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时信号消除法误差分析
延时电路实验报告

延时电路实验报告延时电路实验报告引言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中,电路是无处不在的,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而延时电路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具有延迟信号的功能,被广泛应用于计时、测量和控制等方面。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和测试延时电路,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延时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搭建方法,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效果。
通过实验,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电子元件搭建一个简单的延时电路,并测试其延时时间和精度。
二、实验器材和材料1. 电源2. 电阻、电容等基本电子元件3. 示波器4. 万用表5. 连接线等实验器材三、实验原理1. 延时电路的工作原理延时电路是通过改变电容充放电的时间来实现延时效果的。
当电容放电完毕后,电路中的电压才能达到稳定状态,从而实现延时的效果。
2. RC延时电路的原理RC延时电路是一种常见的延时电路,由电阻和电容组成。
当电路通电时,电容开始充电,当电容电压达到一定阈值时,电路开始工作,从而实现延时效果。
四、实验步骤1. 搭建RC延时电路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电阻和电容,按照电路图搭建RC延时电路。
2. 连接示波器和电源将示波器和电源连接到电路中,以便观察和测量电路的工作状态和延时时间。
3. 调节电源电压根据实验要求,调节电源的电压,使其适合电路的工作。
4. 测试延时时间通过示波器观察电路的工作状态,记录电容充电和放电的时间,计算出延时时间。
五、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延时时间与电容的大小有关,电容越大,延时时间越长。
2. 延时时间与电阻的大小有关,电阻越大,延时时间越长。
3. 实际测量的延时时间与理论计算值有一定的误差,这是由于电子元件的参数和实际环境的影响所导致的。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延时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通过搭建和测试延时电路,我们掌握了其基本搭建方法和调节技巧。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延时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和误差来源。
浅析GPS的特点及误差消除方法

浅析GPS的特点及误差消除方法摘要:本论文简要介绍了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技术的基本理论,发展概况、特点及误差产生的原因,简要分析了GPS技术的测量精度和优缺点,并讨论了对缺点改进的可行性。
关键词:GPS,测量误差,GPS用户设备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referred to GPS) the basic theory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ituation, features, and the causes of error, this article briefly analyzes the measuring accuracy of GPS technology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of improvement for the defects.Keywords: GPS, and the measurement error, GPS users equipment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需求的不断加大,我国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公路、铁路等线路建设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GPS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提高测量精度,减少测量中的误差显得尤为重要。
1. GPS的组成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
该系统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导航定位和定时的功能。
电视信号传输和处理延时的测量方法

电视信号传输和处理延时的测量方法一、引言电视信号传输和处理延时是电视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电视直播、电视剧制作、电影制作等领域中,延时问题会直接影响到观众的观感和体验。
因此,如何准确地测量电视信号传输和处理延时,成为了电视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传输延时的测量方法1. 时域法时域法是一种常用的传输延时测量方法。
该方法通过测量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时间差,来计算传输延时。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在信号源端和接收端分别设置一个时钟,用于记录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时间。
(2)在信号源端发送一个特定的信号,如一个脉冲信号。
(3)在接收端接收到信号后,记录下接收时间。
(4)计算信号的传输延时,即接收时间减去发送时间。
2. 频域法频域法是另一种常用的传输延时测量方法。
该方法通过测量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相位差,来计算传输延时。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在信号源端和接收端分别设置一个正弦波发生器。
(2)在信号源端发送一个正弦波信号。
(3)在接收端接收到信号后,记录下信号的相位差。
(4)计算信号的传输延时,即相位差除以正弦波频率。
三、处理延时的测量方法1. 时域法时域法是一种常用的处理延时测量方法。
该方法通过测量信号在处理过程中的时间差,来计算处理延时。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在信号源端和处理器端分别设置一个时钟,用于记录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时间。
(2)在信号源端发送一个特定的信号,如一个脉冲信号。
(3)在处理器端接收到信号后,记录下接收时间。
(4)计算信号的处理延时,即接收时间减去发送时间。
2. 频域法频域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处理延时测量方法。
该方法通过测量信号在处理过程中的相位差,来计算处理延时。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在信号源端和处理器端分别设置一个正弦波发生器。
(2)在信号源端发送一个正弦波信号。
(3)在处理器端接收到信号后,记录下信号的相位差。
(4)计算信号的处理延时,即相位差除以正弦波频率。
四、总结电视信号传输和处理延时的测量方法有时域法和频域法两种。
GPS测量中的多路径效应及其消除方法

GPS测量中的多路径效应及其消除方法引言:全球定位系统(GPS)一直是现代测量技术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在导航、测量和定位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GPS测量中常常会出现多路径效应,这是一种误差现象,会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
本文将探讨多路径效应的原因,以及当前常用的消除方法。
一、多路径效应的原因多路径效应是指GPS接收器在接收到来自卫星的信号之外,还同时接收到经过建筑物或地面反射而来的信号。
这些额外的信号经过反射后会导致信号的延时和失真,从而引起测量误差。
多路径效应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建筑物和地形的遮挡:高楼、山地或森林等地形会导致信号的反射和散射,使得信号路径变得复杂。
2. 天线高度:天线距离地面越近,接收到的反射信号的强度越高,从而导致多路径效应的增加。
3. 信号衰减: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大气层、云层等的干扰和吸收,导致信号强度的减弱和变化。
4. 接收器误差:GPS接收器本身的设计和性能也会对多路径效应产生影响。
二、多路径效应的影响多路径效应会对GPS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负面影响。
具体来说,它会导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测量误差的增加:多路径效应会引起信号的延时和失真,进而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增加。
2. 定位精度的降低:多路径效应使得接收到的信号变得复杂和不可靠,从而影响卫星定位的精度。
3. 数据质量的下降:多路径效应会导致信号的干扰和扰动,使得测量数据的质量下降,不利于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三、多路径效应的消除方法为了消除多路径效应带来的测量误差,目前有多种方法和技术可供选择。
1. 天线设置和环境优化:合理设置GPS接收器的天线位置和高度,避免建筑物和地形的遮挡,以减少多路径效应的产生。
2. 选择合适的测量时刻:根据实际情况,在信号无遮挡且多路径效应较小的时间进行测量,以提高测量准确性。
3. 多路径效应建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多路径效应进行建模和分析,从而估计和消除测量中的误差。
核电厂仪控系统响应时间偏差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

核电厂仪控系统响应时间偏差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发布时间:2022-05-07T06:42:28.222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2年2期作者:李艳阳许惠民[导读] 核电厂仪控系统的响应时间直接影响着核电厂仪控系统的运用效果,李艳阳许惠民海南核电有限公司海南省昌江县 572733摘要:核电厂仪控系统的响应时间直接影响着核电厂仪控系统的运用效果,一旦其出现了严重的响应时间偏差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到仪控系统对核电系统与设备的控制效果,也会严重影响到核电工作的安全开展。
基于此,相关的核电部门应深度分析核电厂仪控系统响应时间偏差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响应时间范围,以进行对仪控系统的有效运用,保障核电厂工作的安全和高效开展。
关键词:核电厂;仪控系统;响应时间;偏差分析方法前言:核电仪控系统中的系统响应时间,所指的是系统接受到信号进行逻辑处理的响应时间,而当响应时间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使得这些信息无法及时地逻辑处理,自然就会影响到仪控系统对于核电厂设备的控制效果,也会使得核电厂的工作无法安全开展,会使得核电厂的经济效益受到严重的损失。
因此,相关的核电厂应积极地研究核电仪控系统响应时间偏差,结合仪控系统在核电厂中的应用情况,运用试验的方式检测信号在 DCS中处理过程的响应时间有严格要求,以进行对核电厂仪控系统响应时间偏差合理区间的合理设定,使得仪控系统的响应时间真正符合核电厂工作要求,促使核电厂工作效率和效果的不断提升。
一、整体方案为进行对核电仪控系统响应时间偏差的合理分析,相关的核电厂应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核电仪控系统响应时间偏差方案,通过对DCS平台信号处理流程的分析,进行对处理时间的分析,进行对信号响应时间的合理判定。
而从实际的信号响应时间长短情况来说,当信号处理流程过长,就会使得信号响应时间变长,其相应的核电响应时间的实验就会受到不良影响。
所以,相关的核电厂应严格地规范试验人员,合理地开展DCS平台信号处理,从根源上避免流程过长产生的影响核电仪控系统响应时间偏差的问题,而是使得电源切换试验时间间隔的读取、反应堆保护系统响应时间的测量、阀门行程时间的读取都能十分精确,使得整个流程能得到高效地开展,以加强对核电厂仪控系统响应时间偏差和合理范围的有效判定。
信号传输延迟与时钟频率分析的方法与工具

信号传输延迟与时钟频率分析的方法与工具随着现代电子设备的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增加,信号传输延迟和时钟频率成为了关键的技术指标。
在电子系统设计和调试过程中,正确分析和处理信号传输延迟与时钟频率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和工具,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分析信号传输延迟与时钟频率。
1. 信号传输延迟分析方法信号传输延迟是指信号从发送端到达接收端所需的时间。
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信号传播速度、电缆长度、驱动电流等。
下面是一些信号传输延迟分析常用的方法。
1.1 延迟时间测量法延迟时间测量法是基于测量信号从发送到接收所需的时间,利用计时器器件来实现。
可以通过将信号分为发送和接收两个部分,并用计时器测量两者之间的时间差来确定信号传输延迟。
1.2 时钟周期测量法时钟周期测量法是通过测量时钟的周期数来评估信号传输延迟。
通过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引入时钟周期计数器,可以准确测量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经历的时钟周期数,从而计算出传输延迟。
1.3 传输线建模法传输线建模法基于电磁理论和传输线特性,将传输线视为延迟元件,通过建模传输线的电气参数来评估信号传输延迟。
这种方法需要考虑电缆长度、阻抗匹配、传输介质等因素,能够更准确地评估信号传输延迟。
2. 时钟频率分析方法时钟频率是指时钟信号的频率,它直接影响电子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性能。
在设计高速电子系统时,正确分析和处理时钟频率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时钟频率分析方法。
2.1 模拟电路分析法模拟电路分析法利用模拟电路仿真工具对时钟信号进行分析。
通过建立电路模型,将时钟信号引入仿真环境中进行仿真,可以得到信号的频率响应和波形信息。
这种方法适用于分析和优化时钟信号的稳定性和噪声性能。
2.2 时钟周期分析法时钟周期分析法基于时钟周期的测量,用来评估时钟信号的频率。
通过在时钟源和目标器件之间引入时钟周期计数器,并测量两者之间的时间差,可以准确测量时钟信号的频率。
2.3 时序分析法时序分析法用于分析和验证电子系统的时序约束和时钟频率。
激光回馈波片位相延迟测量的误差源及消除方法

Er o o r e a t lm i a i n i a e r t r a i n m e s r m e r r s u c nd is e i n to n ph s e a d to a u e nt
o v l t s d o a e e db c f wa e p a e ba e n l s r f e a k
激 光 回馈 波 片 位 相 延 迟 测 量 的误 差 源 及 消 除方 法
刘 名 , 张 书 练 , 刘 维 新
( 华大学 精密仪器系精密测试技术 与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 北京 108) 清 0 0 4
摘 要 : 光 回馈 法是 一种 新型 的 波片位 相 延迟 测量 方 法 。 波 片放 置在 激光 器与 回馈 镜之 间 , 激 将 可
c l h wo p a ia i nsi ea e o t ha e r t r a i n.Th o yce oft e t ol rz to sr l t d t he p s e a d to e c mput rwilc lul t he e l a c a et
r p a a lt . e e se ur d.Thi vc a d n a e uc ss mpl t u t e,h gh e e t biiy of0 5 d gr e i ns e sde ie h s a va t g ss h a i es r c ur i p e i i n o —i a u e nt nd c n me t t e n s ra o c i n. r cs o fon lne me s r me ,a a e he ne d ofi du t i lpr du to Ke y wor ds: ls r t c qu a e e hni e;l s r f e a k;wa e pl t ha e d fe e c a e e db c v a e p s if r n e;po a iato lpp ng l rz i n fi i
基于FPGA的信号微小延时方法

基于FPGA的信号微小延时方法马飞;刘琦;王鹏;郑先国【摘要】针对FPGA输入输出信号微小延时的需求,根据FPGA的I/O特性和I/O 逻辑资源,研究了一种基于FPGA的信号微小延时方法;采用FPGA的输入输出延时单元IODELAY,实现对输入输出信号的绝对延时,能够确保对FPGA的输入输出信号进行最小78ps的延时;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通过参数选择实现对输入信号的固定延时和可变延时工作模式,以及对输出信号的固定延时工作模式;实际应用表明,文中实现的信号延时方法能够精确实现信号微小延时,延时效果稳定,受温度等外界环境变化影响较小,能够满足工程项目中对信号微小延时的实际需要.【期刊名称】《计算机测量与控制》【年(卷),期】2015(023)008【总页数】4页(P2868-2870,2874)【关键词】信号微小延时;IODELAY;FPGA【作者】马飞;刘琦;王鹏;郑先国【作者单位】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北京100094;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北京100094;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北京100094;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北京10009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9在以FPGA作为核心处理器的电子系统中,经常需要对输入输出信号进行纳秒级甚至皮秒级的延时,以满足对更加精确时序关系的需要。
例如在遥感相机视频电子系统中生成CCD驱动时序时,通常要求对驱动信号进行小于主时钟周期的延时调整,而在FPGA的时序电路设计中,利用时钟进行调整的最小步进是一个主时钟周期,在主时钟频率不高的情况下,通常不能够满足时序信号微小延时调整的要求。
再如,在对频率较高的数据进行接收时,如果输入伴随时钟的采样沿不是正好对应被采样数据的中心,很有可能造成数据接收不稳定不准确的情况,这时需要对输入的时钟或数据进行微小的延时调整,使时钟的采样沿对应数据中心,确保数据的稳定准确接收。
为实现FPGA信号的微小延时,参考文献[1]提出一种利用FPGA内部逻辑门来实现FPGA信号微小延时调整的方案,能够实现调整精度达到纳秒级别的信号延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进行构造消除。 此方法 已经成功应用在了S T AT — CO M的 电压 闪变 抑 制 [ 8 ] 和S S C的串联 补偿 中[ 。
f r e q u e n c y v a r i a t i o n d i g i t a l c o n t r o l e r r o r a n a l y s i s
基于对原始信号1 / 4 周期延 时 ( 5 0 Hz 对应5 I l l s ) 在并 网变 换器和 电压源型 带载逆变器 的诸 多应用 中, 对 电压 和电流 进行正 、 负序检 测是非 常必要 的。 在运用s S C 对电压跌落进行补偿时, 由于 电压的跌落多数是因短路故障造成的, 这些 故障虽然会在几十毫秒 内消除, 但是会引起 电网 电压不平衡 ( 包含了负序 分量[ ] ) 。 因此 , 检 测系 统需要在 很短 的时间内提 供 准确的电网电压各
率) , 正序 分量表现为直流 , 而负序分 量表 现为
倍频 的交流 [ 5 l 。 为了得到正序分 量信息 , 需要将 交流成 分滤 除。 文献 [ 6 ] 提 出可以采用采用 陷波
器的方法将倍频的成分滤 除, 但是设计陷波器带 宽较大时, 动态超调会较 大; 如设计带宽较小 , 则动态 响应会变慢 。 此外 , 当电网频率发 生偏移 时, 陷波器参数需要 自 适应才 能得到较好的提取
摘 要: 研 究了一种 在线检 测三 相正、 负序 分量 的方
换器通常工作在强烈的扰动情况下, 这些扰动可 能导致风机关机[ 。 许多意外关机 都可以通 过设 计鲁棒性较强的电流控制器加 以解决 , 这些控制 器分别对正、 负序 电网电压 进行控制[ 。 在三相 UP S 的应 用中, 负载侧逆变器需要能够带不平衡 负载 , 然而采用旋转控制的方法在不平衡负载作
关键 词 : 正负序 提 取
分析 中图 分 类 号 : TM 3 1 5 文 献标 识 码 : A
频 率偏 移
数字 控制 误 差
用下输出电压会产生负序和零序分量, 因此对负 序和零序分量进行提取及控制是很有必要的[ 4 ] o
在 旋 转坐标 系下 ( 旋转 角速 度 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电网频
DOI 编码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2 8 0 7 . 2 0 1 7 . 0 5 . 0 0 7
效果。 文献 [ 7 ] 提 出了一种延 时信号消除法 ( De —
l a y e d S i g n a l C a n c e l l a t i o n , 简 称 DS C) , 此 方 法
Ke y wo r ds : p o s i t i v e a n d n e g a t i v e s e q u e n c e d i s t r a c t i o n
法, 即延 时信号消 除法 ( DS C) 。 在 实 际电网发生 频率偏 移 时, 对D S C 产生 的误 差进行了理论分析 , 提 出了减小 电
网频 率偏移对 DS C误差影 响的方 法。 并对一 台1 0 0 k W的
并 网样 机进 行实验 , 验 证 了该方 案的有 效性 。
n e g a t i v e s e q u e n c e d i s t r a c t i o n i n t h r e e - ph a s e s y s t e m wa s s t u d i e d . T h e d e t e c t i o n e r r o r b y DS C u n d e r g r i d f r e q u e n c y v a r i a t i o n wa s a n a l y z e d t h e o r e t i c a l l y , a n d t h e n ,p r e s e n t i n g t h e me t h o d t o d e c r e a s e t h e d e t e c t i o n e r r o r i n l f u e n c e d b y t h e g r i d f r e q u e n c y v a r i a t i o n. E x p e r i me n t o n a l O O k W p r o t o t y p e l i n k e d wi t h t h e g r i d wa s p e r f o r me d , v e r i f y i n g t h e e f f e c t i v e — n e s s o f t h i s p r o g r a m.
Abs t r a e t :An o n l i n e d e t e c t i o n me t h o d c a l l e d a s DS C
( De l a y e d S i g n a l Ca n c e l l a t i o n ) t o d e t e c t t h e p o s i t i v e a n d
现代驱动与控制
: 磅 h 红
延 时信 号 消 除 法 误 差 分 析
曹仁廷
青 岛 大学 ( 7 5 0 0 0 0)
Er r or Ana l ys i s For D SC CAO Re nt i n g
Qi n g d a o Un i v e r s i 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