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土工程专论

农业水土工程专论
农业水土工程专论

农业水土工程专论

姓名:

专业:

学号:

指导老师:

一、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农业水土工程是以研究农业环境中水、土运动规律及其控制管理技术为目标的学科。它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的自然结果。学科体系正在不断完善, 专业教育将逐渐扩展, 预计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问题的研究方面, 在深度和广度上将有新的突破。在水—土—作物—环境关系的最优调控理论与方法、农田物质( 水、沙、盐、农业化学物质) 的迁移规律及其数值模拟与预测、高新技术在农业水土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也将取得重大进展。农业水土工程的最终目的是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以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因此可以说农业水土工程就是研究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为农业服务的科学, 是研究创造良好的水土环境促进农业发展的科学。

目前为止, 农田水利学科仍以灌溉排水为主要内容, 实际上只突出了一个“水”字。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使人们认识到必须把“水”、“土”、“作物”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 看作一个整体来对待, 才能有效地发挥各自的和整体的作用。该学科体系概括了农田灌溉、农田排水、水土保持、水资源农业利用、农业水土环境、农业水土工程建筑、农业水土工程现代化等多个方面。可以看出, 农业水土工程以农田水利为骨干, 同时又突破了后者的疆域, 吸收了新的内容, 形成了新的学科体系。

二、中国农业水土环境存在的问题

农业水土环境是农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农业水土环境恶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问题之一,近年来由于人口增长快、消费指数上升、资源需求增加、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加剧、水资源严重短缺、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矛盾加剧、水体过度开采和污染现象严重、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趋重、土壤污染。中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特色是要求经济快速而又稳健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渐完善,社会全面奔小康,中国以强劲势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这种愈演愈烈的水土环境恶化已成为新农村建设和人与自然和谐的主要制约因素,改善和保护农业水土环境,寻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是当前十分迫切的任务。作为农业水土工程科技工作者,认识这些问题,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采取新的应对策略,加强广泛的科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 加快水土流失治理

2 积极恢复植被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3 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

4 防治农业水土环境污染保障水土资源永续利用

5 实施虚拟水(土)战略注:虚拟水战略是指贫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

我国农业水土环境面临的问题是错综复杂而又相互联系的,只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遵循生态经济运行规律,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建立以国家生态税收为资金来源的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

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领域,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与“污染者付费”原则并存、基于“受益者付费和破坏者付费”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各地应当确保出界水质达到考核目标,根据出入境水质状况确定横向补偿标准;搭建有助于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政府管理平台,推动建立流域生态保护共建共享机制;加强与有关各方协调,推动建立促进跨行政区的流域水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充分调动农民群众改善农业水土环境的积极性,我国的农业水土环境就一定能得到改善。

五、发展趋势

1、基础理论方面

在水—土—作物—环境关系的最优调控理论与方法研究方面,将建立水、肥、环境综合生产函数和通用作物水土管理模式,建立降水(灌溉水)—作物水—光合作用—经济产量转化效率的计算模型以及水—土—植物—环境关系最优协调的理论和方法。

2 、应用技术方面

灌溉方式将从传统的丰水高产型灌溉转向限水灌溉(Limit Irrigation)、非充分灌溉(Non-full Irrigation),以提高水的利用率。各种利用适度亏水来调控刺激作物生理机能,以提高作物水的利用效率、生产率,改善农产品品质的调亏灌溉、分根交替灌溉也将得到深入研究和推广。上面说到的根系分区交替灌溉的类型有交替滴灌、交替沟灌和交替渗灌。根系分区交替滴灌不同于常规滴灌。根系分区交替滴灌过程中, 总是交替保证一部分根区保持湿润, 而另一部分根区保持干燥, 这就使得在作物的整个生长过程中, 位于干湿根区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量是不同的, 而且干湿两部分的地表蒸发量也不同。研究根系分区交替滴灌土壤水分运动必须考虑上述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 正确预测交替滴灌的土壤水分动态分布, 合理确定根系分区交替滴灌灌水制度。

调亏灌溉在葡萄上的的应用:在葡萄的萌芽期和抽穗期设置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 进行调亏灌溉, 葡萄单个枝条的叶片数在打顶前都为12 片左右, 与正常灌溉相比差别不大, 但是到7 月1 日, 调亏灌溉处理的叶片总数比正常灌溉的减少了30% , 这说明调亏灌溉有利于减少葡萄后期冗枝和冗叶的生长; 在抽穗期进行调亏灌溉可以使枝条长度减少18%, 对抑制枝条的旺长有明显作用; 调亏灌溉对葡萄前期叶面积指数影响大, 但是复水后差距逐渐缩小, 到了成熟染色期叶面积指数水平与正常灌溉的基本相同。在葡萄的萌芽期和抽穗期进行调亏灌溉可以发挥调亏后的补偿生长效应, 对沙壤土而言, 调亏的下限为土壤含水率的40% 可使葡萄产量增加4. 6%;在葡萄的花期进行调亏灌溉可以起到疏花的效果,使葡萄单粒重增加, 优化葡萄果穗的空间分布, 但产量下降12%。葡萄生育期后期进行适当调亏, 其补偿生长的效应在当年度不能发挥, 其产量略有下降,但影响不大, 因此, 从水资源的综合效益考虑, 可以将水适当分配给其他作物。调亏灌溉的时机和程度是研究的难点, 在众多调亏指标中, 如土壤含水率、土壤负压、ABA 脱落酸、甜菜碱、冠层温度变化等, 选择一个简单易行的指标, 并给出各个生育期调亏的合理阈值, 在实际生产实践中有重要意义。

3、高新技术的应用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红外遥感技术以及其它技术的应用,使土壤水分动态、水盐动态、水沙动态、水污染状况、作物水分状况、农田微气象数据等方面的监测、采集、处理技术得到发展,并促进农业水土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综合运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精准灌溉(Precise Irrigation),将会成为我国21世纪农业水土工程发展热点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重要内容,以及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单位面积产量的关键。

四川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概论(本科)》18年12月作业考核参考答案

《农业水利工程概论(本科)》18年12月作业考核 20、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山丘区及风沙区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称为()。 A.、水土流失 B.、滑坡 C.、泥石流 标准答案:A 13、()是水库在正常运用情况下允许消落的最低水位。死水位以下的库容称为死库容,为设计所不利用。死水位以上的静库容称为有效库容。 A.(死水位, B.正常蓄水位, C.设计洪水位) 标准答案:A 河流的水文特性不包括()。 A.水位 B.流速 C.水温 D.含沙量 标准答案:C 10、根据分析计算,全国水资源总量()万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2.7×104亿m3,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O.1×104亿m3,仅次于巴西、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 A.(2.8, B.3.8, C.4.8 ) 标准答案:A 水循环中相对不活跃的要素为:海洋水、冰盖和深层地下水,其更新时间要()年。 A.几十 B.几百 C.几千 D.几万 标准答案:C 农业水利措施包括()两个方面。 A.增加地区水量和调节雨量分布 B.增加地区水量和改变地区水情 C.改变地区水情和调节农田水分状况 D.调节雨量分布和调节农田水分状况 标准答案:C 我国时常所说的七大江河不包括()。 A.松花江 B.海河 C.珠江 D.黑龙江 标准答案:D

6、在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中,为了便于工作,习惯上以面向河流下游为准,左手侧河岸称为()。 A.(左岸, B.右岸) 标准答案:A 16、()是指直径小,深度不大,用塑料管等轻质材料加固井壁,用人力将带尖的铁管冲砸进地下或采用轻型小口径钻机施工的一种井型。 A.(轻型井、 B.管井、 C.筒井) 标准答案:A 河槽中垂直于主流方向的断面,称()。 A.洪水横断面 B.枯水横断面 C.河槽横断面 D.河槽纵断面 标准答案:C 11、水利水电工程的等别,应根据其工程规模、效益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进行划分。按照《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共分为()等。 A.(5, B.4, C.6) 标准答案:A 17、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是()。 A.、? 农村饮水安全 B.、小康社会的建设 C.、新农村风貌改造 标准答案:A 在利用水库拦蓄洪水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天然湖泊的空间,囤积、(),降水低洪水。 A.形成阻水障碍 B.错峰作用 C.蓄滞洪水 D.退田还湖 标准答案:C 长江上游段是()。 A.湖口至长河口 B.江源至湖北宜昌 C.宜昌到江西湖口 D.江源至江西湖口 标准答案:B 中国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的年排放总量到2003年达到( )亿立方米。 A.680 B.685 C.690 D.695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小农水专项资金)、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水土保持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小农水专项资金,是指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采用“民办公助”等方式,支持农户、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村组集体和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补助资金。 水土保持专项资金是指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由财政部、水利部根据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有关规划,用于支持规划治理范围内的重点地区开展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建设的补助资金。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小农水专项资金和水土保持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 第四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下简称各省)财政、水利部门要建立有效工作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共同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指导工作。要科学编制项目建设方案,合理确定年度建设任务,认真开展项

目评审,加强项目监督检查、绩效考核和验收工作,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 第五条小农水专项资金、水土保持专项资金支持建设的项目、工程或设施,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建设方案组织实施,并符合国家及水利行业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 第二章小农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 第六条各级财政要坚持“政府引导、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方式,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加大政府投入与鼓励农户投工投劳结合起来,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资,逐步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 省级财政部门要按照中央不断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等政策要求,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专项资金,逐步扩大资金规模,增加投入。市、县两级财政也要切实增加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 第七条各省财政部门要按照《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指导意见》(财农[2006]36号)要求,努力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切实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整合力度。各省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开展省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整合。同时,在县级以农田水利规划为依据,以小农水专项资金为引导,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积极整合各级各类涉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重点

名词解释 1.水土保持农业技术:在水蚀和风蚀的农田中,采用改变微地形、增加植物被覆、地面覆盖和增强土壤侵蚀力等方法,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改良土壤、提高产量的技术方法,又称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2.SPA系统(土壤-植物-大气连续):水分经由土壤到达植物根表皮被吸收后,通过根与茎的木质部输送到叶片,再由叶片气孔扩散到叶片表面的空气中,最后参与大气的湍流交换,形成一个统一的、动态的连续系统。 3.土地生产力(土地的生产能力、土地生产潜力):一般以产量表示,是土地在特定光、热、水、矿质营养、土地利用方式与强度、农业技术水平与投入强度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佳生产力。 4.等高耕作(横坡耕作耕作技术):沿等高线垂直于坡面倾向,进行横向的耕犁、作畦及栽培的一种耕作技术。 5.等高沟垄耕作:在等高耕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即在坡面上沿等高线开犁,形成沟和垄,用以蓄水拦泥、保土和增产。 6.保护性耕作:播种后地表残荏覆盖面积在30%以上,免耕或播前进行一次表土耕作,用除草剂控制杂草的工作方式。 7.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作物构成(包括种类、面积、比重)、熟制和田间配置的总称。 8.复种:指在同一作物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9.间作:同一田地上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作物的种植方式,“‖”表示间作。所谓的相间种植有两种方式,一是隔行间作,即间作作物单行相间种植;二是带状相间,即间作作物各有一定幅宽,多成带相间种植。 10.套作:指同一田地上于前季作物生长后期在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如小麦套作玉米,记为“小麦/玉米”,“/”表示套作。 11.立体种植:在同一田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包括木本)从平面、时间、多层次地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 12.复种指数:在某一生产单位全年作物总收获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比。它是衡量耕地复种程度的高低。 耕地复种指数=(作物总收获面积/总耕地面积)×100% 13.熟制:同一耕地上一年内收获作物的季数。熟制是对耕地利用程度的另一种表示方式,它以年为单位表示作物收获的季数。 14.轮作: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 15.土壤改良:是针对土壤的不良性状和障碍因素,采取相关的物理和化学措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以及改善人类生存的土壤环境的过程。它可分为两个

2020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2020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 览表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备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农业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一起来了解一下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吧!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 排名 高校名称 开此专业学校数 1中国农业大学362东北农业大学363河海大学36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65石河子大学366沈阳农业大学367华北水利水电大学368新疆农业大学369河北农业大学3610西安理工大学3611扬州大学3612内蒙古农业大学3613甘肃农业大学3614山西农业大学3615安徽农业大学3616四川农业大学3617宁夏大学3618四川大学36 主干课程

工程水文学、水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力学、水利工程测量、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水利工程施工、灌溉排水工程学、水工建筑物、排灌机械与泵站。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坚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具备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掌握坚实的农业水利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农业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能在农业水利领域各单位从事农业水利工程和城市水利工程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 根据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和社会需求,该专业注重培养具有较宽厚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运用能力;强化专业实践,注重全能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潜力。该专业已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城市园林灌溉技术、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农业水土环境、城市水利工程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特色,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择业竞争能力及较宽的就业适应能力。 培养要求

农业水利工程概论

农业水利工程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题: 1、节水灌溉(water-saving irrigation) 根据作物需水规律与当地供水条件,高效利用降水与灌溉水,以取得农业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得综合措施。 2、无坝取水(intake without dam) 无拦河坝得灌溉取水方式。 3、渡槽(aqueduct;flume) 输送渠水跨越山冲、谷口、河流、渠道及交通道路等得桥式交叉输水建筑物。 4、水压力(hydraulic pressure) 水在静止或流动时作用在建筑物与水接触得表面上得力。 5、灌浆(grouting) 用压力将可凝结得浆液通过钻孔或管道注入建筑物或地基得缝隙中,以提高其强度、整体性与抗渗性能得工程措施。 6、坝体渗漏(dam leakage) 水库蓄水后,水从坝上游坡渗入,并流向坝体下游得现象。 7、可靠度(reliability) 建筑物在规定得时间内,规定得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得概率。 8、重力坝(gravity dam) 主要依靠自身重量抵抗水得作用力等荷载以维持稳定得坝。 9、校核洪水(check flood) 符合校核标准要求得以洪峰流量、洪水总量与洪水过程线等表示得洪水。 10、无坝取水(intake without dam) 无拦河坝得灌溉取水方式。 11、农田水利(irrigation and drainage)

防治旱、涝、渍与盐碱等灾害,对农田实施灌溉、排水等人工措施得总称。 12、灌溉(irrigation) 按照作物生长需要,利用水利工程设施有计划地将水送到田间,以补充农田水分得人工措施。 13、节水灌溉(water-saving irrigation) 根据作物需水规律与当地供水条件,高效利用降水与灌溉水,以取得农业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得综合措施。 14、灌溉水源(water sources for irrigation) 可用于灌溉得地表水、地下水与达到利用标准得非常规水得总称。 15、水利计算(analysis of irrigation water resources) 在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中,为经济、有效地利用灌溉水资源所进行得分析计算工作。 16、无坝取水(intake without dam) 无拦河坝得灌溉取水方式。 17、渗透系数(coefficient of permeability) 在单位水力梯度下,水流通过多孔介质单位断面积得流量,亦称渗透率、水力传导率、达西系数。 18、斗渠(lateral canal) 从支渠引水,向农渠分水得渠道。 19、渡槽(aqueduct;flume) 输送渠水跨越山冲、谷口、河流、渠道及交通道路等得桥式交叉输水建筑物。 20、跌水(drop;plunge) 连接两段不同高程得渠道、使水流直接跌落得阶梯式落差建筑物。 21、流域面积(watershed area;catchment area) 流域分水线所包围得面积。 22、设计洪水(design flood)

水土保持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水土保持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摘要垦区经多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在重点治理区优化了农业用地结构和产业结构,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现代化程度,降低了成本,为发展绿色食品经济、实现区域资源的规模立体开发创造了条件,进而提高了农业产出率,实现了重点治理区由传统农业 向质量效益农业的转变。 关键词水土保持;农业发展;作用 1 基本情况 建三江分局位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下游汇合口处,是低平辽阔的沼泽化冲积平原,全区地跨富锦、同江、饶河、抚远两市两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32°31′26”至134°22′26”,北纬46°49′42”至48°13′58”之间。南北相距约153.1 km,东西相距153.0公里.东部和北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土地集中连片,三江环绕,七河贯通,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总面积为12375 km2,人口20万人,耕地802万亩,其中水田485万亩、旱田317万亩,有大型国营农场15个,人均耕地 40.1亩。 全局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除分布在八五九、胜利、勤得利的少数山丘外,其余全部为低洼平原,地形坡降比较平缓,一般在1/8000-1/12000左右。绝大部分均为平原沼泽区。土壤类型有棕壤、白浆土、草甸土、黑土和河游土五大类,宜农土壤占土地总面积的54%。 2 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 建三江分局水土流失面积50153 hm2。主要分布在八五九、胜利、勤得利三个农场。其中八五九水土流失面积12110 hm2,胜利21650 hm2,勤得利16393 hm2。土壤侵蚀强度均为中度,土壤侵蚀摸数八五九农场 3000 t/km2·a,胜利农场2899 t/km2·a,勤得利农场2550 t/km2·a。冲刷沟55条长43 km。 我局水土流失成因主要有两个:1)自然因素:以水侵为主。2)人为因素:主要是不合理的耕种、垦建脱节、水土保持工作不配套、标准低等。 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分布在这些地形上的耕地,受人为多年耕种的影响,加上预防和治理措施不到位等原因,水土流失危害较大,这种危害突出表现为侵蚀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肥力降低,沟壑增多,生态环境恶化。同时也由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省级实施规划(2013-2017年)编写提纲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 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规划(2013—2017年) (编写提纲) 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厅(局) 二○一二年六月

项目名称: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规划(2013—2017年) 编制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 审定: 审查: 报告编制: 典型设计: 投资估算: 制表: 制图: 参加人员: 参加单位:

前言 简述规划编制的缘由(依据),编制过程,规划的范围,编制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及建设规模,投资估算与筹资方案,预期实施效益等。

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划特性表

目录 前言 1项目区概况 (1) 1.1项目县及项目区选取原则 (1) 1.2项目区选定及布局 (1) 1.3项目区自然条件 (3) 1.4 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 (4) 2水土流失及防治现状 (6) 2.1水土流失状况 (6) 2.2水土流失治理现状 (7) 3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任务 (9) 3.1 指导思想 (9) 3.2规划依据 (9) 3.3规划原则 (9) 3.4规划水平年 (9) 3.5规划目标任务 (9) 4规划分区与治理模式 (11) 4.1 类型区划分 (11) 4.2 治理模式 (11) 5 建设任务与总体布局 (12) 5.1 各类型区典型小流域设计 (12) 5.2建设任务 (13)

5.3总体布局 (13) 6水土保持监测规划 (14) 6.1 监测目的 (14) 6.2监测技术路线 (14) 6.3监测时段、内容和方法 (14) 6.4 监测机构及管理 (15) 7 科技示范推广规划 (16) 7.1技术引进与示范推广 (16) 7.2 技术培训 (16) 8 环境影响评价 (17) 8.1评价的目的、依据和指标 (17) 8.2评价分析 (17) 8.3环境影响防护措施 (17) 8.4评价结论 (18) 9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19) 9.1 投资估算 (19) 9.2资金筹措方案 (20) 9.3 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 (20) 10 保障措施 (21)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个专业之一——农业水利工程就业前景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个专业之一 ——农业水利工程就业前景 农业水利工程培养具备农业水利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农业水利、水电、水保等部门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试验研究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从国际总体趋势上看,农业节水发展的重点已经由输水过程节水和田间灌水过程节水转移到生物节水、作物精量控制用水以及节水系统的科学管理,并重视农业节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密切结合,这也代表了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水利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农业水利、水电、水保等部门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试验研究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利、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受到水利工程设计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及施工与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基本能力。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是以水文学和水力学及工程力学为基础,研究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和改变区域水情分布,消除水旱灾害,科学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服务的综合性学科。随着社会经济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以及水危机的日益加剧,我国的农业水利工程学科已经由过去的以农业生产服务为中心内容,扩展到了城市供水、城市绿地灌溉、城市污水处理及防洪、城市喷泉设计、跨流域调水、水利现代化、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诸多领域。由于水资源总量有限,城市和工业用水日益增加,它在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水危机中将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就业方向:一般分配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

《农业水利工程概论》平时作业

《农业水利工程概论》平时作业 一、简答题(共100分,每题25分) 1.简述描述流域形状特征的主要几何形态指标。 答:(1)流域面积F,流域的封闭分水线内,区域在平面上的投影面积。 (2)流域长度L,流域的轴线长度。以流域出口为中心画许多同芯圆,由每个同心圆与分水线相交作割线,各割线中点顺序连线的长度即为流域长度。流域长度通常可用干流与分水线相交作割线,各割线中点顺序连线的长度即为流域长度。流域长度通常可用干流长度代替。 (3)流域平均宽度B,流域面积与流域长度的比值,B=F/L。 (4)流域形状系数K F,流域宽度与流域长度的比值,K F=B/L。 影响河流水文特性的主要因素有:流域内的气象条件(降水、蒸发等),地形和地址条件(山地、丘陵、平原、岩石、湖泊、湿地等),流域的形状特征(形状、面积、坡度、长度、宽度等),地理位置(纬度、海拔、临海等),植被条件和和湖泊分布,以及人类活动等。 2. 什么是水资源?水资源具有哪些特性? 答:水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生物的结构组成和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从全球范围讲,水是连接所有生态系统的纽带,自然生态系统既能控制水的流动又能不断促使水的净化和反复循环。因此水在自然环境中,对于生物和人类的生存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积。海水是咸水,不能直接饮用,所以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如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水和冰川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2.53%左右,其中近70%是固体冰川,即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地区的高山冰川,还很难加以利用。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储量约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据研究,从水循环的观点来看,全世界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每年约有9000立方千米。 水资源具有循环可再生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应用上的不可替代性、经济上的利害两重性等。其循环可再生性是区别于其他资源的自然属性。水资源始终处在降水——径流——蒸发的自然水文循环之中,这就要求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形成一个水源——供水——用水——排水——处理回用的相衔接与相协调的系统,以维护其良好的自然属性,进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水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3. 地下水源工程有哪几种类型?各适合什么样的条件? 答:地下水源工程一般分为垂直系统、水平系统、联合系统和引泉工程。垂直系统这种集水建筑物适应于多种地址地形条件,因此应用最广泛、最普及;水平系统集水建筑物只有在特定的水文地址条件下适用,其应用较垂直系统范围要小。联合系统主要有辐射井、卧管井、铜管井,主要是把垂直和水平集水系统联合起来,适用于两种工程的地形;引泉工程是指主要利用各种泉水的建筑物系统,泉水是地下水天然露头的一种特殊形式,要手机利用泉水,只能根据其自身的露出特点。这种工程的结构类型有引泉坑道和引泉蓄水建筑物等。

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9-01-04T10:34:50.3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作者:谭建君黄琼华 [导读]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农业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抗旱抗涝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一直非常注重这方面的建设。 南充市顺庆区升钟灌区管理局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农业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抗旱抗涝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一直非常注重这方面的建设。长期以来,农田水利建设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暴露出来很多问题,尤其是在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影响 引言 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将农田水利建设与农村生态文明相结合可以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进而推动我国农村经济朝向健康、稳定、可持续方向发展。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道路还任重而道远,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17年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6,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为0.8。可见,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小于发达国家农田灌溉水平均利用系数,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提升工作仍十分艰巨。 1关于农田水利的概述 农田水利在我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它是指为了改善农田环境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而兴建的一系列水利措施。它通过蓄水、输水工程,改善农田原有的水利分布,包括地区分布和时间分布。农田水利工程在抗旱、抗涝、农田水土保持、农田水利改良以及农牧供水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灌排渠道基础开挖会破坏原有植被的生长,灌排渠道基础开挖会使地表以及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降低;同时,开挖会造成土壤疏松,土壤对水土的保持能力丧失。此外,新开挖的高坡极容易发生坍塌、滑坡事件,土壤的稳固性能差,上述这些原因都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1)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弃土、弃渣,除了部分用于沟渠回填以及建筑施工外,大部分都要被外运弃置,此外,工程修建以及拆除破损渠道也会产生一定量的松散渣土,倘若四周缺少有效的节流设备,这些土壤也会随着雨水的冲刷而流失。在开挖施工过程中,形成了裸露的画面和地表。若未能进行临时的防护措施,就会造成土壤大大流失,造成水土流失现象。(2)表层剥离的无用料在闲置规范过程中容易受地表径流侵蚀产生稳定性差的问题,如果一旦出现狂风暴雨,这些未进行防护措施保护的无用料就会造成水土流失。(3)施工期间人为活动频繁,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形成了一些硬化场地,这些硬化的场地增加了地表径流的问题,造成了水土流失现象。(4)施工过程中车辆过往频繁,路面结构砂砾石或素土路面呈现裸露状态,容易受到雨水的冲刷而造成水土流失。(5)防渗路面产流加大,无法涵养水源,防渗衬砌输水损失减少,河道河岸冲刷严重。 3农田水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农田水利建设是人为改造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其对原有的生态系统肯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的。 3.1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在农田水利建设的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里不再多做阐述。尽管这种影响一般都是暂时的,能够经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进行恢复,但是其造成的伤害仍然是不容小视的,并且有一些伤害是由于施工单位的粗暴施工造成的,这种伤害将是永久的、难以修复的。所以说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一定要合理施工,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尽量减小施工的影响。 3.2农田水利建设运行过程中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农田水利建设针对的就是生态系统的水,其对水体的影响也是最直接最大的。首先,水利系统改变了原有的水体分布。在自然状态下,水体分布会随着季节和地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长期以来,该地区已经在这种变化下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这种改变无疑会对这个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其次就是水体成分的破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中所使用的化学药品越来越多,各种肥料、农药等等再使用过后,未被吸收的部分最终又通过农田水利系统进入到自然界的水体中,从而对环境造成破坏。(2)对动植物的影响。农田水利系统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动植物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首先,是水体结构的改变,会影响到原有动植物的生存。我们知道,水利系统会对原有的自然水进行重新分配,那么依赖于原有体系的一些动植物就失去了生长的地方。其次,水利系统的建设会占用一定面积的土地,影响该土地上原有的植物。 4防治对策分析 首先,加强宣传引导,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农田水利建设关系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工程的监督和管理,规范施工流程,同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依据“谁污染、谁治理”的理念,促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朝向有利于生态环境可持续方向发展。同时,要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好农田水利建设相关的预测评估制定,做好防范措施及相关施工验收工作。项目相关负责人要加大项目的投资力度,设定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合理分配,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和项目施工建设同时进行。其次,优化工程规范设计。在农田水利建设施工前要做好规划设计工作,充分的融入生态设计理念;同时既要考虑到工程及施工安全性,也要考虑到生态建设和环保需求,使得各利益主体都能获得最大的利益。在满足灌溉和节水需求的情况下,控制好沟渠的密度,以减少衬砌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在单体设计过程中,要把景观功能、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及生态环境统筹兼固,尽最大限度地达到利益最大化。在沟渠衬砌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地具体的地质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施工方法,充分地发挥地下水补给生态护坡,发挥生态在农田水利施工建设中的作用。通常情况下,采取灌溉渠道进行防渗衬砌,增加湿地范围,实现对氮、磷、金属元素的有效拦截,进而调节地下水补给,达到涵养水源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农田建设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采用衬砌混凝土、浆砌石衬砌;要设置小动物逃脱斜坡、生态孔洞、生态廊道等具有个性化的人性化的设施;在节水过程中尽量放慢水流速度,为植物生长和田间动物创造便利条件,以加强水体的自净功能,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很大的好处。此外,在田间道路工程建设中,要尽量采用沙石路面代替混凝土路面,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为田间小动物跑跳、玩耍创造有利条件。再次,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督。在施工中,难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局部噪声大,废渣、废水污染严重,进而造成了地表植被遭到破坏,边坡不稳定、土壤疏松等现象。加强项目后评价和考核。当农田水

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与不足

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与 不足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必备的品质,在进行教育时也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环节,对大学生的教育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任务,可以通过学位论文与毕业生答辩的方式培养创新能力。然而目前我国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的学生却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针对这种情况应该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等多方面全面分析原因,力求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所帮助。本文将针对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进行分析,并且针对其中的不足之处给出有效建议,从而提高该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农业水土工程;创新能力;发展;建议 创新不仅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源源动力,我国也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综合国力。高等教育承担者培养专业人才的重担,肩负着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任务,本文将针对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发展进行分析。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重要文件都与农业水土工程有着密切的联系,面对国家对此专业的高度重视,高校应该重视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的教学以及人才培养方式,从而提高专业学生的创

新能力。 1.制约农业水土工程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原因 1.1学生自身原因 面对全国高校扩大招生的总体趋势,使得大学生目前的总体素质较扩招以前整体有所下降,尤其是在数理知识方面,在数学方面的基础知识较差,这为高等数学以及数学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带来了许多障碍,从侧面限制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另外,惰性学习是许多大学生的通病,脱离了初高中时期父母与老师的督促,在大学期间学生的自主学习观念低下,对知识的获取欲望不强,精力分散,有些学生甚至迷恋网络游戏与小说进而荒废了学业。不积极主动思考是创新能力方面的严重限制因素,所以导致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受到限制。另外由于凝噎水土工程专业的理论性知识比较强,所以在教师在进行专业课讲解时课堂内容比较乏味,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对于学生而言也只是学到了表面的知识,至于更深层次的理论研究严重缺乏,所以导致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了专业知识理论的制约。 1.2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滞后 步入大学之后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独自学习、获取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应该重视实践中的动手能力,但是在实际教育学习中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却受到传统教育的观念和方法的严重影响,很大程度上限

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发展问题分析【论文】

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发展问题分析 摘要:目前,由于乱砍乱伐、陡坡开荒、开矿取土等众多原因,使得我国水土流失面积逐步增加,如何通过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进行综合治理,达到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是目前面临重大难题,本文为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农业;策略 农业是立国之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和谐发展,做好农业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是必然选择。做好水土保持既能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还能调整农村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所以,本文通过对目前水土保持与生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1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1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 农村地区由于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缺失,使得

乱砍乱伐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丘陵地区,一方面,由于在生产生活中对于木材需求量很大,使得大量树木被砍伐;另一方面,大量村民又将砍伐的树木作为生活中的主要经济来源。总的来说,是由于人们对农业生态环节建设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以及没有认识到水土保持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造成的。 1.2缺乏市场经济体制 由于农村受到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的限制以及缺少市场经济体制管理手段等原因,使得在水土流失治理的过程出现治理标准低、治理范围分散,存在撒“胡椒面儿”情况、治理模式单一等问题。 1.3相关部门缺乏管理 虽然我国进行了以水土保持为主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级政府对农业生态发展中的水土保持问题也十分重视,但进行水土保持治理的效果却不明显。主要是因为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关部门管理混乱,管理策略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且生态环境建设部门对于相关责任存在互相推诿的现象,上级部门对其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使得各部门在治理、

农业水土工程概论

农业水土工程 课程论文 指导老师:成自勇 学院:工学院 姓名:谢子渊

浅谈我县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摘要:近几年,我县大量兴建的水利工程满足了人们一定的需求但是也给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造成了负面效应。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以及其特点,接着阐述了我县水利工程与河流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最后针对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技术对策。 关键词: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河流形态均一化河流形态不连续化 一、我县地理情况及水资源发展情况 渭源县位于甘肃中部,定西地区南部,即东经103°44′—104°24′,北纬34°55′—35°25′之间,南北宽56公里,东西长60公里,海拔在1920—3941米之间,北部为马口卸山东延的黄土梁峁地形,中部为南北走向的低山地形。 我县境内分洮河、渭河两大水系,全县总面积2072.8平方公里,其中洮河水系860.85平方公里,渭河水系1211.95平方公里。全县多年平均自产径流量2.083亿立方米(其中自产地表水1.861亿立方米,地下水0.22亿立方米),入境水量44.81亿立米,分别占水资源总量的4.5%和95.5%。在水资源总量中,洮河水系45.90亿立米,渭河水系9152万立米,漳河718万立米,分别占水资源总量的97.8%、2%、0.2%。地下水可开采量1481万立方米。全县人均占有水量747立方米,亩均占有水量258立方米。与全国水平比,人均占有水量是全国水平的27.5%,亩均占有水量是全国水平的14.7%;与全省水平比,人均占

有水量是全省水平的46.7%,亩均占有水量是全省水平的44.4%。因此,我县属水资源贫乏地区。 在我县供水意义较大的地下水有河谷潜水、基岩裂隙潜水,根据全县浅层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分六个地质单元。 ⒈漫坝河河谷:漫坝河河谷潜水主要受山区基岩裂隙潜水补给,在上湾附近受基地隆起的影响而全部溢出,河谷地下水资源量为1006.8万立米/年。 ⒉东峪沟河谷;东峪沟河谷两侧受泥质岩的阻隔地下水只能顺沟向下潜流、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天然资源量为179.8万立米/年。 ⒊渭河河谷:我县渭河河谷指五竹鹿鸣至三合口段,地下水补给主要是侧向补给、洪水入渗补给、降水入渗补给以及正常的河水补给等,其天然资源量为556.3万立米/年。 ⒋锹峪河河谷:天然资源量为190万立米/年。 ⒌莲峰河河谷:莲峰河河谷天然资源量为214.3万立米/年。 6、秦祁河河谷:秦祁河河谷天然资源量为74.63万立米/年。 以上六个水文地质单元、合计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2221.8万立米长期以来,我县水利为满足供水、防洪、灌溉、发电、及旅游等需求,兴建了大量水利工程,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且对生态建设方面也有积极作用。但是,事物无不具有两重性。水利工程在为我县经济发展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往往对生态系统产生各种影响,有的甚至是持续而深远的影响。疏导河流、整治河道、筑坝壅水

水利工程概论复习题与答案解析

第一章 1. 水资源的概念及特质: A、地球上(地表,地下,和空气中)用于满足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的水源统称为水资源。 B、a资源的循环性b储量的有限性c分布的不均匀性d利用的多样性e利、害的双重性 2.我国水资源的特点以及解决我国水资源面临问题的途径: ㈠特点:⑴水资源总量丰富⑵水资源均量相对不足⑶时空分布不均⑷水土流失及水质污染情况不容忽视㈡解决途径:⑴水资源短缺和用水许可⑵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⑶生态流量⑷水污染的控制和治理 3. 水利事业的涵义及效益、防洪措施、水力发电原理: A、涵义: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研究自然界的水资源,对河流进行控制和改造,采取工程措施合理使用和调配水资源,以达到兴利除害的各部门从事的事业统称为水利事业 B、效益:主要有防洪、农田水利、水力发电、工业及生活供水、排水、航运、水产、旅游等 C、防洪措施:⑴增加植被、加强水土保持⑵提高河槽行洪能力⑶提高蓄洪、滞洪能力 D、水利发电原理:树立发电就是利用蓄藏在江河、湖泊、海洋的水能发电,现代技术,主要是利用大坝栏蓄水流,形成水库,抬高水位,依靠落差产生的位能发电 第二章 1.河川径流形成过程及阶段:河川径流是自降水开始,到河水从海口断面留出的整个过程。一般要经历降水、蓄渗(入渗)、产流和汇流几个阶段 2.与其他电站相比,水电站的工作特性: (1)发电能力和发电量随天然径流情况变化(2)发电机组开停灵活、迅速(3)建设周期长,运行费用低廉. 3坝式、引水式和混合式水电站类型的运行特点、投资特点、适用条件 A、坝式水电站是在河道上修筑大坝,截断水流,抬高水位,在靠大坝的下游建造水电站厂 房,甚至用厂房直接挡水 B、引水式水电站一般仅修筑很低的坝,通过取水口将水引取到较远的、能够集中落差的地方修建水电站厂房。引水式水电站对上游造成的影响小,造价相对较低,为许多中小型水电站采用 C、混合式水电站修建有较高的拦河大坝,用水库调节水量,水电站厂房修建在坝址下游有一定距离的某处合适地方,用输水隧洞或输水管道将发电用水从水库引到水电站厂房发电,混合式多用于土石坝枢纽,以及建于山区性狭窄河谷的枢纽 4.兴利调节原理及类型的判断: A、原理:径流调节的原理为水量平衡,即W来-W用=△V式中,W来为时段T内从河 道进入水库的天然来水量;W用为时段T内水库的供水量,△V为库容增量,即蓄积在水库中的水量,△V>0表示水库库容增加,水库蓄水,△V<0表示水库库容减少,水库供水。 B、类型:⑴无调节⑵日调节⑶年调节⑷多年调节 C、类型判断方法:按其调节周期(水库库空—库满—库空的整个蓄放全过程的时间)的

水利工程概论

《水利工程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地球上及我国水资源的总量 地球上 138.6×108亿m3;我国 2.77万亿m3 二、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1、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低 2、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平衡 3、水资源在时间上分布不平衡 4、水资源分布与人口、耕地布局不相适应 三、水利工程的分类 河道整治与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力发电工程;供水和排水工程;航运工程 四、水力发电工程的两个基本要素 落差、流量 第二章水库、水利枢纽、水工建筑物 一、水库的概念及分类(按库容,径流调节周期) 水库是指在山沟或河流的狭口处建造拦河坝形成的人工湖泊。 按库容大小水库分为:大(1)型水库<库容不小于10×108m3>; 大(2)型水库<库容为(1.0~10)×108m3>; 中型水库<库容为(0.10~1.0)×108m3>; 小(1)型水库<库容为(0.01~0.10)×108m3>; 小(2)型水库<库容为(0.001~0.01)×108m3>。 按径流调节周期长短分为:无调节、日调节、周调节、年调节和多年调节水库。 二、水库的径流调节 水库的径流调节是指利用水库的蓄泄功能有计划地对河川径流在时间上和数量上进行控制和分配。 三、水库的特征水位和特征库容的概念 特征水位:水库工程为完成不同任务,在不同时期和各种水文情况下,需控制达到或允许消落的各种库水位。 特征库容:相应于水库的特征水位以下或两特征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 四、水工建筑物的分类 1、挡水建筑物 2、泄水建筑物 3、输水建筑物 4、取水建筑物 5、整治建筑物 6、专门性水工建筑物 五、水利枢纽布置 水利枢纽布置是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首要的主要内容。在选择水利枢纽布置方案时,既要满足枢纽的各项任务和功能要求,又要适应枢纽工程区的自然条件,还要便于施工布置,有利于节省投资和缩短工期,因此应在保证运行方便和安全可靠地前提下,力求做到节省工程量、便于施工、缩短工期。一般应进行多方案比较,优选技术经济效益最佳的方案。在进行水利枢纽布置时,应全面考虑设计、

我国农业水土工程面临的新问题

我国农业水土工程面临的新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面对日益竞争的国际竞争,我国必须要立足于国家的实际情况,谋求社会经济的持续与稳定增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农业水土工程面临着人口激增、耕地减少、水资源日趋短缺等新问题,为了保护我国的粮食安全,就必须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创新农业水土工程的发展模式。 标签:农业水土工程;新问题;应对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平稳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环境也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农业水土工程为我国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我国社会正全面奔向小康,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水土工程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制约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1 我国农业水土工程面临的新问题 1.1 人口数量增加 随着医疗水平的改善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逐渐增加,人口激增已经世界性的问题。我国的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庞大的人口数量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控制人口的政策,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每年增加的人口数量依旧十分可观。我国的耕地数量有限,如何养活这庞大的人口,如何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让国民吃饱穿暖,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1.2 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我国要以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来养活世界22%的人口,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任务十分艰巨。近些年来,由于人们受到轻视农业、轻视粮食等思想的影响,大片良田被侵占,加上水土流失以及土地沙漠化情况的加剧,导致我国的耕地面积锐减,粮食产量下降,粮食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在总耕地面积减少的同时,我国的人口数量依旧有增无减,这导致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严重减少,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改善,我国必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形势,人们的日常生活定当受到极大的冲击。 1.3 水资源短缺现象逐渐严重 如今,我国的总耕地面积以及人均耕地面积都在逐渐减少,为了养活庞大的人口,满足人们的粮食需求,就必须大幅度提高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但是要获得稳定的单位面积产量就需要大力发展灌溉农业,但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现象却呈现逐步加重的情形。我国的国土面积庞大,地形条件复杂,虽然我国的水资源总

农业水利工程概论复习题及答案讲义

农业水利工程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题: 1.节水灌溉(water-saving irrigation) 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当地供水条件,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溉水,以取得农业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综合措施。 2.无坝取水( intake without dam ) 无拦河坝的灌溉取水方式。 3.渡槽( aqueduct;flume) 输送渠水跨越山冲、谷口、河流、渠道及交通道路等的桥式交叉输水建筑物。 4.水压力( hydraulic pressure) 水在静止或流动时作用在建筑物与水接触的表面上的力。 5.灌浆( grouting ) 用压力将可凝结的浆液通过钻孔或管道注入建筑物或地基的缝隙中,以提高其强度、整体性和抗渗性能的工程措施。 6.坝体渗漏( dam leakage) 水库蓄水后,水从坝上游坡渗入,并流向坝体下游的现象。 7.可靠度( reliability ) 建筑物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8.重力坝( gravity dam) 主要依靠自身重量抵抗水的作用力等荷载以维持稳定的坝。 9.校核洪水( check flood ) 符合校核标准要求的以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和洪水过程线等表示的洪水。 10.无坝取水( intake without dam ) 无拦河坝的灌溉取水方式。 11.农田水利(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防治旱、涝、渍和盐碱等灾害,对农田实施灌溉、排水等人工措施的总称。 12.灌溉( irrigation ) 按照作物生长需要,利用水利工程设施有计划地将水送到田间,以补充农田水分的人工措施。 13.节水灌溉(water-saving irrigation) 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当地供水条件,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溉水,以取得农业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综合措施。 14.灌溉水源(water sources for irrigation) 可用于灌溉的地表水、地下水和达到利用标准的非常规水的总称。 15.水利计算(analysis of irrigation water resources) 在灌溉工程建设和管理中,为经济、有效地利用灌溉水资源所进行的分析计算工作。 16.无坝取水( intake without dam ) 无拦河坝的灌溉取水方式。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任课教师: 17.渗透系数( coefficient of permeability ) 在单位水力梯度下,水流通过多孔介质单位断面积的流量,亦称渗透率、水力传导率、达西系数。 18.斗渠( lateral can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