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代谢蛋白营养需要及其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合集下载

犊牛营养与管理对其终生生产性能的影响

犊牛营养与管理对其终生生产性能的影响
2016·2 奶 牛 COW LONGEVITY 养生堂
犊牛营养与管理对其终生生产性能的影响
Mike Van Amburgh1,Fernando Soberon1,曹志军2,黄鸿威3,史伟娜2,苏华维4
(1.康奈尔大学动物科学系;2.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193;3.利拉伐(天津) 有限公司,天津 300308;4.现代牧业(集团)有限公司,马鞍山 243111)
在过去的40年里,犊牛管理内容一般包括干奶牛管 理、初乳、腹泻、瘤胃发育和早期断奶等。在过去的10 年里,“强化饲喂或加速生长”这一概念受到越来越多 犊牛养殖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并且开始在不同的生产 模式中得到应用。其中为断奶前犊牛提供最佳的营养并 控制其营养摄入量是衡量牛场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通 过牛奶或代乳粉为犊牛提供更多营养的养殖方式还存在 争议,而且按照“强化饲喂或加速生长”这一概念来提 高犊牛福利方面也存在争议[1]。但过去10年间的数据也 证实,给断奶前犊牛提供含有更多营养物质的牛奶或者 代乳粉能够提高其后期的生产性能。下面围绕犊牛早期 的发育对后期生产性能的影响这一话题进行讨论。
初乳管理对于降低犊牛死亡率、提高日增重和血 清免疫球蛋白浓度至关重要。显然初乳管理并不是一个 新概念,而且已有数百篇文献报道了初乳管理、初乳品 质、饲喂量以及免疫球蛋白吸收率,但是最近一些有关 初乳处理方法和管理方案的研究表明:很有必要对初乳 继续研究。近来,初乳成为新生反刍动物研究方面的热 点,其原因是初乳在犊牛建立被动免疫系统方面具有重 要作用。因此,当免疫球蛋白水平不足时,犊牛的发病 率和死亡率将会增加。
虽然免疫球蛋白非常重要,但初乳给犊牛提供的并 非只有这一种物质。大量研究表明,初乳中还含有其他 因子,并且这些化合物对犊牛发育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犊牛在生长过程中通过接触细菌和病毒可以产生自身的 免疫球蛋白,初乳中的母源抗体存在的时间很短,因此 初乳中的母源抗体是否不可缺少还存在争议。尽量减少 初乳中的细菌数可能是许多牛场关心的管理问题之一,

不同类型维生素D3对奶牛产奶性能、血液指标及钙磷代谢的影响

不同类型维生素D3对奶牛产奶性能、血液指标及钙磷代谢的影响

不同类型维生素D3对奶牛产奶性能、血液指标及钙磷代谢的影响卢娜;宗学醒;王雅晶;邵伟;余雄;李胜利【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类型维生素D3(维生素D3和25羟基D3)对荷斯坦泌乳奶牛产奶性能、血液指标及钙磷代谢的影响.选取产奶量、胎次、乳成分和泌乳天数相近的健康荷斯坦泌乳奶牛4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00 IU/(头·d)的维生素D3,试验Ⅱ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0 mg/(头·d)的25羟基D3.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乳蛋白、乳钙和乳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乳体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和其他乳成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2)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血液骨钙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骨吸收标志物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血液甲状旁腺激素、钙、磷和镁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3)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乳钙排出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粪钙排出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钙、磷沉积量和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维生素D3和25羟基D3可显著提高奶牛钙、磷表观消化率和沉积量,显著提高乳蛋白、乳钙和乳锌含量,显著降低乳体细胞数,改善乳品质,从而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期刊名称】《动物营养学报》【年(卷),期】2018(030)008【总页数】8页(P2997-3004)【关键词】维生素D3;25羟基D3;泌乳奶牛;钙磷代谢【作者】卢娜;宗学醒;王雅晶;邵伟;余雄;李胜利【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生鲜乳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193;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呼和浩特 011500;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生鲜乳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193;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生鲜乳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3维生素D3是与机体钙磷代谢密切相关的一种维生素,它对维持机体血液钙、磷沉积及骨骼的矿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营养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营养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营养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作者:王世民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第3期摘要:人们对牛奶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奶牛场在提高产奶量的同时还要考虑改善牛奶的品质。

实际养殖生产中影响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品种、环境、管理、营养、疾病、生理状况等。

现从营养方面介绍营养物质对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关键词:奶牛;营养;产奶量;影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添加剂中图分类号:S8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7)03-0046-011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包括非纤维碳水化合物和纤维。

其中非纤维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糖和果胶。

在配制奶牛的日粮时非纤维碳水化合物占日粮干物质的比例应为20%-45%。

此范围是根据日粮中精粗料的比例来确定,对于粗料含量较少的日粮,非纤维碳水化合物要求为40%-45%。

饲喂适量的非纤维碳水化合物可以有效的改善牛奶的品质,不但可以提高乳脂率还可以提高乳蛋白率。

如果过度饲喂则会使乳蛋白率和乳脂率都下降。

因此每次饲喂谷物类饲料时要注意限制饲喂量,以防止发生瘤胃酸中毒、牛奶品质下降、奶牛食欲不良而引起产奶量下降的问题。

奶牛以采食粗饲料为主,因此纤维对奶牛的瘤胃健康、产奶量以及乳成分有着重要影响作用,纤维的含量可刺激瘤胃发酵和唾液的分泌,保持牛奶中正常的乳蛋白和乳脂肪量非常的重要。

因此要保证奶牛日粮中最低酸性洗涤纤维为19% -21%,中性洗涤纤维最低为25%-28%,如果低于以上水平,则会导致奶牛出现乳脂率低、酸中毒、体况不佳。

但是要注意粗纤维的比例也不宜太高,否则影响牛奶中乳蛋白的含量。

一般要求饲喂40%-50%的粗饲料即可,如果粗饲料的饲喂量高于65%,则要选择优质的粗饲料,以免引起乳蛋白下降。

除此之外,纤维的长度也很重要,要保证饲料足够的粒度,不可切的过短,或粉的过细,牧草不应短于1 cm,否则会引起乳脂率的急剧下降。

2 蛋白质奶牛的产奶量是随着日粮中粗蛋白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的,高产奶牛对蛋白质的需要量超过了瘤胃蛋白质的合成量。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奶牛是人类重要的家畜之一,是牛科动物中产奶能力最强的品种。

奶牛产奶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奶牛产奶量的高低又直接关系到乳制品生产的质量和数量。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饲料质量、环境条件、健康状况、饲养管理和遗传因素等。

饲料质量是影响奶牛产奶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奶牛需要摄入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才能保持正常的产奶量。

饲料的种类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奶牛的产奶效率。

环境条件也会对奶牛的产奶量产生影响。

例如温度、湿度、采光等因素都会影响奶牛的产奶情况。

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提高奶牛的舒适度,从而增加产奶量。

奶牛的健康状况、饲养管理和遗传因素也是影响奶牛产奶量的重要因素。

健康的奶牛产奶量会更高,科学的饲养管理能够提高奶牛的产奶效率,而遗传因素则决定着奶牛的产奶潜力。

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可以找出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关的优化生产方式建议,为未来的奶牛生产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乳制品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奶牛产奶量的稳定与提高是乳制品生产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了解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本文开展了相关研究。

研究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管理奶牛,提高产奶效率,增加养殖收益。

通过深入研究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因素,可以为农业科研人员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奶牛养殖生产实践,并加速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意义,对于促进我国奶牛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 正文2.1 饲料质量的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受到饲料质量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优质的饲料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而劣质的饲料则会影响奶牛的健康和生产能力。

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对奶牛的产奶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奶牛需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来保持身体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

如果饲料中缺乏某种营养成分,奶牛就会出现生长迟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进而影响产奶量。

牛生产学考试解析

牛生产学考试解析

牛生产学复习题常乳:母牛产犊后7d后所分泌的乳。

犊牛:0—6月龄的牛。

初生犊:0—7日龄的牛。

初乳:母牛产犊后7d内所分泌的乳。

母乳:产后母牛乳房产生的用作哺育犊牛的汁液。

干乳:为了保证母牛在妊娠后期体内胎儿的正常发育,使母牛体况得以恢复,乳腺得以修补与更新,在母牛妊娠的最后两个月采用人为的方法使母牛停止泌乳。

架子牛:通常是指未经育肥或不够屠宰体况的幼牛,是幼牛在恶劣环境条件下或日粮营养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没有引起牛生长发育的变化,但使牛生长速度下降,骨骼、内脏和部分肌肉优先发育,搭成骨架,形成架子牛。

排酸牛肉: 是活牛屠宰经自然冷却后,送入冷却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将牛肉中的乳酸分解,同时生成肌苷酸之后的牛肉。

脱脂乳:指经过脱脂工序,脂肪含量在0.5%左右的乳。

育成牛:6月龄至初配前的牛。

成母牛: 第一胎以后的牛幼牛:从断奶到六月龄阶段的牛。

干乳期: 为了保证母牛在妊娠后期体内胎儿的正常发育,使母牛体况得以恢复,乳腺得以修补与更新,在母牛妊娠的最后两个月采用人为的方法使母牛停止泌乳,称为干奶,干奶这段饲养期称为干奶期。

补偿生长: 当幼畜营养贫乏,饲喂量不够,或由于饲料质量不好,牛的生长速度变慢或停止,当营养恢复正常时,生长加快,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仍能长到正常体重的特性。

奶牛能量单位(NND): 指1Kg含脂4%的标准乳能量,及3.138MJ产奶净能作为一个奶牛能量单位。

代乳料: 指模拟牛奶的特性所制作的商品饲料,用水冲调后可代替部分或全部鲜奶饲喂犊牛。

干奶牛:指在妊娠最后两个月停止泌乳的母牛,停奶后的妊娠母牛称干奶牛。

全混合日粮(TMR):全混合日粮,指根据牛群营养需要的能量、粗蛋白、粗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把揉切短的粗料、精料和各种预混料添加剂进行充分混合,将水调整为45%左右而得的营养较平衡的日粮。

泌乳周期:规定母牛从这次干奶到下次干奶这段时间称为一个泌乳周期。

泌乳曲线:奶牛从产犊到干奶的整个泌乳过程中,以时间为横坐标,以产奶量为纵坐标,所得到的泌乳期奶牛产奶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第七版奶牛营养需要(中文版)NRC2001

第七版奶牛营养需要(中文版)NRC2001

一、干物质采食量1. 概述干物质采食量(DMI)在营养学上极为重要,这是因为它决定着维持动物健康和生产所需养分的数量。

真实或精确估计DMI对于制定饲料配方尤为重要,它可以防止供给养分的不足或过剩,以及促进养分的有效利用。

养分供应不足会限制动物的生产性能,并影响健康;养分供应过剩,会导致饲料成本增加,并造成排放到环境中的养分增多。

超量的养分排放对环境有毒害作用,并对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有多种因素影响奶牛的干物质随意采食量。

已经提出了各种用以确定和预测干物质采食量的理论,其中包括基于瘤-网胃物理充满程度(Allen,1996;Mertens,1994)、代谢-反馈调节因子(Illius和Jessop,1996;Mertens,1994)和氧消耗(Ketelaars 和Tolkamp,1996)等理论。

虽然每种理论在一定的条件下是适用的,但更可能的是,包括在上述几种理论中多种刺激因素的加性效应在共同调节DMI(Forbes,1996)。

据认为,消化率较低的饲料限制DMI,原因是它们在瘤胃中被清除的速度和通过消化道的速度慢。

在瘤-网胃(可能还包括皱胃)的胃壁上分布着连续的接触性受体。

这些受体随着食糜重量增多和体积增大的刺激,会限制饲料DMI(Allen,1996)。

饲料中中性洗涤纤维(NDF)组分的消化速度通常较慢,所以被认为是与瘤胃充满程度效应相关的主要饲料成分因子。

代谢-反馈调节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动物本身具有最大的生产潜力,并具有为了满足生产需要而最大限度利用养分的能力(Illius和Jessop,1996)。

当养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能量)的吸收超过需要或者吸收的养分比例不当时,机体启动负代谢-反馈调节机制来调节DMI。

另外一个代谢调节理论是Ketelaars和Tolkamp(1996)提出的基于氧消耗的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动物会以一定的速率消耗摄入的净能,在这一速率下,动物利用氧的程度最优,而产生导致衰老自由基的数量最少。

奶牛常见营养代谢病的调查与分析

奶牛常见营养代谢病的调查与分析

年第期E -m a i l :j r x m s y @126.c o m今日畜牧兽医科学养牛随着奶牛饲养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规模化、工厂化的饲养模式正逐步取代传统的散养模式。

而在集约化的饲养管理中,营养成分的搭配比例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日益显现,其对生产效益的影响至关重要。

近年来我们对石家庄周边27个奶牛场1786头患有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奶牛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与日粮搭配有着密切关系。

现将有关情况汇总分析见下表。

下面就本次调查中发生率最高的的蹄叶炎和乳热症的防治分别作一介绍。

1蹄叶炎是指发生于蹄尖壁、侧壁的真皮小叶层以及血管层浆液性弥漫性炎症。

我们调查1786头奶牛,有499头患有本病,占27.9%,其中385头跛行明显,328头为初产头胎。

1.1发病机理因过食高能、易发酵饲料,产生大量乳酸、内毒素和其他血管活性物质,经过瘤胃壁吸收进入血液,并损伤真皮小叶。

1.2发病原因1.2.1长期饲喂含有高比例易发酵碳水化合物的日粮。

1.2.2在调查中发现,90%的在泌乳的3~26周发病,日粮精粗比超过6∶4。

1.2.3粗料量少、质差,致使瘤胃机能紊乱。

1.2.4蹄部卫生不良,护理不当,造成抵抗力下降。

1.3临床表现急性病例体温高达40℃~41℃,呼吸超过40次/分钟,脉搏超过100次/分钟。

食欲减退、肌肉震颤,蹄冠肿胀、叩诊疼痛。

病肢以不正常姿势减轻负重,腹壁紧缩,拱腰站立。

运动时,躲避硬地,步态强拘,不愿行走,喜卧、卧地后四肢伸展。

慢性病例全身症状轻微,患蹄变形,蹄踵变高,蹄壁延长,系部和球关节下沉,全身僵硬,步态强拘。

1.4预防措施1.4.1加强饲养管理,按营养需要控制精料比例,保障充足的优质干草。

1.4.2为防止瘤胃酸度过高可按干物质的0.8%加入氧化镁,或按干物质的1.2%加入碳酸氢钠,与饲料混合。

1.4.3加强蹄部保健,定期修蹄护蹄。

1.5治疗办法1.5.1为使扩张的血管收缩、减少渗出,可使用冰水浸泡蹄部。

奶牛营养需要

奶牛营养需要

奶牛营养需要-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需要根据矿物质占动物体比例的大小,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是指元素占动物体比例在0.01%以上;反之则为微量元素。

现已确认有20多种矿物质元素是乳牛所必需的。

在常量元素中有钙、磷、钠、氯、镁、钾、硫等;微量元素中有铜、铁、锌、锰、钴、碘、硒等。

矿物质的主要功能是:①用作体组织的生长和修补物质;②用作动物体的调节剂;③用于乳品生产中(母牛乳的干物质中含有5.8%矿物质)。

下面就一些重要的矿物质元素加以分别说明。

1.钙钙是乳牛需要量最大的矿物质元素,特别是对于产乳牛来说。

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组织及体液中仅占2%左右。

钙的功能包括肌肉的兴奋、心脏的调节、神经传导、血液凝固、奶的生产等。

钙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等。

钙的排出有3条出路,即粪、尿和汗,其中以粪中的排出量最多。

若饲料中钙的供应不足,而机体又很需要时,则会动用骨骼中的钙。

如泌乳早期、产乳高峰期等。

若钙严重不足时会导致产乳量急剧下降。

但奶中含钙量却维持一个高水平。

生长期的动物若缺钙时,常发生佝偻病、软骨病等。

钙的需要量受乳牛个体情况、生产状况等的影响。

据测定,奶牛每日每100kR体重维持需要的钙为8g,每产1.0kg奶需要有效钙量为1.23g。

泌乳早期每日约需30g,泌乳后期约需10g。

2.磷磷除参与组成有机体的骨骼外,其在许多生化、生理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是体内物质代谢必不可少的物质。

磷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上皮吸收,其吸收率受磷的来源、肠中环境、年龄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它的排出主要依靠肾脏。

若磷不足,可影响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食欲减退、乏情、产奶减少等。

由于钙、磷同时参与骨骼组成,所以,当磷不足时同样会使机体发生软骨症、佝偻病等。

补充钙、磷时应注意其比例,一般情况下钙、磷比例应在2:1—1:1的范围内。

乳牛对磷的需要量因体重、年龄、产乳量等有很大变化。

据报道,奶畜每日每100kg体重维持所需的磷为5.0g,泌乳后期8.0g,怀孕后期13g,日产奶30kg的奶牛每天需磷100g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