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制冷剂汽车空调讲解
大众id3的co2制冷系统原理

大众id3的co2制冷系统原理大众id3是一款采用CO2制冷系统的电动汽车。
CO2制冷系统是一种环保、高效的制冷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大众id3的CO2制冷系统原理及其优点。
我们来了解一下CO2制冷系统的原理。
CO2制冷系统采用二氧化碳(CO2)作为制冷剂,通过压缩、减压和蒸发等过程来实现制冷效果。
具体而言,CO2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等主要组件。
制冷循环开始于压缩机。
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CO2气体吸入,经过压缩后将其压力提高,使其温度升高。
接下来,高温高压的CO2气体进入冷凝器。
冷凝器通过散热器将CO2气体的温度降低,使其变成高压液体。
然后,高压液体通过膨胀阀流入蒸发器。
膨胀阀的作用是降低液体的压力,使其快速膨胀,从而降低温度。
低温低压的CO2液体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与外界空气或其他待制冷物体接触,从而吸收热量,使外界空气或物体的温度降低。
通过上述循环,CO2制冷系统实现了制冷效果。
CO2制冷系统相比传统的氟利昂制冷系统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CO2是一种天然制冷剂,不会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破坏,对环境友好。
与氟利昂等化学制冷剂相比,CO2的全球变暖潜势较低,不会加剧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CO2制冷系统具有较高的制冷效率。
CO2的传热性能优异,能够在较低温度下实现高效制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这对于电动汽车等对能源效率要求较高的领域尤为重要。
CO2制冷系统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CO2是一种不可燃、无毒的气体,在制冷系统泄漏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相比之下,一些传统的制冷剂如氨气具有较高的毒性和爆炸性,使用时需要更加小心谨慎。
在大众id3中采用CO2制冷系统,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舒适的驾驶环境,还能够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这也体现了大众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和贡献。
大众id3采用的CO2制冷系统原理是通过压缩、减压和蒸发等过程实现制冷效果。
CO2制冷系统具有环保、高效、安全等优点,是未来制冷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co2制冷系统Microsoft PowerPoint 幻灯片 (2)

co 制冷剂在汽车空调中的应用
2未来的空调制冷系统 NhomakorabeaO2制冷剂的空调系统
制冷剂R134a产生温室效应的能力,是CO2的1300倍,即释 放到大气中1千克R134a时产生的温室效应相当于1300㎏ CO2产生的温室效应。由于汽车空调使用天然资源时以及 在工业生产过程必然产生CO2,因此将其用作制冷剂对环 境没有太大的影响。 CO2(R744)空调系统的效率高于现在的R134a系统,制冷 功率相同时他所需的燃油较少(最高车外温度<35℃), 因而减少了尾气排放。按照欧洲年平均值来看,可在油量 消耗较低的情况下,达到较高效率。 CO2空调系统的另一个优点:处于热力泵反向运转模式时, 可将其用作高校加热器。
CO2空调系统制冷循环回路
蒸发所需的热量来自进气或乘员区的空气----空调处于空 气循环模式时,空气在通过蒸发器鳍片的同时得到冷却。 经过气体冷却器后的液态制冷剂温度越低,他可以从蒸发 器内吸收环境空气的热量就越多。 制冷剂蒸发后,首先经过收集器并在此处分离液态CO2部 分,随后经过内部热交换器。最后,已经全部变成气态形 式的CO2,进入压缩机,整个循环流程从头开始。 由于CO2与R134a相比,CO2的密度比R134a的密度大, 因此与R134a空调器的制冷效果相同时所需的CO2体积流 量较少。
CO2空调系统制冷循环回路
CO2制冷剂回路由蒸发器、膨胀机构、收集器/分离 器、内部热交换器、压缩机和气体冷却器组成。在压 缩机内部将气态CO2由35bar抽吸压力压缩至133bar。 在此过程中气体加热至最高165℃。 气体冷却器将所吸收得部分热量释放到车外空气中。 只有当制冷剂温度低于CO2临界温度31℃时才能变为 业态形式。但由于气体冷却器的技术<1(“理想的” 气体冷却器功率为1),因此只有当车外温度低于 27℃时,气体冷却器内才能发生上述变化(因此使用 术语“气体冷却器”代替”冷凝器”)。 在内部热交换器内,来自气体冷却器的CO2,通过 来自蒸发器内大大约0℃的CO2继续进行冷却。随后 通过一个膨胀机构将气体喷入蒸发器内,气体压力由 120bar降至35bar并蒸发。
CO2汽车空调

对于汽车空调来讲,除了制冷需求外,还 有供热的需求。 汽车中的废热是可供利用的热源之一。但 使用燃油喷射发动机的现代汽车发动机 冷却剂不能提供足够的废热,这使得一 些汽车上还得安装辅助加热器,以在制 热量不够时得以补充。这种情况在冬天 较为普遍。 现代汽车发展中有一个重要的趋势是,低 排放量的电动汽车或混合汽车得到了较 快的发展,而这些汽车中几乎没有可以 利用的废热。 因此如何高效率地解决车内的制热要求也 是汽车空调设计中应当考虑的问题。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空调和制冷中心(ACRC)也开发 了CO2汽车空调样机,并与一个在福特汽车上 用的R134a汽车空调装置比较。 CO2系统一般比对比系统制冷量更大,在极高温 度下怠速时可以调整使其提供近似相等的冷 量,但COP值比对比系统低10%。 当室外温度低于40℃时,C02系统的COP值超出基 准系统40%甚至更多。 对吸气热交换器对CO2汽车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 的研究表明:吸气热交换器提高了COP和制冷 量。平行流换热器的性能较差。 在高环境温度下怠速的情况,由于吸气热交换器 的引入而引起的性能的提高比较显著,COP增 加了26%,制冷量增加了10%。
对于跨临界C02系统,其高温侧具有较大的 温度滑移,这使得其供风温度高,对于 系统作热泵运行时提供热量较为有利。 另外在系统设计中,仍然需要考虑尽可 能利用车内的废热,从乘客车厢余热中 回收能量,这样有利于提高车用HVAC (供热、通风和空调)系统的总效率。 这样设计的系统对于电动汽车也很合适。 制冷系统高温端可用来加热车厢中的空 气,冷端用于冷却电动机、电池组和耗 功电子元件。
×—1000,C02B; △—1000,C02A
换热器空气侧的压降
部件 流速 R134a C02A C02B
蒸发器 580/(m3/h) 230--280 110--140 200--225
制冷剂 co2

制冷剂co2
制冷剂CO2,也称为R744,是一种环保型的制冷剂。
它具有化学稳定性好、温室效应低、制冷性能优良等特点,因此在汽车空调、冷链物流、冰雪运动等领域被广泛使用。
然而,由于CO2的临界温度较低,当其用作跨临界制冷剂时,对制冷设备性能及质量要求极高,导致运行成本及替换成本进一步提升。
因此,在选择使用CO2制冷剂时,需要权衡其优缺点。
近年来,我国企业及科研机构不断加大对二氧化碳复叠制冷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带动二氧化碳制冷剂行业逐渐往低成本、高质量方向发展。
co2作制冷剂

co2作制冷剂
二氧化碳(CO2)在制冷行业中被广泛用作一种制冷剂,特别是在超市和商业冷藏设备以及传统车用空调系统中。
此外,CO2还具有以下优点:
1. 环保性:CO2 是天然存在的物质,不会损害臭氧层,也没有对全球变暖的贡献。
相比之下,许多传统制冷剂,如氟利昂(CFC)和氢氟氯碳化物(HCFC),对环境有害。
2. 高效性:CO2具有相当高的制冷效率,特别在高温环境下。
它可在较低的压力下产生高温差,从而提高制冷效果。
3. 安全性:CO2作制冷剂时不易燃烧,也没有毒性。
这使得CO2在安全性方面相对于其他一些制冷剂更受欢迎。
4. 易获得性:CO2作为常见的气体存在于自然界中。
因此,它相对容易获得,在供应方面也更加稳定和可靠。
5. 技术成熟度:CO2作为制冷剂的应用已有多年历史。
相应的技术和设备已经相对成熟,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
然而,CO2作为制冷剂也存在一些挑战。
由于其工作压力较高,所需的设备和系统成本可能会比传统的制冷系统更高。
此外,CO2制冷系统的运行需要更严格的控制和监测,以确保安全性和效率。
总体而言,CO2作为一种环保、高效、安全的制冷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采用。
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简述

能源二班 岳萌 王浩阳 高振坤 何晓东
二氧化碳制冷剂历
CO2作为最早采用的史制冷剂之一,从19世
纪初直到20世纪30年代得到了普遍使用, 随着CFCs的出现,CO2很快被人们所抛弃 ,主要原因是在冷却水温高的热带地区, 由于CO2的临界温度只有31.1℃,采用传统 Perkin蒸汽压缩制冷循环时冷量损失较大 ,且存在着饱和压力过高,压缩机功耗过 大的缺点,当然这也和当时的制造水平有 关。20世纪70年代,CFC及HCFC被发现破 坏大气臭氧层及温室效应指数较高而 面临 全面禁用。HFC134a也由于其温室效应指 数较高而被认为是一种过渡型的替代物。
超临界循环的二氧化碳汽车 空调系统原理与结构
压缩机结构特点
CO2和氨一样,具有较高的等熵指数k,达 1.30,高的等熵指数会引起压缩机排气温度 偏高的顾虑,但由于CO2的具有较高的低压 工作压力p0,因而压缩机的压比π=pH/p0 却比其他制冷剂系统低得多,因此不会像 氨系统那样需要对压缩机本身进行冷却。 高的等熵指数k、小的压比,可减小压缩机 余隙容积的再膨胀损失 , 提高压缩机的容积 效率。同时 , 因为CO2压缩机的吸排气压力 均比 R134a 压缩机的大得多 , 因而在CO2压
超临界循环的二氧化碳汽
车空调系统原理与结构
超临界制冷循环系统由压缩机C、气体冷却器G、内部热交换器I、节 流阀V、蒸发器E与贮液器A组成封闭回路。气体工质由压缩机升压至 超临界压力,其在 图上为过程 ,然后进入气体冷却器中,被冷却介 质(空气或冷却水)所冷却。为了提高制冷系统的性能系数COP(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自气体冷却器出来的高压气体在内部热 交换器中进一步冷却,它是利用从蒸发器出来的低温低压蒸气进行热 交换的原理实现的,这一过程即 。这也促使从蒸发器出来的低温低压 蒸气进一步气化,防止了压缩机液击现象的发生。理想状况下,焓降 hb—hc=hf—he。然后利用节流阀减压,经节流后的气体降温冷却,且 部分气体液化(在节流减压前不发生液化),湿蒸气进入蒸发器内气 化,吸收周围介质的热量,使空气降温。蒸发器内的液体并不全部气 化,因此出口工质的状态处于两相区,即气液并存,这对提高蒸发器 的传热效率十分有利。正因为如此,蒸发器出口处需配置贮液器(在 汽车空调系统中常被称为集液器或积累器),以防止压缩机液击和便 于压缩机回油(图上虚线为回油管道)。贮液器出来的低压饱和蒸气 进入热交换器的低压侧管道,吸收高温高压的超临界气体的热量后, 成为过热蒸气进入压缩机并升压。制冷系统如此周而复始完成循环。
二氧化碳制冷剂原理

二氧化碳制冷剂原理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商业领域。
在制冷技术中,二氧化碳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被用作一种制冷剂来实现空调、冰箱等设备的制冷效果。
本文将介绍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的原理及其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特性。
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和化学惰性。
在制冷过程中,二氧化碳会被压缩成液态,然后通过控制其压力和温度来实现制冷效果。
其次,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的原理主要是基于其物理特性和热力学原理。
当二氧化碳被压缩成液态后,通过放松压力来使其蒸发成气态,这个过程会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这种蒸发吸热的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制冷设备中,例如空调和冰箱。
除了吸热原理,二氧化碳还具有较高的传热效率。
在制冷过程中,二氧化碳能够快速地吸收和释放热量,从而实现快速的制冷效果。
这使得二氧化碳制冷剂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具有优势,例如在高温、高压或高湿度的环境中,二氧化碳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制冷效果。
此外,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还具有环保和安全的优点。
与传统的氟利昂等化学制冷剂相比,二氧化碳对大气层的破坏性较小,不会对环境造成长期的危害。
同时,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稳定的气体,不易燃不易爆,使用起来相对安全可靠。
总的来说,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的原理主要是基于其吸热和传热的特性,通过控制其压力和温度来实现制冷效果。
与此同时,二氧化碳还具有环保和安全的优点,在制冷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二氧化碳制冷剂的原理及其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众将用CO2做制冷剂

2013年03月20日 01:00 来源:汽车之家类型:原创编辑:唐朝评论:295条[汽车之家技术] 炎炎夏日即将到来,空调对于车辆可以说必不可少,但作为车辆空调制冷环节重要一环的制冷剂并不被人关注,目前常见的制冷剂或多或少存在污染大气的问题。
近日,大众公布未来旗下全部车型将改为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下这项技术。
●车辆空调制冷原理在了解二氧化碳制冷剂这项技术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下车辆空调制冷原理。
实际上,车辆空调制冷原理同其他我们常见的制冷设施制冷原理基本相同,简单说就是车厢内的空气热量转移给制冷剂,制冷剂吸收热量汽化,最后由制冷剂将热量转移到车外大气中这一方法达到车厢内降温的目的。
●常见制冷剂及特点多年前,制冷剂主要使用二氯二氟甲烷(冷媒代号R12),目前比较常见的制冷剂是四氟乙烷(冷媒代号R134a)。
尽管它的价格比R12稍高,但由于R134a不含氯分子,热力性质与R12相似,且热交换效率比R12更优秀,它仍旧取代了之前的R12成为主流制冷剂。
凡事都有两面性,R134a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容易与润滑油产生化学反应生成酸、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并对金属产生腐蚀作用。
具有轻微毒性也是它的另一缺点。
虽然R134a的臭氧层破坏系数为0,但是气候变暖潜能值很高(简称GWP,是定义温室气体相对强度的一种方法),在《蒙特利尔议定书》没有规定其使用期限,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中定性为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制冷剂及特点为了进一步减少空气污染,大众近日公布未来将为旗下全部车型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
二氧化碳在地球上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在工业与渔业的冷冻系统中使用,它的冷媒代号是R-744。
二氧化碳有毒性小且不会分解出刺激性物质、无可燃性、获取容易,且它工作产生的温室气体效应远远小于传统制冷剂,但是二氧化碳存在一个重要缺点,就是它在制冷系统里的工作压力很高,是R134a制冷剂的10倍,所以要使用R744制冷剂就需要车辆空调系统经过特殊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制冷剂汽车空调293430112001 曹广升一、课题背景和目的自蒙特利尔议定书签定以来, 以CFCs 和HCFCs 等氟利昂作制冷剂的制冷空调界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为了寻找合适的替代物, 全球范围内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目前推出的包括R 134a在内的HFCs 及其混合物, 不能够满足长期替代的要求, 大多有较高的温室效应指数(GWP) 等缺点。
同时, 人们担心这些化合物可能隐含着不可预知的潜在危险,因此, 天然工质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其中的二氧化碳因其具有良好的热力性能和环保特性, 尤其受到了重视。
过去CFC12 作为汽车空调的制冷剂,其用量约占全世界CFC12 用量的28 。
汽车空调由于处于动态工作环境,负荷大,使用开式或半开式压缩机极易引起泄漏。
据测,全世界泄漏到大气中的CFC 物质中有3/4 是由于汽车空调泄漏引起的,在汽车空调装置中用新的制冷剂来替代的任务已十分紧迫。
二氧化碳是少数几种无毒、不易燃的工质之一,如果泄露到大气中, 它不会导致臭氧层空洞等问题L 与其它工质相比, 二氧化碳具有明显的点:(1)ODP= 0, 且GWP=1 很小, 约为R134a 和R22 的千分之一。
(2) 运动粘度低, 流动性大,压缩比较低(约为2.5- 3.0) , 单位容积制冷量大。
(3) 来源广泛, 价格低廉,维护简单, 无须循环利用。
(4) 无毒、不可燃, 对常用材料没有腐蚀性。
另外,二氧化碳空调的安全保护装置与现有系统相同;短期和长期暴露极限相当于甚至好于CFC/HCFC;破裂时释放的能量与现有系统相当;二氧化碳的所有特性都为人熟悉,研究应用方便;系统质量和体积与R134a 系统相当;蒸发潜热较大,单位容积制冷量相当大;充分适用各种润滑油和常用机器零部件材料等等优点。
当前, 人们最关心的是环境污染的问题,二氧化碳作为天然物质, 对大气臭氧层无任何破坏作用, 其ODP= 0,至于GWP 值, 制冷系统本身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只是利用它作为工质, 并且是从工业废气回收得到的, 用它作为制冷剂时, 其GWP 值为零,正是因为二氧化碳的这些优点, 致使它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不少专家预言, 二氧化碳将是二十一世纪制冷空调技术的理想制冷剂,并且已被很多国家作为汽车空调制冷剂的长期替代物进行研究。
然而,由于二氧化碳的临界压力高而临界温度低,一般以二氧化碳作为汽车空调的制冷剂工作在跨临界区域,而且压力比较高。
目前,二氧化碳制冷剂的制冷机在美国、日本和欧洲已经有样机,而大规模的应用还存在着许有限制,很多方面需要技术突破,相关的技术文献也不是太多,特别是国内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研究二氧化碳制冷剂的汽车空调,提高其性能,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二、检索策略检索策略是为实现检索目标而制订的全盘计划或方案,指导整个检索过程,因此制定正确的检索策略非常必要。
(1)确定课题后,在分析课题的基础上,根据课题要求和特点,确定检索内容的学科范围、文献类型、检索年限。
(2)将与该课题相关概念陈列开来,确定中英文检索词,建立检索命题。
中文:二氧化碳;制冷剂;汽车空调。
英文:CO2, Refrigerants,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3)寻找有关资料,根据学科范围选择检索工具和检索方法,如中国知网、汇文、EI、google等并评估检索结果所得资料是否和课题相关。
找出检索词,按逻辑关系列出检索式,制定查找程序。
在检索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确定各检索词之间的组配方式,它是检索策略的重要部分,关系到检索结果的查全、查准。
(4)利用资料后所列的参考书目查寻更多的资料。
若所得资料和课题无关,重新将与课题相关的概念陈列开来,并建立检索关键词。
若满意所找寻到的资料,征引查获的资料。
(5)根据查到的文献线索获取原始论文,可在检索工具所附的“来源索引”、“收录出版物一览表”等查出刊名的全称,然后查馆藏目录。
对该课题大多数文献原文可直接获取。
三、检索过程及初步结果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是中国知识基础设施(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简称CNKI)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
中国期刊网上的数据库包括理工(A、B、C 三类)、农业、医药卫生、文史哲、经济法律与政治、教育与社会科学、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9 个专辑。
检索范围:全部期刊检索年份:2001-2010检索策略1:篇名:二氧化碳检中8452条高级检索:篇名:二氧化碳 and 关键词:制冷剂检中42 篇;篇名:二氧化碳 and 关键词:制冷剂 and 摘要:汽车空调检中16篇与课题相关2篇《二氧化碳汽车空调》作者:牟春燕; 赵万胜; 姚美红;《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应用研究进展》作者:陈江平; 穆景阳; 陈芝久;全文下载阅读。
在读者推荐文章栏显示相关10条推荐文章,选择符合课题的进行阅读。
检索策略2:篇名:汽车空调检中539篇高级检索:篇名:汽车空调 and 篇名:二氧化碳检中20篇基本与策略1结果类似,可用文章相同2.汇文检索策略1:题名=二氧化碳检中11 条检索结果比较少,直接寻找与课题相关书目:《二氧化碳制冷技术》丁国良黄冬平编著ISBN号: 978-7-5025-9975-1 符合检索要求索书号条码号年卷期馆藏地书刊状态TB66/10005 90264375 - 江浦自然科学图书借阅室可借TB66/10005 90264376 - 江浦自然科学图书借阅室可借TB66/10005 90264378 - 江浦综合图书阅览室阅览TB66/10005 90264377 - 丁家桥自科借阅处可借可以借阅检索策略2:主题词=制冷剂检中3 条没有与课题相关的可用图书检索策略3:题名=汽车空调检中15条主题词=二氧化碳or制冷剂检中0条3.工程索引(Ei)美国《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是检索工程技术领域文献的最主要工具书之一。
进入Ei Compendex web界面,Ei的检索分为Easy search(简单检索)、Quick search(快速检索)和Expert search(专家检索)。
这里选择Quicksearch。
检索词:二氧化碳= CO2汽车空调=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制冷剂= Refrigerants检索策略1:((co2) WN KY) 检中3323条二次检索:(((co2) WN KY) AND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 WN KY)) 检中4条其中第一条和第二条与课题相关获取原文:通过左下角 FULL TEXT LINKS链接获取原文原文第一页如下:第二篇同样方法获取原文,原文第一页如下图:检索策略2:title = CO2 检中731 条二次检索:title=co2 and abstract=Refrigerants 检中1条《Technical and economic assessment of CO2 transportation for CCS purposes》Fradet, Aude (Gaz de France); Saysset, Samuel; Odru, Pierre; Broutin, Paul; Ruer, Jacques; Bonnissel, Marc Source: Global Pipeline Monthly, v 3, n 6, July, 2007,与课题关系不大检索策略3:((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 WN TI) 检中115 条二次检索:(((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 WN TI) AND ((Refrigerants) WNAB)) 检中54条((((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 WN TI) AND ((Refrigerants) WN AB)) AND ((co2) WN KY)) 检中1条《Experimental study on automotive cooling and heating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ing CO2 as a refrigerant》Tamura, Tomoichiro (Living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Cent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Yakumaru, Yuuichi; Nishiwaki, Fumitoshi Sour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 v 28, n 8, December, 2005, p 1302-1307与研究课题相关,检索策略1中已获取原文。
4. 搜索引擎 /检索策略1:co2 and 汽车空调 and 制冷剂检中368条与课题相关:《CO2制冷技术新发展》获取原文,需付费。
检索策略2:汽车空调 and 制冷剂 and 二氧化碳检中417条与课题相关《二氧化碳制冷剂的应用研究》记录为空《二氧化碳汽车空调器仿真与优化》获取原文,需付费。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二氧化碳制冷剂汽车空调摘要: 综述了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的研究现状, 提出CO2作为工质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 在汽车空调系统中无论在理论方面, 还是在部件实现方面, 都完全具备了可能性。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汽车空调; 制冷剂1 概述CO2作为最早采用的制冷剂之一, 在上个世纪并直到30 年代得到了普遍使用, 随着CFCs 的出现, 除在船用领域一直被采用外, CO 2 很快被人们所抛弃, 这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在冷却水温高的热带地区, 由于CO 2 的临界温度只有3111 ℃, 采用传统Perk in 蒸汽压缩制冷循环时冷量损失较大, 且存在着饱和压力过高, 压缩机功耗过大的缺点, 当然这也和当时的制造水平有关。
70 年代, CFC 及HCFC 被发现破坏大气臭氧层及温室效应指数较高而面临全面禁用。
HFC134a也由于其温室效应指数较高而被认为是一种过渡型的替代物。
在此背景下, 采用超临界循环的CO 2 系统以其优良的环保特性、良好的传热性质、较低的流动阻力及相当大的单位容积制冷量, 重新在制冷领域, 尤其在认为用新型化合替代物同样会隐藏着不可预知潜在危险的欧洲得到了青睐。
由于汽车空调易于泄漏, 其替代的任务更为迫切, 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的研制进展最快, 离实用化的距离也最近。
美、日、欧洲都已相继研制成功了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并装车试运行, DAN FO SS、DEN SO、ZEX2EL 等已进入二氧化碳压缩机小批量生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