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生活史周期_人工栽培及功效研究进展_熊川
羊肚菌研究进展综述

收稿日期:1996 12 15羊肚菌研究进展综述金若忠(辽宁省林科院食用菌中心 沈阳 110032)羊肚菌属子囊菌亚门、盘菌纲、盘菌目、羊肚菌科,为春末夏初发生的珍贵食药用菌。
本属分布广泛,国内分布于云南、甘肃、湖南、四川、广东、江苏、青海、内蒙、河南、河北、山西、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国外分布于法国、德国、美国、印度等地。
该菌常发生于各种杨树、栎树、苹果树下,以及云冷杉林下和各种阔叶树的采伐迹地,在许多真菌不能生长的胡桃属林下亦有发生。
羊肚菌多生长于石灰岩或白垩质土壤中,在腐殖质土、黑黄色壤土、沙泥混合土、砾壤土中均有出现,尤喜生于火烧迹地上,及旧苹果园,甚至认为苹果树的灰分和焦木块是羊肚菌的最好养分。
羊肚菌在欧洲被认为仅次于块菌的美味食菌,营养价值很高。
罗植柚(1985)对羊肚菌等5个不同种进行测定表明,每百克干样粗蛋白平均为28.31g,含19种氨基酸,平均含量为19.45mg 。
张广伦(1993)认为羊肚菌含维生素B 13.92mg,B 224.6mg,烟酸82.0mg,泛酸8.27mg,比多醇5.9mg,生物素0.75mg,叶酸3.48mg,B 120.00362mg,矿质元素粗柄羊肚菌每百克干样K 为2.8g ,P 为1.5g ,是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的7倍和4倍,锌含量491.14ppm,为香菇的4.3倍,猴头的4倍,铁1583ppm 为香菇的31倍,猴头的12倍。
羊肚菌能增强人体应激能力,促进副肾皮激素的分泌,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抑制肌癌 180。
1 羊肚菌的种类按E.Jacqaetant(1984)记载,羊肚菌属共有52种,国内戴芳澜(1979)中国真菌总汇记载有8种即小顶羊肚菌(黑脉羊肚菌)(M orchella angusticeps)、尖顶羊肚菌(M.conica)、粗柄羊肚菌(M.crassipes)、小羊肚菌(M.deliciosa)、开裂羊肚菌(M.distans)、高羊肚菌(M.elata)、羊肚菌(黄羊肚菌)(M.esclulenta)、硬羊肚菌(M.rigida)。
羊肚菌菌塘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及多样性_熊川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8月 第41卷 第4期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Aug. 2015, 41(4):428–434 DOI:10.13331/ki.jhau.2015.04.017 投稿网址:羊肚菌菌塘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及多样性熊川1,李小林2,李强1,郑林用1,3*(1.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摘 要:为了解野生羊肚菌的生境,研究其菌塘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与多样性,运用PCR–DGGE 技术,对采集于凉山州冕宁县野生羊肚菌发生地的8个羊肚菌菌塘土样和2个非菌塘土样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羊肚菌菌塘土壤与非菌塘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差异和多样性差异较大;菌塘土壤的多样性指数(H )和丰度(S )比非菌塘土壤的高;菌塘土壤中Thermosporotrichaceae 、Myxococcaceae 和Rhodospirillaceae 等3科细菌在羊肚菌菌塘土壤中占据优势地位;羊肚菌菌塘土壤细菌多样性程度总体优于非菌塘土壤。
关 键 词:羊肚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中图分类号:S154.3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1032(2015)04−0428−07Bacteria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in Morchella coloniesXiong Chuan 1, Li Xiaolin 2, Li Qiang 1,Zheng Linyong 1,3*(1.College of Life Science,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5, China; 2. Soil and Fertilizer Institute,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engdu 610066, China; 3.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engdu 610066, China)Abstract : Ten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various sites in Mianning, Liangshan, Sichuan province to investigate the Morchella habitat and know about the bacteria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in Morchella colonies by using the approach of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According to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in these samples, the bacteria community structures varied from soil samples. The diversity index (H ) and abundance (S ) in morels soil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in non-morels soil. There were three sorts of prevailing microbes, they were thermosporotrichaceae, myxococcaceae, and rhodospirillaceae. The diversity of bacteria in the morel coloni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in non–morels soils.Keywords : Morchella ; soil; bacteria; community structure收稿日期:2014–05–30 修回日期:2015–05–28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NZ0029,2012NZ0003,2014FZ0004);四川省财政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青年基金项目(2014CXSF–030) 作者简介:熊川(1990––),男,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珍稀食(药)用菌栽培研究,xiongchuan1234@ ;*通信作者,郑林用,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食(药)用菌栽培与应用研究羊肚菌因其菌盖有不规则的凹陷且多具褶皱,外形似羊肚而得名[1]。
羊肚菌的多样性 演化历史及栽培研究进展

筛选和配比。环境因素控制主要涉及温度、湿度、光照、pH值等因素的研究。 目前,这一领域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菌种选育技术不够成熟、培养 基质不够优化、环境因素控制不够精确等。
近年来,羊肚菌人工栽培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在菌种选育方面,通过诱变、 杂交等技术,成功选育出一批具有优良性状的菌株,如F3、F6等。在培养基质优 化方面,研究者们不断尝试不同配方的培养基,并对其进行了改进和优化。
2、羊肚菌与土壤环境的互作关系研究:了解羊肚菌与土壤环境的互作关系, 有助于优化土壤处理和营养供给等栽培措施,提高羊肚菌的产量和品质。
3、羊肚菌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加强羊肚菌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研发出 更为高效、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方法,降低农药使用量和成本,同时也有助于保护 羊肚菌的生态环境和品质。
未来展望
羊肚菌栽培研究在未来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通过引入新的科技手 段,如无人机施肥、智能控制系统等,可以提高羊肚菌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 成本;另一方面,羊肚菌栽培的品牌建设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通过打造品 牌特色,提高产品知名度,进而实现羊肚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
羊肚菌栽培研究在提高产量、品质和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未来, 随着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的深入推进,羊肚菌栽培产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 间。相关从业者应最新科技动态,加强技术培训和学习,以提高羊肚菌栽培水平,
栽培研究方面,羊肚菌一直是大自然的馈赠。然而,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 破坏,野生的羊肚菌资源日益减少。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人们开始尝试人工栽培。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羊肚菌栽培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人们通过研究羊肚菌的生 长环境、营养
需求及病虫害防治等问题,成功实现了羊肚菌的规模化栽培。
未来,羊肚菌栽培研究将更加深入。科学家们将继续探索羊肚菌的生长发育 规律,优化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同时,针对羊肚菌种质资源匮乏的问题, 人们将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和利用,挖掘优异种质,丰富遗传多样性。
羊肚菌的种植技术时间和管理方法

羊肚菌的种植技术时间和管理方法羊肚菌(Tuber melanosporum)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也是世界上最贵重的食材之一、它的种植需要特殊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羊肚菌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1.地点选择:羊肚菌喜欢生长在石质或砂质土壤中,通常选择略酸性的土壤,PH值在7以下。
土壤的排水性要好,不容易积水。
同时,地点的光照条件也要适宜,不要有过度的阳光暴晒。
2.树种选择:羊肚菌种植一般选择橡树、榛子树、栗子树等禾木类树种作为菌根接种的底本树。
这些树种有利于菌根的生长,并提供所需的养分和营养物质。
3.菌根接种:菌根接种是羊肚菌种植的关键步骤之一、一般在秋季进行接种,接种前要将菌露放入冰箱中进行冷处理,以激活孢子。
然后在底本树的根部挖掘2-3厘米的直径小孔,将冷处理后的菌露均匀地涂抹在小孔周围的根部上。
接种后要做好保湿措施,以提高种植效果。
4.管理措施:(1)灌溉管理:羊肚菌生长需要适当的水分,但不要过度灌溉,以免导致根部积水。
一般来说,每隔2-3周浇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但不湿泥,并在水温过高时进行增湿降温措施。
(2)肥料施用:羊肚菌需要充足的养分才能生长,可以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施用有机肥料,如腐熟的牛粪或鸡粪等。
(3)草竹围护:为了保护菌根,可以在接种处周围搭建竹篱或草帘进行围护,防止旱风和强烈阳光的直接照射。
(4)杂草管理:及时清除接种处周围的杂草,以减少对菌根生长的竞争,保持土壤的湿润和通气。
(5)人工授粉:由于羊肚菌的传粉昆虫数量有限,可以适时进行人工授粉,以提高果实的产量和质量。
5.成熟期和采收:羊肚菌的生长周期通常为3-5年,但有时也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结出成熟的果实。
一般在冬季(11月至1月)开始进入采收期。
成熟的羊肚菌具有深黑色的外壳和浓郁的香味,一般在地表以下10-15厘米处。
采摘时要小心,避免损伤菌体,同时要留下部分尚未成熟的果实,以保证菌根的持续生长。
总结:羊肚菌的种植需要特殊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包括地点选择、菌根接种、灌溉管理、肥料施用、围护措施等。
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

营养料成本
购买或制备培养基所需的原材 料,如木屑、麦麸、石膏等。
人工成本
技术人员工资、工人工资及生 产过程中的管理费用等。
销售收入与利润计算
根据栽培出的羊肚菌产量和当前市场价格,计算出销售收入。
减去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如菌种成本、营养料成本、设备折旧、人工成本等,计算出最终的利润。
气候条件和羊肚菌的生长情况来确定。
干制与包装
干制
羊肚菌可以自然晾干或使用烘干机进行烘干。晾干时 ,将羊肚菌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烘 干时,将羊肚菌放入烘干机中,设定合适的温度和时 间进行烘干。
包装
干制后的羊肚菌可以用食品袋或密封容器进行包装, 以保持其品质和新鲜度。
贮藏与运
贮藏
干制的羊肚菌可以贮藏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受潮和阳光直射。同时,要避免 与有毒物质或异味物质接触,确保食品安全。
运输
羊肚菌的运输可以采用公路、铁路或航空运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快捷和经济 的运输方式。在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包装完好,避免破损和污染。
06
羊肚菌栽培经济效益 分析
生产成本分析
菌种成本
购买优质羊肚菌菌种及生产过 程中进行菌种分离、提纯等费 用。
设备投入
购置生产所需的灭菌锅、接种 箱、通风设备等。
土地成本
栽培场地准备
清除栽培场地上的杂草、石块等杂物,平整土地,并进行土 壤消毒。
栽培料配方与装袋
栽培料配方
羊肚菌栽培的主要原料包括棉籽壳、麸皮、玉米粉、石灰等,具体配方可根据 实际情况调整。
装袋
将配好的栽培料装入聚乙烯塑料袋中,松紧适度,装好的袋子呈圆柱形,两端 稍大,表面光滑。
[羊肚菌栽培技术培训]羊肚菌栽培技术大全
![[羊肚菌栽培技术培训]羊肚菌栽培技术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efb14f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3.png)
[羊肚菌栽培技术培训]羊肚菌栽培技术大全羊肚菌是一种高档菌类,其营养价值极高,因此很受人们的欢迎。
然而,由于羊肚菌自然生长条件十分苛刻,野生羊肚菌供不应求,很难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很多人开始探索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技术,以满足市场需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羊肚菌的栽培技术,希望对广大羊肚菌爱好者有所帮助。
一、羊肚菌的生态特点1.生态环境羊肚菌是一种生长在阔叶树根系中的真菌。
羊肚菌自然分布范围广泛,但主要生长在温带地区。
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四川、西藏等地。
2.营养需求羊肚菌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湿润的气候和适宜的土壤。
羊肚菌对土壤要求很高,只能生长在PH值中性或弱碱性的土壤中。
同时,羊肚菌对有机质的含量要求很高。
3.生长周期羊肚菌的生长周期较长,通常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来成熟。
因此,羊肚菌的人工栽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做好每一个环节。
二、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技术1.选择菌种选择优质菌种是人工栽培的第一步。
一般来说,优质菌种应该具备下面几个特点:(1)菌丝发育完好,且细胞活力强;(2)菌体干净整洁,不受病虫害侵袭;(3)菌种捆绑紧凑,无霉变、腐烂痕迹;(4)原料采集深处,避免大气、水源等污染。
2.制备菌种基质菌种基质是栽培羊肚菌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产量和质量。
一般来说,羊肚菌栽培的菌种基质应该满足下面几个要求:(1)富含有机质,如稻草、花生壳、玉米秸秆等;(2)具有一定的水分含量,保证菌体的水分需要;(3)通风性好,避免菌种发生霉变。
3.菌种孵化将菌种基质进行处理,然后将羊肚菌的孢子或菌丝接种到菌种基质中。
孵化时应该注意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因素,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条件,同时定期进行通气。
4.菌种菌丝体切割菌种孵化完毕后,应该进行菌丝体的切割操作。
主要步骤如下:(1)准备好刀具,先消毒过;(2)菌丝体所在的长条菌种基质,离开外部一段距离,然后对菌种切开,将内部的菌丝体取出;(3)将菌丝体分成数段,每段长度不超过3cm,宽度为1~3cm之间。
羊肚菌该怎么种羊肚菌种植技术和时间

2月份
保持土壤湿润,加强保温 ,控制温度在10-20℃之 间。
3月份
保持土壤湿润,避免高温 和强光,加强通风。
4月份
进入出菇期,加强通风和 光照,控制温度在1525℃之间。
5月份
收获羊肚菌,同时做好下 一轮种植的准备工作。
注意事项
温度控制
羊肚菌生长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0-25℃,过高或过低的温 度都会影响其生长速度和品质。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 密切关注温度变化,及时调整。
羊肚菌种植技术
2023-11-10
目录
• 种植前的准备 • 种植技术 • 种植时间 • 病虫害防治 • 采收与储存 • 经济效益与市场前景
01
种植前的准备
了解羊肚菌
01 羊肚菌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类,具有较高的营养 价值和药用价值。
02 羊肚菌的种类较多,不同种类的羊肚菌在形态、 生态习性、种植技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春季是羊肚菌种植的最佳季节 ,特别是3月中旬至4月中旬这 段时间。此时气候湿润,温度 适中,有利于羊肚菌的生长。
夏季种植
夏季羊肚菌的种植效果不如春季, 因为高温和强光会影响羊肚菌的生 长速度和品质。
秋季种植
秋季种植羊肚菌需要注意防止霜冻 ,因为羊肚菌在低温下容易受到冻 害。
全年种植计划
1月份
在温室或大棚内进行羊肚 菌播种,同时做好保温措 施。
湿度控制
羊肚菌生长需要湿润的环境,土壤湿度要保持在60%70%之间。在干旱季节要注意浇水保湿,同时也要注意防 止积水。
光照控制
适量的光照对羊肚菌的生长有好处,但过强的光照会影响 羊肚菌的生长速度和品质。因此,在夏季种植时需要采取 遮阳措施。
04
病虫害防治
人工栽培羊肚菌的注意事项

人工栽培羊肚菌的注意事项一、羊肚菌栽培的季节安排:1.母种生产:9月;2.原种生产:9-10月;3.栽培种生产:10-11月初;4.播种:10月下旬—12月初5.田间养菌管理:11月至第二年3月;6.出菇时间:第二年2月中下旬—4月份;7.采收:持续3—4周。
二、羊肚菌栽培模式:大田轮作模式:水稻(蔬菜)→羊肚菌→水稻(蔬菜)。
三、羊肚菌栽培流程:1.整畦搭棚:翻耕→耙细→整畦→搭棚,畦宽80-100㎝,畦高10-15㎝左右,每个畦上搭建小拱棚,整个田块搭建平顶荫棚,高1.8-2米。
如果搭建外盖遮阳网的塑料大棚更好,棚长不超过30米为宜,加装卷膜器有利于生产期间的农事操作,降低劳动强度。
2.播种:300-600袋菌种/亩,菌种翻入土壤内,距土表3-5cm为宜。
3.土壤菌丝定植:播种后在畦面覆盖黑色地膜保湿遮光,菌种在土壤里萌发出菌丝并定植生长。
4.补营养袋:播种后8天-15天,将灭菌后的营养袋(1800-2000袋/亩,0.4kg/袋)划口后平扣在长满菌丝并开始形成菌霜(无性孢子层)的菌床上。
划口长度应控制在袋长的二分之一左右为宜,可减少倒扣时培养料掉出来。
营养袋倒扣时略微按压,使之与畦床表面羊肚菌菌丝充分接触。
5.水分管理:保持畦床土壤湿润不发白,人走畦沟略显脚印但不黏鞋为宜。
6.出菇管理:平原地区的出菇时间为2月中下旬-4月上旬,海拔高的山区为3-5月。
羊肚菌在形成原基与幼菇阶段非常娇气,此阶段一定要加强管理,细心呵护。
在整个出菇期间,应保持棚内的温、湿、光、气适合羊肚菌生长。
7.温度要求:气温稳定在8℃以上3-5天,羊肚菌原基发生。
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8-18℃。
气温超过18℃不形成原基,超过20℃原基与幼蕾容易死亡,超过25℃中大子实体也容易死亡。
3月中旬后气温上升,可将大棚薄膜去掉或四周掀起通风降温,也可加盖一层遮阳网降温。
8.土壤含水量:出菇前喷重水,土壤含水量达到22%-24%,但不能引大水漫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 :10.13629/ki.53-1054.2015.01.003羊肚菌生活史周期、人工栽培及功效研究进展熊川1,李小林2,李强1,杨志荣1,郑林用1,2*(1.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65;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摘要:羊肚菌属真菌是享誉世界的美味食用菌和重要药用菌,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与经济价值。
从羊肚菌生活史周期、人工栽培和功效研究方面入手,对最新的成果进行了综述,对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羊肚菌;生活史周期;人工栽培;功效研究中图分类号:S646.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8310(2015)01-0007-06Research on Life Cycle,Artificial Cultivation and Efficacy of MorelsXIONG Chuan 1,LI Xiao-lin 2,LI Qiang 1,YANG Zhi-rong 1,ZHENG Lin-yong 1,2(1.School of Life Science,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5,China;2.Soil and Fertilizer Research Institute,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hengdu 610066,China)Abstract:As one group of the world ’s most prized edible and medicinal fungi,morels had important scientific and economic values.The latest results were summarized through the life cycle,artificial cultivation and efficacy study,also the potential issues remaining in the current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were discussed.Key words:Morchella ;life cycle;artificial cultivation;efficacy study羊肚菌Morchella ,俗称羊肚子、羊肚菜、阳雀菌、包谷菌,属于子囊菌亚门Ascomycota 、盘菌纲Discomycetes 、盘菌目Pezizales 、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 、羊肚菌属Morchella ,因其菌盖有不规则的凹陷且多有褶皱,外形似羊肚而得名。
作为享誉世界的美味食用菌和重要药用菌,位居世界四大野生名菌之首,是目前价格最为昂贵的野生食用菌之一[1]。
羊肚菌肉质鲜美脆嫩,营养和药用价值极高。
在我国,有关羊肚菌的药用记载始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甘寒无毒、益肠胃、化氮理气”。
上百年来,人们从记载、采食到研究其分布、生态、分类、栽培、化学成分、发酵、保健药用功效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同时,作为一种子囊菌,羊肚菌尚未实现大面积的人工栽培,其中还有许多科学问题有待解决,如完善准确的遗传多样性,详细明晰的生活史周期,野生采集到仿生栽培到人工栽培的产量稳定问题等,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探究。
现代研究表明,羊肚菌子实体富含蛋白质、多糖、核酸、多种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对失眠、头晕、脾胃虚弱、肠胃炎症、消化不良等有辅助治疗作用,还具有增强免疫,抗衰老、肿瘤、疲劳等多种功效,在保健、制药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据Emile Jacguetant [2]在Le Moriles 一书中报道,羊肚菌属共有28个种,在世界许多地域都有分布。
卯晓岚[3]在《中国蕈菌》中记载已知羊肚菌属菌物在中国有10个种,即黑脉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 Boudier 、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lca Boudier 、粗柄羊肚菌Morchella crassipes Boudier 、肋脉羊肚菌作者简介:熊川(1990-),男,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珍稀食(药)用菌。
E-mail:xiongchuan1234@ *通信作者:郑林用(1965-),男,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大型珍稀食(药)用菌栽培与应用研究。
E-mail:zly6559@ 收稿日期:2014-11-30中国食用菌2015,34(1):7~12EDIBLE FUNGI OF CHINACN53-1054/Q ISSN 1003-8310Morchella costata Pers.、小羊肚菌Morchella deliciosa Jet、开裂羊肚菌Morchella diatans Boudier、高羊肚菌Morchella elata Boudier、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 Pers.、宽圆羊肚菌Morchella robusta Pers.和褐赭色羊肚菌Morchella umbrina Boud.。
这些羊肚菌种类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甘肃、湖南、四川、青海、河南、河北、黑龙江、辽宁、宁夏、新疆、江苏等省。
分子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的研究表明,东亚在冰期期间作为有效的避难所及环境的异质化保证了羊肚菌的扩展与延续,同时,辽阔的地域,多样的生态环境使得我国羊肚菌资源比较丰富[4]。
根据英国真菌索引数据库(http://www. /Names/Names.asp)提供的最新资料,羊肚菌属下的分类名称已达313个(含种、亚种和变种等),除去错名、重名的情况,有效记录的羊肚菌物种单元约250种。
这其中变种和亚种的分类争议较大,主要原因是羊肚菌生长过程比较复杂,涉及到分子遗传学和形态学的知识较多,且生长过程中,子囊、菌丝体、子实体形态大小会发生较大变化,该属内的物种界定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难题,同物异名和异物同名的现象严重[5]。
同时,羊肚菌属中同类羊肚菌子实体外观形态是多变的,而其膜的显微结构却没有明显差异,这些原因使得羊肚菌的分类相当困难,进一步工作还需借助于同工酶、全序列PCR等来完成。
1羊肚菌的生活史周期作为子囊菌,羊肚菌的生活史周期复杂且有一定的代表性。
Volk[6]观察了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 的生活史周期,并于1990年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羊肚菌生活史。
1.1生活史周期概述羊肚菌的生活史可以从两个方向来阐述。
一是羊肚菌的子囊孢子可以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生成尚未发生质配的初生菌丝。
当外界条件改变,不适宜菌丝进一步营养生长时,如温度不利,水分不足,养分涸竭等条件存在时,初生菌丝则可直接形成菌核。
这些初生菌核能够越冬并且在春天萌发,形成可能产生子实体的菌丝,若无适宜的条件,即没有合适的环境或营养条件时,则初生菌核萌发,形成新的初生菌丝,再次进行营养生长。
二是羊肚菌子囊孢子萌发生成的初生菌丝,与另一亲和性初生菌丝发生相互作用,相互融合而产生稳定的异核体菌丝,2个基因型不同的核能因遗传互补作用而亲和。
如果条件不利于进一步生长,则形成异核菌核。
经受冬季冷冻及早春融化条件影响后,异核菌核有两个萌发方向:形成次生菌丝,继续进行营养生长;形成子实体,进而发生有性生殖。
1.2生活史周期重要阶段羊肚菌生长阶段中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菌丝之间的相互融合,甚至在由一单子囊孢子形成的菌落中也频繁发生着菌丝融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不明了,这可能与羊肚菌的有性生殖形成子实体有关,这也间接说明在羊肚菌生活史中,次生菌丝更易形成子实体[7]。
一般情况下,在生长初期,羊肚菌菌丝呈现白色或淡黄色,绒毛状,有光泽,尖端分泌有针尖大小的无色露珠状液体,随后菌丝尖端出现树枝状或多指状分枝,分枝逐渐增多并交织成网格状,构成一个复合的整体。
生长中期,菌落会分泌一种深褐色色素至培养基中,色素由菌落中心较老的菌丝分泌,使菌丝呈棕黄色。
随着菌丝的老化,菌丝分泌的色素扩散到平皿四周,使菌落由深棕色转为褐色,光泽随之消失。
有文献报道,在紫外光的照射下,羊肚菌菌丝可以改变颜色,说明这些色素的产生和分泌可以保护羊肚菌免受紫外线的侵害[8]。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种的羊肚菌菌株具有不同的培养特征,包括生长速度、生长习性、菌核发育、菌丝和菌核的颜色等都有明显的差异。
即使是羊肚菌的同一菌株在不同的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也不完全一致。
因此,全面研究和描述羊肚菌菌丝的培养特征,可作为鉴定羊肚菌的初步依据和辅助手段。
羊肚菌有性生殖可以产生子实体,而无性生殖能否产生子实体尚有争议。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羊肚菌生活史周期中,菌核的形成是十分关键的。
菌核的形成,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是对不良环境的适应,同时菌核也是养分贮藏库。
Volk和Leonand[9-10]对羊肚菌的生活史研究指出,菌核是羊肚菌子实体产生的重要阶段,后续也有诸多文献支持这一观点。
刘士旺等[9]报道,在PDA培养基上,待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菌丝长满7 cm的平板以后,继续培养3d~4d即出现乳白色的菌核,以后颜色逐渐加深,变为褐色。
单孢子实验表明,不同的单孢子所形成的菌核在颜色、大小上差异很大,说明其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性。
菌核的形成还与许多因素有关。
对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菌核形成中的培养基组成和菌丝的膨胀势的研究表明,至少有两个因素影响菌核的形成:一是培养基中合适的水势能,可以引起菌丝的膨胀势,从而产生菌丝的形态特征;二是在缺糖培养基中增加不同的糖类物质。
王伟伟[10]进行了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的菌核培养实验,通过在不同配中国食用菌EDIBLE FUNGI OF CHINA Vol.34No.1 8熊川等:羊肚菌生活史周期、人工栽培及功效研究进展方培养基和不同培养条件下培养,结果显示土壤的团粒结构及贫脊条件对产生大量菌核是必需的,这也与菌核的抗逆性相符;同时发现在添加含有野生羊肚菌生长土壤浸出液的培养基中,菌核生长的最好,这为羊肚菌人工栽培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1.3子实体发生情况羊肚菌属于低温高湿型真菌,多生长在以杨树(Populus)、栎树(Quercus)、桦树(Betula)为主的潮湿针阔叶林下腐殖土中,一年中春季和秋季都有子实体发生,且某些种类的子实体发生持续时间可达数月。
一般来说,羊肚菌生长多发于降雨量多,土壤潮湿且地下水水位高的环境中。
适宜的土壤pH 值一般为6~8,含水量约56%~65%。
羊肚菌多分布在石灰岩、白垩质土壤中,在烧过木炭、堆过燃煤的场所生长较多。
羊肚菌亚种及野生羊肚菌主要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如法国、德国、中国、印度、美国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