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对上海交通的影响

合集下载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交通安全检查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交通安全检查

E g er g Tn jUnvrt,0 84S ag a, hn ni ei ,o g iesy2 10 ,h nh i i n n i i C a
21 0 0年上海 世 博 会 的举 办 , 是继 2 0 0 8年北 京
奥运会 后的 又一场 全 球盛 会 。因此 , 向世 界 展示 在
中国 、 海的 同时 , 上 世博会 的安全保 卫工作也 不可忽
范 围约 为 3 2 m . 8k 。 根 据规划 ,0 0年上海要 完 成 1 21 2条 轨道 交通 ,
安检 以保证世博会 的安全 意义重大。作为客流量 集 中的城
市轨 道 交 通 , 全检 查 工 作 更 是 重 中之 重 。 结 合 2 0 安 08年 北
京奥运会 安检经验和上海世博会轨道交通的状况 , 出世博 提
F r t uh r Sa d es Co l e o r fi n r n p ra i n i - to d rs sa l g fT a c a d T a s ott e o
预计 整个世 博会 期 间 , 入 上 海旅 游 的游 客将 进
达到 70 0 0 万人 次 , 中又 有绝 大 多数 要 进 入 世博 其 园区参观世 博会 。根 据预 测 , 轨道交 通 需承 担 5 % 0 左右 的客流 。大规模 的客流 , 同地域 的游客 , 加 不 再 上各 类复杂 的社会 与 国际 关 系 , 因此 必须 对进 入世
会 “ 闭 区” 念 。 介 绍 了引 导 区、 冲 区、 控 区三 种 类 型 封 概 缓 管 轨 道 站 交通 安 检 。建 议 上 海 安 保 指 挥 中心 采 取 四个 方 面 的
措 施 实现 安 全 顺 畅 、 谐 的安 检 理念 。 和

2010年全国数学建模B题答案

2010年全国数学建模B题答案

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居民消费结构影响力的定量评估摘要本文从世博会的筹备期间(2003年---2009年)对上海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进行定量评估研究。

消费结构是一项反映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包含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支出、消费分类三部分[1]。

为了全面反映和研究居民的生活消费状况,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对上海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定量研究。

在对大量的数据分析基础上,研究了上海市居民的收入水平的变化;并且从上海市的几个主要消费群体来分析上海市居民的收入与支出的变化情况;对消费分类的研究,我们选取了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商品和服务作为消费分类的八项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各个主成分进行了详细的定量分析,并运用matlab编程利用曲线拟合的方法做了假设不存在世博会时的预测,再将所搜集到的实际值与预测值作差,我们定义该差值为影响力指数,通过影响力指数的大小来说明上海世博会对上海市居民消费分类的影响,影响力指数越大,说明世博会对上海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越深,进而定量评估了上海世博会对上海市居民的消费结构的影响情况。

消费结构的升级产生的经济势力是持久强大的,了解了上海世博会的对上海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后,若能顺势调控,则能充分带动经济的发展,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提供动力。

关键词:消费结构主成分分析定量评估预测曲线拟合 matlab一 问题的提出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从1851年伦敦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开始,世博会正日益成为各国人民交流历史文化、展示科技成果、体现合作精神、展望未来发展等的重要舞台.请你们选择感兴趣的某个侧面,建立数学模型,利用互联网数据,定量评估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二 符号说明np x 第n 个样品的第p 个指标 X标准化数据矩阵R 变量的关系矩阵p λ 关系矩阵的特征值p μ p λ所对应的单位特征向量i y 第i 个主成分y 1995年到2002年dy 影响力指数三 模型的假设1、本文所作的影响力评估是针对上海市居民的消费结构.2、本文所作的影响力评估仅限于世博会筹备期间及召开期间的居民消费结构.3、消费结构是一项反映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要全面反映和研究居民的生活消费状况,包含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支出、消费分类三部分.4、上海居民消费由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商品和服务八部分组成.5、居民的收入是决定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主要因素,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消费水平的高低.四 模型的建立及求解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日益临近,将对上海经济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投资、消费和出口被称为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2010年的世博会为上海经济发展提供了会前的投资拉动和会后的需求拉动两个方面的刺激,消费是需求的基础,有效地投资必须准确的把握需求的变化.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而消耗产品和服务的行为和过程, 是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生活享受所必需的行为.人们基本的消费状况, 既能反映需求规律, 又成为其他需求的基础,因此, 评估消费状况和需求趋向便成为政府和企业了解市场的起点.据中国社科院的研究, 2001年投资、消费和出口对国内GDP 增长的贡献分别是77%、34%和-11%. 从2002 年上海的统计数据来看, 同样是外需下降、出口下滑, 依靠增幅达31.7%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9.8%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 才保证了上海经济10.4%的高速增长.由此也可以看到投资和消费是推动上海经济发展的两个最基本因素。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影响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影响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影响上海世博会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博览会,也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

举办世博会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本文将从经济、文化和城市发展等方面探讨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首先,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世博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和参观者,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成果的平台。

世博会期间,中国企业有机会与国际企业进行交流合作,推动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

此外,世博会还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为酒店、餐饮等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世博会期间,上海的酒店、餐饮业、交通等相关产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做出了贡献。

其次,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世博会是各国文化的交汇点,不同国家的展馆展示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和发展成果。

中国作为世博会的主办国,通过展馆和文化活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

世博会期间,上海成为了各国人民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理解。

同时,世博会也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学习借鉴的机会,吸收了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和创新思维,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最后,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城市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世博会期间,上海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世博会的举办使得上海的城市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成为了国际化大都市的代表。

世博会结束后,上海的城市发展不仅停留在世博会期间的成果上,更是继续向前发展,成为了中国经济、文化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

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也为其他中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综上所述,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它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创新;它为中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动力。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自己的形象和实力,更是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海世博会给我们留下了什么?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上海世博会给我们留下了什么?_新闻中心_新浪网
2“管理达人”长效运作
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好比一座小型城市,184天的会期考验了其管理手段的长效性。顺利完成世博保障任务后,这些行之有效的“管理达人”,将真正成为整个上海长效管理机制的一部分。
世博会结束后,世博园的30个生活饮用水在线监测点将重新布局,布点在水厂、宾馆、居民小区等处,配合监督人员的现场抽检,将全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的源头纳入常态化管理。世博期间,本市还有80个在线空气监测点严密监测着世博周边区域的商场、宾馆、超市等重要场所的空气质量。世博会结束后,80个空气监测点也将重新分布到本市各公共场所展开常规监测。一旦发现甲醛、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指标超标,随即启动应急响应措施迅速处置。
赞助商链接
免费注册公司大优惠活动开始了
免费注册上海公司,注册企业增资 特惠代理记帐,注册代表处

种植牙 首选金茂科瓦齿科
汇聚多国种植牙专家 国际保险定点机构 缺失牙首选种植牙 美观,恢复咀嚼功能.

找个老外学英语
口语就要这样练 迅速提高英语口语
世博后,新能源汽车将继续行在路上。其中,25辆超级电容大巴将在上海的26路公交线上示范运营;首台赴港样车正在接受实地测试,有望驶上九龙巴士的公交线;60辆燃料电池观光车就将转赴羊城,服务广州亚运会;6辆燃料电池大巴则移往安亭继续示范运营。
【LED照明】
世博园夜晚的“华丽霓裳”,得归功于夜景照明光源采用的LED技术,这是世界上最集中的半导体照明技术示范应用,LED芯片被运用在室内外照明、景观装饰、指示牌、信息显示屏等。外界因此预言,上海世博会很可能开启“LED照明元年”,推动LED照明尽快走入家庭。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沪上生态家,是园区内唯一一个所有照明都采用LED技术的场馆,包括家用LED照明。

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影响及机遇

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影响及机遇

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影响及机遇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影响与机遇上海世博会在经济,⽂化,政治等⽅⽅⾯⾯对中国的发展都产⽣了深远持久的影响。

这使得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上海的盛会,更是全中国与全世界的盛会。

上海世博会的举⾏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经济是⼀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不仅有利于上海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也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

上海世博不仅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扩⼤了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了经济,⽂化的发展,也给中国创造了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了中国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具体来讲,上海世博会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个⽅⾯:⼀、为中国带来巨⼤的旅游收⼊⾸先,为了办好世博会,上海进⼀步完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

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的⾯貌焕然⼀新。

世博会对上海的影响随处可见,上海的航空、铁路、⾼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都得到了⼤⼒的发展。

城区规划也更加合理,绿化⾯积明显增加。

其次,世博会作为⼀个极具魅⼒的旅游吸引体,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沓来,这进⼀步推动了上海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所拉动的综合效益,相当于对其前期投资的11倍之多,这给上海带来了巨⼤的经济效益。

最后,世博会以上海为中⼼,经济发展范围辐射到整个长三⾓及东部沿海地区,据估计,约有超过70%的参观者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

据预测,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参观⼈数将超过7000万⼈次,将创下世博会150多年历史的最⾼纪录。

⽽今,据上海世博会结束还有近⼀个⽉,世博会的参观⼈数就已突破6000万。

这对扩⼤世博会影响、促进国际博览事业发展的意义不⾔⽽喻。

据初步测算,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上海旅游业的直接收⼊将达144.2亿元⼈民币。

这⽆疑是上海乃⾄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动⼒。

⼆、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对于进⼀步提⾼我国国际地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意义。

上海城市更新优秀案例

上海城市更新优秀案例

上海城市更新优秀案例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一个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积极推行各种更新优秀案例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上海城市更新的十个优秀案例:1. 上海外滩:外滩是上海的标志性地标之一,经过城市更新的努力,外滩河岸得到了修复和改造。

对于游客和居民来说,外滩已经成为一个宜人的地方,可以欣赏到黄浦江两岸的美景,同时还有许多咖啡馆、餐厅和商店供人们休闲购物。

2. 南京路步行街:南京路是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曾经因为人流拥挤和环境脏乱而备受诟病。

然而,在城市更新的推动下,南京路步行街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提升。

现在,南京路步行街宽敞整洁,有各种国际知名品牌的店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购物者。

3. 上海滩生态修复:上海滩是一个重要的湿地保护区,也是鸟类迁徙的重要站点。

为了保护这个宝贵的生态环境,上海进行了滩涂生态修复项目,恢复了湿地的自然景观,并为鸟类提供了安全的栖息地。

这个项目不仅保护了生物多样性,还增加了城市的生态氛围。

4. 城市绿化:上海一直重视城市绿化工作,通过植树造林、建设公园等方式,大大提升了城市的绿化覆盖率。

例如,上海中心公园是一个位于市中心的大型城市公园,拥有广阔的草坪、湖泊和花坛,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健身的场所。

5. 申城文化广场:申城文化广场是上海市政府投资建设的一个综合性文化设施,包括博物馆、图书馆、艺术展览馆等。

这个广场不仅提供了各种文化活动的场所,还成为了人们了解上海历史和文化的窗口。

6. 上海世博园区: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了世界博览会,世博园区成为了上海的一张亮丽名片。

通过城市更新,园区内的建筑得到了修复和改造,形成了一个集展览、文化、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7. 上海老洋房保护:上海的老洋房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城市更新,许多老洋房得到了保护和修复。

这些老洋房不仅成为了历史的见证,也成为了人们独特的居住和工作场所。

上海世博会简介(中英文版)

上海世博会简介(中英文版)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机遇和挑战并存The Expo in Shanghai,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世界博览会是全球最高级别的博览会,是世界各国展示其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成就和发展前景的盛会,被誉为“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

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这次世博会将成为强盛的中国向世界展示经济和技术实力的历史性契机。

这将对上海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等方面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个国家举办世博会其目的从来就不是仅仅为了世博会本身的盈利,世博会本身被赋予了更大的经济内涵。

从1993年韩国大田世博会和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的经验来看,世博会往往具有提振经济、带动股市繁荣的作用。

世博会对于新技术开发、应用和推广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对促进举办城市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具体来说,世博会本身构成会展经济,并由此带动一系列产业链的发展。

从前期的基础设施投资,到会展期间将引导巨大的物流、人流、资金流进入上海,为经济增长和服务业发展带来强大推动力量。

World Exposition is regards as the world's highest level of exposition, on which the countries exhibit their social, economic, 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t is also known as "the Olympics in the economic, technological and cultural fields" .Expo 2010 will be held in Shanghai, this will become a historic opportunity for a powerful China by showing the worl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s. This will bring forth profound influence on economic, social, environmental and institutional aspects in Shanghai and surrounding areas. A host country never aims to the profitability of the Expo itself, but to the great economic content the Expo has been given. Experiences of the Expo 1993 in Daejeon and Expo 2000 in Hanover showed that the World Exposition could boost the economy and stimulate the stock market. World Exposition plays an important and leading role in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of new technology .what’s more, it also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host city and its country. Specifically, the Expo itself belongs to exhibition economy and thus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a series of industrial chain. During the exposition, It will bring powerful driving force for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by investing in infrastructure, drawing a huge amount of materials, people and capital flow into Shanghai.经济增量效应。

全国数学建模论文上海世博会对经济影响力定量评估

全国数学建模论文上海世博会对经济影响力定量评估

全国数学建模论文上海世博会对经济影响力定量评估2010 年,上海成功举办了举世瞩目的世界博览会。

这场盛会不仅是一次全球性的文化交流盛宴,更是对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定量评估上海世博会对经济的影响力,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其在经济领域所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收益。

首先,大量的游客涌入上海,带动了旅游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据统计,世博会期间,上海接待的游客数量达到了数千万人次。

这使得酒店、餐饮、交通等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酒店客房供不应求,价格上涨,餐饮场所顾客盈门,营业额大幅增加。

交通方面,无论是公共交通还是出租车服务,都面临着巨大的客流量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其次,世博会的门票销售也是一项重要的直接经济收入来源。

各种类型的门票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从普通日票到指定日票,再到优惠票,多样化的门票设置吸引了大量游客购票参观。

而且,世博会期间还推出了一系列与门票相关的套餐和优惠活动,进一步增加了门票销售收入。

再者,世博会场馆内的商业活动也为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众多的展馆内设有特色商品销售区域,展示和销售各国的特色产品,吸引游客购买纪念品和特色商品。

这些商品的销售不仅增加了商家的收入,也为上海的商业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上海世博会对经济的间接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一方面,它极大地提升了上海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

在全球媒体的聚焦下,上海向世界展示了其现代化的城市风貌、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高效的城市管理能力。

这使得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对上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商业合作机会。

许多跨国公司选择在上海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进一步推动了上海的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世博会促进了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迎接世博会的举办,上海加大了对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力度。

新建和扩建了地铁线路、改善了公路交通网络、提升了通信设施的水平。

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为世博会的顺利举办提供了保障,也为上海未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对上海交通的影响一、本课题的文献概述:1.目前在市场上有关世界博览会的文献数量有限,主要著作有以下可供参考:《博览经济与博览设计》王天平等编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是国内迄今为止较为少见的关于博览活动设计的书稿之一《老照片》山东画报出版社《世界著名展示空间道具设计》柳冠中主编吉林科技出版社《展示设计学》韩斌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世界之最》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世界各国博览会》乃彬编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新经济型规则》侯书森等主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走进世博会》郭方明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走近世博会》上海人民出版社《展台设计实物》康韦·劳埃德·摩根编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在定期或不定期的报刊与杂志的文献形式出现的文献内容上就比较少:《中国会展》。

《中国展会》中国会展杂志社3.网络:中国展览总网4.内部文献:《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中国的商品展示、交流,萌发于原始社会,首起于商潮、兴盛于汉唐,而变化于宋元明三代。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城及卞河两岸的风景、街道和各种人物活动,形象地展示了卞京商业的繁荣昌盛景象。

据《东京梦华录》卷三记载:“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百姓交易。

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异兽,无奇不有。

”这恐怕是最早描述中国早期的展览活动的文献了。

二、本课题的研究范围:1.在世界博览会展举行之时,上海将达到一个怎么样的交通构建。

在《2010年上海交通将实现立体网络化》一文中提到,到2010年,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将从目前3条线路、65公里增加到15条线路、400公里,每天客运能力将从80万人次提升到500万人次。

此外,上海的高速公路网届时可达到650公里,从而形成一个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共汽(电)车为基础、出租汽车为补充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

《2010交通是啥样?上海市长韩正描绘城市交通蓝图》一文中,韩正市长描绘的前景是:2010年,上海地铁的运载量能够由目前的200万人次增加到700万到800万人次;地面公交车辆的运载人数能够达到900万到1000万人次;而自行车则成为与地铁和公交车合理配合使用的交通工具,其总数应该达到700万辆。

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也不讳言私家车的发展。

他说,上海目前共拥有140万辆机动车,很快总数就会突破200万辆。

这对政府是一大考验。

对于解决办法,韩正提出,使用清洁能源、加强人文法治建设,借鉴世界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依靠高科技改善上海的交通现状。

2.在世界博览会展举行之前,上海将如何建设交通,使之能够适应6年后的舞台。

在《世博会规划范围将做调整全球150智囊献计献策》提到,如何应对交通考验。

展期184天,总参展人数预计达7000万人次,高峰日参展人数达80万流量,这一连串的数字,都将是对世博会场址交通的考验。

周汉民表示,这次研讨会上将讨论世博会场址进出交通的疏散方案,出入口位置和数量、停车场的规模、内部交通的组织方式、越江交通的方式等。

研究场址内外的交通组织。

按照目前的规划,届时将会有5条轨道交通线直接或间接与世博会场馆相连,包括M4、M5、M7、M8、L4等。

但出于对总参展人数高于7000万人次的考虑,今年适当时候还将进行参观人数的调查,然后再进行交通的规划组织。

3.在世界博览会展举行之后,交通的改善会为上海带来怎么样的便利。

《世博会将给我们带来什么》可以使我们有一个明确的视角,8年后的上海,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特定的主题之下,上海期待破解的不仅是经济难题,而是如何建成更佳的城市,如何使市民的生活质量更快地提高。

为此,记者采访了参与规划的部分政府官员。

与计划中的洋山港区一期、浦东机场二期、崇明通道及中环线工程等各100多亿元的投资比照,世博会项目约合200多亿元人民币的投入不算很大,但是,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蒋应时认为,这一项目将给上海建立世界级城市所需要的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及社会事业体系的调整,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

4.周边地区的交通发展情况对上海的影响,以及上海世博会对周边地区的交通影响。

《杭州市长茅临生:接轨上海催化杭州》茅临生:和上海接轨,很大程度上交通要接轨。

宁波的跨海大桥开通之后,上海、杭州、宁波之间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小三角;省政府又决定今年开始动工将沪杭高速公路拓宽至八车道;沪杭第二通道也在做前期准备;再加上正在准备的沪杭高速铁路或磁悬浮列车等高速轨道交通,也在论证,很快杭州和上海就是“同城”的概念。

现在到上海1小时40分,以后只要40分钟,到时候,杭州的西湖是上海的,杭州的工业基地是上海的,上海的服务业也是杭州的。

我们都知道,上海的游客尤其是境外游客非常多。

2010年的世博会,杭州是上海的分会场,有了大交通的基础,上海的一部分商务游客将被分流到杭州。

沪苏浙旅游圈也刚刚启动,在上海租车可以到杭州再还车,旅游圈把杭州和上海捆到了一起,杭州的旅游会有个飞跃。

三、对本课题的重要文献述评:1.《博览经济与博览设计》。

进入21世纪,我国正逐渐在经济上发展成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也逐渐变成一个商业展览和会议频繁举行的商务会战大国。

2002年12月8日,国际展览局经过投票,确认中国上海为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城市,更会推动中国商业会展和博览业的发展。

博览会无疑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综合性经济传播活动,从微观上来说,举办博览会的所在地要进行展览场馆的规划兴建,交通与运输的布局与建设,通讯和生活设施的建设,都要投入巨额资金去搭建一个博览技术平台。

不掌握这些技术,是无法办好一个博览会的。

当然,这种巨额资金的投入的经济传播平台会极大的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从中观上来讲,参展的国家和地区、企业和研究及后在博览会上的产品和技术亮相是一种商业性的竞争。

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和技术得到推广,参展者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开发产品和发明新技术,以求在市场上获得买主。

博览会能让企业增加研究发明的资金投入,同时也能让企业获得巨大的新产品、新技术的市场推广的汇报。

博览会能把这样一个层面的经济活动用竞争性的手段组织起来,推进了中观经济的进步。

从宏观上来讲,每一届世界博览会都会提出一个大会主题,通过围绕该主题的产品和技术的展示,通过主体性的科学会议交流,使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以及政府的官员能共同讨论环保、海洋的利用,人类的居住等共同课题,保护我们的地球,交流人类最先进的经验,从而使人类进入最为合理的文明状态,是人类经济在宏观上得到改善。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非常集中的提出21世纪全世界发展重大主题之一。

对于交通,根据世界博览会的统计资料,举办博览会次数较多、较为成功的国家在展览的选址上,都选的比较恰当,如英国的伦敦、美国的纽约、法国的巴黎、日本的东京和大阪、加拿大的温哥华、德国的汉诺威,他们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交通设施十分的便利,具有世界上最好的机场、码头、高速公路、地铁等,而且有很好的相关服务设施,一般一下飞机就能很快到达目的地。

另外在展览地的周边有酒店,可以是参观来宾很方便的入住,并且在展地周围有很好的生态环境。

一般性选择国际性的大都市举办博览会比较有优势。

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地理位置上有一定的优势,他出于长江三角洲,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上海的城市建设、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始终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上海将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成为市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如今,我们正积极投身于越来越多的商业展览活动,缺乏对商业展览活动的研究、交流,许多地方长期处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技术思想层次。

这部综合性的博览学概述书稿的出版,无疑是对中国会展博览活动的一个理论的推进。

2.《中国会展业的发展趋势和营销理论的创新》。

作为会展的组织者、经营者,他的最主要的产品就是会展本身。

会展的工具性恰恰是会展这种产品的价值所在,而如何发现会展的价值、提升会展的价值、推广会展的价值,才是会展组织者、经营者需要面对的根本问题。

也许,只有当会展的生存受到威胁时,才会迫使我们直接面对这一最根本的问题:会展为什么要存在?经过反思,使自己和其他人确信会展存在价值后,会展的目标会更加明确,通向成功的道路将更为宽阔。

但是,我更希望中国会展业界的同仁能够未雨绸缪,提早把这个问题想想清楚。

一旦我们明确了会展的目的,便可以更清晰的分辨摆在自己面前的众多发展道路,非常确切地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怎么做。

以参展商为中心还是以展品目标市场为中心,实际上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决定的。

如果商品短缺,必然形成卖方市场,那么握有这种商品的生产商必然处于中心地位,生产商不论在哪里,经销商、消费者也要找了去。

我们在短缺经济环境中生活的太久,我们的思维习惯于从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角度看问题,我们还不习惯于从消费者的角度看问题。

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总是将会展按不同的商品类别划分,而不是按消费市场组合。

但是,我们所处的市场环境早已不是卖方市场,我们的一切市场活动,都要面对这个现实。

现在是需要认真研究、发掘、培育消费市场的时候了。

以什么为中心,决定了怎样组织参展商、怎样组合展品、开展怎样的活动、吸引怎样的参观者……因此是决定怎样的办会办展的路线方针的根本问题。

文章还提到了会展的“灵魂”这一个崭新的概念:个性化的消费市场背后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不同的生活方式对应着不同的价值观念,抱持不同价值观念、信仰不同生活方式的消费者对商品、服务以及经营方式、服务方式有着不同的需求。

有信仰某种生活方式的人群存在,就有一个特定的消费市场存在,锁定这样一个特色市场,就给参展商找到一个商品开发、销售的新天地。

锁定消费,形成自己的固定消费群体,以这样一个特色消费市场为依托的会展,也就有了自己的特色。

可以说市场来自于特色,特色就是市场空间。

然而特色必然来自于个性,个性又是出自于灵魂。

以个性化消费市场为中心的会展必须有代表这个消费群体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核心思想。

所以说,能够在个性化消费市场上开疆拓土的会展,必定是一个有着自己的“灵魂”的会展。

这种有灵魂、有特色的会展与传统的行业性专业会展是根本不同的,说是两条路线也不为过。

主要区别在于专业会展按商品类别划分,转而搞“物以类聚”;新型会展按消费者生活方式划分,讲究“人以群分”。

这就跳出了行业性专业会展的套路,规避了趋同,创造了特色,提高了对参展商的吸引力,开辟了无限的商机。

正可谓:按传统思维方式搞物以类聚路越走越窄市场几无空间;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搞人以群分无遮无拦市场前景无限。

还提出一些支持性的论据:1).参展商有对主题会展的强烈需求,并通过自发的参展行为表现得非常清楚。

2).生产企业创造的“捆绑销售”、“捆绑宣传”可以说明生产商为了开拓市场乐于联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