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古书阅读 2
最新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在线阅读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在线阅读网站地图: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在线阅读360文学基地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西厢记牡丹亭鲁迅文集本草纲目四大名著更多文学名著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西厢记牡丹亭鲁迅文集本草纲目文学网说文解字战国策东观汉记晏子春秋周易楚辞诗经国风中庸三略夏书投稿吕氏春秋史记列女传汉书后汉书小雅墨子吴子周礼新序九歌九章九怀墨子闲诂魏策燕策楚策赵策秦策齐策韩策颂孟子列子慎子九叹九思宋卫策东周策管子灵枢经春秋繁露三国志尚书金刚经尔雅仪礼虎韬犬韬彖传象传新书盐铁论韩非子礼记白虎通德论九章算术六韬文韬武韬豹韬三十六计大戴礼记逸周书大雅周颂周书荀子孙子兵法扬子法言大学尹文子庄子易经前汉记魏书尉缭子国语释名商君书司马法春秋左传小尔雅棋经《本草纲目》全集一:《本草纲目·人部》《本草纲目》人部:人粪天灵盖人牙人胞秋石溺白人乳人尿人中黄乱发。
二:《本草纲目·兽部》《本草纲目》兽部:猫牛牡鼠鼬鼠黄鼠貂鼠土拨鼠竹鼬鼫鼠鼹鼠腽肭兽狼豺木狗獾貉狐风狸狸獐麂山羊豪猪野马狮乳腐醍醐酥酪猬鼠水獭兔湍猫灵猫麝麋鹿羚羊熊野猪犀象豹虎狗宝鮓答牛黄阿胶黄明胶猕猴驼驴马牛羊狗豕。
三:《本草纲目·禽部》《本草纲目》禽部:乌鸦斑鸠寒号虫伏翼鹊雀鸽雉鹰鸡凫鹜鹗鹅鹈鹕鹤。
四:《本草纲目·介部》《本草纲目》介部:贝子车渠蛤蜊淡菜海蛤石决明真珠田螺蚌牡蛎蟹蜗螺鳖玳瑁水龟。
五:《本草纲目·鳞部》《本草纲目》鳞部:鳝鱼鳅鱼鳗鲡鱼鳢鱼金鱼黄颡鱼鳜鱼鲫鱼鲥鱼曲贼鱼石首鱼青鱼鲤鱼虾水蛇乌蛇白花蛇海马蚺蛇蛇蜕蛤蚧鳔守宫石龙子鲮鲤鱼子鳄鱼吊龙。
六:《本草纲目·虫部》《本草纲目》虫部:蜚蠊虫鼠妇蜚虻衣鱼萤火蝼蛄蟾蜍天牛蜣螂蝉蜕蛤蟆蚱蝉蛴螬蛆蛙水蛭蝎壁钱蝌蚪蜘蛛地胆葛上亭长蜈蚣芫青斑蝥樗鸡蚯蚓九香虫原蚕蚕蜗牛螳螂桑五倍子虫白蜡蛞蝓艺翁露蜂房土蜂蛔虫蜜蜂蜜蜡蜂蜜。
七:《本草纲目·木部》《本草纲目》木部:榆桑上寄生雷丸竹黄竹猪苓茯苓琥珀接骨木芙蓉木槿紫荆牡荆石南枸杞五加卫矛枸骨冬青南烛女贞鼠李郁李金樱子胡颓子山茱萸蕤核白棘酸枣栀子枸橘枳楮柘桑相思子大风子巴豆乌臼木乌木苏方木桦木棕榈合欢楝海桐罂子桐皂荚梧桐桐楸肥筇荚漆椿樗杜仲无患子厚朴小蘖檀桓诃黎勒蘖木芦荟阿魏榉樟脑龙脑香苏合香柳安息香骐竭没药柽柳薰陆香枫香脂欀香水杨乌药钓樟樟白杨楠降真香檀香芜荑丁香沉香辛夷槐木兰筒桂桂秦皮杉松柏。
苏辙《藏书室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辙《藏书室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苏辙(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0-23题。
(12分)藏书室记(宋)苏辙①予幼师事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
今老矣,犹志其一二。
先君平居不治生业,有田一廛,无衣食之忧;有书数千卷,手缉而校之,以遗子孙。
曰:“读是,内以治身,外以治人,足矣。
此孔氏之遗法也。
”先君之遗言今犹在耳。
其遗书在椟,将复以遗诸子,有能受行之,吾世庶矣乎!②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
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
曰:道在是矣。
“仁者见之斯以为仁,智者见之斯以为智矣。
”颜闵由是以得其德,予赐由是以得其言,求由由是以得其政,游夏由是以得其文,皆因其才而成之。
譬如农夫垦田,以植草木,小大长短,甘辛成苦,皆其性也。
吾无加损焉,能养而不伤耳。
③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
④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
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
孟子论学道之要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譬之稼穑,以为无益而舍之,则不耘苗者也;助之长,则揠苗者也。
以孔孟之说考之,乃得先君之遗意。
20.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2分)A.则盖B.而其C.而盖D.则其21.对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从孔子教育人的顺序,表明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B.做好细微末节的事情比学习礼乐、读书更重要。
C.孔子的弟子们“见仁见智”表明人各有其所长。
D.引孔子言论呼应上文,遵照“孔氏遗法”读书。
2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③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①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②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成③学者必由读书 A.③①②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23.读了本文后,小汇得出这样的结论:若谨守先贤遗训和长辈教诲便能修身立世。
请结合你对《乡土中国》中“教化权力”的理解,对小汇的结论作出评价(150字左右)。
明朝古书籍《永乐大典》书藉简介章节欣赏

明朝古书籍《永乐大典》书藉简介章节欣赏示例文章篇一:《永乐大典》,哇塞,这可真是一本超级厉害的古书!我跟你们说啊,《永乐大典》就像是一个超级巨大的知识宝库,里面藏着数不清的宝贝。
它可不是一般的书,那规模大得吓人,就好像是一片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
想象一下,你走进一个超级大的图书馆,书架一直往上延伸,高到你都看不到顶。
《永乐大典》就是这样,它涵盖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天文地理、历史文化、诗词歌赋、医学算术,啥都有!这不就像一个无所不能的智慧巨人嘛?你们知道吗?编写这本书的人那叫一个多,好多好多有学问的人聚在一起,花了好长时间才完成。
他们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不停地采集着知识的花粉,然后酿成了这一大罐香甜的知识蜜。
记得有一次,我们老师给我们讲《永乐大典》的故事。
她说,“同学们,你们想想,如果把我们现在学的所有知识加起来,再乘以好多好多倍,那可能都比不上《永乐大典》里的知识丰富呢!”当时我就在想,这得厉害成啥样啊?还有啊,听说里面的文字写得特别漂亮,就像一幅幅精美的画。
那些字可不是随便写的,每个都带着古人的智慧和心思。
这就好比是他们用心打造的一件件艺术品,珍贵极了!有时候我就忍不住想,要是我能穿越到明朝,亲眼看看那些人是怎么编写这本书的,那该多好啊!说不定还能跟他们一起出份力呢。
你们说,这么厉害的书,要是能让我们每个人都好好读一读,那得多棒啊!我们肯定能学到好多好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变得超级聪明。
我觉得啊,《永乐大典》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贝,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它,把它传承下去!示例文章篇二:哎呀呀,你知道《永乐大典》吗?这可是明朝的一本超级厉害的古书!想象一下,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明朝,有一群特别聪明、特别努力的人,他们聚在一起,想要做一件超级伟大的事情——编一本包含了天底下所有知识的书!这就是《永乐大典》啦!《永乐大典》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
它里面什么都有,天文地理、历史文化、诗词歌赋、医学农学……简直就是无所不包!你能想到的,它都有;你想不到的,它还有!比如说,如果你想知道天上的星星是怎么回事,翻开《永乐大典》,就能找到答案。
郭锡良《古代汉语》课件

小篆:小篆是相对于大篆而言的,是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丞相李斯建议对 当时的所谓六国文字进行整理和规范后的文字。小篆是在大篆的基础上进行整理 规
范,淘汰异体,使文字结构定型,简化 了一些字的结构和笔画,规范了偏旁的 写法,并使之固定下来。小篆的字数, 据许慎的《说文解字》所收,有九千三 百五十三个。
(3)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 , 武信是也。” 特点 第一、是合体字,由可独立成字的偏旁组合而成。偏旁都是形符, 即都表义。 第二、字义是组成偏旁的意义的会合,记录了一个新词。 分类 第一、同体会意。即用相同的形体构造新字,如: 步 、 林 、从 、比 等字。 第二、异体会意。即用不同的形体构造新字,如: 逐 、 莫 、牧 、取 、休 等字。
(2)《尔雅》 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词典。作者说法不一。全书共3卷,20篇。 编排体例: 按所释词的内容分为19类 解说体例: 对词采取同义归类、总括解释的方法。 局限: 对总括性的解释往往流于粗疏简略。 (3)《康熙字典》 编排体例: 用214个部首编排汉字,部首以笔画为序。将各部首 分别归入以十二地支命名的十二集中,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 先注音,后释义,各义之下一般引古书为证。 注音方法: 反切法、直音法、叶音法 不足: 错误较多。 (4)《汉语大字典》 字形: 反映字形演变过程,列出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 隶书等形体。
(2)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特点 第一、是独体字。 第二、有抽象的指示性符号,用以指示字义。 分类 第一、纯符号性的,如: 上 、下 、一、二、三、亖、 五。 第二、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指事性的符号表示意义所在。如: 本 、末 、亦 、刃 、甘 、寸 等字,分别表 示树根、树梢、腋窝、刀刃、香甜和寸口等意义。
6文字第五章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

6文字第五章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假借字、古今字的联系与区别通假字是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假借字是指用同音字来代替没有造出的字,古今字则指古今分化字,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通假字、假借字、古今字是古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往往不容易正确分辨,是古汉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一、通假字和假借字所谓通假字,就是音同音近的替代字。
确切一点,就是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
第一,通假字的主要特点是,通假字和被通假字(本字)在读音上相同,而在意义上却毫不相干。
如“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其中“惠”通“慧”。
“惠”、“慧”,在原义上本不相干,惠是“贤惠”,慧是“智慧”;又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蚤”通“早”,今音不同而古音同,均属见母,职部。
第二,同音是指古音,而不是现代的读音,所以准确地说应是“古音通假”。
如“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汉·贾谊《论积贮疏》),“罢”通“疲”,它们在今天并不同音,但在古代是同音的,均属并母,歌部。
又如“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礼记·檀弓上》)。
“革”通“亟”,今音不同而古音同,均属见母,职部。
第三,所谓同音,严格讲,有音同和音近两种类型,音同指通假字和被通假字的读音完全相同;音近指通假字和被通假字之间或声母相同(双声),或韵母相同(迭韵)。
如“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形”通“行”。
“行”,匣母,耕部,为纽双声。
“方”通“横”。
“方”,帮母,“横”为匣母,二字同为阳部,属韵母相同。
又如“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汉书·李陵苏武传》),“亡”通“无”,“亡”,明母,阳部;“无”,明母,鱼部。
所谓假借字,是指用同音字来代替没有造出的字。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假借字作了定义,即“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如“莫”,本指黄昏,像日落草丛中,借用来作没有造出的字无定代词“莫”,此外如“来”,本义是小,借作往来的“来”。
古文史二复习资料【全】

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一、宋初文坛二、王禹偁与宋初三体王禹偁与三体1、王禹偁属白体2、早年学习白居易唱和诗3、贬官商州后,学习白居易讽谕诗,并从白居易上窥杜甫,说“本以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4、近体诗如《村行》,风格清新,近于晚唐体的平淡清远5、西昆体系后起,与王禹偁无关三、王禹偁文论及其贡献1、王禹偁提出“传道、明心”与“有言、有文”的文论。
即在传道与有言之外,提出明心与有文实质是要求文道合一和文行合一2、贡献:继承韩愈古文文从字顺的一面在追求平易自然的文风方面,有开先之功成为欧阳修改革文风的先声四、王禹偁对宋初诗风、文风所起的促进作用诗风:1、过去认为王禹偁是西昆体流弊的拨正者。
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西昆体的流行,在王禹偁故去之后。
王禹偁应属宋初三体中的白体。
2、与一般白体诗人不同,王禹偁从白居易的唱和诗转而学习白体讽谕诗,并由此上窥杜甫。
学杜是宋诗别开生面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王禹偁有开先之功,在文学史上有积极、深远的影响。
文风:1、文论:提出“传道、明心”与“有言、有文”,实质上要求文道合一与文行合一,并偏重于文。
2、创作:继承韩愈古文文从字顺的一面。
在追求平易自然的文风方面,有开先之功。
成为欧阳修改革文风的先声。
五、西昆体(名词解释)1、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文学流派,有广狭二义。
狭义单指近体诗而言,广义则包括四六文。
2、“西昆”之名是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3、西昆体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创作特色为:学习李商隐近体诗,讲究声律文采,修辞重用典。
六、西昆体创作特色与《西昆酬唱集》《西昆酬唱集》:《西昆酬唱集》是西昆体形成流派的一个重要标志。
此集收入作品250首,作者十七人。
其中杨、刘、钱三人的作品就有202首。
故以此三子为魁首。
创作特色:学习李商隐近体诗,讲究声律文采,修辞重用典。
七、昆体工夫对宋诗发展的影响1、昆体工夫:西昆体创作时讲究声律文采、修辞重用典的创作特色。
文言文藏书翻译

古之藏书,其源远矣。
自黄帝之世,文字始兴,历夏商周,典籍繁多。
然时移世易,语言变迁,古文艰深,后人难解。
是以,翻译之术,遂应运而生。
翻译者,传译古人之言,使之通行于今世者也。
译事非易,须具广博之知识,深厚之功底,方能准确传达古人之意。
是以,翻译之学,亦为文学之一种,学者须潜心钻研。
《藏书翻译》一书,乃古代翻译之典范,作者不详,然其译笔精湛,流传甚广。
今将此书译为文言文,以飨读者。
《藏书翻译》卷一昔者孔子游于陈,见一老者,鹤发童颜,步履轻盈。
孔子问之:“子年几何?”老者答曰:“吾年九十有六。
”孔子曰:“子何以自寿?”老者笑曰:“吾无他,但好读书,乐在其中耳。
”孔子曰:“善哉!吾亦好读书,然未知其所以乐也。
”老者曰:“读书之乐,在于明理。
理明则心静,心静则神清,神清则体健,体健则寿。
”孔子闻言,心悦诚服,遂拜老者为师,学而不厌。
《藏书翻译》卷二战国之时,天下大乱,诸侯并起。
孟子游说于诸侯之间,力主仁政,反对暴政。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
”孟子之言,深得民心,诸侯皆敬之。
孟子又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之乐,乐在道德,乐在人心。
《藏书翻译》卷三秦皇统一六国,始有天下。
秦始皇好大喜功,大兴土木,焚书坑儒,以愚民之术。
然而,秦始皇虽欲长存,终归无常。
秦二世胡亥,荒淫无度,不恤民疾,二世而亡。
孔子曰:“政者,正也。
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孔子之政,政在民心。
民者,国之根本。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藏书翻译》卷四汉高祖刘邦,起于布衣,得天命,创汉室。
汉高祖曰:“吾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汉高祖之志,志在天下。
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开疆拓土,独尊儒术。
武帝曰:“为政之道,在于安民。
安民之道,在于富民。
”汉武帝之政,政在富民。
朝花夕拾第五章读后感700字

朝花夕拾第五章读后感700字朝花夕拾第五章读后感700字精选篇1我的书柜里摆放着三套《鲁迅全集》,有朋友送的,也有自己购买的。
还有单行本的《朝花夕拾》等,那清新素雅的封面,我很喜欢。
闲暇时翻看,很是满足。
窃以为,鲁迅的*应该是要终生阅读的。
鲁迅先生以瘦弱之躯,以一支利笔给我们建构了一座永远的精神家园。
处于内忧处患的中国,因为有了鲁迅这样的“硬骨头”,才撑起了一个民族的尊严。
其价值远非文字可以承载。
认识鲁迅是从读不懂鲁迅开始的,那些艰涩的句子在中学语文老师的百般解释下还是懵懵懂懂。
大学里开设了现代文学课,鲁迅占了很大的篇幅,任课老师文质彬彬的讲解把单纯的我们引向深刻。
了解了鲁迅的身世,读了鲁迅更多的文字,仿佛看到了鲁迅忧郁的目光里写满了不安。
随着自己阅历渐深,对人生的况味略知一二,才感受到先生的平民思想里扑腾着的一颗伟大慈爱的心。
那是一种大爱大恨的侠骨柔肠。
有一段时间消沉低迷,无所事事,我总是在夜深人静时捧读《鲁迅全集》。
那古朴坚硬的书面上是先生的肖像照,他坚硬的头发,深邃的目光温暖了寒冬时节孤寂的心灵。
在反复阅读中,我寻到灵感,写下了名曰《大师风采》的一组散文诗,“你的头发太硬了,硬得穿透了一个世纪,像根。
”发表后获得全国征文一等奖,后又入选《温州文学五十年》等文集。
这也是先生带给我的福音。
2020年正月,全民战“疫”的特殊时期,宅在书房里,阅读成了日课。
书房通阳台花园处,我新贴了一幅对联:“暖日窗前书卷发黄仍好读,浓荫树下田园尤绿可闲居”,这是温州日报文化版主编南航先生撰联,平阳书法家姜经碧先生书写的。
正可代表着我当下的心境语境。
怀旧是人的天性。
作家笔下回忆性的文字,也最为常见。
这本《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收录鲁迅先生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尤其是那篇《五猖会》,我读了又读,感概良多。
我并不认同此文“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父亲为代表的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这类的评析。
相反,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父亲要求孩子读书的做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借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例
《论语》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论语》 史记》 《史记》汉王还定三秦而东殷王反楚项羽乃以平为 信武君将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击降殷王而还 史记》 《史记》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时为布衣少年有客 相之曰当刑而王及壮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 而王几是乎 史记》 《史记》西宫咸池曰天五潢五潢五帝车舍火入旱金 兵水水中有三柱 旧唐书》 《旧唐书》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时年十八有高阳贼 师魏刁儿自号历山飞来攻太原
例: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史 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秦始皇本纪) 记·秦始皇本纪) 标点一: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 标点一: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 死。 标点二: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标点二: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第二节 古书的标点
例:龙者麟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 似鹿眼似兔耳似牛头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 掌似虎是也(《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掌似虎是也(《本草纲目·龙》) 标点一:龙者麟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 标点一:龙者麟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 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头。 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头。似蛇 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 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 标点二:龙者麟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 标点二:龙者麟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 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头似蛇, 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头似蛇, 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 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
第三节 古文的翻译
四、古文今译的具体要求 1.字词 每个字词力求落实,多直译,少意 字词:每个字词力求落实 字词 每个字词力求落实,多直译, 译。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译文一:我听到庖丁的话, 译文一:我听到庖丁的话,获得了养生的道理 啊! 译文二:我听到庖丁的话, 译文二:我听到庖丁的话,从中获得了养生的 道理啊! 道理啊!
第二节 古书的标点
2.语意切合原文语境,切合事物的情 语意切合原文语境, 语意切合原文语境 理和作者的原意。 理和作者的原意。
兴元中有僧曰法钦以其道高居径山时人谓之径 山长者(唐语林,卷一。兴元, 山长者(唐语林,卷一。兴元,唐德宗李适年 径山,在浙江余杭县西北。) 号。径山,在浙江余杭县西北。) 标点一:兴元中,有僧曰法钦,以其道高, 标点一:兴元中,有僧曰法钦,以其道高,居 径山。时人谓之径山长者。 径山。时人谓之径山长者。 标点二:兴元中,有僧曰法钦,以其道高, 标点二:兴元中,有僧曰法钦,以其道高,居 径山,时人谓之径山长者。 径山,时人谓之径山长者。
之二虫,又何知? 之二虫,又何知?
译文一:这两个小生物,又怎么知道? 译文一:这两个小生物,又怎么知道? 译文二:这两个小生物,又知道什么? 译文二:这两个小生物,又知道什么?
子谁师?臣师仲尼。 子谁师?臣师仲尼。
第三节 古文的翻译
3.古文中的修辞手段,今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古文中的修辞手段,今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古文中的修辞手段 并提:在翻译时应分别对应。 并提:在翻译时应分别对应。
第二节 古书的标点
一、培养古书标点能力的必要性
句读:古人用“ 句读 古人用“。”和“、”作为句子结束和句 古人用 间停顿的标记 礼记· 学记》 一年视离经辨志。 《 礼记 · 学记 》 云 : “ 一年视离经辨志 。 ” 郑 离经, 断句绝也; 辨志, 玄 : “ 离经 , 断句绝也 ; 辨志 , 谓别其心意所 趋向也。 趋向也。”
点破例
①使王持以将在闽外君命有所不受之义,坚 使王持以将在闽外君命有所不受之义, 执北伐,技穷之,虏而灭之, 执北伐,技穷之,虏而灭之,…… 史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 ②史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 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 ③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 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 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 之思。未易轻弃也。 曹植 舆杨修书》 曹植《 之思。未易轻弃也。(曹植《舆杨修书》) 八年,陈季扩复啸聚会, ④八年,陈季扩复啸聚会,朝廷屡诏屡 抚,……
第二节 古书的标点
2.参考特定句式 参考特定句式
感叹句: 感叹句: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倒装句: 倒装句:姜氏何厌之有 判断句: 判断句:是社稷之臣也 反问句: 反问句: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固定结构: 不亦…… ……乎 ……为 固定结构:何以 不亦……乎 以……为 得 ……乎 所以…… ……者 无……乎 所以……者
第三节 古文的翻译
意译:就是在不违背原文意思的前提下, 意译 就是在不违背原文意思的前提下,按照 就是在不违背原文意思的前提下 原文的意思用比较准确的现代汉语将其翻译 出来,这就叫意译。 出来,这就叫意译。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司马迁《报 。(司马迁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司马迁《 任安书》 任安书》) 译文:我虽然才能低下, 译文:我虽然才能低下,但也曾旁听说过长者遗 留下来的好的风范。 留下来的好的风范。
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骊马马也乘骊马乘马 也获人也爱获爱人也臧人也爱臧爱人也此乃 是而然者也
3.参考特定文例 :修辞手段中的互文、对偶、排 . 修辞手段中的互文、对偶、 比等,诗歌、散文、骈文的不同特点, 比等,诗歌、散文、骈文的不同特点,语言文化常 识等,都可Hale Waihona Puke 借助参考。 识等,都可以借助参考。
练习:《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 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 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 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 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 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 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 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 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 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 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钱竹汀宫詹云: 古人以二字命名者,多取双声叠韵, 钱竹汀宫詹云:“古人以二字命名者,多取双声叠韵, 与夷犁、来涛涂、弥明、弥牟、灭明、由余、徐姚, 与夷犁、来涛涂、弥明、弥牟、灭明、由余、徐姚,皆 双声也。 梁绍壬《雨般秋雨盦( )随笔· 双声也。”(梁绍壬《雨般秋雨盦(ān)随笔·命名双 声叠韵》)(钱竹汀宫詹 钱大昕。) 钱竹汀宫詹, 声叠韵》)(钱竹汀宫詹,钱大昕。) 钱竹汀宫詹云:“古人以二字命名者,多取双声叠韵, 钱竹汀宫詹云: 古人以二字命名者,多取双声叠韵, 与夷、犁来、涛涂、弥明、弥牟、灭明、由余、徐姚, 与夷、犁来、涛涂、弥明、弥牟、灭明、由余、徐姚, 皆双声也。 皆双声也。”
第三节 古文的翻译
2.在句法结构和词序方面,应尽可能直译。 .在句法结构和词序方面,应尽可能直译。 古今不同的语法形式, 古今不同的语法形式,可按现代汉语的表达 方式予以转换。 方式予以转换。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译文:当初,赵宣子在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 译文:当初,赵宣子在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
(p681)
孟子曰: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 人之政矣。 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 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 惕恻隐之心。 于孺子之父母也, 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 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 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之心,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 之心,非 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 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 礼之端也; 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 礼之端也;是非之 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 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君不能者, 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 君不能者,贼 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 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 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苟不充之, 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 母。”
第三节 古文的翻译
三、古文今译的类型 直译:就是忠实于原文, 直译:就是忠实于原文,在正确理解原文和 具体词语的基础上, 具体词语的基础上,尽可能按照原文句子的 结构、语序、意义以及言语风格进行翻译。 结构、语序、意义以及言语风格进行翻译。
《吕氏春秋·重言》:管子曰:“子邪,言伐 吕氏春秋·重言》 管子曰: 子邪, 莒者? 莒者?” 译一:管仲说: 传播攻打莒国消息的人, 译一:管仲说:“传播攻打莒国消息的人,是 你吧? 你吧?” 译二:管仲说: 是你吧,说要攻打莒国的? 译二:管仲说:“是你吧,说要攻打莒国的?”
第二节 古书的标点
二、古书标点的要求: 古书标点的要求:
1. 语句能够讲通,不点破。 语句能够讲通,不点破。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史记·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史记·项羽本 纪》)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 学剑,又不成。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第二节 古书的标点
3.古书标点的基本方法 古书标点的基本方法
1.参考特定词语 (P574) . ) 虚词例:句首:夫惟; 且夫等; 虚词例:句首:夫惟;盖;且夫等; 句尾: 句尾:者,也,矣,焉,乎 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孟子) 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孟子) 数词例:(见上文) :(见上文 数词例:(见上文) 一般顺序词语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 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 对话例: 对等。 对话例:曰、云、问、答、言、对等。注意引文截止的 地方。有的没有前导词, 侍坐章》 地方。有的没有前导词,如《侍坐章》。 范文子喜直言武子击之以杖夫直议者不为人所容无所容 则危身又将危父。(韩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