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需求分析

合集下载

劳动力需求分析

劳动力需求分析
• 由劳动力价格变化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的 分析可以得出:长期 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弹性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大,即比较平坦。
K Ke2 Ke1 e2 b e1 Q0 W1 e2 W0 Q1 b e1 DL
Le2 Lb
Le1
L Le2 Lb
Le1
L
产品价格和资本价格不变,且W=W1,企业生产均衡点为a,要素 需求为(L1,K1)。当W1提高到W2,企业对劳动力需求的调整分两 步:首先,K1不变,劳动力需求减少到Lb,依据的原则是 MRP=VMP=W2,;其次,再用资本替代劳动,原则是 MPK/R=MPL/W DS3 DS2 DS1 W3 W2 W1 e c b a
•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MR=P
•应该有MRP=VMP
MP,VMP VMP
MP
L 完全竞争厂商边际产品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在边际生产率递减区,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要素成本时利润最 大化 即:MRP=MP(L)*P=MFC= W •MFC是每增加一个劳动力所增加的成本,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 场上,劳动力价格W是既定的。 •所以企业雇用劳动力的数量取决于劳动力的边际收益等于W的 临界点,即劳动力需求量由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的临界点决 定.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商品的价格是抽象的价格,而不是实际市场 价格。如服装厂出售一件衬衣50元,消费者购买时这个价格既 包括劳动成本,又包括其他所有成本、费用。而我们这里的抽象 价格把一切的转移费用都不包括在内。
D
Lb
Lc
2
La
L
3.5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是劳动经济学 中一个重要概念。它具有广泛应用 :为达到理想的就业水平,一国的 工资水平如何调整?政府制定的最 低工资水平对就业会产生什么影响 ?某些行业的工资补贴政策对该行 业的雇工规模有何影响,等等,这 些问题的回答都要应用到劳动力需 求的工资弹性概念。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分析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分析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分析I. 概述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平衡随着时间和区域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在这个市场中,雇主和雇员相互作用,他们的需求和供给也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和属性。

本文将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分析劳动力市场,探讨如何优化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并促进经济发展。

II. 劳动力需求分析劳动力需求是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人口规模和结构、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率、产业结构等等。

1. 人口规模和结构人口的大小和结构对劳动力需求有直接的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在增加。

此外,不同年龄组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企业应根据其业务的性质和需求决定如何配置其人力资源。

2.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现代社会中劳动力需求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技术进步,许多手工作业和传统行业正在被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所取代。

但是,新技术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如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新兴产业。

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企业应该了解这些变化,调整其人力资源规划以符合市场要求。

3. 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是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重要指标,因为它对企业的营收和盈利能力有重要影响。

如果经济增长率高,那么企业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来满足需求。

4. 产业结构不同的产业结构也会影响劳动力需求。

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的需求不同,因此企业应该了解不同行业的需求,并在需要时进行适当的转型。

III. 劳动力供给分析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力市场中可用的工作人员。

它受到教育程度、性别、年龄、技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1. 教育程度教育程度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密切相关。

受过更好教育的人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工资水平。

因此,教育政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应该被谨慎考虑。

2. 性别性别对劳动力供给也有决定性影响。

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需求不同,女性在某些领域的就业机会较低,工资水平也较低。

因此,促进性别平等和消除性别歧视是优化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方面。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需求分析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需求分析
都是相同的,即生产率相同。 3、假定工资率由市场供给决定,
企业是既定工资率的接收者。
劳动力需求 L
一、企业劳动力需求曲线
(二)推导 1、概念:企业劳动力曲线是在模型假设范
围内,在不同的市场工资率下,企业愿意 雇用的劳动力人数的连线。
当工资率上升时,劳动力需求将如何变化?
需求理论:
一般消费品需求:
工资率↗ 用资本替代劳动力 劳动力需求量↘ (替代效应)
4、其它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弹性越大,劳动力需求弹 性越大
工资率↗ 其他生产要素需求↗ 其他生产要素价格↗ 其他生产要素供给量↗ 劳动力需求量↘ (替代效应)
(三) 类型
1、无弹性 2、弹性无穷大 3、单一弹性 4、富有弹性 弹性>1 5、缺乏弹性 弹性<1
替代效应
K
K2
E2 E1
K1
C2格没有变化,但是 其相对价格比(W/R)改变了。换言之,相对于提高了价 格的劳动力而言,资本的价格下降了,要素投入的最佳组 合也变化,因而产生要素的替代。工资率提高了,减少劳 动力需求,使其由L1减少到L2;用资本要素替代劳动力, 资本则由K1增加到K2。上述这种变化即为替代效应。工 资率提高的替代效应是减少劳动力需求。
企业劳动力需求曲线弹性大
行业、市场劳动力需求曲线弹性小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弹性大
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弹性小
垄断性企业劳动力需求曲线弹性小
竞争性企业劳动力需求曲线弹性大
2、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所占比率越大,需求弹 性越大
工资率↗ 成本↗ 需求量↘ 劳动力需求量↘
(规模效应)
3、其它生产要素(资本和其他劳动力)替代的可行性: 替代越容易,则弹性越大
二、行业劳动力需求曲线

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限,很容易用数学语言进行分析

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限,很容易用数学语言进行分析

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限,很容易用数学语言进行分析一、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1.劳动力供给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向社会再生产过程提供的劳动力资源。

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因素则为以下三点:(1)社会人口规模及结构。

一般而已,社会认可规模越大,结构也是合理,所能提供的劳动力供给就会越多,人口素质越高也会更利于提升劳动力的质量。

(2)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的发展程度往往也会影响劳动力供给,发展水平越高,利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对教育也有促进作用,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3)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能够体现经济制度,合理且先进的经济体制,对劳动力供给也会提供诸多好处。

2.劳动力需求指一定时期内社会再生产过程所能容纳和吸收的劳动力总量。

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也有诸多因素,主要因素也可归纳为三点:(1)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也是繁荣,发展水平越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也会水涨船高,企业也会适当扩大规模,从而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2)产业结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密集型的产业往往对劳动力的需求量极大。

(3)技术进步程度。

科技的快速进步短期可能对导致部分人失业,但长期来看,技术的提高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再生产过程中势必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增大。

二、就业与失业1.就业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就业是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相吻合的状态。

2.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的失衡所形成的,并非是所有无工作的情况都能称之为失业,失业有三要素:(1)劳动能力(2)就业意愿(3)无工作。

这三者缺一不可,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若无工作,不是失业;同理,若身体健全的正常人无工作,该人没有就业意愿,如各种所谓的“二代”们,以及社会上常见的“啃老族”没有上班,也不是失业。

同时这也会造成部分人才资源及经济资源未能充分利用,任何国家政府都会想办法避免失业,让资源充分利用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失业却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现象,不可能存在完全没有失业。

第三讲 劳动需求分析

第三讲 劳动需求分析

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因素 技术(企业生产函数:Q=f(L,K)) 时间的长短(短期和长期) 厂商的经济目标 社会制度环境
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企业生产函数:Q=f(L,K) 表明:生产中的投入量和产出量之间的相互 依存关系;不同的生产函数反映了各种投入 之间的配合比例关系。 技术系数:固定技术系数与可变技术系数
弹性系数 =
因变量的变动比例 自变量的变动比例
假定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f(X),弧 弹性和点弹性:
∆Y /Y ∆Y X e= = • ∆X / X ∆X Y
∆ ∆ dY X Y X e=lim • = • Y X dX Y
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
定义: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当工资率变化一 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率的比值。 公式:
MRP=w
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劳动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两个因素造成的,一 是劳动的边际报酬递减。二是垄断企业产品的边际收益 曲线,由于该曲线也是递减的,故也影响了劳动需求曲 线的形状。 结论:劳动的需求曲线与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完全 重合。
卖方垄断企业的市场劳动需求曲线:
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就是n个卖方垄断企业的边际收益产 品曲线的简单水平相加,前提是将劳动市场所有企业简 化为卖方垄断企业。
表3-1 资本和劳动调整的时间滞后
劳动
1、改变劳动数量的决策时间 2、广告(以及其他的搜寻方 式)搜寻时间 3、面试时间 4、培训时间
资本
改变资本数量的决策时间 搜寻时间 生产者的制造时间 安装和调试时间
表3-2 短期、长期和超长期分类
时间范围
短期
变化的要素
劳动
固定不变的要素
资本和技术

劳动力需求分析范文

劳动力需求分析范文

劳动力需求分析范文劳动力需求分析是指对特定行业或市场上劳动力需求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了解和预测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

劳动力需求的分析对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将结合一个实际的例子对劳动力需求进行分析。

以互联网行业为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迅速,对劳动力需求也越来越大。

首先,互联网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

比如,软件工程师、系统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等技术人才是互联网企业发展所必需的,而这些技术人才的供给却相对不足,导致互联网行业竞争异常激烈。

互联网企业在招聘时往往要求应聘者具备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较高的学历背景,这也进一步限制了技术人才的供给。

其次,互联网行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也很大。

随着各类互联网产品的涌现,市场推广和用户运营成为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关键之一、而市场营销人才的供给相对充足,但行业竞争激烈,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互联网企业普遍要求市场营销人员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再次,随着互联网消费的不断增加,电子商务行业也对物流、仓储和配送等方面的劳动力需求大增。

互联网购物的普及导致物流业务量的急剧增长,而供给方面,物流和仓储行业对员工的技能要求不高,相对较容易获得劳动力,但工作环境较为辛苦,工资待遇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劳动力需求分析应考虑到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需求差异。

互联网行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旺盛,但供给相对不足;市场营销人才相对充足,但竞争激烈;物流和仓储行业对员工的技能要求不高,但工作环境辛苦。

在劳动力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提供更好的薪酬待遇、培训机会和发展空间来吸引和留住人才。

政府也可以通过相关政策的出台来推动技能培训和人力资源的流动,以满足不同行业的劳动力需求。

总之,劳动力需求分析是对特定行业或市场上劳动力需求情况的综合分析,对了解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和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劳动力需求情况,可以帮助企业和政府做出更准确和科学的决策,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劳动力供需与分析

劳动力供需与分析

劳动力供需与分析劳动力供需是指劳动市场上劳动者和用工单位之间的供求关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供需的平衡与调整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劳动力供需的分析,探讨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解决劳动力短缺与就业失衡的对策。

一、劳动力供需状况与影响因素1.劳动力供给状况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愿意并能够提供劳动的总量。

其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1)人口规模和结构: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决定了劳动力的总量和质量。

人口的增长与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劳动力市场供给。

(2)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是指适龄人口中就业或寻求就业的比例。

劳动力参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劳动力供求的平衡。

2.劳动力需求状况劳动力需求是指用工单位在一定时间内需要的劳动力总量。

劳动力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1)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决定了经济活动的规模和力度,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2)产业结构调整:不同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需求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二、劳动力供需失衡的问题1.劳动力短缺与供给过剩劳动力短缺是指劳动力供给不足以满足劳动力需求的情况,而劳动力供给过剩则是指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

这两种情况都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1)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将限制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发展空间,导致用工单位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抑制了经济的发展潜力。

(2)劳动力供给过剩的问题:劳动力供给过剩将导致就业困难和失业率上升,对社会稳定和个体的生计造成负面影响。

2.劳动力需求结构和技能匹配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劳动力市场对技能和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

然而,劳动力供给的结构和技能储备与之不匹配,造成了技能短缺和就业不平衡的问题。

三、解决劳动力供需失衡的对策1.改善职业教育体系通过加强职业教育的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适应能力,以满足劳动力需求的变化。

劳动需求分析

劳动需求分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二、生产要素的替代性和互补性与需求分析
• 三个概念: • 互补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价格下降,数量 增加时,对生产要素B的需求上升,则称生产要素 A与生产要素B是互补。 • 替代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价格下降,数量 增加时,对生产要素B的需求下降,则生产要素A 是生产要素B的替代性生产要素。 • 独立的生产要素:生产要素A的价格及数量的变化 对生产要素B的价格及数量没有任何影响,这两种 生产要素就被称为独立的生产要素。
1、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 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成本”即劳动价格相 等。 • 公式表示为:VMP =W • 图形表示为: :
VMP=P·MP=d
W
L
2、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是指,完全竞争企 业对劳动的需求量L与劳动价格W之间的关系。 单个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重合,并且向右下方倾斜。
第二章 劳动需求分析
• • • • • 派生需求与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完全竞争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劳动需求弹性 劳动需求理论在政策上的运用
第一节 派生需求与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一、派生需求原理
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是派生需求: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 需求中派生出来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 “引致需求”。 企业对生产要素需求的共同性: 生产要素必须共同使用才能生产出产品。
• 三、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求曲 线的相互作用
• 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相对更为陡峭,而长期劳动需 求曲线则较为平坦。也就是说,长期劳动需求曲 线具有更大的弹性。原因在于工资率变动对劳动 需求的长期调整幅度要大于短期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完全竞争下的企业劳动需求分析
2.1 完全竞争下的短期劳动需求 2.2 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劳动需求 2.3 长期与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的互动
2.1 完全竞争下的短期劳动需求
1、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1)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收益
R(Q) Q • P
Q Q(L)
R(L) Q(L) • P
利润最大化 就业 管理效用最大化 销售收入最大化 ……
1.2.4 社会制度安排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被定义为“一系列被制 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 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 益的个人行为”。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正式制度 就业制度 用人制度 工资制度 福利制度 非正式制度 社会意识形态 伦理道德 惯习
内容概要
本章中,我们首先从市场与非市场的角度,探 讨影响企业对劳动需求的各种因素;其次,考 察企业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劳动需求行为; 第三,将完全竞争模型扩展到不完全竞争市场 结构下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第四,考察劳动 需求的弹性问题;最后,将劳动需求理论应用 于政策领域,考察劳动需求理论的实用性。
公式表示为: VMP=W或MP·P =W
数学推导
(L) P • Q(L) WL
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必须使下式成立:
d (L) P dQ(L) W 0
dL
dL
即 P dQ(L) W dL
上式即为 VMP W
2、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单个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 值曲线重合,并且向右下方倾斜。
生产函数在短期和长期可能是不同的, 不同的生产函数就会导致对劳动需求的 不同。
表2-1 资本和劳动调整的时间滞后
劳动
资本
1、改变劳动数量的决策时间 改变资本数量的决策时间
2、广告(以及其他的搜寻方 式)搜寻时间
搜寻时间
3、面试时间
生产者的制造时间
4、培训时间
安装和调试时间
表2-2 短期、长期和超长期分类
MP dR(L) dQ(L) • P
dL
dL
VMP MP • P
注意MR、MP、 VMP的不同
(2)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成本”
C C(Q) C W •L MC dC(L) W
dL
(3)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 “边际收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成 本”即工资相等。
劳动力市场上政府通过法律形式确立的制度结构
(1)最低劳动标准 (2)最低生活保障 (3)对工会组织和雇主权力在法律上的确认 (4)对市场垄断和市场歧视的限制或利用
1.2.5 产业发展
制造业大国与“蓝领缺失”
近些年,在我国企业中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能员工短缺正成 为一个日益沉重的话题。“高级蓝领”万金难求的现象纷纷见 诸报端。据报道,深圳一家企业为高级钳工开出6000元的月薪, 但仍未得其人,只能发出“好钳工比研究生难找”的感叹;青 岛一家制造公司开出年薪16万元的天价,急切招聘一名具有丰 富经验的高级模具工,最终也因面试者寥寥而无下文;杭州汽 轮机厂将数控机床工人的月薪提到6000元,在人才市场上仍一 无所获。高级技工成为人才市场上有价无市的“香饽饽”。据 统计,全国7000万技术工人中,高级工比例极低,只占5%。
课程目标
一、派生需求与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二、完全竞争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三、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四、劳动需求弹性 五、劳动需求理论在政策上的运用
课程目标
✓一、派生需求与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二、完全竞争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三、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四、劳动需求弹性 五、 劳动需求理论在政策上的运用
如果某一企业使用的生产函数具有固定技术系 数的特征,那么该企业在使用生产要素时无法 相互替代;
如果某一企业的生产函数具有可变技术系数的 特征,那么该企业在生产中就可以根据生产的 成本状况进行替代,以最经济的方式生产产品。
1.2.2 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是通过其对 生产函数的影响体现出来的。
W
推导过程:
W
1)VMP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水平的工资率曲线W; 3)二者交点连线。
VMP=P·MP=d
W
L
L
两个潜在的假定
第一,劳动的边际产品曲线不受劳动价格 变化的影响;
第二,产品价格不受劳动价格变化的影响。
第一节 派生需求与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1. 1 派生需求原理 1. 2 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1. 1 派生需求原理(劳动需求)
劳动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是企业 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特点: 第一:劳动需求是派生性需求
❖ 生产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不同性质: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消费者,对 产品的需求是所谓“直接”需求,即满足“效用”。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 求是来自厂商,满足“利润”的需求。
❖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因此被 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第二:劳动需求是共同性需求
❖ 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具有“共同性”,即企业对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具有相互 依赖性。
第三:劳动需求与工资率反向联系。
劳动需求曲线的移动与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W
A W1
C
B
W2
D1
D2
O
L1 L2
LD
1. 2 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1.2.1 技术 1.2.2 厂商的经济目标 1.2.3 时间的长短 1.2.4 社会制度环境 1.2.5 产业发展
1.2.1 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企业生产函数:Q=f(L,K) 表明:生产中的投入量和产出量之间的
相互依存关系,同时不同的生产函数也 反映了各种投入之间的配合比例关系。 技术系数:固定技术系数与可变技术系 数
时间范围
变化的要素
固定不变的要素
短期
劳动
资本和技术
长期
劳动和资本
技术超长期 劳动、资本而后术出于简化模型的假定: 只存在两种投入,劳动和资本; 两种投入各自都是同质的; 劳动投入在短期内是可以变化的,而资本只在长
期内变化,生产技术在超长期内才能发生变化。
1.2.3 企业目标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