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解题方法1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1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1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

西乡一中(王华兴)

难点1 .守恒法

守恒法是高考中常考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系统学习守恒法的应用,对提高解题速率和破解高考难题都有很大的帮助。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现有19.7 g由Fe、FeO、Al、Al2O3组成的混合物,将它完全溶解在540 mL 2.00 mol·L-1的H2SO4溶液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8.96 L。已知混合物中,Fe、FeO、Al、Al2O3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284、0.183、0.274和0.259。欲使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完全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至少应加入2.70 mol·L-1的NaOH(aq)体积是________。

●案例探究

[例题]将CaCl2和CaBr2的混合物13.400 g溶于水配成500.00 mL 溶液,再通入过量的Cl2,完全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到干燥固体11.175 g。则原配溶液中,c(Ca2+)∶c(Cl-)∶c(Br-)为

A.3∶2∶1

B. 1∶2∶3

C. 1∶3∶2

D. 2∶3∶1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电荷守恒的认识。属化学教学中要求理解的内容。

知识依托:溶液等有关知识。

错解分析:误用电荷守恒:

n(Ca2+)= n(Cl-) +n(Br-),错选A。

解题思路:1个Ca2+所带电荷数为2,则根据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知原溶液中:

2n(Ca2+) = n (Cl-) +n (Br-)

将各备选项数值代入上式进行检验可知答案。答案:D

●锦囊妙计

化学上,常用的守恒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电荷守恒

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即:阳离子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的代数和等于阴离子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的代数和。

2.电子守恒

化学反应中(或系列化学反应中)氧化剂所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所失电子总数。

3.原子守恒

系列反应中某原子(或原子团)个数(或物质的量)不变。以此为基础可求出与该原子(或原子团)相关连的某些物质的数量(如质量)。

4.质量守恒

包含两项内容:①质量守恒定律;②化学反应前后某原子(或原子团)的质量不变。

此外,还有物料平衡,将编排在第16篇——水的电离中。

●歼灭难点训练

1.(★★★) 将 3.48 g Fe3O4完全溶解在100 mL 1.00 mol/L 的H2SO4(aq) 中,然后加入

全部转化为Cr3+。则K2Cr2O7的物质的量K2Cr2O7(aq)25.00 mL,恰好使Fe2+全部转化为Fe3+,且Cr2O 2

7

浓度为__________。

2.(★★★) 某露置的苛性钾经分析含水:7.62%(质量分数,下同)、K2CO3:2.38%、KOH :90.00%。取此样品 1.00 g 放入46.00 mL 1.00 mol·L-1 的HCl(aq) 中,过量的HCl 可用 1.070 mol/L KOH(aq)中

和至中性,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_______克。

3.(★★★★) A 、B 、C 三种物质各15 g ,发生如下反应:A +B +C ?→? D

反应后生成D 的质量为30 g 。然后在残留物中加入10 g A ,反应又继续进行,待反应再次停止,反应物中只剩余C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一次反应停止时,剩余B 9 g

B. 第一次反应停止时,剩余C 6 g

C. 反应中A 和C 的质量比是5∶3

D. 第二次反应后,C 剩余5 g 4.(★★★★★)

(1) 中学教材上图示了NaCl 晶体结构,它向三维空间延伸得到完美晶体。NiO(氧化镍)晶体的结构与NaCl 相同,Ni 2+

与最近O 2-

的核间距离为a ×10-8

cm ,计算NiO

晶体的密度(已知NiO 摩尔质量为74.7 g ?mol -1)。

(2) 天然的和绝大部分人工制备的晶体,都存在各种缺陷,

例如在某种NiO 晶体中就存在如图所示的缺陷:一个Ni 2+

空缺,另有两个Ni 2+被两个Ni 3+所取代。其结果晶体仍呈电中性,但化合物中Ni 和O 的比值却发生了变化。某氧化镍样品组成为Ni 0.97O ,试计算该晶体中Ni 3+与Ni 2+的离子数之比。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提示:根据 Na 原子守恒和 SO -

24

守恒得如下关系:2NaOH ~~~~~ Na 2SO 4 ~~~~~ H 2SO 4 则:n (NaOH) = 2n (H 2SO 4) 即 c (NaOH)·V [NaOH(aq)] = 2c (H 2SO 4)·V [H 2SO 4(aq)] V [NaOH(aq)]可求。 答案:800 mL

歼灭难点训练

1. 提示:Fe 3O 4中 +2 价铁所失电子物质的量与 Cr 2O -

27 中+6 价铬所得电子物质的量相等。

1

mol

g 232g 48.3-?×(3-2)= 0.02500 L ×c (Cr 2O -

27)×(6-3)×2。

答案:0.100 mol ·L -1

2. 提示:根据 Cl 原子守恒得:

n (KCl) = n (HCl) = 1.00 mol ·L -1×0.04600 L = 4.60×10-2 mol ,m (KCl) 易求。

答案:3.43 g

3. 解析:第一次反应 A 不足,因为第一次反应后加入 A 又能进行第二次反应。第二次反应后,只剩余 C ,说明 A 、B 恰好完全反应。则: m 反(A)∶m 反(B) = (15 g +10 g)∶15 g = 5∶3

第一次反应耗 B 的质量m B 为:15 g ∶m B = 5∶3,m B = 9 g

即第一次反应后剩余B 质量为:15 g -9 g = 6 g 。 可见(A)选项不正确。

根据m A +m B +m C = m D ,可知生成30 g D 时消耗C 的质量。 m C = 30 g -15 g -9 g = 6 g 即第一次反应后剩余C 质量为:15 g -6g = 9g 。 又见(B)选项不正确。 易见反应消耗A 、B 、C 质量之比为:m A ∶m B ∶m C =15 g ∶9 g ∶6g = 5∶3∶2 (C)选项不正确。

答案:D

4.提示:由题得 NiO 晶体结构(如右图)。其体积为: V = (a ×10-8cm)3

右图向三维空间延伸,它平均拥有的 Ni 2+、O 2-

数目为: N (Ni 2+) =N (O 2-) =8

1×4 =

2

1=N (NiO)

由密度公式得: ρ(NiO) =

A

3

8

1

2)cm 10

(a mol g 7.74)

NiO ()NiO ()

NiO ()NiO (N V M V m -m ???=

=

-。

(2)(电荷守恒法)设 1 mol Ni 0.97O 中含Ni 3+物质的量为x ,则Ni 2+的物质的量为(0.97 mol -x );根据电荷守恒得: 3x +2×(0.97 mol -x ) = 1 mol ×2

∴ x = 0.06 mol

N (Ni 3+

)∶N (Ni 2+

)=0.06 mol ∶(0.97 mol -0.06 mol)=6∶91 答案:(1)

A

N

a 2)cm 10

(mol g 7.743

8

1

???--

(2)6∶91

难点2 .估算法

估算就是不算,估算法是通过推理、猜测得出答案的一种方法。 ● 难点磁场

不要计算,请推测下列题目的答案,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甲、乙两种化合物都只含X 、Y 两种元素,甲、乙中 X 元素的百分含量分别为 30.4% 和 25.9%。若已知甲的分子式是 XY 2,则乙的分子式只可能是( )

A. XY

B. X 2Y

C. X 2Y 3

D. X 2Y 5 ● 案例探究

[例题]在 100 mL 0.10 mol ·L -1的 AgNO 3(aq) 中,加入 100 mL 溶有 2.08 g BaCl 2 的溶液,再加入 100 mL 溶有 2.50 g CuSO 4·5H 2O 的溶液,充分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B. 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C. 混合过程中,逸出无色气体

D. 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 (Cu 2+) = 0.01 mol ·L -1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离子反应的认识及进行相关计算的能力。

知识依托:Ba 2+ 与 SO 42—、Ag + 与 Cl -

的反应及过量计算。 错解分析:数字运算失误。

解题思路:本题有以下两种解法。

方法1(计算法):n (Ag +) = 0.100 L ×0.10 mol ·L -1 = 0.010 mol n (Ba 2+) = n (BaCl 2) =

1

-mol

g 208g 08.2?= 0.0100 mol n (Cl -) = 2n (BaCl 2) = 0.0200 mol

n (SO -

24) = n (CuSO 4·5H 2O) =

1

-mol

g 250g 50.2?= 0.0100 mol

首先 Cl - 与 Ag + 发生反应生成白色 AgCl 沉淀: Ag +

+ Cl -

==== AgCl ↓

0.010 mol 0.010 mol 0.010 mol

反应后剩余 Cl -

:0.0200 mol -0.010 mol = 0.010 mol 。其次 Ba 2+ 与 SO 42—发生反应生成白色 BaSO 4 沉淀:

Ba 2+ + SO -

24==== BaSO 4↓

0.010 mol 0.010 mol 0.010mol

生成BaSO 4 0.010 mol 。反应后溶液中含 Cu 2+

,其浓度为:

c (Cu 2+) =

3

L 0.100mol 010.0?= 0.033 mol ·L -1

与备选项对照,可知答案。

方法2(估算法): 最后 Cu 2+留在溶液中,溶液浅蓝色,A 项不可选。由 CuSO 4·5H 2O 的质量是3位有效数字,及溶液的体积也是3位有效数字可推知c (Cu 2+)应为3位有效数字,D 项不可选。由于溶液混合时,只发生 Ag + 与 Cl -、Ba 2+与SO 42—的反应,所以也不会逸出气体,C 项不可选。

答案:B

评注:就解题效率而言,估算法大大优于计算法。

● 锦囊妙计

估算法虽可大大提高解题效率,但其使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绝大多数计算题是不能用估算法解决的。尝试用估算法解题是好的,但面对每一个题都想用估算法解决,有时也会贻误时间。

● 歼灭难点训练

1.(★★★) 有规律称:强酸溶液每稀释 10 倍 pH 增加 1 ,强碱溶液每稀释 10 倍 pH 减小 1,但此规律有一定的局限性。试问将 pH = 3 的 H 2SO 4(aq) 稀释 105 ,其 pH 为( )

A. 8

B. 7

C. 2

D. 3

2.(★★★★) 将质量分数为 0.052(5.2%)的 NaOH(aq)1 L(密度为 1.06 g ·cm -3)用铂电极电解,当溶液中 NaOH 的质量分数改变了 0.010(1.0%)时停止电解,则此时溶液中应符合的关系是( )

3.(★★★★) 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反应可用下式表示:2HR + M 2+?→?MR 2 + 2H +

,若将

100 mL 水经过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后,流出液用 0.10 mol ·L -1

的NaOH 溶液中和,完全反应后用去 NaOH 溶液 20 mL ,若此水中存在的阳离子只有 Ca 2+,则 100 mL 水中含有 Ca 2+为( )

A. 20.03 mg

B. 40 mg

C. 80.16 mg

D. 160.32 mg 4.(★★★★★) 右图中横坐标表示完全燃烧时耗用可燃气体X(X = A 、B 、

C)的物质的量n (X),纵坐标表示消耗O 2的物质的量n (O 2),A 、B 是两种可燃性气体,C 是A 、B 的混合气体,则C 中:n (A)∶n (B)为( )

A. 2∶1

B. 1∶2

C. 1∶1

D. 任意

【附:参考答案】

解析:由于甲分子中含 X :30.4%,且 N (X)∶N (Y) = 1∶2,现乙分子中

含X :25.9%,小于 A 中 X 的百分含量,故可估算出乙分子中,N (X)∶N (Y)必小于1∶2,只有 D 选项中N (X)∶N (Y) = 1∶2.5 符合题意。

答案:D

歼灭难点训练

1. 提示:酸不可能稀释为碱,也不可能稀释后 pH 变小或不变。 答案:B

2. 解析:电解 NaOH(aq) 的实质是电解水。随溶液中水的减少,w (NaOH)逐渐增大,因而 C 、D 项不可选。电解时阳极产生 O 2,阴极产生 H 2,其质量前者大,后者小,故 B 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B

3. 提示:由题意:n (Ca 2+) =

2

1n (H +) =

2

1n (NaOH),根据数据可断定n (Ca 2+)数值为两位有效数字。又:

m (Ca 2+) = n (Ca 2+)×M (Ca 2+),则m (Ca 2+)数值为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B

4.提示:首先排除任意比。由图可知:1molA 耗用0.5molO 2,1molB 耗用2molO 2;若A 、B 以1∶1混合,则1molC 耗用1.25molO 2,而图中1molC 耗用1molO 2,可见A 、B 混合物中,n (A)∶n (B)>1∶1。观察备选项可知答案。 答案:A

难点3. 差量法

利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间所出现象的差量关系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就是差量法。 ●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在天平左右两盘上各放一只同等规格的烧杯,烧杯内均盛有 1.00 mol · L -1

的 H 2SO 4(aq )100.0 mL ,调节天平使其处于平衡状态,然后向两只烧杯内分别放入少量..的镁粉和铝粉(设镁、铝的质量分别为a g 和b g ),假定反应后天平仍处于平衡状态,则:

(1) a 、b 应满足的关系式为 ; (2) a 、b 的取值范围为 。

● 案例探究

【例题】将上题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改为:少量镁粉、过量铝粉,其他不变,试求之。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应用差量进行过量计算的能力。 知识依托:Mg 、Al 与 H 2SO 4 的反应;过量计算。

错解分析:应用过量物质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错误的结果,忽视有效计算得出不确切的答案。 解题思路:反应前后天平都平衡,表明两烧杯内质量净增数值相等。则可根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进行计算。

n (H 2SO 4) = 1.00 mol ·L -1×0.100 L = 0.100 mol

Mg + H 2SO 4 ==== MgSO 4 + H 2↑ Δm

24 g 1 mol 2 g 22 g a g

mol 24

a

g 12

11a

2 Al +

3 H 2SO

4 ====Al 2(SO 4)3 + 3 H 2↑ 54 g

3 mol

6 g

g 80.1 0.100 mol

g 200.0

(波纹线上为求出数值,下同)。根据题意: ①

24

a < 0.100

(H 2SO 4 过量) ②b >1.80

(Al 过量) ③b g -0.200 g =

12

11a g

(净增值相等)

由①③得:b <2.40,结合②可知 b 的范围。 由②③得:a >1.75,结合①可知 a 的范围。 答案:(1) 11 a = 12 b - 2.40 (2) 1.75<a <2.40 ,1.80<b <2.40 ● 锦囊妙计

遇到下列情形,可尝试用“差量法”解题: 1.反应前后固体或液体的质量发生变化时;

2.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密度、物质的量、体积等发生变化时。

● 歼灭难点训练

1.(★★★) 10.0 mL 某气态烃在 50.0 mL O 2 中充分燃烧,得到液态水和 35.0 mL 的气体混合物(所有气体的体积都是在同温同压下测得的),则该气态烃可能是( )

A. CH 4

B. C 2H 6

C. C 3H 8

D. C 3H 6

2.(★★★★) 用 H 2 还原 x g CuO ,当大部分固体变红时停止加热,冷却后得残留固体y g ,共用掉z g H 2,此时生成水的质量为( )

A.

9

8(x -y ) g B.

8

9(x - y ) g C. 9 z g D.

40

9 z g

3.(★★★★) 总压强为 3.0×107 Pa 时,N 2、H 2 混合气体(体积之比为 1∶3)通入合成塔中,反应达平衡时,压强降为 2.5×107 Pa ,则平衡时混合气体中 NH 3 的体积分数为( )

A.35%

B.30%

C.

4

1 D.

5

1

4.(★★★★★)已知 NH 3 和 Cl 2 相遇,发生下列反应:

① 8NH 3+3Cl 2 == N 2+6NH 4Cl (NH 3过量) ② 2NH 3+3Cl 2 == N 2+6HCl (Cl 2过量)

今向过量的 NH 3 中通入少量的 Cl 2。若开始时 Cl 2、NH 3 混和气体中 Cl 2 的体积分数为 x ,混合气体反应前后的体积分别是 a L 和 y L 。则:

(1) 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2) y 与x 的函数关系是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提示:题设条件下,H 2SO 4过量,则: Mg + H 2SO 4====MgSO 4+ H 2↑ Δm 24 g 1 mol

2 g 22 g

a g

mol 24

a

g 12

11a

2 Al +

3 H 2SO 4====Al 2(SO 4)3+3H 2↑ Δm 5

4 g 3 mol

6 g 48 g

b g

mol 18

b

g 98b

由反应前后天平都平衡得:

a b 12

119

8=,即:32 b = 33 a …………①

24a < 0.100 …………①

由 H 2SO 4过量知:

18

b <0.100…………②

①②联立,解得:b <2.48。不满足③,舍去。①③联立,解得:a <1.75。满足②,为正确答案。 答案:(1)32 b = 33 a (2)a <1.75 b <1.80

歼灭难点训练

1.提示:用体积差进行计算: C x H y (g)+(x +4

y )O 2(g)??

→?点燃

点燃x CO 2(g)+2

y H 2O(l) V 前-V 后 1 L

1+

4

y

10.0 L

25.0 L

∴ y = 6 答案:BD

2. 提示:用固体质量差进行计算: H 2 + CuO ?

====Cu +H 2O

Δm 80 g 64 g 18 g

16 g

g )(8

9y x - x g -y g

不可用 z g H 2 进行计算,因为用掉的 H 2 并非全都参加了反应;不可只用 x g 进行计算,因为 CuO 未全部参加反应;不可只用 y g 进行计算,因为 y g 是 CuO 和 Cu 的质量和。 答案:B

3.提示:本题有多种解法,根据压强差计算尤为简捷:由于恒温恒容下,气体的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所以:

N 2+3 H 2 2 NH 3 Δp

1

3

2 2

p (NH 3)

3.0×107 Pa -2.5×107 Pa ,

∴ p (NH 3) = 0.5×107

Pa , ?(NH 3)=

Pa

10

2.5Pa 105.07

7??=

5

1 答案:D

4.解析:NH 3 过量,Cl 2 不足,只发生反应①: 8 NH 3+3 Cl 2 == N 2+6NH 4Cl ΔV 8 L

3 L 1 L

10 L

3

8ax L a L ·x

3

ax L

310ax L

则:3

8ax <a (1-x )L 即 x <

113

y L = a L -3

10ax L 。

答案:(1) 0<x <3/11 (2) y = a -

3

10ax

难点4. 和量法

与差量法相反,为解决问题方便,有时需要将多个反应物(或生成物)合在一起进行计算。 ● 难点磁场

用和量法尝试解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在密闭容器中,放入(NH 4)2CO 3 和 NaOH 的固体混合物共 19.6 g ,将容器加热到 250℃,充分反应后,排出容器中的气体,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 12.6 g 。则原混合物中(NH 4)2CO 3 和 NaO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2

B.= 1∶2

C.<1∶2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 案例探究

【例题】 18.4gNaOH 和NaHCO 3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约250℃,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6g 。试计算原混合物中NaOH 的质量分数。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过量判断能力,及计算混合物所含成分质量分数的能力。 知识依托:NaHCO 3 的不稳定性及碱与酸性气体的反应。 错解分析:过量判断失误,导致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错误。

解题思路:发生的反应有:①2NaHCO 3?

====Na 2CO 3+H 2O +CO 2↑

②2NaOH +CO 2?

====Na 2CO 3+H 2O (加热条件下,不生成 NaHCO 3)

通过极限思维可知,原固体混合物中,NaHCO 3含量越大,固体失重越大,NaOH 含量越大,固体失重越小。判断NaHCO 3受热分解产生的CO 2能否被NaOH 完全吸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首先需要写出NaHCO 3与NaOH 恰好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高温、高压 催化剂

题设条件下,固体失重:18.4 g -16.6 g = 1.8 g 。

设固体失重1.8g 需恰好完全反应的NaHCO 3和NaOH 混合物质量为x ,则:

NaHCO 3+NaOH ?

====Na 2CO 3+H 2O

124 g

18 g x

1.8 g

x =

g

18g

1.8g 124? = 1

2.4 g <18.4 g

可见,题设条件下反应发生后NaOH 过量,过量NaOH 质量为:18.4 g -12.4 g = 6.0 g 参加反应的NaOH 质量为:

1

mol

g 124g 4.12-?×40.0 g ·mol -1 = 4.00 g

原混合物中NaOH 质量为:6.0 g +4.00 g = 10.0 g , w (NaOH) = g

18.4g 10.0×100% = 54.3%。

答案:54.3% 。 ● 锦囊妙计

遇到以下情形,可尝试用和量法解题:

1. 已知混合物反应前后质量,求混合物所含成分质量分数时;

2. 已知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体积,求混合物所含成分体积分数时;

3. 求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比、物质的量比或体积比时。 ● 歼灭难点训练

1.(★★★) 某温度下,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适量的NH 3(g)和Cl 2(g)恰好完全反应。若反应产物只有N 2(g)和NH 4Cl(s),则反应前后容器中压强比应接近于( )

A. 1∶11

B. 11∶1

C. 7∶1

D. 11∶7

2.(★★★) Na 2CO 3(s)和NaHCO 3(s)的混合物190.0g ,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128.0 g 。则原混合物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3.(★★★★) 取6.60gNaHCO 3和Na 2O 2的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250℃,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5.30 g 。计算原混合物中Na 2O 2的质量分数。

4.(★★★★★) 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NH 4)2CO 3和NaOH 两种固体共A g 将容器加热到200℃,经充分反应后排出其中气体,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B g ,求出不同组合范围内的(NH 4)2CO 3和NaOH 的质量填入下表。

难点磁场

提示:固体混合物失重:19.6 g -12.6 g = 7.0 g ,题设条件下发生的反应为:

(NH 4)2CO 3?

====2 NH 3↑+H 2O ↑+CO 2↑ 2 NaOH +CO 2?

====Na 2CO 3+H 2O ↑ 当(NH 4)2CO 3与NaOH 恰好完全反应时,固体失重7.0 g ,所需混合物的质量可求:

因为 17.6 g <19.6 g ,所以NaOH 过量。 答案:C

歼灭难点训练

w (Na 2CO 3) =

g

190.0g

168.0g 190.0-= 11.58% 答案:11.58%

3.解析:发生的反应有:2NaHCO 3?

====Na 2CO 3+H 2O +CO 2↑;

2Na 2O 2+2 CO 2 == 2Na 2CO 3+O 2↑;2Na 2O 2+2H 2O == 4NaOH +O 2。 若Na 2O 2不足,则Na 2O 2先吸收CO 2,再吸收H 2O 。

首先确定水是否参加了反应。题设条件下,固体失重:6.60 g -5.30 g = 1.30 g 。

当Na 2O 2与NaHCO 3分解生成的CO 2恰好完全反应时,设固体失重1.30g 需这样的混合物质量为x 。则:

可见,原混合物中Na 2O 2并未将NaHCO 3分解生成的CO 2全部吸收,也就未吸收H 2O 。

设原混合物中NaHCO 3、Na 2O 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a 、b ,则:

a NaHCO 3+

b Na 2O 2 ==2

2b a +Na 2CO 3+

2

2b a -CO 2↑+

2

a H 2O +

2

b O 2↑

84.0a +78.0b =6.60 (原混合物质量)

106×a +2b 2=5.30

(剩余固体质量) 解得:b = 0.0200 mol (a 可不求出)

w (Na 2O 2)=

g

6.60mol

0.0200mol

g 78.01

??-×100%=23.6% 答案:23.6%

4.解析:加热时,容器内发生以下反应:

(NH 4)2CO 3?

====2NH 3↑+H 2O +CO 2↑ ……① 2NaOH +CO 2====Na 2CO 3+H 2O

……②

当①反应生成的CO 2与NaOH 固体完全反应时,可认为发生了以下反应: (NH 4)2CO 3+2NaOH ?

====2NH 3↑+2H 2O +Na 2CO 3

……③

(1)当③反应发生,且(NH 4)2CO 3和NaOH 恰好完全反应时

即当A =

53

88B g 时: m [(NH 4)2CO 3] =

176

96A g =

11

6A g 或 m [(NH 4)2CO 3] =

10696B g =

53

48B g

m [NaOH] =

176

80A g =

11

5A g 或 m (NaOH) =

53

40g 106

80B B =

g

(2)当A >

53

88B 时,③反应发生,(NH 4)2CO 3过量,这时同时有①反应单独发生。

(NH 4)2CO 3+2NaOH ?

====2NH 3↑+2H 2O +Na 2CO 3

80 g

106 g 10680B g

B g

m (NaOH)= 10680B

g=53

40B g ;m [(NH 4)2CO 3]=(A -53

40B ) g 。

(3)当 A <

53

88B 时,③反应发生,且NaOH 过量。

(NH 4)2CO 3+2NaOH ?

====2NH 3↑+2H 2O ↑+Na 2CO 3

Δm 96 g

80 g 106 g 70 g 70

)

(96B A -g

(A -B ) g

m [(NH 4)2CO 3]=70

)

(96B A -g=

35

)

(48B A -g ; m (NaOH)=A g -35

)

(48B A -g=

35

1348A

B -g 。

答案:

难点5. 设一法

设一法是赋值法的一种,是解决无数值或缺数值计算的常用方法。 ●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现向 1.06 g 含杂质的碳酸钠样品中加入过量的氯化氢溶液,得到标准状况下干燥纯净的气体2.20 L ,

则该碳酸钠样品中所含杂质可能是

A. 碳酸钡和碳酸钾

B. 碳酸钾和碳酸氢钠

C. 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钾

D. 碳酸钙和碳酸锌

●案例探究

【例题】吗啡和海洛因都是严格查禁的毒品。

(1) 吗啡中含碳0.7158(质量分数,下同)、氢0.0667、氮0.0491,其余为氧。已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300,试求:①吗啡的相对分子质量;②吗啡的分子式。(2) 已知海洛因是吗啡的二乙酸酯,试求:①海洛因的相对分子质量;②海洛因的分子式。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根据物质内所含元素质量分数,确定物质化学式的能力。

知识依托: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化学式的关系。

错解分析:不注意有效数字的位数,有效数字取舍不合理,再根据原子个数比列式就会得出错误的结果。

解题思路:(1)由吗啡中各元素的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可以断定吗啡分子中所含N原子数最少,设吗啡分子中含有1个N原子,则:M r(吗啡) = 14.0/0.0491 = 285<300 ……符合题意;

若吗啡分子中含有2个N原子,则:M r(吗啡) = 28.0/0.0491 = 570>300 ……不符合题意。

吗啡分子中含有2个以上的N原子更不可能,可见吗啡分子中只含有一个N原子,且吗啡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5。

吗啡分子中所含C、H、O原子个数分别为:

N(C) = 285×0.7158÷12.0 = 17.0 N(H) = 285×0.0667÷1.00 = 19.0

N(O) = 285(1.0000-0.7158-0.0667-0.0491)÷16.0 = 3.00

吗啡的分子式为:C17H19NO3。

(2) 生成二乙酸酯的反应可表示为:R(OH)2+2HOOCCH3?→

?R(OOCCH3)2+2H2O

显然,海洛因分子比吗啡分子多了2个C2H2O 基团,则海洛因的分子式为:

C17H19NO3+2C2H2O = C21H23NO5

海洛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r(海洛因) = 12×21+1×23+14×1+16×5 = 369

答案:(1) ①285;②C17H19NO3。(2) ①369;②C21H23NO5。

●锦囊妙计

遇到下列情况,可用设一法:

1. c、w、ρ间的相互转化;

2. 根据质量分数确定化学式;

3. 确定样品中杂质的成分。

●歼灭难点训练

1.(★★★) 某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试求此溶液的密度。

2.(★★★) 已知某硫酸铜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0 mol·L-1,密度为1.08g·cm-3,试求该溶液的质量分数。

3.(★★★★) 称取可能含有Na、Mg、Al、Fe的金属混合物12 g,放入足量盐酸中,可得到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为11.2 L,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以上四种金属,一定含有的是_________;(2) 以上四种金属,可能含有的是________;

(3) 能否确定一定不含有某种金属?

4.(★★★★★) 1924年,我国药物学家从中药麻黄中提出了麻黄素,并证明麻黄素具有平喘作用。将其予以合成,制作中成药,可解除哮喘病人的痛苦。取10.0g麻黄素完全燃烧可得到26.67gCO2和8.18gH2O,并测得麻黄素中含N:8.48%。

(1) 试确定麻黄素的最简式__________________。

(2) 若确定麻黄素的分子式还缺少一个条件,该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解析:若为1.06g 纯净的碳酸钠经题设过程可得到标准状况下干燥纯净的气体2.24L ;而题设条件下,1.06g 含杂质的碳酸钠样品仅得到标准状况下干燥纯净的气体2.20L ,可见,等质量的碳酸钠和杂质分别与过量盐酸作用,碳酸钠产生二氧化碳多,杂质产生二氧化碳少;则题设条件下产生等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需碳酸钠的质量小,所需杂质质量大。

为方便计算,设生成1mol 二氧化碳,则需要题中所列物质的质量分别是:

Na 2CO 3~CO 2 BaCO 3~CO 2 K 2CO 3~CO 2 NaHCO 3~CO 2 106 g 1 mol 197 g 1 mol 138 g 1 mol 84 g 1 mol

KHCO 3~CO 2

CaCO 3~CO 2

ZnCO 3~CO 2

100 g 1 mol 100 g 1 mol 125 g 1 mol

所需碳酸钡和碳酸钾的质量都大于碳酸钠的质量,A 项可选;所需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钾的质量都小于碳酸钠的质量,C 项不可选;生成1mol 二氧化碳所需碳酸钾和碳酸氢钠混合物的质量介于84g ~ 138g 之间,所需碳酸钙和碳酸锌混合物的质量介于100g ~ 125g 之间,都有小于106g 的可能,故B 、D 项都不可选。答案:A

歼灭难点训练

1. 提示:设 H 2SO 4(aq) 的体积为 1 L ,则:

m (硫酸溶液)=c mol ·L -1×1 L ×98 g ·mol -1÷w =98 c /w g

硫酸溶液的密度为:ρ(硫酸溶液)=98 c /w g ÷1000 mL=0.098 c /w g ·cm -3 答案:

w

c 098.0g ·cm -3

2. 提示:为方便计算,设有硫酸铜溶液 1 L ,则硫酸铜的质量为: m (硫酸铜)=0.050 mol ·L -1

×1 L ×160g ·mol -1

=8.0 g

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为:m (硫酸铜溶液)=1.08 g ·cm -3×1000 mL=1.08×10-3 g 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w (硫酸铜)=8.0 g ÷(1.08×103 g)=0.0074(或 0.0073)。

答案:0.0074(或 0.0073)

3. 提示:摩尔电子质量法(设一法的一种):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是指金属在反应中失去单位物质的量的电子的质量,其单位通常用 g ·mol -1 表示。由题意:

n (H 2) =

1

mol

L 22.4L 11.2-? = 0.500 mol

反应中得失电子的物质的量为:n (e -) = 1.00 mol 则:

混合物的平均摩尔电子质量为 12 g ·mol -1,则一定含有比其摩尔电子质量小的物质 (Al),也一定含有比其摩尔电子质量大的物质(Na 或Fe ,不能确定),是否含 Mg 也不能确定。

答案:(1)Al (2)Mg 、Fe 、Na

(3)不能

4. 提示:设麻黄素分子中含有 1 个 N 原子,则:M (麻黄素)=

0848

.0mol

g 0.141

-?=165 g ·mol -1

由于:n (CO 2)=

1

mol

g 44.00g 26.67-? = 0.6061 mol , n (H 2O)= 1

mol

g 18.0g 8.18-?= 0.454 mol

则 1 mol 麻黄素中:n (C) =

g

10.0mol 6061.0×165 g =10.0 mol ,

n (H) =

g

10.0mol 4541.0×165 g ×2 = 15.0 mol

再设麻黄素的分子式为:C 10H 15NO x ,则x =

1

1

1

1

mol

g 16.0mol

1.00mol

g 14.0mol 15.0mol

g 1.00mol 10.0mol

g 12.0g 165----???-??-??- =1.000 mol

最简式可得。借鉴例题可知 (2)答案,但已知麻黄素的式量范围不一定能求出麻黄素的化学式。 答案:(1)C 10H 15NO

(2)M (麻黄素)(即麻黄素的式量)

难点6. 奇偶数法

奇偶数法是利用数字间的奇、偶性规律,探讨试题答案的一种巧解方法。 ● 难点磁场

试利用数字间的奇偶性规律巧解下面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假定只产生单一的还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单质与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 时,还原产物是( )

A. NO 2

B. NO

C. N 2O

D. N 2

● 案例探究 [例题]若短周期中的两种元素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 2∶3 的化合物,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

差不可能是

A. 1

B. 3

C. 5

D. 6

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奇偶数”规律的认识或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特殊元素性质的认识。

知识依托:元素周期表。

错解分析:不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奇偶性规律,利用其他方法解题得出错误答案。 解题思路:本题有多种解题方法,其中最简捷的是奇偶数法。

方法1(枚举法): ⅡA 族元素Be 、Mg 与ⅤA 族元素N 、P 形成的化合物符合题干要求,其中Mg 3N 2 中Mg 与N 原子序数差5。ⅢA 族元素B 、Al 与ⅥA 族元素O 、S 形成的化合物亦符合题干要求,其中Al 2O 3 中Al 与O 原子序数差5,Al 2S 3中Al 与S 原子序数差3。欲找差值为1的化合物,需从变价元素中找,如N 2O 3中N 与O 原子序数差1。选 D 项。

方法2(奇偶数法):由于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之比为 2∶3,则可断定一种元素处于奇数族,另一种元素处于偶数族,奇数族原子序数为奇数,偶数族为偶数,奇数与偶数差值是奇数。观察备选项,可知选 D 项。

答案:D ● 锦囊妙计

下列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可能用到奇偶数法:

1. 某些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2. 化合物的分子式与原子序数的推定;

3. 化学反应中化合价的升降数值;

4. 化合价与分子式的关系;

5. 有机分子中 H 等原子的个数。 ● 歼灭难点训练

1.(★★★)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_____PH 3====_____P +_____H 2 (2) _____NH 3+____NO====_____N 2+______H 2O

2.(★★★★) 单质M 能和热浓硫酸反应,若参加反应的单质与H 2SO 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则该元素在反应后显示的化合价可能是( )

A.+4

B.+3

C.+2

D.+1

3.(★★★★) 某金属元素R 最高价氟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1,其最高价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M2。设此元素最高正价为n,则n与M1、M2的关系可能是( )

A.n=(M2-2M1)/58

B.n=(M2-M1)/29

C.n=(2M2-M1)/58

D.n=(M2-M1)/58 O

4.(★★★★★) 已知某有机物A的式量为128。

(1) 若A物质中只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且A分子中含有一个酯的结构(—C—O—),则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任写出一种)。

(2)若A物质中只含有碳、氢、氮三种元素,且A分子中氮原子数目最少,则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若A分子中有一个由氮原子和其他碳原子形成的六元环,则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任写一种)。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解析:由题意知,2个金属原子失去的电子,将被1个HNO3分子中+5价的N原子得到,由于2个金属原子失去的电子数一定是偶数,所以得到偶数个电子的这个+5价的N原子反应后化合价一定是奇数。与备选项对照,可知C项可选。

答案:C

歼灭难点训练

1. (1) 2 2 3 (2) 4 6 5 6

2. 解析:单质M 和热浓H2SO4反应,H2SO4被还原为SO2,硫元素化合价降低总数必为偶数,则M 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必为偶数。由题意知:n(M)∶n(H 2SO4)=1∶4,可见M 化合价变化应为偶数,这样可淘汰B、D 项选项。具体分析A、C 知A项(如单质碳)可选,而C 项不可选。答案:A

3. 解析:此题须讨论n为奇、偶数两种情况。

(1) 若n为奇数,则其氟化物和硫酸盐的化学式分别是:RF n、R2(SO4)n

(2) 若n是偶数,则其氟化物和硫酸盐的化学式分别是:RF n、R(SO4)n/2

答案:AB

4. 提示:(1) 含有一个酯键的A的分子式为C7H12O2,其结构有多种,如:

(2) A式量128是偶数,决定A分子中氮原子数目是偶数,因为当A分子中氮原子数目是奇数时,不论氮原子存在于硝基还是氨基中,式量都是奇数。则A分子中最少含有2个氮原子,A分子式可为C7H16N2,其结构简式有多种,如:

难点7 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诸法中较主要的一种方法,它可以使多步计算化为一步而完成。

●难点磁场

请用关系式法解决下列问题,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将a g 铁和b g 硫粉混合均匀,隔绝空气加强热,充分反应后,再将所得固体混合物放入足量稀H2SO4中,试求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用含a或b的代数式表示)。

●案例探究

【例题】用黄铁矿可以制取H2SO4,再用H2SO4可以制取化肥(NH4)2SO4。煅烧含FeS2 80.2%的黄铁矿75.0 t,最终生产出79.2 t(NH4)2SO4。已知NH3的利用率为92.6%,H2SO4的利用率为89.8%,试求黄铁矿制取H2SO4时的损失率。

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关系式法解题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对转化率、损失率的理解和认识。

知识依托:H2SO4的工业制法、NH3与H2SO4的反应。

错解分析:不能准确理解利用率的含义而错解。

解题思路:首先须搞清H2SO4的利用率与FeS2利用率的关系。H2SO4的利用率为89.8%,与H2SO4的利用率是100%、FeS2的利用率为89.8% 是等价的。并排除NH3利用率的干扰作用。

其次,根据S 原子守恒找出已知量FeS2与未知量(NH4)2SO4的关系(设黄铁矿的利用率为x):FeS2 ~ 2H2SO4~ 2(NH4)2SO4

120 264

75.0 t×80.2%×89.8%·x 79.2 t

x=66.6%

黄铁矿的损失率为:1.00-66.6%=33.4%。答案:33.4%

●锦囊妙计

凡反应连续进行,上一步反应的产物为下一步反应的反应物的反应,绝大多数可用关系式法解决。寻找关系式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两种:

1.写出各步反应的方程式,然后逐一递进找出关系式;

2.根据某原子守恒,直接写出关系式。

●歼灭难点训练

1.(★★★) 在O2中燃烧0.22 g硫和铁组成的化合物,使其中的硫全部转化为SO2,将这些SO2全部转化为SO3,生成的SO3完全被H2O吸收。所得H2SO4可用10.0 mL 0.50 mol·L-1的NaOH(aq)完全中和,则原化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2.(★★★★) 将2

3.0 g 石英与60.0 g 石灰石在高温下灼热,试求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3.(★★★★) 已知某厂每天排出10000 m3尾气(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内含0.268%(体积分数)的SO2,SO2可完全转化为H2SO4,若用黄铁矿来生产同样多的H2SO4,则需要多少克含FeS2 78.2%的黄铁矿?

4.(★★★★★) 某化肥厂以氨为原料制备NH4NO3,已知由氨制NO 的产率是96%,NO 制硝酸的产率是92%,求制硝酸所用去的氨的质量占总耗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提示:不论Fe 过量与否,只要有 1 个Fe 原子最终就产生 1 个气体分子,这个气体分子可能是H2S,也可能是H2。则:

n (气体)=n (Fe)=56

mol

g 561

-a a =

?mol V (气体)=22.4 L ·mol -1×

56

a mol=4a L 。

答案:4a L

歼灭难点训练

1. 提示:S~ H 2SO 4~ 2NaOH n (S)=

2

1n (NaOH)=

2

1×0.010 L ×0.50 mol ·L -1

=0.0025 mol ,w (S)=

g

22.0mol

g 32mol 0025.0-1

??=0.36。

答案:0.36

2. 提示:不论 CaCO 3 过量与否,只要有 1 个 CaCO 3 “分子”最终就会产生 1 个 CO 2 分子。则: n (CO 2)=n (CaCO 3)=1

-mol

g 100g 0.60?=0.600 mol V (CO 2)=22.4 L ·mol -1×0.600 mol=13.4 L 。

答案:13.4 L

3. 提示:只需找出 SO 2 与 FeS 2 的关系

FeS 2

~ 2SO 2 120 g

44.8 L m (黄铁矿)×78.2%

104+3

L ×0.268%

m (黄铁矿)=9.18×104

g 。 答案:9.18×104

g

4.解析:将本题分解为两步计算,并辅以一定的数值,可以化繁为简。

根据合成 NH 4NO 3 的反应:NH 3+ HNO 3 == NH 4NO 3可知当合成80 t NH 4NO 3时,需要用63 t HNO 3 吸收17 t 的NH 3。

(1)先求制备63t HNO 3需要的NH 3

NH 3

~ HNO 3

17

63

m (NH 3)×96%×92%

63 t ∴ m (NH 3) =19 t

(2)再求制备80t NH 4NO 3时,生产HNO 3所用NH 3占耗NH 3总量的质量分数:w =17t

19t t 19+=0.53。

答案:0.53

难点8. 虚拟法

所谓虚拟法,就是在分析或解决问题时,根据需要和可能,虚拟出能方便解题的对象,并以此为中介,实现由条件向结论转化的思维方法。

●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A 、

B 、

C 、

D 为四种易溶物质,它们在稀溶液中建立如下平衡: A +2B +H 2O

C +D

当加水稀释时,平衡向_______(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理由是 ● 案例探究

【例题】 600 K 时,在容积可变的透明容器内,反应2HI(g)I 2(g)+H 2(g)达到平衡状态A 。保持

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压缩成原容积的一半,达到平衡状态B 。

(1) 按图所示的虚线方向观察,能否看出两次平衡容器内颜色深浅的变化?并请说明理由。

(2) 按图所示的实线方向观察(活塞无色透明),能否看出两次平衡容器内颜色深浅的变化?并请说明理由。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平衡移动及有色气体浓度被等知识的认识。 知识依托:勒夏特列原理。

错解分析:从实线方向观察,根据 A 、B 两状态下的 I 2 的浓度关系:c B (I 2) = 2c A (I 2) 误以为能观察到容器内颜色的变化。

解题思路:状态A 与状态B 的不同点是:p B =2p A ,但题设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即由状态A 到状态B ,虽然压强增大到原来的2倍,但是平衡并未发生移动,所以对体系内的任何一种气体特别是 I 2(g) 而言,下式是成立的:c B [I 2(g)]=2c A [I 2(g)]。

对第(2)小问,可将有色气体 I 2(g) 沿视线方向全部虚拟到活塞平面上——犹如夜晚看碧空里的星星,都在同一平面上。则视线方向上的 I 2 分子多,气体颜色就深;反之,则浅。

答案:(1) 可以观察到颜色深浅的变化。由于方程式两边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容积减半,压强增大到2倍时,I 2(g)及其他物质的物质的量均不变,但浓度却增大到原来的2倍,故可以看到I 2(g)紫色加深。

(2) 不能观察到颜色深浅的变化。因为由状态A 到状态B ,平衡并未发生移动,尽管 c B [I 2(g)]=2c A [I 2(g)],但 v B [I 2(g)]=2

1v A [I 2(g)],即视线方向上可观察到的 I 2(g) 分子数是相同的,故不能观察

颜色深浅的变化。

● 锦囊妙计

化学中,虚拟法的应用是广泛的,除可虚拟物质状态外,还有很多可用虚拟法解决的问题,如①配平复杂氧化还原反应时,可将复杂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皆虚拟为零;②虚拟出某些混合物的“化学式”;③虚拟出某些解题时用到的数据;④虚拟出解题需要的某些条件;⑤虚拟反应过程;⑥虚拟反应结果等等。

● 歼灭难点训练

1.(★★★) 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 A(g)b B(g)

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容积增加一倍,新平衡建立时,c B 是原来的 60%,则( )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发生了移动 B. A 物质的转化率变小了 C. B 物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了

D. a >b

2.(★★★) 在常温常压下,向5 mL 0.01 mol ·L -1FeCl 3(aq)中滴入0.5 mL 0.01 mol ·L -1的NH 4SCN(aq),

发生如下反应:FeCl 3+3NH 4SCN Fe(SCN)3+3NH 4Cl

所得溶液显红色,改变下列条件,能使溶液颜色变浅的是( )

A. 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Cl 晶体

B. 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水

C. 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变蓝后立即取出

D. 向溶液中滴加2滴1 mol ·L -1的FeCl 3(aq) 3.(★★★★)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某容器内存在如下平衡(平衡 A):

2NH3(g)+CO2(g)CO(NH2)2(s)+H2O(g)

这是工业合成尿素的反应。如果将容器的容积缩小为原来的1/3,则达到平衡时(平衡B)下列说法一.

定正确

...的是( )

A. 气体的平均式量比原来大

B. 气体的平均式量比原来小

C. 气体的平均式量与原来相等

D. 依据题给条件无法确定

4.(★★★★★) CuCl2(aq) 因浓度不同,颜色往往不同。有的是黄色,有的是绿色,还有的是蓝色。已知CuCl2(aq) 中存在如下平衡:

[Cu(H2O)4]2++4Cl-[CuCl4]2-+4H2O

蓝色黄色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欲使溶液由黄色变为蓝色,可采取的两种方法为:①;②。

(2) 欲使溶液由蓝色变为绿色,可采取的两种方法为:①;②。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解析:可将水虚拟为容器,将A、B、C、D四种易溶物质虚拟为盛在“水——容器”中的气体物质。那么,加水稀释,“气体”的体积扩大,压强减小,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即上列平衡的逆反应方向移动。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溶液稀释时,平衡向溶质粒子数增加的方向移动。

答案:逆因为稀释后,单位体积内溶质的粒子总数(或总浓度)减小,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单位体积内溶质的粒子总数(或总浓度)增加的方向移动。

歼灭难点训练

1. 提示:虚拟一种中间状态,假设平衡不移动,则新平衡建立时:c B是原来的50%,而事实上c B是原来的60%,这表明扩大容积平衡向生成 B 的方向——正反应方向发生了移动。

答案:AC

2. 解析:从反应实质来看,溶液中存在的化学平衡是:Fe3++3SCN-Fe(SCN)3

等系列反应。可见加入KCl晶体,对此平衡无影响;但加入2滴1mol·L-1的FeCl3(aq),使溶液中Fe3+浓度增大,平衡则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溶液颜色变深。A、D项皆不可选。

对于B、C选项,因平衡体系中的水量发生了改变,导致溶液中所有溶质的浓度或同等程度地增大,或同等程度地减小;若要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从浓度的改变来看,似无从下手。如果我们变换一下思路,将上列平衡体系中的Fe3+、SCN-和Fe(SCN)3均虚拟为气态物质(虚拟其状态),则向平衡体系中加水,可认为增大了容器的容积,即减小了气体反应物的压强(或浓度),平衡就向气体体积扩大的方向(即上列反应的逆反应方向)移动,这样液体颜色就会变浅。可见B项可选而C项不可选。

若采用极限思维,对于B选项,可作如下设想:加入的水不是很少而是很多,这样上列平衡体系中,Fe3+与SCN-相互碰撞结合成Fe(SCN)3分子的机会越稀越少,而Fe(SCN)3分子电离成Fe3+和SCN-的机会则越来越多,无疑是加水的结果,平衡是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故而溶液颜色变浅。答案:B

3. 解析:容器容积缩小,反应气体压强增大,合成尿素[CO(NH2)2]的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由反应方程式知,气体物质的量每减少2mol,就有60g尿素生成——固体质量增60g,气体质量减60g。那么,可将平衡向右移动的结果虚拟为:将30 g·mol-1的气体从反应容器中移出。

由于原混合气体平均式量M r(A)介M r(NH3)、M r(CO2)、M r(H2O)中最大者(44)与最小者(17)之间,故有以下讨论:

(1)若M r(A)>30,则移走M r=30的气体后,剩余气体平均式量增大,故有M r(B)>M r(A)

(2)若M r(A)=30,则M r(B)= M r(A),

(3)若M r(A)<30,则M r(B)<M r(A)

因为原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在题设条件下无法确定,所以新平衡建立后气体平均式量数值的变化无法确定。

答案:D

评注:若将“一定”改为:可能,则A、B、C、D 四备选项都可选。

4. 解析:(1)加入Ag+降低Cl-浓度,可使平衡向左移动。

将水虚拟为容器,将离子虚拟为气体,则加“水——容器”容积扩大,平衡向气体体积扩大的方向,即本反应的逆反应方向移动。

(2) 由美学知识可知,蓝黄相混可得绿色。这样,平衡向右移动,可使溶液由蓝变绿。由(1)知,加水CuCl2浓度降低,平衡向左移动;则增大CuCl2的浓度(或Cu2+的浓度,或Cl-的浓度)平衡向右移动。

答案:(1) 加水加AgNO3(s)[或AgNO3(aq)]

(2) 加CuCl2(s)[或浓CuCl2(aq)] 加NaCl(s)[或浓NaCl(aq)等]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归纳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归纳 难点23 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两电极都不参加反应,反应的是通到电极上的燃料和氧气,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有难度。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受到重视,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CO为阳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为阴极助燃气,制得在650 ℃下工作的燃料电池,完成有关的电池反应式: 负极反应式:2CO+2CO-2 3 ?→ ?4CO2+4e- 正极反应式:。 总电池反应式:。 ●案例探究 [例题]某原电池中盛有KOH浓溶液,若分别向________(填“正”或“负”,下同)极通入可燃性气体,向________极通入O2,则电路中就有电流通过,试完成下列问题: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书写燃料电池电极反应的能力。 知识依托:原电池原理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错解分析:忽视电解质溶液是KOH溶液,误以为负极能放出酸性气体。 解题思路:燃料电池中,负极通入的气体具有可燃性,在反应中失去电子,被氧化到较高价态:氢元素将被氧化到最高价:+1价,在碱性溶液中产物不是H+,而是H2O——H +与OH-结合的产物。 H2S中硫元素,含碳物质中的碳元素将被氧化到+4价,而+4价的硫(或+4价的碳) 又不能单独存在,在其常见形式SO2和SO-2 3 (或CO2和CO-2 3 )中,因周围环境显碱性生成 酸性氧化物是不可能的,产物应为SO-2 3 (或CO-2 3 ),O2-由谁来提供?显然是OH-,提供O2- 后裸离的H+怎么办?与别的OH-结合生成H2O。若燃料中含有+1价的氢元素,则它反应前后的价态不变(都是+1价),氢元素反应前在含碳燃料中,反应后在生成物水中。负极电极反应式可根据电荷守恒而配平。 燃料电池中,正极通入的O2得电子被还原,成为O2-。 O2-4e-====2O2- O2-被H2O分子俘获变为OH-: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归类总结:整体思维、逆向思维、转化思维、转化思维妙用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归类总结:整体思维、逆向思维、转化思维、转化 思维妙用 化学问题的解决与思维方法的正确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分析有关化学问题,可以明辨概念,生华基本理论,在解题中能独辟蹊径,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进而达到准确、快速解答之目的。下面例谈化学解题中的一些常用思维技巧。 一、整体思维 整体思维,就是对一些化学问题不纠缠细枝末节,纵观全局,从整体上析题,以达到迅速找到解题切人点、简化解题的目的。 例1、将1.92g Cu 投入到一定量的浓 HNO3 中,Cu 完全溶解,生成的气体越来越浅,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672mL气体。将盛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求通入多少毫升标准状况下的氧气可使容器中充满液体。 解析:按一般解法解此题较为复杂。如果抛开细节,注意到它们间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把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相等作为整体考虑,则可化繁为简。浓 HNO3 将Cu氧化后自身被还原为低价氮的氧化物,而低价氮的氧化物又恰好被通入的氧气氧化,最后变成 HNO3 ,相当于在整个过程中HNO3的化合价未 变,即1 .92 g Cu相当于被通入的氧气氧化。由电子得失守恒知 1.92g 64g/mol ×2 = V(O2) 22.4L/mol ×4 解之, V(O2 )=0.336L 即通入336mLO2即可。 例2、某种由K2S和Al2S3组成的混合物中,这两种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含32g硫元素的这种混合物的质量是() A.64g B.94g C.70g D.140g 解析:由K2S和Al2S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可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其化学式为K6Al4S9。得K6Al4S9~~~~9S 6309×32 X 32g 用此方法,答案很快就出来了,为70g。 答案:C 例3、有5.1g镁,铝合金,投入500ml 2mol/L 盐酸溶液中,金属完全溶解后,再加入4 mol/L NaOH 溶液,若要达到最大量的沉淀物质,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为多少?() A.300 ml B.250 ml C.200 ml D.100 ml 解析:物质之间的转化为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指导

元素周期律、周期表试题的分析技巧 元素周期律、周期表部分的试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根据概念判断一些说法的正确性;二是比较粒子中电子数及电荷数的多少;三是原子及离子半径的大小比较;四是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此类试题的解法技巧主要有,逐项分析法、电子守恒法、比较分析法、分类归纳法、推理验证法等。 例题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B.元素周期表中从IIIB族到IIB族 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D.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相同 方法:依靠概念逐一分析。 捷径: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而离子由于有电子的得失,当失去电子时,其离子的电子层数不一定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如Na+等。A选项错。元素周期表中从IIIB族到IIB族 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过渡元素,均为金属元素正确。氦的最外层为第一层,仅有2个电子,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正确。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D选项错。以此得答案为AD。 总结:此题要求考生对元素及元素周期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虽不难,但容易出错。 例题2 :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 A2+、b B+、c C3-、d 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A>B>D>C B.原子序数 d>c>b>a C.离子半径 C>D>B>A D.单质的还原性 A>B>D>C 方法:采用分类归纳法。 捷径:首先将四种离子分成阳离子与阴离子两类,分析其原子序数及离子半径。阳离子为a A2+、b B+,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故原子序数a>b,离子半径AD。再将其综合分析,因四种d D 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故A、B位于C、D的下一周期,其原子序数为a>b>d>c,离子半径A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解题方法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 1、 电荷守恒、化合价守恒、能量守恒等等。 ①质量守恒——就是指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②元素守恒——就是指参加化学反应前后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 ③电子守恒——就是指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④电荷守恒——就是指在物理化学变化中,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 ⑤能量守恒——就是指在任何一个反应体系中,体系的能量一定是守恒的。 2、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 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法。 【例1】在1升2摩/升的稀硝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了13.2克,问:(1)加入的铜粉是多少克?(2)理论上可产生NO气体多少升?(标准状况)【例2】10毫升某气态烃在80毫升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来状况(1.01×105Pa , 270K)时,测得气体体积为70毫升,求此烃的分子式。 【例3】将一定质量的铁放入100g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的质量为105.4g,求加的铁的质量 3、就是直接写出化学方程式中相关的两种或多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及系数 (化学计量数)并用短线相连的方法。其实就是为了在解题过程中方便一点,少写一点,而且看的清楚一点。 例如:2NaOH + H2SO4= Na2SO4+ H2O 可以写为2NaOH~ H2SO4量上2:1的关系 4“极值法”就是对数据不足而感到无从下手的计算或混合物组成判断的题目,采用极端假设(即为某一成分或者为恰好完全反应)的方法以确定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名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这样使一些抽象的复杂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例 4】某碱金属单质与其普通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40g,与足量水完全反应后生成1.79g碱,此碱金属可能是() A. Na 钠 B. K 钾 C. Rb 铷 D. Li 锂 【例 5】两种金属混合物共15g,投入组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得11.2L H (标准状况下), 2 则原混合物组成中肯定不能为下列的() A.Mg Ag B.Zn Cu C. Al Zn D.Mg Al 【例 6】0.03mol Cu完全溶于硝酸,产生氮的氧化物(NO,N O2,N2O4)混合气体共0.05mol .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30 B. 46 C. 50 D. 66 【例 7】某混合物含有KCl,NaCl和Na2CO3,经分析含钠元素.5%,含氯元素.08%(以上均为质量分数),则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 A. 25% B. 50% C. 80% D. 无法确定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汇总

策略1化学基本概念的分析与判断 化学基本概念较多,许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且考查时试题的灵活性较大。如何把握其实质,认识其规律及应用?主要在于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其分类方法及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关系和转化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 经典题: 例题1 :下列过程中,不涉及 ...化学变化的是() 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 B.用明矾净化水 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方法:从有无新物质生成,对题中选项分别进行分析。 捷径:充分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四种物质的应用及现象进行剖析知:甘油用作护肤剂是利用了甘油的吸水性,不涉及化学变化。明矾净化水,是利用了Al3+水解产生的Al(OH)3胶体的吸附作用;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是两者部分发生了酯化反应之故;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出现红棕色斑迹,属铁的吸氧腐蚀。此三者均为化学变化。故选A。 总结:对物质性质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有无新物质生成,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例题2 :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 方法:从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原子的电子式—→得失电子—→化合物或原子团电子式,对题中选项逐一分析的。 捷径:根据上述方法,分析CO2分子中电子总数少于原子中的电子总数,故A选项错。B项中N与N之间为三键,且等于原子的电子总数,故B正确。C有一个负电荷,为从外界得到一个电子,正确。D为离子化合物,存在一个非极性共价键,正确。以此得正确选项为A。 总结:电子式的书写是中学化学用语中的重点内容。此类试题要求考生从原子的电子式及形成化合物时电子的得失与偏移进行分析而获解。 例题3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物质有固定元素组成的是( )

高中化学有机实验题解题技巧!

1、加热方式 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其加热方式可能不一样 ①酒精灯加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可用酒精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乙烯的制备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石油蒸馏实验”。 ②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实验(包括醛类、糖类等的所有银镜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水浴温度为55~60℃)”、“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70~80℃)”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等)水解实验(热水浴)”。 ③用温度计测温度的有机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以上两个实验中的温度计水银球都是插在反应液外的水浴液中,测定水浴的温度)、“乙烯的实验室制取实验”(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和“石油的蒸馏实验”(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测定馏出物的温度)。 2、催化剂的使用 ①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乙烯的制取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取实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实验”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

其中前四个实验的催化剂为浓硫酸,后两个实验的催化剂为稀硫酸,其中最后一个实验也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催化剂 ②铁做催化剂的实验:溴苯的制取实验(实际起催化作用的是溴与铁反应生成的溴化铁)。 ③铜或者银做催化剂的实验:醇的去氢催化氧化反应。 ④镍做催化剂的实验:乙醛催化氧化成酸的反应。 ⑤其他不饱和有机物或苯的同系物与氢气、卤化氢、水发生加成反应时,为避免混淆,大家可直接写催化剂即可。 3、注意反应物的量 有机实验要注意严格控制反应物的量及各反应物的比例,如“乙烯的制备实验”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 4、注意冷却 有机实验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多为挥发性的有害物质,所以必须注意对挥发出的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冷却。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指导01 关系式法

专题01 关系式法 【母题1★★★】为测定某石灰石中CaCO 3的质量分数,称取W g 石灰石样品,加入过量的浓度为6 mol/L 的盐酸,使它完全溶解,加热煮沸,除去溶解的CO 2,再加入足量的草酸铵[(NH 4)2C 2O 4]溶液后,慢慢加入氨水降低溶液的酸度,则析 出草酸钙沉淀,离子方程式为:C 2O 2-4 +Ca 2+ =CaC 2O 4↓,过滤出CaC 2O 4后,用稀硫酸溶解:CaC 2O 4+H 2SO 4=H 2C 2O 4 +CaSO 4,再用蒸馏水稀释溶液至V 0 mL 。取出V 1 mL 用a mol/L 的KMnO 4酸性溶液 滴定,此时发生反应:2MnO - 4 +5H 2C 2O 4+6H +=2Mn 2+ +10CO 2↑+8H 2O ,若滴定终点时消耗a mol/L 的KMnO 4 V 2 mL ,计算样品中CaCO 3的质量分数。 【分析】本题涉及到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为: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C 2O 2-4 +Ca 2+ =CaC 2O 4↓ CaC 2O 4+H 2SO 4=H 2C 2O 4+CaSO 4 2MnO - 4+5H 2C 2O 4+6H +=2Mn 2+ +10CO 2↑+8H 2O 【解答】由方程式可以得出相应的关系式: 5CaCO 3——5Ca 2+——5CaC 2O 4——5H 2C 2O 4——2MnO - 4 5 2 n 1(CaCO 3) aV 2×10-3 mol n 1(CaCO 3) = 2.5 aV 2×10-3 mol 样品中:n (CaCO 3) = 2.5 aV 2×10-3×1 0V V mol 则:ω(CaCO 3) =% 25%100/100)105.2(1 2032 1 WV V aV g W mol g mol aV V V = ????-

(完整word)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 1、差量法 例题. 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解析: Fe + CuSO4= FeSO4+Cu 棒的质量增加 56 64 64-56=8 m (Fe) 100.8g-100g=0.8g 56∶8=m (Fe)∶0.8 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归纳小结 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固态、液态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之差。,也可以是气态物质的体积、物质的量之差等。。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差量也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仔细分析题意,选定相关化学量的差量。质量差均取正值。差量必须是同一物理量及其单位,同种物态。

差量法优点:不需计算反应前后没有实际参加反应的部分,因此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差量法利用的数学原理:差量法的数学依据是合比定律,即 差量法适用范围 ⑴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 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 ⑵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时,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经典习题 1.在稀H2SO4和CuSO4的混合液中,加入适量铁粉,使其正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得到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加铁粉的质量相等。则原混合液中H2SO4和CuSO4的质量比为( ) A.7:8 B.8:7 C.7:80 D.80:7

高中有机化学推断题解题方法和相关知识点全总结

有机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和相关知识点全总结 一、常见有机物物理性质归纳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 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 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 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 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高中化学中各种颜色所包含的物质】{方便推断时猜测} 1.红色:铜、Cu2O、品红溶液、酚酞在碱性溶液中、石蕊在酸性溶液中、液溴(深棕红)、红磷(暗红)、苯酚被空气氧化、Fe2O3、(FeSCN)2+(血红) 2.橙色:、溴水及溴的有机溶液(视浓度,黄—橙) 3.黄色(1)淡黄色:硫单质、过氧化钠、溴化银、TNT、实验制得的不纯硝基苯、 (2)黄色:碘化银、黄铁矿(FeS2)、*磷酸银(Ag3PO4)工业盐酸(含Fe3+)、久置的浓硝酸(含NO2)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完整版)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完整版) 策略1化学基本概念的分析与判断 1、化学基本概念较多,许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且考查时试题的灵活性较大。如何把握其实质,认识其规律及应用?主要在于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其分类方法及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关系和转化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 经典题: 例题1 :下列过程中,不涉及 ...化学变化的是() 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 B.用明矾净化水 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方法:从有无新物质生成,对题中选项分别进行分析。 捷径:充分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四种物质的应用及现象进行剖析知:甘油用作护肤剂是利用了甘油的吸水性,不涉及化学变化。明矾净化水,是利用了Al3+水解产生的Al(OH)3胶体的吸附作用;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是两者部分发生了酯化反应之故;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出现红棕色斑迹,属铁的吸氧腐蚀。此三者均为化学变化。故选A。 总结:对物质性质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有无新物质生成,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例题2 :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 方法:从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原子的电子式—→得失电子—→化合物或原子团电子式,对题中选项逐一分析的。 捷径:根据上述方法,分析CO2分子中电子总数少于原子中的电子总数,故A选项错。B项中N与N之间为三键,且等于原子的电子总数,故B正确。C有一个负电荷,为从外界

得到一个电子,正确。D为离子化合物,存在一个非极性共价键,正确。以此得正确选项为A。 总结:电子式的书写是中学化学用语中的重点内容。此类试题要求考生从原子的电子式及形成化合物时电子的得失与偏移进行分析而获解。 例题3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物质有固定元素组成的是( ) A.空气B.石蜡C.氨水D.二氧化氮气体 方法:从纯净物与混合物进行分析。 捷径:因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而混合物大部分没有固定的组成。分析选项可得D。 总结:值得注意的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等)及有机同分异构体(如二甲苯)混在一起,它们虽是混合物,但却有固定的元素组成。此类试题与纯净物和混合物的设问,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高考化学答题策略和答题技巧

高考化学答题策略和答题技巧 高考复习进入了冲刺阶段,如何才能在考试中将分数稳稳的拿到,这次我们谈谈考试中的答题技巧。 审题要认真: 答题都是从审题开始的,审题时如果遗漏了题给信息,或者不能正确理解信息,就会给答题埋下隐患,使解题陷入困境,不但做不对题,还占用了考场上宝贵的时间,危害很大。 细心的审题,正确理解和把握题给信息,充分挖掘隐含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在化学学科的考试中,审题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审题型:审题型是指要看清题目属于辨析概念类型的还是计算类型的,属于考查物质性质的,还是考查实验操作的等等。审清题目的类型对于解题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类型的题目处理的方法和思路不太一样,只有审清题目类型才能按照合理的解题思路处理。 2.审关键字:关键字往往是解题的切入口,解题的核心信息。关键字可以在题干中,也可以在问题中,一个题干下的问题可能是连续的,也可能是独立的。 关键字多为与化学学科有关的,也有看似与化学无关的。 常见化学题中的关键字有:“过量”、“少量”、“无色”、“酸性(碱性)”、“短周期”“长时间”、“小心加热”“加热并灼烧”“流动的水”等等,对同分异构体的限制条件更应该注意,如:分子式为C8H8O2含有苯环且有两个对位取代基的异构体“含有苯环且有两个对位取代基”就是这一问的关键字。 3.审表达要求:题目往往对结果的表达有特定的要求。 例如:写“分子式”、“电子式”、“结构简式”、“名称”、“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数学表达式”、“现象”、“目的”。这些都应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避免“答非所问”造成的不必要的失分。 4.审突破口常见的解题突破口有:特殊结构、特殊的化学性质、特殊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特殊反应形式、有催化剂参与的无机反应、应用数据的推断、框图推断中重复出现的物质等等。 5.审有效数字。有效数字的三个依据: ①使用仪器的精度,如托盘天平(0.1g)、量筒(≥0.1mL)、滴定管(0.01mL)、pH试纸(整数)等。 ②试题所给的数据的处理,例如“称取样品4.80g……”,根据试题所给有效数字进行合

化学解题方法高中与技巧平均值法

化学解题方法高中与技巧平均值法 化学解题方法高中【说明】平均值法:就是根据两组分解物质的某种平均值来推断两物质范围的解题方法。 平均值法所依据的数学原理是:xA<M<xB 只要知道x,便可判断xA和xB的取值范围,从而实现速解巧解,可见平均值法适用于两元混合物的有关计算,若混合物由两种物质组成,平均值法就是十字交叉法,只是在解题时没有写成十字交叉形式。 【误点】9.惯性思维 【题例9】把含有某一种杂质氯化物的MgCl2粉末95g溶于水后,与足量AgNO3溶液反应,测得生成的AgCl为300g,则该MgCl2粉末中杂质可能是______。 A.NaCl B.AlCl3 C.KCl D.CaCl2 【纠错】此题若惯性思维为混合物计算,则运算过程复杂化,且花费时间较多。若用平均值法的技巧,计算过程简单、明确。 95克MgCl2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是2mol,300gAgCl中的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是300/143.5大于2mol 说明杂质中含Cl的质量百分比大或提供1molCl-所需物质的质量小。提供1molCl-所需各物质的质量为: 【误点】10.考虑问题不全面 【题例10】18.4gNaOH和NaHCO3固体混和物,在密闭容器中

加热到约250℃,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6g。试计算原混和物中NaOH的百分含量。 【纠错】本题在1989年高考(也包括现在学生的平时练习)中,多数学生求解过程如下: 2NaHCO3=Na2CO3+CO2↑+H2O--------- 若NaOH过量,只发生反应,减少的1.8g为H2O。 设NaHCO3的质量为X, NaOH+NaHCO3=Na2CO3+H2O 8418 X1.8g NaOH%=10g/18.4g*100%=54.3% 若NaHCO3过量,发生的反应为、,减少的1.8g为H2O和CO2。 设NaOH的物质的量为y. NaHCO3+NaOH=Na2CO3+H2O ymolymolymol 2NaHCO3=Na2CO3+CO2+H2O 16862 4-124y1.8-18y 168/16=(18.4-124y)/(1.8-18y) 答:(略) 其实,上述求解过程中只有答案54.3%是正确的,答案39.1%不成立。因为,如果7.2g NaOH代入反应,所需的NaHCO3质量为

高考有机化学解题技巧

高考有机化学解题技巧 有机化学知识在高考中占21分或15分左右,所占比例较大。在高考复习中有机化学 的复习尤为重要。在有机化学的总复习中,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侧重能力的培养,做 到“以考纲为指导,课本为基础,能力为核心”。 一、依据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递变规律,可以采用“立体交叉法”来复习各类有 机物的有关性质和有机反应类型等相关知识点。 首先,根据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烃的衍生物的顺序,依次整理其结构特征、 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化学性质中的反应类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各种有机物的制取方 法。自已动手在纸上边理解边书写,才能深刻印入脑海,记在心中。 其次,按照有机化学反应的七大类型(取代、加成、消去、氧化、还原、加聚、缩聚),归纳出何种有机物能发生相关反应,并且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三,依照官能团的顺序,列出某种官能团所具有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这样交叉复习, 足以达到基础知识熟练的目的。 熟练的标准为:一提到某一有机物,立刻能反应出它的各项性质;一提到某类有机特征 反应,立即能反应出是哪些有机物所具备的特性;一提到某一官能团,便知道相应的化学性 质。物质的一般性质必定伴有其特殊性。例如烷烃取代反应的连续性、乙烯的平面分子结构、二烯烃的1-4加成与加聚反应形成新的双健、苯的环状共轭大丌键的特征、甲苯的氧化反应、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l-位醇和2-位醇氧化反应的区别、醛基既可被氧化又可被还原、 苯酚与甲醛的缩聚反应、羧基中的碳氧双键不会断裂发生加氢反应、有机物燃烧的规律、碳原子共线共面问题、官能团相互影响引起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改变等,这些矛盾的特殊性往往 是考题的重要源泉,必须足够重视。 例题一: 这是一道典型的基础型应用题,其有机基础知识为:1-3丁二烯的加聚原理、卤代烃的水解、烯烃的加成反应、l-位醇的氧化、羧酸与醇的酯化反应以及反应类型的判断等。平心 而论,按照上述复习方法,答题应该毫无困难。 二、用基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有机化学问题 有机化学高考试题必有根据有机物的衍变关系而设计的推断或合成题。这类试题通常 以新药、新的染料中间体、新型有机材科的合成作为载体,通过引入新的信息,组合多个化 合物的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的产物,从中引出相关的各类问题,其中有:推断原料有机物、中间产物以及生成物的结构式、有机反应类型和写有关化学方程式等。

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目解题技巧

化学工艺流程题近几年是高考的热点,所占的分值也相当重,但由于此类试题陌生度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大,加上有的试题文字量大,学生在没做之前往往就会产生畏惧感,所以这类题的得分不是很理想。 要解好这一类题,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克服畏惧心理,认真审题,找到该实验的目的。一般来说,流程题只有两个目的:一是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某一物质;另一目的就是利用某些物质制备另一物质。 一、对于实验目的为一的题目,其实就是对混合物的除杂、分离、提纯。当遇到这一类题时,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在题目中找出要得到的主要物质是什么,混有的杂质有哪些,认真分析当加入某一试剂后,能与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了什么产物,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将杂质除去。只有这样才能明白每一步所加试剂或操作的目的。这里特别提一提蒸发与结晶。蒸发与结晶方法都可以将溶液中的溶质以固体形式析出,具体采用何种方法,主要取决于溶质的溶解度。 有的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大,如NH4NO3、KNO3等物质,在蒸发过程中比较难析出来,所以要用冷却法使它结晶。而有的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小,如NaCl、KCl等,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要使它们析出较多固体溶质时,则要用蒸发浓缩的方法。例如NaCl 和KNO3混合溶液,如果将混合溶液蒸发一段时间,析出的固体主要是NaCl ,母液中是KNO3和少量NaCl 。如果将混合溶液加热后再降温,则析出的固体主要是KNO3,母液中是NaCl 和少量KNO3。如果是除杂,杂质所含的量比较少,一般是让主要物质析出来。如KNO3溶液中含少量NaCl,常用升温冷却结晶法,再经过过滤、洗涤、烘干(不同的物质在烘干时采取的方法不同),就可得到KNO3固体了。如果NaCl溶液中含少量KNO3,则用蒸发浓缩结晶法.,这种方法一般要经过趁热过滤才能得到主要物质,主要原因是如果温度下降,杂质也会以晶体的形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归纳难点5设一法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归纳 难点5. 设一法 设一法是赋值法的一种,是解决无数值或缺数值计算的常用方法。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现向 1.06 g 含杂质的碳酸钠样品中加入过量的氯化氢溶液,得到标准状况下干燥纯净的气体 2.20 L,则该碳酸钠样品中所含杂质可能是 A.碳酸钡和碳酸钾 B.碳酸钾和碳酸氢钠 C.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钾 D.碳酸钙和碳酸锌 ●案例探究 [例题]吗啡和海洛因都是严格查禁的毒品。 (1)吗啡中含碳 0.7158(质量分数,下同)、氢 0.0667、氮 0.0491,其余为氧。已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 300,试求: ①吗啡的相对分子质量;②吗啡的分子式。 (2)已知海洛因是吗啡的二乙酸酯,试求: ①海洛因的相对分子质量;②海洛因的分子式。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根据物质内所含元素质量分数,确定物质化学式的能力。 知识依托: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化学式的关系。 错解分析:不注意有效数字的位数,有效数字取舍不合理,再根据原子个数比列式就会得出错误的结果。 解题思路:(1)由吗啡中各元素的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可以断定吗啡分子中所含 N 原子数最少,设吗啡分子中含有 1 个 N 原子,则: M r(吗啡)=14.0/0.0491=285<300 符合题意;若吗啡分子中含有 2 个 N 原子,则: M r(吗啡)=28.0/0.0491=570>300 不符合题意。吗啡分子中含有 2 个以上的 N 原子更不可能,可见吗啡分子中只含有一个 N 原子,且吗啡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5。 吗啡分子中所含 C、H、O 原子个数分别为: N(C)=285×0.7158÷12.0=17.0 N(H)=285×0.0667÷1.00=19.0 N(O)=285(1.0000-0.7158-0.0667-0.0491)÷16.0=3.00 吗啡的分子式为:C17H19NO3。 (2)生成二乙酸酯的反应可表示为: ?R(OOCCH3)2+2H2O R(OH)2+2HOOCCH3?→ 显然,海洛因分子比吗啡分子多了 2 个 C2H2O 基团,则海洛因的分子式为: C17H19NO3+2C2H2O====C21H23NO5 海洛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M r(海洛因)=12×21+1×23+14×1+16×5=369。 答案:(1)①285;②C17H19NO3。 (2)①369;②C21H23NO5。 ●锦囊妙计 遇到下列情况,可用设一法:

高考化学解题方法十大技巧

高考化学:解题方法十大技巧 (一)按照顺序解题 化学试卷发下后,先按要求在指定位置上填上准考证号、姓名等,再略花三、五分钟浏览一下试卷的长度、题型以及题数,但尽量不去想这份卷子的难易,然后马上投入到答题中去.命题人员对题目的安排一般是先易后难,因此可循序答题.但碰到个别难题或解题程序繁琐而又分数不多的题目,实在无法解决时则不应被缠住,此时应将其撂下.避免耽误时间,影响信心. (二)认真审清题意 审题时不能急于求成,马虎草率,必须理解题意,注意题目中关键的字、词、句. 【例11】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NH4+。NO3-。CL- +.K+. % +.K+.ALO2-。NO3- +。Na+。SO42-。HCO3- 有些考生不注意题干上“无色”两字而选了A和C,结果不得分. 从历届学生考试情况来看,审题常见错误有:一是不看全题,断章取义.部分同学喜欢看一段做一段,做到后半题时才发现前半题做错了,只得从头再来.须知,一道化学题包含完整的内容,是一个整体.有的句与句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有的前后呼应,相互衬垫.所以必须总观全题,全面领会题意.二是粗心大意,一掠而过.如许多考生把不可能看成可能;把由大到小看成由小到大;把化合物看成物质或单质;把不正确看成正确;把强弱顺序看成弱强顺序而答错.三是误解题意,答非所问.四是审题不透,一知半解.许多同学见到新情境题目,内心紧张,未能全面理解题意. (三)根据要求回答 近几年高考中出现很多考生不按要求答题而失分.如把答案写在密封线内,阅卷时无法看到答案而不给分;要求写元素名称而错写成元素符号,而要求写元素符号又答成元素名称或分子式;要求写物质名称而错写成分子式;要求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而错写成分子式或名称;要求写离子方程式而错写成化学方程式;要求画离子结构示意图而错答为原子结构示意图;把原子量、分子量、摩尔质量的单位写成“克”;把物质的量、摩尔浓度、气体体积、

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答题技巧

改进的化学实验有哪些优点: 1.(一个实验进行改正) ①用该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现象明显,说服力强,XXX的验证无干扰,反应现象直观可信。 ②现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很小,几乎实现了有害气体的零排放。 ③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学生对装置的各部分作用以及对反映本质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④装置简单,仪器易取,操作简便,反应物用量少。 ⑤用针筒进行加液,克服了气压的阻力,适合教师演示或者学生分组实验。 2.(改进前与改进后,两个装置) ①从实现本身来讲,两个实验中所有条件除所加药品不同外,其他均保持一致,原理相同,具有科学性。 ②从实验现象来讲,由于同时进行,通过直接对比,与分开实验相比现象更明显,更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考, ③从价值观角度来讲,可以节约加热时间及能量损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④从课堂效率上讲,同时进行,可以节省实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平时改进实验我们需要注意的哪些方面: (1)实验改进要具备科学性,原理正确,现象明显,通过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2)实验改进要便于课堂实施,利于学生观察和操作,体现实验对于提高学生兴趣、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作用。 (3)实验改进要体现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不仅重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还要强化安全意识、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实验设计有哪些优点: (1)将化学知识融入实验,结合其他学科创设情境教学。 (2)学生可以更多的学习和联系实验,提高动手能力。 (3)学生可以学到有关实验设计的方法,考虑问题更加全面。 (4)色彩鲜明的实验现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诊断题:错因分析 一般都是直接分析,点名错误原因,若需要答题语言,则有如下: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全面,仅仅知道片面的知识,不了解反应背后的原理,不能从根本上分析化学问题,进而得出了错误的理论。 案例分析题 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完整实现三维目标 (3)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设计题 答案参考模板: (1)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基本知识,基本内容,书上明确可以找到的知识点,黑体字。 例:了解乙醇分子的结构,了接羟基的结构特征,知道乙醇的化学性质。 掌握硫酸的物理化学性质,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深入理解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例:过程与方法:通过……的学习,学到……的能力/的方法 通过乙醇化学性质的学习,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探究,学习观察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反映事实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形成事物具有两面性的观点。/培养科学方法的重要作用,培养严谨求实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书中知识重点。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硫酸的强氧化性。 教学难点:和重点有关,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的机理,硫酸性质实验的设计。 教学设计(重点在与教学互动,别的别出现知识性错误就行。)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2.师生互动,讲授新课/讲练结合,讲授新课 3.讲练结合,巩固提高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及解析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及解析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Br 2(g)232 2Al O (s)SO (g)3H O(l)ΔHBr(aq)AlBr (s)???→????→ B .2 H O(g) CO(g) 2334Δ Fe O (s)Fe(s)Fe O (s)???→???→高温 C .Cu(s) 3FeCl (aq)(aq) 22Δ CuCl (aq)Cu O(s)????→????→葡萄糖 D .SiO 2232 Na CO (aq)CO (aq) 2323Δ Na SiO (aq)H SiO (s)????→???→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Br 2(g)通入SO 2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Br 2+SO 2+2H 2O=H 2SO 4+2HBr ,可得到HBr 溶液,向HBr 溶液中加入Al 2O 3固体,发生反应6HBr +Al 2O 3=2AlBr 3+3H 2O ,得到AlBr 3溶液,加热AlBr 3溶液,AlBr 3是强酸弱碱盐,发生水解,加热促进水解,而且HBr 是挥发性酸,所以会得到Al(OH)3固体,A 错误; B .在高温条件下,CO 可以还原Fe 2O 3得到Fe 单质,Fe 可以和水蒸气反应生成Fe 3O 4固体,化学方程式分别为Fe 2O 3+3CO 高温 2Fe +3CO 2、3Fe +4H 2O(g) ? Fe 3O 4+4H 2,B 正 确; C .铜单质可与FeCl 3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FeCl 3+Cu=CuCl 2+2FeCl 2,但是CuCl 2溶液不能与葡萄糖反应,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得到砖红色Cu 2O 沉淀,C 错误; D .SiO 2不与Na 2CO 3溶液反应,SiO 2和Na 2CO 3固体在高温下可以反应,D 错误。 答案选B 。 2.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A .S SO 3H 2SO 4 B .SiO 2Na 2SiO 3(aq) H 2SiO 3(胶体) C .Fe FeCl 3 FeCl 2(aq) D .Al 2O 3 NaAlO 2(aq) AlCl 3(aq)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故A 错误; B 、SiO 2+2NaOH=Na 2SiO 3+H 2O ,Na 2SiO 3+2HCl=H 2SiO 3↓+2NaCl ,故B 正确; C 、2Fe+3Cl 2=2FeCl 3,2FeCl 3+Fe=3FeCl 2,故C 正确; D 、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与过量的盐酸生成三氯化铝,故D 正确; 故选A 。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与技巧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与技巧—关系式法对于多步进行的连续反应,尽管每一步反应都是各自独立的(反应条件和设备可能不同),但前一个反应的产物是后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可根据中间产物的传递关系,找出原料和最终产物的关系式。由关系式进行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并且可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寻找关系式时要特别注意原料中的某些元素是否都转入了产物中去,中间产物是否又有原始原料参与,不可盲目地根据起始物和产物中的原子守恒直接得出关系式。常进行如下的相当量处理:①化合物中某元素的损失率=该化合物的损失率;②中间产物的损失率=原料的损失率;③中间产物的转化率=原料的转化率。常见多步反应的关系式有:①工业制硫酸:FeS2—2S—2H2SO4;②工业合成氨:3C—2N2—4NH3;③工业制硝酸:N2—2NH3—2HNO3;④焦炭制乙炔:3C—CaC2—C2H2 另外,有些题目中常出现一些教材中未见过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以信息的形式作为解题的某些条件,此时要耐心地寻找物质或元素之间的转化关系,以便得出正确的关系式。 练习题 1、用含FeS280%的硫铁矿生产硫酸,已知该矿石的燃烧率为95%,SO2的转化率为90%,SO3的吸收率为98%,若生产500吨98%的硫酸,需要多少吨原料矿石?多少升标况下的空气?(假设空气中氧的体积分数为20%) △ 2、工业生产电石是用生石灰与焦炭在电炉内加热进行的 (3C+CaO==CaC2+CO),假设原料利用率100%,则36吨焦炭可生产多少吨乙炔? 3、钢样中含铬约1.3%。测定钢样中铬含量的步骤是:在酸性条件下将钢样溶解并将其中的铬氧化成Cr2O72-离子,然后加入 20.0mL0.100mol/L的标准FeSO4溶液,令其充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6Fe2++ Cr2O72-+14H+=6Fe3++2Cr3++7H2O 再用0.010mol/L的标准KMnO4溶液滴定过量的Fe2+,要求KMnO4溶液的用量在5.00~10.00mL之间,计算称取钢样的范围。(高锰酸钾与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Fe2++MnO4-+8H+=5Fe3++Mn2++4H2O) 4、为测定某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称取Wg石灰石样品,加入过量的浓度为6mol/L的盐酸,使它完全溶解,加热煮沸,除去溶解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