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风散的功效与副作用

合集下载

玉屏风散的功效与作用

玉屏风散的功效与作用

玉屏风散的功效与作用玉屏风散是一种中药制剂,由多种草药配制而成。

它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热毒侵袭所致的口腔溃疡、牙龈炎、咽喉炎等疾病。

下面将详细介绍玉屏风散的功效与作用。

1. 清热解毒:玉屏风散中的各种草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热毒,减轻炎症及发热等症状。

它对于热毒侵袭引起的口腔溃疡、牙龈炎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2. 消肿止痛:玉屏风散中的部分草药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能够减轻疼痛、红肿等症状。

通过舒缓炎症和肿胀,改善患处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减轻症状的目的。

这对于口腔溃疡、咽喉炎等病症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3. 抗菌消炎:玉屏风散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杀灭细菌、病原体,并有效控制感染的扩散。

因此,玉屏风散对于口腔感染引起的炎症、溃疡等病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4. 促进伤口愈合:玉屏风散中的一些成分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能够加速溃疡、破损处的皮肤和黏膜再生。

通过提供必需的营养和细胞修复所需的物质,玉屏风散可以促进伤口的修复和愈合。

5. 舒缓咽喉疼痛:玉屏风散可以舒缓咽喉疼痛,减轻发炎和肿胀引起的不适感。

对于咽喉炎、扁桃体炎等疾病的患者来说,使用玉屏风散可以减轻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6. 改善口气:玉屏风散中的某些成分具有去除口腔异味的作用,可以改善口气,使口腔清新。

这对于口臭等症状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总之,玉屏风散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抗菌消炎、促进伤口愈合、舒缓咽喉疼痛以及改善口气的功效与作用。

它对于热毒侵袭所致的口腔溃疡、牙龈炎、咽喉炎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不过,在使用玉屏风散之前,应该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意见,按照指导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玉屏风副作用

玉屏风副作用

玉屏风副作用
玉屏风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中。

然而,玉屏风作为一种草药,其使用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首先,长期或过量使用玉屏风可能会导致中毒的副作用。

玉屏风中含有一些有毒成分,如果过量使用或长期服用,可能会对人体的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伤,甚至引发肝肾功能紊乱等严重后果。

其次,个体差异也可能导致使用玉屏风出现副作用。

不同人对药物的敏感度和耐受性存在差异,有些人可能对玉屏风的成分产生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

此外,玉屏风也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增加了不良反应的风险。

例如,与某些处方药物(如抗凝血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导致血小板功能异常;与某些中药(如柴胡、人参)同时使用可能会加重药物作用,造成不良反应。

最后,应当注意的是,玉屏风可能存在一些其他不良反应,但这些不良反应在临床上比较罕见。

这包括头晕、恶心、腹泻等症状,一般是由于个体反应或药物过敏所致。

因此,在使用玉屏风时,应当遵循医嘱指导,避免长期或过量使用,以减少可能的副作用。

同时,对于个体对药物过敏的患者,应当谨慎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密切关注身体变化。

此外,患者在使用玉屏风之前,应向医生详细说明自己的病史、过敏
史和其他正在使用的药物,以便医生进行针对性的用药建议。

总之,玉屏风作为一种中草药,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使用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应注意药物的合理用量和用法,并密切关注身体变化,以便及时调整用药。

如果出现异常反应或明显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玉屏风散的功效与作用

玉屏风散的功效与作用

玉屏风散的功效与作用
玉屏风散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以下是关于玉屏风散的详细介绍:
1. 清热解毒:玉屏风散内含有龙胆草等草药成分,能清热解毒。

它可用于治疗因热毒引起的口腔溃疡、牙龈炎等炎症疾病。

2. 凉血止血:玉屏风散中的蒲公英、马齿苋等草药成分具有凉血止血的效果。

可以用于治疗咳嗽带血痰、衄血等症状。

3. 消肿散结:玉屏风散内的滑石、猪苓等成分具有消肿散结的作用。

它可用于治疗淋巴结核、乳腺增生等疾病。

4. 抗菌作用:玉屏风散中的黄芩、白花蛇舌草等草药成分具有抗菌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因感染引起的炎症、疮疡等常见病。

5. 改善消化功能:玉屏风散中的山楂、陈皮等成分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缓解胃肠不适。

6. 调节免疫系统:玉屏风散内的芩草、防风等草药成分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

可用于辅助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玉屏风散虽然有上述功效与作用,但使用时仍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按照指导剂量使用。

同时,由于个体差异,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过敏等,因此使用时需注意观察身体状况并及时就医。

玉屏风散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玉屏风散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玉屏风散的作用与功能主治简介玉屏风散是一种传统中药,由多种珍贵草药制成。

它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主治,被广泛用于中医药治疗和保健。

心理作用•缓解焦虑:玉屏风散可舒缓神经,减轻焦虑和压力。

•改善睡眠:它有助于调节睡眠质量,缓解失眠问题。

•提升心情:玉屏风散能够改善情绪,提升心情,减轻抑郁症状。

消化系统作用•缓解胃肠不适:玉屏风散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缓解胃痛、腹泻等不适症状。

•促进食欲:它具有提升胃肠道蠕动和增加消化液分泌的作用,从而促进食欲。

•护胃:玉屏风散有一定的护胃作用,能够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

呼吸系统作用•缓解咳嗽:玉屏风散具有祛痰、止咳的作用,可以缓解喉咙干燥、咳嗽等症状。

•通鼻塞:对于感冒引起的鼻塞情况,它能够起到祛痰、开窍的作用,促使鼻腔通畅。

功能主治•肠胃调理:玉屏风散可以调理肠胃,缓解胃肠不适、胃痛、腹泻等症状。

•心理舒缓:它有助于缓解焦虑、压力、失眠等心理症状。

•呼吸系统保健:玉屏风散能够提升呼吸系统的健康状况,缓解咳嗽、鼻塞等问题。

•抗炎消肿:它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缓解皮肤瘙痒、红肿等炎症症状。

使用方法•口服:一般每次服用3-6克,每日3次。

可在饭前30分钟服用。

•泡水:将3克的玉屏风散放入200毫升的温水中浸泡10分钟,待药液溶解后饮用。

•口服液:可根据医嘱酌情调整剂量,一般每日2次。

注意事项:使用玉屏风散时,应遵循医师的建议和剂量。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不适或过敏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储存方法将玉屏风散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总结玉屏风散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具有心理舒缓、消化系统调理、呼吸系统保健等多种作用和功能主治。

它适用于调理肠胃、缓解焦虑、改善睡眠等问题。

在使用之前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并注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运用玉屏风散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玉屏风散的作用

玉屏风散的作用

玉屏风散的作用
玉屏风散是一种中药,具有以下作用:
1. 驱风散寒:玉屏风散中的草乌、大腹皮等成分可以散寒驱风,对于因寒邪而引起的头痛、颈项强痛、鼻塞、流涕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2. 清热解毒:玉屏风散中的独活、防风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咽喉痛、鼻塞等症状,特别适合风热感冒。

3. 缓解疼痛:玉屏风散中的川芎、白芷具有活血化瘀的效果,对于因风寒湿邪引起的痛风、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 舒筋活络:玉屏风散中的川芎、独活等成分有舒筋活络的功效,可以改善因风寒湿邪引起的四肢酸痛、关节僵硬等不适感。

5. 改善微循环:玉屏风散中的川芎、细辛等成分能够促进微循环,改善血液循环,对于因寒邪引起的手脚冰凉、肢体发麻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作用仅为个体经验总结,并不能代替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在使用玉屏风散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使用。

玉屏风散的组成功能主治

玉屏风散的组成功能主治

玉屏风散的组成功能主治简介玉屏风散是一种中药配方,主要由苏子、茯苓、桂枝、姜黄等多味药物组成。

它被广泛用于中医药治疗一系列疾病,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作用。

组成成分玉屏风散的组成主要包含以下药物: - 苏子 - 茯苓 - 桂枝 - 姜黄 - 降香 - 甘草功能主治玉屏风散具有许多功效和主治作用,下面将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舒肝宽胸玉屏风散的主要功效之一是舒肝宽胸。

它能够疏肝解郁,舒缓肝胃气滞引起的胸闷、疼痛等症状,使人感到轻松和舒适。

2.化痰止咳玉屏风散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对于痰多、咳嗽等症状有显著疗效。

它能够减轻咳嗽引起的不适感,促进痰液的排出,从而缓解咳嗽症状。

3.祛湿利水玉屏风散中的苏子、茯苓等药物能够具有祛湿利水的作用。

它可以排除体内的湿气,促进尿液的排出,对于水肿、尿频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4.清热解毒玉屏风散中的桂枝、姜黄等药物富含抗炎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它可以有效缓解热病引起的发热、头痛、口干舌燥等症状,有助于病情的康复。

5.调经止痛在中医中,玉屏风散也常被用于调经止痛。

它能够调节女性月经周期,缓解经期痛经等症状,帮助女性维持身体健康。

使用方法玉屏风散一般以煎服为主,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 将适量玉屏风散放入煎药器中; 2. 加入适量清水,煮至煎汤; 3. 过滤煎汤,去渣留汁; 4. 煎汤温服,可根据医嘱调整剂量和服用次数。

注意事项在使用玉屏风散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服用前咨询医生或药师,确定合适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 孕妇、哺乳期妇女、小儿等特殊人群应谨慎使用; - 服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结论玉屏风散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作用的中药配方。

它被广泛用于舒肝宽胸、化痰止咳、祛湿利水、清热解毒、调经止痛等疾病的治疗。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合适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并随时咨询医生以确保安全和有效地使用该药物。

玉屏风散的功效与作用和适用人群

玉屏风散的功效与作用和适用人群

玉屏风散的功效与作用和适用人群玉屏风散,又称玉屏散、玉屏散风、玉屏散风丸,是一种中药制剂,由多种中草药精制而成。

玉屏风散在中国传统药物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风症、瘙痒、湿疹等皮肤疾病。

本文将介绍玉屏风散的功效和作用,以及适用人群的相关知识。

一、玉屏风散的成分和炮制方法玉屏风散的成分多样,主要包括白矾、明矾、硫黄、代赭石、龙脑、冰片、冰片香、青黛、薄荷脑、冰片脑等多种成分。

这些成分中,白矾和明矾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硫黄可消炎杀菌,代赭石可以缓解瘙痒,龙脑、冰片和冰片香都有镇痛的作用,青黛可起到清热解毒的效果,薄荷脑则能舒缓皮肤。

这些草药经过精细研磨,并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玉屏风散。

二、玉屏风散的功效和作用1. 清热解毒:玉屏风散中的青黛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热毒,缓解皮肤发红、肿胀、疼痛等症状。

2. 消炎杀菌:玉屏风散中的硫黄具有消炎杀菌的作用,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减轻皮肤炎症的程度。

3. 收敛止血:玉屏风散中的白矾和明矾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可以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皮肤渗液,减轻水肿和渗血。

4. 缓解瘙痒:玉屏风散中的代赭石能有效缓解皮肤瘙痒,减少抓痕,降低皮肤损伤的发生。

5. 镇痛止痒:玉屏风散中的龙脑、冰片和冰片香等成分具有镇痛止痒的作用,可以缓解皮肤刺痛和痒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三、适用人群与禁忌症适用人群:1. 患有风症、瘙痒、湿疹等皮肤病的人群:玉屏风散能够改善病情,减轻症状,促进伤口愈合。

2. 具有皮肤红肿、疼痛和瘙痒等肤病症状的人群:玉屏风散中的草药成分对于这些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禁忌症:1. 对玉屏风散中的任一草药成分过敏者禁用;2. 伤口严重出血,尚未止住的人群;3. 有肾功能不全、心脏病和高血压等严重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四、玉屏风散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 使用方法:将适量的玉屏风散粉末涂抹在患处,每日2-3次,轻轻按摩至吸收,或者用化开的药水敷于皮肤上。

玉屏风散的功效与作用

玉屏风散的功效与作用

玉屏风散的功效与作用玉屏风散是一种中草药制剂,由多种草本植物材料配制而成。

在中医药学中,玉屏风散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妇科疾病等多个领域。

下面将详细介绍玉屏风散的功效与作用。

1. 呼吸系统疾病:玉屏风散具有祛风利喉、润燥止咳的功效,能够有效治疗感冒咳嗽、咳痰、咽痛等症状。

其中包含的秦艽、苏木、桔梗等药材具有祛风散寒、宣肺平喘的作用,可以缓解支气管痉挛、平喘止咳;而桔梗、贝母等药材则能够清热润燥,化痰止咳。

2. 消化系统疾病:玉屏风散可用于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腹泻、胃痛等症状。

其中加入的莱菔子、牵牛子、陈皮等药材具有健脾和胃、调理肠道功能的作用,能够缓解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问题。

3. 泌尿系统疾病:玉屏风散对尿路感染、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也具有较好的疗效。

其中所含的赤芍、泽泻、茵陈蒿等药材能够清热解毒、利水通淋,并且对细菌感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 心脑血管疾病:玉屏风散可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调节心脑血管功能来预防和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等疾病。

其中含有的天麻、桃仁、三七等药材具有活血化瘀、降压、安神的作用。

5. 妇科疾病:玉屏风散对女性常见的痛经、闭经、子宫脱垂等妇科疾病也有疗效。

其中含有的当归、川芎、赤芍等药材具有活血散瘀、调经止痛的作用,能够缓解痛经、调理月经不调问题。

总的来说,玉屏风散作为一种中草药制剂,具有多种药材的药效叠加,因此在治疗多种疾病时具有综合疗效。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疾病不同,对于玉屏风散的使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严格按照剂量服用。

同时,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应该了解玉屏风散中是否含有其过敏原,以免引发过敏反应。

除了以上介绍的疗效与作用,玉屏风散还可以用于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减轻焦虑、抗氧化等。

此外,玉屏风散的体外实验研究也发现了其抗病毒、抗肿瘤的潜力。

然而,这些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和临床验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屏风散的功效与副作用篇一:防风的功效与作用防风的功效与作用性味功效味辛、甘,性温。

功效:解表止泻,祛风镇痉。

传统应用主治感冒风寒的发热、恶寒、身痛、咽痛,风湿痹痛,破伤风,抽搐,痉厥等病症。

传统剂①防风汤():防风、荆芥、根,治疗风邪伤卫,有汗恶风;②防风汤():防风、根、艽、桂枝、当归、黄芩、赤苓、杏仁、生、甘草,治疗感冒骨节疼痛;③防风散():防风、地龙、漏芦,治疗白虎风,走转疼痛,两膝热肿;④玉真散():防风、天麻、南星、白附子、白芷、羌活;治疗破伤风;⑤凉惊汤():防风、钩藤、青黛、黄连、牛黄、生,治疗小儿抽搐;⑥防风丸():防风、蝉壳、天麻、猪牙皂荚,治疗风疮疥癣,皮肤瘙痒,搔成瘾疹。

在治疗风热便结淋闭的防风通圣丸中,治疗自汗的玉屏风散中,治疗偏正头痛的清空膏中,治疗腹痛腹泻的痛泻要中,防风也都是重要的药物。

主要成分主要含挥发油烯类和多糖类等成分。

药理作用(一)解热镇痛和抗菌1、解热:对兔发热用水煎剂灌胃有中等度解热效果;腹腔注射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2、镇痛:水煎剂小鼠腹腔注射,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3、抗菌:水煎剂对多种细菌如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二)抗炎和增强免疫1、抗炎:水煎剂小鼠腹腔注射,能明显抑制炎症性耳廓肿胀,与荆芥同用更强。

对大鼠蛋清性足肿,灌服后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增强免疫:水煎剂能提高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因此,对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

(三)镇静和抗惊厥分离出藤助防风脱糖素和防风脱糖素,可抑制小鼠自发活动,并可延长睡眠时间。

水煎剂灌胃对小鼠电休克有一定的对抗作用。

(四)保护胃黏膜和解痉藤助防风脱糖素可抑制酒精所致的胃黏膜损伤。

防风脱糖素可抑制应激性溃疡。

防风水煎剂能明显抑制兔肠的收缩而有解痉作用。

其挥发油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而收平喘之功。

临床应用1、普通感冒之轻症. 2、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肩关节围炎等关节酸痛,中医谓之风湿风寒痹痛证。

3、癫痫抽搐,中医谓之肝风。

4、慢性腹泻,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谓之脾虚肠风泄泻。

剂量与用法药典剂量:~9g。

临床常用剂量:~9g。

大剂量:12~30g。

使用法:水煎服,研末或入丸、散吞服,浸酒服,外敷。

临床体会(一)关于治疗感冒中医治疗感冒,有辛凉解表和辛温解表两类。

前者以桑菊饮、银翘散为代表,后者以麻黄汤、桂枝汤为代表。

荆芥和防风性温,一般归在辛温解表一类中。

在治疗伤风感冒时,荆芥、防风常同用。

一年四季的感冒都能使用。

只用于感冒初起轻症,不发热或发热在38 摄氏度以下者。

两者都有弱的解热作用和消炎作用,临床使用还有弱的发汗效果,但药力较弱,是退不了发热的。

古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虽然作为君药,由于剂很复杂,中柴、羌活等药的退热发汗效果较荆、防更好。

所以在著名的清热解表的银翘散中,荆芥是作为配伍药使用的;在桑菊饮、银翘散中都没有防风。

在辛温解表的九味羌活汤、川芎茶调散中,防风也都作为配伍药使用。

所以荆、防二药以治疗受凉后没有发热的感冒为主。

如有轻的发热还必须加入柴、金银花、菊花等清热药。

(二)关于治疗关节炎对关节炎的治疗,虽然古有防风散、防风汤能治疗骨节疼痛和白虎历节,甚至作为君药,但实际使用药力不强。

防风药理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但较弱,所以古九味羌活汤、大羌活汤和羌活胜湿汤中,防风都作为配伍药,以增强羌活祛风胜湿之药力。

对癫痫抽搐,防风剂量宜大些,可用30g 水煎服。

可与有镇痉作用的钩藤、南星等同用。

(三)关于治疗癫痫玉真散、凉惊汤都用防风治疗抽搐之症,一为治疗破伤风抽搐,一为治疗小儿抽搐。

对于癫症,古有三圣散(瓜蒂、防风、藜芦),用呕吐祛痰的法治疗癫痫发作状态,防风不是涌吐药,是用于祛风镇痉的。

现已证实防风具有镇静作用和抗惊厥作用。

由于药力不强,在上述三中都是作为配伍药使用的。

(五)关于治疗大便脓血对大便脓血之症,慢性菌痢、过敏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都能使用,能发挥其解痉、抗菌、消炎、止血等作用。

古痛泻要,就是用防风与白术、白芍配伍,可用于过敏性结肠炎。

但对其他的肠炎,其消炎作用是不够的,还需加强清热凉血等药。

防风炒炭用以止血,治疗大便出血、月经过多等出血症。

(六)关于治疗自汗的误区防风与黄芪、白术配伍,称玉屏风散,用于自汗,出自元代。

这已经成为著名的剂。

临床观察,自汗病人大多是热而汗出。

分析这三味都是性温的药,有益气健脾、祛风化湿功效,具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用于防治气虚病人经常自汗而容易感冒,为一个好的剂。

这是用来提高免疫,预防感冒的,而不是用来止汗的。

不论从中医理论或现代药理哪个面来理解,这三味药没有一味有止汗作用的。

对一般有自汗的正常人和病人,使用玉屏风散三药,篇二:中药奇妙的双向调节作用中药奇妙的双向调节作用中药剂具有药性和缓、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兼有食疗、保健等功效。

一些药还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指同一药可使两种极端的病理现象向正常向转化,如既可使亢进者抑制,又可使衰退者兴奋。

从而使偏离的两极都返回正常。

一、中医药双向调节作用举隅1.药物本身具有的双向调节作用某些药物,本身就具有对机体的双向调节作用,使紊乱的功能恢复正常。

如:人参可加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增强人体的适应性。

人参既能阻止ACTH引起肾上腺肥大,又可阻止可的松引起肾上腺萎缩;可防止甲状腺引起的甲状腺机能亢进和6—甲基硫氧嘧啶导致的甲状腺机能不足;既降低饮食性的高血糖,也能升高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

某些助阳药(附子、肉桂等)和滋阴药(生地、麦冬、玄参等)对激素引起的肝、脾核酸代的异常有调整作用,使高者降低,低者升高,恢复正常水平。

理气药枳实既有降低肠管平滑肌力和解痉的作用,又能兴奋胃肠、增强蠕动,使胃肠道失调的功能(蠕动亢进或蠕动抑制)恢复正常。

再如三七既能活血,又可止血;黄芪能升能降,既可补气升阳,又能利尿消肿等,不一一赘述。

2.药物由于剂量、炮制、配伍的不同,可产生双向的效应(1)剂量不同如人参浸剂对多种动物心脏,小剂量能提高其收缩力,大剂量则减弱其收缩力并减慢心率;小量使血管收缩,大量使血管扩。

桑叶小量发汗,大量止汗;枳实少用降气,多用升气;白术小量止泻,大量通便等。

(2)炮制不同如生荆芥走表发汗,炒荆芥入血止血;生白术益气通便,炒白术健脾止泻;生南星温燥寒痰,胆南星清化热痰;蒲黄生用性滑、活血利尿,炒炭用收涩止血;生走而不守,重在散胃寒,干守而不走,功专温脾阳。

(3)配伍不同如桂枝配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入气分,桂枝配芍药,酸甘敛阴和营,入血分;柴配桂枝,疏肝通阳,柴配芍药,柔肝养肝。

3.复作用的双向性多复,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如东垣创制的半夏白术天麻汤,临床既可治疗高血压眩晕,又能治疗低血压眩晕。

金匮肾气丸既可用于肾阳虚、气化不利的小便滴沥不畅或癃闭,又可治疗肾阳亏虚、统摄无权、膀胱失约的小便失禁或遗尿。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玉屏风散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可使PFC基础水平低者升高,使基础水平高者降低。

参麦液(人参、麦冬)对迟发型超敏反应也表现出很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

二、中药双向调节作用的机理中药双向调节作用的机理尚不十分明确,仍处于研究探索中。

笔者试从作用物—药物及作用对象—人体两个面加以探讨,冀奏抛砖引玉之功。

1.中药成分复杂现代研究证实,中药成分复杂,具多种化学成分。

每一味中药都是一个小的复,因而同一种药具有不同的或者相反的两种(或更多种)作用,能治疗临床上多种不同的病证而呈现双向调节作用或多向调节作用。

如人参含人参皂苷、氨基酸、糖类及挥发性成分等,其中皂苷是人参生物活性物质基础。

人参中含有13种以上的皂苷,其中Rb类皂苷有中枢镇定作用,Rg类皂苷有中枢兴奋作用。

2.剂量、炮制、配伍不同,作用迥异药量不同,药物的效应也不同。

在一定的围,药物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而药理效应也相应增加,这是一个量变的过程。

如果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质变,药物的作用也就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所以,药物的剂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炮制前后,药物的效用不同。

通过对药物进行一定的加水、加热、加辅料(如:酒、醋、盐水、蜂蜜、药汁)等炮制处理后,药物不仅在物理性状上发生改变,而且其化学成分也发生变化,由于炮制使药物的纯度、溶解度、有效成分的质和量发生改变,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亦因之而变。

这亦可视为产生药物双向调节作用的原因之一。

配伍,亦可影响药物的作用。

中药配伍以后,可产生不同于单味中药的特殊作用。

表现在:同一药物,由于配伍不同,作用迥异;或同一剂,具有双向性治疗作用。

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药物配伍组合成后,其相互之间产生协同、拮抗或相乘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或络合物,则整体作用发生改变。

此外,笔者认为与剂配伍的基本原则也有关。

中医学认为,阴阳平衡为常,阴阳失调为变,协调阴阳也就成为制的基本原则。

且物极必反,故要“无使过之”,汗而毋伤,下而毋损,凉而毋凝,温而毋燥,补而毋滞,消而毋泛。

在剂配伍上,就出现两种性质相对、功用不同的药物组合——双向配伍原则。

如寒与热、升与降、收与散、动与静、补与泻等等。

二者相反相成、对立统一,起到补偏救弊,调整阴阳的作用。

3.机体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药物的作用是以人体的机能状态为基础。

整体的机能状态不同,药物的作用也不同。

(1)生理、病理状态不同,药效有别: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相对平衡,如果由于外来因素的作用或机体本身功能的失常,导致了阴阳的偏盛偏衰,打破了阴阳的动态平衡,就是病理过程。

药物各有其阴阳之偏,功能所长;以药性之偏来纠正人体阴阳之偏是中医治疗的基本思想。

当人体失去了自动调节、维持阴阳相对平衡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病变时,体自然接受有利于恢复平衡的药物信息,自动调节控制达到新的平衡。

例如:黄芩、穿心莲等药,对正常体温并无降低作用,只有发热病人用之,始现解热作用。

(2)疾病反应不同:同一病证,病机虽同,其症状表现不同。

用针对其病机的某一药治疗,多可奏效。

如肾阳虚证,可表现为小便失约与癃闭两种矛盾性症状,用肾气丸温补肾阳为主,结合病情酌情配伍其他药物可获效。

祖国医学中这种异病同治的实例很多,由于解除了致病的根本原因,其症状表现也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药物的双向调节作用主要与以下两面有关:一是机体的机能状态,一是药物的作用特点;药物随机体的机能状态而发挥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双向调节作用。

篇三:常用的中医代表及其君药常用的中医代表及其君药大医“药虫”--蔡志军中医治疗在药物运用主要体现在剂学中。

剂学是在中医辨证审因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成原则,妥善配合而成。

剂学的形成是在单味药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认识到几味药配合起来治疗的效果更好,才逐渐形成了剂,也就是复。

中医剂学是历代医药学家广泛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熟的,经典是经过反复验证,并与中医理论结合才形成的,并逐渐认识到药物的配合运用,出现中医的“君臣佐使”的用药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