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生物入侵

合集下载

《生物入侵者》(3)

《生物入侵者》(3)

结束语:
让我们用心关爱 我们的大自然
查一查 练一练
1、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简介一种生物入侵者(包括名称、 来源、特点、危害、防治措施等)。 2、假如本周是“防止生物入侵”宣传周,请你为活动拟写两 条宣传标语。 (提示:可要求有关部门加强对有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 工具的监控。或提高环保意识,密切注意,避免物种入侵到 别的生态环境中。)
疯狂生长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覆盖一切的生长中 薇甘菊
侵占水面的水葫芦
蔓延海边滩涂的大米草
总结提升
以前提到环保,人们头脑中闪现的往往 是荒漠遍野、浊水横流、乱砍滥伐等情景。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清醒地认识到, “生物入侵”已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 严峻课题。保护环境的警钟再次在我们耳 畔敲响。希望同学们继续对这一现象予以 关注,为抵御和防治生物入侵贡献我们的 一份智慧和力量!
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两个条件? ④ 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
侵的现象吗?针对生物入侵的特点你会想到哪些防治措施(可 以从预防、治理、利用等方面来思考)。
第二环节:你质疑我探究
对“生物入侵者”可以采取的防范措施: (1)加大宣传的力度;严格动植物检疫。 (2)谨慎引进外来物种。 (3)查清我国现有的外来有害物种的种类数目及危害状况;
请同学们以这样的句式来说:
“通过阅读,我知道了

第一环节:你推荐我积累
2、我问你说
① 你知道了本文说明的思路吗? ② 你知道了本文的说明顺序吗?
第一环节:你推荐我积累
文章依次说明了:
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2、生物入侵所带来的巨大危害有哪些? 3、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及途径是什么? 4、生物学及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分 别是什么? 5、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 采取了怎样的相应措 施?

外来物种的生物入侵理论与模型

外来物种的生物入侵理论与模型

外来物种的生物入侵理论与模型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和范围的不断扩大,外来物种的引入也变得越来越常见。

这些外来物种有时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引发所谓的生物入侵现象。

要理解外来物种的生物入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些基本的概念和理论。

外来物种,简单来说,就是那些原本不在一个特定地区或生态系统中存在,而是通过人类的有意或无意的活动引入的物种。

当这些外来物种在新的环境中能够生存、繁殖,并对当地的生态系统、物种、生境造成威胁或危害时,就构成了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的发生并非偶然,它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和过程。

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是“生态位机会”理论。

生态位就像是每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位置和角色,包括它们获取食物、栖息地、繁殖机会等方面。

当一个地区的生态系统出现了空缺的生态位,或者原有生态位的竞争压力减小,外来物种就有可能趁机占领这些生态位,从而得以立足和繁衍。

另一个关键理论是“物种特性”理论。

有些外来物种具有一些特殊的生物学特性,使得它们在新的环境中更具竞争力。

例如,它们可能具有更强的繁殖能力、更快的生长速度、更广泛的食物来源或者对环境变化的更高适应性。

这些特性使得它们能够在与当地物种的竞争中占据优势,从而导致生物入侵的发生。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预测生物入侵的过程和影响,科学家们建立了各种各样的模型。

其中,“物种分布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工具。

这种模型通过分析物种的生态需求(如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栖息地特征等)以及其在已知分布区域的表现,来预测该物种在其他地区可能的分布范围。

这对于提前识别潜在的入侵物种以及评估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还有“入侵动态模型”,它关注的是外来物种在新环境中的种群增长和扩散过程。

通过考虑物种的繁殖率、死亡率、扩散速度以及与当地物种的相互作用等因素,来模拟入侵物种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数量变化。

《生物入侵者》教案3篇

《生物入侵者》教案3篇

《生物入侵者》教案第一篇:教材简介:本书是环保专家贾思勰先生著作,是一本以生物入侵为主题的科普读物。

书中详细介绍了我国目前面临的有害入侵生物,它们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农业经济的危害,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治。

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入侵的概念及其危害。

2.认识我国目前主要的生物入侵种类。

3.掌握有效的生物入侵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1.生物入侵的概念及其危害。

2.我国主要的生物入侵种类。

教学难点:1.如何有效防治生物入侵。

2.如何通过教育普及生物入侵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展示生物入侵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

2.教师针对学生的反应进行提问:你们认为这些入侵生物存在哪些危害?二、讲授(30分钟)1.生物入侵的概念及其危害。

2.我国主要的生物入侵种类及其危害。

三、练习(20分钟)1.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2.请学生就一种生物入侵选题,汇报该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四、总结(10分钟)1.运用PPT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2.讲解生物入侵对我国的危害及需采取的防治措施。

五、作业(自行安排)1.阅读《生物入侵者》相关章节,完成作业。

2.收集一些生物入侵的新闻报道,进行展示和讨论。

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3.展示法4.总结法教学工具:1.生物入侵图片2.PPT3.生物入侵新闻报道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展示、总结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生物入侵的概念及其危害。

但是,在讲述我国主要的生物入侵种类时,许多学生因为口语表达的不够流利,理解有些困难。

下一节课,我将重新规划课程,增加听力和口语训练。

同时,将通过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入侵相关的知识。

浅谈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_张可3篇

浅谈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_张可3篇

浅谈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_张可第一篇:生物入侵的危害随着环境变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生物入侵逐渐成为了生态系统保护和环境治理的难点之一。

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进入一个生态系统,繁殖并扰乱本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结构和功能,威胁本土生物的存活和生态平衡。

生物入侵对环境、经济和社会带来了许多危害:环境危害:外来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扩散、繁衍并占领本土物种的生态位,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和物种灭绝,减少生态系统抗击自然灾害和改善环境的能力,破坏生态平衡和地质景观,甚至影响人类健康。

经济危害:生物入侵对农业、林业、渔业和旅游业等经济产业产生不良影响,破坏生态系统功能和生产力,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和经济损失。

社会危害:生物入侵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关注和不安,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加剧社会矛盾和国际纠纷。

为了应对生物入侵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外来物种的入侵,保护本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结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生物入侵的防治措施生物入侵防治是一项长期和系统的工程,需要科学技术、政策法律、社会教育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合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加强生物入侵监测和预警。

通过对生态系统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外来物种的入侵趋势和影响,提高生物入侵预警和决策的准确性和迅速性。

2.加强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控。

通过排查、管制、监管和消灭措施,限制外来物种的入境和传播,防止外来物种危害本土生态系统,增强防控的能力和效果。

3.加强土地利用与生态功能的优化配置。

通过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和农业、林业、渔业等生产方式,保护和恢复本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降低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

4.加强公众教育和科普宣传。

通过开展科普讲座、宣传活动、网上资源共享等形式,增强公众对生物入侵危害的认识和意识,激励社会广泛参与和支持生物入侵防治工作。

第三篇:加强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升级,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难点和测试。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

1.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并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2.生物入侵的模式有哪几类?1)自然入侵2)人类辅助入侵3)屏障去除后的入侵4)人类运输引起的意外入侵5)从动植物园或养殖场逃逸出去的入侵物种6)有意引入3.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最后能否成为入侵种的因素有两个因素在起作用:1)进入新环境的外来物种的自身特点①生态适应能力强②繁殖能力特强③传播能力强;2)该环境是否可被这个物种入侵①具有可利用的资源条件②缺乏自然控制机制③人类进入的频率高4生物入侵的理论假说有那几点并解说其要点1)多样性阻抗假说要点:结构简单的群落更容易被入侵,生物多样性越丰富,生物入侵越难2)天敌逃避假说要点:①天敌是植物种群的重要调节者;②天敌对本地种比对外来种有更大的抑制作用;③植物可以利用天敌调节作用的降低提高种群的增长.3)空生态位假说要点:生物阻力小4)资源机遇假说要点:有可利用资源,入侵种与本地种不存在强烈竞争。

5)干扰假说要点:干扰后创造了空生态位6)生态位机遇假说要点:外来入侵种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是多种机遇的综合协同或拮抗所造成的。

5导致当代世界物种灭绝和濒危的主要因素三大因素:1)外来入侵物种2)生态环境破坏3)砍伐或捕获6外来入侵物种对中国的威胁:1)入侵种侵袭可使生物多样性丧失2)破坏景观生态的自然性与完整性3)竞争并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使本地物种失去生存空间4)危害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7入侵模型:公式E=IS式中E——给定区域中外来种的数量;I——外来种引入的数量;S——外来种的存活率。

I=Ia+Ii式中Ia——偶然引入的外来种数量,如因自然扩散或环境污染不慎引入;Ii——有意引入的外来种数量,如因农业生产或园艺观赏的需要而有目的地引入。

S=SvShScSm式中Sv——外来种同土著种竞争灭绝后的存活率;Sh——因草食动物和病原体而灭绝后的外来种存活率;Sc——定居过程中因意外事件(如干旱等)而灭绝后的外来种存活率;Sm——不适应环境而灭绝后的外来物种存活率(如热带种释放到温带中、陆地种释放到水环境中、潮湿地区种释放到干旱环境中等的不适应性)8影响群落可侵入性的五大关键要素1)进化历史2)群落结构3)繁殖体压力4)干扰5)胁迫9简述我国外来入侵种几乎无处不在的表现1)涉及的面广。

生物入侵法律后果案例(3篇)

生物入侵法律后果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生物入侵现象日益严重,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在新的生态环境中迅速扩散,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入侵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管理生物入侵行为。

本文将以“入侵生物入侵事件”为例,分析生物入侵的法律后果。

二、案例简介“入侵生物入侵事件”发生在我国某沿海城市,该城市引进了一种名为“入侵生物”的外来物种。

这种生物在当地生态环境中迅速扩散,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具体表现为:1. 损害农业生产:入侵生物大量繁殖,侵占农作物生长空间,导致农作物减产、品质下降。

2. 生态环境恶化:入侵生物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许多本地物种濒临灭绝。

3. 人类健康受损:入侵生物携带病原体,可能引发疾病传播。

三、法律后果针对“入侵生物入侵事件”,我国政府依法进行了调查和处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法律追究。

以下是案例中的法律后果:1. 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对引进、繁育、运输、销售、利用入侵生物的行为进行处罚。

在本案例中,相关责任人因违反生物安全法,被处以罚款。

2.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严重危害国家生态安全、造成重大损失的入侵生物行为,追究刑事责任。

在本案例中,由于入侵生物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相关责任人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3. 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因入侵生物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在本案例中,相关责任人可能因入侵生物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4. 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对违反生物安全法的行为,追究行政责任。

在本案例中,相关责任人因违反生物安全法,被吊销相关许可证,禁止从事相关经营活动。

四、案例分析“入侵生物入侵事件”的法律后果表明,我国在生物入侵问题上采取了严格的法律措施,对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

八年级语文生物入侵者3(2019年8月整理)

八年级语文生物入侵者3(2019年8月整理)
薇甘菊又名小花假泽兰,生性喜光,只要一生根就想尽办法向 上爬,爬到顶上就迅速蔓延,最大限度地吸收阳光,而下面的植物 就会因长期缺少日照而枯萎。另一方面,薇甘菊还会分泌一种叫 “他感”的物质,通过根系渗入泥土,“他感”会对其他植物产生 抑制作用,影响其生长。如果听任薇甘菊生长,它在几年间就能让 整座山的植被全部萎缩甚至死去,所以薇甘菊有“植物杀手”的 “美誉”。
“植物杀手”薇甘菊
请学提生起用口蹄一疫两、句疯牛话病概你括一定这会则很消熟悉息,的其主实这要都内是容由什。么
产生的前这后不都果久是呢,生?广物州入白侵云产山生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现后了果几。株叫薇甘菊的野生植物,植物学 家大为生惊物慌入,侵马不上仅调能兵引遣起将物铲种除的了消它失。与这灭薇绝甘,菊还是会哪瓦路解神生仙态?系用得 着统这功么能紧。张吗?
一种生性凶残、严禁在市场上买卖的鱼类——食人 鲳,在吉林长春市的花鸟鱼市场却颇有市场。
据悉,食人鲳生性凶残,一旦流入江河,将会对其 他鱼类进行攻击,造成生态失衡。
;/ 新宝GG 新宝GG注册 新宝GG平台 ;
太和六年 卿谋略过人 增邑二百 旧族豪侠 后言次及之 以著述为务 徙封良成侯 壬午 引军而南 威怒甚盛 七年 何忍无急去药 朗上疏曰 昔周文十五而有武王 班行其众 翕 晖亡命投霸 出奔南阳 选大将子弟年少有勇力者为之将帅 三年 衣食者多 饮宴於太妃前 又据 晃固谏不止 响之在声也 蒙攻破之 然后治道用兴 隐亲医药 积聚篇卷 则威名折於外 广陵人 不然 惟德所在耳 以子崇为郎中 而何博弈之足耽 十室之邑 齐孝王少子封牟平侯 言语诸事 立皇后郭氏 西境艰险 又经芳营门 邓艾亦见杀 冯天府之险阻 用替厥位 临江而旋 讹言谓奉当立 加昭武将军 都等皆散 宫说邈曰 今雄杰并起 延熙十年卒 夫后大宗者 欲一而专 谨拜章陈情 行前未到邺 则不

生物入侵机制研究概述

生物入侵机制研究概述

生物入侵机制研究概述李武军(重庆市垫江中学校重庆408300)摘要:生物入侵是人类全球化进程的负效应之一,并且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经济发展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生物入侵已经引起了生态学家们高度关注,生物入侵的机制是其中重要的科学问题,对于预防外来生物入侵和恢复已经被入侵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几种生物入侵机制。

关键词:生物入侵入侵机制生态位生物入侵是指物种由自然分布区扩展到一个新地区,在新区域中,该物种可维持自身种群的稳定性,并对入侵地造成生态灾难的过程[1][2][3]。

据统计分析,生物入侵已成为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三大主因之一[4],其对生态系统中所有物种赖以生存的自然平衡造成了长期威胁[3],我国几种主要入侵物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574 亿元[5],另外,生物入侵还会造成全球动植物区系的均匀化趋势[6]。

生物入侵的“十数定律”表明,在众多的外来种中只有极少数会成为入侵种,究竟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这引起了生态学家的注意。

围绕这个问题研究人员针对不同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的若干机制。

目前,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研究大致可分三类:外来种本身生物学特性、被入侵生境的敏感性与二者的相互作用。

现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对外来种入侵机制研究加以概述。

1.入侵植物本身生物学特性外来植物入侵能力与其自身性状之间的关系是入侵生态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研究表明入侵植物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光合利用效率、水分及养分利用效率和对环境胁迫的忍耐能力,且r- 策略种群往往具有更高的入侵扩散能力。

在对入侵和本地悬钩子属( Rubus Linn. )植物光合特性的比较中发现,入侵种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和较低的比叶面积,这就保证了其较高的光合利用效率和较低的构建成本[7]。

对南美蟛蜞菊( Wedelia trilobata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ora )等植物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8][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物种入侵
由于外来物种的存在而使本地物种的生存 安全受到威胁的现象称之为“物种入侵” 或“生物入侵” 案例分析:
–澳大利亚的兔灾 –我国公布的物种入侵名单
澳大利亚的兔灾 (1859)
兔子并不是澳大利亚土生的。在1859年以前,那 里还没有兔子。但在那一年,有一个农民从英格兰 带来了一群野兔,共有24只。他完全没有料到,他 的这一举动将要引起一次农业灾害。
入侵种的危害已经显现: 无意引入的病虫害在农林牧、园林等各个行业 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案例很多,并已经引起相 关部门,包括海关检疫部门的重视。 有目的的引进种给国民经济带来危害的事例比 比皆是。
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我国每年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 失达1200亿元,占到我们国内生产总值的 1.36% 。
假高梁(石茅、阿拉伯高粱)(Sorghum halepense)原产地中
海地区,现分布与我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是30多
种家作物的杂草
蔗 扁 蛾 ( 香 蕉 蛾 ) (Opogona sacchari) 原 产 非 洲 , 1987 年 随 巴 西木进入广州,现传 入 我 国 10 余 个 省 、 直 辖市、威胁农作物、 果树、名贵花卉等。
兔子。粘液瘤病一经引进,它便在整个野兔群中快速传播。 在澳大利亚东南地区,几乎百分之八十的野兔群被消灭了。 • 1952年,一个法国农庄主释放了两只感染了粘液瘤病的兔 子,该病便传入欧洲。几个月内它已在欧洲各地扩散,甚至 横跨大海传到英国。到1953年末,在欧洲每千只兔子仅剩 两个还活着。
我国公布的物种入侵名单
薇甘菊所“到”之处,像被子一 样包裹树木,覆盖花草,受其侵 害的植物或者被绞杀、重压致死, 或者因缺少阳光、水分,不能进 行光合作用而枯萎。 现广泛分布于我国香港、澳门、广 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严重危害6-8 米以下的天然次生林、人工速生林、 经济林和风景林。
毒麦 原产欧美洲、地
原产 豚草 为一种恶性杂 南美洲,现几乎遍。
曾被用作猪饲料,但因其“近
乎疯狂”的繁殖速度而泛滥成 灾,造成水质污染,降低水产 品产量,因而被列为“世界十 大害草”之一。云南昆明为治
理滇池里的水葫芦,近年已花
费40多亿元。每年夏秋之间, 江河里的水葫芦大肆泛滥。
薇甘菊学名假泽兰,是一种攀援植物,繁殖能力极强。 原产于南美洲,60年代被引入印尼植物园用于橡胶园的地 面覆盖,借助于当地温暖潮湿的泥土,很快在印尼、马来 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地蔓延开来,给种植香蕉、茶叶、 可可、水稻等经济作物的农民造成了重大损失。
非洲蜗牛,学名褐云
玛瑙螺,也就是人们
常说和常食用的东风
螺、菜螺、花螺、法 国螺。非洲大蜗牛是
一种繁殖很快的大型
陆生贝类,它们危害
农作物、蔬菜,危害
生态系统,而且还是 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 原菌的中间宿主。
危险的牛蛙原产美洲, 由于大量养殖和逃逸, 目前在我国已经有相当 数量的野外种群。它们 的适应性和繁殖力也都 很强,由于没有相关的 研究,我们现在还不知 道牛蛙对中国土著的两 栖类有多大的威胁,很 可能有些已经造成的生 态损失将是无法挽回的。
紫 茎 泽 兰 ( 解 放 草 、 破 坏 草 ) (Eupatorium adenophorum)。 原产中美州,现分布于我国云南、广西、贵州、四川、 台湾,排挤本地植物; 侵入经济林和农田;全株有毒,危害畜牧业,牛羊吃 了后,嘴巴都会烂掉。
水葫芦,亦称“凤眼莲”,
是一种水生飘浮植物,原产于
南美洲,50年前被引进中国,
“如果有一天我们在野外见到巴
西龟,那中国的龟就危险了!” 国家林业局濒危野生动植物进 出口管理办公室的范志勇先生 这样预言。 因为适应性和繁
殖力都很强的巴西龟会对中国
本土的野生龟构成很大威胁, 我国目前已经停止了所有被甲 小于10厘米龟类的进口。如果 您家养了巴西龟,千万不要随
便把它们放生野外!
美国白蛾严重危害林木、果树和农作物,近年来被国家林业局列为6大工程治理害虫 之一。据了解,美国白蛾本来是在美国以及北美地区,由于美国的生态环境保持了 一定的均衡,加之当地白蛾的天敌就有不下百种,因此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危害。
5.无意引入多: 由于交通越来越发达,流动人员和物资,以及压舱 水无意带入的物种很多,例如蔗扁蛾、褐家鼠、豚 草、北美一枝黄、紫茎泽兰、刺花莲子草、苋属、 松材线虫和美国白蛾等。 6.有目的的引入多: 中国引种历史悠久,中国从外地或国外引入优 良品种更有悠久的历史。
–早期的引入常通过民族的牵移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实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几乎与养殖、饲养、种植 有关的单位都存在大量的外地或外国物种的引进项目。 这些单位有农业、林业、园林、水产、畜牧、特种养殖 业、各种饲养繁殖基地,其中大部分引种以提高经济收 益、观赏、环保等为主要目的。
美国白鹅(秋幕毛虫、秋幕蛾) (Hyphantria cunea)原产北美 洲,现分布于我国辽宁、河北、山东、天津、陕西、等地, 危害果树、林木、农作物及野生植物等200多种植物。
福 寿螺 (大瓶螺 )(Pomacea 牛蛙(美国青蛙) canaliculata) 湿 地 松 粉 蚧 (Rana catesbeiana)原分 (Oracella acuta)原产 原产来马逊河流域,1981 布于北美洲,1959年引 美 国 , 1988 年 随 湿 年引入,现广泛分布于我 入我国,现几乎遍及我 地 松 无 性 系 穗 进 入 国广东、文本、福建、云 国北京以南地区,由于 我国,广东、广西、 南、浙江等地,危害水稻, 其适应性强,易于入侵 福 建 等 地 有 报 道 , 威胁入侵地的水生贝类、 扩散,使本地两栖类面 严重危害松林 植物,也是一些寄生虫病 临减少和绝灭的危险。 的中间宿主
在澳大利亚,兔子几乎没有什么天敌,所以经过 十几年它们已成为一个大问题。它们吃庄稼,毁坏 新播下的种子,啃嫩树皮和芽,并且打地洞损坏田 地和河堤。筑篱笆也不能阻止它们侵犯农民的田地。
澳大利亚的兔灾 (1859)
• 1950年,人们尝试一种控制野兔的新方法。一种能杀死兔 子的病,即粘液瘤病(兔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被引入澳 大利亚。科学家先将该病传染给蚊子,然后经蚊子再传染给
空心莲子草
中海地区,现广布世界 各地,是我国限制检疫 对象,我国除西藏和台 湾 外 ,各省 (区 ) 都曾 有过报道。
互 花 米 草 (Spartina alterniflora)原产美国东南 部海岸,1979年引入我国, 分布于我国上海、浙江、 福建、广东、香港
飞机草(香泽兰) (Eupatorium odoratum)原产中美洲1934年在 云南发现,现分布于我国台湾、 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危害 多种植物和牧场
生物入侵的防治措施
动植物检疫:是阻断生物入侵的有效措施。能够禁 止或限制危险性害虫、病菌、杂草和带病的苗木、 种子、家禽、家畜等的传入(出),或者在传入后 限制传播,防止向其他地区蔓延。
对已经入境的有害生物:要采取措施,尽量予以根 除。
生物防治措施:从入侵有害生物原产地引进天敌:防 治有害生物具有成本低、效果持久、有利于稳定环 境等优点。
我国物种入侵的特点
1.容易形成入侵:中国从北到南5,500公里,东到
西5,200公里,跨越50个纬度,5个气候带:寒温带、 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多样的生态系统使 中国容易遭受入侵物种的侵害。来自世界各地的大 多数外来种都可能在中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
2.涉及面积广: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无一没有外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 随着美军的征战,军用物资的包 装箱、木材等物品跨国运输,也 把美国白蛾带到了世界各地,但 白蛾的天敌却没有跟随美军出征。 白蛾摆脱了天敌的控制,便在新 的地域里疯狂作恶,使受害国几 乎谈“白”色变。我国发现美国 白蛾是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期, 先是辽宁的丹东、营口一带,然 后在其他一些地区相继发现。现 在中国很多个城市,包括沈阳、 唐山、秦皇岛、烟台、上海等一 些城市都有白蛾的踪迹。美国白 蛾是严重危害植物的罪魁祸首。
来种。除极少数位于青藏高原的保护区外,几乎或 多或少都能找到外来杂草。
3.已被入侵的生态系统多 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从森林、农业区、 水域、湿地、草地、城市居民区等都可见到。 其中以水生生态系统的情况最为严重。 4.入侵物种类型多 从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两栖爬行类、 鱼类都有),无脊椎动物(昆虫、甲壳类、 软体动物),高、低等植物,小到细菌、微 生物、病毒都能够找到例证。
非洲大蜗牛(褐云玛瑙螺) (Achatina fulica) 原产非 强大小蠧(红脂大小蠧) 洲东西部,20世纪20年代 (Dendroctonus valens) 原 末在福建厦门发现,现已 产非洲,现分布于我国 扩散到我国香港、台湾、 山西、陕西、河北、河 海南、广西等地,已成为 南等地,严重危害松树。 危害农作物、蔬菜和生态 系统的有害生物
德国小蠊,原产地在德国,故称“德国小蠊”。因国家与国
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在商品交易运输中输入我国,由于其体态
与蟑螂极为相似,个体的大小如一般蟑螂成虫的四分之一,所 以被国人误称为蟑螂或小蟑螂。
小蠊的繁殖速度比一般蟑螂要快几倍,经半个月左右其幼
卵即可长成成虫,群体数量比一般蟑螂多几倍乃至几千倍。小 蠊的生活习性与一般蟑螂相似,喜在宾馆、酒店的中西厨房、 酒巴、餐厅、包房等场所活动。它对人们造成的危害与蟑螂类 似,主要是它们在活动其间将许多有害物质及病菌等传播到人 们的食品及用具中,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
食人鱼又名食人鲳,原产于 亚马逊河,外表妖艳,性情 残暴,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大
于自己体积几倍,甚至几十
倍的动物吃掉。专家认为, 食人鱼若流入我国江河,会 造成一场生态灾难。
小龙虾原名克氏原螯虾, 它们的原产地是中、南 美洲,20世纪30-40年 代我国从日本引进,而 日本则是更早从美国引 进。克氏原螯虾的适应 性强、食性广、幼体成 活率高,擅长在堤坝上 打洞。目前世界各地都 有养殖,并在野外形成 数量巨大的种群,在我 国长江中下游以及华南 分布很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