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第二部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大秦帝国第二部PPT

大秦帝国第二部PPT
=>赵:六国合纵,抗秦必胜 =>韩:若屈服于秦,必被吞并——>合纵吧!
• =>魏:以人臣自诩来劝说襄王,士兵武器 精良,何必屈服于秦。
=>齐:秦国不可能越过赵魏来攻打齐国, 而齐地势险要,粮草充足,却臣服 于秦,令人蒙羞。
=>楚:分析合不合纵的利害:六国都已联 合,若不参与,必为秦所攻。
成功形成联盟!
秦惠文君十三年(BC325年) 魏襄王、韩宣惠王互尊为王——对抗秦国
张仪占领陕(魏),又如数奉还,并修筑了 上群要塞
十四年,张仪拥护秦惠文君正式称王 更年号为秦惠王元年
任魏相
• 秦惠王二年(BC323年) • 张仪被派遣去和齐楚两国的国相在啮桑会
盟,回秦后,被免去了相位。 • 三年,派去魏国任相——让诸侯效仿事秦
齐军主将阵亡,全军溃散,除了莒县 和即墨,其余地方均被燕赵秦魏楚五国瓜 分完了。
弱齐招数
• =>穷兵黩武,消耗齐国的国力 • =>四面出击,使齐国失去所有盟友 • =>进献谗言,使闵王闭塞言路,并杀害大臣 • =>把齐国的战略战术部署传递给燕国。
• 结果:五国伐齐,彻底削弱了齐国,为燕国报了 深仇,为秦国统一天下打下坚实基础
合纵失败的原因
从六国方面看
•六国君主中了秦国谋士的
1.
挑拨离间之计,相互怨恨、
猜忌,不同心协力。
2.
•六国之间相互侵夺,与秦 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从秦国方面看
•采纳了张仪的连横之计,和秦、亲秦,
1.
趁机消弱六国力量
•例如:公孙衍引诱齐魏伐赵,破坏纵约。
•雄厚的经济力量和优越的物质条件。
2.
关中:土壤肥沃,农产品丰富;

3.9 秦统一中国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3.9  秦统一中国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尽西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公元前230年灭韩

公元前228年灭赵

公元前225年灭魏

公元前223年灭楚

公元前222年灭燕

公元前221年灭齐

一、秦灭六国
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秦始皇 嬴政建立秦朝,以咸阳为都城。
意义:秦的统一,结束 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 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 的必然结果。统一后的 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 建国家。
——《史记·秦始皇本纪》
相关德史高事三:皇
功过五帝
秦始皇为表示皇帝的独尊地位,规定皇
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
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
字也要避讳。这些规定被历代—王朝所沿用。
皇帝制度:国家的最高
特点:
统治者称为“皇帝”,总
皇权至上
揽全国的政治、军事、
财政等皇一帝切大独权尊,拥有 至高无皇上位的权世威袭。
领域
措施
影响
政治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三公九卿、郡县)
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 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 影响。
思想 文化
统一文字为小篆
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 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经济
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 半两钱 统一度量衡
度:长短
量:容积
衡:轻重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3.交通:
①陆路: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修 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影响: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
②水路: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 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教学课件PPT大秦帝国

教学课件PPT大秦帝国

《私斗治罪法》 严厉禁止一切私人斗殴 《什伍连坐法》 确保一切私斗犯罪者不被隐藏、不能逃匿
而得以严厉惩处 《客栈盘查法》 在于防止仇杀犯罪者和东方密探的藏匿 《农耕奖励法》鼓励农民辛勤耕耘 《军功授爵法》培植正气,激励民众奋勇杀敌,建功立业
第二批法令
1.激赏移民
鼓励三晋穷苦民 众来秦国定居,开 拓致富
2
天降霖雨,为嬴 虔领兵向戎狄行 军作掩护
3
秦孝公乔装,请 白驼老人刻国耻 碑,并断指书写 血碑,以鼓舞民 众斗志
景监化身为薛国富商漪垣,贿赂公 子卬
秦孝公带头将国君私库拿出,群臣 捐献金钱
5.秦发布求贤令,吸纳卫鞅
❖ 秦孝公雪夜结识百里 子及其孙女玄奇
❖ 百里子谈及祖辈百里 奚 秦玄互倾心
❖ 百里子为其指出谋秦 长久之计——求贤才, 发布求贤令
❖ 之后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 ❖ 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建立县制行政,开
阡陌 ❖ 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
❖ 亮点:秦孝公初立后,对穆公以后的秦国落
后的现状痛心疾首,他能顺应时代潮流,知 人善用,大胆改革,是秦国一跃为战国七雄 之一。
❖继位后的动作
秦孝公深知秦饱受战争之苦,国力日渐羸弱 意欲休养生息
8.彗星扫尾引起的混战
❖ 楚宣王欲联齐、魏灭秦 ❖ 魏灭赵,灭韩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明为魏齐之争,暗为庞涓孙膑斗法) 战后出现新局势(韩被灭,魏因痛失良将庞涓,
国力渐衰,齐虽为大赢家,但战后人才流失, 国力减弱)
桂陵之战
❖ 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 战,发生在河南长垣 西北的。周显王十五 年(公元前354年), 魏围攻赵都邯郸,次 年赵向齐求救。齐王 命田忌、孙膑率军援 救。孙膑认为魏以精 锐攻赵,国内空虚, 遂引兵攻魏都大梁。 果然诱使魏将庞涓赶 回应战。孙膑又在桂 陵)伏袭,大败魏军, 并生擒庞涓。孙膑在 此战中避实击虚、攻 其必救,创造了“围 魏救赵”战法。

第9课 秦统一中国(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第9课 秦统一中国(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战国时,有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裙。她去齐国旅游的时 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超短裙!
付款时尺裁寸缝不又拒统收一她的圆形货币而要她付刀币。最后她不愿意要这 条裙子了,打算退货,裁缝让她填一份文书。结果货她币突不然发统现一自己
变成‘文盲’了,因为文书上的文字她一个都不认识。
2024年版统编新教材
欢迎进入初中历史课堂
新教材 新课标 新中考
2024版新教材
时代特征
时空观念
社会形态:
单元导读
概念解析
统一:是指疆域统一,整个国家由一个中央政府统辖。 多民族国家:国家内部的居民,由不同民族组成。 封建社会:以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剥削农民剩 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历史上的第二个阶级社会。其基本对立的 阶级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

咸阳

赵 齐
韩魏

前223年灭楚
秦始皇像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灭齐
策略:远交近攻
壹 秦灭六国
3.秦朝的建立
根据课本,自主归纳秦朝建立的概况
时 间:公元前221年
建立者: 秦王嬴政 秦朝
都 城:咸阳
历史地位: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秦国统一六国之后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 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封建社会
秦统一 陈胜、吴 秦朝 中国 广起义 灭亡
西汉 张骞第一次 东汉 建立 出使西域 建立
黄巾起义 爆发
公元前 公元前 公元前 公元前 公元前 25年 184年 221年 209年 207年 202年 138年
2024版新教材
单元导读
单元导言

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件(28张PPT)精选全文完整版

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件(28张PPT)精选全文完整版

意义: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
军事方面:北击匈奴,修筑长城(防御匈奴)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西 起临洮,东至辽东,延万余里
秦长城遗址
意义:长城的修建为秦朝拓展疆域,抵御了匈奴的进攻,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定巩固边 防起到了重要作用。
思考:秦的统一仅仅是空间地域上的统一吗?
长城
陇西

东海
南海
本课小结
皇帝
三公制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军事) (行政) (监察)
决断权由皇帝掌握
②地方:郡县制
比较项
分封制
郡县制
建立基础 传承方法
血郡缘“ 地(关诸离守系侯咸)王阳的太割远据,将在势不全郡力在国下已那分设经里为县被 设3,6彻 王县按郡地底 ,的,域平 就长郡划复 无官的分法,称行镇但为政抚燕县长。、令官请齐或称封、县为立楚长郡各等。守郡; 世袭位皇子为王,望县陛的下长恩官准都。有”朝皇帝廷任直免接任免。县以下还设乡、
丞官相吏王权绾利
分与中封央制之
间的关系
县拥(有令封或地长、)爵位、土里地、管亭理等权基层组只有织俸。禄,无封地、无土地管理权
诸(地侯方国分有很权强)的地方独立影性 响:
郡县是地方的行政机构 郡县制
绝对服从中央(中央集权)
政“治现体在制 四乡贵海、族之政里内治、,亭仰仗陛下的神①灵有而利获于官得加僚统强政一中治,央集权;
02、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皇帝制)
皇位 世袭
朕为始皇帝。以计数,二世 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皇权 至上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皇帝制度
德高三皇
功过五帝
皇帝 独尊
天子独以印称玺”“命为制,令

七年级历史大一统的秦汉帝国2(PPT)5-5

七年级历史大一统的秦汉帝国2(PPT)5-5
第14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一、课程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类得法,~方便。②检查:行李须经~,方可托运。 【查缴】动检查并收缴:~非法出版物。 【查截】动检查并截获:~多名偷渡人员。 【查禁】动检查 禁止:~|~黄色书刊。 【查究】动调查追究:对事故责任人必须认真~,严肃处理。 【查勘】动调查探测:~矿产资源。 【查看】动检查、观察(事物 的情况):~灾情|亲自到现场~。 【查考】动调查研究,弄清事实:作者的生卒年月已无从~。 【查控】动侦查并控制;检查并控制:对嫌犯可能藏身的 场所进行严密~。 【查扣】动检查并扣留:~假货。 【查明】动调查清楚:~原因。 【查铺】∥动(干部)到集体宿舍检查睡眠情况。 【查哨】∥动检查 哨兵执行任务的情况。也说查岗。 【查实】动查证核实:案情已~。 【查收】动检查后收下(多用于书信):寄去词典一部,请~。 【查私】ī动查验走私 物品;缉查走私分子。 【查问】动①调查询问:~电话号码。②检查盘问:~过往行人。 【查寻】动查找:邮局办理挂号邮件的~业务|~失散多年的亲人。 【查巡】动巡查。 【查询】动查问?。 【查验】动检; https:// 森林舞会;查验看:~证件。 【查夜】∥动夜间巡查。 【查阅】动 (把书刊、文件等)找出来阅读有关的部分:~档案材料。 【查账】∥动检查账目:年终~。 【查找】动查;寻找:~资料|~失主|~原因。 【查照】动 旧时公文用语,叫对方注意文件内容,或按照文件内容(办事):即希~|希~办理。 【查证】动调查证明:~属实|犯罪事实已~清楚。 【搽】动用粉末、 油类等涂(在脸上或手上等):~粉|~碘酒|~护手霜。 【嵖】嵖岈(),山名,在河南。 【猹】名野兽,像獾,喜欢吃瓜(见于鲁迅小说《故乡》)。 【楂】(~儿)①名短而硬的头发或胡子(多指剪落的、剪而未尽的或刚长出来的)。②同“茬”。 【槎】〈书〉木筏:乘~|浮~。 【槎】同“茬”。 【詧】〈书〉同“察”。 【碴口】名东西断或破的地方:电线断了,看~像是刀割的。 【碴儿】名①小碎块:冰~|玻璃~。②器物上的破口:碰到碗~上, 拉()破了手。③嫌隙;引起双方争执的事由:找~|过去他们俩有~,现在好了。 【察】①仔细看;调查:观~|考~|~其言,观其行。②()名姓。 【察察为明】形容专在细枝末节上显示精明。 【察访】动通过观察和访问进行调查:~民情|暗中~。 【察觉】动发觉;看出来:我~他的举动有点儿异 样|心事被人~。 【察看】动为了解情况而细看:~风向|~动静。 【察言观色】观察言语脸色来揣摩对方的心意。 【察验】

大秦帝国2

大秦帝国2

结局 • 苏秦为了恶化齐赵邦交,使齐广树仇敌,再劝齐 王攻宋。公元前286年,齐灭宋。齐国力也渐渐疲 衰。与赵秦阳君共谋,发动韩、赵、燕、魏、齐 诸国合纵,齐赵关系又出现裂隙。苏秦频繁的活 动,终被齐王和齐大夫发觉,齐王以苏秦作乱为 名,苏秦车裂于市。
感想
道路是曲折的,想要成就大事,就必定会经历 艰难困苦,甚至是生命的危险。 作为使者是一切以国家利益为本,在外交中无须在 意诚信的问题,并运用伎俩达到目的。
• 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合攻秦 ,秦惠 文王破魏、赵、韩军,暂时抵挡住东方联军的进攻 ,然 而西方的义渠又发兵袭破秦军。在东西夹攻之下,秦惠文 王及时改变战略,于公元前316年,用司马错之策攻蜀, 破蜀军于葭萌关,灭蜀。公元前313年,遣张仪自秦赴楚 ,阴行反间,诱使楚国绝齐,诱使楚国冒险出兵 ,秦采 用了张仪的连横之策,实行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 打退了六国的进攻。
游说诸国
游说赵王 张仪以秦国相 约齐国、韩国、 魏国的军队, 准备进攻赵国 来威胁,与秦 王在渑池会 晤 ,按兵不 动 ,答应了 张仪的建议 游说燕王
张仪又向北到了 燕国游说,赵王 凶暴乖张,六亲 不认 ,理明赵 国对其的危险, 入秦可给予保护。 燕王同意其建议 并愿意向西面奉 事秦国,献出恒 山脚下五座城池
点击添加标题
重返魏国 回到秦国
8 1
受辱投秦
7
游说诸国
6
张仪生平
2 2
秦国任相
被囚楚国
5 4
3
魏国任相
张仪戏楚
受辱投国
• 张仪和苏秦一起师事鬼谷子先生,学习游说之术。 • 苏秦说服赵肃侯,张仪前往赵国,呈上名帖,请求会见苏 秦,苏秦却对张仪不理不睬,还当众羞辱张仪 ,认为张仪 是不值得收留的,说完就把张仪打发走了 。张仪这次来 见苏秦,本以为是旧交,谁知反而受到羞辱,一气之下, 想到各国诸侯中只有秦国才能威胁赵国,于是便前往秦国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PPT优质课件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PPT优质课件
第3课时 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第一单元
-.
学习目标
第3课 秦统一 多民族 封建国 家的建 立
学习任务群
核心问题群
任务一 秦之 兴,为什么是 它带来统一
1.战国中后期,为什么统一成为社会发展趋势? 2.秦国为什么能在战国纷争中胜出?
任务二 秦之 统,它的措施 与意义安在
1.秦巩固统一措施表现在哪些方面? 2.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有哪些历史意义?
根据漫画回答问题: 秦始皇被秦朝人民告上法庭。请你为被 告秦始皇写一份辩词,或为原告秦朝人民写 一份诉状。并总结说一说秦朝灭亡的启示。
示例一: 秦始皇的辩词:我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我统一了文 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文化和经济的交流与 发展;我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抵御了匈奴的进 攻;统一南疆,兴修了灵渠,促进了江南与中原 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我是千古一帝,功德无量。 示例二: 秦朝人民的诉状:你修长城、建阿房宫、骊 山陵墓,徭役繁重;你要我们将收获物的三分之 二都交给你,赋税沉重;你刑法残酷,一个犯法, 诛连家族和邻里;你焚书坑儒,禁锢了思想,摧 残了文化,你是一个暴君。 启示: 1.任何政策的推行都要考虑人民最大限度的 承受能力,都不能以破坏社会生产力为代价。 2.治国之道要以民为本,爱惜百姓,不能严刑 重法,苛捐杂税。否则迟早都会自取灭亡。
材料六 韩国派遣水工郑国游说秦王赢政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赢政采纳郑 国建议后,发觉这是韩国的阴谍,于是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 李斯上《谏逐客书》,促使赢政改变了主张,网罗了天下英才。其理由是:臣 闻地广者栗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物不产于秦,可宝 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 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二、合纵攻强秦 齐攻宋,秦王震怒。苏秦分别游说韩赵
魏燕四国国君,主张强攻秦国,然而齐既 不卖力,赵韩魏燕也都互相推让不前。所 以始终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尽管如此,齐劳师袭远,仍然大损国力。
14

这次五国“合纵”攻秦,表面上看团
结一致,但暗地却各有各的打算,结果无
功而散。
• 齐国趁机伐宋,掠夺了土地。但苏秦
盟,回秦后,被免去了相位。 • 三年,派去魏国任相——让诸侯效仿事秦
魏惠王 魏襄王
不听从张仪
秦魏交战,魏败
24
八年,张仪劝魏襄王退出合纵盟约 魏国退出,与秦和解
张仪回到秦国,再任相国。
25
• 秦国想攻打齐国,碍于齐楚联盟
张仪劝楚失齐,得六百里地+美女 楚王愉快地答应了 张仪回秦后,故意从车上摔下来,3个月没上 朝 楚派人辱骂齐宣王 齐宣王怒,与秦结交!
26
六百里? 六里!
• 囚禁张仪!
关系 亲善
日夜讲清
楚国夫人
郑袖
27
游说诸国
楚 燕



28
楚:秦愿放弃黔中之地,互换太子做人质, 换取和平相处 背离“合纵”, 亲秦!
韩:以韩弱楚,转移祸患 齐:楚、韩、魏、赵皆事秦,您也从了吧 赵:与秦王渑池会晤 燕:道出了与赵国的利害关系
29
离开的时候到了
秦惠王得了不明原因的“暮疯症”,张仪 入齐求医,偶遇苏秦杀,安葬苏秦后悲痛 而归。 狂暴太子与长史甘茂结谋排斥异己,上将 军司马错被迫卸职隐退,张仪为了自保, 隐退江湖。
30
个人对张仪的评价
• 张仪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虽然人们都 认为他背信弃义,在外交场合运用欺骗的 伎俩,但他的确是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他 运用纵横之术游说于诸国之间,可见其胆 略一般。她的连横有效分裂了六国的联盟, 为秦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一位 杰出的纵横家!
冠以某犯的罪名
新仇旧恨
车裂
法令——有助于秦的强大 ,所以保 留了下来。
34
车裂——无法避免,又无可奈何
• 商鞅:变法与执法的第一线,所有矛盾的 汇合点
1. 抚平贵族,缓解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2.德高望重的老臣,年轻的秦惠文王难以驾驭
31
秦惠王
车裂商 东进攻 灭蜀国 平定义


收楚地

逝世
巩固权 张仪: 俯首称 公元前

连横

311年
击退六
国合纵
攻秦
32
车裂商鞅
• 商鞅律法严苛,打压贵族 • 任相国十年
皇亲贵族:积怨颇深 功高震主:君臣难容
33

高压
贵族
赵良曾指出商鞅的危机局面,
保守派
但商鞅过分自信, 给了他们抱团的机会
团结
还蒲阳+以公子繇为人质
• 魏献上上郡十五县和少梁
任命为相,百官之首
22
秦惠文君十三年(BC325年) 魏襄王、韩宣惠王互尊为王——对抗秦国
张仪占领陕(魏),又如数奉还,并修筑了 上群要塞
十四年,张仪拥护秦惠文君正式称王 更年号为秦惠王元年
23
任魏相
• 秦惠王二年(BC323年) • 张仪被派遣去和齐楚两国的国相在啮桑会
破坏秦、齐关系,结成反齐联盟的目的是
达到了。
15
三、五国伐齐 公元前284年,燕国见齐国孤危,大举
伐齐的时机已然成熟,五国联军以燕军为 主力,秦赵韩魏四国之军为羽翼,军威盛 大,大破齐军。
齐军主将阵亡,全军溃散,除了莒县 和即墨,其余地方均被燕赵秦魏楚五国瓜 分完了。
16
弱齐招数
• =>穷兵黩武,消耗齐国的国力 • =>四面出击,使齐国失去所有盟友 • =>进献谗言,使闵王闭塞言路,并杀害大臣 • =>把齐国的战略战术部署传递给燕国。
18
张仪
• 魏国人,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 • 游说各国,以“横”破“纵” • 各国由抗秦转为联秦、亲秦。
19
张仪
游说入秦
为秦相 任魏相
戏楚被囚
游说诸国, 后回到秦
离开
成客卿
显示秦王 对张的重

有勇有谋
杰出的外 交才能
20
游说入秦

投奔
• 张仪
苏秦游说各国合纵
• 投奔 秦国
客卿
21
做秦相
• 秦惠文君十年(BC328年) • 公子华、张仪攻占蒲阳(魏)
• 弱秦
崛起、强大

商鞅变法
• 赢驷(十九即位)——秦惠王 苏秦 张仪 合纵连横
4
合纵? 连横?
•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
•秦用六国之间的矛盾, 远交近攻,逐一击破
合纵 连横
5
拉开序幕
• 商君车裂后,被商地民众厚葬

鬼谷子

苏秦
张仪
6
苏秦
游说战国
提出合纵 抗秦
六国内讧 合纵失败
五国伐齐
合纵失败 身亡
一时铩羽
成功游说 六国联盟
避祸回到 燕国
六国联军
秦压力倍

7
合纵抗秦
• 向秦王进献兼并天下的计划,未被采纳,终 离去。
• =>燕:受赵国威胁要大于秦国,与赵国 结盟,可免受侵犯。
=>赵:六国合纵,抗秦必胜 =>韩:若屈服于秦,必被吞并——>合纵吧!
8
• =>魏:以人臣自诩来劝说襄王,士兵武器 精良,何必屈服于秦。
11
从秦国方面看
•采纳了张仪的连横之计,和秦、亲秦,
1.
趁机消弱六国力量
•例如:公孙衍引诱齐魏伐赵,破坏纵约。
•雄厚的经济力量和优越的物质条件。
2.
关中:土壤肥沃,农产品丰富;
巴蜀:成产钢铁
12
五国伐齐
• 苏秦到齐国的目的 间齐,弱齐,灭齐
一、劝齐湣王伐宋 齐王听从苏秦建议,联合赵国共同抗秦, 秦齐关系恶化,苏秦趁机劝齐王攻打宋国。 宋割淮北地求和的同时,齐国实力也因战 而衰弱。
大秦帝国 之国命纵横
11国贸2班 张杨 01号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 秦国逐渐强盛起来 • 六国都感到压力山大
在六国联合抗秦的事态下, 秦国又会如何狭路逢生呢?
3
• 战国中期,七国群雄不分上下
• 结果:五国伐齐,彻底削弱了齐国,为燕国报了 深仇,为秦国统一天下打下坚实基础
17
个人对于苏秦的感想
1.远大的理想,坚定的意志,敏锐的洞察。。 2.很现实的人,他要在政治上得志,经济上
得利,人际关系上得名,这样生命才有意 义。 3.他是一个成功者,因为在那个年代他能够 实现自己的价值,能够为国家出一份力。
=>齐:秦国不可能越过赵魏来攻打齐国, 而齐地势险要,粮草充足,却臣服 于秦,令人蒙羞。
=>楚:分析合不合纵的利害:六国都已联 合,若不参与,必为秦所攻。
9
成功形成联盟!
10
合纵失败的原因
从六国方面看
•六国君主中了秦国谋士的
1.
挑拨2.
•六国之间相互侵夺,与秦 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