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2020届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这样的小溪我见过不少,却不知有哪一条比温泉镇村边这条溪水更招人喜爱。因为..它流经的地方是那样偏僻,那样贫瘠,但是..每到春天,还是吸引着那么多人。①一坐几省闻名的温泉疗养院就设在这里。②一路上我设想猜测过它的容貌。温泉,你是条泼辣的瀑布从高处一泻而下③还是一股柔软的热流从地下缓缓升起?

(1)语段中加点的一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其中的“_______”改为“_______”。

(2)“贫瘠”中“瘠”的读音是“_______ ”。

(3)①句中有一处错别字,应改为“_______”。

(4)②句存在语病,请将改正后的语句抄在下面。

(5)语段中③处应该选择哪个标点符号更恰当?(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秋风萧瑟,孤独的老屋,寂寞的院子,断壁残垣,枯枝萎叶,一地狼藉..。 B. 伴着几声鸟鸣踏进林子,几缕阳光从枝叶间洒落,清晨的林间静谧..而美好。 C. 夜幕下,城市的霓虹灯照亮了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也照亮了鳞次栉比....

的街道。 D. 保持消防安全通道畅通,是最基本的安全常识,部分居民不以为意....,照旧乱停乱放。 3.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选自其小说集《羊脂球》,其代表作品

还有《项链》《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

B .古代的谦称有很多,如: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常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地位高。

C .《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庄子》属于道家

经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

D .A. “迁谪”是贬官的意思。“迁”是指官职的变化, 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的是降职流放,那么“右迁”指的就是升官。

4.古诗文默写填空

(1)关关雎鸠, 。 (《诗经·关雎》)

(2) ,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李贺)

(3) ,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4)马作的卢飞快, 。 (《破阵子》辛弃疾)

(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运用两个典故,写出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人事全非,恍若隔世,无限惆怅。

(6)《送东阳马生序》中,“ , ”说出了宋濂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5.综合性学习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亿人参与冰雪活动“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示精神,长春市政府《关于开展“筑梦冰雪相约冬奥”长春市“百万学子上冰雪”的主题活动的通知》要求,加工河中心学校参加了“赏冰乐雪健康九台”“百万学子上冰雪”主题日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我“走”我策划】为使本次专题活动内容更加丰富,请帮助班长策划并完善下面活动项日。(本专题中已设计的活动除外)

项目一:雪地足球争霸赛

项目二:雪地踢毽子

项日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走”我发现】在“赏冰乐雪健康九台” 活动的过程中,小组搜集到下面两则材料,激发了同学们作为九台儿女的自豪感。请写出你的发现。

材料一: 长春庙香山滑雪场自然景观独具特色,峰峦叠翠,风景宜人,滑雪场主峰最高海拔497米,现有各级别雪道9条,总长度6000米,平均宽度45米。不但可以让初学者畅快淋漓地融入冰雪世界,更可以让滑雪发烧友一展身手。滑雪场建有魔毯两条、拖牵一条、双人吊椅索道一条和顶级单板公园,配置顶级索罗门雪板2000套。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美丽久远的神话传说、和谐的人文基础设施以及空灵澹远的佛教文化构成了庙香山独特的休闲度假魅力

材料二: 庙香山冰雪活动带动了九台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许多外省游客游山水、赏民俗、逛农家、品美食、玩冰雪,尽情感受多彩山水醉美九台。推出了系列冰雪文化节等活动享誉省内外。九台正在积极培育打造庙香山都市度假旅游胜地,建成冰雪旅游文化名城,孕育了九台冰雪民俗文化。

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走”我抒怀】庙香山下,滑雪场地美景入眼帘。请以“九台风光无限”为主题完成句子,抒发对九台的赞美之情。

九台是美的,美在其山, ________________;美在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汉江之美令我陶醉!

(4)【我“走”我参与】活动结束后,班级向大家征集公益广告用语,呼吁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生态环境。请你仿照示例设计一条。(格式大体一致,字数不限)

示例:拒绝抛洒,净化九台。

我的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一)古诗赏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6.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答:

7.诗人喜爱枫林的原因是什么?这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

答:

(二)文言文阅读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香远益.清( )②濯.清涟而不妖( )③唯吾德馨.( ) ④无案牍..之劳形( ) 9、甲文..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乙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1、甲乙两文都运用的写法,甲文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

的节操和的志趣。乙文则以莲花自况,借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的人生态度。

(三)文学作品阅读

最后一堂语文课

①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像火锅筵席上的瓜子,可有可无。但黄老师并不这么看,他说:“即使你们今后是一个修电视机收音机的,多知道一点祖先传下来的文字之美,也是没有坏处的!”

②这句话与其说是开导学生,倒不如说是在开导自己——作为一位老语文教师,他像一个上错了船的游客,明明是要到上海,却被拉到了湖北,那种不安与不适可想而知。

③黄老师上课,可以用一个酷字来形容。他通常是左手捻一本语文书,右手揣在裤兜里,上半身最常穿的,是一件蓝底却洗得灰白,看着旧却很齐整的中山装,头发散着灰白的光泽。老师年轻时,应该是帅气的,这种帅气,穿透岁月,留在他的眉眼、言词和举手投足之间。

④黄老师上课,通常是不怎么看课本的。他手里轻捻的那本语文书,也许纯是用来对付教导主任的。他要讲的课文以及知识点,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即吟,抬手就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容阻断的气韵,即使平常最不喜欢学习的同学,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知识的美感与魅力。

⑤然而,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当我们度过漫长的暑假升到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喜爱的语文课,已离开了课程表。

⑥关于语文课的取消,有多种传说。有说是因为新近要开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有说是因为黄老师的语文课有喧宾夺主之嫌,还有阴谋论说学校教导主任原也是教语文的,想来接手过把瘾。不管哪一种原因,都指向了我们并不情愿的结果。我们于是展开了一场有声的反抗,开学第一堂课,不知是谁发起,整个教室里哼起了国际歌的旋律,就像某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察时的场景,不动嘴,只是让声音在喉头中低沉地哼。这种声音整齐地汇聚在一起,其震撼和共鸣的感觉可想而知,无怪乎电视里那位不可一世的德国将军,感到了无比的恐惧。

⑦我们那位无辜的不知就里的电工基础老师,神经当然没有将军那么粗,被墙一样厚重的歌声一挡,仿佛头撞在岩壁上的小鹿,负痛仓皇逃去。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救火车一般匆忙而焦急。

⑧从校领导到班主任,一个个轮番上阵,从学校办学宗旨,到专业课程设置的紧迫性,再到黄老师健康等,都做了苦口婆心的解释。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特意安排黄老师回学校来一趟。

⑨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我们熟悉的旧衣服,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九月的阳光,在他身后,把他镀成了一个披满金光的雕塑模样。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同样的内容,被他一说,我们毫无排斥感地完全接受了。

⑩接下来,他又说:“同学们,听到你们为挽留语文课……所做的,我感到……万分……荣幸。我很荣幸,你们通过我,看到了文字之美文化之美。但我的学养有限,只给你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窗,你们通过这个窗,看到一点一滴的星空与苍穹,那是一个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广阔世界。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即使你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傅……

?那是黄老师最后一次在讲台上说话,也是我的最后一堂语文课。

?但那又是一个开始,是让我把语文和写作,不再当成一门课程,而是将它当成望向世界的小窗的开始。从那天起,三十多年时间,没有一天止息。

(作者:曾颖,选自小说《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2.小说分两个部分写黄老师的课,请分别概括其特点。

平时的课:

最后一课:

13.下面两个句子特别有趣味,请选择一句简要赏析。

①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

答:

②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消防车一般勿忙而焦急。

答:

14.如果对第⑨段作如下批注,请摘录出与之对应的句子。

①写出了黄老师的不安:

②看得出黄老师的不甘:

15.读完全文,你觉得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四)议论性文体阅读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⑤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

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6.文章②③④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一中心论点,试概括②④段的分论点。

第②段:

第③段: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第④段:

17.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答:

18.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备选人物:海伦·凯勒邓稼先吴王夫差刘禅司马迁

答:

19.请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责任”的看法。

答:

(五)名著阅读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A.“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这样欣赏他,理解他。”

B.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法布尔,他的《昆虫记》被誉为“”。

(1)语段A中的文字选自《》。作者现身说法,教导文中的“你”做一个“”的艺术家。(2分)

(2)语段B中《昆虫记》被誉为“”。在这本书中,在地下“潜伏”四年;_______在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2分)

三.作文

21.告别稚嫩的童年,我们步入了天真时代,告别了懵懂的少年,我们步入了青春岁月,我们正张开双

臂拥抱五色斑斓的青春。是谁,一路与你相随,用心呵护陪伴你,用关爱的目光默默地注视你?是谁,一路与你相随,引导循循诱导着你,体味许多让你受益的哲理?是谁,一路与你相随,启迪和激励着你,在自己的人生履历上留下了点点滴滴的印迹?是父母的挚爱,师友的相拥?还是知识的牵引,美丽憧憬的相伴?或者是……

请以“一路与你相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一.积累与运用

1.A.;B.,C.——D.?

答案:(1)因为虽然(2)jí(3)座(4)一路上我设想过它的容貌(5)B。

解析:(1)考查词语运用搭配。从“偏僻”“贫瘠”与下句“吸引着这么多人”前后语句之间语义转折,所以应改“因为”为“虽然”与后面的“但是”一词相搭配。(2)考查识字能力。注意与“脊”在字音上的区别。(3)考查书写。“坐”是动词,“座”是量词。(4)考查语法。“设想”与“猜测”语义重复,需要删去一个。(5)考查标点。“是……还是……”是选择复句,分句间用逗号。

2.【答案】C

【解析】鳞次栉比,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C句用来形容“街道”,使用对象有误。故选C。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要求学生牢记文学常识,不能混淆。《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的作者是雨果。

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答案】(1)在河之洲(2)报君黄金台上意(3)杨花落尽子规啼(4)弓如霹雳弦惊(5)箫鼓追随春社近(6)不知其二者多矣(7)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8)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解析】本题考查诗文默写。默写题要注意基本的要求:即不能添字、漏字、换字,还要知道基本的题型有:直接默写、理解默写、迁移默写等。(1)----(6)句是直接默写,注意(1)句“洲”不要写成“州”;(3)句注意“规”不要写成“归”;(4)句“霹雳”不要写错,(5)句“箫”不能写成“萧”;(7)(8)是理解性默写,(7)句抓住关键词“运用两个典故”和“老友已逝,人事全非,恍若隔世,无限惆怅”的感触可知;(8)句根据关键词“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可知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注意“奉”字的写法。

5.综合性学习

河中心学校参加了“赏冰乐雪健康九台”“百万学子上冰雪”主题日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我“走”我策划】为使本次专题活动内容更加丰富,请帮助班长策划并完善下面活动项日。(本专题_

【答案】示例:雪地拔河;滑雪圈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实践能力。策划活动项目,需结合专题活动的内容来思考,活动的内容是“赏冰乐雪健康九台”,因此策划活动项目的时候,要围绕“雪地”来展开,。

(2)【我“走”我发现】在“赏冰乐雪健康九台”活动的过程中,小组搜集到下面两则材料,激发了同学【答案】自然景观独具特色,而且孕育了九台冰雪民俗文化。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概括的时候要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的时候要抓住关键语句。材料一的关键句是“长春庙香山滑雪场自然景观独具特色”,材料二的关键句是“建成冰雪旅游文化名城,孕育了九台冰雪民俗文化。”

(3)【我“走”我抒怀】庙香山下,滑雪场地美景入眼帘。请以“九台风光无限”为主题完成句子,抒发【答案】示例:连绵起伏雪洁白如玉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仿写的能力。仿写要注意句式结构的一致性,还要突出所写事物的特点。第一空是写的是山的特点,应选取体现山的特点的词句;第二空与前句的山相对,可以写雪,第三空再描写雪的特点。

(4)【我“走”我参与】活动结束后,班级向大家征集公益广告用语,呼吁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生态【答案】示例:让垃圾远离九台雪山,让洁白伴随庙香山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实践的能力。写这则广告语针对性要强,要突出“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这一特点。可以从倾倒垃圾、污染水源等角度设计。

二.阅读

(一)古诗赏析

6【答案】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提取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意象的含义,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如,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基于对意象的理解,考生不难从“远上寒山石径斜”提取出“寒山”“石径”。从“白云生处有人家”提取出“白云”“人家”。从“停车坐爱枫林晚”提取出“枫林”。从“霜叶红于二月花”提取“霜叶”等意象。

7.诗人喜爱枫林的原因是什么?这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2分)

答:

7【答案】诗人喜爱枫林的原因是:深秋枫林红叶要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使秋天更富有生机。这体现了诗人一种豪爽向上的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主旨的把握能力。解答本题先要读懂诗歌,理解每句诗甚至每个词的意思。如“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

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霜叶红于二月花”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没有像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二)文言文阅读

(甲)

比较阅读:

8、①更加②洗涤③品德高尚④官府的公文

9、香远益清;惟吾德馨

10.

11、托物言志高洁傲岸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三)文学作品阅读

【答案】平时的课:气定神闲,娓娓道来。

最后一课:奉命疏导,语重心长。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概括。平时的课,“他通常是左手捻一本语文书,右手揣在裤兜里,上半身最常穿的,是一件蓝底却洗得灰白,看着旧却很齐整的中山装,头发散着灰白的光泽。可见其气定神闲;文中还写到“他要讲的课文以及知识点,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即吟,抬手就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容阻断的气韵,即使平常最不喜欢学习的同学,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知识的美感与魅力”几句话,可见黄老师熟悉所教知识,讲课时娓娓道来,毫不费力。

最后一课:文中“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一句,可见黄老师是奉命行事、出于无奈,平淡无奇;而“你们通过我,看到了文字之美文化之美……即使你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傅……”几句话,是在激励同学们,寄托了黄老师希望大家好好学习语文,欣赏文字之美、文化之美,语重心长。

15.(2分)下面两个句子特别有趣味,请选择一句简要赏析。

①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

答: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家电专业语文课的可有可无,很有画面感,让人易于理解接受。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本句中是将“语文课”比作了“火锅边放的瓜子”,相对于“火锅”来说,“瓜子”只是附属物;“可有可无”直接写出了同学们在黄老师来之前同学们的态度。

②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消防车一般勿忙而焦急。

答:

【答案】使用比喻修辞,幽默、风趣,又形象生动的把各级领导的心急火燎,焦急“灭火”的心态描摹的栩栩如生,淋漓尽致。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消防车一般”是比喻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等来的火急火燎的匆忙,而“焦急”是神态描写,刻画出领导们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16.(2分)如果对第⑨段作如下批注,请摘录出与之对应的句子。

①写出了黄老师的不安:

②看得出黄老师的不甘:

【答案】①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熟悉的旧衣服,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②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根据题干提示,在第⑨中寻找“黄老师的不安”与“黄老师的不甘”的

句子,可以找到“依旧穿着那件我们熟悉的旧衣服,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一句,“依旧”说明黄老师外貌并没有变,只是“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暗示黄老师为我们的罢课深感不安;而“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一句,直接写出了老师在学校领导的压迫下的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

17.(3分)读完全文,你觉得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答案】黄老师是一个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热爱语文的普通老师。他希望自己的学生不论干什么,都能感受语文的魅力,却又不得不接受无法改变现实的残酷。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性格特点归纳。第④段中有“黄老师上课,通常是不怎么看课本的。……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知识的美感与魅力”可判断出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且富有教学艺术正是源于他对教学工作的热爱。从第⑨中可以找到“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我们熟悉的旧衣服,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可以看出黄老师为我们的举动深感不安,却又不得不接受无法改变的现实;第⑩段中有“同学们,听到你们为挽留语文课……所做的,……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可以看出黄老师即使在停课后仍然在鼓励学生们,希望他们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能感受语文的魅力并努力学习,不放弃。这也反应出黄老师热爱他的学生,热爱本职工作。

(四)议论性文体阅读

18.文章②③④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一中心论点,试概括②④段的分论点。(2分)

第②段:

第③段: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第④段:

【答案】第②段:自己的人生责任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第④段: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或:不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就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

【解析】本题考查对分论点的概括能力。根据题干指定的段落,找出带有结论性的语句,如第②段结尾一句话,第④段第一句话,然后将其精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19.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3分)

答:

【答案】对比论证;文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进而证明了中心沦点。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的能力。文章第③段从“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和“对自己人生没有责任心”两方面,强调了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观点,很显然,正反两方面对比,使中心论点得到更有力的证明。

20.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2分)

备选人物:海伦·凯勒邓稼先吴王夫差刘禅司马迁

答:

【答案】示例1:海伦·凯勒尽管身体残疾,但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作家、教育家,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示例2:吴王夫差,作为一国之君,忘记了自己的责任,置天下苍生于不顾,骄奢淫逸,误己误国。

【解析】本题考查补充论据的能力。解答这题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先要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⑵所选的人物及事例要能够支撑中心论点(即围绕“责任”,紧扣论点);⑶不能只有名人而无具体事例;⑷补充要围绕文章的中心论点来阐释事例。绕这几点,从中选择一个人物即可。答题格式:人物+事例。

2I.请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责任”的看法。(2分)

答:

【答案】示例:责任是一种职责和任务。身处社会的个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条文,带有强制性。责任

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在社会的舞台上,每种角色往往意味着一种责任。如我们中学生,要好好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解析】本题对选文内容的个性感悟。解答时,一定要结合选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围绕“对自己有责任心的人才会对社会有责任感”来组织语言,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意思对即可。

(五)名著阅读

5.(1)傅雷家书德艺俱备、人格卓越(2)昆虫的史诗蝉蜘蛛螳螂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文学常识及相关内容。解答时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题目中的提示正确填空。(1)题由A项中的选文内容可判断此段文字出自《傅雷家书》,从选段中教育“你”欣赏、理解莫扎特可知是想让“你”像是莫扎特一样“德艺俱备、人格卓越”。(2)题要识记相关对《昆虫记》的评价,并在理解名著内容的前提下,抓住昆虫的特点进行填空。

三作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