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例消化道类癌的内镜诊断及临床分析_韦宗萍
胃类癌20例的诊断及治疗

究 旨在 探讨 胃类 癌 的 诊 断 及 治疗 方法 , 进 一 步 提 以 高 对 胃类 癌 的认识 。
1 资 料与 方法 1 1 临 床资料 . 20 0 0年 1月 一 0 0年 2月 我 院 收 21
胃类 癌 是一 组发 生 于肠 嗜铬样 ( C ) 胞 的新 E L细 生物 , 发生 率 很 低 , 所 有 胃肠 道 肿 瘤 中 占约 不 到 在 1 , 类 癌 中 占 2 ~ % 。 近 5 % 在 % 4 0 a来 胃类 癌 的发 病 率逐 年增 高 , 大样 本 资 料 表 明 胃类 癌 占 胃恶性 肿 瘤 的 比例 从 0 3 上升 到 1 8 l 胃类 癌 的 精 确 .% . % J 。
2 02 1 1.1 . ( 收稿 日期 :0 0 _5 2 1 20 )
这些 儿童 家长 的基本 口腔健康 知识 缺 乏 。学龄前 儿 童家 长对儿 童 口腔卫 生 的正确 认 识与儿 童 龋病 的发
生密切 相关 , 且要 想使 乳牙 患龋 率 降低 , 而 在儿 童 中
进 行 预防保 健是 能 得 到 最 大效 益 和效 果 的 办 法 J 。
胃类 癌 2 0例 的诊 断 及 治 疗
赵 毅, 邓 鑫, 王 强
( 中国 医科 大 学附属 盛京 医院 , 阳 10 0 ) 沈 10 4
摘要 : 目的
探 讨 胃类 癌 的诊 断 及 治 疗 方 法 , 以进 一 步 提 高 对 胃类 癌 的认 识 。 方法
对我 院 20 0 0年 1月 一2 1 00
联合 检 测 及 特 殊 免 疫 组 化 染 色 可 为诊 断 提供 有 力 支 持 。 胃类 癌 的治 疗 及 预 后 与准 确 的分 型 密切 相 关 。
消化道类癌的内镜诊断

消化道类癌的内镜诊断贾国军;王长友【期刊名称】《中国医刊》【年(卷),期】2003(038)005【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良性类癌的内镜诊断.方法分析消化道良性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内镜与手术取材病理确诊良性消化道类癌16例,无症状者居多(9/16),可有大便习惯改变(1/16)、腹部隐痛不适(4/16)和便次多(2/16),有类癌综合征表现者极少.其中直径小于1.0cm的类癌11例,1.1~2.0cm 5例;位于直肠6例、乙状结肠4例、降结肠2例、横结肠1例、回盲部3例;内镜下表现为表面光滑质地硬隆起型粘膜下层肿物,灰白色(10/16)或黄色(6/16),部分病例于高分辨率内镜下可呈毛玻璃样外观(7/16),亚蒂(11/16)或广基(5/14),直径小于1.0cm类癌行内镜下电灼切除术11例,1.1~2.0cm 5例,给予手术局部切除治疗,本组病例1年至6年随访,有肝转移1例,16个月后死亡.结论良性类癌内镜下呈灰白色或黄色质地硬粘膜下肿物.直径小于1.0cm者首选内镜下切除;直径1.1~2.0cm者是局部手术适应证.【总页数】2页(P39-40)【作者】贾国军;王长友【作者单位】北京急救中心,10003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上消化道类癌的内镜诊断及病理分析 [J], 胡祥鹏;吴明;朱启槐;赵静;马升高;杨俊文2.消化道类癌20例的内镜病理诊断价值探讨 [J], 张悦华3.消化道类癌的内镜诊断及治疗 [J], 顾芳;吕愈敏;孟江涛;林三仁;周丽雅4.20例消化道类癌的内镜诊断及临床分析 [J], 韦宗萍;聂海明;刘爱群;赖铭裕;李晓敏5.联合超声内镜行内镜下切除治疗消化道类癌的临床研究 [J], 杨成俊;张戈;张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例胃肠道类癌的内镜特点及临床分析

19例胃肠道类癌的内镜特点及临床分析类癌是少见的特殊类型肿瘤,起源于胚胎时期的神经嵴,归属于神经分泌肿瘤范畴。
消化道是类癌的好发部位,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高。
为提高对消化道类癌的认识及正确选择治疗措施,本研究对我院2004年1月~2011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19例消化道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4年1月~2011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消化道类癌患者19例,其中,男11例,女8例,男女比例为1.37∶1;年龄27~69岁,平均(45.9±18.3)岁;胃类癌9例,十二指肠类癌2例,结直肠类癌8例。
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上腹胀痛不适、贫血、恶心、呕吐9例,结肠类癌中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改变3例,便血1例,无明显症状因体检或其他疾病发现类癌者5例,有类癌综合征(发作性面色潮红、心悸、腹泻)表现1例。
1.2 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19例消化道类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结果、病理结果、治疗及随访情况。
2 结果2.1 内镜下特点19例患者均行内镜检查,5例行2次以上内镜检查。
4例胃镜下表现为大小不等多发息肉,直径0.4~1.0 cm,表面黏膜充血水肿及糜烂(图1),4例胃镜下表现为单发息肉,3例直肠类癌内镜下首诊被误诊为息肉;病变部位:胃底3例,胃体4例,胃窦2例,十二指肠球部及乳头附近各1例,直肠5例,结肠2例,阑尾类癌侵及阑尾开口1例,其中胃溃疡浸润型1例,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单发大溃疡,直径为2 cm以上,底部覆污秽苔,周边呈堤坝样隆起,与溃疡浸润型胃癌不易鉴别。
2.2 病理结果19例病理均诊断为类癌,活检质地多硬或脆,显微镜下表现为成团较小的细胞聚积,体积较小,大小一致,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柱状(图2)。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抗人突触素多克隆抗體Syn(+),抗人嗜铬素A多克隆抗体Chr (+),CD56(+)。
2.3 治疗及随访8例肿瘤直径2 cm时其转移趋势明显增加,应行根治性切除术,伴淋巴结转移者应行彻底区域淋巴结清扫。
79例经内镜检出的胃肠道类癌的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

79例经内镜检出的胃肠道类癌的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聂燕;杨竞;温静;粱浩【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37)4【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endoscopic and 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carcinoids,thus improv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a total of 79 cases of gastrointestinal carcinoids discovered via endoscopy and diagnosed pathologically in General Hospital of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from January 2007 to March 2011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cluding clinical features, appearance in endoscopy, pathological diagnosis, treatment, occurrence of metastasis of the carcinoid, and treatment effects. Furthermore, a review of literature was conducted. Results Among the 79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carcinoids, those with stomach carcinoids accounted for 12.7% (10/79), duodenal carcinoids 11.4% (9/79), carcinoids of the sigmoid colon 1.3% (1/79), and rectal carcinoid 74.6% (59/79). There were no typic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 all of the 79 patients. Endoscopic findings were primarily polypoid or submucosal tumor. Up to 31 cases were diagnosed through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of biopsy specimens, whereas 48 cases were diagnosed after operative treatment.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conducted in 41 specimens,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ositive rate of chromaffin granule A(CgA),synaptophysin(Syn), and CDS6i was 34.1%, 100%, and 80.5%, respectively.A total of 62 patients were cured successfully under endoscopy. Furthermore, the metastasis rate was low (7.6%, 6/79). Conclusions There was no specific clinical manifestation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carcinoids, and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and pathology were the main tools for their discovery and diagnosis. The treatment method for gastrointestinal carcinoid was dependent on the size of tumor, infiltration, and metastasis. Endoscopic treatment should be the first choice for patients who meet the criteria of endoscopic excision.%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的临床表现,内镜、病理特点及治疗选择,以提高胃肠道类癌的诊疗水平.方法解放军总医院2007年1月-2011年3月经内镜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类癌患者79例,对其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病理诊断、治疗方法、有无转移及治疗效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组79例胃肠道类癌患者中,胃类癌占12.7%(10/79),十二指肠类癌占11.4%(9/79),乙状结肠类癌占1.3%(1/79),直肠类癌占74.6%(59/79),均无典型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为息肉样或黏膜下隆起性肿物.本组31例经活组织检查确诊,48例经术后病理确诊.41例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嗜铬粒蛋白A(CgA)、突触素(Syn)、CD56阳性率较高,分别为34.1%、100.0%和80.5%.本组患者62例行内镜下治疗且治愈.本组患者类癌转移率较低,为7.6%(6/79).结论类癌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胃肠镜检查及病理是发现、诊断类癌的重要手段.治疗方式的选择可依据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而定.符合内镜下治疗标准的病例,应首选内镜下治疗.【总页数】3页(P340-342)【作者】聂燕;杨竞;温静;粱浩【作者单位】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68;R735.2;R735.3【相关文献】1.肺透明细胞型类癌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J], 马平2.肺微瘤型类癌10例临床特征分析及文献复习 [J], 胡秋芳;杨小东;张娟;黄燕花;吴立雪3.5例胸腺类癌临床诊治分析及文献复习 [J], 艾毅钦;王枫;黄粤4.恶性胃肠道类癌的诊断及治疗(附8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J], 吴仲生;戴国平5.胃肠道类癌1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J], 谢琦;林小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例胃肠道类癌的内镜特点及临床分析

19例胃肠道类癌的内镜特点及临床分析
吴利娟;董彩红;李敏;赵勇洁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
【年(卷),期】2012(9)8
【摘要】目的总结消化道类癌的内镜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11年1月确诊的19例消化道类癌患者的资料,总结其内镜下表现特点、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消化道类癌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病理确诊前,11例内镜下被误诊为息肉,1例胃镜下误诊为腺癌,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类癌.内镜下治疗14例,外科手术切除5例.随访1~5年,预后较好.结论消化道类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及病理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超声内镜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作用,内镜下治疗及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总页数】2页(P148-149)
【作者】吴利娟;董彩红;李敏;赵勇洁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河南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河南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河南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一附院眼科,河南洛阳,471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2;R735.3
【相关文献】
1.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16例临床分析 [J], 方勇;董翼;郭玉洋
2.胃肠道类癌15例临床分析 [J], 张得希
3.胃肠道类癌20例内镜诊治及临床分析 [J], 陈丹峰;柴艳;夏研;宫雪娟;苏显阳
4.胃肠道不典型类癌13例临床分析 [J], 徐越超;韩洪超;陈岩;王权;何亮
5.胃肠道类癌6例临床分析 [J], 张泳;张滨;安晓红;张学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消化道类癌31例临床分析

生率 低 于文 献 报 道 , 中 F 其 3组 发 生 率 高 于 F 、2 1 F 组, 可能与芬太 尼 剂量 增 加有 关 。瘙 痒亦 为 阿 片类 药 物镇痛期 间常见 不 良反应 , 生率 呈剂 量 依赖 性 发 增加, 其发生 机制还不 十分清楚 , 一般认 为与 阿片类 药物 作用于 中枢神经 系统 的 5羟 色胺受 体 3型 和 一
[ ]H w r F C r n s ts f anmaae e tnc irn J .A 1 o adR . ur tt u i ngm n i hl e [ ] J — e a op d
MA,0 3 2 1 1 )65 20 ,9 ( 1 :9 .
镇静 效果 , h后 随芬 太 尼 输 注 剂量 及 单 次 给 药剂 2
[ ]M i r , otan C T r a s i i r t r et i f 3 O e P V g n . h ees t d e n pe n t no l m e e w h fe s ao
fn nlnu e uc 6 i ar epol nit s ecr f et y- dcdm sl f d ̄- a rbe i ne i aeo a - i ei r m nv
阿片受体有 密切关系 ,目前 尚无 有效 防治 方法 。本
ds- l e anr[ ] nshA ag, 05,0 ( ) 14 — o r a dm n e j .A et n e et l 20 1 1 5 : 33
1 48 3 .
消化道类癌的内镜诊治及临床分析

消化道类癌的内镜诊治及临床分析刘圣活;吴文治;胡凤霞【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08(24)24【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类癌的内镜病理特点以及内镜下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6年10月确诊的23例消化道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3例类癌中,位于食管5例(21.7%),胃体6例(26.1%),直肠9例(39.1%),贲门、十二指肠球部及乙状结肠各1例(各占4.3%),1例为直肠多发分布.5例食管类癌均为隆起型病灶,直径0.8~2.5 cm,表面糜烂,边界清楚,6例胃类癌中2例为直径0.5~1.0 cm宽基息肉样,表面糜烂,4例为溃疡浸润性肿物,边界不清,病变2 cm 以上,最大者6 cm×8 cm.十二指肠1例类癌呈0.3 cm光滑结节;直肠9例类癌,3例表现为0.5~1.0 cm宽基息肉样隆起,其余均为典型黏膜下病变,呈半球状隆起,表面黏膜光滑,淡黄色或稍充血,实质感;直径0.8~1.2 cm,同时检出伴腺瘤性息肉1例,多发类癌1例.乙状结肠1例为0.5 cm×1.0 cm隆起,表面黏膜破坏,术后经病理证实.结论:胃肠镜检查是消化道类癌早期发现的重要手段,内镜超声及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查是确诊方法,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微创治疗早期低度恶性消化类癌的首选.【总页数】2页(P4261-4262)【作者】刘圣活;吴文治;胡凤霞【作者单位】518116,广东省深圳市第九人民医院胃镜室;518116,广东省深圳市第九人民医院胃镜室;518116,广东省深圳市第九人民医院胃镜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消化道类癌的内镜诊治及临床分析 [J], 郭晓青;张立玮;王顺平;高扬;吴明利2.消化道类癌临床特征及内镜下诊治现状 [J], 杜春;陈春华3.20例消化道类癌的内镜诊断及临床分析 [J], 韦宗萍;聂海明;刘爱群;赖铭裕;李晓敏4.联合超声内镜行内镜下切除治疗消化道类癌的临床分析 [J], 李中艳;刘磊;杨院平;仝巧云;迟宝荣5.消化道类癌内镜诊治34例临床分析 [J], 何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消化道早期癌症临床诊治中消化内镜技术的价值分析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当前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攀升,胃癌和大肠癌为全球发病率前五[1]。
但是我国在早期胃癌方面的诊治率极低,不足10%。
上消化道早期癌症包括早期食管癌、早期大肠癌、早期胃癌。
传统上消化道早期癌症诊治方式采用白光内镜,但是食管癌和胃癌在白光内镜下表现症状并不明显[2]。
再加上医生的经验不足,易出现误诊情况,延误了患者的诊治时间。
为提高上消化道早期癌症的检出效果,为患者延缓生命,相关医者提出采用消化内镜技术对其进行诊治可提高检出效果。
本研究对收治的上消化道早期癌症患者53例采用消化内镜技术进行诊断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上消化道早期癌症患者106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两组,各53例。
治疗组,男31例,女22例,年龄23~71岁,平均(38.7±5.3)岁。
对照组,男33例,女20例,年龄24~73岁,平均(38.9±5.1)岁。
所有患者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试验告知书。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存在可比性(P >0.05)。
①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临床确诊均为上消化道早期癌症,包含早期食管癌、早期大肠癌、早期胃癌患者。
②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脾、肺、肾等和重要器官衰竭及精神障碍患者。
方法:针对所有患者开展内镜检查,判断上消化道早期癌症患者的具体发病部位及病灶部位。
予以外科手术疗法治疗。
治疗后对所有患者开展病理检验,确定检出情况。
对照组采用传统检查手法,即白光内镜检查。
发现患者体内可疑病变后,予以剖腹外科手术。
待患者经手术切除病变部位后,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
治疗组采用消化内镜圈套法治疗。
首先,要将病灶暴露出来。
染色后采用放大内镜确定边缘,并采用氩离子凝固器予以标记。
在病灶根部黏膜处注射黏膜下注射液,使病变部位隆起。
于内镜前固定透明帽,于病变处进镜。
采用Hook 刀及IT 刀行环周黏膜或C 型部位黏膜分离后,按照ESD规范操作方法,沿黏膜下层分离病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韦宗萍 1 聂海明 1 刘爱群 2 赖铭裕 1 李晓敏 1 (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诊疗部 , 南宁市 530021;2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镜诊 疗部 , 南宁市 530021)
【摘要 】 目的 提高消化道类癌的内镜诊断率及正确选择治疗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2003年 1月至 2009年 4 月的消 化道类癌内镜诊断和临床资料 。 结果 消化道类癌本组以直肠最多 , 胃 、十二指肠次之 。 内镜 形态多呈广基 隆起性病变 , 少数 呈不 规则溃疡或结节样肿块 , 伴淋巴结转移 2例 , 腹腔转移 1 例 。 20例经消化 内镜活检或电 凝电切除后标本 送检确诊 。 20 例中单 纯内 镜治疗 5 例占 25%(5 /20), 内镜治疗后追加外科手术 4例占 20%(4 /20), 外科手术治疗 5例占 25%(5/20);类癌病灶直径多小于 2 cm占 50%(10/20)。 结论 消化道内镜检查是发现早期消化道类癌的重要手段 , 病理学 、免疫组化是确诊方 法 , 而内镜下黏膜 切除 术是治疗早期低度恶性消化道类癌的首选方法 。
微创医学 2009年第 4卷第 6期 JournalofMinimallyInvasiveMedicine, 2009, 4(6)
例 (10%), 黏 膜 隆 起 、溃 疡 、糜 烂 、白 色 病 变 性 质 待 查 9 例 (45%), 4例 (20%)患者 同时 行超 声内镜 检查 , 3例 胃体病 变 起源于黏膜及黏膜下 层 , 为层 次不 清的低 回声 , 1例 胃窦超 声 内镜原诊平滑肌瘤 , 2年后 复查才确诊 。 以上 病例均经内 镜活 检或电凝电 切术 后标 本送 组 织学 和 (或 )免疫 组化 确 诊为 类 癌。 2.4 治疗 经 消化内镜治疗 8例 , 其中 5 例行内 镜下电 凝电 切术 (病灶直径 0.5 ~ 1 cm), 3例行病灶钳除 (病灶直径约 0.2 ~ 0.4 cm), 4例患者追加外 科病灶 切除手 术 , 术 后随访 1 ~ 42 个月复查内镜 , 5例患者 (病灶直径 >1 cm)直接行外科手 术治 疗。 2.5 病变浸润 深度 病灶 最大直 径 <1 cm的患 者 13 例 , 均 无肌层及黏膜内淋巴 结受累 ;最大直径 1 ~ 2 cm的患者 4例 , 1 例累及肌层 , 余均无 肌层 及黏 膜内 淋巴 结受 累 ;最大 直径 >2 cm的患者 3例 , 2例伴淋巴结或腹腔转移 。
本 病的诊 断常 经体 检或手 术中 发现 , 其大 体形 态常呈 淡 黄色或黄白色者 半球 形隆 起 , 可作 免疫 组化 检查 神经 元特 异 性烯醇化酶 (NSE)标志 物来诊断 。 具有类 癌综合 征表现者 极 少 , 本组亦无 1例表现为类 癌综合 征 。 近年来 , 由 于消化 内镜 技术领域的 不 断发 展和 人 们健 康 体 检意 识 及经 济 水平 的 提 高 , 使消化道类癌早期发现 、早期诊 断和早 期治疗 的比率 得到 了提高 。 消化内 镜结 合病 理检 查不 仅可 以观 察肿 瘤的 部位 、 大小 、形态 、质地 、活动度 , 而且 能够确定肿 瘤的性质 。 内 镜下 类癌形态多 呈 广基 隆 起性 病 变 , 有 蒂 或亚 蒂 , 有 黏 膜下 滑 动 感 , 表面光滑或充血糜烂 , 直径 以小于或等于 2.0 cm多见 。 少 数呈全周型肿块 、局限性肿 块 、不 规则溃 疡 。 当内 镜表现 为表 面光滑的隆起性 病变 时 , 应注 意与 息肉 及其 他类 型的 黏膜 下 肿瘤鉴别 , 与息肉鉴别主要根 据观察 病变表 面腺管开 口情况 , 如病变表面的腺 管开 口发 生变 化与 周围 正常 黏膜 不一 致 , 呈
3 讨 论
类 癌好 发 于 消 化道 , 消 化道 类 癌 占 全部 类 癌 的 80% ~ 86%, 以直肠类 癌多见 [ 2] , 可发生 于消化 道各个 部位 。 本 病常 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及 体征 , 好发年龄为 40 ~ 60岁 , 男女发病无 明显差异性 。 本组病例以 直肠最 多 , 男 女发病 比例相 当 , 这与 文献相符 。 而发病年龄 见于各年 龄阶段 。 本组直 肠类癌 均在 距肛缘 5 ~ 10 cm内 , 直径 多在 1.0 cm内 , 治疗 后均 无复发 及 转移 。 直肠类癌生长缓慢 , 结 肠类癌 、晚期 直肠类 癌有较 高的 肝转移率及淋巴结转 移率 [ 3] 。 由此 可见对 小的黏 膜息肉 样隆 起应不放弃活检 。 本组 2 例 十二 指肠 类癌 发生 在 Vater壶 腹 部 , 而症状均不明显 , 未 见梗阻性 黄疸 。 胃 类癌占 胃肠道 类癌 的 2%, 早期可 无任何 症状 , 晚期有 上腹部 不适 、隐痛 , 与溃 疡 病相似 。 胃镜检查可见胃底 体有黏 膜下结 节或胃 窦部有 息肉 样突起 , 因肿瘤位于黏膜下 , 活检 取材要 深一些 。 本组病 例中 见 1例胃窦部多个息 肉样 隆起 , 1例 黏膜局 部隆 起 , 胃体下 部 肿物 1例 , 而均经深活检证 实 。 据报道 , 类 癌患者 有合并 其他 肿瘤的倾向 。 本组有 1 例胃类癌 合并乙 状结肠 脂肪瘤 。 因此 除局部肿瘤外 , 对其他部位也应仔细检查 。
【关键词 】 消化道类癌 ;内镜 ;诊断 ;治疗 【中图分类号 】 R735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673-6575(2009)06-0646-02
类癌是 一 种生 长缓 慢 的少 见 的 低度 恶 性神 经 内分 泌 肿 瘤 , 而消化 道是类 癌的好 发部位 , 约占 消化道 肿瘤的 0.4% ~ 1.8% [ 1] 。 本文对广 西医 科大 学第 一附 属医 院消 化内 镜中 心 2003年 1月至 2009年 4月的 20例 消化道 类癌病 例的内 镜及 临床资料进行分 析 , 以提 高消 化道 类癌 的内 镜诊 断率 及正 确 选择治疗措施 , 现报告如下 。
通过临 床实践 , 本组 25例输卵 管间质部妊 娠经过三 维超 声检查均能正确 诊断 , 因 此能 比二 维超 声提 供更 丰富 的诊 断 信息 , 增强操作者的诊断信心 [ 3] 。 可 以说 , 三维超 声是超 声诊 断技术进入新 阶段 的标志 [ 4, 5] 。 三维超 声作 为一 种新 兴的 超 声成像模式 , 已越来越广泛地 应用于妇 科疾病 诊断 , 并成 为诊 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的重要手段 。
[ 5] 吴锡金 , 甘柏柳 , 陈桂荣 , 等 .三维冠状切面成像 在子宫畸形诊断 中的应用 [ J] .微创医学 , 2009, 4(2):101 -103. (收稿日期 :2009-08-02 修回日期 :2009-09-30)
20 例 消 化 道 类 癌 的 内 镜 诊 断 及 临 床 分 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 20例 , 其中男 10例 (50%), 女 10例 (50%), 年 龄 28 ~ 78岁 , 平均 50.5岁 ;病程 10 d至 10年以上不等 。 年龄 分布特点 :40岁以下 6例 (30%), 40 ~ 50 岁 5例 (25%), 51 ~ 60岁 3例 (15%), 60岁以上 6例 (30%), 其中 40 ~ 60岁 8例 (40%)。 所有 病 例 均 为 内镜 检 查 发 现 病 灶 , 并 通 过 病 理 和 (或 )免疫组化 证实 。 临 床症状 因病 变部 位不同 , 主 要表现 为 腹痛 、腹胀 、腹泻 、肛门坠 胀 、吞 咽困难 、返酸 、头 晕等 。 本组 病 例无类癌综合征表现 。
作者简介 :韦宗萍 (1958 ~ ), 男 , 大专 , 主管技师 , 研究方 向 :消化道微小 病变的内类癌发生部位及大小 20例类癌中 除 1例 (5%) 为胃窦部多发性 类癌 多发 外 , 其余 病 例均 为单 发病 变 。 其中 直肠 10例 (50%), 位 于 距肛 缘 5 ~ 10 cm范围 内 , 直 径 小于 0.5 cm者 6 例 (30%), 0.6 ~ 1.0 cm者 2 例 (10%), 1.1 ~ 2.0 cm者 2例 (10%);胃窦 2例 (10%), 直径 0.6 ~ 1.5 cm;贲 门 、胃底 2例 (10%), 直 径 1.2 ~ 3.0 cm;胃 体 2例 (10%), 直 径 0.5 ~ 2.0 cm;十 二 指 肠 球 降 部 2 例 (10% ), 直 径 0.5 ~ 1.2 cm;十二指肠乳头处 2例 (10%), 直径约 0.5 ~ 1.0 cm。 2.2 内镜下类癌 形态 学表 现 20例 患者 中 , 13例 (65%)表 现为表面光滑或充 血糜 烂 , 呈宽 基或 亚蒂 息肉 样的 半球 形隆 起性病变 。 表面黏膜为淡黄色或黄白色者 6例 (30%), 红 色 4 例 (20%), 颜色与周围黏膜相同者 3例 (15%), 质 地多韧或中 等 。 呈肿块状突起 4 例 (20%), 其中 1例 十二 指肠 球部 肿物 表面光滑 , 3例肿物表面呈结节状不平 , 伴有 糜烂或溃疡 , 质地 多硬 、脆 。 黏膜溃疡 者 2 例 (10%), 溃 疡底 部不 平 , 形态 不规 则 , 边界不清 , 披污秽苔 , 局部蠕 动消失 , 质脆 , 易出血 。 食管贲 门狭窄 1例 (5%), 质地硬 。 2.3 内镜诊断 经消化道内 镜检查诊 断为息 肉 5例 (40%)、 胃癌 3例 (15%)、十二指肠乳头癌 1例 (5%)、肿物性质待查 2
· 646·
JournalofMinimallyInvasiveMedicine, Dec, 2009, Vol.4, No.6
像技术则更能明确异 位妊娠的 具体位 置和内部 结构 。 三 维超 声作为二维超声 的补 充 , 可以 准确 获得 子宫 冠状 切面 的回 声 信息 , 能完整 、直 观 地显 示 子宫 外 形 轮廓 及 宫腔 基 本结 构 特 征 。 所以三维超声可以得到 二维超 声难以 得到的 立体的 更真 实的图像 [ 2] 。
参 考 文 献
[ 1] 应伟雯 , 许剑萍 , 宋伊 丽 .三维超 声对间质 部妊娠 的诊断 价值研 究 [ 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 2002, 11(6):348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