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模板

天津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模板
天津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模板

目 录

第一章前言 (1)

1.1工程概况 (1)

1.2勘察目的和任务 (1)

1.3勘察工作遵循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1)

1.4勘察等级划分 (2)

1.5勘察工作量 (2)

1.6高程系统 (3)

第二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

2.1场地地形地貌 (3)

2.2场地地层分布规律及土质特征 (3)

2.3物理力学指标统计 (4)

2.4抗剪强度指标统计 (8)

2.5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9)

2.6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评价 (9)

2.7不良地质作用 (10)

第三章场地地下水概况 (10)

3.1地下水位及类型 (10)

3.2地下水的腐蚀性 (10)

3.3浅层地基土渗透性 (11)

3.4土的腐蚀性 (12)

3.5标准冻结深度 (12)

第四章场地地震效应 (12)

4.1抗震设防烈度 (12)

4.2饱和粉土液化判定 (12)

4.3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 (12)

4.4建筑抗震地段划分 (13)

第五章地基基础评价 (13)

5.1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 (13)

5.2地基土工程地质性质评价 (13)

5.3天然浅基础评价 (14)

5.4桩基础评价 (14)

第六章基坑开挖支护、降水 (16)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16)

第一章 前言

1.1工程概况

AAAAA有限公司拟在BBBBB村十八米河与规划五十经路交口处兴建AAAAA 有限公司大型泵业设施及相关车间工程,委托我公司对其拟建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拟建大型泵业设施及相关车间工程包括:试验室装配车间拟采用天然浅基础或桩基础,生产车间、库房拟采用天然浅基础。

1.2勘察目的和任务

根据拟建物性质、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及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的要求,结合我公司在本场地附近已有的勘察资料,确定本次勘察的主要任务是:一、 查明勘察场地埋深28.00m范围内地层时代成因、岩性分布、工程地质性

质,并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能力。

二、 对各层土的工程地质性质进行评价。

三、 查明地下水对砼结构及钢筋砼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

四、 根据区域资料,勘察资料提供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及场地抗震地段划

分。

五、 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六、 提供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选择桩端持力层和提供桩基础的岩土设计参

数,估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七、 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并进行评价。

八、 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九、 查明可液化土层和特殊性岩土的分布及其对工程的危害程度,并提出防

治措施的建议。

十、 判定粉土(砂土)液化可能性,提出场地的抗震设计参数,评价地震效

应。

十一、提出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的建议。

1.3勘察工作遵循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一、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四、国家标准《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

五、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六、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

七、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八、行业标准《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

九、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十、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十一、行业标准《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十二、地方标准《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9-20-2000;

十三、地方标准《预应力管桩技术规程》DB29-110-2010;

十四、地方标准《天津市地基土层序划分技术规程》DB/T29-191-2009;

十五、《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1.4勘察等级划分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 (2009版),本工程的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的复杂程度为二级,地基的复杂程度为二级,综合上述因素,确定本工程的勘察等级为乙级。

1.5勘察工作量

根据拟建物性质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等有关规范要求,本次勘察共布置施工勘察孔33个,由于场地条件限制,个别钻孔有一定位移,钻孔实际位置详见钻孔平面图,具体完成工作量如下表:

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孔类 孔深(m) 孔数孔 号 试验项目

28.00 2 6,7

原状取土孔

15.00 8 13,17,19,21,

23,27,31,33

常规物性、压缩、直

剪快剪、固结快剪

原状取土+标

贯孔 28.0 3 1,2,11

常规物性、压缩、直

剪快剪、固结快剪、

渗透

标准贯入孔 28.00 2 4,9 颗粒分析

15.00 3 15,25,29 28.00 5 3,5,8,10,12

目力鉴别孔

15.00 10 14,16,18,20,

22,24,26,28,

30,32

全孔目力鉴别土性

注:

1)共取原状土样151件;

2)标准贯入试验锤重63.5kg,落距76cm,自动落锤,预打15cm,实打

30cm;

3)室内试验依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进行;

4)在6,13,31号孔各取地下水样一组进行室内水质简分析试验。

1.6高程系统

由于场地附近无大沽高程水准点,经甲方指定,本次勘察各孔孔口标高采用假设高程,假设水准点引测自场地西北侧国家电网电箱水泥台红漆标记处,示意位置详见钻孔平面图,其假设高程为10.000m,待甲方提供大沽高程水准点后,通知本公司引测假设水准点的大沽高程。

第二章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场地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BBBBB村十八米河与规划五十经路交口处。勘察时场地西侧为荒地,东侧为废弃厂区。地势稍有起伏,各孔孔口标高介于9.28~8.32m之间。

2.2场地地层分布规律及土质特征

根据本次勘察资料,该场地埋深28.00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按成因年代可分为以下6层,按力学性质可进一步划分为8个亚层,现自上而下分述之:

1、人工填土层(Qml)(地层编号1)

全场地均有分布,厚度0.40~0.90 m,底板标高为8.78~7.82 m,主要由耕土组成,呈褐色,可塑状态,无层理,以粉质粘土为主,含少量植物根系。

2、新近冲积层(Q43N al)(地层编号3)

厚度1.40~2.50 m,顶板标高为8.78~7.82 m,主要由淤泥质粘土组成,呈

褐黄色,流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高压缩性土。

3、全新统中组海相沉积层(Q42m)

厚度12.80~13.50 m,顶板标高为6.92~5.96 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

第一亚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地层编号6a):厚度一般为1.40~2.70 m,呈灰色,流塑状态,含贝壳,属高压缩性土。局部夹粉质粘土。

第二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6b):厚度一般为10.40~11.20 m,呈灰色,流塑状态,有层理,含贝壳,属中等压缩性土。局部夹粉土和淤泥质粉质粘土。

4、全新统下组沼泽相沉积层(Q41h)(地层编号7)

厚度1.80~2.50 m,顶板标高为-6.49~-6.85 m,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呈浅灰色,软塑状态,无层理,含有机质,属中等压缩性土。

5、全新统下组陆相冲积层(Q41al)

厚度4.10~4.60 m,顶板标高为-8.65~-9.10 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

第一亚层,粉土(地层编号8a):厚度一般为0.80~2.40 m,呈灰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偏低)压缩性土。11号孔地段该层渐变为粉质粘土。

第二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8b):厚度一般为2.00~3.30 m,呈黄灰色,可(偏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等压缩性土。1号、2号、11号孔地段该层渐变为粉土。

6、上更新统第五组陆相冲积层(Q3e al)(地层编号9)

本次勘察钻至最低标高-19.15 m,未穿透此层,揭露最大厚度6.10 m,顶板标高为-12.96~-13.25 m,主要由粉砂组成,呈黄灰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低压缩性土。局部夹粉土。

2.3物理力学指标统计

当子样个数≥6时,上下各舍去10%,提供最大值、最小值、算术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值及子样个数;当子样个数<6时,仅提供最大值、最小值、算术平均值及子样个数。

各层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结果详见“物理力学指标分层统计表”。

地层编号统计项目 ω(%) r(kN/m3) e I

p I

L

a

1-2

(1/MPa) Es

1-2

最大值/最小值 50.1/37.3 18.4/17.2 1.40/1.04 20.5/15.9 1.47/1.08 1.20/0.73 2.8/2.0 平均值 43.5 17.8 1.21 17.8 1.25 0.97 2.3

标准差 3.58 0.35 0.10 1.12 0.10 0.13 0.24

变异系数 0.082 0.020 0.084 0.063 0.079 0.138 0.102

子样数 23 23 23 23 23 23 23

3

标准值 44.94 17.66 1.25 / 1.29 1.02 2.21 最大值/最小值 52.8/34.9 18.7/17.0 1.47/0.97 20.4/13.5 1.52/1.18 1.45/0.68 2.8/1.7 平均值 41.7 18.0 1.16 16.3 1.36 0.97 2.3

标准差 5.04 0.47 0.14 1.75 0.08 0.22 0.35

变异系数 0.121 0.026 0.123 0.107 0.061 0.226 0.151

子样数 24 24 24 24 24 24 24

6a

标准值 43.68 17.82 1.22 / 1.39 1.06 2.16 最大值/最小值 37.1/23.1 20.2/18.4 1.03/0.65 15.6/10.2 1.29/1.01 0.67/0.25 6.7/3.0 平均值 29.7 19.3 0.83 12.1 1.11 0.45 4.4

标准差 3.93 0.50 0.11 1.46 0.07 0.13 1.20

变异系数 0.132 0.026 0.128 0.121 0.062 0.296 0.273

子样数 65 65 65 65 65 63 63

6b

标准值 30.62 19.18 0.86 / 1.13 0.48 4.11 最大值/最小值 32.5/26.6 19.6/19.0 0.90/0.75 16.4/10.6 0.87/0.69 0.48/0.23 7.5/4.0 平均值 30.1 19.3 0.84 14.5 0.80 0.40 4.9

标准差 2.79 0.29 0.07 2.45 0.07 0.10 1.45

变异系数 0.093 0.015 0.087 0.168 0.082 0.258 0.296

子样数 7 7 7 7 7 7 7

7

标准值 32.50 19.03 0.90 / 0.86 0.48 4.00

-6-

地层编号统计项目 ω(%) r(kN/m3) e I

p I

L

a

1-2

(1/MPa) Es

1-2

最大值/最小值 22.9/21.5 20.0/19.5 0.69/0.63 6.2/4.0 0.78/0.67 0.14/0.11 15.4/11.3 平均值 22.3 19.8 0.66 4.9 0.72 0.12 13.8

标准差 0.57 0.18 0.02 0.83 0.05 0.02 1.90

变异系数 0.025 0.009 0.031 0.171 0.064 0.135 0.138

子样数 7 7 7 7 7 7 7

8a

标准值 22.83 19.63 0.68 / 0.76 0.14 11.99 最大值/最小值 29.1/23.1 20.2/19.4 0.81/0.65 13.7/10.9 0.84/0.75 0.43/0.23 7.2/4.2 平均值 26.0 19.8 0.73 12.0 0.81 0.33 5.3

标准差 2.14 0.28 0.06 1.22 0.03 0.06 0.93

变异系数 0.083 0.014 0.078 0.101 0.043 0.190 0.174

子样数 10 10 10 9 9 10 10

8b

标准值 27.46 19.61 0.77 / 0.84 0.37 4.68 最大值/最小值 22.8/20.0 20.1/19.5 0.68/0.59 / / 0.09/0.08 20.6/18.8 平均值 21.2 19.8 0.62 / / 0.08 19.8

标准差 1.04 0.25 0.03 / / / 0.73

变异系数 0.049 0.013 0.055 / / 0.041 0.037

子样数 9 9 9 / / 9 9

9

标准值 21.97 19.61 0.65 / / 0.08 19.26

-7-

2.4抗剪强度指标统计

根据室内试验结果,结合各层土性质,提供各层土直剪固结快剪指标C、Φ值(峰值)及直剪快剪指标C、Φ值(峰值)最大值、最小值、算术平均值、子样个数;当子样数≥6时,同时提供标准差、变异系数及标准值如下表:

直剪固结快剪 直 剪 快 剪

地层编号 统计项目

C(kPa) Φ(度) C(kPa) Φ(度) 最大值/最小值 18.0/16.0 10.3/7.5 6.5/5.0 3.2/2.1 平均值 17.00 8.90 6.00 2.66

标准差 0.816 1.169 0.50 0.378 3

变异系数 0.048 0.131 0.083 0.142

子样数 6 6 9 9

标准值 16.07 7.57 5.63 2.38 最大值/最小值 18.0/10.0 9.7/4.8 7.0/5.0 2.8/1.6 平均值 13.00 6.40 5.79 2.40

标准差 / / 0.70 0.451 6a

变异系数 / / 0.121 0.188

子样数 5 5 9 9

标准值 / / 5.27 2.07 最大值/最小值 20.0/18.5 15.6/11.712.0/11.0 7.6/5.4 平均值 19.36 13.77 11.67 6.48

标准差 0.627 1.354 0.52 0.854 6b

变异系数 0.032 0.098 0.044 0.132

子样数 9 9 8 8

标准值 18.90 12.77 11.25 5.77 最大值/最小值 25.0/16.0 28.6/12.2/ /

平均值 21.00 20.38 / /

标准差 / / / / 7

变异系数 / / / /

子样数 4 4 / /

标准值 / / / / 8a

最大值/最小值 14.0/11.0 34.7/30.6/ /

平均值 13.00 32.75 / /

标准差 / / / /

变异系数 / / / /

子样数 4 4 / /

标准值 / / / / 最大值/最小值 26.0/25.0 21.5/14.8/ /

平均值 25.50 17.05 / /

标准差 0.577 3.077 / / 8b

变异系数 0.023 0.180 / /

子样数 6 6 / /

标准值 25.00 14.80 / / 最大值/最小值 8.5/8.0 36.4/35.7/ /

平均值 8.25 36.15 / /

标准差 0.289 0.311 / / 9

变异系数 0.035 0.009 / /

子样数 6 6 / /

标准值 8.00 35.78 / /

2.5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及《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9-20-2000),按层位提供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

如下表:

ak

(kPa)

地层编号 岩 性 f

ak

3 淤泥质粘土 80

6a 淤泥质粉质粘土 80

6b 粉质粘土 100

7 粉质粘土 130

8a 粉土 190

8b 粉质粘土 150

9 粉砂 230

2.6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评价

根据本次勘察资料综合分析,该场地地层属海陆交互沉积土层,除人工填土外,场地内地基土竖向成层分布,部分层位水平方向岩性略有差异,顶(底)板标高略有起伏,主要地层分布尚属稳定,地基土总体上是均匀稳定的,属稳定地基。

2.7不良地质作用

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3.11条文说明,可不考虑震陷对本工程的影响。根据本次勘察成果及对区域地质条件的分析判定,在本工程拟建场地范围内,不存在影响拟建场地整体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

(拟建场地属滨海软土地区,软土在地震力作用下会产生震陷。天然浅基础应考虑震陷影响的,应对其在地震力作用下可能产生的软土震陷进行分析、判断、评价,评价方法详见《解释说明》第16条)(如有不良地质作用则不用该条;没有不良地质作用则用该条)

①根据本次勘察成果,新近冲积层淤泥质粘土(地层编号3)土质软、强度低、压缩性高,属欠固结土。

②海相沉积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地层编号6a),土质软、强度低、压缩性高,为天然浅基础软弱下卧层。

③全新统下组陆相冲积层第一亚层粉土(地层编号8a),厚度变化较大,为

0.80~2.40 m,且土质不均,水平方向存在相变;第二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8b),土质不均,水平方向存在相变。

第三章 场地地下水概况

3.1地下水位及类型

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地下潜水水位如下:

初见水位不明显。

静止水位埋深0.50~1.10m,相当于标高8.58~7.82m。

表层地下水属潜水类型,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形式排泄,水位随季节有所变化。一般年变幅在0.50~1.00m左右。抗浮设计水位可按地表考虑。

3.2地下水的腐蚀性

本次勘察在6号孔、13号孔、31号孔各取地下水样一组,进行室内水质简分析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场地地下水属CL--K++Na+型中性~弱碱性水,PH

值在7.42~8.02之间。水中各离子含量详见水质分析报告表。

地下水样主要离子含量表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12.2.1条及《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9-20-2000)第 3.3.3条判定,本场地环境类别为Ⅲ类。按Ⅲ类环境判定:

①在无干湿交替情况下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弱腐蚀性,腐蚀介质为SO

4

2-

;在干湿交替的情况下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弱腐蚀性,腐蚀介质为SO

4

2-。

②按地层渗透性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

③在长期浸水的情况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腐蚀介质为CL-;在干湿交替的情况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中等腐蚀性,腐蚀介质为CL-。

参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12.2.5条判定,地下水对

钢结构有中等腐蚀性,腐蚀介质为CL-+SO

4

2-。

根据GB50021-2001(2009)第12.2.6条款,水、土对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GB50046)的规定。(强腐蚀性应增加此条)

(氯离子超过20000mg/L时,在勘察报告中提出对建筑材料的腐蚀作用进行专门研究处理的建议,详见《解释说明》第9条)。

3.3浅层地基土渗透性

根据室内试验结合各层土性质,提供各层土渗透系数及渗透性如下表:

地层编号 岩性 垂直渗透系数

K

V

(cm/s)

水平渗透系数

K

H

(cm/s)

渗透性

3 淤泥质粘土 2.43×10-7 3.28×10-7不透水 6a 淤泥质粉质粘土 1.67×10-7 2.84×10-7不透水

6b 粉质粘土 4.08×10-6 4.99×10-6 微透水

3.4 土的腐蚀性

由于该场区地下水位埋藏较浅,故土的腐蚀性可参考水的腐蚀性判定。 3.5 标准冻结深度

本场地标准冻结深度0.60m 。

第四章 场地地震效应

4.1 抗震设防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属设计地震第二组。 4.2 饱和粉土液化判定

根据本次勘察资料,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对本场地埋深20.00m 以上饱和粉土液化情况进行判定,判定结果如下表(其中N 0=10):

标准贯入击数 孔

静止水位

d w (m) 标贯点深度d s (m) 粘粒 含量 ρc (%)临界值N cr (击)实测值N(击) 液化 判定 18.80 10.1 12.7 20.0 不液化 1 0.9 19.80 11.0 12.4 24.0 不液化 18.80 5.4 17.4 21.0 不液化 4 0.9 19.30 10.4 12.7 24.0 不液化 18.80 12.5 11.5 22.0 不液化 9

0.8

19.30

6.2

16.5

23.0

不液化

另据宏观调查,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天津时,本场地无喷砂冒水现象,结合本次勘察资料综合分析,判定该场地属非液化场地。 4.3 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

按《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9-20-2000)第14.2.8-1式及第14.2.5-1、14.2.5-2式估算:本场地埋深20.00m 以上地基土等效剪切波速Vse 平均为157.44m/s。根据区域覆盖层厚度(>50m),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10)判定,场地土为中软土,本场地属Ⅲ类场地。特征周期为0.55s。

4.4建筑抗震地段划分

根据本次勘察资料综合分析,该场地为非液化场地,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场地属于Ⅲ类。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该场地属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第五章 地基基础评价

5.1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

本场地可不考虑活动断裂及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7条规定,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本场地地势略有起伏,地基土分布尚属稳定,故拟建场地属稳定场地,适宜本工程建设。

本场地可不考虑活动断裂及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区域覆盖层厚度大于80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7条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时,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分别大于60m和90m,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本场地地势平坦,地基土分布较稳定,拟建场地可视为稳定场地,适宜本工程建设。

5.2地基土工程地质性质评价

人工填土层(Qml)耕植土(地层编号1)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含少量植物根系,常年受人为扰动,工程地质性质差,不能利用。

新近冲积层(Q43N al)淤泥质粘土(地层编号3)土质较软,压缩性高,工程地质性质较差。

全新统中组海相沉积层(Q42m)第一亚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地层编号6a)属高压缩性土,天然含水量w算术平均值为41.7%,孔隙比e算术平均值为

1.16,液性指数IL算术平均值为 1.36,压缩模量Es(1-2)算术平均值为

2.3MPa,为天然浅基础软弱下卧层,工程地质性质较差;第二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6b) 属中等压缩性土,天然含水量w算术平均值为29.7%,孔隙比e算

术平均值为0.83,液性指数IL算术平均值为1.11,压缩模量Es(1-2)算术平均值为4.4MPa,工程地质性质一般。

全新统下组沼泽相沉积层(Q41h)粉质粘土(地层编号7)呈浅灰色,含有机质,工程地质性质一般。

全新统下组陆相冲积层(Q41al)第一亚层粉土(地层编号8a)和第二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8b),土质不均,厚度变化较大,水平方向存在相变,工程地质性质一般。

上更新统第五组陆相冲积层(Q3e al)粉砂(地层编号9),揭露最大厚度6.10 m,本层在揭露范围内分布稳定,属低压缩性土,天然含水量w算术平均值为21.2%,孔隙比e算术平均值0.62,压缩模量Es(1-2)算术平均值为19.8MPa,工程地质性质良好。

5.3天然浅基础评价

拟建实验室装配车间和生产车间、库房若采用天然浅基础,建议选择全新统新近冲积层(Q43N al)淤泥质粘土(地层编号3)做为天然浅基础持力层,设计应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基础应尽量浅埋。施工时将设计槽底标高以上土层全部清除,大致清平槽底,个别填土较深处做好局部处理工作,处理范围应适当向外扩大,留有足够的垫层外飞宽度,晾槽,然后可回填适当厚度的土石屑垫层,分层碾压或夯实至设计基底标高。处理后拟建物可采用筏片基础或独立基础。设计时应适当加大基础面积、加强建筑物整体刚度,并根据当地建筑经验预留适当沉降量。

5.4桩基础评价

5.4.1桩端持力层及桩型选择

拟建试验室装配车间采用桩基础,建议选择上更新统第五组陆相冲积层(Q3e al)粉砂(地层编号9)做为持力层,建议可将桩端置于标高-14.00m左右处,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钻孔灌注桩。

5.4.2桩基参数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规程》(DB29-110-2010),按层位提供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钻孔灌注桩极限侧阻力

标准值q

sik、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

pk

如下表:

预制桩 钻孔灌注桩

地层编号 岩 性 q

sik

(kPa)

q

pk

(kPa)

q

sik

(kPa)

q

pk

(kPa)

3 淤泥质粘土 26 24

6a 淤泥质粉质粘土26 24

6b 粉质粘土 30 28

7 粉质粘土 48 46

8a 粉土 65 63

8b 粉质粘土 50 48

9 粉砂 70 2700 68 900 注:钻孔灌注桩q

pk

值仅适用于孔底回淤土厚度≤10cm

5.4.3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估算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用物性法按上表参数对预应力

混凝土管桩、钻孔灌注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

uk

进行估算,估算条件及结果如下表:

桩端 持力层

桩 型

桩顶标

高(m)

桩端标

高(m)

桩长

(m)

桩径

(m)

Q

uk

(kN)

估算

孔号

Φ=0.40 1132.5 2 预应力混凝

土管桩

7.50 -14.0021.50

Φ=0.50 1415.6 2

Φ=0.50 1380.6 2

地层编

号9

钻孔灌注桩 7.50 -14.0021.50

Φ=0.60 1599.1 2 5.4.4负摩阻力系数

新近冲积层(Q43N al)淤泥质粘土(地层编号3)及全新统中组海相沉积层

(Q42m)第一亚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地层编号6a),均属高压缩性饱和软土,按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议负摩阻力系数取0.20。

5.4.5 沉(成)桩可行性分析及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选择上更新统第五组陆相冲积层(Q3e al)层粉砂(地层编号9)做为持力层,

需穿透(地层编号8a)粉土层以及局部地段(地层编号8b)渐变的粉土层,粉

土呈密实状态,分布厚度变化亦较大,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沉桩会遇到困

难,提请设计注意,建议根据土层情况选择适宜的桩型。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设计时应合理布置桩间距,施工时选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及施工顺序,防止产生挤土效应。施工时除按标高控制外,尚应结合贯入度或压桩力控制沉桩。

②钻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应注意粉土土层易发生塌孔现象,应采用合理、科学的泥浆配比及施工工艺。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对承载力影响较大,施工时应加强质量管理及监理工作,做好孔底清淤工作,确保钻孔垂直度符合要求,保证施工质量。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应做好泥浆清运及混凝土撒漏的防治工作,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第六章 基坑开挖支护、降水

拟建试验室装配车间内拟建阶梯式水池,长约为30m,宽约为17~20m,深度约为2.5~6.0m。需做好基坑开挖支护与降水工作。建议采用格构式水泥土深层搅拌桩重力式挡土墙或采用连排式钻孔灌注桩加止水帷幕,组成既挡土又挡水的支护系统。

降水可采用坑内管井降水。

基坑开挖应注意施工顺序,按先深后浅、先地下、后地上的施工顺序。基坑周边严禁堆放土方、建筑材料、建筑器械等杂物。

基坑开挖施工时应严密观测基坑开挖对周边道路、房屋、管线、设施设备及邻近施工工程的影响,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并做好各项检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1、本场地可不考虑活动断裂及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7条规定,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本场地地势略有起伏,地基土分布尚属稳定,故拟建场地属稳定场地,适宜本工程建设。

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属设计地震第二组。

3、该场地为非液化场地,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场地属于Ⅲ类。特征周期

值为0.55s,该场地属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4、按Ⅲ类环境判定:①在无干湿交替情况下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弱腐蚀

2-;在干湿交替的情况下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弱腐蚀性,性,腐蚀介质为SO

4

2-。②按地层渗透性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③腐蚀介质为SO

4

在长期浸水的情况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腐蚀介质为CL-;在干湿交替的情况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中等腐蚀性,腐蚀介质为CL-。参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12.2.5条判定,地下水对钢

2-。根据GB50021-2001(2009)第12.2.6结构有中等腐蚀性,腐蚀介质为CL-+SO

4

条款,水、土对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GB50046)的规定。(强腐蚀性应增加此条)

5、拟建实验室装配车间和生产车间、库房若采用天然浅基础,建议选择全新统新近冲积层(Q43N al)淤泥质粘土(地层编号3)做为天然浅基础持力层,设计时应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基础应尽量浅埋。施工将设计槽底标高以上土层全部清除,大致清平槽底,个别填土较深处做好局部处理工作,处理范围应适当向外扩大,留有足够的垫层外飞宽度,晾槽,然后可回填适当厚度的土石屑垫层,分层碾压或夯实至设计基底标高。处理后拟建物可采用筏片基础或独立基础。设计时应适当加大基础面积、加强基础刚度,并根据当地建筑经验预留适当沉降量。

开槽时应做好降水工作,将水位降至槽底以下 1.00m处。雨季施工,严禁泡槽,冬季施工,严禁冻槽。开槽时应尽量避免对槽底土的扰动。

开槽后应做好钎探槽底及验槽工作,如发现不良地质现象,应做妥善处理。

6、拟建试验室装配车间采用桩基础,建议选择上更新统第五组陆相冲积层(Q3e al)粉砂(地层编号9)做为持力层,建议可将桩端置于标高-14.00m左右处,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钻孔灌注桩。相关参数等详见第五章。

7、设计单桩承载力应结合试桩结果综合确定。

8、基坑开挖支护、降水详见第六章。

桥梁勘察报告

1 概述 1.1工程概况 随着鄂尔多斯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鄂尔多斯市成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成为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区域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为继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原工业发展中总量小、增长粗放、发展缓慢、污染严重、科技含量较低等问题,鄂尔多斯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建立东胜区机械装备业制造基地,以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六个高”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推进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构筑产业集群,开创工业化发展的新局面。 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位于东胜区罕台镇境内,场地内地势较为平缓,略呈缓坡状起伏。距康巴什新区9km,东距210国道0.7km,南距青春山50万伏变电站2.8km,西至补洞沟河沿,北至打坝渠,面积约为25km2。本次实施的基础设施包括产业区内道路、场平、供水、供热、供电、供气、排污及处理、排水(雨水)、通信、弱电、绿化等项目。拟建桥梁位于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内,为该工程的子项之一。四座桥梁横跨区内唯一季节性雨水冲沟——补洞沟,连接补洞沟两岸待建道路。 受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经济贸易局委托,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了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机械装备业制造基地项目补洞沟桥梁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 根据设计要求,本次勘察分两个阶段进行。初步勘察野外工作开

始于2007年11月14日,结束于2007年12月4日,历时21天,对拟建补洞沟1桥、2桥、3桥及4桥进行初步岩土工程勘察

;2008年3月6日,建设单位委托我单位对本工程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拟建补洞沟4桥由于桥位更改,不在本次详细勘察任务之列,故我院对补洞沟1~3号桥进行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为保证成果资料的完整性与统一性,满足设计部门的使用要求与方便,我院综合初步勘察与详细勘察成果,编制本报告书。 1.2勘察目的与任务 根据拟建工程方案设计及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按照《市政工程勘察规范》,拟建场地为Ⅱ类,拟建桥梁为中桥;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确定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拟建主要构(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综合分析确定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本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按详细勘察要求进行,其目的是为本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地基基础设计及工程施工提供工程地质资料和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依据相应规范要求,结合拟建场地地质条件及拟建工程特点,确定本工程勘察工作的具体任务为:(1)调查了解拟建桥位场地的地形地貌与环境地质条件,详细查明拟建场地是否存在不良地质作用及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以及对工程安全和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评价,提出防治或整治措施的建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

目录 1 勘察工作概述 (2) 1.1工程概况 (2) 1.2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 (2) 1.3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2) 1.4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 (2) 1.5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4) 1.5.1勘探点布置原则 (3) 1.5.2勘探点的数量与深度 (3) 1.5.3完成工作量 (3) 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5) 2.1地形、地貌及周围环境 (5) 2.2地层分布及岩土性质 (4) 3 地震效应 (11) 3.1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 (11) 3.2建筑场地类别 (11) 3.3地震液化判别 (11) 3.4场地、地基与基础应采取的抗震措施 (12) 4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15) 4.1场地稳定性评价 (15) 4.2土层工程性质评价 (12) 4.3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13) 4.3.1场地环境类型 (13) 4.3.2场地冰冻区和冰冻段分类 (13) 4.3.3地下水的腐蚀性 (13) 4.4各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基础设计计算参数 (13) 4.5持力层与地基强度验算 (14) 4.6地基下卧层强度验算 (14) 4.7 复合地基 (19) 4.8基坑开挖与降水 (17) 5 结论 (21)

1 勘察工作概述 1.1 工程概况 我公司承担并完成了某大队篮球馆工程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该工程位于某市某路以南,交通便利。拟建工程为1栋1层的篮球馆,荷载按每层15kPa计,基础埋深约1.5m。 1.2 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 本工程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阶段。 本工程具有以下特征: 1)根据由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该工程为一般工程,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工程; 2)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等级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3)根据附近地质资料:场地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 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之规定,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3 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设计、施工提供详细可靠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及有关参数。依据委托书,结合现行规范有关规定,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及要求如下: 1)查明场地范围内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及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2)提供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供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3)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建议。 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进行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6)根据岩土工程条件,结合拟建建筑物特点,对地基基础方案做出评价。 为完成上述勘察任务及要求,主要提供以下指标: 地基土的比重、含水量、重度、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粘聚力、内摩擦角、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及静力触探试验指标、承载力特征值、桩极限侧阻力和端阻力标准值等。 1.4 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 本次勘察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之要求,主要执行下列规范和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及局部修订条文

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勘察目的与任务 受石狮市市政建设管理处的委托,我院承接了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目的是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条件,为路基设计、边坡的稳定性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施工设计排水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任务为: (1)、查明沿线各地段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各岩土层的空间揭露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不良地质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揭露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等,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 (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地表水的来源、水位、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查明沿线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干湿类型所需的参数;并判定地下水和地表水对路基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及稳定性影响; (4)、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和坟场的揭露情况,回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密实度,判定场地地震效应等。 (5)、未尽事宜详见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及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等有关规范要求。 二、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合同及委托技术要求; (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

订本); (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2008年修订本); (5)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7)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8)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9)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10)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1)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12)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13)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14)福建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 (15)福建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 (1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等。 三、拟建工程概述 拟建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本次施工路段从K0+036.074至K1+165.795,道路全长为1129.721m,;道路设计起点坐标(X=35809.166 Y=14831.661),终点坐标(X=35519.613 Y=16014.400),设计起点位于濠江路,桩号为K0+000,设计路面标高为23.75m,西北至东南走向,终点相交于东环路,桩号K1+165.795,设计路面标高为40.89m;为城市Ⅱ级主干道,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行车速度为40 km/h,设计荷载城-A,设计年限30年,设计道路宽为26m,双向四车道,两侧设人行道,路面交通等级为轻等级,轴载标准BZZ-100,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模板

目录 1.概况 2.勘察工作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岩土工程评价 5.结论与建议 附件: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共1页 2、工程地质剖面图共14页 3、钻孔柱状图共58页 4、原位测试成果表共2页 5、岩样试压报告共2页 6、土工试验成果表共2页 7、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成果表共2页

鼎诚·和丰佳园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江西华昌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证书等级:乙级 证书编号:142067-KY 二0一四年四月

委托单位:吉安市鼎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工程名称:鼎诚·和丰佳园 项目负责: 报告编写: 审核: 技术负责: 院长: 提交单位:江西华昌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时间:

1.概况 1.1工程概况 受吉安市鼎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江西华昌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对其拟建的鼎诚·和丰佳园场地进行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野外施工日期为2014年4月01日至4月16日,随即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工作。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吉安市城北,井冈山大道北面。建筑室内标高为63.00-64.30米,地下室底板标高为57.40米。共有建筑物6栋。 拟建建筑物的主要数据和特点表1 建筑物名称建筑 安全 等级 对差异 沉降敏 感程度 层数 深度 建筑 面积 (m2) 结构 类型 基础类型 上部活 荷载 (KN/m2) 6# 二较敏感11 5950 框架桩基础 3.0 1#2#3#5#7# 三一般 6 14500 框架 天然地基 桩基础 3.0 1.2勘察目的与任务 本次勘察的目的和任务: 一、查明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其危害程度; 二、判定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 三、查明地基土中有无液化土层,判定液化等级; 四、提供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基土强度及变形参数,提出天然地基适宜的持力层,地基土承载力; 五、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 六、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提出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七、查明场地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水位变化情况及对建筑材料的侵蚀性; 八、提出对不良地质作用的治理意见。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鹏利国际()置业 致民路50号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 工程编号:A2005-187 院长:翔 总工程师:康景文 审定:世清 经理:王强 审核:黄练红 编写:王君红 鹏利国际()置业

致民路50号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 工程编号:A2005-187 审定: 审核: 编写: 致民路50号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概述

1.1工程概况 致民路50号项目位于市武侯区致民路50号,总建筑面积51042.4m2,由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建筑物工程概况见表1.1。 表1.1 建筑物工程概况 对拟建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阶段的勘察工作。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第3.3.1条、第3.3.2条及第3.3.3条拟建建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的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的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第3.1.4条,该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2勘察技术要求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规、规程,结合拟建物的性质,此次勘察的技术要求如下:1.2.1 判明建筑场地及其附近有无影响拟建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对场地的稳定性作出评价。 1.2.2 查明建筑场地的地层结构、均匀性,尤其应查明基础下软弱地层和坚硬地层分布,以及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1.2.3 查明有无可液化地层,并对液化可能性作出评价,判别场地土的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1.2.4 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渗透性,腐蚀性以及地下水位的季节变化幅度,提供抗浮设计水位。 1.2.5 评价基坑开挖、降低地下水的可能性和对已有相建筑的影响,提供基坑支护

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勘察目的与任务 受石狮市市政建设管理处的委托,我院承接了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目的是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条件,为路基设计、边坡的稳定性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施工设计排水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任务为: (1)、查明沿线各地段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各岩土层的空间揭露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不良地质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揭露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等,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 (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地表水的来源、水位、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查明沿线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干湿类型所需的参数;并判定地下水和地表水对路基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及稳定性影响; (4)、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和坟场的揭露情况,回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密实度,判定场地地震效应等。 (5)、未尽事宜详见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及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等有关规范要求。 二、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合同及委托技术要求; (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 (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2008年修订本); (5)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7)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规划院版)

报告书岩土 工程名称:荆州市天谷还迁安置房工程k2013k30 工程编号: 法定代表人:

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人:核审 人:校核 项目参与人: 日05月12年2013专业资料 目录 4.2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 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一、4.3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4.4 场地地下水和地表水评价1.1工程概况4.51.2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场地地基基础方案分析 4.6 1.3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基坑工程分析评价 4.7地下室抗浮水位评价1.4勘察方法的选择、勘察工作量布置原则及完成工作量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结论与建议五、二、附件六、场地地理位置及气候2.1 场地地质构造2.2 场地地形、地貌2.3场地岩土的构成与特征2.4 2.5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2.6场地环境条件三、场地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与选用 四、场地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4.1场地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专业资料 根据勘察任务委托书,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现行有关规范、规程,本次勘察的主一、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要目的和要求为:

1.查明场区不良地质作用、评价场地及地基的稳定性。工程概况1.12.查明场地地基土体类型,分布及工程特性,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号路东侧修建荆州市天湖北省荆房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拟在沙市区关沮乡凤凰村6标。谷还迁安置房。该建筑群包括七栋高层住宅楼,二栋连体的商业裙楼及地下室。3.提供各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变形指标及桩基设计指标。本工程由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现将各建筑物的荷重、结构类型、拟4.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评价地下水、土对砼结构及砼结构中的钢筋的腐采用的地基基础形式等分述如下:蚀性。,剪力墙结构,中柱55.50m18层,高度11049.781#楼、2#楼:建筑面积m,25.查明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划分对建筑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管;初步拟定建筑物基础型式为φ500mmPHC荷重19000KN,边柱荷重13000KN6.根据场区与地基的岩土工程条件和拟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对基础型式的选择基础,1700KN;桩基沉降不得超过允许值Ra 桩,设计要求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提出建议,并提供各基础型式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场地相对整平相对标高设计上与地下车库一并考虑,基础埋深6.4m33.45m。7、查明基坑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提供基坑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基坑,剪力墙结构,中柱荷重层,高度55.50m1811049.783#楼:建筑面积m,2岩土工程问题提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模板

**文化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工程概况 受*****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文化中心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场地位于***,占地面积约为196×103平方米。拟建文化中心占地面积约130×80平方米,包括图书馆、会议室、活动中心等,具体使用功能未定,2~5层,框架结构,拟采用钻(冲)孔灌注桩基础。大部分区域设有一层地下室(围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底板设计标高暂时未定,设计单位为***。 工程重要性等级属三级,场地复杂程度及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属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目的和要求、依据、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一)勘察目的和要求 勘察阶段属详细勘察,要求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查明场地各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场地建设的适宜性和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查明地下水赋存状况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地基类型、基础型式、基坑开挖及支护、地基处理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并结合本地区经验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满足基础施工图设计要求。 按详勘要求,布设勘探孔38个,勘察技术要求按满足桩基础设计要求及基坑开挖支护设计要求编制。 (二)勘察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合同书》及委托方提供的“总平面图”。 2、执行的标准及规 《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2009年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DBJ15-31-2003) 《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 (三)勘察方法及完成工程量 外业工作于***年***月***日至***月***日进行,采用全取芯钻进、现场鉴别,结合标准贯入测试及取试样作室试验的勘察方法,完成勘探孔38个(其中取样测试孔13个),总进尺1221.04米,标贯测试205次,取土试样73个、岩石试样9个、水试样2组,试样的试验工作由我公司试验室完成。 勘探孔主要数据见下表: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示例

勘察报告示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我公司受**有限公司的委托,对其筹建的“**中国研发中心”工程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一、前言 (一)工程概况 拟建“**中国研发中心”工程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开发区内东川路****号,文井路以西地块。 此次拟建项目为单幢2层实验室,拟采用桩基础。建筑面积8400.00m2。拟建建筑物均无地下室,基础埋深均按1.50m考虑。 本工程由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承担设计。 勘察项目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目的 本次勘察的目的及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下: (1)查明拟建场地地面以下50.0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的分布规律及工程地质特征,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地基 土工程地质条件作出分析与评价。 (2)查明本场区浅层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渗透性及判定其对混凝土有无腐蚀性。 (3)判定浅层地基土的场地地震效应及判别本场地类别和场地土类型,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查明暗浜、暗塘和地下障碍

物(如人防)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埋深、走向、范围等), 并评价其对天然地基的影响,对注意事项提出建议。 (4)为拟建2层实验室建议合理经济的桩基类型、选择适宜的桩基持力层;提供不同桩型的设计参数,并估算桩基的单桩竖 向承载力设计值。 (5)提供桩基础沉降计算参数,并估算沉降量。 (三)执行的规范、规程 (1)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2)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3)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4)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GJ08-40-94)(5)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外业操作规程》(DG/TJ08-1001-2004) (6)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DGJ08-72-98)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市政道路岩土勘察报告2015.10

xx市产业示范区 xx路(xxx~xxx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工程概述 本次勘察的xx市产业示范区xx路(xxx~xx路),道路总长约1953.984米,设计里程桩号K0+000- K19+53.984,呈南北向,设计道路宽24m,拟建道路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属支路,市政建设场地类别为II类,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条件复杂等级为二级,市政工程勘察等级乙级。 我院受园区管委会委托,承接了该道路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 二、勘察目的和任务要求 1、勘察依据 (1)勘察合同及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 (2)《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 (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6)《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2013);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8)《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 (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 (12)《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0年版)。 2、勘察的目的、要求

(1)查明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貌特征,划分地貌单元; (2)查明道路沿线的岩土的类型、性质及其分布; (3)提供道路沿线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地基承载力; (4)实测地下水位,并查明道路沿线各地段的地下水类型、来源、水位、排水条件及对路基稳定性影响; (5)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的分布; (6)查明沿线各路段路基干湿状况,提供划分土基干湿类型所需参数; (7)对地表水及地下水对路基稳定性进行评价; (8)查明道路沿线不良地质现象成因、类型、性质及空间分布等; (9)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10)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 3、工程进程 (1)准备工作:2015年3月20日~2015年3月20日 (2)野外作业:2015年3月21日~2015年3月30日 (3)室内试验:2015年3月29日~2015年3月31日 (4)资料整编:2015年3月29日~2015年4月1日 (5)提交报告:2015年4月1日 4、勘察工作 (1)勘察工作方法 本次勘察方法主要有:钻探、取样、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等。各勘探孔定位采用全站仪测放,原位测试主要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取土样采用厚壁敞口取土器,取样方法采用重锤少击法。室内试验主要对土样进行了常规试验、膨胀四项。 (2)勘探点布置及勘察完成工作量 本次勘察勘探点布置根据设计院要求沿道路中心、边线交叉布置,中线间距50.0m。遇水塘、沟增加钻孔,共布置勘探孔48个,本次道路线路勘察实际完成勘探孔48个,其中取土孔17个,标贯孔8个,鉴别孔23个,外业采用XY-1型工程钻机、小螺纹钻施工。 道路勘探工作量一览表表1

道路勘察报告

道路勘察报告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 径通道)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 告 工程编号: 勘察起止时间:2012年05月24日~2012年06月04日 提交单位: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赵翔 技术负责人:康景文 审定人:陈麟 审核人:颜光辉

工程负责人:余超贵 报告编写人:聂俊 提交日期: 2012年06月15日 中国建筑西察设计研究院 有限公司 目录

1.概述 工程概况 勘察目的、任务及工作依据 勘察工作布置及方法 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2.工程地质条件 自然地理特征 区域地质概况 地层结构 水文地质条件 水和土的腐蚀性分析评价不良地质作用及埋藏物情况3.岩土的测试成果 标准贯入试验 室内试验 击实试验 4.场地地震效应 场地抗震设防烈度 场地和场地土的分类 砂土液化评价 5.岩土工程评价 拟建场地的稳定性 土的工程特性指标 路段区土基的干湿类型评价 地层工程特性评价 路基工程地质评价 6.结论与建议 附件: 1.综合图例 1张 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张 3.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4张 4.工程地质横断面图 6张 5.岩土测试报告 1份 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径通道)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概述 工程概况 拟建的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径通道)道路工程,位于宜宾市临港工业园内,地处沙坪镇百胜村。本工程为1条规划城市道路,详情见表。该工程业主为宜宾临港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受四川中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拟建的道路作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勘察道路情况说明表表 勘察目的、任务及工作依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实验学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报告编号:2017-10)

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二O一七年一月 实验学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工程编号:2017-10 建设单位: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制: 校对: 审核:

勘察单位:山东泰山地质勘察公司 勘察日期:2017年1月 目录 第一部分文字报告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 1.1 拟建工程概况 1 1 1. 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 2 1. 3 勘察工作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3 2、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3 2.1 地形地貌、气象 3 2.2 邻近建(构)筑物、管线情况与施工临时荷载 3 2.3 区域地质概况 4 2.4 岩土的构成与特性

5 2.5 不良地质作用 5 2. 6 不良地质条件与特殊性岩土 5 2.7 水文地质条件 5 、拟建场地工程地质、岩土工程评价3 5 3.1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6 3.2 环境介质腐蚀性评价 6 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分析评价与岩土设计参数3.3 3.4 地基基础工程分析与评价9 10 基坑工程分析与评价3.5 4.结论与建议10 5.说明11 图表第二部分1. 图例 1页 2. 地基土物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1页 3.(综合)固结试验成果图1页 4. 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页 3 页 5. 工程地质剖面图 录目 页8 6. 钻孔柱状图 (分层)土工试验成果总表7. 页2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1 工程概况 委托单位:中兴建安公司 勘察单位: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地理位置:拟建场地位于枣庄市峄城区,交通便利。 拟建工程特性:拟建工程为办公楼1栋,宿舍1栋,餐厅1栋,总建筑面积2,建筑物主要特征见下表1.1。***m 拟建建筑物主要特征 1.1表 具体建筑物的尺寸、层数及平面布置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勘察等级: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属二级场地,二级地基,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1.2 勘察的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 1.2.1 勘察的目的、任务要求 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勘察的目的是提出岩土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

XXX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报告目录(文字)1 前言 拟建工程概况 勘察目的 勘察任务要求 勘察工作方案及完成工作量 勘察内业工作 2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地下水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地下水 3 场地地层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 4 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各岩土层分析及岩土参数、承载力 5基坑岩土工程 周边环境 基坑开挖与降水 6地基及基础 天然地基 复合地基 桩基础 7结论与建议

1前言 拟建工程概况 勘察目的 本次勘察目的是为建筑设计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作出论证和建议。 勘察任务要求 1.3.1查明场地有无不良地质作用,分析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 1.3.2查明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及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评价地基土的工程特性,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 1.3.3分析评价地基土的均匀性,提供地基土的变形参数,预测地基的变形特征。 1.3.4分析评价地基基础方案,推荐最优方案。 1.3.5实测场地的等效剪切波速值,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评价场地的地震效应。 1.3.6查明场地的水文地质概况,评价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判定地下水及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3.7提供基坑稳定性验算及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对基坑工程的支护和地下水的控制提出方案措施建议。 勘察工作方案及完成工作量 1.4.1勘察工作遵循的规范、规程、标准及依据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2001(09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JGJ 72—200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JGJ 87—92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 JGJ 89—92

城市道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

星子县西湖新区道路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前言 1.1 工程概况 拟建的星子县西湖新区道路工程,全长约2500米,路基宽度为18米,道路等级Ⅲ级城市次干道,设计行车速度20km/h。工程主要内容有道路工程、排水工程、桥梁工程、涵洞工程。 1.2 勘察目的及任务要求 1.2.1 勘察目的 为星子西湖新区道路工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提供详尽的地质勘察资料,对道路修建的适宜性和稳定性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适宜性评价,提供道路区域内的岩土的设计参数。 为道路中的桥梁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提供详尽的地质勘察资料。对建桥的适宜性和稳定性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适宜性评价,提供桥型方案的基础类型、基底设置高程、地基岩土的设计参数。 1.2.2 勘察任务 1 查明场地土层成层条件和分布规律、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空间分布特点及地基土层岩土工程特性,为本工程设计、地基整体稳定性分析等工作提供地层分布资料和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指标。 2 查明有无影响本工程建设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若存在,分析其成因类型、分布范围,预测其发展趋势,并评价其对本工程建设的影响。 3 查明场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地下水动态变化基本规律,以及场区历年最高、最低地下水位标高,并分析其对本工程设计与施工可能产生的影响,判定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的腐蚀性。 4 划分场地类别,查明有关砂土、粉土的地震液化可能性,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

应作出评价。 5 查明场地周围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 6 对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特性作出评价,结合本工程性质,对基础型式及相应的持力层进行分析论证。 7 查明本区域场地气象条件,包括降雨、温度等情况。 1.2.3 勘察技术要求 建设单位提出的技术要求如下: 1.勘察范围和钻孔布置 勘察范围为星子县西湖新区道路及桥梁部分,道路部分,孔位一般布设在道路中线,遇特殊地段,如水塘、小河等路段适当加布孔位。 桥梁部分孔位布设在桥梁墩台的原位处,拟建桥梁为3×10钢筋混凝土简支板梁桥,共设桥台两个,桥墩一个。 钻孔坐标见附表,另附勘探孔位平面图。 2. 钻孔深度 道路部分要求单孔总钻孔深度一般情况下不大于8米。 桥梁部分要求探明中风化或微风化层分布,钻孔进入中风化或微风化层深度不小于8米,总钻孔深度一般不大于30米。当土层深度变化较大及不能查明不良地质情况时,勘察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钻孔和适当延长钻孔深度(增加钻孔和延长钻孔深度前请通知设计方,经双方共同研究后决定)。 3.取土样 原则上各土层均需取土样,一般要求每1~2m取一组试样。 4.室内土工试验内容 天然含水量、比重、容重、孔隙比、液限、塑限、非粘性土颗分;压缩系数、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渗透系数和固结系数、c、φ值、土的承载比试验(CBR值)、土的击实试验、有机质含量及易溶盐含量试验等。 5.现场原位测试 标准贯入试验:根据本工程需要布置标准贯入试验孔,各土层均须进行标准贯入试验。竖向间距按地层特点和土的均匀程度确定。 静力触探试验:确定各土层的强度及桩周摩阻力、桩端承载力标准值;若为岩层,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

目录 1 勘察工作概述 (3) 1.1工程概况 (3) 1.2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 (3) 1.3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3) 1.4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 (4) 1.5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4) 1.5.1勘探点布置原则 (5) 1.5.2勘探点的数量与深度 (5) 1.5.3完成工作量 (5) 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5) 2.1地形、地貌及周围环境 (5) 2.2地层分布及岩土性质 (6) 3 地震效应 (11) 3.1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 (11) 3.2建筑场地类别 (11) 3.3地震液化判别 (11) 3.4场地、地基与基础应采取的抗震措施 (15) 4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15) 4.1场地稳定性评价 (15) 4.2土层工程性质评价 (15) 4.3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15) 4.3.1场地环境类型 (15) 4.3.2场地冰冻区和冰冻段分类 (16) 4.3.3地下水的腐蚀性 (16) 4.4各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基础设计计算参数 (16) 4.5持力层与地基强度验算 (17) 4.6地基下卧层强度验算 (18) 4.7 复合地基 (19) 4.8基坑开挖与降水 (21) 5 结论 (21)

1 勘察工作概述 1.1 工程概况 我公司承担并完成了某大队篮球馆工程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该工程位于某市某路以南,交通便利。拟建工程为1栋1层的篮球馆,荷载按每层15kPa计,基础埋深约1.5m。 1.2 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 本工程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阶段。 本工程具有以下特征: 1)根据由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该工程为一般工程,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工程; 2)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等级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3)根据附近地质资料:场地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 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之规定,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3 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设计、施工提供详细可靠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及有关参数。依据委托书,结合现行规范有关规定,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及要求如下: 1)查明场地范围内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及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2)提供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供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3)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建议。 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进行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6)根据岩土工程条件,结合拟建建筑物特点,对地基基础方案做出评价。 为完成上述勘察任务及要求,主要提供以下指标: 地基土的比重、含水量、重度、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粘聚力、内摩擦角、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及静力触探试验指标、承载力特征值、桩极限侧阻力和端阻力标准值等。 1.4 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 本次勘察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之要求,主要执行下列规范和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及局部修订条文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83447

一、前言 受江西世祥隆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核工业赣州工程勘察院承担其永丰县状元华府拟建场地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一)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永丰大桥旁,恩江大道西侧,交通工具可直达勘察现场,地理环境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各拟建建筑物基本特征见表1。 注:拟建建筑物具体分布范围及建筑规模和建筑层数等详见建筑设计规划总图。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关于岩土工程勘察分级划分标准,拟建项目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三级,地基复杂程度为三级地基,故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目的、任务、依据: 根据本次勘察的委托要求,主要目的是详细查明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为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施工提供所需要的工程地质资料,具体要求如下: 1)根据国家现行的规范、规程和标准进行本次勘察,勘探孔布置的数 量及深 度应满足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并最终提供满足国家标准及符合设计要求的勘察成果; 2)查明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 3)查明场地内各种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 危害程度; 4)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及其变化,并判定水和土对建 筑材料的腐蚀性; 5)提供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的 建议值; 6)判定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对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 7)对地基和基础设计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基坑开挖和地下水控制提 出建议;

8)提出对不良地质现象的整治方案,提出地基处理方案; (三)勘察的依据及执行的技术标准 1)拟建场地的建筑物总平面图及红线图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6)《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8)《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11)《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1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14)《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版) (四)勘察方法、工作量、质量评述 1.勘察方法 根据勘察任务书及相关规范,结合本次勘察的任务和要求及场地特点,本次采用的勘察方法有工程钻探、原位测试、岩土室内试验和工程测量等方法。在勘察过程中,我院对本次勘察施工采取了全程、全面的质量管理。 1)勘探孔布置原则:为掌握地基土在拟建建筑物范围内纵横方向上的分布情 况,满足 工程地质评价要求,本次勘察按拟建建筑物周边线及角点布置勘探点,共布设勘探点102个(建设方认可),间距小于24.00m,其中控制性勘探点35个,占总数的1/3多,符合规范要求。 2)勘察孔数量及类型:本次勘察孔总数102个,取土样钻孔36个,标准贯入孔17个,重力触探孔17个,一般性钻孔49个。 3)钻探工艺:第四系松散层采用冲击跟管钻进、基岩采用回旋跟管钻进。土 层钻探回 次进尺控制在1.0米以内,基岩回次进尺控制在2.0米以内。为满足采集样品的需要,钻孔开孔直径为130mm,终孔直径不小于91mm。 4)采样及测试:原状土样采用厚壁取土器采集,软土样采用薄壁取土器采集, 岩样采 集后密封移交实验室进行测试。 5)工程测量: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建筑物总平面图,由专业测量人员采用精密 GPS测绘 仪进行实地测放,基准点分别CJ09,CJ06,具体位置详见“拟建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参照点坐标CJ09:X=3022608.046,Y=499743.104,H=72.940m;CJ06:X=3023542.530,Y=499455.789,H=67.228m,基准点均坐标采用GPS定钻孔位置。坐标系统为永丰县城建坐标系统,高程为黄海高程。(由于控制点较远,在平面图不能显示)高程及孔位误差符合规范要求。 2.勘察工作量 本院于2016年7月4日安排2台SH30-2A 和6台XY-150型工程钻机进场施工,至2016年7月11日野外施工完毕,此后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工作,提交最终成果报告。本次勘察完成的实物主要工作量见表2。 表2 完成实物工作量统计

地勘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 概述 我院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对其拟建的**项目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该项目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路与宏兴路交汇处东北角,由上海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设计。 1.1 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8幢33层高层公寓(编号16~23#)、15幢6+1层多层洋房(编号1~15#)、5幢2~3层商业(编号S-2~S-6)、1幢2层公建配套(编号S-1)及2处无上部结构地下室(1处位于高层公寓之间(S-4~S-6商业位于其上)、1处位于多层洋房之间)组成。详见建筑物概况一览表1.1。 建筑物概况一览表表1.1 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一~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除高层公寓为甲级外,其余单体均为丙级;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6度,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建筑;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等级为三级。 1.2 勘察目的和任务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阶段。在通过与业主、设计院沟通的前提下,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为确定建筑物和深基坑基础类型、基础形式和施工方法提供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具体勘察的主要内容如下: 1、查明建筑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各岩土层的类型、性质、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可液化土层和特殊性岩土的分布及其对桩基的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2、查明地层结构和岩土埋藏条件、物理力学性质,持力层及下卧软弱层的埋藏深度、厚度、性状及其变化,对岩土的均匀性、强度和变形性状做出的评价,提供地基变形的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3、划分场地类别及抗震地段; 4、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和规律,评价其对地基基础、地下室和施工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5、判定环境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判定地基土及地下水在建筑物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提供基础开挖稳定计算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论证和评价基坑开挖、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6、提出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建议,提供天然地基承载力;采用桩基础,对桩基类型、适宜性、持力层选择提出建议;提供桩端土承载力、桩周土摩擦力和变形计算的有关参数;评价沉桩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对桩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意见。 1.3 执行的规范和标准 本次勘察和报告编写执行的主要规范和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