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综合基础知识完整版总结
重庆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考题及答案

.某中学生在上网查询资料时,发觉有人正在利用国际互联网泄漏国家重要的经济情报。他
刚好将此事报告了有关部门.这名中学生履行了()。
A.维护国家平安的义务
B.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2・
C.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D.维护国家荣誉的义务
.政府机构构Leabharlann 六要素中,属于政府机构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物质基础是()o
.宏观调控手段系统是由税收杠杆、信贷杠杆、外汇杠杆、价格杠杆组成。()
.有限责任公司就是股票不能流通和股东不担当什么责任。()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调整和完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解决基本冲突。()
.社会主义法制实质上是制度化、法制化了的社会主义民主。()
.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稳定物价,这种稳定是肯定的。()
.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实行间接调控,其特征有:()o
A.主要通过价格、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手段实施调控
B.国家安排以市场为基础,总体上是指导性的
C.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再干脆干预
D.法律规范、信息指导成为调控的重要手段
10.聘任制主要适用于()。
A.专业技术职务B.基层行政领导职务
C.国家公务员
D.各级政府行政首长
.改革其有深刻性和广泛性这句话的含义是()o
A.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一种根本性变革
B.它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的改革
C.它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工作方式和
想观念的一系列深刻变更
D.改革就是对社会生活方式进行变更
.著作权法爱护的作品包括:()β
执政为民。 (
)
.提炼主题的基础是语言。()
重庆市教师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部分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重庆综合基础知识试题

重庆综合基础知识试题一、地理知识重庆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
它横跨长江和嘉陵江两大河流,地理位置优越。
重庆的面积约为82,400平方公里,辖区内分布着山地、丘陵和平原等多样的地貌形态。
重庆因为地处盆地中部,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其中最著名的是煤炭、铁矿石、铅锌矿等。
此外,重庆还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发展了一批大中型水电站,成为重要的能源基地。
二、历史知识重庆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起源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古蜀文化。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重庆曾经是多个朝代的重要都城,也是交通要道和商贸中心。
在中国近代史上,重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成为了中国国民政府的临时首都,被誉为“共和国的钢铁堡垒”。
众多历史事件和重要会议都在这个城市中举行。
三、文化知识重庆的文化非常多元,融合了巴蜀文化、汉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多种元素。
在重庆,人们可以欣赏到丰富多样的文艺表演,尤其是川剧和巴蜀民歌在这里非常有影响力。
重庆还有自己独特的美食文化。
火锅是重庆最著名的特色菜肴之一,被誉为“火锅之都”。
此外,酸辣粉、豆皮、豆花等地方小吃也深受人们喜爱。
四、经济知识重庆是中国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也是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引擎。
它的经济发展以制造业、金融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并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重庆拥有多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的投资。
同时,重庆也是中国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享有便捷的交通和物流优势。
五、教育知识重庆拥有一流的教育资源和高等教育机构。
这其中包括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知名高校。
重庆还有一批知名的中学,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人才。
教育在重庆一直被重视,政府加大了教育投入,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水平。
重庆的教育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求。
六、旅游知识重庆是中国的重要旅游城市之一,拥有众多著名的旅游景点。
其中最有名的是位于城区的解放碑,它是重庆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历史纪念地。
重庆综合基础知识

重庆综合基础知识重庆综合基础知识(1)一、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正确的粗体。
错误的为斜体1. 机关应用文比其它应用文行文格式更加灵活自由。
2. 会议记录与会议纪要是作用相当的两种公文。
3. 机关应用文是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处理事务时所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和一定惯用体式的文书。
4. 函有时可以用来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5. 会议记录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6. 定稿是经过审核、签发或会议正式通过的最后完成稿,是制作公文正本的标准依据,已具备正式公文的法定效力。
7. 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津程序提请同级人大或人大常委会审议有关事项的议案是一种法定行政公文,它与人民代表的议案以及组织议案,可视为同一文种。
8. 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所作的“决议”不是法定公文,只能视为一种事务文书。
9. 通知是现行公文中应用范围最广的公文,主要用于下行,有时还可用于平行()10. 光年是一个时间单位。
() 11. 激光是一种自然光。
()12. 蛋白质和水是构成一切生命物质的基本性质。
()13. 宇宙发端于大爆炸。
()14. 世界将进入复合能源时代。
()15. 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16.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下个人收分配的基本形式。
()17. 市场经济由市场机制起基础性作用,因而可以不需要计划和其他调节手段。
()18.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19.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和罢工的自由。
()20.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最基本的一项政治权利。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是()A、有法必依B、有法可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2、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它()A、是不是在新时代产生的B、是不是具有新的特点C、是不是得到多数人的承认D、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3、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思想的是()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4、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论,另一种是()A、激变论B、循环论C、庸俗进化论D、庸俗唯物论5、国体与政体之间的关系属于()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整体和部分的关系6、“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种观点是说()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相同观点,其中一个是都主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另一个是都主张()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C、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D、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8、解放战争时期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毛泽东思想()A、开始萌芽B、初步形成C、达到成熟D、继续发展9、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A、破除迷信B、解放思想C、理论联系实际D、密切联系群众10、在赤道上空的定点同步轨道上,等距离分()颗通信卫星可实现全球通信。
重庆市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一、马克主义哲学的定义第一编 政治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 马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把辩证法同唯物论统一起来,并将其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中,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 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二、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1. 列宁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 物质的运动(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 方式)与静止运动: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 → 唯物主义辩证法静止: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 形而上学认为止 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Page 1 of 26-12003.-1226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4.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科学实验和社会变革 三、世界的普遍联系、发展及其规律发展(偶然性[可能出现]+必然性[肯定出现])旧事物新事物更新事物 → ………… 量变质变新量变……肯定否定(新的肯定) 新的否定(否定 否定)→ ……同一性:相互联结、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系统 矛盾(事物 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间对立统一关系) 四、认识的本质和过程(感觉、知觉、表象)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对立的关系(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 五、人类社会的本质和结构1.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概念、判断、推理)新实践 ……2. 社会发展三因素:地理环境、人口条件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作用)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劳动者、劳动资和劳动对)经济结构生产关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础:生产资 所有制关系)3. 人类社会结构 政治结构: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国家机关、政党及军队、警、法、监)观念结构:不同步性、不平衡性、历史继承性、相互影响、对社会反作用相对独立性六、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变化要求的规律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商品和货币具体劳动→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种 要的属性)1. 商品:劳动二重性抽象劳动→价值(表现形式:交换价 )↓(价 尺度、流通手 、贮藏手 、支付手 、世界货币)货币2.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量来进行。
重庆市事业单位招聘综合基础知识综合整理

重庆市事业单位招聘综合基础知识综合整理《综合基础知识》复习题11. 认识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从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飞跃。
对2. 人类社会的本质是实践的。
对3. 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对4. 中共三大的召开,标志国共两党正式合作。
错5. 中共八大提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对6. 党的公文一共13种。
错7. 公民从出生起就具有民事权利。
对8. 一份公文的主题词不超过5个。
对9. 党的公文特有的文种?10. 机关任免、聘用干部用命令和通知。
对11. 函适用于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
错12. 请示种可以含报告内容。
错13. 免疫、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是动物和人体内三大调节系统。
对14. 竞争机制是市场机制的实现形式。
对15.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或其他合法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而不得已采取的致他人较小损害的行为。
对16. 国家赔偿的含义判断。
单选题:1. 社会主义的法制前提和基础(有法可依)2. 宪法的“母国”是(英国)3. 实事求是的要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4. 中国加入WTO的时间是( 20XX年12月11日)5. 中国外汇体制改革,实行并税,是(1994年)6. 独资公司的组织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7. 广义的公文是指(事务文书)。
8. 2000年8月24日发布、20XX年1月1日施行的办法的制定者是(国务院)。
9. 世界银行成立于(1945年)。
10. 适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是(决议)11. 可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的是(意见)12. 公文语言的第一要素(准确)13. 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通告)14. 基因的化学性质是(DNA序列)15. 日本对外的直接投资运用了(边际产业扩张理论)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市场活动主体是(企业)17. 下列选项种,属于正当竞争的是(D )A.低于成本销售 B,搭讪、附加不合理条件 C.串通招投标。
重庆市综合基础知识 法律 第一节 法的一般原理

一、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一).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二).法的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2)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3)法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三、法律关系(一)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法律关系: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法律关系的特征:1.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前提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2.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3.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社会关系。
(二)法律关系的分类1.平向法律关系:是指存在于法律地位平等的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2.纵向法律关系:是指一方当事人可依据职权而直接要求他方当事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关系。
(三)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负有义务的人(自然人和法人)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共同指向的对象。
(物、行为、智力成果和人身利益)(四)法律关系内容——权利和义务权利是指法律对权利主体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与保障。
义务是指法律对义务主体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
2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1)权力来源于权利。
(2)权力服务权利。
(3)权利制约权力。
(五)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与消灭的条件1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与消灭,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其中最主要的条件有二:一是法律规范;二是法律事实。
2法律事实的分类依是否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作标准,可以将法律事实大体上分为两类,即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
法律事件又分为社会事件和自然事件。
法律行为指能发生法律上效力的人们的意志的行为,即根据当事人的个人意愿形成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它是在社会生活中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最经常的事实。
重庆市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要点、重点和难点

垄断资本主义具有五个基本经济特征:一是垄断组织在经济中起决定作用。
二是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三是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四是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五是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准备了客观的物质条件;19世纪30-4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社会政治条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正式诞生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建立。
中共二(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大破天荒地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三大(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人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取得了北伐战争的重大胜利。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蓄谋已久的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逮捕屠杀。
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举行反共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疯狂地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从1927年8月1日起,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武装起义,在全国广泛开展了反对国民党的斗争。
并深人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
1934年10月10日晚,红军8万余人分别自瑞金、零都等地出发,开始进行长征。
1935年1月红军攻克遵义城,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解决了当时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会议最后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中央总的责任。
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