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治疗研究进展
放疗同步放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管理

当血小板计数下降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黏膜出血、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 等严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与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密切相关。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放疗同步放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皮肤黏膜出血、鼻出血、 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血尿、黑便等。严重者可能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等颅内出血症状。
预防出血
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 应采取措施预防出血,如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剧烈 运动等。
提供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支 持,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 绪,增强治疗信心。
患者教育及自我管理
了解疾病知识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放疗同步放化 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知识 ,让他们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
和治疗过程。
自我监测
诊断标准
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一般为100×10^9/L)时即可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症。根 据血小板计数的不同,可分为轻度(50-100×10^9/L)、中度(2050×10^9/L)和重度(<20×10^9/L)。
03
放疗同步放化疗所致 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 方法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可抑制血小 板抗体产生,促进血小板再生和释放 。
针对放疗同步放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仍需开 展更多临床试验,以寻找更安全、有效的预防和 治疗方案。
深入了解发病机制
进一步深入研究放疗和化疗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 响,以及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具体机制,有助于发 现新的治疗靶点。
提高临床实践水平
加强临床医生对放疗同步放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 症的认识,提高早期识别和干预能力,以降低患 者出血风险。
重组人促血小酰胺等,可抑制免疫 反应,减少血小板抗体产生。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引言:急性白血病是一种由于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而导致骨髓功能异常的恶性肿瘤。
化疗是目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一种主要方法,但常常会伴随着副作用,其中最常见且严重的副作用之一是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的减少会导致出血风险增加,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近年来,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的应用为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本文将探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在这方面的疗效。
1.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的作用机制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uTPO)是一种通过刺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血小板生成的生物制剂。
该药物与骨髓中的TPO受体结合,启动一系列的信号转导途径,最终促使骨髓干细胞向血小板的发育路径转变。
2. 临床研究数据支持rHuTPO在血小板减少症治疗中的应用多项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rHuTPO在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治疗中的疗效。
一个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发现,应用rHuTPO使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明显增加,且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另外,研究还发现rHuTPO对于患有急性白血病的患者的疗效相对更为明显。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rHuTPO能够有效提高血小板计数,减轻患者的出血症状,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3. rHuTPO的治疗方案和用药注意事项在应用rHuTPO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通常情况下,治疗开始时应根据血小板计数确定rHuTPO的起始剂量,并根据患者的反应进行个体化调整。
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测血象,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4. rHuTPO在其他血液疾病中的应用除了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rHuTPO还可以用于其他血液疾病的治疗,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这些疾病也常常伴随着血小板减少,因此rHuTPO的应用在这些疾病中同样具有一定的疗效。
结论: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制剂,已经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咖啡酸片治疗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咖啡酸片治疗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咖啡酸片治疗肿瘤患者因化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接受化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1组与观察2组,各39例,全部采取为期2个疗程的化疗,化疗方案相同。
观察1组在第1个化疗周期的前3 d口服咖啡酸片,直至第1周期化疗结束;第2个化疗周期不服用咖啡酸片。
观察2组在第1个化疗周期不用咖啡酸片,第2个化疗周期服用。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
结果观察1组化疗后2周、3周的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观察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化疗前、化疗后1周的血小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应用咖啡酸片,能够起到保护作用,控制血小板的下降速度,同时又能与化疗起到协同作用,建议推广。
标签:肿瘤;化疗;咖啡酸片;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观察发病率日益上升的恶性肿瘤是一种受到全社会关注的疾病,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化疗药物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会诱发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让患者更加痛苦,部分患者甚至因为无法耐受化疗而中断治疗,导致病情反复。
骨髓抑制是常见的化疗不良反应,其中血小板减少症是主要表现[1],如果干预不及时,患者同样会面临生命威胁。
如何预防血小板减少症,提高肿瘤患者对化疗的耐受能力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中之重。
为此,我院在患者化疗治疗中应用咖啡酸片,现对治疗效果做出总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接受化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
将其分为观察1组与观察2组,各39例,其中,观察1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5.64±1.87)岁,肿瘤类型:14例白血病、25例淋巴瘤;观察2组男26例、女13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7.17±2.63)岁,肿瘤类型:11例白血病、28例淋巴瘤。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目的探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在化疗结束后24 h皮下注射rhTPO 15 000 U,而对照组患者未给予rhTPO治疗。
监测两组患者4、8、12、24 d后的血小板动态变化情况及化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恢复情况。
结果化疗4 d后,两组患者血小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8、12 d后,实验组患者血小板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化疗24 d后,两组患者血小板水平均恢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化疗后实验组患者血小板≤30×109/L的持续时间与血小板≥50×109/L所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rhTPO可减少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的降低的程度以及持续时间,同时其毒副作用也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白血病;化疗;血小板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接受化疗后通常都会伴随比较严重的血小板减少情况,而临床处理、防治比较棘手。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血小板输注是治疗血小板减少的主要方法[1]。
但是,血小板的保存时间很短,而且来源也比较紧张,这限制了其临床广泛应用。
近年来,全长糖基化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逐渐成为治疗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主要方法[2-3]。
笔者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rhTPO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17~66岁。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因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科54例患有急性白血病、侵袭性淋巴瘤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7例。
在化疗结束骨髓抑制期仅给予预防出血、输注血小板的为对照组;化疗结束24小时开始予重组人白介素-11 1.5~3mg/d(40μg/kg)皮下注射治疗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后血小板计数恢复及出血并发症等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化疗后14d,患者血小板计数恢复程度要高于对照组,并且在临床疗效上,观察组也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恶性肿瘤化疗中,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状,减少化疗后出血并发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药物。
【关键词】重组人白介素-11;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124-02在血液系统的急性白血病、侵袭性淋巴瘤治疗中,临床中化疗是必须的治疗手段,使患者延长生存及改善生存质量[1]。
然而化疗后最常见及带来严重并发症的是患者出现骨髓抑制,其中血小板减小易导致重要脏器出血导致死亡,如果为患者输注浓缩血小板,浓缩血小板要求及时采集、及时输注,目前血源严重紧缺;浓缩血小板输注后仅维持平均3天,而且价格昂贵;甚至输注无效时常发生。
为了进一步探究重组人白介素-11的临床疗效,本研究进行了相关的对照实验,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54例急性白血病、侵袭性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白血病(非M3型)骨髓MICM及淋巴结病理学检查诊断确诊,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48.3±4.3)岁,肿瘤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型)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
IvIg联合G-CSF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20例次疗效观察

合组短期 内有显著提升血小板作 用 , 推测除 IG直接促进血 g
注射 G C F7 2 0 / , — S 5~ 0 d 连用 5d 联合组采用 II 联合 G ; vg -
小板产生作用外 , G本身 防治感染 作用 也为血小板 的迅速 l g 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G C F是 一种低 相对 分子质 量的糖 .S
TP R M8表达 上 调 的基 础 上形 成 的。研 究 通 过 激 活
[ ]V nr el L ,P p n A, aaah R .S a d 8 5 e u o F a l a F T kh s N t i a e ds o m o i rnn x
df rn e n te ep eso fn ccpie b h vo n h 一n ie c si x rsin o o ie t e a ira d s 嘲 i— e h v
epo v s a g n rl oe fr H c a es n hemoe s t n e trr  ̄ e ea rl o e h nn l t r s nai i o
,Pge J orl w,e a u ta v ses n t .Q a i teass t 1 n ti me
参 考文献 :
[ ]M K myD N u ase 1 c e D, ehusr wM, uis Jl dnict n f l u D.Iet ai ac d i f oo o
c p o e e l e ea o e f r T h nn l n t e mo e s t n c t rr v as a g n r l r l o RP c a e s h r s n ai i o
[ ] a r, 0 24 6 6 7 )5 -8 J .N t e 2 O ,1 (8 6 :25 . u [ ]BuiaDM,Se esJ l e M,e .T em n o r etr 8 att s im n ,Ga r z J ta h e t l e po 1 h c
龙花胶囊治疗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高外 周 血 小板 计 数 。 关键词 血 小 板 减 少 症/ 医药 疗 法 ; 龙 花 胶 囊 中 @
Cl ia s a c fLo g a Ca s l n Th o o y o e i fe d o h r p n e t e a y i c lRe e r h o n Hu p u e o r mb c t p n a a t r Ra i t e a y a d Ch mo h r p n
a d p r h rlp aee o n h n e e e o s r e h n al ain swee t ae o t u u l r1 a so ltl t o n sg e t r n e p e a lt ltc u tc a g sw r b e v d w e l p t t i e r r t d c ni o sy f 4 d y rpae e u t e n o c wa r ae t a 0 × 1 9/ h c e e o s f s.Re u t : o ae i h o t lg o p.t e te t n o p w s b t ra y tm m— h n1 0 0 L w ih v rc me i t r s l C mp r d w t t e c nr r u s h o h r ame tg u a et ts mp o i r e
中医药防治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进展

时予活力苏口服液(主要由制何首乌、淫羊藿、黄精、枸杞子、 黄芪、丹参等组成)口服,对照组单纯放化疗。结果治疗组血
小板降低幅度低、回升快,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治疗 组患者食欲、睡眠、精神状态优于对照组。 4中西医结合治疗
仙鹤草、鸡血藤、黄芪、当归、生地、党参、白花蛇舌草、白术、茯 苓、枸杞子、麦冬,每日1剂,5 d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60 例,显效2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
疗组及对照2组未发现不良反应;对照1组有4例出现输血 反应。说明丙酸睾丸酮配合补益中药疗效与应用西药升血加 输注血小板的疗效相似,但从药效与经济效应方面来看,前者
明显优于后者,且无不良反应。王羽等【l 7J将化疗引起血小板 减少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在发现血小板减少后停用化疗药
物,于化疗结束后24~48 h起皮下注射rhIL一1l注射液25 越/kg,每日1次,连用7~14 d;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同时服
但因不良反应大、价格昂贵等原因还不能广泛用于临床…。
方(党参、白术、云苓、生黄芪、鸡血藤、骨碎补、阿胶、藕节、紫 珠草、花生衣等),连服2周;对照组48例仅行常规对症治疗, 观察2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20%,有效率50.9%,总有效 率70.9%;对照组分别为12.5%,25.0%,37.5%。认为升板 方能有效提升化疗后下降的血小板水平。王刚等【4 J将化疗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小结:
CIT是临床常见的化疗药物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其 病因为化疗药物对巨核细胞的抑制作用所导致的血 小板生成不足及过度破坏。血小板输注是对严重血 小板减少症患者最快、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然 而血小板输注会带来感染艾滋病及丙型肝炎等获得 性传染病毒疾病的问题,所以合理使用升血小板药 物十分重要。
贮藏:2~8℃,避光保存和运输。
11
hTPO用药注意事项
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血常规,一般应隔日1 次,密切注意外周血小板变化,血小板达到所 需指标时,应及时停药。在用药前、用药中及 用药后的随访中,应监测包括血小板和外周血 涂片在内的血常规。
12
白介素-11(rhlL一1)
rhlL一11的用药方法:推荐剂量为25~50μg/kg,皮 下注射,1次/d,至少连用7—10 d,至化疗抑制作用 消失或达到共识停药标准。在下一个周期化疗开始前2 d及化疗中不得用药。于化疗结束后24-48小时开始或 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后皮下注射。
4. 蒽环类药物可以引起脱发、骨髓抑制和心脏 毒性等毒副反应。
5. 应在化疗后24-48小时开始使用,不宜在化疗 前或化疗过程中使用。
15
1.CIT的概念
2.CIT的诊断及分级
汇报
内容
3.药物治疗
4.CIT的预防
16
4.CIT的预防
CIT出血的高风险因素: (1)既往有出血史; (2)化疗前血小板<75 X 109/L; (3)接受含铂类、吉西他滨、阿糖胞苷、蒽环
可以降低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严重程度,缩短血 小板减少症的病程,减少血小板的输注。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 1在血液病实体瘤血小板减少症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J].中华肿13 瘤杂志,2010。32(12):948-950.
重组人白介素-11
血浆药物浓度的峰值 (Cmax) 为 17.4±5.4ng/ml达峰时为3.2±2.4小时,终末 半衰期为6.9±1.7小时。
3
1.CIT的概念
2.CIT的诊断及分级
汇报
内容
3.药物治疗
4.CIT的预防
4
2.CIT的诊断标准
(1)外周血血小板<100×109/L;
(2)发病前应有确切的应用某种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化疗药 物,且停药后血小板减少症状逐渐减轻或血小板恢复正常;
(3)排除了其他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如再生障碍性 贫血、急性白血病、放射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脾 功能亢进等;
皮下注射生物利用度65%-80%,未观察到药物 体内蓄积或清除率降低的现象。
肾脏是主要的药物清除途径。
贮藏:于2-8℃低温环境中
14
白介素-11用药注意事项
1. 肾功能受损患者须减量使用。 2. 老年患者,尤其有心脏病史者慎用。
3. 美国肿瘤护理学会指南重点提示,对于既往 有体液潴留、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房性心律 不齐或冠状动脉疾病史的患者,尤其是老年 患者,应慎重使用rhlL—11。
类等药物的化疗; (4)肿瘤细胞骨髓浸润所造成的血小板减少; (5)体能评分>12分; (6)既往接受过放疗,特别是
长骨、扁骨(如骨盆、胸骨等)接受过放疗。
17
CIT二级预防的注意事项:
(1)对于上一个周期血小板最低值<50×109/L 、已知血小板最低值出现时间者,可在血小板最 低值出现的前l0~14 d注射rhTPO,300 U/kg ,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7~10 d.
(4)排除使用了同样能够引起血小板减少的非化疗药物,如 磺胺类药物等;
(5)患者伴或不伴出血倾向,如皮肤上有瘀点、紫癜或原因 不明的鼻出血等表现,甚至出现更加严重的内脏出血迹象;
(6)重新使用该化疗药后血小板减少症再次出现。
5
2.CIT的诊断及分级
病情评估
血小板减少程度
Ⅰ度:75×109/L≤血小板<100×109/L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治疗研究进展
1.CIT的概念
2.CIT的诊断及分级
汇报
内容
3.药物治疗
4.CIT的预防
2
1.CIT的概念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是由某些抗肿瘤 药物所致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低于正 常范围(<100×109/L)引起以出血为主 要表现的疾病。严重者血小板计数可 <5.0×109/L。
目前,化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已成 为限制化疗剂量强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10
rhTPO药代动力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药代动力学:T1/2Ka3.2±2.6h,Tmax分别 为10.8±2.4h。rhTPO消除比较缓慢,体内半 衰期较长。40.2±9.4h。 即无时间依赖性的药代动力学变化。多次皮下 注射rhTPO,血药浓度升高的水平及给药的累 积剂量正相关,在给药14次内,药物在体内无 蓄积倾向。
2. 需做手术者,应根据需要使用血小板生长因子,提高血小板到需要的水平。如100 X109/L>血小板>75×109/
L
的无出血者,需使用rhTPO和(或)rhlL-11以达手术要求。
3. 对于既往有体液潴留、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房性心律不齐或冠状动脉疾病史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不推荐
使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8
3.药物治疗
目前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主要为:
9
3.药物治疗
恶性实体肿瘤化疗时,预计药物剂量可能引起血小板减 少及诱发出血且需要升高小板时,可于给药结束后6 ~24 小时皮下注射,剂量为300U/kg/d,每日一次,连续应用 14天;
当患者伴有粒缺及贫血时,可及重组人粒细 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或重组人红细胞生 成素(rhEPO)合并使用。
19
谢谢
Ⅱ度: 50×109/L≤血小板<75×109/L
Ⅲ度: 25×109/L≤血小板<50×109/L
Ⅳ度: <25×109/L
Ⅴ度:死亡
出血的严重程度
有出血症状
无出血症状
6
1.CIT的概念
2.CIT的诊断及分级
汇报
内容
3.药物治疗
4.CIT的预防
7
3. 治疗方法
1. 血小板生长因子停药指征:血小板≥100×109/L或至血小板较用药前升高50 X 109/L。