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拓展阅读:关于香港的历史
7个关于香港的知识

7个关于香港的知识
1. 香港的历史:香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1年的秦朝。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香港成为中国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的割让地。
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
2. 香港的行政制度:根据中英联合声明和香港基本法,香港享有高度自治权。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由行政长官和行政委员会领导,行政长官由选举产生。
3. 经济:香港是一个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它拥有高度自由的经济体系、低税率和强大的法治环境,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在此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
香港的货币是港币。
4. 文化:香港文化融合了中西方的元素。
香港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拥有华人、英国人和其他国籍的人口。
香港的文化场景丰富多样,包括电影、音乐、艺术和传统节日等。
5. 语言:香港的官方语言是中文和英文。
普通话(现代标准汉语)和粤语是最常用的语言,但英语也广泛使用,并且是商务和政府活动的重要语言。
6. 教育:香港拥有一流的教育体系。
除了义务教育外,香港还有多所知名的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如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等。
7. 旅游:香港以其美丽的风景、世界级的购物和丰富的文化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香港的主要旅游景点包括维多利亚港、香港迪士尼乐园、太平山、香港海洋公园等。
香港历史简介50字

香港历史简介50字
中文
中国香港是一个东方繁华的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
香港历史始于古时,被认为是中华帝国的延续。
香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岁月,几个世纪以来,她一直是屹立不倒的,保持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优越位置。
一直到明朝晚期,省城珠江涨水,使香港成为渔业和贸易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必要环境,使它成为一座繁荣发展的城市。
在传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创新发展下,香港进入了近代,有着中西文化碰撞的重要角色。
从近代到现在,香港发生了百年的巨变,强大的文化影响深刻地改变了这座城市的脸色。
从数十年的滞留到147年的英殖民统治,到1997年回归,人们看出了香港的历史变迁,也深深体会到这座屹立在美丽海岸边缘城市所代表的传统和文化。
香港至今仍是一个繁华的都市,缔造信息时代的蓬勃发展,被誉为全球贸易的重要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
尽管香港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它仍然保持着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澳门特色,它从未改变,也不会改变。
在香港历史的书写中,人们见证了这片土地上持久而又充满活力的民族理念,以及融合全球化文明的起落,使香港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建立起来成就了伟大而全面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6.22香港、澳门的回归相关史料解读

香港、澳门的回归相关史料解读1.邓小平关于香港回归的立场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
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
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
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我们等待了三十三年,再加上十五年,就是四十八年,我们是在人民充分信赖的基础上才能如此长期等待的。
如果十五年后还不收回,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
所以,现在,当然不是今天,但也不迟于一、二年的时间,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这个决策。
我们可以再等一、二年宣布,但肯定不能拖延更长的时间了。
──邓小平《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1982年9月24日)【解读】香港是国际贸易金融中心,能为英国创造巨大的经济利益,英国政府不会心甘情愿地奉还给中国。
在香港回归祖国的过程中,邓小平以伟大战略家的气魄,以“一国两制”为处理方针,集中全党的智慧,排除阻力,战胜了许许多多的困难。
资料显示:①在主权问题上,邓小平立场坚定,寸步不让,击退了英政府抛出的“用主权换治权”的方案,将谈判纳入中国方案的轨道。
②中国政府宣布收回香港的态度明确,要求英国在1997年7月1日将香港归还中国,中国从同一天起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邓小平采取坚定而又灵活的态度,引导着中英两国进行香港问题的谈判,谈判历时两年多,经过22轮角逐,最后于1984年9月17日,双方代表团就香港问题达成协议,包括一个主体和三个附件:主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附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的具体说明》《关于中英联合联络小组》和《关于土地契约》。
香港历史

展覽區一
史前時期的香港
古物古蹟辦事處 .hk
C. 湧浪 掃管笏
D. 東灣
白芒
B. 蟹地灣
萬角咀 大灣
大浪灣
A.
舂坎角 深灣
E. F.
展覽區二
商周至清初的香港
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唐代 五代 宋、元明代
海防 發展
清初
居民 生活
香港地區居民主要以 捕漁 和 狩獵 維生,從不同的商代玉器禮 器和周代青銅禮器,反映中原地區的 禮制 和文化已傳至香港。
強迫回鄉
日治初期,日軍政府採 取縮少人口政策,強迫 市民遣反回鄉。結果, 香港由戰前時人口超過 一百萬,跌到人口只得 不足五十萬。
日軍投降﹕1945年8月15日
日軍簽寫投降書
假如你身處日軍佔領時期的香港,試 想想你的樣子(包括衣著、身型等)會 是怎麼樣呢?請把樣子繪畫在下面的 鏡子中。並想想你的心情和感受,然 後寫於橫線上。
有趣的香港掌故
香港歷史 (由史前至回歸)
流行歌曲齊欣賞
制水歌
曲/詞:許冠傑
*又制水真正受氣 (又制水真冇樂 趣) 又制水的確係無謂 又制水今 晚點沖涼 成晚要乾煎真撞鬼 OH! 真苦透呀老友 聽朝早D起身 搵定 水桶半打 裝多D水 乜都假 水緊 真真冇修 快搵多D水啦老友 莫水 真陰功 請保重 又制水 夜街你都 無謂去 又制水 拍拖都冇話厘味 又制水 妹佢怕我週身一陣除 成晚 要乾煎真正悲 重唱*
獅子山下
曲: 顧嘉輝 詞: 黃沾 編: 顧嘉輝
人生中有歡喜 難免亦常有淚 我地大 家 在獅子山下相遇上 總算是歡笑多 于唏噓 人生不免崎嶇 難以絕無掛慮 既是同舟 在獅子山下且共濟 拋棄區 分求共對 放開彼此心中矛盾 理想一 起去追 同舟人 世相隨 無畏更無懼 同處海角天涯 攜手踏平崎嶇 我地大 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
香港 历史 pdf

历史 | 香港历史香港这个“亚洲国际都会”,在百多年前还只是一个小渔村。
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占领香港,中英双方签订《南京条约》后,香港岛被割让予英国。
其后,九龙半岛又在1860年被割让;1898年,英国再进一步向中国租借目前的新界地区以及235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止。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
在“一国两制”之下,香港享有高度自治,并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法律制度,继续享有司法独立、自由贸易和言论自由。
大事记公元前700年土生土长的渔民在水上聚居。
公元前50年中国将香港纳入版图。
960至16世纪各个氏族落地生根。
海盗猖獗,各大氏族纷纷筑建围村抵御。
1514年葡萄牙商旅以屯门为基地。
19世纪初英国商人来华进行鸦片贸易,以换取中国的丝绸、白银、香料及茶叶。
1840至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香港岛割让予英国,香港实行殖民统治。
1860年九龙半岛及昂船洲割让予英国。
1898年新界(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租借予英国,租借期为 99 年。
香港成为重要贸易港口。
1910年连接中国内地与香港的九广铁路落成启用。
1911至1949年中国政局的动荡及战乱频仍,大批人潮从中国内地涌至香港。
1941至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占据香港。
1950至70年代来自中国内地的新移民,纷纷在港开设纺织厂及轻工业制造厂。
“香港制造”的产品出口至世界各地。
1980年代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经济成就跻身世界前十位。
1984年中英双方就香港前途签订《中英联合声明》,规定香港生活方式50年不变。
1997年7月1日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
1998年位于赤鱲角的香港国际机场落成启用,并获选为20世纪十大建筑之一。
2008年香港协办2008年奥运会与残疾人奥运会马术项目。
2011年香港四个传统节庆(长洲太平清醮、大澳龙舟游涌、大坑舞火龙及香港潮人孟兰胜会),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见证历史 见证回归──新华社有关香港回归祖国对内报道的回顾

见证历史见证回归──新华社有关香港回归祖国对内报道的回顾香港回归,是中国历史上一项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
自从香港从英国归还给中国以来,新华社一直在持续关注着香港回归的进程与成果。
这些报道既见证着历史,也彰显了中国媒体的专业水平与独立立场。
本文将回顾一些新华社有关香港回归祖国的报道,展现这段历史性时刻的重要性和传递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2001年7月1日,是中国人民的重要日子。
这一天,香港回归祖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在这一重大时刻,新华社发出了一系列报道,将世界目光聚焦在这次历史性的回归上。
报道中,新华社用发人深省的语言,描绘了香港回归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这些报道,他们将回归看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重要一步,并呼吁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推动中国的繁荣与进步。
新华社报道中突出的一个观点是,香港回归将为香港本身和整个中国带来更多机遇。
他们指出,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和商业枢纽,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发达的经济体系。
回归之后,香港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参与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去,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和人才。
这样的报道让人们看到了香港回归的积极面和希望,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未来的信心。
然而,新华社的报道并不仅止于表达乐观情绪,他们也将目光投向了回归之后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在一篇观点文章中,他们指出,香港回归后仍然面临来自内外的各种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
其中,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债务压力被认为是香港回归后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新华社的报道客观地指出了香港回归后的现实困境,激起了人们对于未来的思考与反思。
除了关注香港的经济问题,新华社的报道还非常关注香港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他们以多个角度报道了香港回归后的社会变化和挑战。
在一篇报道中,他们详细记述了香港首位特首曾荫权上任后的工作情况和政策动向,并指出了曾荫权面临的种种困难。
通过这样的报道方式,新华社展示了对于香港社会的全面观察和深入报道,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并支持香港特区政府的工作。
有关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资料

有关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资料香港:1、在英国占领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一个荒岛,岛上南部的赤柱、大潭笃和石排湾,有部分渔民居住。
其他黄泥涌、灯第洲等几处,则有一些小村湾,当时,岛上的居民约3000人。
2、英国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1842年8月29日,清*** 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了英国。
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
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4、直到1997年7月1日,中国 *** 恢复对香港行使 ***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中央 *** 对香港拥有完全的管辖权。
香港保持着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除了外交和国防外,在所有方面享有高度自治权。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国*** 的基本国策。
5、现在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创新和技术中心。
它也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的城市。
首先,它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并且在GaWC的世界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三。
澳门:1、澳门历史上以中西文化交流驰名于世,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在地区上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曾在世界经济的运转中发挥重大作用。
2、澳门自被葡萄牙侵占以来,葡萄牙人在澳门一直拥有特权或特殊地位,这使普遍居民大小程度的不满;从1849年8月29日沈志亮刺杀总督亚马留伊始,直至1966年12月3日因文化大革命和氹仔学校事件而触发的“一二·三”事件,均显示了民间对于葡萄牙人在澳门的特权一直深感不满。
3、直到1999年12月20日,中国 *** 恢复对澳门行使 *** 。
经过一百多年的东西方文化碰撞,澳门已成为一个拥有大量历史文化遗产的独特城市。
历史名城澳门于2005年7月15日正式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4、现如今成为一个国际自由港和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四大赌场之一。
关于香港的历史资料

关于香港的历史资料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香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后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香港隶属南海郡番禺县,由此开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
下面由店铺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香港的【历史沿革】汉朝香港隶属南海郡博罗县。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隶属东莞郡宝安县。
隋朝时香港隶属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
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香港仍然隶属东莞县。
宋元时期,内地人口大量南迁香港,促使香港的经济、文化得到很大发展。
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香港隶属新安县。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香港是一个优良的深水港,曾被誉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国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不惜以鸦片战争来从满清政府手上夺得此地以便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从而展开了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
1842年至1997年6月30日,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
香港全境的三个部分(香港岛,九龙,新界)分别来源于不同时期的三个不平等条约。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区。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新界的租借,让当时香港的面积扩大了十倍之多。
香港的【重大历史事件年表】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香港的历史
香港的由来
香港,顾名思义,就是芳香的海港。
关于这一美丽名称的由来,历来有不同的说法。
但一般认为最可靠的说法,则是这里过去曾是运香、贩香的港口,故而得名香港。
在明朝时,香港及广东东莞、宝安、深圳一带盛产莞香,此香香味奇特,颇受人们的喜爱,故而远销江浙,饮誉全国。
由于当时贩香商人们一般都是在港岛北岸石排湾港将莞香运往广州或江浙等省,所以人们将这个港口称为香港,意为贩香运香之港,将港口旁边的村庄,称为香港村。
1841年英国侵略军在港岛南部赤柱登陆后,由一名叫陈群的当地居民带路向北走,经过香港村时,英军询问该处地名,陈群用当地土话答称“香港”,英军即以陈群的地方口音HongKong记之,并用以称呼全岛。
在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中,香港作为全岛的名称被正式确定下来。
1856年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和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之后,香港又进而成为整个地区的称谓。
香港的历史沿革
早在远古时代,香港地区就已经有人居住,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中原后,又派兵平定了越族聚居的岭南地区,将之纳入秦朝的版图,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并从中原迁移了50万商人和罪犯到这一地区进行守卫和开发。
自秦始皇开始,香港地区就一直在中国中央政府的管辖之内,直到英国侵占香港以前,从未间断过。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因为岭南太远,鞭长莫及,对赵佗采取了安抚政策,封为南越王。
刘邦死后,赵佗又闹独立,朝廷多次征伐无功,只好再派人去赏赐慰勉,赵佗才除去帝号,臣服于汉室。
汉朝在这里设置了南海、合浦、交趾等九个郡。
香港地区划归南海郡博罗县管辖。
此后,一直沿续到西晋时期。
东晋成帝咸和六年,将南海郡东部划出,另设了一个东莞郡,下辖宝安、兴宁、海丰等六个县。
宝安县的辖地,包括今天的香港地区和深圳市、东莞市,县城就是今天的深圳南头城。
隋朝又废东莞郡,将辖地并入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也改为隶属南海郡,香港则仍归宝安县管理。
唐肃宗至德二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香港又归东莞县管辖。
明神宗万历元年,广东巡海道副使刘稳,奏准朝廷,将东莞县滨海地区划出另设一县,名为新安县。
自此,香港地区改属新安县管辖。
清道光二十二年即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清廷战败,割让香港
岛给英国。
咸丰十年即1860年,又割让九龙半岛给英国。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新界亦被英国强行租借,香港地区遂全部归英国人管理。
屈辱的历史
一、鸦片战争
英国对中国这块肥肉,早已垂涎三尺。
1773年,英国开始对华进行鸦片贸易,是最大的鸦片贩子。
英国鸦片贩子源源不断地把鸦片输入中国,顿使中国陷入灾难深重的泥潭之中,白银从中国滚滚流出,使清政府的财政发生严重危机,白银外流的结果更引起民不聊生。
工商业普遍萧条和衰落,鸦片烟毒已在中国泛滥,对此,当时爱国者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就愤怒地说:“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
”
1839年虎门销烟
由英国对华掠夺而酿成的鸦片浓烟滚滚,直接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
这时,以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林则徐为代表的“严禁派”(禁烟派)挥起中华之剑,对英国侵略者进行坚决的斗争,领导了震撼世界的禁烟运动。
1839年3月,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达广州查办鸦片。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来到广州附近的虎门海滩,下令把已缴获的鸦片全部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决心禁烟和反抗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的壮举受到世界上一切主持正义人士的支持。
如一位英国人在他所撰写的《在中国做鸦片贸易罪过论》书中,就指责英国商人的“鸦片贸易给英国国旗带来了莫大的侮辱”,而英国的鸦片贩子和工业资本家不甘失败,加紧活动,催促英国政府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6月,由540门大炮装备起来的48艘舰船,乘载着4000名士兵组成的“远征军”,到达广东海面封锁了珠江口。
于是,这场由英国资产阶级蓄谋已久的、目的在于打开中国门户、牟取英国在中国的最大利益的鸦片战争,终于爆发了。
7月6日攻克舟山群岛的主要城市定海。
再北犯大沽,道光皇帝派出怯弱无能的官僚琦善到广州与英军议和,并同时把林则徐停职查办。
清政府的惊恐与无能,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
1841年1月,英军以武力强占香港岛,2月攻占虎门,5月进犯广州。
1842年,英国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先后攻占厦门、定海、宁波、吴淞、镇江。
同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在南京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二、香港的割让
英国根据《南京条约》占领了我国领土香港岛。
英国强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
整。
英国的目的是企图在军事和经济上控制中国。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进犯北京,火烧圆明园。
清政府又被迫接受侵略者的全部要求,于10月24日签订《北京条约》。
就这样,英国占领了九龙半岛今界限街以南的土地,以及位于九龙半岛西部的一个大岛屿昂船洲。
这使英国所取得的香港这一侵华基地得以进一步巩固与加强。
英国侵占九龙半岛南部后,不久又图谋占领整个九龙半岛及其附近岛屿和水域。
1898年6月9日,清政府总理与英国在北京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根据该约,清政府把位于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的土地,以及附近岛屿租给英国,租期99年。
这块租给英国的土地后来被称为香港新界。
至此,英国通过刺刀、洋枪与大炮的野蛮征服,实现了对中国香港地区领土的占领。
三、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
建立港英政府,是英国在香港殖民统治的重要一环。
1843年6月26日,英国利用《南京条约》换文生效的时机宣布香港为英国“直辖殖民地”,派璞鼎查为首届香港总督。
港英政府遂告成立。
香港总督,又称港督,是港英政府中担负最高首长职责的人。
按英国对香港实行殖民统治的根本法《英皇制诰》的规定,英皇是香港的最高统治者,香港总督是英皇的全权代表。
港督之下设立四个系统,构成港英统治政权:(1)咨询性质的行政局和立法局。
(2)以布政司为首的行政机构。
(3)以首席按察司为首的司法机构。
(4)受命于英国国防部的驻港英军。
此外,还设立一个“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
行政局和立法局是辅助港督行使职权的两个重要机构。
港英政府中的主要官员还包括布政司、财政司和律政司等。
驻港英军,是英国维护对香港殖民统治的重要力量。
英国自强占香港以来,在香港一直保持着一支数量相对稳定的军队,约有一万人,包括陆、海、空三个军种。
源于英国的法律与司法体制,是英国对香港实施管治的重要手段。
英国除了从政治上实行对香港的殖民统治外,还从经济上确保英资财团在香港的特权地位。
英资财团是指以香港为基地的英国资本财团,主要有汇丰财团、太古财团、怡和财团等。
英资财团大都创业早,长期插足香港经济,与港英政府关系密切,对港英政府的政策有很大的影响力。
它们依仗港府的支持,控制着香港的经济命脉。
如英资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拥有发行港币的特权;英国大东电报局通过它附属的香港大东电报和香港电话公司,独占了香港对外通讯和全市电话、电讯服务;英资的地产公司拥有香港大批地产物业等。
这正如香港民间所说的:“实际统治香港的是马会、怡和、汇丰和港督府。
”英国的殖民统治,使整个香港社会充满着殖民主义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