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虫病

合集下载

恙虫病演示课件

恙虫病演示课件
挑战分析
恙虫病的传播途径多样,且存在无症状感染者和动物宿主,给防控工作带来一定 难度。此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恙虫病的流行范 围和强度可能发生变化,需要加强监测和预警。
提高公众认知度和关注度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加强对恙虫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恙 虫病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开展科普活动
组织专家学者开展恙虫病的科普讲座、咨询等活动,向公众普及 恙虫病的相关知识。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恙虫病的研 究和防控工作。
THANKS
感谢观看
可有蛋白尿、管型尿、血尿 等。
外斐反应OXk阳性,滴度 1:160以上有诊断意义;补体 结合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
验等也有助于诊断。
必要时可取发热期患者血液 0.5ml,接种小白鼠腹腔,小 白鼠于1~3周死亡,剖检取 腹膜或脾脏作印片或涂片, 用姬姆萨染色或荧光抗体染
色镜检病原体。
03
治疗与预防策略
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
首选药物
辅助治疗
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多西环素,为恙 虫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辅助使用糖 皮质激素以减轻症状。
替代药物
在无法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情况下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可作 为替代治疗。
预防措施与建议
避免暴露
减少在草地、树林等恙螨栖息地 的暴露时间,穿长袖长裤,使用
淋巴结肿大
恙虫病可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伴有压痛。应注 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可使用解热镇痛药缓解 症状。
风险评估及危险因素分析
年龄
01
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感染恙虫病,且病情较重

恙虫病健康宣教PPT课件

恙虫病健康宣教PPT课件
恙虫通常栖息在草丛和灌木丛中。
什么是恙虫病?
传播途径
恙虫病通过叮咬传播,感染后可能出现全身症状 。
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通过血液传播。
谁容易感染恙虫病?
谁容易感染恙虫病?
高风险人群
从事农业、林业和户外活动的人群最易感染 。
儿童和老年人由于免疫力较低,感染风险更 高。
谁容易感染恙虫病?
地理分布
该病在某些地区更为常见,例如东亚和东南 亚地区。
定期清理院子和周围环境,减少恙虫滋生地。
保持草坪修剪整齐,清除杂草。
如何预防恙虫病? 教育宣传
加强对恙虫病的宣传,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在学校和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恙虫病的症状和诊断
恙虫病的症状和诊断 常见症状
恙虫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疼痛和 皮疹。
有些患者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
恙虫病的症状和诊断 诊断方法
如何治疗恙虫病? 病程管理
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病程管理,定期复诊 。
关注症状变化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如何治疗恙虫病? 预后
大多数患者在适当治疗下可完全康复。少数病例能出现严重并发症,需密切观察。
谢谢观看
恙虫病健康宣教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恙虫病? 2. 谁容易感染恙虫病? 3. 如何预防恙虫病? 4. 恙虫病的症状和诊断 5. 如何治疗恙虫病?
什么是恙虫病?
什么是恙虫病?
定义
恙虫病是一种由恙虫(如恙虫病菌)引起的传染 病。
主要通过恙虫叮咬传播,常见于农村和野外环境 。
什么是恙虫病?
病因
感染恙虫病的主要原因是接触被感染的恙虫。
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进行 诊断。

恙虫病科普宣传PPT课件

恙虫病科普宣传PPT课件
症状表现
感染者通常会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疼痛、 皮疹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
谁会感染恙虫病?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被感染的恙虫叮咬传播,此外,接 触感染动物的体液也可能传播疾病。
了解传播途径有助于预防。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症状出现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特别是在高风险区域活动后 ,应尽快就医。
恙虫通常栖息在草地、灌木丛等环境中。
什么是恙虫病?
流行情况
恙虫病在某些特定地区较为常见,尤其是在东亚 、东南亚等地。
在这些地区,蚊虫的活动频繁,传播风险较高。
谁会感染恙虫病?
谁会感染恙虫病? 高风险人群
从事农业、野外工作或与动物接触较多的人 群,感染风险较高。
如农民、猎人、林业工人等。
谁会感染恙虫病?
及时了解病情、寻求医疗帮助是关键。
结论与呼吁
共同参与预防
每个人都有责任参与恙虫病的预防工作。
通过个人和社区的努力,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
结论与呼吁
关注健康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 身免疫力。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疾病的基石。
谢谢观看
使用驱虫剂可有效减少被叮咬的风险。
如何预防恙虫病? 环境管理
定期清理居住和工作环境,减少寄生虫滋生 的场所。
保持环境卫生是预防的重要一步。
如何预防恙虫病? 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对恙虫病的认识,了解预防措施。
社区活动和健康讲座可以增强大家的防范意 识。
虫病虽可治愈,但如不重视,可能带来严重后 果。
恙虫病科普宣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恙虫病? 2. 谁会感染恙虫病? 3.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4. 如何预防恙虫病? 5. 结论与呼吁

恙虫病

恙虫病

目录
疾病介绍
疾病病原
疾病传播
流行病学分布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流行特征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
疾病特征
临床表现
诊断
鉴别诊断
疾病治疗
预防
疫情通报疾病介绍
疾病病原
疾病传播
流行病学 分布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流行特征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
疾病特征
临床表现
诊断
鉴别诊断疾病治疗预防疫情通报展开 编辑本段疾病介绍
编辑本段预防
(一)消灭传染源 主要是灭鼠。应发动群众,采用各种灭鼠器与药物相结合的综合措施灭鼠。 (二)切断传播途径 铲除杂草、改造环境、消灭恙螨孳生地是最根本措施。流行区野外作业时,应铲除或焚烧住地周围50米以内的杂草,然后喷洒1~2%敌敌畏,亦可用40%乐果乳剂或5%马拉硫磷乳剂配成1‰溶液以20~25ml/m2计算渍洒地面。 (三)个人防护避免 在溪边草地上坐卧,在杂草灌丛上晾晒衣服。在流行区野外军事训练,生产劳动、工作活动时,应扎紧袖口、领口及裤脚口,身体外露部位涂擦罗浮山百草油或5%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即避蚊剂),邻苯二甲酸二苯酯、苯甲酸苄酯或硫化钾溶液;以防恙螨幼虫叮咬。回营区后及时沐浴、更衣、如发现恙螨幼虫叮咬,可立即用针挑去,涂以酒精或其他消毒剂。目前尚无可供使用的有效疫苗,进入重疫区的人员,可服强力霉素0.1~0.2g或氯霉素1g,隔日1次,连用4周。
流行特征
由于鼠类及恙虫的滋生、繁殖受气候与地理因素影响较大,本病流行有明显季节性与地区性。北方10、11月高发季节,南方则以6~8月为流行高峰,11月明显减少、而台湾、海南、云南因气候温暖,全年均可发病。本病多为散发,偶见局部流行。恙螨多生活在温暖、潮湿、灌木丛边缘、草莽平坦地带及江湖两岸。

恙虫病

恙虫病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系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啮齿类为主要传染源,恙螨幼虫为传播媒介。

其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和被恙螨幼虫叮咬处出现焦痂等。

在病程的第2周,病情常会加重,可有表情淡漠、重听、谵妄甚至抽搐或昏迷,并可有脑膜刺激征或心肌炎症状,或有咳嗽、胸痛、气促等肺炎症状。

预防措施以灭鼠为主,消灭恙螨滋生地。

目前尚无理想的预防接种疫苗。

治疗可用氯霉素和四环素。

基本概述恙虫病是由立克次体引起的全身性传染病,常侵犯肺部引起肺炎等病变。

病因(一)发病原因户外活动的人被恙螨叮咬,而感染立克次体。

肺是恙虫病常侵犯的脏器之一。

(二)发病机制立克次体先在皮肤受损处繁殖,形成皮肤局部病变,有特殊溃疡及结痂。

继而侵入血液及淋巴系统,形成立克次体血症,在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广泛的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和血栓形成。

毒血症在全身各器官可引起功能障碍和病损,甚至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

在肺部可表现为间质肺炎,也可有肺泡炎、支气管炎、胸膜腔积液等表现。

症状体征恙虫病的肺部表现多种多样。

瞿氏的31例中咳嗽20例,大多为轻咳,咳痰16例,多为咳少量的黏痰,呼吸困难7例,发绀4例,肺部啰音15例,其中湿啰音14例,1例为干湿音。

曾氏等的报道中还有咯血者4例。

从胸片可见到病变的类型及范围。

瞿氏的30例资料中双下肺间质炎症改变14例(伴斜裂增厚1例,双肋膈角变钝1例),单侧肺炎改变7例(累及胸膜3例),双侧肺炎改变9例(累及胸膜3例),其中1例胸部CT检查为双下肺絮状模糊影。

曾氏的41例双肺纹理增粗模糊,并有两肺弥漫性或局限性浸润,以两下肺为著,病变呈云雾状,密度均匀阴影。

一侧肋膈角变钝3例,伴中等胸腔积液1例,心包积液1例。

有必要指出恙虫病的肺部损害轻重程度大有区别。

有的患者仅从胸片上判断肺部受损,确无相应的症状,如吴氏报告的2例那样。

恙虫病的治疗

恙虫病的治疗
人群普遍易感,但从事野 外作业、农民、渔民等职 业的人群发病率较高。
临床表现与分型
恙虫病的潜伏期一般为5~20天,起病急骤,主要表现为高热、毒血症、皮疹、焦 痂和淋巴结肿大等。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情轻重,恙虫病可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和危重型四种类型。
轻型患者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等;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病 情严重,可出现多脏器损害和心肺肾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其他可选药物
氯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也可用 于恙虫病的治疗,但需注意其副 作用和使用禁忌。
用药剂量与疗程
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体重等 因素,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和疗 程,确保治疗效果。
抗病毒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抗病毒药物选择
针对恙虫病可能合并的病毒感染,可选用相应的抗病毒药物进行 治疗。
使用时机与剂量
根据病毒种类和感染程度,确定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时机和剂量, 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1 2
避免进入恙虫病疫源地
如草地、树林等,特别是在流行季节和流行地区 。
减少野外活动时间
尤其是在傍晚和清晨,此时恙螨活动较为频繁。
3
野外活动注意防护
穿长袖衣裤,扎紧袖口、裤管口,并涂抹驱避剂 。
个人防护措施建议
加强个人卫生
勤洗澡、勤换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宠物管理
注意宠物卫生,避免宠物进入疫源地并携带恙螨回家。
鉴别诊断
应与斑疹伤寒、伤寒、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 相鉴别。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 析判断,必要时可进行病原体分离或特异性抗体检测以明确 诊断。
03
治疗方案制定
早期治疗重要性
防止病情恶化
恙虫病早期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防止出 现严重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恙虫病医学课件

恙虫病医学课件
新药物研发
针对恙虫病的治疗药物研发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新型抗生素、抗病 毒药物等有望为恙虫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03
疫苗改进
针对恙虫病疫苗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进行改进,提高疫苗的免疫保护
效果和持续时间,为预防和控制恙虫病的传播提供有
VS
挑战应对策略
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和变化,需要加 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防治能力和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全球公 共卫生挑战;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 公众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05
案例分析:恙虫病典型病例剖 析
病例介绍:患者基本信息、就诊过程等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年龄、性别、职业等
就诊过程
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控制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控制恙虫病的传播和流行。同时,通过对控制策略的评估,可以不 断完善和优化控制策略,提高控制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策略
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改变, 恙虫病的传播范围和流行趋势可能会发 生变化。未来需要加强监测和研究,及 时掌握恙虫病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
康复期管理与预防复发措施
康复期管理
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加强营养支持,适当进行康复锻炼等。
预防复发措施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避免接触恙螨等传播媒介,注意个人卫生习惯,提高免疫力 等。
04
恙虫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预防措施及效果评估
预防措施
加强恙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 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加强环境卫生整 治,减少恙虫的孳生地;加强个人防 护,如穿长袖衣服、长裤,避免在草 地或丛林中坐卧等。
发病原因
恙虫病东方体主要在鼠类等啮齿 动物体内寄生,通过恙螨幼虫叮 咬传播给人类。

恙虫病的护理措施

恙虫病的护理措施

对症治疗
发热处理
对于高热患者,可采用物 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如冰 敷、湿毛巾等,以缓解症 状。
疼痛处理
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 适当给予止痛药,如非处 方药或处方药。
其他症状处理
针对患者的其他症状,如 咳嗽、呼吸困难等,采取 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的 ,因此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四环素类、 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
通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 效果,结合评估指标进行综合评
估。
评估结果
根据预后评估结果,可以判断患 者的康复情况和预后效果,为进
一步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恙虫病东方体是一种 微生物,属于立克次 体科。
恙虫病的传播途径
恙虫病主要通过恙螨幼虫叮咬传 播。
当人进入有恙螨存在的野外环境 时,恙螨幼虫会叮咬人的皮肤并 注入恙虫病东方体,从而引起感
染。
恙螨幼虫通常生活在草地、森林 、灌丛等环境中。
恙虫病的临床表现
恙虫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0-14 天。
恙虫病的主要症状包括突然高 热、头痛、淋巴结肿大、咳嗽 、胸痛等。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
01
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特别是 对于容易滋生恙螨的部位,如腋 窝、腹股沟等处要特别注意清洁 。
02
衣物要勤换洗,特别是被恙螨叮 咬过的衣物要及时清洗和消毒。
避免接触恙螨
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室内清洁,减少室内恙螨的滋生。 在户外活动时,避免在草丛、树林等地方坐卧,避免与恙螨接触。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证营养摄入,增强抵抗力。
病情观察与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标题:黑体,大小18pt
鉴别诊断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青少年多见, 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皮疹,外 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可见异常淋巴细胞, 嗜异凝集试验阳性,EB病毒抗体阳性。
小标题:黑体,大小18pt
鉴别诊断
伤寒:起病缓慢,表情淡漠,相对缓 脉,胸、腹皮肤可见玫瑰疹,无焦痂 与溃疡。标本中培养出伤寒杆菌,肥 达氏反应阳性,外斐氏试验阴性。
小标题:黑体,大小18pt
治疗
对症治疗: 高热者可予物理降温、解热镇痛药。密 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相关并发症时加 强对症、支持处理,病情危重者可进行 重症监护治疗。应慎用激素,但中毒症 状明显的重症患者,在使用有效抗菌素 的情况下,可适当使用激素。
小标题:黑体,大小18pt
病人管理
不需要对病人实施隔离。
小标题:黑体,大小18pt
鉴别诊断
登革热:急性起病,有高热、头痛、 皮疹。外周血白细胞和/或血小板 明显减少,血清中登革病毒抗体阳 性。
小标题:黑体,大小18pt
鉴别诊断
流行性出血热:起病急,典型表现有 发热、出血、肾脏损害。外周血白细 胞增多或正常,血小板减少,蛋白尿。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阳性。
小标题:黑体,大小18pt
病例分析
入院查体:T39.5℃ P105次/分,R20次/分, BP101/64mmHg,MBS 8.8mmol/L,MBS 95%,神清, 精神差,腰骶部见一黄豆大小焦痂,周围皮肤红 晕,双肺呼吸音粗,两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 率105次/分,心律齐,腹部平坦,肝脾肋下未触 及,.辅助检查:上下腹部CT平扫、胸部CT增强扫 描提示:两肺下叶炎症,两侧胸腔少量积液,脾 大。生化:钾2.95mmol/L、钠137.0mmol/L、氯 100.5mmol/L、钙1.77mmol/L。
★治疗
强力霉素 目前较常应用的是强力霉素(多西环素类):成人 100mg,每12小时口服1次,退热后100mg/d顿服;8 岁以上小儿每日2.2mg/kg,每12小时1次,退热后按 体重2.2mg/kg,每日口服1次。 强力霉素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 反应, 肝功能损害, 脂肪肝变性, 同时应注意过敏 反应的发生。孕妇不宜服用强力霉素,8岁以下儿童 禁止服用强力霉素。
发病机制
立克 次体 鼠 类 恙螨 人 体 入血 局部


焦痂脱落
立克次体血症 全身小血管炎 血管周围炎


全身毒血症状 充血、皮疹
淋巴结肿大 重要脏器炎症 心肌炎、 肾损害、 肝脾肿大
脑膜脑炎、肺炎、出血
★临床表现
小标题:黑体,大小18pt
潜伏期为4~21天,一般10~14天。 急性起病,主要临床特点为发热、特 异性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和皮疹。
小标题:黑体,大小18pt
病例分析
治疗上予多西环素抗立克次体,左氧氟沙 星抗立克次体及抗感染,补钾对症支持治 疗。 住院12天治愈出院。
小标题:黑体,大小18pt
小结
1、恙虫病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2、如何诊断?
小标题:黑体,大小18pt
◇流行病学
4. 地理分布和发病季节特点 本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东亚 各国流行较为广泛,日本、韩国、泰国和澳 大利亚等国家报道发病较多。 我国北方和南方的流行季节有显著差 异。长江以南地区以6-8月为流行高峰,属 于“夏季型”;长江以北地区以10-11月为 流行高峰,属于“秋季型” 。 我国以东南沿海地区为主。
小标题:黑体,大小18pt
★治疗
大环内酯类 常用的是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 罗红霉素:成人每次150mg,1日2次,退热后 150mg/d顿服;儿童每次2.5~5mg/kg,1日2次, 退热后剂量减半 克拉霉素:成人每次500mg,每12小时1次,6个月 以上的儿童每次7.5mg/kg,每12小时口服1次。 阿奇霉素:成人每次500mg顿服,退热后250mg/d 顿服,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0 mg/kg(1日量最大不超过500mg) 顿服,退热后剂量减半,亦可静脉滴注阿奇霉素。 大环内酯类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腹痛、腹泻、 肝功能异常(ALT及AST升高)、头晕和头痛等。孕 妇及哺乳期妇女需慎用。
小标题:黑体,大小18pt
预后
早期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预后 良好,极少发生死亡。高龄、孕妇、 有其他慢性疾病者预后相对较差。
小标题:黑体,大小18pt
◇预

消灭传染源:灭鼠 切断传播途径:改善环境卫生 保护易感人群:尚无疫苗
小标题:黑体,大小18pt
病例分析
患者,钟xx,男性,61岁,因"反复发热5天"于 2016年06月30日20时10分急诊入院。 起病前10天曾到马来西亚旅行,有野外活动史。 患者5天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0.1℃,伴畏 寒、头晕、纳差、乏力,有咳嗽,咳痰。于 2016年06月28日至2016年06月30日在南宁某医 院住院治疗,诊断“①肺部感染②血小板减少 ③脾大”,先后予头孢地嗪、哌拉西林他唑巴 坦抗感染,利巴韦林抗病毒等治疗,无明显好 转。外斐氏反应提示OXK1:320。
小标题:黑体,大小18pt
◇病 原 学
小标题:黑体,大小18pt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提问) 鼠类是宿主动物,是主要的传染 源,如黄毛鼠、黑线姬鼠、黄胸鼠等; 此外,兔、猪、猫和禽类也能感染。 本病的传播媒介是恙螨
◇流行病学
小标题:黑体,大小18pt
2. 传播途径 本病通过携带恙虫病东方体的恙螨幼 虫叮咬传播。恙螨幼虫孵出后,在地面草 丛中活动,遇到宿主动物或人时即附着其 体表叮咬组织液,3-5天吸饱后落于地面。 恙螨一生一般只在幼虫期叮咬宿主动物一 次,获得东方体后经卵垂直传播,当子代 恙螨叮咬人时传播本病。 人与人之间不传染,尚无接触危重病 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导致传播的报 道。
小标题:黑体,大小18pt
鉴别诊断
败血症: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外周血白 细胞计数明显增多,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血培养阳性。
小标题:黑体,大小18pt
治疗
一般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加强营养,进食 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注意多饮水,保 持水、电解质、酸碱和能量平衡;加 强护理和观察,以便尽早发现各种并 发症。
小标题:黑体,大小18pt
病例分析
1、病例的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 2、需要和那几个疾病进行鉴别? 3、治疗上应选择什么药物?
小标题:黑体,大小18pt
病例分析
诊断 1.恙虫病 2.肺炎 3.低钾血症
小标题:黑体,大小18pt
病例分析
诊断依据:①老年男性,有旅行及野外活 动史;②以反复发热为主要临床特点,伴 头晕、纳差、乏力、咳嗽、咳黄白色痰; ③查体:腰骶部见一黄豆大小焦痂,周围 皮肤红晕,双肺呼吸音粗;④CT提示:两 肺下叶炎症,脾大。外斐氏反应:OX19 1:40、OX2 1:20、OXk 1:320。
焦痂
焦痂
焦痂、溃疡
焦痂 溃疡
焦痂
临床表现
小标题:黑体,大小18pt
其他表现:全身不适、头昏头痛、肌 肉酸痛、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纳差 乏力等,可有咳嗽咳痰,肝脾肿大、 结膜充血。
小标题:黑体,大小18pt



支气管肺炎、心肌炎、心力衰竭、脑炎或脑 膜炎、肝肾功能损害、DIC、感染性休克等, 孕妇可发生流产。死亡病例多发生于病程的 第2~3周。
小标题:黑体,大小18pt
★治疗
病原治疗: 恙虫病东方体为专性细胞内寄生 微生物,应选用脂溶性抗生素。β-内酰 胺类抗生素及氨基糖苷类不能通过宿主 的细胞膜进入细胞质,对恙虫病的治疗 无效。目前临床上较常应用的抗生素有 强力霉素、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和氯 霉素,一般以多西环素为首选。
小标题:黑体,大小18pt
小标题:黑体,大小18pt


typhus),急性自然疫源
丛林斑疹伤寒(Scrub
性传染病(提问)
病原体: 恙虫病立克次体 传染源: 鼠类 传播媒介:恙螨 临床特征:发热、焦痂(或潰疡)、淋巴结肿大、 皮疹
小标题:黑体,大小18pt
◇病 原 学
恙虫病病原体是恙虫病东方体,原属于立 克次体科立克次体属 形态:双球形,革兰染色阴性 病原体分离:血液,淋巴结,焦痂,骨髓 抗 原 性:各株(10个血清型)间有差 异,致病性不同;与变形杆菌OXk有共同抗 原 抵 抗 力:弱,对氯霉素,四环素敏感
草地接触史 小标题:黑体,大小18pt
◇流行病学
小标题:黑体,大小18pt
3. 人群易感性 人对恙虫病东方体普遍易感,病后可获 得较稳固(同型)的免疫力。流行地区居民 多经感染而获得免疫,通常表现为散发,外 来人群进入疫区常易发生流行。 田间劳作的农民、野外作业人员(伐木、 筑路工人、地质勘探人员等)、野外训练部 队和野外旅游者等受恙螨侵袭机会较多,容 易发生感染。
小标题:黑体,大小18pt
病例分析
鉴别诊断:1.败血症:常有原发病灶,而且败血症 病人全身中毒症状重,无间歇期,白细胞总数及中 性粒细胞增高,血培养可有致病菌生长。2.钩端螺 旋体病:有接触疫水史,临床上有典型的"三症状和 三体征":"寒热酸痛一身乏,眼红腿痛淋巴结大"; 血、尿、脑脊液中可找到钩端螺旋体3.疟疾:有流 行病学史,以发热、畏寒、大汗为主要临床表现, 血涂片找到疟原虫可明确诊断。4.伤寒:由伤寒沙 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 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大和白细胞减 少等,肥达实验可为阳性。 。
实验室检查
外斐氏试验:单份血清OXK效价(变形杆 菌OXK凝集试验)≥1:160有诊断意义。 病程第一周,一般仅1/3的病例呈阳性反 应,第二周阳性率可达90%,至第四周后 阳性率又开始下降,2~3个月后转为阴 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