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广告差异

合集下载

中外广告的差异性

中外广告的差异性

中外广告背后的文化因素

一:中国历来有着含蓄传统美德,从历代的诗 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抒情诗多以含蓄为 美,很少直接表情达意,总是借助于一定的意 象去寄托感情,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受 这种文化环境的熏陶,中国人普遍形成了重感 情、讲仁爱的性格,同时这种性格往往用含蓄 的方式表达出来才能为人所接受。所以中国的 很多广告讲究以情动人,讲究表达方式上的含 蓄性

西方广告则不然,它以使用商品服务的人为中心, 往往具备一定的故事情节,重视情感性。而西方广 告重点表现商品对人的影响,人因为拥有这种商品 而进行某种改变,达到某种极端的境况;或者是广 告中的主角宁可处于某种极端的境况下,也不愿放 弃该商品,突出对其喜爱程度之深;或者是对拥有 该商品之前和之后进行对比等。这不再单单是产品 功能的诉求,而是注重品牌的宣传。尤其记忆深刻 的一些作品有伊卡璐与旁氏系列产品的广告,唯美、 有趣、具有连续剧似的风格与情节,让人过目不忘。 观众们甚至会带着期待性的心理等待同一系列的广 告续集出现。它们重在渲染一种或优美、或荒诞、 或戏剧性的诉求意境,传达一种价值观念、生活态 度,使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从而成为消费者购 买的理由。付诸于购买行为。
• 二:西方,自古就崇尚英雄主义,强调个体的
独立和主体作用,重视个性的张扬。在古希腊 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中,有很多神的故事和英雄 传说,但是它所塑造的神并不重视亲情,一些 神话传说往往和杀戮并存。这种文化的熏陶下, 广告的创意也突出一种个性、宣扬英雄主义的 情结。如万宝路广告,塑造了一个美国西部牛 仔形象:一个目光深沉、皮肤粗糙、浑身散发 着粗犷、原野、豪迈英雄气概的男子汉,袖管 高高卷起,露出多毛的手臂,手指间总是夹着 一支冉冉冒烟的万宝路香烟,跨着一匹雄壮的 高头大马驰骋在辽阔的美国西部大草原。

中外广告差异

中外广告差异

国中的广告大多都一目 了然,直接表现,质朴 实在,大方简单
广告语的差异
• • 中国人创造广告特别注重广告语的设计,的确,一个成功的广告语能铸就大 半个成功的广告作品。 在广告内容上,我国广告语大都注重以传统美德为基础并与时代精神联姻, 树立起正确正面的广告形象;而海外广告语则注重直接宣传企业与产品。为 表店做广告,国内可能会告诉观众“夺秒争分,须知创业艰难,时不我待, 同心协力,事在人为”,抓住一切机会表现中国传统美德,教育消费者,而 另一家表店的广告则是“一表人才,一见钟情”,连用两个双关成语,突出 刻划了钟表的端庄俊逸,让人一见钟情,产生戴了手表就提升气质的感觉。 在表现形式上,国内广告语遣词用句大都严谨、工整,且喜欢用诗句。而海 外广告语多趋向不拘一格的自由体,常采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 如眼镜店,国内广告语是“胸中存灼见,眼底辨秋毫”,是对仗工整的诗句。 海外广告语则以幽默方式作温馨提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你的 灵魂,请为你的窗户安上玻璃”。这个广告用的是比喻兼拟人的修辞手法, 让消费者备感亲切、备受感动。在表述风格上,国内广告语大都庄重、严肃、 直接;如金六福酒“金六福酒,中国人的福酒!”而海外广告语则大都幽默、 风趣、活泼。如美国一家美容院:“请不要喝和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女人调 情,她可能是你的外婆!”
大众汽车总体品牌形象广告“中国路 大众心”引起了不少观 众的兴趣和话题。人们发现在广告画面中不时穿插着用书 法形式写就的汉字而这些汉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 “心”字底。在中国文化中这些带“心”字底的汉字都可 以用来表现那些非常美好的品质和精神这就是“大众心” 的体现。 不少观众注意到广告中出现的每一个汉字不但涵 义隽永而且都以书法的形式来表现。这些独具中国文化深 邃韵味的汉字与视觉效果强烈震撼的广告画面融合在一起 显得如此相得益彰。大众汽车以书法的美学来提升汽车文 化的灵性不得不使人对这一创意拍案

中外广告文化对比

中外广告文化对比

中外广告文化对比一、中外广告差异从广告形式上来看,国外广告多是以画面语言为主,广告词精炼简洁,常常在结尾处用言简意赅的语言点名广告的寓意;国内广告则常使用大段的解说词和字幕渲染气氛,让观众产生代入感。

举例:1、丰田汽车广告。

汽车中的部件都变成了人体结构,汽车就像活人一样服务于驾驶员。

整个广告只有最后有一句Human Touch的字幕,点明人性化设计的主旨。

2、小时候电视上常播的南方黑芝麻糊广告。

“小时候,一听见芝麻糊的叫卖声,我就再也坐不住了。

那亲切而悠长的吆喝,那夕阳下摇曳的芝麻糊担子。

”解说词充满了亲切感。

1、日清经典的原始人拉面广告。

几个原始人的默剧表演,让人捧腹不以,最后用“饿了吗?日清拉面!”结尾,让人印象深刻。

2、国内的拉面广告,通常用大面积的泡面的特写,吃面吃的满头大汗的人的特写,以及挑逗人食欲的解说词构成。

简单直接。

从广告创意上来看,国外广告常采取非常规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常常采取正话反说的方法;而国内广告则以平铺直叙居多。

举例:1、国外一则劝止吸毒的公益广告,一个还之后爬的婴孩把一把刀当做了玩具,最后还差点把刀放进了嘴里,看了让人很心塞。

2、国内类似的公益广告则常常用吸毒的恶果为内容,直接阐明吸毒的危害。

有时也会请演艺明星做宣传,不过最近好像效果不怎么样。

1、国外一则劝止随意丢弃动物的公益广告,镜头从一个狗的第一视角记述了主人如何劝导它到一条河边,然后被淹死在河中的全过程。

2、国内例如姚明代言的“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公益广告,全程平铺直叙,说明每年有多少野生动物被杀害,以此达到其广告目的。

从广告内容上来看,国外广告价值观上更倡导西方个人主义的立场,关注受众的个性需求;而国内广告则更加关注社群关系,强调家庭,朋友,邻里的和谐。

但是,有很多时候,国内广告并不在意其是否携带了价值倡导,而更多的采取了洗脑式的,广场舞歌曲式的,精神污染式的广告模式。

其代表就是恒源祥“羊羊羊”和脑白金系列。

中外广告对比

中外广告对比

中外广告鉴赏广告是一种现代社会中颇具品味并具有鲜明艺术色彩的文化现象。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全球广告的发展也呈现出了国际化和本土化的趋势,中西方广告界的交流不断增加。

由于各国历史条件、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再加上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历史文化背景,中外广告作品总是存在一些差异。

一、中外广告整体风格的差异中国人素有的含蓄内敛、沉稳的传统道德,以及追求群体认同的观念,崇尚中庸和平的思想,这与西方注重个人本位和崇尚力争开放的思想有着很大的差异,这表现在广告作品中,即中国人重家重国、重情重义、重团圆,对家国有着强烈的眷恋情结,给人一种凝重和温馨的感觉;而国外的广告则往往幽默、风趣,带给人轻松随和的感觉。

大多数中国广告,总是爱家爱国,思乡,在友情亲情上大做文章。

如舒肤佳的一则广告,画面上最初被几条彩色粗线条覆盖,接着是一个刚出生婴儿啼哭的画面然后是一家人(父母和祖母)围着婴儿用舒肤佳肥皂给他洗澡。

这时画面右上方出现一个“家”(一家三代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家);第二场景是父辈们在忙碌着建房子,画面的右上方出现了“成家”同样伴随着一个洗澡的画面;第三个场景是姐姐在给弟弟洗澡,画面显现的是“当家”;第四个场景是稍长大的小男孩春节坐着车回家以及到家时欢乐的场面,画面显现“回家”;最后又是儿子躺在爸爸怀里泡澡和母亲们忙着做团圆饭的画面,此时画面出现的是“舒服家”。

最终结束语:有舒肤佳,就有舒服家。

广告通过几组温馨的画面展现“舒肤佳”给每个家庭带来的和谐欢乐。

同时运用谐音“有舒肤佳,就有舒服家”让人深刻记住了舒肤佳这个品牌。

西方广告则以一种幽默和滑稽的方式表现产品的个性,让消费者在轻松一笑之后,记住产品。

如 Philco音响蚂蚁篇,广告通过一群带着头盔的小蚂蚁,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欢快的歌,飞快的跑向一台音响并爬上去,然后它们利用音响超强的音量产生的震动被弹击撞向一个柜子,在它们分分落地的同时一些面包屑也掉落了接着自然是它们开心的将战利品搬回巢穴去了。

中外广告文化对比

中外广告文化对比

中外广告文化对比一、中外广告差异从广告形式上来看,国外广告多是以画面语言为主,广告词精炼简洁,常常在结尾处用言简意赅的语言点名广告的寓意;国内广告则常使用大段的解说词和字幕渲染气氛,让观众产生代入感。

举例:1、丰田汽车广告。

汽车中的部件都变成了人体结构,汽车就像活人一样服务于驾驶员。

整个广告只有最后有一句Human Touch的字幕,点明人性化设计的主旨。

2、小时候电视上常播的南方黑芝麻糊广告。

“小时候,一听见芝麻糊的叫卖声,我就再也坐不住了。

那亲切而悠长的吆喝,那夕阳下摇曳的芝麻糊担子。

”解说词充满了亲切感。

1、日清经典的原始人拉面广告。

几个原始人的默剧表演,让人捧腹不以,最后用“饿了吗?日清拉面!”结尾,让人印象深刻。

2、国内的拉面广告,通常用大面积的泡面的特写,吃面吃的满头大汗的人的特写,以及挑逗人食欲的解说词构成。

简单直接。

从广告创意上来看,国外广告常采取非常规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常常采取正话反说的方法;而国内广告则以平铺直叙居多。

举例:1、国外一则劝止吸毒的公益广告,一个还之后爬的婴孩把一把刀当做了玩具,最后还差点把刀放进了嘴里,看了让人很心塞。

2、国内类似的公益广告则常常用吸毒的恶果为内容,直接阐明吸毒的危害。

有时也会请演艺明星做宣传,不过最近好像效果不怎么样。

1、国外一则劝止随意丢弃动物的公益广告,镜头从一个狗的第一视角记述了主人如何劝导它到一条河边,然后被淹死在河中的全过程。

2、国内例如姚明代言的“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公益广告,全程平铺直叙,说明每年有多少野生动物被杀害,以此达到其广告目的。

从广告内容上来看,国外广告价值观上更倡导西方个人主义的立场,关注受众的个性需求;而国内广告则更加关注社群关系,强调家庭,朋友,邻里的和谐。

但是,有很多时候,国内广告并不在意其是否携带了价值倡导,而更多的采取了洗脑式的,广场舞歌曲式的,精神污染式的广告模式。

其代表就是恒源祥“羊羊羊”和脑白金系列。

中西方同类食品广告中的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方同类食品广告中的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方同类食品广告中的文化差异比较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影响愈加频繁,食品广告作为文化交流的一种载体,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中西方两种文化背景下的同类食品广告中的文化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包括广告手法、主题表述、文化价值观等。

本文将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和探讨。

一、广告手法比较1.视觉呈现中西方食品广告的视觉呈现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方国家的广告注重表现食品的外观、颜色和纹理,通过高质量的摄影手法和后期制作,使产品看上去更诱人、更美味。

而在中国的食品广告中,则倾向于利用绚丽的色彩、明亮的灯光、雕塑般的食品形象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2.背景环境在广告的背景环境呈现上,中西方食品广告也存在明显差异。

西方国家的广告更注重展示食品与时尚、高品质生活的联系,常常将食品与优雅的场景、高档的餐厅、豪华的酒店相结合。

而中国的食品广告则更加注重展示家庭、团圆和温馨的氛围,常常将食品与丰盛的宴席、热闹的聚餐场面相结合。

3.情感营销西方国家的食品广告往往注重情感、故事化的营销手法,通过温情、感人的故事情节来吸引观众的共鸣。

例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朋友间的情谊等。

而中国的食品广告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常常通过幽默、搞笑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记忆。

二、主题表述比较1.食品文化食品作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出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习俗。

西方国家的食品广告往往强调食材的新鲜、原汁原味,强调健康、天然的食品生产和制作过程。

而中国的食品广告则更倾向于呈现食品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强调家庭团圆、传统节日等。

2.消费观念中西方的消费观念也在食品广告中表现出差异。

西方国家的食品广告更注重个人享受、个性品味的满足,倾向于强调个体化的消费概念。

而中国的食品广告更加注重家庭消费、家庭团聚的意义,强调家庭幸福和亲情的传递。

3.文化符号不同文化背景中的食品广告,在文化符号的运用上也存在差异。

西方国家的广告倾向于运用西方文化符号,如美国国旗、西方节日等来增加品牌的吸引力和辨识度。

浅谈中外广告差异

浅谈中外广告差异

浅谈中外广告差异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高速发展,广告事业也得到迅速发展。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全球广告的发展也呈现出了国际化和本土化的趋势,中西方广告界的交流不断增加。

由于各国历史条件、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再加上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历史文化背景,中外广告作品总是存在一些差异。

下面我从中外广告作品中广告整体风格、广告创意、广告诉求、广告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一、中外广告整体风格的差异中国人素有的含蓄内敛、沉稳的传统道德,以及追求群体认同的观念,崇尚中庸和平的思想,这与西方注重个人本位和追求未知的冒险探索精神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差异性也影响了中外广告整体风格。

西方广告,往往都很幽默、风趣,令消费者在轻松、惬意中接受商品。

相反,国内的广告则显得有些拘谨、放不开,给人的整体印象是过于凝重。

大多数中国广告,总是习惯于抓住商品的某一特点,然后将这一特点用非常实在、非常直接的方式展现出来,很难超越商品本身,也很难给受众带来接受的轻松与愉悦。

比如做药品广告,就一定要通过推荐者把某种药品的功能、疗效一一说出来;做洗发液的广告,似乎只有通过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才能烘托产品的品质。

而国外广告,特别是那些在国际广告节上获奖的广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能跳出商品本身,不拘泥于商品,但又能在准确把握商品的某一个性特征的基础上非常生动、形象地展示商品魅力,似乎是在不经意之间就已经征服了消费者。

幽默风趣、轻松快乐构成西方广告的主调。

我已记不起品牌名称的某外国丝袜品牌的广告,广告开始便是一位性感美丽的女郎,发现对面楼上一男子正在用望远镜馋猫式的偷窥着她。

机敏的女郎在发觉这个男人后用她的丝袜做了个弹弓将他射倒,而丝袜却完好如初。

这则广告在轻松幽默中向观众展现了产品的优点——弹性与韧劲。

其实中国也有一些经典幽默广告,葛优的双汇火腿肠广告,就被人们传颂一时,但并没有将其发扬。

二、广告创意广告创意是广告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环节,是“将广告赋予精神和生命”的环节。

论述中外广告的异同点

论述中外广告的异同点

论述中外广告的异同点一.相同点:1.中外广告都注重广告的广泛信息传达,而不仅仅在乎经济效果。

2中外广告都体现出传统人格的广告化、民族精神的商业化、私人领地的公共化以及广告创意的人性化。

3中外广告在表现方式上都注重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官体验,以比较能为大众接受的方式表现。

二.不同点(一)中外广告形态的宏观差异西方的广告是外向型的,具有很强的扩张性和渗透性。

中国的广告是内敛型的,含蓄、沉稳、凝重。

1、广告诉求点:中国广告目前的主流创意是一种创意的表层模式,大多是直接地推荐。

而外国的广告则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往往具备一定的生动的故事情节,重视情感性诉求。

2、广告心理倾向:随大流的从众心理是中国人的心态,但西方人则比较注重个体。

3、广告承诺依据:中国传统文化崇尚“自上而下的绝对权威”,在广告中通常以奖章作为承诺的依据。

西方广告更为注重事实的权威。

(二)中外广告形态的微观差异西方广告一般比较直接地表现商品信息,在形式上往往追求新奇,风格较为粗犷。

竞争性较强。

中国广告很多广告讲究以情动人,讲究表达方式上的含蓄性,产生了很多以亲情和爱情为创意主题同时意味深长的优秀作品。

(三)中外广告表达方法比较中国广告语注重解说词等声音造型,表意性强,比较侧重感性认识。

外国广告则通常比较客观,广告语精短。

强调语言的精准.概括以及画面造型语言的推理和联想。

(四)中外广告文化思想比较中国传统思想提倡含蓄,中国广告多以含蓄为美,讲究以情动人和表达的含蓄性,适应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需求。

而国外广告则善于直抒胸臆,且往往都很幽默、风趣,接受起来很轻松、惬意。

具体从以下几点来谈:1中国广告崇尚集体思想,外国广告注重个人思想2“和”与“争”在中外广告中的不同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和”.乃和平,和谐,和美,之谓也。

西方广告崇尚自由,张扬个性,强调与众不同的特征尤为显著。

3中外广告中的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对比:中国广告注重直觉思维。

而西方文化则崇尚逻辑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它既是一味“预防”灾难的定
全气囊”等,中国广告主要注
心剂,也是一张天堂之旅的回
重产品本身的价值和日常使用
程票,这不仅为公益事业添上
中的方便性与实用性;国外广
了精彩的一笔,也让人们深深
告更注重的则是广告的艺术性, 地记住了“奔驰”这一位善良
许多西方国家消费者除注重产
的使者。中国人受传统文化意
品本身的价值外,还很注重产
识影响深刻,万事求吉利,如果
品的附带价值,注重产品带给
一味模仿,在中国汽车中做这
人心灵上的感受。
样一则广告则未必适合。
大众汽车总体品牌形象广告“中国路 大众心”引起了不少观 众的兴趣和话题。人们发现在广告画面中不时穿插着用书 法形式写就的汉字而这些汉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 “心”字底。在中国文化中这些带“心”字底的汉字都可 以用来表现那些非常美好的品质和精神这就是“大众心” 的体现。 不少观众注意到广告中出现的每一个汉字不但涵 义隽永而且都以书法的形式来表现。这些独具中国文化深 邃韵味的汉字与视觉效果强烈震撼的广告画面融合在一起 显得如此相得益彰。大众汽车以书法的美学来提升汽车文 化的灵性不得不使人对这一创意拍案
• 在中国,汽车广告多采取直接 • 奔驰汽车有一则“天堂之旅”
表现汽车功能或外观的方法,
的广告,并没有描绘开奔驰车
常见的是直接描绘汽车马力强
美好、正面的情形。而是勇敢
劲、安全节能的特点。对于中
地通过表现一场车祸,提醒观
国消费者来说,他们想从汽车
众坐车时要注意系好安全带 ,
上得到的是“节能”“ABS”“安
广告语的差异
• 中国人创造广告特别注重广告语的设计,的确,一个成功的广告语能铸就大 半个成功的广告作品。
• 在广告内容上,我国广告语大都注重以传统美德为基础并与时代精神联姻, 树立起正确正面的广告形象;而海外广告语则注重直接宣传企业与产品。为 表店做广告,国内可能会告诉观众“夺秒争分,须知创业艰难,时不我待, 同心协力,事在人为”,抓住一切机会表现中国传统美德,教育消费者,而 另一家表店的广告则是“一表人才,一见钟情”,连用两个双关成语,突出 刻划了钟表的端庄俊逸,让人一见钟情,产生戴了手表就提升气质的感觉。 在表现形式上,国内广告语遣词用句大都严谨、工整,且喜欢用诗句。而海 外广告语多趋向不拘一格的自由体,常采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 如眼镜店,国内广告语是“胸中存灼见,眼底辨秋毫”,是对仗工整的诗句。 海外广告语则以幽默方式作温馨提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你的 灵魂,请为你的窗户安上玻璃”。这个广告用的是比喻兼拟人的修辞手法, 让消费者备感亲切、备受感动。在表述风格上,国内广告语大都庄重、严肃、 直接;如金六福酒“金六福酒,中国人的福酒!”而海外广告语则大都幽默、 风趣、活泼。如美国一家美容院:“请不要喝和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女人调 情,她可能是你的外婆!”
一、广告风格差异

中国人素来有着含蓄、沉稳的传统美德,在
塑造广告的时候总会不经意地走上中规中矩的传
Hale Waihona Puke 统路线,显得有些拘谨、放不开,给人留下凝重
的整体印象。国外的广告则往往幽默、风趣,带
给人轻松随和的感觉,这大概也由西方人开朗活
泼、热情奔放的性格所决定的
• 大多数中国广告,总习惯 于牢牢扣住商品的某一特 点,然后将这一特点用非 常实在、非常直接的方式 展现出来,很难超越商品 本身,也很难给受众带来 接受的轻松与愉悦。例如 做茶饮品的广告就会举者 产品说:某某茶,经过多少多 少环节的精心制作,芳香天 然、口感纯正;做药品广 告,就一定要通过推荐者 把某种药品的功能、疗效 一一说出来;做洗发水就 必须依托于乌黑亮丽的长 发,做化妆品广告便少不 了漂亮迷人的脸蛋。
• 奔驰的产品定位从 产品实体上看奔驰 定位于外形动感时 尚构造独特精 致性
心里上来看奔驰定 位于豪华尊贵。 主
差异化策略。奔驰 定位豪华时尚的高
是尊贵。
• 中国的广告简单明了, 传统
国中的广告大多都一目 了然,直接表现,质朴
实在,大方简单
而国外更加注重于品 质享受,在不经意间 就凸显出产品的优越 性,夸张大胆,利用 各种因素去表达他们 想要表达的一切,激 情奔放奢华豪贵,都 是现代年轻人所推崇 的
• 十年成就信任,品质驾驭未来 ,这是大 众汽车标志性的广告语,符合中国广告的 一贯作风,
the best or nothing;unlike any other
• the best or nothing;unlike any other
广告的整体风格
• 中国观众大多喜欢看西方广告,因为它们往往都 很幽默、风趣,接受起来很轻松、惬意。相反, 国内的广告则显得有些拘谨、放不开,给人的整 体印象是过于凝重。国外广告,特别是那些在国 际广告节上获奖的广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能跳出商品本身,不拘泥于商品,但又能 在准确把握商品的某一个性特征的基础上非常生 动、形象地展示商品魅力,似乎是在不经意之间 就已经征服了消费者。幽默风趣、诙谐逗笑、轻 松快乐,是构成西方广告的主调。而大多数中国 广告,总是习惯于抓住商品的某一特点,然后将 这一特点用非常实在、
广告创意
• 从广告创意来比较,梅赛德斯品牌的奢华和社会 象征意义并没有被夸张地表现出来。几乎在它所 有的广告中,都没有滥用“尊贵“、“豪华”这 些字眼,而是很平实地,甚至是很幽默地将自己 的品牌承诺形象地表述了出来。因为,奔驰成功 的实践告诫世人,产品品质是品牌立于不败的基 石。
外国广告比较注重视觉享受和品位,创意极佳国内的 广告个人感觉大部分都是商业性质比较浓的,厂商 恨不得把短暂的广告时间都用来念商品名称,西 方广告则以一种幽默和滑稽的方式表现产品的个 性,让消费者在轻松一笑之后,记住产品。 国内
电视广告的一个重要创作特性是讲究感性诉求。 感性诉求与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社会和心里需求有 关,许多消费者支持其购买决策的动机都是感性 的,在进行购买决策时,他们对品牌的感觉可能 比对这种品牌的特征或属性的了解更为重要
• 而国外的优秀广告作 品一般能跳出商品做 广告,不拘泥于商品, 但又能在准确把握商 品的某一个性特征的 基础上非常生动、形 象地展示商品魅力, 能够在不经意之间征 服消费者。诙谐幽默、 轻松愉悦,是构成西 方广告的主调。能让 观众体会到一些广告 外的东西,甚至受到 心灵的震撼,从而留 下长久而深刻的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