为壮士?”】
出示插图,这就是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自由地朗读这些词句,哪些词句在你的脑中挥之不去,大声地,反复地多读几遍。
【学生可能会结合“屹立”、“眺望”、“望望”、“砸碎”、“相继”、“壮丽豪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等词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悟。】
学生默读课文,标画批注。
(三)品读悟情,讨论,释疑。
1.分层品读,感悟壮士之心。
随机出示课件:走哪一条路呢?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5《狼牙山五壮士》优质教案北京版(最新整理)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5《狼牙山五壮士》优质教案北京版(最新整理)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3.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4.提高阅读的速度。

教学重难点:1.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2.学习有详细有略的写法。

教学准备:课前阅读抗日英雄故事等有关书籍,或组织学生观看《狼牙山五壮士》电影。

有条件的可让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3、概括各部分内容(小标题)。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4、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在初读的基础上,画出使自己受感动的句子,然后反复地诵读语句,努力读出感情,并说出自己受感动的原因,还要加以适当的评点,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第二课时1、听写词语。

2、交流画出使自己受感动的句子。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

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判断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

“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

这里,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他们的内心状态(“热血沸腾")和动作(“紧跟”)。

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2)“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

高平市XX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5《狼牙山五壮士》说课稿推荐 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高平市XX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5《狼牙山五壮士》说课稿推荐 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语文教学提倡在阅读中体验情感。我的这次设计就注重在阅读中体会战争年代中英雄人物崇高的思想品质,以及对五壮士为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产生崇敬之情。课上我设计了自由读、齐读、指名读、师生对读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其中最感人的内容我还进行了范读 。通过教师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范读,学生的情感才会自然而然地和文本、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
并出示填空,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理解重点词“斩钉截铁"、“热血沸腾”的意思.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在生与死面前,五位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出了他们不怕死的英雄气概.接着指导学生朗读。(全班齐读“
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顶峰歼敌(详体会)
1、出示句子: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导语:背诵《静夜思》,回忆诗人的名字,简介李白:人们尊称他为“诗仙”,写过学多优秀的诗篇,其中他写了很多和朋友离别的诗,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板书课师,指名读诗题,注意“鹤、孟、陵”的读音。
3、解题:“之:去,离开.”的意思.
1、认识三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2、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古诗,导入新课
1、你们学过李白的哪些诗歌呢?比比看,哪个小朋友背得最多最好。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看到题目,你想问什么?
下面我就重点介绍我设计这课的教学流程和预设过程,其中预设过程是我说课的重点内容:
四、教学流程
根据教学目标我把这节课分为四部分:1、揭示课题 谈话导入2、细读课文 合作探究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课文原文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

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

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土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

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

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

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

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

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

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二小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5《狼牙山五壮士》名优教学设计 北京版六年级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二小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5《狼牙山五壮士》名优教学设计 北京版六年级
(4)根据板书总结学法。
2.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学习第四段。
(1)学生运用方法自学,学习第四段。
(2)检查自学情况,其中对重点句要加强朗读.
3.学习第五段。
(1)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五段.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检查。
(3)检查学习情况,对重点句子采用情感引读。
三、总结课文
1.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2.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此时此刻,你们想对五壮士说些什么呢?
2.学习有详有略的写法。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读课题,哪种人才称得上是壮士?(板书:勇敢,豪壮)
2.课文中最能够表现出五壮士勇敢豪壮的是哪几部分?今天这堂课我们就要通过对最能表现出五壮士勇敢、豪壮的段落的学习,去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学习有详有略的写法。
二、新授
1.学习第二段
借助“相片”的汉字辨析,渗透时代背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阅读课文做好情感的铺垫。
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测评,使学生在总体上初步把握课文内容,根据学情对教学预设进行调控.
二、检查预习效果,了解学情。整体感知课文,交流质疑。
1.初读课文,学生思考并交流:用上“我、年轻妇女、信、相片”说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学习五壮士保卫祖国,抗击日寇的战斗中表现出来的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
2.学习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有详细有简略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本Fra bibliotek节教学主要注意点:
(1)要求学生给出一个概括性的结论,并“有理有据”地依托文本说出个性化的见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5狼牙山五壮士新闻速写老骥
伏枥一片丹心北京版
——记《狼牙山壮士》葛振林
葛振林是“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之一。

54年前,为掩护部队主力和数万群众安全转移,葛振林与4名战友,引着日本兵,走上狼牙山棋盘坨绝路。

当弹尽了,敌人逼上时,葛振林他们便从容地跳下悬崖……
狼牙山上“五壮士”戴着黄军帽、身穿黄军装,已近80高龄的葛老精神尤佳,坐在笔者面前,谈兴正浓,几番寒暄后,我们切入了话题。

1941年8月,华北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调集10万余兵力,对晋察冀军区北岳、平西根据地实行“大扫荡”。

狼牙山是晋察冀边区东线的大门,因其峰峦状似狼牙而得名,有5坨36峰,远远望去,群峰突兀连绵、壁若刀劈斧凿,宛如一群雄狮猛兽,俯卧在易县西南部。

它不仅在军事上占重要地位,而且是抗日根据地的武器装备库。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军主力部队调到边区领导机关周围担任警卫任务。

狼牙山地区只留下七连六班坚持斗争,掩护部队和群众突围。

9月24日拂晓,敌人开始行动了。

日军两架飞机奔袭而来,盘旋几圈后,便对村庄山地狂轰滥炸。

山坡下,鬼子摇晃着太阳旗,爬上山来。

班长马宝玉喊了一声“打!”随手扬起驳壳枪,撂倒了前面一个敌人。

接着,各种火器一齐开火,手榴弹接二连三地在敌群中爆炸,敌人死的死,伤的伤,活着的连滚带爬垮了下去。

次日凌晨三四点钟,敌人调集2500多人,进行疯狂反扑。

六班战士来到棋盘坨最险要的地方“阎王鼻子”和“小鬼脸”。

激烈的战斗,使棋盘坨满目疮痍,灰秃秃的山包上弹痕累累。

尽管如此,敌人仍不甘心失败,在火力掩护下,再次组织进攻。

葛振林一扣扳机,吸了一口凉气,子弹打光了!
其他战士的枪膛里也是空空的。

敌人上来了,怎么办?
大家不知哪有那么大的力气,搬起一块块大石头,举过头顶,狠狠地向最前面的鬼子砸
去。

鬼子立刻像被击中的乌鸦,飘飘摇摇掉进了深谷。

敌人慢慢逼进了,而山头能摔的石头都扔完了。

五壮士没有丝毫畏惧,共同吐出一个声音:“宁死不投降!”
葛振林和班长马宝玉交谈几句,马宝玉便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放在膝盖上匆匆写着,然后对大家说:“我和葛振林是共产党员,以前我们俩对你们帮助不够,没有培养你们入党,这次战斗证明你们3个人都具备了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的条件,以后同志们能找到我的尸体,就会在我的衣袋里发现我和葛振林介绍你们入党的信。

现在,就让我们用实际行动,表达我们对党的无限忠诚吧!”说完,把小本装进口袋,大步向悬崖走去。

其他四人也昂首挺胸,紧跟在他的后面,纵身跳下悬崖。

当葛振林从狼牙山跳下后,与另一位战士宋学义奇迹般地幸存下来,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担任过湖南省衡南县武装部副部长、衡阳市武装部副部长、衡阳军分区副司令员,直到1982年离休。

离休后,葛老担任了驻地衡阳市十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他讲传统,讲英雄的故事……一场又一场的报告,打动了一个又一个孩子的心。

据统计,仅1987年到1994年间,葛振林就为“红领巾”们作了68场报告,直接听众近2万人次。

其效果老师们最有感触:“葛老讲到哪儿,哪儿的课就好上多了!”
葛振林很繁忙,不是在这儿作报告,就是那儿开会。

于是便有人问他:“你作报告有报酬吗?”
葛老答:“义务作报告,没钱。


确实,葛老把钱看得很淡,把共产党人的作用看得很重,他用自己火热的情感去帮助人,献上一片爱心。

现已上初三的衡阳市六中的刘虹说:“葛爷爷是帮助别人这个‘爱心部落’英雄。


几年前的某个上午,葛老从外地作完传统报告回来,路过市六中时,发现一个小女孩正眼巴巴地瞅着校园一切。

“她怎么不去上课?”军人的本能让葛老心上画了一个大问号。

11岁的刘虹,妈妈患血癌刚去世。

这位过早品尝人世间悲伤的小孩家里再也供不起她上学了,妈妈治病花去好多好多的钱,现在吃饭都困难,哪顾得上学?
可刘虹想上学。

葛振林替小刘虹擦干泪水,把她拉回家,给她洗脸,递上最好吃的糖果,做上最好吃的饭菜,让真诚抚平小刘虹心灵的疮痕。

后来,葛老领着刘虹把她送回家,并与孩子父亲谈心,
临出门时,葛老掏出身上仅有的150元,递给这位孩子父亲。

刘虹的父亲潸然泪下,他用人类最原始最真诚的方式来感谢这位老人,然而,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位老人就是“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

其实,此人的事例何止这一件———
衡南县谭子山乡一位小孩家庭贫困,面临休学,他寄去了30元钱;
唐山地震,他寄去50元钱;
当自卫还击战的硝烟在中越边境燃起时,他给前线将士寄去价值100多元的慰问品……
有人问他:
“现在是商品社会,不少人都把攫取金钱视为人生幸福,而你为什么把自己并不高的收入拿出去呢?”
葛老答:“很多东西是与钱无关的,我当英雄不是为了钱,同样,当官也不是为了发财。


“党给了我很高荣誉,把我们的事迹写进课本里,我终生感到快乐。

现在,我离了休,但我是在军旗和党旗下走过来的,能为遇到困难的人献上一丝情,这是很值得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