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科普读物

合集下载

积极应用奶牛的生产性能测定技术提高奶牛群综合效益

积极应用奶牛的生产性能测定技术提高奶牛群综合效益

其 乳蛋 白率 的 高低 , 用 不 同的种 公牛 进行 配种 。 选 对那 进行分 群管理 及淘 汰 , 可靠 的依据 是生 产 陛能 测定 由于生产 I 生能测定 报告不 仅可 以适 时反 映个 体 些乳 脂 率 、 蛋 白率 高 , 产 奶 量 低 的母 牛 , 乳 但 可选 用 报告 。 产奶 性 能好 的种 公 牛配 种 ; 乳脂 率低 的 , 可选 用乳 脂 牛 的生 产表现 , 可以追 溯牛 只的历 史表 现 。我们 可 还 率 高 的种 公 牛 ; 乳蛋 白低 的 , 用乳 蛋 白高 的种 公 牛 以依 据 牛 只生产 表 现及 所处 生 理 阶段 实 现科 学分 群 选
等等 。如 果 不参 照生 产 性能 测 定准 确 而全 面 的生产 饲养 管 理 ; 据计 算 饲 养投 入及 生 产 回报 , 依 对那 些 已 性 能记 录 ,就不 可 能实 现针 对个 体 牛进 行 科 学 的选 经无利 可 图的牛 只尽 早 淘汰 ; 可根 据牛群 生产性 能 还
种选 配 。 过对 个体 牛 的选种 选配 , 提高 后代 的质 情况编 制各月 产奶计 划 , 通 能 并制定 相应 的管理措施 。


- +
一 +
- +
一 +
“ +
一 +
* +
一 +
一 十 一 +
一 +
- 十
一 +
- +
一 +
-●- —一 + ・


站户 园地 ・
犬 的 采 精 及 注 意 事 项
李 涛
南昌 30 0 ) 3 10 ( 公安部南 昌警犬基地 , 江西
中 图分 类 号 : 8 923 ¥ 2 .. 1 采精 前 的准 备
出第 l阶段 的精液 。 阶段 精 液较 清 , 主 要成 分 为 充足 的优 质犬 粮外 , 天再 供给 1 该 其 每 ~2枚鸡 蛋 。 前列 腺液 和 少量 精子 。此 时左 手持 蒙着 纱 布 的集 精

奶牛生产性能的测定

奶牛生产性能的测定

奶牛生产性能的测定张蓉郭方悦陈有谋王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DHI)技术是通过技术手段对奶牛场的个体牛和牛群状况进行科学评估,依据科学手段适时调整奶牛场饲养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奶牛生产潜力,达到奶牛场科学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

DHI技术是奶牛场管理和牛群品质提升的基础。

通过对DHI技术报告层层剖析,使问题得以暴露。

主要着眼于反映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乳脂乳蛋白含量、泌乳天数变化等几个关键环节的指标数据,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适时调整奶牛场管理,从而提高牛群生产水平和生鲜乳质量,最终达到提高牛场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我国奶牛生产测定的简况我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开始于1992年,最早开始于天津;1995年随着中国——加拿大综合育种项目实施,先后在上海、北京、西安、杭州等地开展;截止2008年底全国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奶牛超过30万头。

2008年,农业部立项在16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18个DHI实验室推广该项技术。

到2009年12月,全国参测的牛场1024个,参测奶牛52.8万头。

这项技术在我国起步虽晚,但正在迅速推广,越来越多的牛场开始接受和应用。

上海市1995--2005参加DHI技术应用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和体细胞数变化情况如下表。

可明显看出日产奶量和乳脂率分别由1995年的19.1kg和3.68%提高到2005年的24.8kg 3.8%;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分别由1995年的3.13%和118.25万个/ml改善到2005年的3.01和51.09万个/ml。

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操作流程生产性能测定流程主要包括牧场的初期工作和实验室分析以及数据处理三部分。

(一)样本采集1、测定牛群要求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牛场,应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最好采用机械挤奶,并配有流量计或带搅拌和计量功能的采样装臵。

生产性能测定采样前必须搅拌,因为乳脂比重较小,一般分布在牛奶的上层,不经过搅拌采集的奶样会导致测出的乳成分偏高或偏低,最终导致生产性能测定报告不准确。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及应用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及应用

DHI 工 作的重要性 ,很 多奶 牛场 ,尤其是新建奶牛 场纷纷主
动要求加 入 DHI 测定 ,全省 DHI 工作正稳步推进 ,2 01 1年 参测的奶 牛头数 为 7 2 2 9头 ,到今年上半 年参测头数 已达到 了9 0 5 6头 ,至 2 0 1 2年董冈市有 8家牧场参加了 DHI 测定 , 参测牧 场经 营管理均有不 同程度提高 。
通过分析解读 DHl 报告 ,能及早发现 疾病 ,早治疗 ,为 牧场减少经济损失 。
需 要 注意的 几个 问题 牛场 信 息档案 资料一 定要 全 面准确
资料不全将影响报告解读准确性 ,不能有效指导生产 。
牛 群遗 传改 良
奶牛的生产性能具有遗传性 ,通过持续的 DHI 测定 ,能 完整记录个体牛只各胎次的泌乳情况 ,为选种选配提供依据 。

D 0 { : 3 1 0 1 3 9 万 6 9 / ~ I s n 6 1 0 O 万 1 - 8 9 ⑧ 7 2 2 O 1 6 2 4 0 1 9
可实现度 可替代度 真实度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 是对奶牛生产性能及乳成分的测定 , 简称 DH l 。 通过测定分析能尽早发现问题 ,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 为牧场带来更多效益 。 湖 北省奶牛生产 性能测定工 作 2 01 0年正式 启动 ,测定 中心通过 多次举办奶牛生 产性 能测定技术培训l 班 、发放宣传 手册和宣传扑克 、制作宣传展板和全省 DH1 分布示意图 、网 上信息平 台等多种方式宣传 DHI ,广大奶牛养殖 者认识到了
参 测 牛 场 要 求
DHI 测 定持 续跟进
DH I 测定贵在持之以厘, 成效 日积月累才能有翻天覆天变化 。 DHI 技 术可 以概括为 6句话 ,即档案资料完整可靠 ;规

中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美国、加拿大培训班总结

中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美国、加拿大培训班总结

据 自1 2 年就开始 用于公牛 的遗传评定 。在最初相 当长 的 98

量 可 以达  ̄ 5 多 种 ,还 可 为 牛 场 “ 身 定 制 ” 地 编 制 特 殊 =0 J 量 报 告 ,主 要 是 全 方 位 更 好 地 为 牛 场 服 务 。 在 加 拿 大 。DHI 工 作 也 一 直 受 到 政 府 的 资 助 ,连 续 支 持 了2 多 年 。 目前 , 0 在 加 拿 大 ,家 畜 遗 传 改 良协 会 管 理 的 各 种 公 牛 站 、 牛 只 进
改 良协 会 、加 拿大奶牛 网络 中心 ( N )、加 拿大亚达遗 CD 传公 司总部 、加拿 大卡 尔加 里市R OCK N I G MOU AI NT N奶 负责数据分 析 ,并 为奶 牛场提供 报 告。其 中 。威斯 康辛 州 D 数据处理 中心 ( S uc Hl Ag o e)是全 美最大 的为 1 个 DHI r 3
综合 l2 I 4
中 j 21 ・3 圈 } 01 2 f
DH I COLU M N

别开 展 DHl 关 的科 研 和服务 工作 ,并将 其科 研成 果免 费 繁重性 。提 高了劳动效率。 相 提供给 D 机 构使 用 ,以支持 D 工作 。 HI HI 根据奶 牛场 的需 求 ,DHl 中心和 研究机 构研 发出 了牛
为促 进我 国奶牛 生产性 能测定 ( DH1 )工作再 上新 台 牛场 生产 的服务 和奶业 的可持续 发展 ,奶 牛场通过 参加测
阶 ,加快推 广步伐 ,提高我 国该项 工作 的整体水平 及各 测 定获 得了 巨大 的经济效 益。直到 1 9 年 ,随着市 场化程 度 3 9
定中心 ( 实验室 ) 的技7 务水平,2 1年1月7 2 畏 0 1 0 —2 1 9。中国 奶业协会 组织全 国8 个省 ( )DHl 中心 的主要技术 负 区 测定

养牛技术—奶牛生产性能评定

养牛技术—奶牛生产性能评定
产乳量。
一、个体产乳量
305天校正产乳量
为了奶牛育种工作的需要,经过广泛研究,中国奶 牛协会制订了统一的校正系数表,使用240~370天产乳 量记录的奶牛可统一乘以相应系数,获得理论的305天 产乳量。
一、个体产乳量
305天校正产乳量
表中天数以5舍6进方法。
如某牛产乳275天,用270天校正系数;产乳276天的用280天校正系数。
奶牛不仅要求具有很高的产乳能力,而且还要求具 有经济有效地将饲料转变为乳的能力。
因此,奶牛饲料转化率的高低,是坚定奶牛品质好 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育种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群体平均产乳量
饲料转化率
饲料转化率的计算方法:
每千克饲料干物质生产若干千克牛乳,将母除。
泌奶牛平均年产乳量
计算公式如下:
从1月1日起到12月31日止全群牛产奶的总量。
全群牛全年总产奶量 全群成母牛全年平均产 奶量=
全年平均每天饲养成母 牛头数
全群每天饲养成母牛头 数总和 全年平均每天饲养成母 牛头数=
365
式中分母是每头泌奶牛在该年度内在群天数的记录总和,为全群泌奶牛在 群总天数,然后除以365(天/头)所得值(头)。
二、群体平均产乳量
泌奶牛平均年产乳量
注意:
群体产奶量的测定与统计是以某一奶牛群体如某牛 场的全部成年母牛为对象。
群体产奶量不但反映该牛群整体产奶遗传性能的高 低,也反映牛场的饲养管理水平。
群体产奶量的统计与计算是以日历年为基础的。
二、群体平均产乳量
4%乳脂标准乳
4%乳脂标准乳也称作4%乳脂校正乳。 由于乳中固形物(干物质)变化较大,而且乳脂含热能大约占全乳热 能值的一半,由热能值而导出的不同乳脂率(F)和乳量(M)相当于含 脂4%的等热量乳量(FCM)。 这在比较不同乳脂率乳量的母牛生产性能方面很有参考价值,多年来 为各国所采用。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一)体细胞计数的应用牛奶体细胞通常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多形核嗜中性白细胞(PMN)等组成。

正常情况下,牛奶中的体细胞数一般在 20 万个/mL-30 万个/mL。

当乳房受到外伤或者发生疾病(如乳房炎等)时体细胞数就会迅速增加。

如果体细胞数超过 50 万个/mL,就导致产奶量下降。

测量牛奶体细胞数的变化有助于及早发现乳房损伤或感染、预防治疗乳腺炎,同时还可降低治疗费用,减少牛只的淘汰,增加产奶能力。

因此,体细胞数反映了牛奶产量、质量以及牛只的健康状况,也是奶牛乳房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

1、奶牛理想的体细胞数:第 1 胎≤15 万/ml 第 2 胎≤25 万/ml 第 3 胎≤30 万/ml 影响体细胞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有:病原微生物对乳腺组织感染、应激、环境、气候、泌乳天数、遗传、胎次等,其中致病菌影响最大。

临床乳房炎的发生,将会损失 20%~70%的奶量,个别牛只甚至会无乳汁分泌。

例如:一个牛场有泌乳牛 300 头,体细胞数平均 40 万/ml,一年仅奶产量损失的费用就可达4.5 万元(假设头胎牛占 25%,奶价 2.2 元/千克),这其中还不包括因乳腺炎造成的其它损失,如乳房永久性破坏、牛只间相互传染、头胎牛过早干奶与淘汰、兽药费、抗生素残留奶、原料奶质量下降等,约占总费用的 36%。

2、体细胞数对奶牛乳房健康及牛奶品质的影响:测定牛奶体细胞,是判断乳房炎轻重的有力手段,特别是能预示隐性乳房炎。

奶牛一旦患有乳房炎,产奶量、奶的质量都会有相应的变化。

患乳房炎的奶牛其乳腺组织的泌乳能力下降,达不到遗传潜力的产奶峰值,并对干奶牛的治疗花费较大。

如果能有效的避免乳房炎,就可达到高的产奶峰值,获得巨大的经济回报。

患乳房炎的奶牛所分泌的牛奶与正常牛奶的主要区别,是干物质含量减少及各种乳成分的含量比例发生变化。

如乳房炎达到很重的程度,牛奶将接近血液成分。

所以,牛奶体细胞数与产奶量是成反比关系,高体细胞数牛奶中脂肪、蛋白、乳糖等成分都将发生变化。

奶牛生产性能的测定

奶牛生产性能的测定

奶牛生产性能的测定张蓉郭方悦陈有谋王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DHI)技术是通过技术手段对奶牛场的个体牛和牛群状况进行科学评估,依据科学手段适时调整奶牛场饲养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奶牛生产潜力,达到奶牛场科学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

DHI技术是奶牛场管理和牛群品质提升的基础。

通过对DHI技术报告层层剖析,使问题得以暴露。

主要着眼于反映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乳脂乳蛋白含量、泌乳天数变化等几个关键环节的指标数据,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适时调整奶牛场管理,从而提高牛群生产水平和生鲜乳质量,最终达到提高牛场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我国奶牛生产测定的简况我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开始于1992年,最早开始于天津;1995年随着中国——加拿大综合育种项目实施,先后在上海、北京、西安、杭州等地开展;截止2008年底全国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奶牛超过30万头。

2008年,农业部立项在16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18个DHI实验室推广该项技术。

到2009年12月,全国参测的牛场1024个,参测奶牛52.8万头。

这项技术在我国起步虽晚,但正在迅速推广,越来越多的牛场开始接受和应用。

上海市1995--2005参加DHI技术应用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和体细胞数变化情况如下表。

可明显看出日产奶量和乳脂率分别由1995年的19.1kg和3.68%提高到2005年的24.8kg 3.8%;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分别由1995年的3.13%和118.25万个/ml改善到2005年的3.01和51.09万个/ml。

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操作流程生产性能测定流程主要包括牧场的初期工作和实验室分析以及数据处理三部分。

(一)样本采集1、测定牛群要求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牛场,应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最好采用机械挤奶,并配有流量计或带搅拌和计量功能的采样装臵。

生产性能测定采样前必须搅拌,因为乳脂比重较小,一般分布在牛奶的上层,不经过搅拌采集的奶样会导致测出的乳成分偏高或偏低,最终导致生产性能测定报告不准确。

《奶牛产奶性能评定》课件

《奶牛产奶性能评定》课件

3Hale Waihona Puke 提高奶牛产奶效率的重要途径
通过合理饲料配方、科学饲养管理等途径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效率。
奶牛产奶性能评定的意义是什么?
通过产奶性能评定,可以了解奶牛的优势和不足,指导后续的饲养和繁殖选择。
评定方法
1
奶牛分类
根据奶牛的品种、年龄、繁殖情况等因
评定指标
2
素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评定产奶性能。
选取合适的指标进行评定,如乳量、乳
脂率、体重等。
3
评定标准
制定合理的评定标准,将奶牛分为不同
等级,反映出其产奶能力。
通过科学的评定和饲养管理,奶
场得到广泛应用,帮助提高产奶
能化。
牛的产奶效率将逐步提升,农牧
效率。
随着科技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奶
产奶效率的提升和未来的
前景
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结语
1
奶牛产奶性能评定的重要性
评定可以为农场主提供对奶牛的全面了解,指导饲养管理,提高产奶效率。
2
饲养管理的关键性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提高奶牛产奶能力的关键,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
理搭配饲料,提供充足的营养。
饲养环境、健康管理等方面。
季节因素 ☀️
疾病因素
不同季节,奶牛的产奶能力也会有所变化,需要
奶牛患病会对其产奶能力产生负面影响,饲养管
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管理。
理要注意预防和及时治疗。
现状和展望
现在的奶牛产奶性能评定
状况
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奶牛产奶性能评定已在农
牛产奶性能评定将更加精准和智
奶牛产奶性能评定
奶牛产奶性能评定是对奶牛在产奶方面的评估和衡量。评定的结果可以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科普读物第一章奶牛生产性能简介(一)什么是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是对奶牛泌乳性能及乳成分的测定,通常用DHI(Dairy Herd Improvement)来简称,其含义是奶牛群体改良,具有一套完整的奶牛生产性能记录体系。

首先需要收集奶牛系谱、胎次、产犊日期、干奶日期、淘汰日期等牛群饲养管理基础数据,其次是每月采集一次泌乳牛的奶样,通过测定中心的检测,获得牛奶的乳成分、体细胞数等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统一整理分析,形成生产性能测定报告。

测定报告反映了牛群配种繁殖、生产性能、饲养管理、乳房保健及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准确信息。

牛场管理人员利用生产性能测定报告,能够科学有效的对牛群加强管理,充分发挥牛群的生产潜力,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它也是奶牛育种工作的基础,是评估公牛遗传素质最重要的数据来源,是提高奶牛群管理水平和生奶质量水平的有效工具,并为乳业科学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

(二)国内外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的发展与现状在国外,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自1907年诞生以来,经过100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演变为综合的牛场管理方案,旨在向奶农提供全面的牛场管理信息。

1953年,美国、加拿大两国正式启动了“牛群遗传改良计划”,即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目前加拿大已有70%的牛群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美国有45%的牛群参加生产性能测定,奶牛单产水平最高的以色列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牛群高达90%。

几十年的发展证实,美国、法国、荷兰等奶业发达国家通过应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这一先进体系来为奶农提供指导服务,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奶牛的单产水平均已达到9000—10000千克。

在我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起步较晚,1992年在“中日奶业技术合作项目”的扶持下,天津启动了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1995年随着中国--加拿大奶牛综合育种项目的实施,先后在上海、北京、西安、杭州等地逐步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奶牛超过10万头,其中北京、上海和天津参测奶牛达到4.6万头,占测定总数的47.42%。

目前,其他省市也在积极踊跃的开展。

(三)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的作用1、完善奶牛生产记录体系生产性能测定工作一是为奶牛场提供了完整的生产性能记录体系,对牛场进行科学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通过生产性能测定才能准确地了解牛群的实际情况,并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真正地提高牛群的生产水平;二是生产性能测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量化管理牛群工具,这种量化能够针对每一个体牛只。

如果没有生产性能测定就不能建立完善的奶牛生产记录体系,而没有完整的奶牛生产性能记录,管理牛群只能凭经验和感觉,有时难免出现偏差,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此外特别对一部分没有生产性能和系谱记录的奶牛养殖户,通过生产性能测定能逐渐完善奶牛生产记录,为以后的牛群管理再上层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提高原料奶质量原料奶的质量是保证乳制品质量的第一关,只有高质量的原料奶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乳制品,并带来高的经济效益。

原料奶质量的好坏主要反映在牛奶的成分和卫生两个方面。

在生产性能测定中,可以通过调控奶牛的营养水平,来科学有效的控制牛奶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生产出理想成分的牛奶;通过控制降低牛奶体细胞数(SCC)能提高牛奶的质量。

体细胞数超过标准不仅影响牛奶的质量、风味,还预示着奶牛个体可能患有隐性乳房炎。

3、为牛场兽医提供信息奶牛机体任何部分发生病变或生理不适都会首先以减少产奶量的形式表现出来,由于生产性能测定适时监控奶牛个体生产性能表现,因此可以大大提高兽医工作效率和质量。

通过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报告:一是掌握奶牛产奶水平的变化,了解奶牛是否受到应激,准确把握奶牛健康状况;二是分析乳成分的变化,判断奶牛是否患酮病、慢性瘤胃酸中毒等代谢病;三是通过测量体细胞数(SCC)的变化,及早发现乳房损伤或感染,特别是为及早发现隐性乳房炎并且制定乳房炎防治计划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能有效减少牛只淘汰,降低治疗费用。

除此以外,产后体细胞数高的牛只,可能存在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炎等繁殖疾病,使得这样的牛只提前得到及时治疗,大大提高了牛群的受胎率。

4、反映牛群日粮是否合理通过分析生产性能测定报告中乳成份含量变化,确定饲料总干物质含量及主要营养物供给量是否合适,指导调配日粮,确定日粮精粗比例。

生产性能测定报告还提供直接反映乳脂率与乳蛋白率之间关系的一个指标-脂蛋白比,正常情况下,荷斯坦牛的脂蛋白比应在1.12~1.30之间,比值高可能是日粮中添加了脂肪,或日粮中蛋白不足,比值低可能是日粮中谷物类精料太多或缺乏纤维素,应及时对日粮进行适当调整。

此外,乳脂率低或乳蛋白率低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奶牛的营养和代谢状况不理想,应通过分析及时找出原因,积极改进。

5、推进牛群遗传改良生产性能测定数据是进行种公牛个体遗传评定的重要依据,只有准确可靠的性能记录才能保证不断选育出真正遗传素质高的优秀种公牛用于牛群遗传改良。

对于奶牛场而言,可以根据奶牛个体(或群体)各经济性状的表现,本着保留优点、改进缺陷的原则,选择配种公牛,并做好选配工作,从而提高育种工作的成效。

例如根据奶牛个体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的高低,选用不同的种公牛进行配种。

对那些乳脂率、乳蛋白率高,但产奶量低的母牛,可选用产奶性能好的种公牛配种;乳脂率低的,可选用乳脂率高的种公牛;乳蛋白低的,选用乳蛋白高的种公牛等等。

如果不参照生产性能测定准确而全面的生产性能记录,就不可能实现针对个体牛进行科学的选种选配。

通过对个体牛的选种选配,能提高后代的质量,不断提高整个牛群的遗传水平。

6、科学制定管理计划在正常饲养的情况下,为保持和提高牛群的整体生产水平,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需要对牛群进行分群管理及淘汰,其可靠的依据是生产性能测定报告。

由于生产性能测定报告不仅可以适时反映个体的生产表现,还可以追塑牛只的历史表现,我们可以依据牛只生产表现及所处生理阶段实现科学分群饲养管理;依据计算饲养投入及生产回报,对那些已经无利可图的牛只尽早淘汰;还可根据牛群生产性能情况编制各月产奶计划,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第二章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操作流程生产性能测定流程主要包括牧场的初期工作和实验室分析以及数据处理三部分。

(一)样本采集1、测定牛群要求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牛场,应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最好采用机械挤奶,并配有流量计或带搅拌和计量功能的采样装置。

生产性能测定采样前必须搅拌,因为乳脂比重较小,一般分布在牛奶的上层,不经过搅拌采集的奶样会导致测出的乳成分偏高或偏低,最终导致生产性能测定报告不准确。

2、测定奶牛条件测定奶牛应是产后一周以后的泌乳牛。

牛场、小区或农户应具备完好的牛只标识(牛籍图和耳号)、系谱和繁殖记录,并保存有牛只的出生日期、父号、母号、外祖父号、外祖母号、近期分娩日期和留犊情况(若留养的还需填写犊牛号,性别,初生重)等信息,在测定前需随样品同时送达测定中心。

3、采样对每头泌乳牛一年测定10次,测试奶牛为产后一周这一阶段的泌乳牛,因为奶牛基本上一年一胎,连续泌乳10个月,最后两个月是干奶期。

每头牛每个泌乳月测定一次,两次测定间隔一般为26-33天。

每次测定需对所有泌乳牛逐头取奶样,每头牛的采样量为50mL,一天三次挤奶一般按4:3:3(早:中:晚)比例取样,两次挤奶按早、晚按6:4的比例取样。

测试中心配有专用取样瓶,瓶上有三次取样刻度标记。

4、样品保存与运输为防止奶样腐败变质,在每份样品中需加入重酪酸钾0.03g,在15℃的条件下可保持4天,在2℃~7℃冷藏条件下可保持一周。

采样结束后,样品应尽快安全送达测定实验室,运输途中需尽量保持低温,不能过度摇晃。

(二)样本测定1、测定设备实验室应配备乳成分测试仪、体细胞计数仪、恒温水浴箱、保鲜柜、采样瓶、样品架等仪器设备。

2、测定原理实验室依据红外原理作乳成份分析(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是将奶样细胞核染色后,通过电子自动计数器测定得到结果。

生产性能测定实验室在接收样品时,应检查采样记录表和各类资料表格是否齐全、样品有无损坏、采样记录表编号与样品箱(筐)是否一致。

如有关资料不全、样品腐坏、打翻现象超过10%的,生产性能测定实验室将通知重新采样。

3、测定内容主要测定日产奶量、乳脂肪、乳蛋白质、乳糖、全乳固体和体细胞数。

(三)生产性能测定报告提供的内容数据处理中心,根据奶样测定的结果及牛场提供的相关信息,制作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报告,并及时将报告反馈给牛场或农户。

从采样到测定报告反馈,整个过程需3~7天。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报告的项目指标:日产奶量:是指泌乳牛测试日当天的总产奶量。

日产奶量能反映牛只、牛群当前实际产奶水平,单位为千克。

乳脂率:是指牛奶所含脂肪的百分比,单位为%。

乳蛋白率:是指牛奶所含蛋白的百分比,单位为%。

泌乳天数:是指计算从分娩第一天到本次采样的时间,并反映奶牛所处的沁乳阶段。

胎次:是指母牛已产犊的次数,用于计算305天预计产奶量。

校正奶量:是根据实际泌乳天数和乳脂率校正为泌乳天数150天、乳脂率3.5%的日产奶量,用于不同泌乳阶段、不同胎次的牛只之间产奶性能的比较,单位为千克。

前次奶量:是指上次测定日产奶量,和当月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用于说明牛只生产性能是否稳定,单位为千克。

泌乳持续力:当个体牛只本次测定日奶量与上次测定日奶量综合考虑时,形成一个新数据,称之为泌乳持续力,该数据可用于比较个体的生产持续能力。

脂蛋白比:是衡量测定日奶样的乳脂率与乳蛋白率的比值。

前次体细胞数:是指上次测定日测得的体细胞数,与本次体细胞数相比较后,反映奶牛场采取的预防管理措施是否得当,治疗手段是否有效。

体细胞数(SCC):是记录每毫升牛奶中体细胞数量,体细胞包括嗜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乳腺组织脱落的上皮细胞等,单位为1000个/毫升。

体细胞分:将体细胞数线性化而产生的数据。

利用体细胞分评估奶损失比较直观明了。

牛奶损失:是指因乳房受细菌感染而造成的牛奶损失,单位为千克(据统计奶损失约占总经济损失的64%)。

奶款差:等于奶损失乘以当前奶价,即损失掉的那部分牛奶的价格。

单位为元。

经济损失:因乳腺炎所造成的总损失,其中包括奶损失和乳腺炎引起的其他损失,即奶款差除以64%,单位为元。

总产奶量:是从分娩之日起到本次测定日时,牛只的泌乳总量;对于已完成胎次泌乳的奶牛而言则代表胎次产奶量。

单位为千克。

总乳脂量:是计算从分娩之日起到本次测定日时,牛只的乳脂总产量,单位为千克。

总蛋白量:是计算从分娩之日起到本次测定日时,牛只的乳蛋白总产量,单位为千克。

高峰奶量:是指泌乳奶牛本胎次测定中,最高的日产奶量。

高峰日:是指在泌乳奶牛本胎次的测定中,奶量最高时的泌乳天数。

90天产奶量:是指泌乳90天的总产奶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