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DHI性能测定信息
DHI测定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1

DHI测定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DHI是英文Dairy Herd Improvement的缩写,译为奶牛群改良,在我国又称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是世界上最为科学、最为有效的奶牛生产管理工具。
其主要工艺为每头泌乳牛每月采集奶样一次,在测定其产奶量、乳成份和体细胞数等数据的基础上,收集牛群饲养管理数据,如产犊日期、干奶日期、淘汰日期、年龄、胎次等,再将所有这些数据加工处理,形成DHI报告,返回牛场,指导生产经营管理。
DHI的具体工作由专门的测试中心来完成,牛场可自愿加入,双方达成协议后即可开展。
测试中心将派专职采样员定期(原则上每月一次)到各牛场取样,收集奶量与基础资料,并将资料和奶样一起送至测试中心,测试中心负责对奶样进行奶成分和体细胞的检测,并把测试结果用计算机处理,最终得出DHI报告,反馈到奶牛场。
1 DHI的作用1.1 指导牧场生产的日常工作通过DHI报告,牛场可以了解饲养管理、繁殖配种、乳房保健及疾病防治等状况,发现问题所在,为改进工作提供客观、准确、科学的依据。
1.2 为选种选配提供依据 DHI测定的数据也是种公牛遗传评定的依据。
可以说DHI是奶牛群体遗传改良一项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通过每月一次的奶样测试和一胎牛体型外貌鉴定,可以产生牛只的终身效益指数,根据终身效益指数可了解牛只的各项性状,既有利于公牛的后裔评定,也可利用这些信息确定核心牛群。
通过科学的选种选配,培育出优良后代。
1.3 淘汰低产奶牛通过DHI测定,检查牛只奶量、305d预计奶量,可以估计个体牛只是否盈利,对不赚钱的牛只应尽早淘汰,以降低饲料费、配种费、管理费等。
2 DHI的工作程序2.1 收集资料新加入DHI系统的奶牛场,应填写“初次参测牛只档案明细表”交给测试中心,主要包括参测牛只的标准耳号、场内管理号、舍号、胎次、上次产犊日期、本次产犊日期及参测牛只的出生日期、父亲、母亲和外祖父、外祖母等信息。
已进入DHI系统的牛场每月只须把繁殖报表、产奶量报表交付测试中心。
【生产】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科普读物

【关键字】生产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科普读物第一章奶牛生产性能简介(一)什么是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是对奶牛泌乳性能及乳成分的测定,通常用DHI(Dairy Herd Improvement)来简称,其含义是奶牛群体改良,具有一套完整的奶牛生产性能记录体系。
首先需要收集奶牛系谱、胎次、产犊日期、干奶日期、淘汰日期等牛群饲养管理基础数据,其次是每月采集一次泌乳牛的奶样,通过测定中心的检测,获得牛奶的乳成分、体细胞数等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统一整理分析,形成生产性能测定报告。
测定报告反映了牛群配种繁殖、生产性能、饲养管理、乳房保健及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准确信息。
牛场管理人员利用生产性能测定报告,能够科学有效的对牛群加强管理,充分发挥牛群的生产潜力,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它也是奶牛育种工作的基础,是评估公牛遗传素质最重要的数据来源,是提高奶牛群管理水平和生奶质量水平的有效工具,并为乳业科学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
(二)国内外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的发展与现状在国外,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自1907年诞生以来,经过100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演变为综合的牛场管理方案,旨在向奶农提供全面的牛场管理信息。
1953年,美国、加拿大两国正式启动了“牛群遗传改良计划”,即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目前加拿大已有70%的牛群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美国有45%的牛群参加生产性能测定,奶牛单产水平最高的以色列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牛群高达90%。
几十年的发展证实,美国、法国、荷兰等奶业发达国家通过应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这一先进体系来为奶农提供指导服务,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奶牛的单产水平均已达到9000—10000千克。
在我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起步较晚,1992年在“中日奶业技术合作项目”的扶持下,天津启动了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1995年随着中国--加拿大奶牛综合育种项目的实施,先后在上海、北京、西安、杭州等地逐步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奶牛超过10万头,其中北京、上海和天津参测奶牛达到4.6万头,占测定总数的47.42%。
DHI测定及数据应用

牧场:
采样日期:
考核得分
完成情况
考核项目 牧场采样准备工作充分度
5分
3分
1分
耳标、黑板牛号清晰度
流量计安装、读数正确性
采样牛占泌乳牛比例合理性
样品混合比例规范性
取样动作到位合理性
牛号、产量、采样时间等记录准确性
样品存放安全性
流量计维护、保管工作
月度牛群资料完整性
小计
备注:
填表人:
牧场签字:
DHI运行质量
乳用特征 后乳头位置
后乳房宽 后乳房高 前乳头长度 前乳头位置 前房附着
悬韧带 乳房质地 乳房深度 后肢后视 后肢侧视
骨质地 蹄踵深度
蹄角度 尻宽
尻角度 腰强度
体深 胸宽 大小 前段 体高
4.49 4.63 4.70 4.79
4.03 4.16 4.81 4.85 4.76
5.30 5.84
5.07
>10.5
高峰产奶量与产奶量的关系
结论: 1、随着高峰产奶量的提高305天产量也不断提高的一个规律, 高峰产奶量每平均提高1公斤胎次总产就会提高200~500公斤;
2、峰值比为头胎牛的高峰奶量与经产牛高峰奶量之比,国外 DHI记录中峰值比在76~79之间,上海地区的峰值比平均为89, 峰值比大原因有:育成牛、头胎牛饲养管理水平要高于经产牛, 或者是头胎牛的遗传水平要优于成乳牛。
牛场“测奶科学养牛”的观念,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牧 场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DHI用途
兽医参考 牛只买卖 选种 乳房炎管理 追踪牛只表现,从DHI报告中发现牛只营养疾病 为科研提供方便 牛只淘汰 配种 牛群间相互比较 饲料配方平衡
实施DHI是奶牛生产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
DHI介绍

(DHI,Dairy herd improvement)在国际上通常用以代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体系奶牛牛群改良的基础工作是对个体牛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建立完整的牛奶记录体系。
DHI测试即每月一次统一采集每头泌乳牛牛奶样,进行产奶量记录,乳成分分析以及体细胞计数等,它是奶牛育种工作的基础,通过DHI测试的数据,作为评估公牛遗传素质的依据。
同时,通过对DHI测试的数据分析,可以了解牛群的饲养管理水平和生奶质量水平,作为改进饲养管理工作的依据。
DHI检测方法,是通过测试奶牛的奶量、乳成分、体细胞数并收集有关资料,经分析后,形成的反映奶牛场配种、繁殖、饲养、疾病、生产性能等的信息,围绕这些信息可以进行有序、高效的生产管理,亦可为奶牛场饲养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国外奶牛生产先进国家,早在19世纪末就开始进行DHI测试工作,实施奶牛群改良方案(DHIP),使牛群的遗传水平和生产性能持续提高。
发达国家奶牛育种实践证明,DHIP是一套行之有效的育种措施,DHI已成为奶牛群改良科学化、规范化的标志。
1999年5月,中国奶协成立了全国DHI工作委员会,以促进这一新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
1995年西安市奶牛繁育中心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工作,并为陕西、新疆、甘肃等七个省份的三十多个奶牛场提供DHI服务。
由于测试手段的进步和电脑的应用,目前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已实现专业化、现代化,一般由独立的DHI实验室来完成,既达到了测定和计算的快速、准确,又是由第三方测定,保证了测定数据的客观、中立和权威性。
DHI 测试对象为产后5天至干乳这一阶段的泌乳牛,测试间隔为21天至42天,一个泌乳期进行9—10次测定。
中国奶牛2004 年第4 期33-351.概念:DHI是dairy herd improvement program的英文缩写。
是由品种协会编制育种计划工作并负责本品种的护种和遗传改良工作,优护良牛(尤其是种公牛)!2.性能测定是奶牛场管理和牛群改良的基础。
奶牛生产性能的测定

奶牛生产性能的测定张蓉郭方悦陈有谋王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DHI)技术是通过技术手段对奶牛场的个体牛和牛群状况进行科学评估,依据科学手段适时调整奶牛场饲养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奶牛生产潜力,达到奶牛场科学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
DHI技术是奶牛场管理和牛群品质提升的基础。
通过对DHI技术报告层层剖析,使问题得以暴露。
主要着眼于反映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乳脂乳蛋白含量、泌乳天数变化等几个关键环节的指标数据,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适时调整奶牛场管理,从而提高牛群生产水平和生鲜乳质量,最终达到提高牛场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我国奶牛生产测定的简况我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开始于1992年,最早开始于天津;1995年随着中国——加拿大综合育种项目实施,先后在上海、北京、西安、杭州等地开展;截止2008年底全国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奶牛超过30万头。
2008年,农业部立项在16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18个DHI实验室推广该项技术。
到2009年12月,全国参测的牛场1024个,参测奶牛52.8万头。
这项技术在我国起步虽晚,但正在迅速推广,越来越多的牛场开始接受和应用。
上海市1995--2005参加DHI技术应用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和体细胞数变化情况如下表。
可明显看出日产奶量和乳脂率分别由1995年的19.1kg和3.68%提高到2005年的24.8kg 3.8%;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分别由1995年的3.13%和118.25万个/ml改善到2005年的3.01和51.09万个/ml。
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操作流程生产性能测定流程主要包括牧场的初期工作和实验室分析以及数据处理三部分。
(一)样本采集1、测定牛群要求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牛场,应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最好采用机械挤奶,并配有流量计或带搅拌和计量功能的采样装臵。
生产性能测定采样前必须搅拌,因为乳脂比重较小,一般分布在牛奶的上层,不经过搅拌采集的奶样会导致测出的乳成分偏高或偏低,最终导致生产性能测定报告不准确。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要求及项目指标解析

2019年第5期饲料博览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是通过测定奶牛泌乳性能、乳成分,信息反馈来反映牛群及牛只个体的生产性能实际情况的一项技术,对奶牛场的饲养管理、繁殖育种、疾病控制,奶牛生产性能发挥和牛场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
该技术已成为奶牛场管理的有效工具,但在生产实际中,一些参测牛场送样程序不规范,并未能对测定报告进行很好的理解,影响技术的应用效果。
本文就DHI 测定基本要求及项目指标进行解析,以更好发挥DHI 技术应用价值。
1DHI 技术应用要求1.1适用范围按照中国奶业协会对奶牛编号的统一规定,对参测牛场的牛只应进行标记,耳号、系谱和繁殖情况要记录完整。
测试奶牛为产后6d 至干奶前6d 的泌乳牛,对每头泌乳牛一年测定10次。
1.2测试时间间隔测试间隔为30d 测定1次,范围是26~33d 。
1.3奶的取样要求取样方法每日早、中、晚各挤奶1次,按4 3 3比例混合;或者早、晚各挤奶1次·d -1,按6 4比例混合;每个奶样要求40~50mL 。
1.4奶样保存为防止奶样腐败变质,必需在每份样品中添加防腐剂,2~7℃冷藏条件下可安全存放7d ,约15℃室温条件下可安全存放4d 。
1.5检测设备配备DHI 实验室应配备乳成分测定仪、体细胞计数仪、保鲜柜、恒温水浴、流量计、样品架及运输车等检测设备。
1.6奶样接收检查接收奶样时,应首先检查奶样有无损坏,是否新鲜,记录表是否齐全,奶样与样品箱是否一致,资料表格记录是否完善(如头胎牛、经产牛、移动牛、干奶牛和淘汰牛资料及奶帐单、序号表)。
奶样打翻现象>10%的,资料不全的、样品腐败的,应重新采样送检。
1.7测试指标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尿素氮等。
2DHI 报告分析流程DHI 报告分析流程见附图。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 )要求及项目指标解析卫喜明,甘文平*(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哈尔滨150038)中图分类号:S823.9+1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0084(2019)05-0083-01收稿日期:2019-03-17基金项目: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CARS-36)作者简介:卫喜明(1971-),男,黑龙江甘南人,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反刍动物营养。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一)体细胞计数的应用牛奶体细胞通常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多形核嗜中性白细胞(PMN)等组成。
正常情况下,牛奶中的体细胞数一般在20 万个/mL-30 万个/mL。
当乳房受到外伤或者发生疾病(如乳房炎等)时体细胞数就会迅速增加。
如果体细胞数超过50 万个/mL,就导致产奶量下降。
测量牛奶体细胞数的变化有助于及早发现乳房损伤或感染、预防治疗乳腺炎,同时还可降低治疗费用,减少牛只的淘汰,增加产奶能力。
因此,体细胞数反映了牛奶产量、质量以及牛只的健康状况,也是奶牛乳房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
1、奶牛理想的体细胞数:第1 胎≤15 万/ml 第2 胎≤25 万/ml 第3 胎≤30 万/ml 影响体细胞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有:病原微生物对乳腺组织感染、应激、环境、气候、泌乳天数、遗传、胎次等,其中致病菌影响最大。
临床乳房炎的发生,将会损失20%~70%的奶量,个别牛只甚至会无乳汁分泌。
例如:一个牛场有泌乳牛300 头,体细胞数平均40 万/ml,一年仅奶产量损失的费用就可达4.5 万元(假设头胎牛占25%,奶价2.2 元/千克),这其中还不包括因乳腺炎造成的其它损失,如乳房永久性破坏、牛只间相互传染、头胎牛过早干奶与淘汰、兽药费、抗生素残留奶、原料奶质量下降等,约占总费用的36%。
2、体细胞数对奶牛乳房健康及牛奶品质的影响:测定牛奶体细胞,是判断乳房炎轻重的有力手段,特别是能预示隐性乳房炎。
奶牛一旦患有乳房炎,产奶量、奶的质量都会有相应的变化。
患乳房炎的奶牛其乳腺组织的泌乳能力下降,达不到遗传潜力的产奶峰值,并对干奶牛的治疗花费较大。
如果能有效的避免乳房炎,就可达到高的产奶峰值,获得巨大的经济回报。
患乳房炎的奶牛所分泌的牛奶与正常牛奶的主要区别,是干物质含量减少及各种乳成分的含量比例发生变化。
如乳房炎达到很重的程度,牛奶将接近血液成分。
所以,牛奶体细胞数与产奶量是成反比关系,高体细胞数牛奶中脂肪、蛋白、乳糖等成分都将发生变化。
奶牛dhi测定实施方案

奶牛dhi测定实施方案奶牛的生产性能是农场主关注的重点之一,而奶牛dhi测定作为评估奶牛生产性能的重要手段,对于科学管理奶牛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将介绍奶牛dhi测定的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一、测定时间。
奶牛dhi测定的时间应该选择在奶牛产后60天左右进行,这个时期是奶牛产后适宜进行生产性能评估的最佳时机。
二、测定频率。
一般来说,奶牛dhi测定的频率应该是每月进行一次,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奶牛的产奶情况,有助于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三、测定项目。
奶牛dhi测定的项目主要包括产奶量、脂肪含量、蛋白含量、乳糖含量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全面反映奶牛的产奶情况,有助于科学地评估奶牛的生产性能。
四、测定方法。
奶牛dhi测定的方法一般采用专业的奶牛dhi测定仪器进行,操作简单,准确度高。
在进行测定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五、测定记录与分析。
在进行奶牛dhi测定时,需要对测定结果进行及时记录,并进行分析。
通过对测定结果的分析,可以及时了解奶牛的生产情况,有助于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
六、测定结果的应用。
奶牛dhi测定的结果可以作为科学管理奶牛生产的重要依据,可以帮助农场主及时了解奶牛的生产情况,有助于科学地调整饲养管理措施,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
七、注意事项。
在进行奶牛dhi测定时,需要注意保持测定仪器的清洁和准确性,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测定过程的准确性。
总之,奶牛dhi测定作为评估奶牛生产性能的重要手段,对于科学管理奶牛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奶牛dhi测定,可以帮助农场主及时了解奶牛的生产情况,有助于科学地调整饲养管理措施,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牛DHI性能测定信息
DHI(dairy herd improvement)即为牛群改良计划,也称牛奶记录系统。
其测定的性状主要有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干物质、体细胞数等。
世界上奶牛业发达国家如加拿大、美国、荷兰、瑞典、日本等都有类似组织。
我国DHI系统始创于1994年,由中国—加拿大奶牛综合育种项目(IDCBP)与我国有关组织在杭州首先成立。
现全国已有4个DHI项目点,分别为杭州、上海、西安、北京。
DHI系统的分析结果即DHI报告可以为牛场管理牛群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同时为育种工作提供完整而准确的数据资料。
DHI记录的信息
序号:样品的测试顺序号,由测试中心统一编号。
牛号:由奶牛场提供。
分娩日期:由牛场提供。
DIM(泌乳天数):产犊至测奶日的泌乳天数。
胎次:由奶牛场提供。
HTW(牛群测定奶量):以千克为单位本次测奶日的牛只产奶量。
HTACM(校正奶量):将实际产量校正到产奶天数为150天,乳脂率为3.5%所得的数据。
校正奶量可用于不同牛只、牛群间生产水平的比较。
Prev.M(上次奶量):即上千测奶日的产奶量,通常指上月的奶量。
F%(乳脂率):奶中脂肪的百分比。
P%(乳蛋白率):奶中蛋白的百分比。
F/P(乳脂/蛋白):乳脂率与乳蛋白率的比值。
SCC(体细胞计数):单位为1000,指每毫升样品中的该牛体细胞数的含量。
MLOSS(牛奶损失):由计算机通过该牛的产奶量和体细胞数产生的数据。
LSCC(线性体细胞计数):即体细胞评分,由计算机通过体细胞数产生的数据,用于确定奶量的损失。
PreSCC(前次体细胞数):前次测定日所测体细胞数。
LTDM(累计奶量):从分娩至本次测奶日的产奶量累加数。
LTDF(累计乳脂量):从分娩至本次测奶日所生产的脂肪总量。
LTDP(累计蛋白量):从分娩至本次测奶日所生产的蛋白质总量。
PeakM(峰值奶量):高峰奶,以千克为单位的最高日产奶量,是以该牛本胎次以前的几次产奶量比较得出的。
PeakD(峰值日):从分娩后到产奶高峰的天数。
305M(305天奶量):计算机产生的数据,如果泌乳天数不足305天则为预计产量,如果完成305天,该数据为实际奶量。
连续测奶3次即可得到305天的预测奶量。
Reprostat(繁殖状况):如果牛场管理者呈送了配种信息,这将指出该牛是产犊、空怀、已配还是怀孕状态。
DueDate(预产期):如果牛场管理者提供繁殖信息,如孕检,指出该牛处于怀孕状态,这一项将以上次的配种日期计算出预产期。
DHI的具体工作由专门的测试中心来完成,牛场可自愿加入,双方达成协议后即可开展。
测试中心将派专职采样员定期(原则上每月一次)到各牛场取样,收集奶量与基础资料,并将资料和奶样一起送至测试中心,测试中心负责对奶样进行奶成分和体细胞的检测,并把测试结果用计算机处理,最终得出DHI报告,反馈到奶牛场。
DHI的工作程序
(1)采样用特制的加有防腐剂的采样瓶对参加DHI的每头产奶牛每月取样一次。
所取奶样总量约为40毫升。
日3次挤奶者,早、中、晚的比例为4:3:3;日两次挤奶者,早晚的比例为6:4。
(2)收集资料新加入DHI系统的奶牛场,应填写下表交给测试中心,已进入DHI系统的牛场每月只须把繁殖报表、产奶量报表交付测试中心。
(3)奶样分析
奶成分:乳蛋白率、乳脂率、乳糖率、乳干物质含量等。
体细胞含量计数:用红外线分析仪测定奶成分,用体细胞计数仪测定体细胞含量。
(4)数据处理及形成报告:计算机室将奶牛场的基础资料输入计算机,建立牛群档案,并与测试结果一起经过牛群管理软件(Dairy Champ)和其他有关软件进行数据加工处理形成DHI报告。
另外还可根据奶牛场需要提供305天产奶量排名报告;不同牛群生产性能比较报告;体细胞总结报告;典型牛只泌乳曲线报告;DHI报告分析与咨询。
一般在牛场奶样到达测试中心后的3-5天,DHI报告可以出来了。
如果奶牛场有传真机或互联网,则可在测试完成的当天或第二天获得DHI报告,用以指导生产。
DHI报告说明
(1)牛群平均泌乳天数以150-170天为宜,这样可使牛群全年产犊均衡,全年产奶量均衡。
如果高于该水平,说明该牛群存在繁殖问题,应加以检查并改善。
牛群平均胎次以3-3.5胎为宜。
利用校正产奶量可以比较不同时期的生产经营状况。
(2)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可以提示营养状况。
一般脂肪蛋白比值应为1.12-1.36,如果乳脂率太低,可能是瘤胃功能不佳,存在代谢性疾病;日粮组成或精粗料物理性加工有问题。
如果奶牛产后100天内蛋白率太低,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干奶牛日粮不合理,造成产犊时膘情太差;泌乳早期精料喂量不足,蛋白含量低;日粮蛋白中过瘤胃蛋白含量低。
产后120天以内牛群平均脂肪蛋白比如果太高,可能是日粮蛋白中过瘤胃蛋白不足。
如脂肪蛋白比太低,可能是日粮组成中精料太多,缺乏粗纤维。
(3)牛群体细胞数是保健管理水平的标志。
体细胞数、体细胞评分反映了该牛群健康状况。
牛只体细胞分越高,奶质越差。
1-3分为好,4分以上说明乳房保健存在问题。
但体细胞数的高低只反映乳房受感染的程度,而并非超过某一特定值就表示该牛一定患了乳房炎而需治疗。
对于体细胞数较高的牛群,应检查挤奶设备的消毒效果;挤奶设备的真空度及真空稳定性(真空泵节拍以每分钟450-550次为宜,且节拍要均匀,不均匀易发隐性乳房炎);奶衬性能及使用时间(奶衬破了要更换,否则易伤乳头);牛床、运动场等环境卫生及牛体卫生、挤奶操作卫生(挤奶前建议用碘液浴洗乳头30秒至1分钟,也可对着乳头喷洒碘液。
浴洗或喷洒以后,用热毛巾或卫生纸擦干净。
若用毛巾,应一头牛一块。
挤奶后乳头再用碘液封闭,即浴洗一下,但不必擦净)。
在DHI报告中提供了因牛群体细胞太高而造成的奶牛产奶量损失,应用该数据可以计算出奶牛场全年产奶量损失及直接经济损失。
(4)如果高峰产奶量提高1千克,头胎奶牛就可能提高400千克产奶量,2胎以上可提高275千克产奶量。
理想的产奶高峰日应为产后45-70天。
如果高峰提前到达,产奶量很快下降,应从补充微量元素、加强疾病防治方面人手。
如果产后正常达到产奶高峰,但持续力较差,达到高峰后很快又下降,说明产后日粮配合有问题。
如果达到产奶高峰很晚,说明奶牛饲养不当或分娩时体况太差。
(5)305天预测奶量是衡量一个奶牛场生产经营状况的指标,也是进行牛只淘汰的重要依据,有助于管理者及早淘汰那些亏本饲养的奶牛,以保证牛群的整体水平与经济效益。
DHI测试注意事项
(1)测奶采样时间应以母牛产犊后25-40天为宜,每头测试奶牛的编号要保持惟一性,且牛号与样品号要相对
应。
(2)测定产奶量,若是机械挤奶,通过流量计测定,应注意正确安装流量计,正确记录牛号与产奶量;若为手工挤奶,则用秤称量,所有测试工具都应定期进行校正
文章来源:/kxyn_dhi/2009-09-29/107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