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文练习及答案

九年级下册古诗文练习一、文言文阅读(一)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
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1.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非木柿故大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益慕圣贤之道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C.足肤皲裂而不知食不饱,力不足不足为外人道也D.以中有足乐者皆以美于徐公以光先帝遗德.下列对文段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克服了无书、无师、求学路途遥远、生活艰苫等重重困难。
B.作者详写自己艰辛的求学经历,略写现在的成就,鼓励青年一辈努力学习,力求做到“业有精”,“德有成”,属于欲扬先抑的写法。
C.文中第一段画波浪线的句了表明作者求学诚恳、执着、机智。
D.好的品德修养是作者终能学有所成的土壤,因而作者得以“遍观群书”,得以“硕师名人与游”,得以“预君子之列”。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训练题(含答案)

1、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杀之。
”公输盘不悦。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穅糟,而欲窃之。
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狐狸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枬、豫章,宋元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练习检测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公输盘不说:②请说之:③知而不争:④不可谓知类:⑤子墨子闻之,起于鲁⑥子墨子起,再拜 ⑦吾义固不杀人 ⑧夫子何命焉为 ⑨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⑩愿借子杀之⑾然胡不已乎⑿胡不见我于王⒀吾义固不杀人⒁子墨子起,再拜⒂义不杀少而杀众⒃请说之⒄方五千里⒅为与此同类⒆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⒇子墨子之守圉有余(2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22)虽杀臣,不能绝也(23)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24)子墨子九距之二、翻译下面句子①夫子何命焉为?②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 逐篇精选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逐篇精选练习题汇编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理解性默写命”固然重要,但若遇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如“义”),我是不会苟且偷生的。
“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5)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说高远的心灵境界并非贤德之人所独有,只是贤德(6)《鱼我所欲也》中,孟子阐述仁人志士不肯苟且偷生、不肯逃避死亡的(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3.翻译下列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试题 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试题一、公输【中考试题】(一)阅读《公输》《曹刿论战》,完成1~5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日:“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固之器。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日:“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选自《公输》)1.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②公问其故()③望其旗靡()④公输盘诎()2.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粗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①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A 克己奉公 B 克敌制胜②例句:以牒为械() A 为民请命 B 下不为例3.对下面句子的体味,语气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傲慢横蛮不讲理)B.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盘有推卸责任,转移矛盾的心理)C. 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楚王的骄横自负)D.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公输盘恼羞成怒,暗藏杀机)4.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大国,难测也。
答:(2)虽杀臣,不能绝也。
答:5.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二、孟子二章【中考预测】(二)阅读甲、乙文,完成第6~10题[甲]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九年级下期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 及答案

九年级下期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13分)(2007青海)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下列加点的字(2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对下列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2分)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翻译下列句子。
(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本文详略上如何安排?(2分)5、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分)(1)战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曹刿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二、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九年级语文下文言文测试卷(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文言文测试卷(答案)第一篇:九年级语文下文言文测试卷(答案)九年级语文(下)文言文测试卷一、古诗词积累:(10分)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报君黄金台上意。
3、,灵旗空际看。
4、,雪拥蓝关马不前。
5、,对影成三人。
6、,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7、角声满天秋色里。
8、寡助之至。
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公输》选段,回答1~5题。
(22分)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子墨子曰:“荆之地,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 1.我能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4分)①请说之()②不可谓知类()...③方五千里()④为与此同类()...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6分)①宋何罪之有?②义不杀少而杀众。
3.联系上下文说说“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一句中“此”指的是什么内容。
(3 分)我的理解:4.根据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墨子从哪几个方面劝阻公输盘攻宋?(3分)我的概括:5.(6分)①写出两句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句(不能出自同一首诗)。
②拟一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
(二)、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6—10题(19分)甲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第1篇鱼我所欲也一、理解性默写1.《鱼我所欲也》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无数仁人志士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时做出的无悔选择。
2.《鱼我所欲也》中,在孟子看来,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元朝统治者高官厚禄的诱惑,文天祥断然拒绝,因为他深知背信弃义换来的高官厚禄,不值一文!正如孟子《鱼我所欲也》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20河南备用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共10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1)二者不可得兼..得兼:_______________(2)乡.为身死而不受乡:_________________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颜渊论御马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
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
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颜渊曰:“臣以政知之。
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
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
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
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
’善御之谓也。
”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节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注】①佚(yì):通“逸”,逃跑。
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
③躐(liè):超越。
④趣:同“促”。
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
⑥组:丝带。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昔者舜工于使人工:________②然犹策之不已策:________(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定公躐席而起/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舜不穷其民/安陵君其许寡人(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②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训练一.《曹刿论战》(一)解释加点的字。
1.又何间焉( )2.虽不能察( )3.辙乱旗靡( )4.神弗福也( )5.肉食者鄙( )6.小大之狱( )7.小信未孚( ) 8.必以情( ) 9.弗敢加也( )10.公将鼓之( ) 11.小惠未徧( ) 12.遂逐齐师( )13.牺牲玉帛( ) 14.公问其故( ) 15.一鼓作气( )16.彼竭我盈( ) 17.再而衰( ) 18.惧有伏焉( )19.既克( ) 20.公将驰之(驱车( )(二)翻译句子: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翻译: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翻译:3.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翻译:4.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翻译: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7.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三).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何以战河曲智叟亡以应B、公问其故故虽有名马C、肉食者谋之陛下亦宜自谋D、又何间焉此为何若人(四).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
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
答:(五).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见解。
答:_(六).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
答:(七).有人说鲁庄公“鄙”,有人说“不鄙”。
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答:(八)。
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答:(九)《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体史书。
相传是鲁国史官()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所编。
二.《邹忌讽齐王纳谏》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皆以美于徐公( ) 形貌昳丽( ) 齐王纳谏( )何能及君(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期年之后( ) 皆朝于齐( ) 与徐公孰美( )时时而间进( )( ) 能刺寡人之过者( )能谤讥于市朝( )( ) 臣之妻私臣()王之蔽甚矣()闻寡人之耳者()2.通假字:孰视之( )3.解释下列词语(1)词类活用①邹忌修八尺有余()②朝服衣冠()()③私我也()④王之蔽甚矣()⑤闻寡人之耳者()⑥吾妻之美我者()⑦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说说古义①今齐地方千里()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③明日,徐公来()④能谤讥于市朝()⑤窥镜而自视()⑥暮寝而思之()⑦邹忌讽齐王纳谏()(5)一词多义者: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②暮寝而思之( )③孰视之()④吾妻之美我者( )于:①欲有求于我也()②皆以美于徐公()③能谤讥于市朝()④皆朝于齐()孰:①孰视之()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私: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诚: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②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间:①奉命于危险之间()②时时而间进()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4.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②臣之妻私臣③今齐地方千里④上书谏寡人者5.重点语句翻译(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5)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翻译:6、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及其结果。
7.《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答:8.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
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答:9.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高明在哪里?他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答:10、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答:11、《战国策》主要记载的是(),,由()末年的()收集整理。
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三.《孟子二章》(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入则无法家拂士。
()(2)困于心衡于虑()(3)曾益其所不能()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所以动心忍性()()而后作()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舜发于畎亩之中()人恒过()而后喻()3.翻译句子:(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译:(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4.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D.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4、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
5.本文先从正面论述_( ),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 ),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6.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7.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答:8.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用个实例验证这个观点。
答:9、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答:10、请结合短文简析:多难为何能兴邦?答:11、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答:12.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请结合这篇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13、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家、()家,是()学派的代表人物,有(“”)之称。
《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
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二)《鱼我所欲也》1.解释加点的词语:(1)二者不可得兼( ) (2)死亦我所恶()(3)故患有所不辟也( )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5)贤者能勿丧耳( ) (6)呼尔而与之( )(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 )(8)是亦不可以已乎()(9)此之谓失其本心( )(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解释下列多义词:(1)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种于我何加焉()(3)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4)而: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 )(5)得:二者不可得兼( ) 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①乡为生死而不受。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4.翻译下列句子:(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2)是亦不可以已乎?译:(3)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4)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文:(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6)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译文:(8)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译:5、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自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_()。
6、简要概括作者在本文第二段中阐述的观点答:7、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论证和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
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_答:8、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
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答:a.。
b.。
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答:中心论点:10.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答:11.古往今来,有许多“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请你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他(她)的事迹。
(不超过20字)答:四.《愚公移山》1.通假字:(1)指通豫南()(2)始一反焉()(3)甚矣,汝之不惠()4)河曲智叟亡以应()(5)一厝朔东()2.重点字词解释。
(1)方七百里()(2)年且九十()(3)河阳之北()(4)惩山北之塞()( 5)出入之迂()(6)吾与汝毕力平险()(7)达于汉阴()(8)杂然相许()(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10)且焉置土石()()()(1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12)始龀()(13)寒暑易节( )(1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 ) ( ) (15)虽我之死( ) (16)子子孙孙无穷匮()(18)何苦而不平()(17)山之一毛( )(18)惧其不已也( ) (19) 无陇断焉( )3.一词多义(1)方:方七百里( ) 方欲行( ) 而尝极东方( )(2)且:年且九十( ) 且焉置土石( )(3)曾:曾不若孀妻弱子( ) 曾益其所不能( )(4)固:汝心之固( ) 固以怪之矣(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5)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 今亡亦死( )4.重点句子翻译。
(1)甚矣,汝之不惠。
译:(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3)告之于帝,帝感其诚。
译:(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译:(5)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译:5、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6、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2个。
答:7.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答:寓意:赞成:8、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顽强毅力。
B、河曲智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因而嘲笑愚公自不量力,太不聪明了。
C、文中写“太行”、“王屋”二山“高万仞”,始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山的高大,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既表明愚公的事业受到众人的拥护,也是为了和下文的智叟形成强烈的对比,加强了讽刺的艺术效果。
9.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答:10、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支持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