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高考二轮复习阅读与写作运用对比之教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教案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业务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本事,落实常规工作,夯实基础,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本事、写作本事和口语交际本事,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本事和阅读课外文言文的本事,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提高文化品位,为高三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情景分析:1、教材教学:高二阶段是高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难度较高一有了很大的提升,如阅读教学上对学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阅读理解上升到品味鉴赏,还新增了诗词、小说等阅读单元。

写作上则要求学生较好掌握议论文的写作和应对话题作文的本事。

2、学生分析:学生在高一阶段的语文学习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下,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欠佳。

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课外迁移不够,阅读和写作本事还有待加强。

三、工作重点:1、提高备课质量,继续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体现知识和本事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以“阅读”和“写作”教学为抓手,带动其它方面的教学工作。

3、强化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名言诗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成语等。

4、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本事,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

四、教学目标与要求本学期语文教学,除了常规性的教学要求外,要异常注意选修课的教学安排,尤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加强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本事是高中语文课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

我们不能因为过去有过分强调语文工具性的偏颇,就否定或削弱语文课的工具性,就把语文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审美与情感的感悟和熏陶上。

教学中,要加强积累,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名句名篇的积累、阅读鉴赏方法的积累上、表达交流本事的积累等,教会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个最基本的交际工具,培养学生较强的语文应用本事和语感。

最新整理高三语文高考语文第二轮作文专项复习教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三语文高考语文第二轮作文专项复习教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三语文教案高考语文第二轮作文专项复习教案高考语文第二轮作文专项复习教案第十单元作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目前,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已达3.67亿,在每个孩子的背后,是一双双深情关注的眼睛。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

中国的家庭教育,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现代教育意识向家庭渗透,家长与孩子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家长们春风化雨般的言传身教……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中国目前的家庭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你对家庭教育,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请以“家庭教育”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规定的话题之内。

②除诗歌之外,其它文体不限。

③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选材的木匠来到山里,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雕琢。

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雕艺术品。

这则材料会使人产生许多联想,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以“材与非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

3.选择下面所列的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人物: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史蒂芬霍金文学形象: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提亚哥[注意]①题目自拟。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不得抄袭。

4.以“包容”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包容”有宽容、大度、不计较、有气量的意义,也有一并容纳、接受不同意见的意见的意思。

本题若只从其中一个方向写,也可以。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登山队员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他体力不支,停了下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写作部分教学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写作部分教学案

xx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写作部分教学案【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规定: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表达运用 E。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具体要求是:1.基础等级(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注:每一个错别字扣1字,重复的不计)2.发展等级(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真题共赏】1、(xx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

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去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件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

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新课程作文题应该说是最具有寓意的材料作文题了,延续了可写性强的一贯特点。

角度有:(1)漆工的角度可写性最强:顺便补漏洞,干了职责以外的事,且不张扬,不求回报。

A.职责有内外的区别吗;B.修补漏洞、杜绝不良人人有责任;C.做好事不张扬、不求回报;D.和谐社会需要人人尽力;E.莫以善小而不为;F.小漏洞和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必将危及整体发展等等。

(2)船主的角度:懂得感恩,做好事者以应有回报。

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阅读与写作 对比学案

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阅读与写作 对比学案

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阅读与写作之对比学案一、对比的概念和作用1、对比的概念:将相反的事物或事物相反方面进行比较的表现手法2、对比的作用:①反衬正方,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凸现主旨;②表现作者好恶褒贬;③给读者深刻印象和启示3、答题步骤:找出对比双方,揭示对比用意,说明对比效用。

4、高考例题:诗词鉴赏:06江西 06天津06江苏07湖北卷07山东卷现代文阅读: 07全国2 海南杂记17 07全国1总想为你唱之歌 16 07海南林冲见差拨13 08安徽16二、对比在诗词鉴赏中的作用例1、07山东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例2、(07湖北卷)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4分)例3、06江苏卷鹧鸪天[元]魏初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例4.06江西卷三江小渡杨万里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三、对比在现代文阅读中的作用例1、08安徽卷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我与地坛①(节选)史铁生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最新整理高三语文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阅读考点教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三语文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阅读考点教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三语文教案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阅读考点教案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阅读考点教案第一专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备考攻略知识储备一、科学类文章的设题规律大致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来说:1.选材内容自然科学类文章中,能体现新知识、新概念、新信息,反映人类社会中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又与当今我国社会经济、社会、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文章更受命题者的青睐。

社会科学类文章中,能体现时代性、人文性、传统文化特色等的文章,反映当今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或当今中国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如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等)的文章,反映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文化现象或反映中国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等内容的文章,更容易成为命题者选择的对象。

2.设题技巧纵观近几年高考科学类文章的命题,对于“错误”选项的设置,命题者常用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无中生有。

命题者在选项中硬加进去一些原文中没有的直观信息或暗示信息,目的是考查考生阅读文章的细心度。

这是近年来最常见的设题方式,应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

(2)曲解原文。

命题者将原文中的词语、语句等信息故意作出错误的表述,设置为选项,目的是考查考生对文中相关信息的理解。

(3)偷换概念。

命题者有意将原文中的词语(概念)用具有一定干扰作用的非等值词语(概念)替换下来,设置为选项,目的是考查考生对词语(概念)的理解。

(4)时态、模态错乱。

命题者在选项中将原文中的有关信息,已然表述为未然,未然表述为已然;或然表述为必然,必然表述为或然。

命题者的目的是考查考生对原文信息时态的把握。

(5)答非所问。

命题者摘取原文信息设置选项,但选项与题干毫不相干,目的是考查考生审题的认真、细心程度及正确理解题目的能力。

(6)张冠李戴。

命题者将原文中的对象A,与对象B的属性对接,造成对象与属性的错位。

(7)以偏概全。

命题者设置选项时,以片面的、局部的、特殊的认识来表述具有全面性、整体性、普遍性的内容,目的是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以及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逻辑思维能力。

2019-2020年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教案

2019-2020年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教案

2019-2020年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明确高考考纲要求、命题特点,探究总结文学类文本解题技巧。

2.提高阅读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3、能快速阅读文本,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中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有效地提高现代文的阅读质量。

【教学难点】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把握规律,学会现代文理解、筛选、推断的策略,从而有效地提高正答率。

【教学过程】一、解读考纲: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二、真题演练(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马裤先生老舍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蹬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

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他没言语。

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茶房跑来了。

“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

”茶房很和气地说。

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

荼房刚走开两步。

“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

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

一、复习准备1.心理准备。

复习的过程是比较枯燥乏味的,甚至可能会有挫败感和焦虑感,所以考生需要在开始复习前进行良好的心理建设。

调整自己的心态,相信自己的实力,整好心态才能更好的复习。

2.复习资料。

复习语文,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复习资料。

找到一本适合自己的语文复习书籍或者资料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向学长学姐咨询,或者老师推荐一下好的资料。

3.复习计划。

要有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明确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务,有规划性的复习,可以更好地提高复习效率。

二、复习方法1.注重阅读。

高考语文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完形填空、选词填空等等。

所以,在语文复习过程中,阅读是重点。

除了阅读理解外,可以多看一些文学名著,提高自己的阅读力,在严密的分析之后进行自由发挥,打好阅读基础。

2.结合历年真题进行复习。

高考语文的试题大多都采用的是真题命制,因此,历年高考真题的分析和解答对于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分析历年真题的题型和考点,有助于提高应试能力。

3.提高写作水平。

高考语文的写作考试一般都要求考生写作一篇文章,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呢?平时多练笔,多看范文,在写作时要注意结构和语言的运用,多去参加语文作文辅导班,找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改正。

三、注意事项1.合理安排时间。

复习一定要有计划,每天都应该有明确的复习安排,按照计划进行。

同时也要注意适度休息,不要让自己过度疲劳。

2.外在环境要有良好的氛围。

在复习时,要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良好的心态,有专心致志、静心学习的精神。

3.放松心态。

因为语文复习过程可能令人压力倍增,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让自己保持愉悦的心情。

与亲友朋友进行交流及放松运动等都有助于情绪的稳定。

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中,良好的心态、合理的复习计划以及注重阅读、结合历年真题和提高写作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加上一定的耐心和毅力,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三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翻译总体教学构想教学目标1.第二轮文言文复习以翻译为切入口。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教学设想1.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二轮复习,要遵循由“已知”推出“未知”的认知规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2.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3.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教学时数6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掌握翻译的一般目标及翻译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2、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一、复习巩固(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举天下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二、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1、标准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

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与写作——运用对比一、对比的概念和作用1、对比的概念:将相反的事物或事物相反方面进行比较的表现手法2、对比的作用:①反衬正方,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凸现主旨;②表现作者好恶褒贬;③给读者深刻印象和启示3、答题步骤:找出对比双方,揭示对比用意,说明对比效用。

4、高考例题:诗词鉴赏:06江西06天津06江苏07湖北卷07山东卷现代文阅读:07全国2 海南杂记17 07全国1总想为你唱之歌16 07海南林冲见差拨13 08安徽16二、对比在诗词鉴赏中的作用例1、07山东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例2、(07湖北卷)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4分)答:(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

(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1分)例3.06江苏卷鹧鸪天魏初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答: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三、对比在现代文阅读中的作用例1、08安徽卷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我与地坛①(节选)史铁生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

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

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

如今我摇着车在这园子里慢慢走,常常有一种感觉,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

有一天我整理我的旧相册,看见一张十几年前我在这园子里照的照片--那个年轻人坐在轮椅上,背后是一棵老柏树,再远处就是那座古祭坛。

我便到园子里去找那棵树。

我按着照片上的背景找很快就找到了它,按着照片上它枝干的形状找,肯定那就是它。

但是它已经死了,而且在它身上缠绕着一条碗口粗的藤萝。

有一天我在这园子里碰见一个老太太,她说:“哟,你还在这儿哪?”她问我:“你母亲还好吗?”“您是谁?”“你不记得我,我可记得你。

有一回你母亲来这儿找你,她问我您看没看见一个摇轮椅的孩子?……”我忽然觉得,我一个人跑到这世界上来玩真是玩得太久了。

有一天夜晚,我独自坐在祭坛边的路灯下看书,忽然从那漆黑的祭坛里传出一阵阵唢呐声。

四周都是参天古树,方形祭坛占地几百平米空旷坦荡独对苍天,我看不见那个吹唢呐的人,惟唢呐声在星光寥寥的夜空里低吟高唱,时而悲怆时而欢快,时而缠绵时而苍凉,或许这几个词都不足以形容它,我清清醒醒地听出它响在过去,响在现在,响在未末,回旋飘转亘古不散。

必有一天,我会听见喊我回去。

那时您可以想象一个孩子,他玩累了可他还没玩够呢,心里好些新奇的念头甚至等不及到明天。

也可以想象是一个老人,无可置疑地走向他的安息地,走得任劳任怨。

还可以想象一对热恋中的情人,互相一次次说“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又互相一次次说“时间已经不早了”,时间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一刻也不想离开你时间毕竟是不早了。

我说不好我想不想回去。

我说不好是想还是不想,还是无所谓。

我说不好我是像那个孩子,还是像那个老人,还是像一个热恋中的情人。

很可能是这样:我同时是他们三个。

我来的时候是个孩子,他有那么多孩子气的念头所以才哭着喊着闹着要来,他一来一见到这个世界便立刻成了不要命的情人,而对一个情人来说,不管多么漫长的时光也是稍纵即逝,那时他便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实一步步都是走在回去的路上。

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莽礼的号角就已吹响。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旭日。

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

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

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注】①《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名篇,文章描述了“我”瘫痪以后的心路历程,包括对生命的感悟,对母亲的追怀,对地坛中人事景物的深沉思考等。

全文共七个部分,这里选的是第七部分,略有删改。

16.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4分)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答:(1)运用拟人手法,通过“走下“”爬上“等词语将太阳人格化,生动形象(2)运用对比的手法,使日出与日落情景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深刻印象。

(3)运用前后对称的语言形式写景,给人以整齐的美感例2、全国卷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海南杂忆矛盾我们到了那有名的“天涯海角”。

原以为这个地方是一条陆地,突入海中,碧涛澎湃,前无去路。

但是错了,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所谓“天涯海角”就在公路旁边,相去二三十步。

当然有海,就在岩石旁边,但未见其“角”。

至于“天涯”,我想象得到千数百年前古人以此二字命名的理由,但是今天,环岛公路干线直通那里,沿途还有盐场、铁矿等等:这哪里是“天涯”?出乎我的意外,这个“海角”却有那么大块的奇拔的岩石;我们看到两座相偎相倚的高大岩石,浪打风吹,石面已颇光滑两石之隙,大可容人,细沙铺地;数尺之外,碧浪轻轻扑打着岩根。

我们当时说笑话:可惜我们都老了,不然,一定要在这个石缝里坐下,说半天情话。

这些怪石头,叫我想起题名为《像耳山》的苏东坡的一首五言绝句: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

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遗!我翻阅过《道光琼州府志》,在“谪宦”目下,知谪宦始自唐代,凡十人,宋代亦十人;又在“流寓”目下,知道隋一人,唐十二人,宋亦十二人。

明朝呢,谪宦及流寓共二十二人。

这些人,不都是“补天遗”的“道旁石”么?其中有大名震宇宙的李纲、赵鼎和胡铨。

这些名臣,当宋南渡之际,却无缘“补天”,而被放逐到这“地陷东南”的海岛作“道旁石”。

千载以下,真叫人读了苏东坡这首诗同声一叹!经营海南岛,始于汉朝。

大概从唐朝开始,这块地方被皇帝看中了,作为放逐罪人的地方。

可是宋朝更甚于唐朝,宋太宗贬逐卢多逊至崖州的诏书,就有这样两句:“特宽尽室之诛,止用投荒之典。

”原来宋朝皇帝把放逐海南岛视为仅比满门抄斩罪减一等,你看,他们把这个地方当作怎样的“险恶军州”!只在人民掌握政权以后,海南岛才别是一番新天地。

兴隆农场是归国华侨经营的一个大农场。

以前这里没有的若干热带作物,如今都从千万里外来这里安家立业了。

正像这里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祖辈或父辈万里投荒,为人作嫁,现在他们回到祖国的这个南海大岛安家立业,却不是“道旁石”,而是真正的补天手了!我们的车子在公路上扬长而过。

时令是农历岁底,北中国的农民此时正在准备屠苏酒,在暖屋里计算今年的收成、筹划着明年的夺粮大战吧?但是眼前,这里,海南,我们却看见一望平畴,新秧芊芊,嫩绿迎人。

这真是奇观。

还看见公路两旁,长着一丛丛的小草,绵延不绝。

这些小草矮而丛生,开着绒球似的小白花。

我忽然想起明朝正统年间王佐所写的一首五古《鸭脚粟》了。

我问陪同我们的白光同志,“这些就是鸭脚粟吗?”“不是!”她回答,“这叫飞机草。

刚才路旁就有鸭脚粟。

”我问鸭脚粟今作何用,“不是!”她回答,“这叫飞机草。

刚才路旁就有鸭脚粟。

”我问鸭脚粟今作何用,她说:“喂畜牲。

可是,还有比它更好的饲料。

”我说,明朝时候,老百姓把它当作粮食。

然而,王佐还有一首五古《天南星》:君有天南星,处处入本草。

夫何生南海,而能济饥饱。

八月风飕飕,闾阎菜色忧。

南星就根发,累累满筐收。

这就是说,老百姓所得,尽被搜刮以去,不但靠鸭脚粟过活,也还靠天南星。

怪不得王佐在诗的结尾用了这样“含泪微笑”式的两句:海外之美产,中原知味不?1963年5月13日17.为了表现海南岛古今的巨大变化,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加以分析。

(8分)答:古代的海南岛被当作险恶之地,流放到此的人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人民掌握政权之后,海南岛成为新天地,归国华侨在此安家立业,成为建设国家的人才。

古时候老百姓把鸭脚粟、天南星当作粮食,生活很悲苦;现在的农民用它喂畜牲,且有比它更好的饲料。

2、高考满分作文例文:1、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记叙文)引子:初夏的空气很好,橙色的太阳散发着动感而温暖的光,映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轻柔反射回来的是颗颗自由而无邪的灵魂。

一多多的故事多多是小学中出名的好学生,他的成绩总是最好的。

多多造的句也是最工整和正确的。

今天上课,老师让大家用“阳光”造句,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举手,造了许多个老师微笑点头的好句子。

轮到多多了,他明亮的眼眸盯着窗外胖乎乎的太阳,高举起了双手,显得十分兴奋,老师很高兴地让他说说他造的句子。

“夏天的阳光很活泼。

”多多自豪地说,但是全班静得出奇,接着是一阵哄堂大笑。

老师微笑的嘴角也下摆了3 0度。

“多多,活泼是用来形容活的东西,如小狗啦、小鸟啦,怎么能说阳光很活泼,下次不要这样啦。

”老师皱着眉头说道。

于是,多多有史以来第一次受到批评,委屈地坐下来,眼泪在眸子里,亮亮的,好像窗外的阳光,而那颗橙色的心也有些涩了。

这样,多多发誓不再用自以为可爱的词语造句了,他的文字从此平实正确,不知不觉中少了些什么,然而少了什么?恐怕只有活泼的阳光知晓。

二小小的故事小小是一个喜欢穿白色裙子扎小辫的女孩,笑起来很可爱,有两个酒窝,仿佛盛满了蜜。

此时,小小坐在妈妈的身后,搂着妈妈,仰头望着早晨的天空,呼吸清新的空气,大笑着调皮地与妈妈交谈。

是的,交谈,小小长大了,会用心观察生活了,于是她学会交谈。

“妈妈,夏天的天空很蓝,白云很胖,夏天的阳光……阳光很活泼!”小小像发现了美洲一样大声地说着。

“天啊,妈妈最爱的小小,你怎么可以这样可爱,这样聪明,造的句真好!”妈妈嘴角漾起自豪的微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